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狼和小羊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有效 生成 轻负 高质
如何建构有效的动态生成课堂,促进轻负高质呢?它要求我们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实现,最终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精彩的动态变化。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应对,形成平等互动、高效互动,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只有建构了有效课堂,才能促进轻负高质。那么,如何建构有效的动态生成课堂,促进轻负高质呢?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精心预设—动态课堂的基石
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许多教师在上课前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并按着预定的思路“走课”。这样一来,不少教师就被预先的设计框住了大脑。整节课只是按着既定的环节将教案演了一遍,较少去关注这节课学生有什么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死的教案支配活的生命,使原本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呆板和程式化。让他们被教案这条无形的线牵着鼻子走了四十分钟,根本谈不上尊重,更谈不上发展。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动态生成是可遇不可求的,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弱化教案的设计?或是只是简单地设计个开头?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仅不能弱化教学预设,而且要充分设计,因为精彩的生成源于充分的预设。
二、平等对话—动态课堂的翅膀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新课程改革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会“蹲下身子倾听”,使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善于思考问题,乐于同教师对话,从而使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碰撞、接纳、融合的同构共生状态。这里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很多时候,学生的想法看起来非常“可笑、幼稚”,甚至是“错误”的,但那却是学生自己的思考成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轻视冷落。如果教师稍加挖掘,或许在这些表面上“可笑、幼稚”,甚至是“错误”的背后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创造火苗。所以有人说,学生在课堂上的所有真实表现,不管是多么的正确,或多么的错误,都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关键要看教师怎样恰如其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而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又正是建立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
1、捕捉尴尬成亮点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不同的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环境的不同,可能在生理、心理、知识背景上造成差异,从而引起课堂上的种种尴尬,教师就必须充分理解他们的处境,并从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突破原来设计的过程的限制,使之成为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学生暴露错误,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突破口,原来设计过程可以说是教师一厢情愿,明白了学生的知识缺陷,沿着他的缺陷点,依靠及时生成的学教过程,弥补学生的缺陷。整个弥补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带动全课的学习过程。
2、因势利导,顺水推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也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各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在教《狼和小羊》,通过对几次借口的品、读,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狼的凶残,似乎已经达成了既定目标。不料,一位学生突然提问:“老师,狼那么凶残,想吃小羊易如反掌,为什么还要找借口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孩子也议论纷纷起来。这位教师一时语塞,但他并没有支支吾吾地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马上冷静下来,将这个问题反抛给学生:对啊,这样轻而易举的事,狼为什么要几次三番找借口呢?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和争论,又认识了狼的另一本性——虚伪。无意中又将对文本的领悟推进了一层,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这位提问题的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又带动大家习得了一种学习态度——善于发现问题。
3、巧设 “陷阱”促思维
西方学者狄德罗曾说过:“怀疑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当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说明对所学内容有了独立思考,这是学习的深入,更是一种进步!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探究,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服务者,而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问题全部在课堂上解决,把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正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弊端,如果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走进广阔的社会,去主动地探究,才是教育的成功,也真正体现了轻负高质。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而应注重学生的发展,面向未来,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建构生成度的视角出发,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由于精心预设而生成如期达成,是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成,是要充分肯定的;同时,那“不曾预约的精彩”,更让课堂这个绿意葱茏的园地绽放出一朵朵灵性之花、创造之花、智慧之花!只有建构了有效的动态生成课堂,才能更有效地促进轻负高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一、案例描述
情境创设1:母亲节
通过母亲节的导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达到深层的“亲情教学”。一上课,我就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节日吗?结果坐下面的学生我看看你,你看看我,乱猜一气,就是说不到点子上去。于是我只要自导自演,公布答案结果―“母情节”。接着我又继续进行提问,那天你打算怎么向妈妈表示节日的祝福呢?这时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自己的祝福方式,有买贺卡的,有送花的,有帮忙做家务的……此时我便出示设置好的教师机桌面,一张母亲节贺卡,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装扮桌面。接下来我便给出一些母亲节的图片,让学生设置为桌面背景。学生对图片很感兴趣,但对“母情节”却无动于衷,之后的屏保教学环节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实际情况是学生对其它样式更感兴趣,于是这一教学环节也未达到“亲情教学”的情感目标。
情境创设2:喜羊羊与灰太狼
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后,我便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来创设课堂情境。
上课前,我通过屏保先让学生欣赏若干张《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漫画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结束屏保出示教师桌面,一张小羊们的集体照,此时学生非常兴奋,于是我就顺势引出,你也想将他们请到自己的桌面上和我们一起学习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装扮桌面》。接着我就借村长慢羊羊老师的身份,给坐下面的“小羊们”布置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
情境创设3:节约用水
通过前面两次经验的总结,我对教材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再次对情境创设做了全新的设计。
这次我以节约用水为主题,课堂一开始,我就直接给学生展示教师机的桌面背景,是一幅“即将干涸的地球”的图片。通过图片,引发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然后问学生,如何时刻提醒自己及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要节约用水呢?此时学生们提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有写标语的,有画宣传画的等等,而我则通过桌面背景,将学生带回课堂中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装扮桌面。接着围绕宣传节约用水这一主题教学,让学生尝试设置节约用水宣传画当桌面背景,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再通过设置屏保“图片收藏幻灯片”,将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以动画的方式在桌面播放,从而达到更佳的宣传效果。总结时通过观看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使学生明白节约用水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设置桌面背景及屏幕保护程序,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应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去宣传节约用水。通过情境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使我们的教学变得“丰实”,学生学得“厚实”。
二、教学反思
1.情境创设生搬硬套,一厢情愿
由于在第一次设计教案时,只考虑到了如何上得“精彩”,而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强硬的将“母亲节”这一情境搬到课堂中来,结果学生并不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从而导致情境和课堂的分离。基于此,我所创设的《母情节》的教学情境也就成了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并不“领情”。
2.选择情境趣味有余,实效不足
第二次设计教案时,因为第一次的失败,我着重强调了情境的趣味性,想克服前一次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却忽视了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目的性和实效性,以至于学生上课过度兴奋。因此,《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教学情境也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学生只知道图片很漂亮,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图片的内容上,而忽视了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3.第三次成功的原因分析
(1)从实际生活出发。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如果脱离了这个基础,就显得“飘忽不定”。节约用水这一情境,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特别是在2011年上半年,中国南方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新闻报纸等相关媒体都发表了大篇幅的报道,学校也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开展了节约用水的德育教育,因此学生对于这一主题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了。教师只要稍作引导,学生的情感就自然而然的跟情境走了,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以教学内容定情境,情境与教学水融。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要真实之外,还要和教学环节巧妙的结合,做到有始有终。从课堂一开始利用宣传节约桌面背景的导入,再到桌面背景的设置及屏幕保护程序,都和情境内容相结合,最后的视频公益广告,更是让学生明白节约用水,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一 、尊重学生个性认识,让幸福荡漾心头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特征的生命存在体,他们对事物和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不同的见解,教师没有理由去改变他们,也没有权利去限制他们。教师应尊重、适应、服务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与表现或许与教师课前的教学预设有所偏离,亦或会影响教师后续正常的教学流程。在这一节骨眼上,教师究竟是选择“进”,即忽略或淡化学生的存在,以自己的“大智”巧妙过渡,回归正道呢;还是选择“退”,即重视学生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重新预设教案或重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扫除疑惑,统一认识呢?笔者认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识字一》一课,我问孩子们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的天气怎样时,大部分孩子都说春天是绿色的、天气是温暖的,但有些孩子却说春天是红色的,天气是寒冷的。是孩子们说错了吗?其实不然,因为春天的花儿大多是红色的,早春时节寒气尚未退尽,所以初春天气还是寒冷的。孩子们用眼睛和感觉说出了自己对春天的认识,教师有什么理由扼杀他们的学习幸福感呢?
二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幸福萦绕身边
语文新课程认为: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互动、促进的过程,其间教师发挥主导功能,学生发挥主体功能,教材发挥范例功能;只有教师正确处理好以上三者的关系,才能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巧创情境、巧搭平台、巧留机会,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触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全身心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自发地提高能力、自觉地运用语言,从而让学习的幸福体验随时萦绕在孩子们的身边,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在揭示课题后,笔者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自我提问,然后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句子。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扮演狼和羊,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示狼的凶狠无理和小羊的善良温和。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幸福与快乐。
三、鼓励学生创意想象,让幸福超越时空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是发明的基石,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开始。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想象潜能的开发。我们可以借助语文教材,利用好自身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灵活、巧妙、适时地点拨来放飞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奇思妙想,以不断积累、巩固、运用和拓展语言,让学生随着语言的流淌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语文的天空收获学习的甜蜜,在想象的世界里树立美好的愿望,明确奋斗的目标,实现生命的价值。如,学完《梦圆飞天》一课后,我问学生:“杨利伟叔叔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你们长大以后想不想成为一个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人呢?你们准备如何为祖国作贡献呢?”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张开想象的翅膀,带着憧憬与希望纷纷表达自己的理想。他们有的想发明一种通向太空的桥,让地球与外星球的交通方便快捷;有的想在太空建设人类的第二个家园,缓解人口膨胀的危机;有的想制造一种超光速时空机,让太空与人类不再遥远……多么富有创意的想象,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播下理想的种子,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的“杨利伟”。
四、引导学生随文练笔,让幸福流露笔尖
读写结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然走向,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必须通过练笔才能得到消化与巩固。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地光说不练,更不能让学生一味地光听不说,写才是听与说的根本归宿,才是有效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根本手段,才是丰富学生个性体验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根本途径。
一、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起点。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调动幼儿情绪、情感,为幼儿营造轻松、有趣、生动和真实的学习环境,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具和生动有趣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游戏中学习英语。利用孩子喜欢玩的天性,组织孩子情景剧。根据现在“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我编演了灰太狼送小太郎到羊村上学得游戏,让孩子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灰太狼领小灰灰叫开门说“Open the door,Open the door,I am your village headman.”,小灰灰到学校不停地发问:“what is it?”,“what is your name?”。小羊们不停地回答:“It is desk.”、“I am Pleasant goat,”等等。这个游戏不仅巩固了学过的单词“dest、door、window……”,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游戏,培养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为幼儿学习英语创造语言环境
德国语言学专家布鲁恩斯认为,语言对环境的依赖性更大。因此,要学会为孩子营造外语氛围。比如英语小角落、英语广播、英语动画片等等,并引导孩子在尽可能真实的动态情景中使用语言。除了在英语教学外,我给让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起了自己的英语名字,让幼儿通过听简单的英文故事、观看英语对话的卡通片,进行模仿学说单词和简单的对话。让幼儿通过学习探讨掌握单词以及简单的句型。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如一日生活中,加入一些见面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的英语口语,如:“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Bye-bye”、“I’m sorry”、“Thank you”、“That’s Ok”、“Not at all”、“Ok?”、“Let me try”、“can l help you?”——久而久之,幼儿便从能听懂到会说。同时,鼓励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说英语。
三、重叠记忆,挖掘幼儿记忆的潜能
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我们发现,幼儿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幼儿虽然年龄小,语言发展不完善,但孩子对自己理解的、容易发音的单词记忆特别好。这就看怎样挖掘幼儿的记忆潜力?例如孩子对歌曲、儿歌的记忆力特别好。例如:Hello Round and round I can say myA B C等,平时只要一说这些歌曲或儿歌,孩子们就会兴高采烈的参与,而且乐此不疲。这样通过采用又惹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促使孩子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以前所教授的内容反复的学习,会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于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正是口语交际的最终训练目的。
一、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新大纲提出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一条重要的途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具体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交际意义的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实践过程。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因此在教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进而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如,第六册语文课本中有口语交际“说家乡”,教师把一幅幅家乡山水画、果园、田野、建筑、风情世俗等熟悉的画面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个个眼前一亮,随着教师相机点拨人人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学生根据喜欢的话题到“家乡景”、“家乡人”、“家乡建筑”、“家乡风情”小组中交流,然后每小组留下一人,其他成员带着本组交流成果分别到其他小组分享,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达到了良好地训练效果。
二、挖掘教材,开发口语交际的文本资源。
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还是从思想含义到语言表达都蕴含着口语交际因素。所以,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许多有效的训练点,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 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一些内容健康的故事引入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听故事、练说话。如教师进行《鹅》的教学,此课是小学生从课本上读到的第一首古诗,他形象鲜明,充满童趣,教学步骤设计为:出示“鹅”的幻灯片,配以轻快的乐曲,用儿童化口语讲述骆宾王写《鹅》这首诗时的情境,然后,叫学生听后复述,有许多学生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让他们边看图边听录音,然后讲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声像引入语文课堂,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形象、图景、画面等,化静态的文字为动态的画面,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直观形象,不但易于理解,而且印象极为深刻。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让学生认真看《小蝌蚪找妈妈》录像,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复述课文,就能生动地将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表达出来。学生在看、听、说的过程中充分地去观察、想象、思维,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从而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而且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小学生信息获取大都依靠具体的直觉形象,因而在听说训练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感受事物,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情真意切。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有条理地、完整地介绍出一种花卉,我先带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各种盆花,让学生摸摸、看看、闻闻,从各个方面去感受“粉红”的月季花、“金黄”的、“紫红”的鸡冠花。再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结果,学生说话的内容丰富多采,用词准确,爱花、赞花的情感得到了由衷的抒发。
三、借助课文中的空白,让学生想象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中除了配有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画,很多课文还留有思维空白的地方,而且这些课文很多都是充满童心童趣的文章,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等这些童话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想象能力,给儿童以美的享受,激发儿童的创造欲望,这些童话故事就有大量的课文空白。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利用文中的空白,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良好素材,让学生放飞想象尽情说。如《小鹰学飞》这篇课文的结尾,说到“小鹰抬头看看,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如果你是小鹰,你会想些什么呢?你以后又会怎么做呢?”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就是那只正在学习飞行的小鹰,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后畅所欲言,在学生把自己当成小鹰说话的同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既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放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比如“学会向别人解释”专题训练,教师可以提供案例。小红吃早点时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泼到了她的身上,小红无奈之下只好回家换衣服。等她到校时课已经开始了,老师马上当众批评了小红。下面的做法怎样,请学生评一评:①小红马上哭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②小红马上大声争辩道:“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该责备我,要不你去问我妈妈?”③小红马上轻声说:“老师,吃早点时服务员弄脏了我的衣服,我回家换衣服才迟到了。”通过案例比较,学生能领悟到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楚理由,还要讲文明,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合适等。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创设情景,多途径地训练,让每个学生想说、乐说,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凯.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8).
[2]赵刚.新理念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福建教育,2005,(8). [3]林艳媚.“生活实践式”的口语交际教学.小学语文教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