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 节日文化 承载 发扬 内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97

中国传统节日休假目前已实现行政化,但节日的原始味道却不浓。而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在我们年青人身边悄然兴起并日趋流行。网络、都被各种各样的洋节日信息充斥着。作为一线幼儿教师,笔者发现:目前幼儿园中大班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庆祝圣诞节,让幼儿与制作感恩卡,新年树(圣诞树),准备母亲节礼物、包饺子、做月饼等学习内容比比皆是,从教学内容的设定和目标的维度看,可以利用这些节日背后承载的文化,让幼儿感受中西文明的不同风格,既长见识,又获得动手能力的机会。但让好多孩子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哪些是西方节日。对好多孩子来说,哪些是传统节日、为什么要过节?却一无所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动手能力的操练,更需要精神与人格的塑立。利用好传统节日文化这一资源,将使孩子们在幼儿教育这一阶段埋下树立民族的、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种子。为此笔者从自我的教育实践出发,谈谈传统节日在幼儿教育中的现状,思考,及所做所想过程中一些建议。

一、 “传统节日活动”在幼儿课堂教育中开展的现状

例:中班第七周主题活动《爷爷奶奶你们好吗》中有节语言课《重阳节》。当老师问中班的孩子:“小朋友,你们知道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积极发言的孩子有好几个举起了小手。“请你说。”“九月九日是中秋节。”一个孩子回答着。“老师再请个小朋友来说回答。”“宝贝,请你说。”一个自信的孩子站来起来,大声说:“老师,九月九是儿童节.”老师用摇头的方式表示不对,坐着的孩子们就不敢再举手来回答了,安静一片。不光是几个孩子不知道九月九是重阳节,全班孩子没有一个能说上来的。下一个问题重阳节是谁的节日,孩子回答也是像猜谜语一样,答案五花八门。

幼儿教学教材中,虽然涉及到部分传统节日,都有相应的主题活动,但活动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至少发现以下三大问题:

(一)传统节日时间与幼儿课堂教学内容不符

在教学“传统节日活动”这学习内容时,与国家法定的节日或迟或早不相遇。如2013年的中秋节是9月19日,放假是9月19日,9月20日,9月21日。而幼儿园中班的课程中《中秋月儿圆》安排是9月23日至9月27日,相差一周的时间。小朋友是先过中秋节,先有体验和感触,然后再进行这个节日活动的学习。从知识的角度讲,是有利的,因为亲身体验,所以更加深刻有印象。但中秋节日的背景主题元素是团聚、圆满,对于孩子来说过中秋应有一种期待,原本该有的赏月、识月等活动都只是轻描淡写。

总之,许多节日的教学,时间颠簸跨度很大,使教学索然无味。

(二)节日时间相符时,幼儿园内无节日气氛

既为节日,就需要有节日的气氛,气氛是有环境的创设而产生的,不同的节日就应该有不同的气氛,幼儿园环境创设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传统节日来临时,农村幼儿园在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节日到,创主题;节日过,一边放。”在一周主题前几天对主题墙进行装饰,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再是参与到各个课程中,如儿歌朗诵,故事,或是绘画来表现传统节日及风俗。但整个幼儿园基本上没有传统节日的氛围,大中小班中课程节日也不是统一安排,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三)除了吃穿、放假,无其他文化寻根气息

在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语言、艺术、社会几个领域的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特点与风俗,但事实上,孩子们只了解了节日我们吃了什么或是节日到了我们要放假几天等概念。而传统节日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每个节日不仅仅有着不同的表象作用,更有着深层的教育意义。我们的教育停留在节日的表面,重在让孩子们“玩”来感知节日的文化,忽视了文化内涵和教育的功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都几千年地沉浸在节日中,孩子是社会人,他们的生活也同样沉浸。所以笔者认为要重视每一个节日内在的文化,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另一方面要让幼儿感受节日的精髓,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中华民族,继承我们中国优良的传统品质与文化。

二、传统节日对幼儿文化寻根教育的意义

(一)生活化常识的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传统节日内容丰富,涉及到人们的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风俗等,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幼儿生活周围的人、事、物和活动,都蕴含是传统节日文化内容。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孩子们生活化常识有所提升,了解各个节日的名称和时间,如正月初一是春节。同时也了解各个节日中的习惯于风俗,如张灯结彩元宵节,吃汤圆。节日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状态紧密相连,并以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存在着,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文化的同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爱生活,享受生活。

(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幼儿园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常常和孩子们一起制作食品,安排了不少动手实践的活动。如:中班主题《中秋月儿圆》中,我们邀请了糕点师傅,让孩子们参与了做月饼的过程。一个个圆圆的小月饼都是孩子们亲自参与制作的,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月饼是人们仿照圆圆的月亮的样子做的,加深对“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风俗的了解。

(三)乡土气息的感受和人文背景的了解

如何让孩子了解我们民族特色,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既宽泛又抽象的概念,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一放面让孩子们感受了节日的乡土气息,如我们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春节,按照我国的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过节是以“红色”为主,收红包、挂灯笼;孩子们放鞭炮、点烟花;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让孩子们心中留下一个红彤彤、甜滋滋的年,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了解了节日的人文背景,如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是纪念介子推。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幼儿认真听革命英雄的故事,一起动手做花圈,鼓励幼儿在家长陪同下祭祀扫墓、踏青郊游等。

三、自我尝试的实践策略与思考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名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节日都隐含着不同且极具文化内涵的教育价值,可以让孩子们喜爱、了解、感受传统节日,是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在幼儿园中,大家都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选择有效合适的教学活动,以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学习、感知、体验各种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让传统文化不断在孩子们心中不断发芽、生长,结果,激发孩子们热爱我们的祖国,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品质。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内容建立成适合幼儿园特点的课程,传统文化是教育重要的材料。我们实践的“过端午“这一活动为例,谈谈传统节日的教育策略。

(一)事先挖掘传统节日中的积极元素,提炼出适合幼儿感受的人文印象

如端午节前人文背景的铺设,我们先带领孩子们跨越历史时代,聆听《屈原》的故事,观察屈原这个热爱国家的大诗人,被人怀疑和陷害的画面,感受屈原的痛苦,投江自尽,以及江上的渔夫和百姓知道后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还拿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江中的鱼虾们吃饱后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画面。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通过故事让孩子们感知了屈原热爱国家、热爱人民,人民也热爱他,怀念他。所以把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每个节日都一定的背景,积极的,不积极的,但不是每一点都适合幼儿去体会。所以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挑选合适的感受途径和策略,即贴近孩子的思维和眼光,又新奇地吸引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的正确人格品质。

(二)、设计易于准备和动手的实践体验活动,聚家园合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邀请家长走近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合作“包粽子”的活动。家长们准备了包粽子的材料,已经泡好的糯米、煮软的棕叶、馅料、棉绳。孩子们在家长的知道帮助下有摸有样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粽子,粽子大小不一,形状不一。让孩子们一起看粽子,认识形状的同时,还让孩子介绍自己包粽子的过程以及用了哪些材料,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最后念着儿歌,品着粽子,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过端午的这个活动。这样的过程靠教师一人之力,完成起来必定有诸多不便。但发挥家长对教育的协助作用,意义和效果上会大大提升。

(三)活动意义的提炼与反思促使自我的成长

在这次半日活动中,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亲手尝试“包粽子”,了解粽子的制作材料和基本制作过程。一方面唤起了家长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认可,增强了家长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们,孩子、家长、老师三者之间可以互动交流。另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分享粽子中还让孩子们感受了集体的温暖,加深了对“端午节“这一个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了孩子们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欲望,中国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小时侯就开始扎根。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还需要关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缺失与不足,提炼节日文化活动中组织与引领的艺术,不仅需要前测前瞻活动开展的意义性,也要反思活动后留下的内化因素。

传统节日本身就带有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珍惜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的风俗习惯、乡土气息和人文背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主动地参与各个传统节日,从小就感受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孩子们更好地传承。

参考文献

[1]刘峰峰,如何组织幼儿园的参观活动. [J]. 学前教育.2011.01

[2]马杰,借鉴活教育思想实施责任教育. [J]. 学前教育.2012.12

[3]刘占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南中的幼儿科学探究-价值取向、目标与实施策略. [J]. 幼儿教育.2013.06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范文第2篇

芬芳的祝福织成苇叶,温馨的叮咛碾作白米,诚挚的祈祷晒熟红枣,再以友谊的丝线紧紧缠绕,端午节送大家香甜的粽子,愿大家永远享受人生的美好!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2020_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总结优秀篇.欢迎阅读!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1】

端午节是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由于托班幼儿年龄较小,为了能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结合我园的传统节日教育的精神,我幼儿园组织开展了“共度端午,扬民族正气”的主题活动,在大力宣传端午传统习俗和卫生常识中我们的幼儿过了一个“文明、和谐、安全、节俭”的端午节。本次活动通过家园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环境布置

主题墙:挂满粽叶包成的小粽子、香包、彩蛋等使教室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二、教学活动

由于托班年龄较小的特点,我们通过故事、图片的形式向幼儿介绍爱国者屈原以及粽子、香包等风俗的来历。

三、家园互动

在活动期间家长都能够积极配合工作,如带来了粽叶、蛋袋子、彩蛋、艾叶等等。使我们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我们开展这次活动主要目的可以让幼儿从小了解国家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意识,培养我们的幼儿过一个“文明、和谐、安全、节俭的端午节。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2】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幼儿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幼儿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幼儿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投入的样子,我想我们的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们自己挑选材料,自己设计龙头,在装饰的时候,孩子们还主动合作,终于,在他们忙碌的工作中一艘艘龙舟成型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拿着,还争相摆弄,嘴里还不停的说“我的龙舟最厉害了,要是比赛肯定得第一”。当然也有部分孩子由于时间关系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脸上有些许失望,但我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在饭后、区域活动继续完成,所以孩子们还是接受了我的建议。选择孩子喜欢、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所以我们要抓住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愿望在我们的帮助和支持下得到实现。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3】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树立文明和谐节日新风。根据市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6?1端午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我们_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端午主题活动:

1、各班引导幼儿通过视频、绘本故事了解端午节起源、习俗等节日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各班的小朋友进行了形式各异的端午主题活动。

有的通过搓绳编织,编成了五彩绳,寓意驱邪迎吉;有的制作小小香包,寓意端午避邪驱瘟、点缀装饰;有的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小小蜜粽的制作过程,品尝端午美食;还有的班级用彩纸折叠小小的龙舟,在水池快乐玩耍。幼儿园里还有一群端午小使者,将家中的艾叶拿到幼儿园,插放在幼儿园的各个活动室门口,为各班的小朋友送来端午的祝福,庆祝端午节的到来。师幼齐动手一起布置室内外环境,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3、精心组织幼儿和教师一起洗粽叶额、包粽子、吃粽子,置身节日里品尝自己动手包的各种粽子,通过亲自参与洗、包、煮、品的整个过程,充分感受了解端午节,加深印象,感受传统,了解民俗,传承民族精神。

真正喜欢上我们的传统节日。包好的粽子被送到厨房蒸煮,下午一起品尝香喷喷的粽子,体验端午节日乐趣!

本次活动,小朋友们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体会了端午节的快乐。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4】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白艾、挂菖蒲、饮抹雄黄酒等。利用端午节,开展主题活动,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节,缅怀先辈,传承民族精神。

一是教师、家长、幼儿一起收集资料有关端午节的新、老照片及相关声像资料,了解端午节有关的知识和风俗习惯。并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栏、网站等多种宣传形式,让师生进一步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增强幼儿热爱祖国之情,鼓励、引导幼儿走进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二是通过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词、民间传说,搜集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在班内分组交流学习,表达我们对他的怀念、崇敬、爱戴。三是倡导热心家长给与幼儿包粽子的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粽子”,感受着民俗文化。食堂帮忙煮好。让幼儿品尝、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四是制作并相互赠送端午节贺卡,鼓励幼儿动脑的同时也多动手,并互相传达节日的问候。五是结合“六一”庆祝活动,各年级组组织幼儿举行“绘美丽祖国”绘画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教育,让幼儿感受过节的快乐,做中国人的光荣。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积累幼儿的文化底蕴。在活动中让幼儿展现自我,发展自我个性,进一步培养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同伴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2015年6月9日,君融天湖幼儿园开展了端午主题活动之快乐包粽子活动,中大班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亲手包粽子,而小班的小朋友则自由参观,有的小朋友还积极参与进来呢,大家都体验到了包粽子的快乐。

活动前几天,老师们就已经给孩子们讲解了许多关于端午节习俗。孩子们被老师讲述的故事感动着,其中最为孩子们津津乐道和印象深刻的就是“屈原的故事”,通过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意义,了解了我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及文化。

幼儿园里的老师们也早早的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首先孩子们认识了棕叶、糯米、黑芝麻馅料、火腿肠等材料,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包裹粽子。

代老师先给大家演示粽子的制作方法,孩子们认真地倾听着。演示完毕后,孩子们也迫不及待的行动起来,只看到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忙碌“的穿梭在一张张翠绿欲滴的粽叶间”,几分钟后,在孩子们辛勤的努力下,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跃然桌上,虽然不成样子,但蕴含着孩子们甜甜的心血。

我们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活动的开展,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有吃五黄、挂五端、染红蛋、佩香包、赛龙舟、品粽子的习俗。

在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学习了包粽子,既锻炼和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获益匪浅。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范文第3篇

中秋节活动方案 学校一

一、活动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中秋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教师要围绕“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中秋节,也就是夏历八五月十五。

三、活动地点:教室、自己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活动二 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 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 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五、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六、反思与拓展

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比,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举行“我的中秋节最快乐”主题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价值,同时,教师适当引导与鼓励学生进行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中秋节活动方案 学校二

一、实施背景:

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地各民族在中秋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中秋节吃月饼庆丰收、庆团圆、送祝福、送亲情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中秋节前两天

三、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准备:

将学生分为六组分课题收集各地中秋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中秋的相关资料。

五、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搜集有关中秋节的名称、由来、中秋灯谜和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 情境导入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 话说中秋

1、中秋节的由来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中秋实践活动

1、设计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2、举办月饼宴

三、讨论中秋节活动方案

1、中秋节就要到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谈谈今年打算怎么过中秋节。

2、同学们之间交流。

四、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培养;传统节日文化;兴趣;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11-02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俗和道德风尚,寄托着整个民族的美好憧憬。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传统节日备受冷落,一些传统节日的内涵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在年轻人看来,过节就是休息,就是吃喝玩乐;在孩子们看来,过就是收压岁钱,过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过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他们不知道,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风俗民情,更彰显了我国灿烂文化中所蕴含的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节日所受到的冷落,其实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美德的逐渐流失。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让下一代重新认识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2011年笔者申报并承担了本校校课程《中国节》的教学任务,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索、感悟传统节日文化,感受颇多。在不断地“教与学”的互动中,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调动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传统节日文化,逐步探索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调动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积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之前一定要先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最初开展传统节日教学活动时,缺乏适合教学对象的专业教材,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决定立足实际,没有条件也要为教学创造条件。首先制定教材内容,根据时令顺序,捋顺出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其次确定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如: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民俗及民俗的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文学作品、民谣谚语等;最后利用网络、图书、影像等资料,多方面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春节后的第一堂课,笔者充分利用学生们依然沉浸在春节氛围的机会,以学生熟悉的春节为例,把表现春节热闹场景的影像、音乐、图片、文字等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后把动画片“年的传说故事”播放给学生们观看,面对熟悉的场景和充满趣味性的传说故事,学生们的反应很强烈,生动的图片、影像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接着笔者因势利导,号召学生们积极参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并教给学生怎样利用网络、影视、书籍、访问等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第二节课的学习内容安排的是“元宵节”,笔者布置了搜集“元宵节”有关资料的作业,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很多学生也通过这种学习和参与的方式开始喜爱上这门课。随后,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根据学生居住区域、家庭状况、学习能力等情况合理搭配,学生选定组长并完成下面四个题目:(1)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2)元宵节习俗;(3)元宵节诗词文化;(4)元宵节的地方特色。然后分发表格,让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完成。由于准备比较充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特别积极,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次教学活动让我深切认识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多种途径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做好计划、准备何等重要。

二、优美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探究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活动更是如此。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有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但也很浮躁,做事情缺乏耐心。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节日的兴趣呢?怎样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地去了解传统节日呢?我发现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生动、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大人喜欢,孩子们更喜欢。所以每一个传统节日来临之前,笔者首先启发学生搜集关于该节日的相关故事。例如:端午节来临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故事,其实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还有源于纪念屈原的。很多学生告诉我,没想到过端午节也有那么多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拓展学习“聊聊曲阜的端午节风俗”,学生通过口头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询等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到曲阜人过端午节有凌晨门口插艾、挂香荷包和用艾叶煮鸡蛋的风俗,还有吃粽子、饮雄黄酒的习惯。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还了解到曲阜旧民俗与新民俗的不同,以及旧时的孔府里过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对端午节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更喜欢了。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

为提高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及学习热情,笔者力求做到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授课方式既要符合实际,又要带有新鲜感,还能开阔孩子的眼界。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形式如下。

1.多媒体教学。观看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图像、视频等,这种展示方式能更直观、生动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2.双向互动。如学习重阳节,带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与老人共度重阳节,使学生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游戏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正月十五猜灯谜,清明节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踏青等。这些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更能抓住孩子的心,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亲子互动。邀请学生家长加入活动,协助学生在家完成学习任务。如:端午节包粽子,腊八节熬制腊八粥,春节包饺子等,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美德,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习俗的了解。

5.知识竞赛。节日来临之际,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资料,并且通过必答、抢答等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6.远足活动。如清明节来临之际,带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让学生通过扫墓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7.诗词朗诵。每个传统节日都有许多优美的诗词美文,让学生积累与节日有关的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开展一个节日诗词朗诵会,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节日;德育价值;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61-02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一)传统节日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源于农时,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它是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着深刻的寓意,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有的是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有的是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节日根植于文化系统之中,以特定的仪式传播文化,对文化系统的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展示民族社会生活状况的窗口,同时也是人类传递并扩展生存知识和生存态度的一种手段,是“象征和意义的体系”。

(二)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1.鲜活生动的服饰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历来讲究衣冠上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其内容、节日仪式及文化内涵处处体现着重衣冠、重礼仪的传统。

2.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作为农耕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农业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就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带有强烈的农业文化特点,节日是由节气演变而来的,最初是人们庆祝丰收的喜悦日子,庆典周期和农耕周期基本一致。所以在每个特定的节日里,不同民族、不同的作物生产,就呈现出丰富的节日饮食。

3.礼仪结合的仪式文化

钦若昊天、敬授人时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而祭祀是中华礼仪的一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数都起源于祭祀,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在古老的祭祀过程中有一整套严密的仪式,使得最终固定下来的传统节日也是通过一定的仪式来庆祝并实现,仪式的固化从而强化了节日的意义。

4.淳朴自然的价值观念

敬天保民的思想体现了最淳朴的人本价值理念,中国传统节日农耕文化的特点,使得传统节日期间的相关节日仪式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节日仪式大多与祭祀仪式相关,人们在祭天祭祖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天地自然规律的遵循,期盼得到天地自然的恩惠,体现出了最朴素的价值观念。

5.丰富的审美情趣

中国传统文化透视出的审美追求,在传统节日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在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当中,人们通过节日仪式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些特别的东西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而在民俗服饰、民俗饮食、节庆仪式中都展现出美的品质,可以概括为:人情之美、艺术之美和意境之美三个方面。

6.神秘的宗教意蕴

宗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本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传统节日更是源于宗教仪式,宗教文化为节日文化的形成、丰富提供了最原始的内核。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发展、完善过程中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二、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

(一)浓烈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柱,对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长期的凝练,已经成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社会心理认同,使得整个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富有爱国精神的民族。而传统节日是人们表达爱国情怀最自觉的一个特殊仪式。如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全国各族人民盛装出席,家家户户门上贴上了期盼国运昌盛、发达和家庭美满、幸福的对联,人们在爆竹声中互致问候、同享欢乐。

(二)和谐的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节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和谐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在传统节日的仪式和文化中处处彰显着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如春节当中,除夕夜的守岁习俗在驱疫避邪的古老传说之外,更强调的是合家团圆的意义;还有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神,接灶神、送灶神等都有严格仪式,期盼灶王爷能把吉利带给人间,还有扫尘、洗浴、贴门神、放鞭炮、派发压岁钱等,处处透视出人们在严谨的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敬畏和珍视生命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敬畏和珍视生命,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精神和人格方面的发展。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指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相当一部分节日实际上都是表达慎终追远、敬祖报本。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实际上就是讲究孝悌,表现出对生命平等的珍视和敬畏。

(四)崇尚人伦亲情

崇尚人伦亲情是传统节日文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人伦亲情是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中国传统节日通过特定的节日仪式礼节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从实践的角度让人们在家庭内部践行尊尊亲亲的礼数。

三、高校的德育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方法

(一)传统节日庆典仪式的演示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仪式化,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仪式作为文化记忆的要素和过程,在节日期间聚拢了人气,节日文化也通过节日仪式的集中展示,传递出节日的特定文化内涵。仪式作为文化的象征符号,成为人们欢度节日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传统节日庆典仪式的演示,让学生们直接走进了传统节日的心脏,感受传统节日文化浓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庆典仪式,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神灵的祭奠和敬重,寄托对死者的追忆之情,趋利避害,寄托着对丰收、吉祥、平安、团圆的美好期盼,表达了人们最朴实的价值观念。

(二)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大讲堂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挖掘整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如传统节日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物象符号、节日诗词等,在全校范围内定期开展以此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文化讲座;也可以邀请民俗专家,民间艺人等来校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大讲堂。具体内容可以从每个节日文化中选取,也可以进行节日之间的比较讲座。

(三)进行传统节日文化课题研究

学术界可以发挥人员、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对相关传统节日文化问题进行研究;召开传统节日文化学术会议,为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与相关民俗机构合作开展与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文献整理、资料收集及课题申报工作;开展有关传统节日文化资料的采集工作。

对传统节日文化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研究的同时,要增强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意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丰富其外延,要拓宽视野,进行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如把节日文化与地理学、建筑学、气候学、天文历法等交叉研究,探究传统节日文化的脉络,为普及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认同感而发挥作用。

(四)编写传统节日文化读本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文化内涵丰富、内容充实,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精神文化。高等院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充分利用节日资源来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义不容辞。高校尝试研究制定传统节日教育进教材、进课堂,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利用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资源编写传统节日文化系列读本,使学生系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内容,更直观的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在书籍编写过程中要把握几个原则,以保证节日文化书籍能真正发挥实效。首先是通俗性,要保证文化读本的通俗;其次是故事性,传统节日与宗教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节日传说故事,可以以故事为线索展开;最后要突出文化性,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在文化读本中要突出节日文化的内容和内涵,方便节日文化在学生头脑中的记忆,同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对节日及节日文化的兴趣。

(五)开展传统节日主题实践

开展传统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是为了加深德育对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亲身实践活动,体会庄重的仪式、劳动艰辛、敬天保民、孝敬长辈等的历史渊源,通过实践活动接受传统道德的洗礼,在设计实践主题时,使活动贴近生活并与学生的志趣相投。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导致观念的蝉变、文化发展多元化对节日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意识失缺。赋予高校德育机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实施来推动高校德育机制的变革,既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有效传承,也是为创新高校德育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护明.高校德育生活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郭建平.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与意义述评[J].教育改革,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