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组学习计划

小组学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组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组学习计划

小组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切实抓好本校数学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提高本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之间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要加强协作活动,青年教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实践,善于总结。争取学校之间的联研活动,切实研讨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探讨教师集体备课活动的新路子。

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坚持每周四的教研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以听课+交流+反思的过程进行,通过上公开课——组织听课——讨论评议,课后写好课后反思,以此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 2 3 4二、加强教师备课质量的提高

1、努力提高老师们的备课能力,坚持周前备课,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案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2、教研组将组织人员,对教师备课情况和教案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切实改进只用教学策略的形,不落实策略的精神的现象。本学期将对优秀数学教案进行评选。

三、抓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

1、切实组织好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让新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小学数学教学的一般规律,让青年教师尽快的成长为学校的优秀教师。教研组要切实落实好对青年教师的领路工作。组织青年教师研究活动有: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教科研工作培训等。

2、本学期我校将进行常态下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调研,学校领导将加强听课力度,采用推门进听课、跟踪听课、检查性听课等形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实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加强学生作业管理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严把作业质量关,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具体要求如下:

1 2 3 41、课堂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作业,教师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批阅,及时鼓励学生做好作业的信心,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作业的书写必需用正楷字,批改要当天完成,每个学生的作业每周至少有一次鼓励性的评语。

2、家庭作业: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应按规定布置家庭作业。强调分层要求,提高正确率。即:有些题目有些学生可以不做;凡要求做的题目必须书写认真、解题正确,还要保护好作业本。这是习惯培养,是提高学生认真做好作业的责任性的有效举措,很重要。家庭作业的批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完成。(家庭作业的量一定要和其他老师协商布置)

3、数学周记:本学期我校开始尝试进行数学周记的训练。每学期10次,低年级不设置数学周记,中高年级可以适当开放些。

4、基础训练:除了作为书面作业详细批阅以外,其余部分必需全批全改。

5、实践作业:一方面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布置统一的比如测量、购买、调查等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切忌用单纯的计算练习代替实践作业。

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小组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 优秀学习小组 激励机制

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是基本组织形式。一个强有力的团结协作的学习小组是本模式实现“课堂自动化”的关键。“优秀学习小组”的界定一般以小组在各个学习环节中的协作学习情况作为重要评价依据,以小组团体成绩(也就是小组的学习效果)作为基本评价依据。

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与之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它可以促成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习小组没有共同的、明确的学习目标,许多班级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只是重个人而忽视小组,重学习结果而忽视过程;组长形同虚设,只是教师的传声筒,甚至于只是拥有一个组长的头衔而已;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在评选优秀小组及优秀组员时,只看小组和个人总体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进步情况以及原本分组的不平衡性,导致组员不干、单干、蛮干。为了更好地发挥“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学习小组”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有效的班级“优秀学习小组”评价激励机制。

确立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实现个人目标的思想,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是打造“优秀学习小组”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一套有效的“优秀学习小组”评价激励机制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正常、有序、高效的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证。适时的评价鼓励能使学生遵守学习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互帮互助氛围,提高学习水平,杜绝学习过程中的不干、单干、蛮干现象,从真正意义上建立“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体系。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的表现以鼓励和评价,也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对于如何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优秀学习小组”评价激励机制,笔者在实际工作做了大胆的尝试,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确立学习小组评价组织机构,拟定班级评价委员职责

一般来讲,在模式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评判来自于班主任、各科任老师、德育班长、各科课代表和各组组长。在实施过程中,他们相互补充,共同构建起评价网络、激励体系。明确的职责,将会助推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其起到应有的效果。

1.必须明确评价委员会学生成员的职责

首先是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小组学习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可以采用小组监督,每日小组管理,课代表与任课教师对接,德育班长协调汇总管理的机制。其次是对照优秀小组的评价标准,在各自所在小组内积极开展争创“优秀学习小组”的活动。再次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典范,以便委员会适时在班内组织学习、推广。最后依据标准和各小组平时的真实学情,组织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评比。

2.要规定好评价委员会成员的具体职责

一是科任老师要在每堂课结束之后,当堂公布本节课表现优秀的小组或学生,及时将优秀的小组或学生名单反馈给科代表,及时与班主任交流存在问题的小组或相关学生。二是德育班长每日第一课前,督促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进行“日小结”及组内点评。及时汇总每日测评情况、每周测评情况。组织好每周五的学习小组组内点评、评比,班级周考评,及时做好汇总及板报宣传工作。

3.及时作出评价

各课课代表在每堂课结束时,当场提醒科任老师宣布当堂课的优秀小组或个人,并及时在黑板上打星。组长要在每天第一课前督促组员完成“每日小结”,并组织小组进行互相点评;组内合理分工,协调好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督促好组内成员进行自主学习,搞好组内帮扶工作,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小组情况。每周五中午组织组员进行“每周小组内自评及反思总结”,评选出“优秀组员”,并将小组点评及评选结果张贴在小组展示栏中。每周在已入围的优秀小组中推选出“优秀课代表”及“优秀班干部”。

二、制定激励评价标准,为“优秀学习小组”的产生树标立杆

作为“优秀学习小组”的组员,必须与其他组员共同协作、协助组长完成好学习任务,以达到共同进步、为组争光、以组为荣的目标。组内有良性的竞争氛围,在各方面有竞赛,看谁进步快、进步大。具体到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

根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小组要在课前组织完成预习,了解本课的基本学习任务,发现难点以便在课上攻克。小组在课前要准备好课上所需的用品,如绿板等。如有组员经常上课时还没准备好上课所需的用品,便一票否决。

2.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

课堂要有动有静。该自主思考时,组员就能独立认真带笔思考;需要合作讨论时,小组讨论能做到分工合理、组织有序、人人参与。气氛要活跃,活动流程要清晰、自动,讨论要有结果出来,并及时做好展示活动。课上小组讨论要积极,有思想,有见解,组内讨论完毕应自动进入下一环节,待各小组讨论完毕后,主动展示讨论结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全员参与,确保人人有事做,人人在活动,人人有收获。有组员不参与组内合作交流的一票否决。

3.展示倾听质疑环节

要主动积极地发言,在别组成员发表见解时能认真倾听,能有评述补充;在回答问题时要精神饱满、声音洪亮。组内展示要安排有序,组内每天每人至少要主动发言1次,否则一票否决。

4.自主时间的学习及组内帮扶学习

(1)自主时间内小组成员能及时独立完成作业,杜绝抄袭现象,及时展开预习复习。(2)在组内要落实“一帮一”制度,结合个人实际,落实科目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帮扶制度。课间除了正常的休息时间外,要正常开展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的交流,每天确保有共同的讨论话题。背诵任务组内要有互助,在规定时间内以组为单位过关。小组长要落实分配工作,组内真正做到相互协助。

5.学习质量

作业完成情况以各老师反馈情况为主,完成质量与个人的学习能力挂钩。由各课代表及时与任课教师对接。各学科检测情况、默写小测试以各人的不同情况设置过关标准,考虑小组过关率;大型测试,结合小组个人及总体进步情况进行考虑。

三、明确“优秀学习小组”的评价结果及奖励形式

奖励名称及奖励方式包括:团队――“优秀学习小组”“课堂合作先进团队”等;个人――课堂之星、学习先锋、优秀组员、“管理之星”等。班级层面的奖励可发放奖状及奖品,在班级大黑板及小橱窗公布表扬;小组层面的可在组内张贴表扬信等。评选包括以下形式。

(1)课堂评价主要以科任老师和课代表在每课结束时具体进行评价和记载为主,以评星的方式进行,每一课下课后即时公布在黑板上。每周五进行小结,得星前列的小组入围“优秀小组”,周五班会时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和“课堂合作先进团队”。优秀团队的产生不限制个数,但一定要获得三分之二小组的认可。

(2)“班级之星”的评选。每周评选出班级层面的优秀表现个人,分为“课堂之星”“学习先锋”“自主之星”“进步之星”等。班级评价委员会在入选的“优秀学习小组”范围内,结合各小组的意见分别评选。本小组未能入选“优秀学习小组”,而个人却在本小组向“优秀学习小组”迈进的道路上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可申请成为“班级之星”,同时须陈述理由,由评价委员会仲裁。

小组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小组合作;运用措施

互联网信息时代,各院校通过课程改革,培养社会所需的信息化会计人才。虽然会计电算化教学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展现出一些问题,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法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可就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际联系的部分更为突显,促使实用性和实践性最大程度增加,对学生应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能力具改善成效;而另一方面,重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充分重视,教师仅为辅助教学角色,在学习过程发挥辅助指导作用,此种方式,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得到最大程度增强[1]。传统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培养学生思维,普遍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法,直接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开放,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培养思维,与他人产生思维的碰撞,得到更多的收获。同时,合作学习方法下可以推动学生思维与逻辑发展,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特点,为培养与提高学生能力奠定基础。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将全体同学按不同组别合理划分,由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安排,成员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精神,对每位组员学习积极性进行最大程度促进。此种课堂组织形式的运用,可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易产生的紧张、恐慌心理,在相对轻松环境中,对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不断积累,使所需掌握的会计电算化知识点更为系统化、整体性,促使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模式的开展,既为学生自身发展提供保障,也可以不断加深学生间的友谊,使其共同进步,增强整体教学质量。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运用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对学习小组进行科学划分是高职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目前为止,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学习小组的划分方式通常采用就近原则,此种基本划分方式并没有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如对小组内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生性格特点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因此这样的划分方式不属于科学划分,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高效的学习小组[2]。因为每个学生会计电算化基础能力不同,其性格特征更是多样化,简单的分组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学习的需求,而且会因为学生性格、能力等多种因素导致小组内职责分配不清、分工不明确而发生各种纠纷,降低学生会计电算化学习效率的同时影响同学友谊。所以,在对高职会计电算化课堂学习小组划分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划分方式,对学生性格、能力特征进行充分、全面分析,帮助学生组建出一支支高效的会计电算化学习小组。

(二)正确定位教师职责

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时,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引导工作,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疑问和任务,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例如,在学习“设置部门档案和职员档案”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①在输入部门编码时,系统提示编码不符合要求,应该如何解决?②为什么已经输入了部门档案,但左边显示框一直没有内容?③在部门档案输入时,负责人为什么不能直接录入?④在将最后一名职员档案录入后退出,再次进入界面为什么会出现最后一名职员档案没有保存上?这每一个问题的是指其实就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回答问题时必须按照顺序进行,学生需要完成上一个问题后在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否则无法进行正确解答,如此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解题欲望。另外,教师还可在课堂中设置“求救”环节,若某一小组解决不了问题,就可向已经将问题解决的小组求救,获得帮助,这样有利于促进学习小组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除此之外,教师除需要给予学生足够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外,还要能够充当学生疑难困惑的咨询者,在积极参与学生交流讨论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解决困惑,一旦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无法解决某一问题时,教师应立即暂停?讨论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3]。

(三)制定合理评价制度

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后,传统教学评价方式显露出不足,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现的结果都是集体,因此要创新与优化教学评价模式。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后,教师应该给予各小组学生全面评价。一方面重视集体与个人评价,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评价过程中教师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如自评与互评结合等;评价内容上要从多方面进行,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态度、完成的方法等,教师将重心放在小组间合作、学生间合作交流上。如,可以采用积分评价表的方式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项目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合作、课堂展示、课堂纪律、课后作业五个方面,而每一个项目都包括自评、互评、师评三个方面的加权。每个月末对积分进行排名,评选出先进小组和先进个人,对获得先进称号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加分和表扬。同时每月末积分实行清零,下个月大家又可以开始新的一轮竞争。良好的评价制度不仅可以让教师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促进学生间的良性竞争。尤其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获得他人的肯定和称赞更能建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逐步获得成功。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具体教学中合理设计操作财务软件的技巧,同时涉及到大量理论知识,因此要合理处理两者间的关系。本文中分析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阐述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措施,以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章洁.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4):62-66.

小组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其核心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别化的教育。以下是笔者对小班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小组合作的基础――建构合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通常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也是多层次信息传递的过程,别具特色的学习小组活动已成为整个课堂活动的主体。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每组人数最好为4人,一般不超过6人。小组内要明确分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相互倾听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学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也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分组时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施以不同方式的分组。

1.同质同组

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编排小组,把认知水平相当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没有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容易形成一种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在教学开放题时,可以采用这种分组的方法。根据实际对不同的组提出不同的合作学习要求:A组学生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对这组提出的学习要求是:认真观察、分析题目,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按顺序写出所有的答案。B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只会按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创意。对这组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认真观察题目,用自己的话说明题意,能写几种方法就写几种。C组学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稍差,不善于观察事物,平时不善言谈。对这组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能听懂或看懂题目,有一种解题方法就行。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合作学习,每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均能达到要求。教师的组内点拨、激励评价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异质同组

这种分组方式是最常见的,它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小组。每个小组均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小组的水平相当,一般是请水平高的学生当组长,水平中等的学生当“桥梁”,一起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协作解决问题。用这种方式进行分组,必须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特别应解决组内学困生的“陪学”现象,使小组成员都全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体现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因而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等。

这种分组方式一是强化了同组内努力拼搏、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二是强化了组际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竞争意识。

3.AABB型小组

这是一种新近流行的分组方式,它是按照组内同质异质共存、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小组。这种分组方式是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同一层次的学生有两名。这种分组方式结合了上述两种方式的特点,既达到了学生心理安全的需要,又形成了组内合作竞争、组间竞争发展的局面。

二、小组合作的前提――时机恰当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要进行合作交流,只有根据数学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呢?(1)题目有一定的挑战性,难度较大,个人完成有困难时;(2)学生的答案多样,意见不统一时;(3)在遇到知识的关键处、思维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时;(4)在学生渴望与人分享交流时。以上的时机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除法的估算”的例题124÷3≈( )时,有些学生的答案是400,有些学生的答案是41,又有些学生把124估算成整百数100,用100除以3不知道结果是多少。当学生的答案呈现多样性、有讨论的欲望时,就要巧妙地把学生引导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

三、小组合作的任务――明确合适

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任务的预设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且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明确、难度适宜、容量适中,这样既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第一课时中,笔者把课本的主题图(如下)精心设计成为课前小研究的第一题,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观察、思考并填写出自己发现的规律,然后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补充课前没有发现的规律。

四、小组合作的辅助――人媒互动

在小班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信息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在玩中学。

例如:教图形的分类时,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学具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让学生当小教师边展示边讲解,或在自己的小组里操作,学生在这样的合作互动中学习了新知。

又如:在元、角、分的教学时,创设一个学生“逛超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教师则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商品的图片和价格,让学生操作鼠标在电脑前自由选择喜欢的商品,然后算出价钱,学生学起来特别有兴趣。这种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氛围,人人都开心、愉快地学习,感受到了获取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五、小组合作的评价――多元科学

小组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品牌;院系学生组织;创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175-02

对品牌最早进行学术界定义的是Grandner和Levy(1955),他们在《哈佛商业品论》上指出,pnp不只是用来识别不同生产者产品的一个标签,它是代表了许多意义和属性的一个复杂符号。其结果是一种公共形象、一种个性,对于企业来说,它比许多产品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加重要。而今,品牌的理念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以外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品牌建设已成为一个组织发展壮大的重中之重。

一、学生组织活动的品牌内涵

1.品牌活动是一种文化标志。品牌活动以其某定的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为特征,这种特定的标志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构成品牌活动的专有性、可识别性甚至于排他性。比如“我与学长面对面”活动,名字体现了学长制的教育理念,容易记忆,活动内容不断完善,自成体系,活动一旦举行其他院系如果想借鉴只能另起炉灶,具有专用属性和排他属性,有利于学生组织品牌化建设,很好地推动了学生组织的健康发展。

2.品牌活动体现该组织的功能价值。品牌活动是以一定的载体出现的,通过满足青年学生的某些需要、某些利益来展示组织功能,实现组织价值。如“欢送毕业生师生排球友谊赛”,满足毕业生在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渴望留下美好瞬间,加强师生交流,加深师生情谊,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益群学生干部成长营”满足了学生干部渴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评价的需求;“易达创业协会”立足于青年学生提升就业创业竞争力的强烈愿望。

3.品牌活动具有高度的联想性。品牌活动通过活动载体激发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青年学生的品牌联想。一提起“模拟法庭审判”,就想到青年法学会;一提到“秘书技能大赛”,就想起秘书协会。

二、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化的意义和作用

1.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校园文化是高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生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但由于社团缺乏品牌意识,自身定位模糊等原因,有些活动往往是有开幕,无闭幕,有动员,无总结,雷声大,雨点小。缺少统一规划和长远目标,能干一届算一届,忽冷忽热。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增强品牌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举办品牌活动打造品牌社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提高活动层次和影响力,最终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生机与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健康发展。

2.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化是组织自身发展和学生干部锻炼成长的需要。大多数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是想通过参与活动得到锻炼,提升自我。如果只是开展一些低层次的活动,学生组织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也很难通过活动得到锻炼提高。俗话说得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到更高,看得更远。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和不断完善形成的品牌活动可以很好地发挥“熔炉效应”,低年级的干事看到往年积累的活动策划书,或参加一些品牌活动的宣传简介或培训,就能较好地了解活动目的、方式和要点等,让活动组织实现系列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也有利于学生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学到更多知识,锻炼提高自身能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

3.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化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院系学生工作方式方法有时会随着人员或工作重心的变化而变化,但品牌活动一旦形成,方向就是明确的,不会轻易改变,因为它受到学生的真心拥护,并被实践所成功检验。品牌形成了,口碑就好,影响力逐步扩大,可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高组织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声望,也会吸引更多新同学加入组织,形成良性循环。文法系通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三位一体”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我与学长面对面”、“优秀宿舍创建月活动”和“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等多个品牌,据多年跟踪调查,品牌活动对于扩大单位影响,提高生源质量和声誉都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院系学生组织活动的品牌创建策略

开展院系级的校园品牌活动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栽体,可以从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和文体三个方面开展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知识渴求得到满足,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1.院系学生活动的品牌创建要与学科专业和学生实际相结合。从品牌定义上来说,专业特色是最具备品牌效应的,专业是各高校办学的重点,各个院系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其目的在于育人,而学生活动则是配合学校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也应具备专业特色,这最能体现出院系级学生活动和校级学生活动的特点和价值所在。某些活动已被广大学生所认可,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已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和良好口碑,这个时候将这种活动加以凝练提升成品牌活动就相对容易,也非常重要。如果脱离实际,一味地照搬照抄,即便是再先进的经验做法,再有创意的活动,也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命力,也就很难长久坚持下去。在品牌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自我监督、检查和考核、反馈等,根据实际需要对目标进行正确的、科学的修正,使其不断完善。

高校学生品牌创建工作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需求,不能心血来潮,闭门造车,盲目上马,搞“拍脑袋”工程。各级学生工作干部要经常深入下去,搞好调查研究,了解同学们的真实想法,弄清楚学生喜欢什么,成长过程中最需要什么。

2.院系学生活动的品牌建设一定要突出重点。由于生源数量、学科专业、硬件设施和经费支持等方面的不同,各组织在创建特色品牌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调研,精心筹划,整合资源,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要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重质量,求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有,切不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譬如说“一院一赛”或“一专业一赛”活动,要合理确定参数学生范围,对本专业学生有用的东西未必对其他专业学生有用,即使参赛积极性也很难保证,而是疲于应付,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品牌活动创建没有任何好处。

对于重点培育的特色品牌项目,一定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重点扶持,好钢用在刀刃上,以优势资源吸引优秀人才,以优秀人才推动项目创新,形成良性循环,跨越式发展。

3.院系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化建设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创新的目的在于促进工作。学生工作品牌创建活动要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要以务实有效为原则,要有实施效果和推广价值,不能只中看不中用。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继承传统还包括认真学习贯彻各学校和院系经过成功实践长期积累下来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同时好的制度又是公平、正义和道德的代名词。制度可以促进目标实现,效率提高和业绩提升,保障权利,激发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好的东西能够坚持下去,这是开展品牌创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认真梳理组织中经过长期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如文法系开展的系级“优秀毕业生”和“优良学风班和优良学风宿舍”评比特色活动等。

4.院系学生组织活动品牌建设要重视团队管理和舆论宣传工作。提出一个好的想法也许不是很难,难的是要找到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制度再好,软硬件资源再充足,如果离开了人,一支优秀团队也是不行的。打造一个活动品牌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持续推进,常换常新的活动不可能形成品牌,需要经过组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持续培育才行。不能只在初期“热火朝天”,以后就没了下文,而要持续不断地跟进和推进。文法系这几年品牌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关键在于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队伍。一方面学生干部可以主动工作,准确完美,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可以不折不扣地贯彻领导意图,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强。加强团队管理,形成上下一盘棋的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由于90后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信息更加对称,你认为比较有新意的项目,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这给品牌建设增添了更大困难。“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个组织都更加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尤其是品牌宣传和包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团队拼的就是文化。团队文化用于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以打造出符合学生受众所需要的产品。品牌文化用于吸引学生,建立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以创造、管理出长期吸引学生的文化、理念。团队文化告诉别人,我们是什么样的组织;品牌活动文化告诉别人,我们为何受欢迎、被吸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