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教师不大爱教说明文,学生也不大喜欢学说明文,觉得它枯燥而乏味。这一认识,使说明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事实上,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重视;说明文体
说明文体平时练得少,然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用处却不少。练好说明文体的写作,不仅有利于工作、生活,还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1. 说明文与其它文体思维的区别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所谓说明,就是要客观地对某种事物或某一事理作解说,使人能够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这就决定了无论在表达方式上或是在思维形式上,说明文都不同于记叙文、文学作品和议论文。 与记叙文、文学作品相比,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而说明文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思维。可见,二者所运用的不是同一类思维。 与议论文相比,二者同属于抽象思维。无论议论或说明,都要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说明文甚至像议论文那样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二者的抽象思维又有所不同。议论文的思维,主要在于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观点或论点),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说明文的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以及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议论文和说明文虽然都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但议论文更多地是对抽象道理的分析和综合,而说明文中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则更多地对事物的实体进行分析和综合。说明文虽然往往也要用到推理,但说明文的推理在于说明客观性的事理,而议论文的推理则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
2. 说明文的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引起大家对说明文教学的重视,在这里有必要谈谈说明文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初中到高中,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并不断走向基本成熟的重要时期。学生要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发展到议论文的比较高级的抽象思维,其间起着过渡性重要作用的便是说明文的比较初级的抽象思维。 我们知道,说明文一般可分为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和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为了说明事物的形状、质料、特征、成因、类别、构造、功能等,虽然需要抽象的分析和综合,但它毕竟还有着眼前的具体实物的形象或其表象的依托。在这一点上,实体事物说明文和记叙文思维凭借的材料或思维的对象都是实际事物的形象或表象,只是在思维加工的方式上一个采用了一形象加工的方式,一个采用了抽象加工的方式。所以,学生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第一步首先应该由记叙文过渡到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即由再现性的形象思维过渡到实物概念的抽象思维。实物概念是对实体事物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结果,它已从具体形象或表象上升到了概念,但又比社会概念、科学概念、哲学概念等的抽象度低。因而可以说,实体说明文是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向着初级的抽象思维过渡的最佳转换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再由实体事物的说明文过渡到抽象事理的说明文,这样,思维的抽象度就又提高了一步。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如《人类的语言》、《食物从何处来》),为了阐明事理的概念、内容、规律、性质、关系、作用等,不仅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而且要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它的要求比实体事物说明文高。但与议论文相比,因为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只是客观地解说,主要不在于通过推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它的思维难度又比议论文要小一些。在学好抽象事理说明文的基础上,第三步再过渡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就比较容易些。由此可见,要学生由记叙文的形象思维一下子跳跃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说明文正好在二者之间起着一个中间环节的过渡作用。
关键词: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历来是最令学生头疼的难题,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分析能力,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以说明文阅读的复习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知己:重视基础,笃实知识点。
重视基础,关键是掌握基本的文体特征,比如在说明文中,说明的对象可以是事物,也可以是事理。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它们都有些什么样的作用?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怎样加以辨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体现,说明文中心句的位置,说明文常见结构等。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掌握基本的文体特征,不仅可以直接解决有关此类的问题,更是解答其它有关说明文任何问题的基础,没有这些扎实的基础垫底是很难解决其它问题的。
2.知彼:透彻研究近几年中考阅读题及《中考指导意见》的相关考试要求。
每年的《中考指导意见》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对于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研读中考指导意见可以明确考试命题范围、难易要求等,有利于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每年的中考试题必然有一定的研读性。从近几年中考的说明文阅读试题中可以更加明确题量、分值和题型。比如结合2009年中考指导意见中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和近三年中考试卷中的说明文阅读题,我归纳出最近几年说明文阅读的题量是三题,分值基本都是6分,主要题型有:概括说明内容;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识别及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复习训练时,我就有意识地往这几个方面靠,不致做无用功。
二、有的放矢,有效指导
知己知彼后,复习的方向也就明确了。针对每一种题型,其实答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帮助学生探寻出答题规律,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依旧以说明文阅读为例,我们已经探寻出近几年的题型,依照这些题型,我觉得有以下规律可循。
1.概括说明内容:摘取要点,综合归纳。
文中的要点,一般是有关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相应的途径可以概括段落要点,可以摘取关键词句,有时还可以借助文中的中心句。
2.理清说明顺序:识别法和排除法相结合。
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三种: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一般来说,时间顺序有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句,空间顺序有明显的表示空间变化的词句,这两种顺序比较容易识别,逻辑顺序则可以简便地排除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也可以分析事物内在的关系。
3.说明方法的识别及作用。
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是需要背诵记忆的,最易识别的是列数字,因为只要通过数据来加以说明的就是列数字;形式上类似于修辞中的比喻的说明方法,则是打比方;相当于对比的是作比较;通过具体的事件、事例来加以说明的是举例子;按一个标准分成几个类别加以说明的是分类别;类似于描写的说明方法可以称为摹状貌;通过图表加以说明的是列图表;通过引用名言警句、报刊书籍,甚至权威人士的言论加以说明的是引资料:最需区分的是下定义和作诠释,它们都是对一定概念加以解释说明,不过下定义是对该概念加以全面解释,与其它概念有本质区别,而作诠释只是对该概念的某一方面加以说明,它不能本质地区分其它概念。
至于具体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我提炼出了一条公式:通过运用(1)的说明方法(2)地说明了(3)事物(4)的特征。(1)处填写说明方法,(2)处填写此种说明方法本身的作用,(3)处填写说明对象,(4)处填写在文中的说明作用。
4.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准确无误,所以语言的问题基本上就考它的准确性。比如:浅睡眠对人体衰老、智力和免疫力的危害与失眠造成的危害几乎相当,“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这类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的问题,我为学生归纳为四步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即表示在哪方面起限制作用。(3)如果去掉了,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强化变式训练,以不变应万变
考试中常见的毛病及原因有:阅读时一目十行,事物特征抓不准;分析概括能力缺乏,不能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超 过规定字数解答简答题;辨析浯言能力不强,对 语言文字的删留说不出所以然;还有的把说明方法 和修辞方法混为一谈等。
科技类作品阅读命题以主观题为多,解答时除注重语言的简洁明确外,还要重视如下几点。
(一)明确说明对象。阅读科技类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科普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②抓首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科技说明文,要想把科技知识准确明白地传输给读者,当然离不开恰当而有条理的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因说明对象的类别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介绍事物及事物发展变化类的作品,常用时间或空间顺序,其特征往往表现于外,可从形状、构造着手把握其特征:介绍事理类的作品,常用逻辑顺序,其特征常常隐藏于内,须从性质、成因、关系着手把握其特征。
(三)辨识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科技说明文,要注重运用恰当贴切的说明方法,把科技知识深入浅出地化深奥为易懂。因而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常会有辨识说明方法并指出其表达作用的试题。中考常考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引言论等,这几种说明方法必须熟记并正确书写。
作为初中生,如何备考说明文的阅读,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长期在初中任教,总结了自己对中考说明文备考的一点看法,希望与同仁们分享一下。
近年来的说明文选文紧跟当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时代气息也越来越浓厚。比如,关注当代科学发展热点和人类面临的新技术、新知识的科技类说明文;反映人民日常生活的人文类说明文。总之,选材越来越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和关注社会,特别是环境的保护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下面笔者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学说明文考查内容和各地中考题来简单地谈谈说明文阅读的备考。说明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包括:
1.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2.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能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3.明确文章中说明事物的顺序。
4.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说明、解说、解释、下定义,画表格、图形等;能对文章、段落、句子的含义进行说明;能明确文章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所起的作用。
5.能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说明文语言所具有的准确性特点。能够找出文章的关键句、中心句和支撑句子。
6.对文章、段落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层次等。
7.理解、探究说明文的中心和价值。
(2013年毕节中考题):阅读《月球能源》,完成1~4题。
(文章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简要说明它的特征。
分析:解答时,要通读全文,找出作者说明的主要内容。本文的说明对象及特征可以从课文的第一段入手,文章的开头作者直接点明了说明对象,其特征也可以从第一段找出来。(答案略)
关键词:兴趣 源动力 趣味因素 语言魅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生学起来也津津有味,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本中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来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抓住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俗话说:“树倒猴群散。”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二、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课本中,《蜘蛛》《萤火虫》,文字活泼,生动有趣;《中国石拱桥》,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
三、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如学过《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区域的某些事物的特点,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四、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