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降低成本论文

降低成本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降低成本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降低成本论文

降低成本论文范文第1篇

一、企业现行营销模式分析

我国企业的营销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和大量生产方式两种框架下建立起来的。经过多年改革和国外先进营销思想和模式的学习,大多数企业都已跳出了计划经济的约束。目前普遍推行的营销模式为4Ps框架,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组合策略。在这种营销模式中,营销行为的起点并非是顾客,而是企业经理人员根据对市场环境分析做出应该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何时生产等,这一系列决策建立在对市场预测基础之上、没有顾客参与,是典型的“生产者主导营销”模式。其特点最简单地讲就是:先生产,后销售。这种模式由于没有了解顾客的需求,不能适销对路,造成大量产品积压,从而造成诸多浪费。在生产过程中体现为4个等级的浪费。一级浪费是指存在着过剩的生产因素,如过多的人和设备。过多的人员,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极低。设备、厂房过多,是我国老企业的通病,大马拉小车,造成了资源性浪费。二级浪费是指超前超量生产。过多的制造和提前生产,结果是生产过剩的产成品、在制品堆满了生产现场和仓库,增加了面积、运输和利息支出。三级浪费是在制品过多,过多的库存是企业的万恶之源。四级浪费是指生产操作的浪费,如等待、搬运和制造不良品等。造成大量经营费用浪费的根源也在于厂家的生产安排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而不是顾客直接需求。销售部门的任务是推销足够数量的产品,以确保厂家实现均衡生产。

企业用“天价”进行广告这类促销活动,是因为产品在预生产方式下已被大量生产出来,促销就成为任何公司在市场上需要做出“生死一搏”的营销努力,否则产品就不能实现“惊人的一跳”。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只有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才是财富,否则只能是浪费。因此,企业的实力也就不再等于其生产能力,而等于其市场竞争能力,等于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二、定制营销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

对我国企业来说,尽管社会经济资源仍然是有限的,稀缺的,但由于改革的深入,企业生产力水平已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使得社会生产在众多领域达到饱和甚至过剩,并且由于新产品的开发速度不断加快,已逐步改变了人们满足现状的消费观念,个性化需求日益兴起,“生产决定需求”的时代已经过去,人类社会已进入“需求决定生产,生产满足需求”的新时代。企业作为社会财富创造者的作用虽然没有改变,但已不再是社会需求的创造者,而只是社会需求的满足者。市场需求是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的,因而企业也必须具有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并适应其变化的能力。

定制营销方式把销售看作是生产过程的起点,逐步改变那种还不知道顾客是谁就组织生产的方法,实行按顾客订单组织生产,把顾客看作是生产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生产体系的第一个环节。生产商不再是产品生产或营销的推动与组织者,相反,是明确的顾客需求确定一个产品是否生产、何时生产和怎样生产。这种模式的推动力源自顾客,其营销特点是“先销售,后生产”。生产者不能再用标准化设计和批量化生产的产品满足一群顾客需求,而要为每个顾客生产“个性化”产品,即从“一对多营销”变为“一对一营销”。定制营销企业能够快速反馈顾客的真实需求信息,因此,生产计划在一开始就比较准确,而且更容易适应顾客的特殊要求。在这样的营销系统里,任何没有顾客订购的产品都不会被预先生产,而产品在生产出来之前已经“销售”掉,因而大幅度降低了成品库存。其运作特点有以下几点:

1.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与传统营销不同的是,要实现小批量定制化生产,企业的生产系统必须具有柔性化生产功能。能按时完成每个订单要求才是企业收入和利润的来源。这就要求用拉动式管理替代传统的推动式管理。“拉动式”是指每一道工序的生产都是由其下道工序的需要拉动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什么时候生产都是以正好满足下道工序的需要为前提。拉动式生产的核心就是准时化,就是要求在需要的时候,生产需要的产品和需要的数量,它使企业的生产制造部门要集供应、生产、研发、质量管理诸多职能于一身。

2.开展深层次的成本控制。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在如何达到利润目标上,企业传统营销运行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成本+利润=价格”。在这个公式中,利润是预定的目标,成本的多少就决定了价格的高低。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种一厢情愿的定价是行不通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在定制营销模式下,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和价格接受水平组织生产,产品价格是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正确评价确定的。因而,成本加法公式应转化成价格减法公式:“价格-成本=利润”。在这个公式里,当价格作为常量时,若要取得预期的利润,就必须从降低成本上找出路,这是利润真正的源泉。在确定目标上,要把工作重点放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内部潜力,消除各种浪费,从源头控制住成本,不仅控制生产成本,更要控制营销成本,开展各种降低成本的改善、改进活动,抓好深层次的成本控制。

3.中间商成为企业的延伸机构。由于定制营销是先销售再生产,使通常的市场促销变为“多余”。任何一个公司能否得到顾客订单,要依靠其能否开展有效的顾客关系管理。争取订单的营销努力替代了促销努力,公司利用CRM系统与有价值的顾客保持经常联系,并与顾客达成交易。定制营销的目标并不停留在达到产品成交后就完事,而是凭借其优良的售后服务,培养产品的忠诚顾客。在定制营销模式下,“中间商将会消失或演变为新价值的增加者”。如果他们能够提供必要的顾客服务支持,将以企业延伸机构的身份出现。<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4.中小企业的品牌营销成为浪费。在传统营销中,由于企业不是针对特定顾客,而是针对所谓不确定的“预期顾客”,品牌促销有着绝对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依靠品牌营销越来越成为“美好的愿望”。美国营销学家认为,造就一个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品牌,静态投资就需100亿美元以上。近20多年来,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中已经成为产品制造的强者,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培育出几个有世界地位的品牌。随着互联网、计算机、通讯、交通等连接技术领域的快速进展,产生了全新的顾客连接方式,意味着更有效的促销方式方法,使一对一营销成为可能。在定制营销模式下,企业将主要依靠Internet和CRM方法获得顾客,顾客可事先对企业能够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进行详细了解,然后按照自己需要提出订货要求。

在美国市场上,戴尔(Dell)公司依靠这种营销方法,用了不到10年时间,先后超越了同行业中最顶尖的公司。我国企业海尔在2000年率先推行个性化定制冰箱,以及红领西服近年实行的“量体裁衣”都获得了市场的成功。

三、营销技术上应进行的创新

营销模式的创新,必然需要营销技术和手段的创新。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运用的信息技术和数据通信网络为这些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平台。拥有同样技术水平和制造加工能力的企业,它们的竞争能力将取决于能用多快的速度响应顾客需求。在这种营销模式下,由于产品不预先生产,顾客从提出订货到得到产品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成为关键。也就是说,整个系统的“反应速度”决定了系统中所有参与者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有不少企业已经或正在采用诸如CRM、JIT、ERP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但是,孤立地学习和应用这些管理技术和方法,不具有长远性。因而,企业应该建立综合一体的快速营销系统,利用顾客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和市场物流系统等主要营销工具参与市场竞争。于建原教授将其概括为“4M”。

1.利用CRM系统与有价值的顾客保持业务联系。现代营销的核心就是保持一个高的顾客满意度,创造顾客价值,进而建立忠诚顾客群。但最重要的是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信息,从中找出差异,有重点地挑选它们要服务的顾客,提供更高程度的顾客满意和价值,维持并与他们建立持久的关系,以更好、更持久的方式为他们服务。CRM部门就是企业与外部顾客保持联系的窗口。同时,也是对内进行顾客指令传达的部门,企业全部日常业务活动将是围绕所签署的订单进行的。

2.营销物流系统将实现直达运送。在定制营销系统下,订货周期时间对于定制的顾客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而订单的履行比率、送货频率等的提高都取决于敏捷、高效物流系统的支持。市场物流是“以最低的成本,将适当的产品在适当的时间,运到适当的地方”。企业直接组织小量物流不会带来成本的明显节约,但如果依靠建立起来的能与企业紧密配合的第三方物流系统,就可以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目标和要求。

3.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库营销

信息是现代企业营销的灵魂,离开了信息,企业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收集市场信息的传统做法,反应慢,准确率低,显然已不能适应当今企业对市场快速反应的要求。因而要借助Internet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广泛搜集包括客户、产品、竞争对手和市场行情信息的资源;特别是要建立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对大量的市场资料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自己的信息网络,精心收集顾客对产品的爱好和需求,快速反馈顾客真实需求信息,实现数据库营销。超级秘书网

4.供应链管理将取代原材料库存管理

在传统营销中,制造企业是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安排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并按计划事先向供应商提出订货要求,用库存原材料或零部件方式来保证生产计划顺利完成。在定制营销模式下,供应商与生产商协同运作成为必须的生产运作方式。这就需要利用以高度信息化为技术背景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在顾客订单驱动下,及时准确地将所需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送到生产线上来。同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市场物流机构与顾客都集成到一个紧密协同的生产作业系统中,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企业在进行营销模式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道德责任标准的贯彻实施,保证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道德责任标准简称SA8000,同ISO9000标准一样,也是国际采购商要求供应商的标准。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企业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承担对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可以预见,SA8000一定会成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加以重视,把它作为进入更新、更大市场的机会。当然,创新营销模式,实行定制营销要求企业以客户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柔性制造技术为支持、以快速敏捷为标志、以竞争合作的供应链为手段。这就要求企业具有过硬的软硬件条件,对不少企业还有一定困难,但这是企业营销发展的方向。它不仅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而且可以减少厂商的盲目性,节约社会资源,降低营销成本和风险。

参考文献

降低成本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企业并购的起点,在对目标企业进行选择时,结合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不仅可以降低并购成本,而且对企业并购的后续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并购目标企业所在行业选择、所在地域选择、所处经营状况选择等方面对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的纳税筹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并购;所得税;纳税筹划;目标企业

0引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引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的热潮,2008年至今,国内并购重组迭起,不少企业选择收购海外品牌。2008年1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正式实施,以及2009年5月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联合的《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都对企业并购中纳税筹划的格局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做好企业并购中纳税筹划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企业并购的起点,因此企业如何选择目标企业作为并购对象,是企业并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对目标企业进行选择时,结合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不仅可以降低并购成本,而且对企业并购的后续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结合现行税收政策,从并购目标企业所在行业选择、所在地域选择、所处经营状况选择等方面对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的纳税筹划进行探讨。

1企业并购与纳税筹划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mergersandacquisitions)是兼并(Mergers)与收购(Acquisitions)的合称,在西方,两者惯于联用为一个专业术语—MergerandAcquisition,可缩写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企业并购通常指一家企业以现金、债券、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等通过各种手段来取得对另一家或几家独立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和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产权交易行为。

纳税筹划,即纳税人在既定的税法和税制框架内,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前预测和规划,使企业税负减轻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项税收法规逐步趋于完善。纳税人往往面临纳税方案的选择,不同的方案税负轻重程度不同,而税收负担的轻重往往关系到纳税人实得利益的多寡。节税是激发并购产生的一个重要动因,而税收筹划又是企业并购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在并购决策中达到预期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并购中的税收筹划既有可行性又有必要性。

2企业并购中对目标企业选择的纳税筹划研究

2.1目标企业所在行业选择的纳税筹划根据目标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可以达到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垄断实力、形成规模效应的目标,但从税收角度看,由于并购后企业的经营行业不变,横向并购一般不改变并购企业的纳税税种与纳税环节的多少。纵向并购是指企业若选择与企业的供应厂商或客户等上下游企业合并,以达到加强各生产环节的配合进行协作化生产的目的。对并购企业来说,由于原来向供应商购货或向客户销货变成企业内部购销行为,其增值税纳税环节减少。另外由于目标企业的产品与并购企业的产品不同,纵向并购还可能会改变其纳税主体属性,改变其纳税税种与纳税环节。并购企业若选择与自己没有任何联系的行业中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则是混合合并。这种并购将视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况,对并购企业的纳税主体属性、纳税税种、纳税环节产生影响。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重视行业优惠,实施条例对行业优惠的范围等做了进一步明确:①明确了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和减半征收的具体范围。②明确了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③明确了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④明确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鼓励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优惠政策等[1]。所以,企业在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应充分重视行业优惠因素,在最大范围内选择并购这种类型的企业可以充分享受税收优惠。

例1:A公司的核心产品为某品牌中药洗发水,现有机会合并从事中药种植的B企业或从事香料作物种植的C企业,假设两家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相当,平均每年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均为600万元,A企业现有财力只能合并其中的一家,请问合并哪家更为合适?

分析:由题意,B、C两家企业的合并成本相当。且B、C两家企业均为A企业的上游企业,合并行为均属于纵向并购,可达到减少增值税纳税环节的目的。另外根据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事中药材种植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花卉、茶及其它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所以,若兼并B企业每年享受所得税优惠为:600×25%=150万元,若兼并C企业每年享受所得税优惠为:600×25%×50%=75万元。显然合并B企业更有利。

另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208号)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5]36号)的规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除外: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商贸企业中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企业),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①安置原企业富余人员30%以上的;②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③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所以,根据以上法规规定,企业可以选择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出的企业,安置该企业的富余人员和接受资产,就可以享受到免除3年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2.2目标企业所在地区选择的纳税筹划税收优惠政策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在并购不同地区相同性质和经营状况的目标企业时,可获得不同的收益。新企业所得税法虽然相对淡化了地区性优惠,但突出了对西部大开发和民族自治地区的税收优惠。国家对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区的优惠政策有: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办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上述项目收人占企业总收人70%以上的,自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等[2]。由于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并购企业可选择在这些特殊地区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使并购后的纳税主体能够享受到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税收收益。

2.3目标企业经营状况选择的纳税筹划企业并购时如果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能承继目标企业经营的亏损,将目标企业经营中符合弥补年限的亏损合并到并购后的企业,通过盈利与亏损的相互抵消,可以达到节约所得税的目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5月8日新的《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通知》)中重新规定了新时期对于企业并购中相关亏损企业所得税事项的处理。根据规定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特殊性税务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免税政策。若企业合并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并且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①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②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③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④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3]

例2:长江(集团)股份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持续盈利,股价稳中有升,预计未来两年内盈利率将持续增加。2009年6月为了扩大经营,长江公司决定合并同行业的向东公司,合并后不改变向东公司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假设向东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均为10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300万元、资本公积200万元、盈余公积500万元)。向东公司有500万的亏损尚未弥补,其税前弥补期限为四年。长江公司管理层通过分析,决定全部用股权支付合并款项,并同时向向东公司股东约定合并后的12个月内不转让所取得的股权。(假设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为4%)

分析:长江公司的合并符合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根据《通知》规定,可由长江公司弥补的亏损限额为1000×4%=400万元,由此长江公司可节省所得税400×25%=100万元。对于向东公司的股东来说,由于长江公司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在12个月后出售股权不会造成损失,而且可以延缓纳税。

由以上分析可得:①企业并购中在符合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前提下选择有经营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可能对企业较有利。②并购时应尽量符合特殊性并购的条件,因为特殊性并购在一定条件下意味着节税。③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低直接关系到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

总之,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的纳税筹划是企业并购纳税筹划的重要方面。在并购中,企业应结合具体情况,对目标企业所在行业、所处地区以及经营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做出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以服务于并购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31-340.

降低成本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煤煤矿材料成本主要对策

煤矿材料成本主要由木材、支护材料、火工用品、大型材料、配件、专用工具、劳保用品、建工材料、油脂、其他材料等构成。材料成本是原煤成本中的主要变动成本,约占原煤成本支出的35%,在原煤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材料成本有较大挖掘潜力,该文从材料成本发生的过程探寻降低材料成本的对策。

1.从材料采购过程降低采购成本

材料采购是材料成本发生的第一个环节,物资供应部门尽量做到“比质比价、货比三家”,材料有计划地采购,既要保证供应,又要加速资金周转,从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入手,降低材料费用。

(1)加强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管理,合理确定采购量,合理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做到不超储又要保证生产。针对煤矿企业的材料需求特点,可以由过去单一的询价采购方式改为采取集中采购的运作模式,合理选择采用招标、商务谈判、定点采购等方式保证材料的供应质量和效率;对煤矿机型淘汰较快的采煤机、综掘机配件实行代储代销方式来保证供给和降低配件储备量。

(2)加强对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定期邀请供应商(包括中间商)对大宗材料采购实行招标。由于煤矿家底薄,付现能力较弱,在材料采购付款方式上大部份以赊销采购为主,大部份材料采购依赖中间商代为垫资来完成,而中间商要承担延期付款的利息,往往要加价20%以上来销售给煤矿,为此,力争在满足延期付款的前提下,通过招标把材料采购成本降下来。

(3)完善煤矿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煤矿材料采购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完善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不得超计划采购,做到采验分离,建立完善由企业管理、审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防止材料采购环节中出现的舞弊和损害企业经济利益行为,真正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形成较为完整的材料采购监管机制,把采购价格降下来。

2从技术经济中探寻降低材料成本

煤矿技术经济合理化既包括投入的一面,又包括产出的一面,尤其对煤矿而言,技术经济合理化与降低材料成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技术经济合理化中寻求降低材料成本是煤矿经营管理发展的方向。

(1)加强技术进步,力求技术经济合理,做好开采前的地质勘测工作。精确的地质资料是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关键,是避免决策失误,减少无效进尺降低材料投入的前提;把先进合理可行的采煤工艺和技术运用到降低材料成本中去,并且要因地制宜地提高机械化程度,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掘进、巷修的支护形式,对采区巷道布置方案应进行经济技术方案分析,尽量降低万吨掘进率,减少掘进材料投入对成本影响,提高资源回收率。

(2)加强掘进管理,保持采掘比例正常的量与度,包括煤炭生产采掘是否正常接续,煤炭产量与掘进的比例是否正常。掘进,巷修需使用大量的支护材料,对材料成本影响较大,大约占材料成本的50%以上,而采掘比例的协调也是减少材料投入的有效方法,如果掘井准备巷道在回采前完成时间较早势必加大巷修工程量,加大巷修材料投入,如果掘进准备巷道太晚则影响采掘接续,出现采煤工作面断档导致煤矿无煤可采。因此,保证采掘的适当比例关系,是煤矿稳产、高产、降低材料成本的途径之一。

(3)培养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技术经济合理化的价值观念。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从技术经济上考虑挖潜降低材料费不够,有时决策失误造成大量的无效材料投入浪费,成为加大煤矿材料成本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成本管理必须从纯经济型转到技术经济结合型的轨道上来。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应从控制消耗、降低成本、加强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在生产技术的各环节中去探寻研究降低材料消耗。

3从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材料消耗成本

(1)正确摆正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促进材料成本管理。煤矿受到水、火、瓦斯、冒顶等自然条件的威胁,且当前的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必须投入大量的材料来保证安全生产。同时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矿井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和扩大矿井持续经营能力的改造,如“一通三防”、打钻,排水、防尘、防突,扩大矿井通风能力等导致安全材料投入增加。但安全是生产的首要条件,有关部门应深入分析安全投入与成本的关系,尤其要确保安全投入到位,建立健全安全投入保障机制,避免发生重大恶性事故,因为重大事故不但危害性大,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成本。因此,要保证安全措施和安全工程的材料投入到位,消灭不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树立从上到下正确摆正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摆正安全投入与“节支降耗”的关系。在安全投入上要毫不吝惜,不打折扣,但是在浪费上一点也不能放过。事故分析证明,煤矿的一些安全事故是与安全投入不到位有直接联系的。

(2)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以人为本,在生产中降低材料成本。煤炭生产牵涉井上井下、工作地点分散,且大部分在井下,材料管理贯穿于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班队长和每一个职工的成本意识,而他们才是生产经营的主力军,他们既是煤炭产品的生产者也是材料的消耗者,因此,必须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调动职工参与材料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实现材料的合理投入使用,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挖潜降耗先进经验要予以总结推广,以此来降低材料消耗成本。

降低成本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以手机为基础的移动营销平台所具备的主要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移动营销平台的构建步骤与保障移动营销平台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性工作。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手机在商业中的应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营销平台;企业营销;WAP网站;手机;移动营销平台

我国的移动通信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持续高速增长,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超过6亿,居世界第一。以手机为基础的移动营销平台由于具有灵活性、互动性、直接性等特点,正好满足了企业经营活动中降低成本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企业迅速开拓市场。

一、移动营销平台所具备的优势

移动营销平台是在数据业务发展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利用手机进行各种营销管理活动,包括收集信息、宣传企业、销售产品、维系客户关系等等。由于手机的随身携带性、互动性、便捷性,使得手机相对于其他营销平台而言有了更为显著的信息传播优势,它使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被收集与获取,信息传播更广更快、更准确等等。与其他营销平台相比,以手机为基础的营销平台具有如下几点优势:

(一)灵活性

移动技术使得在营销过程中,企业与员工的行为相对来说都比较灵活。这种灵活性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有:随时随地掌握市场动态、了解顾客需求、为顾客提供支持帮助;为顾客带来的利益有:随时随地获得企业新闻和资讯、了解新产品的动态、得到企业的支持等。

(二)互动性

手机平台在“交互性”方面有着其他平台无法比较的优势。企业不仅可以通过手机给顾客发送他所需要的信息,更可实现意见反馈等多方面的功能。以手机短信为例,短信的收发是双向的,互动的。发送双方既是传播者也是受传者,其身份是双重的、互变的、不固定的。相对于企业开设的意见簿、网络的回帖和留言来说,手机短信的互动性在效率、速度及灵活性上更上了一个新层面。

(三)及时快捷

手机信息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更为快捷,一是制作快捷,二是快捷。虽然信息的速度取决于信息的数量和运营商的网络状况,但基本上是在几秒最多几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几乎感觉不到时间差。

(四)到达率高

以其他载体传送的企业信息具有极强的选择性和可回避性,如企业的促销单等宣传信息可能没人看,电视广告可能因消费者的回避而付之东流,达不到预期的宣传目的。而手机用户一般随时随地将手机携带在身边,因而企业信息在移动网络和终端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到达顾客。并且,如果信息发送到有需求的顾客手中,顾客会将其暂时保留,这可延长信息的时效性。

(五)可监测性

借助移动技术,企业可了解和监督信息是否被有效地发送给目标顾客,企业还可以准确地监控回复率和回复时间,从而为企业提供了监测信息沟通活动十分便捷的手段,这使其他信息传播载体无论是电子的还是纸质的都无法与之比拟。

(六)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

手机可以最方便地把顾客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并且能够极为快捷地传播信息。每个人在一天当中都有很多零碎时间,如候车、在电梯里、在飞机场、在地铁上、在火车上,借助手机,顾客可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来获取信息。

媒体私人化时代到来,使得企业营销信息的传递变得随时随地,这也正是移动营销平台的魅力所在。

二、移动营销平台的构建

移动营销平台的功能主要是进行营销信息的收集、传递,目的是能够完整、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信息,并以同样的方式对顾客进行传播,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顾客通过这个平台可轻松获取对其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向企业反馈自己的感想和经验体会,并与企业交流等。

本文根据目前常用移动数据业务如短信、彩信、彩铃、WAP、手机游戏等各自的特点,拟构建的移动营销平台分为两个子平台:WAP平台与短信平台,其构建步骤如下:

(一)购置基础设备与软件

良好的硬件设施和物理环境是构建企业移动营销平台的前提,企业需要组织全体成员具备信息传递所依赖的相关物质条件和硬件设施,如移动电话、计算机网络、扫描仪、服务器以及所需要的软件等。

(二)成立营销信息管理中心

营销信息管理中心对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储存、分析、归纳、整理,并结合营销的需要,使之系统化、科学化、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通过信息管理中心的处理,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各类无用的、冗余的信息,节省顾客对营销信息的辨别、分析时间和成本。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设需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配备专门进行信息分析、处理的人员,以及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工具和设备,如数据交换系统、局域网系统等。营销信息管理中心及时将一些重要的营销活动信息以短信的形式群发,并同时在企业WAP网站上,以供顾客及时获取信息并做好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

(三)建立企业WAP平台

企业要建设WAP平台,首先需要建设WAP网站,可委托企业内外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制作。建立WAP网站的费用低,通常一个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费用一年只需要几千元。建立WAP网站也非常容易,不需要得到出版部门或者广告部门的批准。若企业缺乏专门的设备与专业人员,也可直接交给专业WAP网站制作公司制作。

其次,需要将企业的各种材料电子化,以放进企业的WAP网站,来供顾客进行查阅。企业需要将产品图片、企业标识等进行电子扫描,连同企业的其它电子材料如产品报价等,统一放进企业的WAP网站并进行分类管理。顾客可以通过手机上网的方式来浏览企业的信息。

再次,需在WAP上建立一个员工与顾客的交流系统,员工可根据密码、用户名或职工号、身份证号登陆到系统中进行信息收集与信息,顾客可通过注册用户名、注册密码来反馈信息。当企业员工与顾客通过WAP在线交流社区互相交流时,他们各自精髓的结合对公司产品的设计将起到促进作用,并促使新领域的开发及新方案的产生。

最后,WAP网站需提供各种必要的功能。WAP的诞生既有利于企业宣传,也可以为客户提供便利,亦为企业缔造无穷商机。所以企业建设WAP网站,应实现以下几大功能:企业宣传、产品展示、客户服务、提供各种目录、索引、文摘、关键词的检索工具等。

(四)建立短信平台

短信平台是集短信群发、短信接收、指令服务、网络发送、群组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短信管理平台,可满足企业办公和个人的需要,方便企业外部联系和商业通知,宣传公司最新动态和最新产品信息。短信平台突破了以往短信的“群发工具”形象,为企业提供以“沟通”为核心的移动信息化平台,对内实现企业内部高效的沟通以提高工作效率,对外实现企业形象的宣传以快速拓展公司业务。企业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建设短信平台:

一种方式是到移动运营商那里申请短信端口号,企业通过互联网连上移动运营商的网关,即可实现功能强大的短信群发功能。顾客可通过编制指令发送到指定号码即可查询与反馈各种信息。

另外一种方式是向移动运营商直接申请“企信通”、“集信通”等业务,由运营商来帮助企业搭建短信平台。如联通双向集信通系统是基于手机短消息的多功能双向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企事业单位可以面向客户发送各种商业短信,以无线形式实施市场宣传、信息、客户管理等。

除此之外,企业也可通过组织员工开通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并提示让顾客加入,为员工与顾客的日常交流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途径。

在使用移动平台之前,企业还要将员工与用户的手机号码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核定,并登记造册。将汇总起来的手机号码统一输入电脑数据库,并按移动、联通、电信等进行分类。

(五)开通必要的辅助功能

为了使移动平台的效果得到最好的发挥,企业需要在移动运营商那里开通必要的功能,如企业手机邮箱与短信通知业务。中国移动的手机邮箱和BlackBerry两项业务均是把邮件服务器的邮件,通过安全连接,主动推送到相应顾客的手机终端,使其能够随时随地阅读、回复和转发邮件正文与附件。此外,还可以支持附件按需压缩下载、多账户使用和邮件过滤等功能,并且支持多种类型的附件阅读。由于其通过手机即可自如收发邮件的特点,一经推出便宣告了只能依靠电脑来收发邮件的时代的结束,真正地将随时随地处理商务变为可能。短信通知功能则可使任何员工通过短信平台或WAP网站或上传新信息时,顾客都可在第一时间收到短信通知,有效地避免了信息传递的延误。

三、移动营销平台的日常支持

移动营销平台要能正常运转,需要每一个员工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员工在观念上、心理上甚至行动上做出调整。

(一)强化员工的顾客沟通意识

组织要不断强化员工的顾客沟通意识,使员工与顾客沟通交流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断鼓励员工进行顾客信息的搜集与反馈。

(二)优化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并完善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

组织在推动员工通过移动营销平台与顾客进行沟通的早期阶段必然面临着重重障碍。克服障碍,顺利实现沟通目标,必须通过行政命令、制度规范等形式来约束员工的行为。首先,对员工在搜集与反馈顾客信息方面的贡献加以肯定,并予以相关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促进员工与顾客交流。其次,制度保障营销信息的传播,通过制度规定移动营销信息传播的范围、层次、方式、人员以及流程,保证营销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到顾客。

(三)及时更新信息

信息管理中心的信息更新要快,在WAP网站上进行信息更新比任何传统媒介都快,通常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做到内容更新,从而使企业在最短时间内最新的消息。另外,对员工所发送过来的市场信息要及时进行筛选、整理与归类,以保证其他员工能有效地利用,顾客能方便、及时地查询。

(四)为营销信息的传播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企业要及时购置进行信息传播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与软件,优化组织的网络环境,为营销人员提供性能较高的移动终端,以保证员工能够通过手机快速、准确地发送信息。

参考文献

[1]杨子华,胡倩,凌江荣.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SMS系统设计与实现[J].通信技术,2007,(9).

[3]熊智宏.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企业知识共享[J].现****公,2007,(4).

降低成本论文范文第5篇

1引言

据测算,中国产品平均直接劳动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不到10%,而储存、运输支付的费用却占到生产成本的40%。中国在物流成本的确认、分类和报告等方法上,其主要的缺陷在于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的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物流成本,所以并不能完全满足物流成本国际比较的要求。物流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而物流管理理念体现了各个国家经济模式的差异。日本注重物流成本测算,英国致力于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的切入点。因此,本文从比较分析国际的物流成本,找出普遍存在的高成本项目,再针对中国的情况,提出降低总体物流成本的管理创新方法和政府导向创新的有效途径,这对构建中国现代物流体系将有所裨益。

2物流成本的国际比较

2.1物流成本的构成目前,物流的权威定义来源于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认为,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有效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的过程。这里把物流成本定位于实现物流需求所必须的全部开支,并采用1997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中的按功能划分方式来划分物流成本,分为:

①仓储作业成本:装卸成本、捡货成本、物流加工成本、补货成本、进货入库成本、验收成本;

②存货成本;

③运输成本;

④管理成本:订单处理成本、采购处理成本。

2.2物流成本构成的国际比较欧、英、美、日、加各国物流成本比较如表1。美国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5%为最高,仓储成本及存货成本次之,各占21%及25%,管理成本则占9%。英国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2%为最高,仓储成本及管理成本次之,各占21%及20%,存货成本则占14%。欧盟的物流成本以运输成本占41%为最高,仓储成本及存货成本次之,各占21%及23%,管理成本则占15%。从表1中可发现,各国的运输成本都分布在40%以上,以美国的45%为最高,属于比重最高的项目。仓储作业成本以英国所占比重24%为最高,其余各国都分布在20%以上。各国的存货成本基本上不低于20%,尤以欧盟23%最高。而管理成本随各国的不同情况变动,除了英国达到20%以外,均分布在10%左右。由此可见,物流企业应重点控制运输成本,同时加强仓储作业和存货成本的管理,也不可忽视管理成本的控制。

3基于降低物流成本的管理创新

企业从第一利润源,到第二利润源,再到第三利润源的不断创新挖掘利润,使创新成了企业获利的关键所在,因此,降低物流成本与创新始终是分不开的。虽然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各种因素均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高低,但物流管理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独特的运作模式,尤其在企业创建时期,物流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快速积累资金的捷径。

3.1企业物流管理创新

3.1.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管理

(1)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方法,就是依靠运作驱动的方[next]法,包括物流运作、资金运作及市场运作。这要求在物流的每个环节中,通过完善销售、采购网络,依靠先进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尽量减小库存或实现零库存,提高物流运作的速度,缩短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加速资金运作,从而大大减小资金占用成本。从物流作业角度来看,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物流对象的物理特征、运输难易建立企业的物流活动一览表;

②要根据物流活动一览表制作企业的物流现状图,并分析物流现状;

③评价并确定合理的物流方案。

(2)标准化物流作业。在物流标准化改造中,应按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设备,对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并规范物流用语。物流标准化包括商品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托盘、集装箱、卡车车厢尺寸的标准化等。此外,还要注意环境对物流标准化的制约以及物流标准化对环境的影响。

(3)进行产业重组,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这主要有三个途径:

①通过改造途径,优化运送模式。这要通过改组、改造传统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建立单体物流中心或综合物流中心;

②利用联合途径,合理化物流通路。可由企业之间联合建立物流中心,如中小零售企业联合投资兴建,实行配送共同化;也可以是系统或地区规划建设,达到本系统或本地区内企业的共同配送;或多个企业系统、地区联合共建,形成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

③借助联合重组,优化物流资源。这要求联合重组目前那些无规模、无效率的物流中心,使其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规模效益。

3.1.2使用新的物流技术,健全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要建立整合性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资源,并运用从外部的POS、EDI、EOS、VAN到内部作业的RF、HT、AS/RS及CAPS等新技术手段,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化的关键,是要解决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这不仅要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用户情况等大量内部数据资料和信息,还要收集外部的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此外,还要求在包括定货、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缩短运作时间,减小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要建立数据仓库平台,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数据仓库应以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为主,要能有效地提供集成化和历史化的数据,支撑各种决策分析,以提高物流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此外,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机构的网络化建设,通过客户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增加供应链的信息覆盖率,实时掌握供应链信息。

3.2树立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实现“双赢”目标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物流理念。这就要求制造商改变以前以规模效益为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的思想,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的制造模式——大量订制化生产。在大量订制化生产的环境下,小批量生产甚至单件生产不仅可行,而且很经济。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的关键,是要协调物流企业与用户的关系。这需要从几方面着手:

①要处理好物流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利润分享、市场开拓和信息传递等手段,使两者形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②要合理布局物流企业的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

③要完善物流企业与用户的信息网络设施。达到点与面的合理结合、优化结构,提高供应链之间网络化性能,保证物流企业与用户之间信息畅通,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④要增加物流企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合作投入,合理分摊费用,进而降低各自的物流成本。

3.3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

3.3.1拓宽物流成本的包含范围,反映物流实际成本物流成本的概念必须拓展,因为库存支出不仅仅是仓储的保管费用,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它所占有的库存资金成本,即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理论上还应该考虑因库存期过长造成的商品贬值、报废等代价,尤其像电子、电器等产品周期短、竞争激烈的行业,商品的生命周期短,容易贬值。此外,物流成本中还应包含资金周转速度的内涵,才能真正反映物流实际成本。目前,中国现行的财务制度还很不适应这样的要求,应该逐步向国际接轨。

3.3.2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计有:按物流领域、支付形态、物流功能、归属标的、成本性质及营运管理等标准划分。我们在合理利用现行成本会计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拓宽了一种典型的物流成本分类方法,归类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三大项。直接成本是为完成物流工作而引起的费用,运输、仓储、原料管理、订货处理以及库存的某些方面的直接费用是能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的。间接成本是难分割的,它是作为一种物流运作的资源分配的结果,一般是在固定的基础上分摊的。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的归属方式加入了会计师的猜测和估计。

3.3.3建立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分配制度,恰当分配物流成本虽然以成本核算中心为基础的传统会计方法仍是首选的核算技术,但其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应导入作业基础成本制,将所有与完成物流功能有关的成本纳入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分类中,将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等资源成本正确地分摊到各类作业上,进而计算出物流服务的成本,以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有效的成本确定,首先要求对包括在一项分析框架中的特定费用做出确认,其次是要特别指出相对成本的时间维,最后成本必须分配或分派给与评价相应行动相关的特定因素。总之,遵循的总原则应当是,一项特殊的成本,除非它是置于物流组织管理控制下的,不应该分配给物流各影响因素。此外,应该注意到由于成本分配的主观性,使同行业的企业所报告的物流费用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也许并不同物流运作的实际效率直接相关。

4降低物流成本的政府政策导向创新

在宏观上实现全社会物流的合理化方面,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改革物流体制,提高物流中心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二是合理规划与配置物流中心布局,协调物流各环节的相互关系;三是增加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物流手段。

4.1政府机构职能的创新,减少外部协调成本在发展物流产业中,政府的责任在于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标准制订和数据调研。从国外的一些经验来看,我们建议设立一个综合的协调机构,比如包括水陆空各运输部门、邮政、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一个办公对话机制,统筹调整国内物流的产业发展政策。

①改善交通运输环境,降低运输成本。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运输成本占流通业的物流成本的40%以上,受不良运输环境影响颇大。

②政府要完善通讯及网路设施,开放通讯设备,降低信息处理成本。国内要开放无线电台给流通仓储业,准许使用高功率无线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