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底世界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抛砖引玉,融趣于教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对象认知倾向。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根源,求知欲是学习兴趣的主要表现,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阅读兴趣是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循序渐进的诱导,调动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1.以好奇心调动求知欲
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具有范围小、程度浅、深度低等特点,使小学生更易产生对周围自己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为好问、好动。老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好奇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习惯的培养。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配以一些与故事相关实物、图画或者小物品作为导线和奖励更能激起学生的主动性。记得我在教学完《海底世界》总结时展示出五个颜色不一的贝壳,向充满好奇的学生说:“明天要是谁能讲出与课文不一样的海底世界或是有趣的海底故事,谁就能获得一个美丽的贝壳奖品!”第二天,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看到的有关海底世界神奇奥妙的知识,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课外书上找到的海底的动物生活习性与陆地的动物生活习性截然不同之处,有的学生讲出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有趣的海底故事,还有的学生展示出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海底图片并向大家解说等等。通过这种合理的诱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知识而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并增强个人的自信心。
二纵横交错,行读相成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兴趣的培养还要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充分挖掘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以阅读丰富活动,以活动促进阅读的效果。
1.运用周边环境,进行写作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巨大作用,同样,写作也可以促进阅读的深入。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会遇到很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积累,并让他们进行模仿性写作。如在我所教小学旁边就有居民栽培桃树等农作物,春季学期开学后,我带着学生去观看春天来时桃花开的美景,并让他们就此写一些词句,题目不限,可写春天的景象、可写花的、树的等等;我和学生现场一起评比看谁写得好,关键要进行鼓励性的评语,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然后要求他们回去查找以前阅读过积累的相似的语句,进行对比,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优美的句子合作绘制出一张手抄报,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动手编排合作,尔后由学生相互评比,并给优胜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积累、模仿、自我创作、团结合作中学以致用,同时获取乐趣和认同感,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2.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1 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兴趣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的首要条件。而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却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可喜的是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使他们更加专心地投入学习,让学生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兼而有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譬如利用学生渴望了解奥运会、世博会实况、神舟飞船发射实况等心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
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注重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通过伦理展示思想品德课的美,去说服和吸引学生主动地学习思想品德课。同时,要改进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走科教兴国之路”为例,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创设情景,话题切入,让学生观看我国神舟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场景,待学生充分进入情景,教师适时抛出话题:看了刚才的场景,你有什么感想?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靠的是什么?给学生稍稍留出思考时间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生竞相发言,注意力集中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尽情发挥。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2 利用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特点,激活学生思
维,展开合理想象,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初中学生的思维具体,感性形象成分居多,注意力往往集中在鲜明、直观的形象上。只有给他们提供趣味性、可读性、可视性强的学习资源,才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新教材在教学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灵活、新颖、多样,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参与。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新教材,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促使学生进入学习角色,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理解和体会教学内容中的道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下面以第一单元为例谈一谈。
2.1 利用好故事引导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新教材以“孟杰和他的伙伴们”的系列故事作为各单元的开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节曲折而又合情合理。故事里的主人公既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又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情节中有对话并通过对话将一些主要的观点隐藏或渗透其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发学生对生活主题的思考,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单元内容的学习和探究中去。
2.2 利用好专题课的导言
每课的导言用简练优美的文字、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专题课的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如第一课导言选用著名诗人汪国真的短诗《让我们把生命珍惜》,以一个较为轻松活泼、学生较为喜欢的形式将学生带入生命问题的思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我感悟,对生命的美好和价值切实有所感,有所思,达到教学目的。
2.3 利用好学习项目的内容
每课均分层次设置探究情景和探究活动,引领教学,充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适时呈现基本价值标准和行为要求;另外,灵活设置“相关链接”“照片”“读一读”“议一议”等栏目,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活动中进一步确认观点,在实践活动中验证观点,努力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如在学习第一课“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教材首先设置一组活动。1)看一看,即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幅照片――“高原鹿群”“海底世界”,对生动、多彩的生命有所思,并产生一定的联想。2)“收集与交流”,即课前收集与课上交流结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实体的图片,并对自己收集的图片中的生命实体进行简要介绍。3)“说一说”,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生命世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勾勒出心目中美妙的生命世界。这种形式生动活泼,拓宽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4)利用好“走进生活”“创新实践平台”“我在成长”等板块。给学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与周围同学相互讨论、协作学习或向教师请求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可对学生个别指导,学生则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发现、交流等形式,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
3 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作业的布置与反馈渗
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进行智力训练和能
力训练
学生的智力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与其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每个学生的大脑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有待教师去开发和科学利用。教师让学生懂得科学用脑并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通过作业进行记忆力、创造力、感知力、注意力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张扬,潜藏的能力被充分挖掘,思维的空间得以拓宽,多器官合作运转,有效地进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
3.1 注重作业的布置
笔者注重作业形式灵活多样。譬如,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最感兴趣的一个主题,阐述自己看法的课前演讲;让学生在每天记一条新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最新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总结成新闻评述;还有活动课作业,如根据课本中关于调查报告类的活动课,布置“校园环境现状调查”“学生自立自强情况调查”等活动;也让学生根据所学课堂知识办手抄报、撰写小论文等。学生在上述作业过程中发挥了聪明才智,磨练了能力,在成功中品尝喜悦。
3.2 注重作业的反馈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演讲、评论类作业由学生现场点评、打分;小论文、调查报告类作业由学习小组层层筛选,推荐优秀作品张贴宣传栏中;手抄报则直接在班级中张贴,由全体学生欣赏和鉴别。学期末把作业分成优秀的和有特色的两大类,装订成册,加以保存,形成作业资源库,让学生浏览自己的作业,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学习之路,体会自己在每次作业中的进步,从中体验到完成作业的自豪感和乐趣。
实践证明,思想品德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相信只要勇于探索,长期坚持,学生的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张迷祖,沈德立.基础心理学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多媒体 整合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教学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推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笔者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发现可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还处在发展当中,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这个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通过不断努力,学生会逐步增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情感及教学语言调节课堂气氛,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始终以积极、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学习活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达到最佳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在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莫红芬老师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播放了一些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海滩和海岛的美景,使他们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形态各异的贝壳;一会儿仿佛又潜入海底,探索海底的秘密,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游来游去,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好像还听到了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
1.2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随着多媒体技术教学在教育中的融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日益体现了出来,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画面、背景、声音进行融合,活跃课堂氛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突破时间的界限,打破空间的束缚,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理解的内化。复杂的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如果只依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的认知只能停留在表面,达不到深入理解的效果。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会好得多。例如,吕志平老师在讲《安塞腰鼓》一课时,他在课前搜索大量的黄土高原的图片,再以《黄土高坡》这首歌为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高原的气息和氛围,最后让学生欣赏安塞腰鼓的演出画面,引导学生感受高原人民粗狂豪放的性格特点和震撼人心的活力。引发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欲望和兴趣,同时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生命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笔者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要求学生课前查阅很多有关地球的资料。包括地球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资源,以及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和图片。课后又让学生们利用电脑制作了保护地球的宣传手抄报。
2整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处理好认识不足,使用频率不足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许多教师而言比较陌生,特别是一些年长的教师,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面对新兴的多媒体设备表现陌生与排斥,甚至抱有怀疑态度,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多媒体教学使用频率不足,难以发挥其优势。同时,也受到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信息素养不高,设备应用能力有限,甚至有的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设备,更别提熟练地应用信息化手段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了。这样导致多媒体教学得不到推广,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造成严重阻碍。
2.2处理好多媒体技术应用时机把握的问题
正确把握运用时机,是有效实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保证。但是部分教师重形式,轻效果,只是为了显示课堂教学的信息化而使用多媒体技术,甚至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严格按照教学目标硬性规定使用时间和次数,不懂根据教学实际需求,灵活变通,导致多媒体教学浮于形式,成为摆设,失去了其真正意义。
2.3避免喧宾夺主的问题出现
多媒体只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人脑指挥电脑,将多媒体技术作为开发学生思维空间的一种工具,实现学生自主思维与教师启发引导统筹兼顾,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应用喧宾夺主,多媒体课件成为课堂的主角,语文课因此成为了多媒体欣赏课,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状态,导致课堂教学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制约课堂教学深入开展。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把双刃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适度、适当地运用这一现代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做到扬长避短,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而有效地学习,使其为初中语文教育事业注入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瑞.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4(4).
关键词:信息技术 美术教学 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这样一个教育科技取向日益鲜明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美术学科的教学之中,它给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广大美术教师都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但探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模式还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系统化、规范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美术教学。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与思考。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而信息技术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进信息技术,把声、像、图、文、情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能更有效地改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在省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在美术的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的,美术课本中的许多内容也非常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教学,而且,美术课的有些内容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如《电脑绘画》,学生只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操作,才能体会电脑美术的设计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演示运用photoshop、金山画王等软件设计图片,将会让学生大开眼界,深刻体会电脑美术的强大功能和神奇魅力。可见,它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所以说美术与信息技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
二、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源泉”,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程开始的呈现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 在教学时,可利用互联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美丽的热带鱼》、《巧思妙贴》、《鲜花世界》、《遨游太空》、《海底世界》、《文字的联想》等耳熟能详的课题,可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可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教学用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学习活动。“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十分强调自由表现和大胆创造。在低年级尤其注重感受、体验和游戏等灵活的教学形式。使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在教学时,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收集有关的美术课题的信息资源,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软件,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鱼》、《可爱的鸟》、《鲜花世界》、《游太空》、《海底世界》、《可爱的动物》等耳熟能详的课题,运用现代多媒体组合教学,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高年级要求运用形、色、机理、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主体造型的手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造能力。同样,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有利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也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与实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设计意识,使学生学会按美的规律去设计生活。这一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美化生活及环境。例如用废品泡沫拼砌《高楼》、用碎布贴《可爱的家乡》用画报贴《南海之滨》等,我们可以先摄录一些优美的环境与建筑物,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再用摄录投影等方法表现设计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制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的变化的骨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比较与分析。还有,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如对图象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进一步扩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也使教学过程加强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简易的设计制作。通过操作鼠标变换设计形式和各种特效的处理,使他们信息技术教育与美术设计意识与应用都得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四、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高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五、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综合性既是融美术和学习领域为一体,也是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并且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首先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开阔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电脑美术,包括绘画、设计、动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