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滑滑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动商;幼儿园;体育精神;校园体育文化;幼儿体育行为
随着“动商”价值不断被挖掘,该研究理论为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笔者立足动商价值研究,以如何促“动”,改善“动”的量与质为目的,增进幼儿“动商”水平为宗旨,着力于动商与幼儿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以期改善幼儿体质健康水平。
1.相关概念
动商是个体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是人挖掘、发挥运动天赋和潜能的能力。[1]个体全面发展不可缺少部分,其先于“智商”、“情商”的发展,对应个体的运动能力,受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影响。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综合体系,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2]受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影响。幼儿体质健康是指幼儿在先天遗传体质基础上,后天环境中获得的一种身体、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幼儿体质健康现状与归因
2.1幼儿体质健康水平现状
幼儿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除先天遗传素质外,与后天性获得较大关联;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等三个方面。当前幼儿身体形态呈“肥胖超重”和“低体重”,“胖与瘦”两极端比率上升、正常体重比率反而下降的“双峰现象。[3]幼儿生理机能表现为幼儿生长过程中神经感觉统合失调,出现多动症、自闭症等特征;运动能力表现为身体应答迟钝、身体不协调、本体觉差、掌握运动技能较慢等现状;幼儿行为过程表现为胆怯、不自信、怕被嘲笑等心理特征。幼儿身体、心理、社会行为等特征显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已遭到不同程度阻碍,幼儿体质健康水平表现更为突出。
2.2幼儿体质健康水平归因
2.2.1幼儿生活行为方式
幼儿成长是保育与教育共同实施的过程,幼儿保育以保证幼儿营养与睡眠充足得以健康成长;但幼儿好奇心重,缺乏有效饮食选择能力,更倾向于油炸、膨胀剂等口感好的速成食品,被电视机、手机、计算机赋予的多静少动生活方式是导致幼儿营养过剩,运动能力下降,身体呈“肥胖超重”的主要原因。
2.2.2幼儿园体育与健康课程
幼儿园是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场所,《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导思想,全面育人为出发点。由于当前幼儿园缺乏体育专职教师指导幼儿园体育与健康课程,该课程表现为:重智轻体、教师组织要求多,练习时间少;幼儿园场地小,可选用器材少;幼儿活动求安全,较少考虑幼儿运动负荷与幼儿体质关系;幼儿园体育与健康课程只局限于发展幼儿肢体活动能力,缺乏幼儿“身体”、“运动”与“健康”三者之间的有效引导,该因素是造成幼儿身体认识能力与体育人文环境缺失的主要因素。
2.2.3幼儿运动锻炼程度
幼儿运动锻炼主要集中于幼儿园、社区、游乐场三类场所,幼儿园体育活动多以户外徒手活动、轻器械等实践练习为主,以实现幼儿肢体功能为目标缺乏一定的运动负荷练习。社区体育活动主要以青少年、中老年健身的运动器械练习为主,幼儿体育活动主要以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模仿练习为主,游乐场主要以幼儿娱乐为主,身体发展缺乏针对性等是幼儿运动能力不均衡发展和滞后发展的主要因素。
2.2.4幼儿动商水平
幼儿动商水平象征着个体运动潜能和天赋,既与生俱来也可后天培养。表现为幼儿运动参与意识、运动兴趣、运动潜能等方面,幼儿期是动商水平发展的关键期,其先于智商、情商发展,幼儿全面发展与运动能力均衡发展不可忽视时期。
3.幼儿园体育文化建设内容
幼儿园自然环境、物质基础设施、体育活动制度、体育人文环境是构成幼儿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元素。研究认为,建设幼儿园体育文化以完善的体育物质文化为基础,体育制度与人文环境文化为纽带,其核心是发展体育精神文化,其目标是增进幼儿体质健康水平。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3.1完善体育物质文化,传承体育精神风貌
幼儿园体育物质文化包含体育设施、场地器材、师资与教材、宣传设施等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所必备的物质基础,它是幼儿园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得以渗透的保证。分析认为,幼儿体质健康问题与幼儿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幼儿园体育物质文化“硬环境”是幼儿园体育文化环境的表层,其促进幼儿园体育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软环境”的形成;它在“硬环境”基础上结合“软环境”所蕴含的健康教育理念与体育精神融入幼儿的成长空间。因此,幼儿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以蕴含幼儿体育精神为载体,如:“运动偶像”、“运动图案”、“体育雕像”、“吉祥物”等洋溢体育精神文化实物为主。
3.2优化体育制度文化,引导幼儿全面参与
幼儿园体育制度文化是指幼儿园制定实施的各种体育活动规章、制度和措施的总和,它联系幼儿体育行为与体育精神的纽带。它从规章制度方面全面地发展幼儿,注重幼儿体育的教育功能,营造幼儿园体育文化环境,形成“人人会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校有体育特色”,以培养幼儿健全人格为最终目标,它直接作用于幼儿体育行为。如:幼儿间、亲子间、职工间体育活动,引导幼儿全面参与。
3.3树立体育人文环境,激发幼儿体育认知
幼儿园体育人文环境是幼儿体育观念、幼儿园体育制度文化、体育伦理道德、体育综合素养等因素的总和。它是幼儿园体育文化涵养真实体现,幼儿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良好的幼儿园体育人文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认识自身、获取体育人文知识,它是幼儿体育精神文化形成与传播的主要途径,提高幼儿动商水平的重要手段。如:幼儿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展以群体性、娱乐性、地域性、竞技性为特征的运动项目,运动会中展示不同群体带来体育活动欣赏均是树立体育人文环境,传递体育精神的重要手段。
3.4拓展体育行为文化,开发行为活动方式
幼儿体育行为是幼儿园体育行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其依据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建立的幼儿园体育制度文化;主要形式是幼儿体育与健康活动课程,主要内容为户外活动,目前形式相对单一、内容相对匮乏;它直接作用于提升幼儿动商水平与体育精神文化的传递。因此,幼儿园体育活动课程不应只局限于“健康教育”与运动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幼儿体育行为文化的开发与应用。如:可将幼儿园大树改造用于发展幼儿攀、爬、穿越等身体能力。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教育机构将小学课程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渗透于幼儿教育中的一种错误教育倾向。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教育观念上
教育观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小学化的教育观认为,学前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要想小学成绩优秀,就不成输在起跑线上,应将小学的部分知识灌输给孩子,如算术、拼音、笔画、认字等。
(二) 课程设置上
学前教育的基本课程是以游戏为主的五大领域教育内容,小学化的课程却严重超载。要么是教学计划中的五大领域形同虚设,要么是将五大领域畸形特色化,如语言重在拼音和写字、科学重在数学加减法等。
(三) 教学方法上
3-6 岁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游戏化。用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方式开展活动,会事半功倍。然而,强调小学化教育的教师,因课程内容幼儿难以接受,便采取灌输的教学方法,一遍遍的让幼儿被动的学习知识。
(四) 教育评价上
教育评价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大多数小学化的幼儿园,采取测评的方式评价幼儿的发展,如加减法的计算、识字的数量,甚至是每天作业,每周小试卷和每月的大试卷的得分。
二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 一) 对幼儿生理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过早的让幼儿长时间的握笔写字,并要求其像小学生那样有正确的坐姿。殊不知,学前期,幼儿腕骨、指骨和掌骨的骨化没有完成,幼儿腕部的力量不足,手的精细动作比较困难,不宜长时间作业。而脊柱发育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到青春期开始时才基本定型,在整个发育时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发生变形,导致脊柱侧弯、后凸、前凸等脊柱弯曲异常。因幼儿的生理特点,无法在适宜的时间内用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长期如此,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不良症状的产生,从而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 二) 对幼儿心理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危害远大于生理危害。首先,其超前学习的理念,让幼儿提前接受了小学低年级的内容,使之再学习时,认为内容简单,不用认真听讲也能拿到高分,从而注意力集中度下降,而三年级定律警示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优异成绩的最佳保障;其次,其超越幼儿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的小学化内容,使之学习困难,易失去自信;再次,其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强制性的学习和管理,使幼儿被迫地接受知识,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本身独有的乐趣,久之易产生厌学的情感;最后,其重结果的评价方式,使幼儿长时间作业,无法得到更多人际交往的机会,使其人格得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三 幼儿园小学化的管理学对策
笔者走访大量幼儿园发现,幼儿园教育是否小学化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其管理。而幼儿园管理体制对幼儿园管理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无论是园长负责制、董事会制或是独立法人制,其领导者的办学理念、专业素质等对幼儿园的运营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一) 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体现在其办学理念上,而办学理念决定了其提供给幼儿的活动内容。如在走访过程中,某私立幼儿园办学理念为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其健康理念定位于每日的体育活动,如以动作发展为主的晨间活动,早操的研究、特色体育活动的开发等;快乐理念定位于早期阅读,如每班开展的图书漂流,每位幼儿每日可借阅图书,评比书香家庭,开展自制图书义卖和书香文化节等活动,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寻找快乐。而有的幼儿园,办学理念却远教育,近利益。为吸引更多生源、提高在同行中竞争力、获取更多经济利益,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开设小学化课程,教授珠心算、拼音、识字等。
(二) 建立科学的课程模式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所以,对幼儿园课程的管理是解决其小学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园课程具体体现在其教育计划里,在笔者走访的幼儿园中,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把周计划粘贴在教室内外的墙面上,供教师、家长及参访者浏览。根据对周计划的观察、对比发现:小学化教育倾向的幼儿园,几乎都是要求幼儿在小班年龄段,认字、词、成语和10 以内的数字,体现在形,即对汉字和数字的初步认知;中班年龄段开始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数字、笔画及简单的字词,其中数字书写是1-30,每周一个数,书写篇幅为两行,笔画则是横、竖、点、弯钩等,字词即是学习笔画后相对应的字及其组词,书写篇幅为一行;到了大班,除了继续认识100 以内的数字,笔画、字词外,加上了拼音和20 以内的加减运算,及10 以内的连加连减运算,篇幅较中班稍微增加。到了周末,教师会额外布置一份试卷,内容为数学和语文,A4 纸各一面篇幅。由此可见,其教学计划中除了幼儿园提倡的游戏、五大领域外,额外增加了小学的教育内容,并大大压缩了幼儿该有的游戏和领域活动。甚至有的幼儿园,把小学语文内容称为语言领域,把科学领域单纯的认为只有数学,并且只有数字和加减法的运算。
这些不科学的课程模式,根本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来说,就是摧残身心的利器。访问中,有数名小学老师说到,喜欢教授零起点的孩子,在他们的眼中可以读到求知的欲望,而那些入学则成绩优异的孩子,往往到了小学二年级,成绩就开始下滑,甚至从学霸变成学渣,其原因就是在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一年级,由于对课堂上的知识已经掌握,注意力不集中,不用认真,也能得到高分,长此以往,遇到没有学过的高年级知识,仍然不倾听,不主动学习,成绩便一落千丈。所以,建立科学的课程模式,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对幼儿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三) 设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评价,是对其分析、判断的结论,为引导幼儿健康的发展和建立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幼儿建立自信、为他人着想等人格,而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的评价方式单一,即分数,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幼儿聪明与否。殊不知,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幼儿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在访问中,有个小女孩说到,今天又有作业,我不想做作业,我不想去幼儿园,有个家长则说太多作业了,我有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帮她做,但是被老师发现了,扣了她的小红花,她回来后跟我们发脾气,说讨厌我们。甚至在观察中发现,有个令人痛心的场景:
某幼儿园大班,孩子们早上来园,把前一天的作业交给老师检查其完成的程度,做完的可以玩玩具,参加晨间活动,没做完的,便集中在一张桌子,统一做作业。这时,笔者发现一个小女孩儿东看看西看看,就是不下笔,如果眼光遇上老师,便低头,没遇上,又是东张西望。过了一会儿,老师注意力转移了,在忙其它班务,这个小女孩儿飞快地去数学区拿了一份别人做好的作业,开始淡定自若的抄作业!敢问,才6 岁的女孩儿就学会了抄作业,以后她的学习热情在哪儿?
( 四) 确立家长科学的教育观念
笔者在调查访问中发现,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倾向多数为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产生。如: 有的家长说到,我的孩子很调皮,没有办法管住他,希望教师多布置点作业,让他安静一些,小孩儿不认字怎么行,我亲戚家的孩子6 岁就开始看《红楼梦》了,她才认识几个字,我家的才小班,就认识展翅高飞这几个字,好厉害呀,我家的我随便报加减法他都会,我家的不认识的字都会用拼音来拼了因此,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帮助其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创设科学幼儿教育良好环境的重要条件。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1、创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了解幼儿教育,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可定期请园长、有经验的幼儿教师,或当地的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专家等,来开展专题讲座,或者开展参与式和体验式的专题教育活动,让家长科学地理解真正的幼儿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语言教学多姿多彩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配以悦耳的音乐,很容易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学习心理。大班的诗歌《摇篮》,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理解飘、吹、翻、唱等动词及运用,学习仿编诗歌。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生动地表现出白云飘、浪翻滚等形象,配上美妙的背景音乐及老师富有感情地朗诵,一下子就把诗歌的优美意境表现出来了。动态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了这些动词,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按传统方法教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也比较抽象。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树叶变黄了,叶子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盛开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人们忙着采摘果子,糖炒栗子冒着香气……在这如诗如画的教学情境中,幼儿定会个个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注意力集中,主动把所听、所看到的秋天告诉大家。活动中情景交融,幼儿能充分感受到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
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动态性,能够随意的放大、缩小、定格。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灵活运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让幼儿更好的感知作品,增强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它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二、直观演示,难点不难,让科学教学生动易懂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概念往往不易理解,许多教学内容运用传统的说教方法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具有动态性、可重复性,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往往无法体会、理解那些平时不易看到的自然现象,使活动的重点、难点不易突破。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科学知识变复杂深奥为平易近人。如大班科学活动《壁虎的尾巴》,当教师讲解动物的再生现象时,幼儿虽然感兴趣,但由于不理解而显得迷茫。于是教师播放课件:蚯蚓的断裂再生、螃蟹的断螯再生等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幼儿随即明白了再生的意思。幼儿在活动中备感无穷乐趣,在快乐中丰富了科学知识。大班的科学活动《种子找家》,一般人不易看到莲蓬种子在水底如何传播,但是电教媒体可以让幼儿完整清晰地看到莲蓬种子的传播过程,让孩子直观了解到种子在海、陆、空中的不同传播方法。多媒体课件集形、声、色为一体,幼儿可以边听、边看、边娱、边想,极易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多媒体可以将消化系统各个部位的名称,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的整个消化过程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的直观易懂了。这几幅小小的多媒体动画片,代替了教师的许多不能讲明的语言,且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种教学手段既节省时间,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呈现出的教学内容是图、文、声、像等多层次、多角度的,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多媒体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多媒体课件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活动最优化的目的。
三、升华情境,强化新知,让美术教学兴致盎然
幼儿的学习动因在于“兴趣”。如果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就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形象、有趣的情景氛围,能生动直观地帮助幼儿理解、感知事物,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在主题活动《小蝌蚪》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生动的动画形象、故事情节和美妙的配音让幼儿看得津津有味,兴趣勃发。幼儿对事物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联想、概括、取舍,进行创作,从而生动地画出其形象。展评是美术活动的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个美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有的作品,如泥工、立体手工等因尺寸小而难以展示,这时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和数码相机,对细小的部位加以放大,或拍下来输入计算机,使幼儿更清楚地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差异,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作品展评,让幼儿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帮助幼儿树立成功感和自信心。
多媒体中可爱的形象、有趣的声音,吸引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观察、讨论、交流,让幼儿能主动地投入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增加活动的互动性。通过幼儿的自主参与,刺激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更轻松、容易地掌握知识,并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引起共鸣,发挥想象,让音乐教学活泼有趣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形象塑造载体,需要欣赏者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在聆听音乐时自发地产生联想。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幼儿在音乐欣赏时,很方便地对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变换,更好地将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画面的引导下,在完整的音乐声中,自由地发挥想象,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在幼儿园里,音乐欣赏课中那些无法捉摸的音乐形象令小朋友如坠入云雾之中。而多媒体能迅速将抽象的音乐通过图片、动画转化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使原来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和小老鼠》中,我用课件展示了啤酒桶在仙女的帮助下随着音乐节拍逐渐长出手脚的过程,孩子们被啤酒桶的可爱模样深深吸引住了,有的还不自觉地跟着啤酒桶一起随音乐表演。在幼儿无意的模仿过程中,他们对音乐的节拍有了一定的感知。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图片再现、音乐渲染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与歌曲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大班歌唱活动《剪羊毛》中,课件呈现给孩子们澳大利亚广袤的大草原上白羊成群的美丽景色、忙碌地剪羊毛的农场、牧场等景色给幼儿以视觉冲击,孩子们的兴奋点被引爆了,他们兴致勃勃地观赏着每一张图片,理解了歌曲中所唱到的“洁白的羊毛像丝棉”、“你看那周围雪堆像冬天”,切身地体会到了澳大利亚人剪羊毛时的愉快心情。这也使得幼儿在学习歌曲时能始终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多媒体课件能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不同的刺激下,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掌握音乐技能,让幼儿园音乐课堂焕发新的生机。
五、形象生动,真实情境,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安全意识;对策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一)注重创设好游戏化教学的环境
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孩子们游戏活动的行为表现与环境因素关系非常密切,游戏活动的空间环境将直接影响并制约着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反应和心理反应。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到游戏活动的空间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游戏环境对游戏效果的依存性,将教学内容和目的具体化,将教学情景和意图客体化,并尽可能将多种教学元素贯穿、融入到游戏环境的创设当中去。我想,创设好游戏化教学的环境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游戏化教学环境创设必须注重参与性和教育性。要根据孩子们的好奇心较强、注意对象较为广泛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幼儿园室内室外的墙面、地面和空间,构建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生活教学环境,从而使得孩子们能接受到更多的符号、形象与概念的感官刺激,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环境信息。二是游戏化教学环境创设必须注重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情景。游戏活动的心理情景对孩子们的游戏活动非常重要,教师在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如何营造出一个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亲切、温馨、安全、宽容、平等、合作的心理情景,让他们感到舒适,感到安全,感到可信,他们才可以尽情舒展自己的身心,才可能全身心地和你一起游戏,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游戏教学要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
现代学习观已将原来十分狭隘的学习内涵大为扩展,认为凡是对主体经验的建构产生影响作用的活动都可称作学习。“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带有直觉性、具体性的特点,属于‘生活的知慧’。”幼儿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需要学习包括衣食住行、交际交往在内的人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样式,需要认识他们的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幼儿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幼儿学习途径与方式的多样性。游戏教学提供给幼儿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旨在改变幼儿学习过程本身。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内发的学习动机,有成就感、自主感。幼儿园游戏教学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具有促进儿童生理发展、情感发展、认知发展、社会化发展的多种功能,并且它还具有生成课程的功能。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形成“预设课程”的同时,随时以儿童游戏为中心线索重新建构课程,将儿童游戏中出现的预设课程范围之外的内容随时补充进游戏教学中。
(三)注重引入动态性游戏材料
孩子们游戏活动的材料必须要以实验为基础,并尽可能具有可变性,因为能够适当变化的游戏材料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心理。另外还要注意游戏材料应用的变化性。例如废旧的笔管,在不同地场景环境中可以用作不同的“物品”:如在“理发店”里可以用作“烫发卷筒”,在“饮食店”里可以用作“吸管”给客人使用,等等,这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自主开拓能力等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 游戏活动中危险的预防和应对
(一)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安全意识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可以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例如,在常规教学活动中的美工活动中,可将剪刀、笔等工具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如何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融入到活动中。科学领域活动中,教师可将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及懂得拨打求救电话(110、119、120 等)融入到数字教学等活动中。语言领域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儿歌、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如何有效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等等。在除开常规教学活动中的日常活动中,教师更是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例如上所、喝水、孩子之间的交流中、上下楼梯等,都要关注到,及时杜绝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这也为安全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让孩子能真实感知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二)提供安全设施,创设良好环境
在游戏活动中很多时候是因为玩具、活动场所和一些运动器械的安全隐患或是卫生问题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因而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更应该事无巨细、把控全局。大到园舍、场地的合理设计,环境布置简洁安全,安全检查制度的制定与监督及幼儿园的校舍、器械等定期检查和维修,小到要考虑到热水瓶,玻璃杯的摆放位置,定期深入班级了解班级卫生消毒情况及安全教学的开展。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改正策略,最后强化教师们的安全意识。各种设施的安全性以及卫生质量得到保障,那么在游戏活动中一些其他的危险因素大多是可控的,如果教师能够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仔细地组织活动、照看幼儿,那么安全事故和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就大大减少了。
(三)强化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与管理是保障幼儿园的核心。因此强化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应落实到教师及家长身边。首先,从幼儿园的领导成员上来说,应该组成安全领导小组,小组成员齐献策,不断完善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将各个方面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对于教师,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安全整改、安全总结等工作,并通过营造浓厚的安全学习氛围,将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心中。最后,通过,家长会、班级交流群、板报等方式将安全意识传递给家长,通过家园共育的形式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
一、善于在营造有归属感的物质文化环境中渗透德育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既是幼儿园教学教养活动的场所,又是幼儿园独有文化特征的体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对于幼儿的刺激和影响是具体而又直接的,幼儿从中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中,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教育意义的有归属感的文化环境对孩子德性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营造美好舒适的物质文化氛围,使幼儿、家长、教职工有归属感,使师生都感到幼儿园就是自己的“家”,在幼儿园门厅、教室、活动室、走廊、甚至洗手间等设施的布置上都应渗透射出文化的深刻内涵。如在花圃边附上《花儿好看我不摘》的诗歌;在草地边附上“草儿青青,脚步轻轻”的小标语;在盥洗室附上幼儿自制的节约用水标志等等。这种渗透德育元素的环境就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熏陶幼儿的道德品质,激发幼儿自觉追求美的道德情感,实现德育主体的外在对象性和内在对象性的结合和互动。
二、重视在贯彻办园理念中突出品德教育
办园理念是一所幼儿园长期办园经验的积累和提炼,它承载着幼儿园的教育观念文化。从办园理念中能透视出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即促进幼儿素质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好的办园理念能深刻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幼儿园理念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如同空气和阳光一样如影随形,在幼儿园内外形成一种无形的氛围和张力,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因此,要把德育内容放在幼儿园办学方向的重要位置,围绕提高德育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实现幼儿德育效果的逐步提升。
三、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加强师德及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园制度文化既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师德教育是搞好幼儿园文化软件建设,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幼儿园教师、保育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幼儿德育的实施主体,他们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他们是否重视幼儿德育,能否合理运用规章制度,对幼儿的德育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幼儿园一方面要以教师为本,既要在制定与教师有关的制度时充分体现民主和面向全体的原则,放权给教师,赋予教师各种权利,又要加强德育文化培训和教育,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开展幼儿德育成为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的自觉行为,在日常教育和管理活动中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更新教师的德育理念,改变 “重认知,轻实践;重意识、规范的灌输,轻行为、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的传统做法,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幼儿普通的生活事件为主,让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进行教育。教师不但要依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同时也要发动幼儿参与制定,尊重幼儿的意见,使规章制度得到幼儿的认同而乐于遵守。在良好的制度文化背景下,使德育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