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书法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我国的书法教育起源于西周时期,当时“六艺”中就有书艺;唐代把书法作为科举取仕的条件之一;唐代以降,封建社会皆沿袭此制度,把书法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近代学者、教育家们也把书法作为提升国民审美素质的重要工具。今天,我们提倡全民素质教育,笔者站在学校教育的角度,以书法审美教育为出发点,从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和体会精神美的能力方面,详细论述了书法美育的两个方面与方法。
我国的书法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和优秀的五千年东方文明与文化同生同长。书法作为教育手段,无论私学、公学皆认识到其对于改变、塑造个性的功用是无以取代的,是提升个人品格修为的不二法宝。
近现代学者、美学家、书法家提倡民族艺术复兴,把书法作为美育工具。他们直面西方艺术的入侵,为维护民族尊严,推崇本土文化的精华——书法。梁启超、林语堂、宗白华等都以较大精力来介绍中国书法,提倡书法教育。林语堂认为“中国书法的地位,很占重要,它是训练抽象的气韵与轮廓的基本艺术,我们还可以说它供给中国人民以基本的审美观念,而中国人学得线条美与轮廓美的基本意识,也是从书法而来”。关于对中国书法的论述最充分和赞誉最高者莫过于林氏。他把书法看作是中国人审美的基础意识,谈其他艺术都绕不开书法的美感。著名学者、教育家提倡“以美育代宗教”,艺术教化,也将书法列入其中,提倡美育以拯救愚弱的国民,功莫大焉。
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是其重要的内容。艺术教育又是美育的中心内容,书法是一门艺术,因此说书法教育也属于艺术教育。它通过大量有意识的实践,让学生在艺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提升美的感受能力,从而加强美的品格修养,具体说来,可以总结以下两点:
一、培养学生直观感受美的能力
书法可以说是重在形式美的艺术,真、草、隶、篆诸体或方或圆、或长或扁、或极尽变化,可谓形式多样,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外在形态美,并突出地表现在用笔美、结体美、章法美三方面。
1、用笔形态美
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概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可见,书法讲求的艺术美全在用笔的变化上。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欣赏、示范、比较、图示等方法来讲解用笔的丰富变化,引导学生进行细微观察,提高学生辨析用笔的能力。例如大家都遇到的逆锋起笔,是一种蓄势取势的用笔。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它与农民坌地、工人挥锤、战士刺杀是同样的道理。理解逆锋取势是为了力的孕育、力的创造。它能使行笔“万毫齐力”,使点画四面势全、笔意丰满,是一种内含的、蕴籍深厚的美。学生在理解了逆锋的道理和懂得了逆锋之美后才会进一步去表现美,创造美,具备鉴赏美的能力。
2、结体形态美
字的结构又称布白,由点划连贯穿插而成,其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平衡对称,多样统一和对比照应”是书法艺术结体美的表现形式。唐孙过庭在《书谱》中论述道:“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例如写“三”字,宋米芾《自叙帖》说:“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当代马叙伦在《论书绝句》说:“‘三’字尤应三笔殊,须知莫类算盘珠。”书写“三”时,简单的三横就有粗细、长短、仰覆、曲直等不同的个性;然而这样多样、殊异的三横又有其统一性,其走向、间距基本一致。可见字的结体应在变化中求统一、于对比中求平衡,于参差中见齐整,才能达到“违而不范,和而不同。”的艺术美效果。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字形结构,感受结体的虚实、长短、开合、阔窄、参差、错落、严密、疏朗、奇正等字型的变化美,知晓“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的道理。使学生理性地去欣赏美、创造美。
3、章法形态美
章法又称“分间布白”,是一幅作品的整体美。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王羲之在,《书论》中说:“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可见成功的章法要通体联络呼应,气息贯通,各部分长短、大小、疏密、宽窄、斜正、参差、开合形成对比,笔轻重、徐疾及墨色枯润、浓淡善于变化,体现出和谐统一,构成生动自然的整体。
董其昌在《评书法》中说:“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王羲之《兰亭序》不仅字结体优美,更注意章法布白,疏密大小错落有致遂势瞻顾,递相映带,给人以笔势流畅,气息贯注,神完气足的艺术美享受。因此被称为神品,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章法美的典型意义,是因为它的整体美。如果整体不美,那么,点画、用笔、结体很美,也不可能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所说: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成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不外散。”可见章法美之重要。因此教学中要把章法美的教学作为一件大事,要让学生平时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留心作品的章法,创作时要注意上下左右的互相映衬,彼此的关联,做到“随手所知,皆入法则”。
用笔、结构、章法是书法外在形态美的主要表现,也是书法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通过对书法外在形态美的学习感悟,来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体会内在精神美的能力
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强烈的外在形态美,而且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它于人品、休养、气质、思想、个性等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内在美感染力。教学中教师应尽力挖掘其内在美教育因素,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1、内在神韵美的熏陶
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见书法的神韵是欣赏、品评书法的最高境界。透过作品呈现的形态美,我们可以体味作品的不同神韵:或清雅、或粗旷、或飘逸、或拙朴、或雄壮、或奔放,从而传达出含蓄深沉、庄重敦厚、激昂高亢、凝练险劲、和平静穆、婉丽清秀、天真自然的不同气质。并产生高尚、深厚的审美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人格的感染。
2、品德行为美的教育
中国汉字具有近六千年的发展史,虽经多次变革,至今仍在应用,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它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常交流,而且还能象音乐绘画一样作为艺术欣赏。书法艺术作为东方艺术的代表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创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祖国文字,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国书法的特殊教育功能。
良好的习惯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用纸、用墨、执笔、坐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认真书写习惯的培养。通过讲述张芝学书“池水尽墨”、智永学书“退笔成冢”、柳公权拜师等历代名家执着学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刻苦好学的进取精神和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书法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书法艺术的外在形态美和在精神美教育因素,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行为实践上提高对内书法艺术美的感悟能力,使其审美素质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书法
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书法艺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自然的性灵、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人们在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汉字书写教育产生了一定负面的影响,造成书法教育在广大中小学校一度中断。二O一一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紧接着,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简称《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三年级到四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在这一系列讲话和文件的指导下,与汉字书写“久违”了的孩子们,又可以在校内课堂上接触到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了。
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呢?《指导纲要》给出了四条核心回答:第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根基是汉字素质教育。“文书合一”、“文书相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髓,《指导纲要》中强调写字课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其教学目标也重在训练学生用硬笔和毛笔书写出规范、匀称、美观的汉字,旨在提高小学生的汉字综合素养与书写水准;第二,重视汉字书写共性美。在小学的书法课堂上,教师要传授给孩子们的是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它们是千年以来汉字美化书写的根基,代表了书法的传统精神,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让学生详细了解书法美的标准;第三,在共性美的基础上,引导与加强学生的书法审美体验,接受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书法精品的美的熏陶;第四,书法艺术的教育是对小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书法课的学习,小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另外,小学生学习书法还有其他一些好处:一、字是“门面”,一手好字受益一生。字如其人,写字越漂亮的小朋友,当然越受人喜欢,无论升学、比赛、参加活动、考试、写作业……都胜人一筹!让孩子更多自信,更多机会;二、学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学书法能使人变“静”,培养人的专心、细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素质,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三、提高孩子观察、分析、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分析点画的形状特点、书写方法、形式效果等,来完成每个字的书写过程,长此以往,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必定得到发展。
当前,小学生书法教育的现状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方面,时下的少儿书法教育较若干年前有了长足发展,各地小学对书法教育越来越重视,逐步纳入正常教学,各类校外书法辅导机构也越来越多,成为学校书法教育的有益的补充。重点谈一下“忧”的方面,一是小学书法师资力量奇缺。大部分的基层小学多年未开设书法课,都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大都是由语文老师或其他“写字好”的老师来上书法课,水平参差不齐,无书法教学经验,老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更吃力;二是书法教材不统一,或有材又太笼统粗放。有的学校让任课老师自由选择自己熟悉的书体字帖当教材,不能照顾到学生的选择,不能因材施教;三是教学场所配备不规范。学习书法应有专业的教室,配备专门桌椅、投影仪、洗笔池等,现在大多数学校是在平时上课的教室内上书法课,桌面太小,不适合于写毛笔书法;四是尚有部分学校对书法教学不重视,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甚至书法课被其他科占用。《课标》中规定的每周一课时本就不多,如何利用好这不多的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应是各个学校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校外各类少儿培训机构同样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规范化的问题。培训机构教师队伍也存在良莠不齐现象,水平差距很大;其次是有的培训机构迎合家长急功近利思想,教授一些短期内看似有成效的不正规练习方法,养成不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造成障碍;三是培训费用越来越高,本来在学校内就应教好学好的东西,反而要到校外去学习,给家长和学生都造成了额外负担。
下一步的小学书法教学对策:
一是加强书法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的小学书法教师队伍亟待规范和提高是毋庸置疑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方面学校招聘专业院校的专业书法人才来配备书法老师,另一方面是加强对现任书法老师的培训。因为第一个途径受诸多因素影响,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到位,第二个途径是当务之急。要建立书法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对现任书法教师进行定期、连续地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书法理论、技法及书法教学基本规律,以适应小学书法教学的需要。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除关注技法外,还应培训一定的文字学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培养老师的审美眼光。另外,学校要加强第一个途径,尽可能招聘专业人才,逐步补充到教师队伍中去,形成良性循环,彻底解决师资问题。
二是加快试验总结,形成规范系统的小学书法教材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解,教材是教学的灵魂,其质量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教材的要求是要系统且实用,内容丰富。系统才能跟上学生水平的逐步提高,内容丰富才能适应因材施教的需要。
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南师大终身教授尉天池先生亲临会场,国家级的大师、享誉中外的大师能到我们苏北,亲临我们的小学校园,手把手地传授书艺、点对点地指点迷津,并且在柘汪小学告诫我们:“书法用墨比用笔更重要,读书比写字重要,做人比写字更重要!”黄海路小学和柘汪小学的许多教师和学生可谓如沐春风!在此,我们向尊敬的尉老师说一声“谢谢”!
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所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朱家珑先生、省教研室李亮博士、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袁浩先生、原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张也可先生为了开好这次现场推进会,多次莅临连云港,亲临几所学校,指引路线、引领方向,将我市的书法教育提炼成为“五个一”:有理想,有课程,有环境,有管理,有队伍。这是最高的褒奖。
通过这次推进会,我们也感受到: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小学语文、看小学书法教育。应该说,这在连云港市已成为当代的升级版,由此我们发自内心地说一句话:“这是你们的厚爱,是我们连云港市进一步做好书法教育的最大动力!”
我国中小学书法教育课程标准的策划者、拟定者、顶层设计者、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原司长沈白榆先生,百忙之中冒着严寒,从北京专程抵达连云港,带来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最新信息,过一会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大家共同期待着!
汉字是传承历史、记录中华文明的明珠。书法就是这一颗明珠为载体的独特而传统的造型艺术,激发人们对美的高雅享受和丰富联想!千百年来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连云港市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和兄弟市一样,历年来也是高度重视。我们始终坚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按教育部拟定的课程方案、按教育厅的通知要求,开齐、开足书法课,有滋有味,始终在寻找属于连云港书法教育自己的模式。具体的工作有以下四点:
第一,出台了实施方案,并且全面落实。首先出台了《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对各个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在课时、师资队伍的培训、学科教学、书法专业教室、课程基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出台了《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意见》,在书法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书法教育的评价与建议、书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出台了《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评比活动方案》,通过评比和评价,进一步促进书法教育的深入实施。
第二,开展书法教育评比。促进学校书法教育有品质地健康发展。我们早在2006年,就开展了“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写字指导成果评比”,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视,提高了写字水平。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了《小学生振兴写字行动计划》,许多学校在写字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涌现了一大批以书法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从2012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四级自下而上的比赛,也就是人人参加的校级比赛、大部分参加的乡镇比赛和优秀学生参加的县区预赛、市级决赛。我们准备从2014年开始,开展连云港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领航学校、领航校长、领航教师的评选,重点关注书法课程的开设情况、关注学校书法专业学科教室基地建设情况、特别关注学生的书写水平,凡书写水平达不到要求的,一票否决,取消评选资格。
第三,以书法教育引领特色发展,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提升。我们先后在柘汪小学、东海实小、黄海路小学,召开了书法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和现场推进会、专题培训会,树立典型,试验示范,坚持把写字教育与师生的行为习惯、全面素质的提升结合起来。我们还邀请了欧阳中石先生的第一位博士生叶培贵先生和尹欣博士亲临现场进行指导。
我们始终秉承:校长写字、教师写字、学生写字的教育理念。创造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坚持全员参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比如,柘汪小学的相振港校长、陈会斌副校长多年坚持临帖、写字,带领广大教师写字,创建了墨韵文化的省市级课程基地;黄海路小学梁培斌校长从海头小学到黄海路小学,都始终重视书法教育,特别是书法教育环境的营造,教学班和行政班的有机结合,都是很好的见证。
第四,努力挖掘书法课程资源,打造连云港区域书法教育体系。连云港“海、古、神、幽”齐全,许多墨林大家在连云港留下了诸多墨宝。林散之先生、费新我先生、武中奇先生、沈鹏先生、刘炳森先生、赵朴初先生、尉天池先生、欧阳中石先生也都为我们的一些中小学题写了校牌。我们同时也要求,每一所学校的校牌尽量不要呈现电脑体字体,最好用手写体。我们从2011年开始,要求每一个学校的毕业证书都要手写,要求校长亲手发到每一个学生手里。本次展示的赣榆县6所学校,是连云港市书法教育区域推进的典型代表,在实施书法教育这门课程中,有自己的主张和思路,将书法教育的常态化实施与特色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把学校建设成为了“书香浓郁、墨香弥漫”的文化家园。学校就是学生喜欢去的地方,学校就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连云港的孔望山、夹谷山、锦屏山、东西连岛、花果山等名山名人的墨宝、石刻拓片搜集,当代书法家引领公园建设,请知名书法家进校园、建立名师工作室、拓展校外书法教育基地、连云港老街、新浦老街等老字号牌匾的研究,都为我们开展书法教育,给现代化的海港城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味。
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旨在研究书法艺术教学和德育教育两者的和谐统一关系,研究书法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分析德育教育对学生书法技能、鉴赏能力、素质提高的作用方式、影响效果。寻找德育教育对书法教育发挥的功能优势,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书法能力的进步、提高。因此,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要注重德育与书法教学的相辅相承。书法教学不单单是书法技法的训练,不仅关注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提高,更要着眼于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的德育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德育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表现形式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不是为德育而进行的“德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般和谐统一。
一、讲述书家人品,塑造美好心灵
清人刘熙载说过:“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学”。书法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骨硬”,虞世南“德行忠直”,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蔡襄“才德俊伟”,黄道周“不谐流俗”,他们的品格令人高山仰止。在书法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介绍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勇于抗争外辱,敢于为民请命,且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英雄人物、著名政治家、知名学者等的故事,激发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讲述,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美好心灵,从而影响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养成沉着冷静,做事有始有终、勤动脑、善观察的良好品质。
二、欣赏书法之美,陶冶高雅情操
鲁迅先生有言:“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书法是通过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意境,可表现书者的胸襟,表现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不同的书体,如篆书的古雅朴厚、隶书的沉雄遒劲、楷书的严整瑰丽、行书的秀娟活泼、草书的奔放奇逸,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心理得到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书法中体察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的美,疏密、穿插等章法的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从不同的书体中汲取营养,感受诸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朴古雅、魏晋书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以及现代书法的异彩纷呈。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观赏和评点,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读帖时欣赏到汉字的结构美,从而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进而起到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
三、临摹书法作品,树立健康人生观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以汉字书写为基础,要达到汉字书写形式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历代书法家都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往往古代许多著名书家又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如王羲之、苏轼、郑板桥等,因此学生在临摹书法作品中,大量接触的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向上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智人睿语,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以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临习书法作品时,要求他们能平心静气地考虑好作品的布局安排,有效地控制好心情,眼到、心到、手到,心手相应则写出的线条就有轻重、粗细、深浅、敛舒、险丽之变化的效果,最终达到抒情达意、精神愉悦、心专意畅的最佳目标。
四、坚持书法训练,塑造健全人格
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创造禀赋,但只有心理正常、健康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
首先,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高度认真的精神。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种好办法,一是练习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这两种练习均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相对静止的心理状态。练习书法,必须进入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这种状态叫静止状态。只要这种状态能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养成逢字不苟、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写字前,要求把笔、墨、纸、水瓶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手与桌面上不留一滴墨迹和水迹,这对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及谨慎细致的心理很有好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养成这种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其次,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
【关键词】 小学书法 教育
1 正确的执笔,端正的姿势是练好书法的前提?
当我们拿起毛笔在纸上练字的时候,首先要讲究正确的书写姿势,如果歪着头,侧着肩,有的曲着背,甚至将右腿压在左腿上等等,都是不正确的书写姿势。以这样的姿势写字,是不能把字写好的原因之一。正确的姿势是端坐(或站立)于桌前,胸或(腹、腿部)离桌沿约一拳,左手平按桌面,右手执笔,身体自然放松,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执笔的问题是五个手指头如何合理地执牢笔杆,从而能够保证顺利地书写。这就应该根据手指的生理特点,安排五指的用场,使其在轻松,自然的情况下把笔执紧。用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夹持笔管,无名指、小指并拢由内向外轻轻推抵笔管,做到指实掌虚,笔管竖直。抬高肘部使之离桌悬空,轻竖手掌使手腕平顺。我在每节课前都让学生做执笔练习。具体方法是用毛笔蘸上墨汁,在毛边纸上画上一小点,然后按上述执笔姿势要求,把笔尖竖直对准纸上小圆点,要求笔尖与圆点的距离越近越好,但不能使圆点墨迹渗化扩散。每次练习5~10分钟,初练时手会抖动,笔会摇晃,练习一段时间后,把握笔的能力自然会提高,这样既能稳定正确执笔姿势,又能养成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每次做这个练习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总是在互相比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使枯燥的执笔练习变得非常有趣。
2 碑帖的选择是学好书法的关键
2.1 确定学习的书体。学习书法究竟从哪一种书体入手,这是初学者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关于书法的入径之门,历来说法不一,总的来说,学书法应根据自己的基础、爱好、理解和修养来选择入学之门。
2.2 选择自己喜爱的字帖。俗话说:“性之所近,最易见效。”就说明个人的性格、爱好对学习的成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喜爱,即合自己“胃口”。这样便于自己对字帖的吸收和消化,增进与字帖的交流和沟通,长期地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在“相通”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书写才能。
3 笔法为主、结构为辅,同时教学
书法的学习,就是对笔法、结构、章法的学习。刚开始我就和学生们讲,写书法就象是盖房子,笔法就是盖房子用的木料、砖石和钢材。如果这些东西的质量不过关,你们想,盖出的房子能结实吗?同学们说不能。好了,现在我们的手中有了优质的建筑材料,我们盖房子时把这些东西随意的堆砌起来,盖的房子东倒西歪,这样的房子你们敢住吗?同学们都笑着说不敢。这就象我们书法中的结构。最后我又讲了一下章法,就象我们用优质的建筑材料盖起了稳定坚固的房子后,还要考虑怎样把房子装饰得美观、漂亮,这样我们住进去才会有安全、舒适的感觉。通过这段对话,同学们知道了书法中笔法、结构、章法的重要性,而笔法更是基础中的基础,重中之重。
4 临摹与创作交叉训练
学习书法从临摹起步。临,又叫对临,就是对着字帖书写。临写是全面学习掌握字的笔法、结构和章法的主要手段。摹,就是把透明或半透明的纸蒙在字帖上,然后用毛笔直接在透出字迹的纸上照样书写。摹可以对脑海中留下的字加深印象。学生在学习一个阶段后,有了一定的基本功,就可以辅导练习创作,把每天的临摹教学与创作结合起来训练,这样可以相互促进,提高较快。创作的内容可以把碑帖中好的字句集字成联;可以选典型字,熟练的字进行选临或节临;也可以写名人警句、对联。选内容应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对碑帖中没有的字,可根据前面学过的笔画结构归类分析出其特征,对相近特征的字“对号入座”,这样可以加深对字帖特征的理解,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提高少儿学书法的兴趣。
5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书法教学中,因为学习毛笔字不是一般人可以坚持长久的。因为学习毛笔字是很枯燥的,都是些“黑道道”,为了使书法训练由单一枯燥变为多样有趣,可以采取符合少儿心理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调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5.1 给学生讲故事。主要讲一些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少儿最喜欢听故事,故事中的优秀人物就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如可举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露宿观碑”的故事,还有晋代“书圣”王羲之幼年学书法使“池水尽墨”,唐代书法家怀素“秃笔成冢”等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些故事后,个个热情高涨,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书法。
5.2 生动形象的示范讲解。教师讲解笔画和结构时,既要教会学生写好字,又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写,并且要用生动的语言。如讲“点”的写法时,我让他们观察,让他们说说象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起来,然后我再讲解“点”画的运笔方法以及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的动作要慢,还要加以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的说明,引导学生掌握写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