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介投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进行媒介组合的原因
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中,任何一个广告主要使自己的产品为更多的受众知道,仅靠一种媒体是不行的。原因有三:
1.媒介数量增加,受众争夺激烈
1980年全国电视台的数量是38个,1999年是353个,增长9倍多,广播电台的数量从1980年的106个增长到1999年的299个,增长近2倍。而报纸的增长速度更快,1980年为188种,到了1999年已增长到2038种,二十年间增长了11倍。
媒介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广告收入,而广告收入又依赖于媒介的覆盖率,媒介数量的剧增,新媒介开始抢走原有媒介的众多受众,从而导致原有媒介的覆盖率有所下降,直接影响广告的传播效果。例如山东、浙江、北京和湖南的卫视覆盖率在上升,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便受影响,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就夺走了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的许多观众。
不仅电视,就报纸来说也是如此,如广东报坛有四个报业集团,十几种报纸瓜分市场,争夺受众,前些年《羊城晚报》独领,成为广告主的首先媒体,但后来被《广州日报》取代,而现在《广州日报》又面临来《南方都市报》等新生代报纸的抢逼。在深圳,有仅当地的《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之间竞争激烈,而且还面临着广州报的竞争,同时《香港商报》、香港《文汇报》等报也进入了该市场想分一杯羹,如果对某一报纸投放广告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2.电视专业频道增多,受众被细分
近些年各广播电视台根据受众需求的特点,纷纷开办了各种专业频道,如财经、文艺、体育、生活等频道。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对北京、沈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西安七城市的调查显示,1997-1999年两年间各城市可接收到电视频道总数平均40%左右,其中成都增长最高为44%,七城市平均每户可接收到电视频道的数量增长更快,平均达到70%,其中广州、成都最为突出,分别为2.4倍和2倍,见表2.3
表2 各城市可接收到的电视频道
年度 北京 沈阳 上海 武汉 广州 成都 西安
1997 46 44 46 32 62 48 47
1998 51 51 45 64 62 57 63
1999 63 63 64 71 85 69 67
表3 各城市平均每户接收到的电视频道。
年度 北京 沈阳 上海 武汉 广州 成都 西安
1997 13 11 10 13 9 9 15
1998 19 12 11 15 20 17 17
1999 21 16 13 19 22 18 21
表2.3数据来源:央视调查咨询中心
可接收频道的增多,使得受众收视选择的空间极大,受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收视节目,这样平均每个电视频道的平均收视时间下降,从而影响广告传播效果。
3.受众媒体消费日趋多样化
随着各种媒介和各种频道、专栏的增多,受众接触媒介频道的种类也增多。一份调查资料表明,经常只接触一种大众媒体的人占总人数的20.3%,只接触电波媒体或只接触印刷媒体的人为7.3%。而值得注意的是既接触电波媒体又接触印刷媒体的占总人数的58.1%,媒介共栖的人数占74.4%,表4.
类 型 备 注 媒 介 人数 百分比
单一20.3% 经常接触大众媒体只有一种 电视 245 10.2
报纸 196 8.2
杂志 33 1.4
广播 13 0.5
极端14.3% 不经常接触大众媒介或全面接触四大媒介 都不看 128 5.3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 216 9
偏向7.3% 只经常接触电波媒体(电视和广播)或只经常接触印刷媒体(报纸和杂志) 报纸、杂志 127 5.3
电视、广播 47 2
交叉58.1% 经常接触的媒体有印刷媒体也有电波媒体 电视、报纸 627 261
电视、报纸、杂志 348 14.5
电视、广播、报纸 276 11.5
电视、杂志 48 2
广播、报纸、杂志 40 1.7
广播、报纸 38 1.6
电视、广播、杂志 15 0.6
广播、杂志 3 0.1
数据来源:《1997-1998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受众并不倾向于只接受单一媒体的信息,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信息。 74.4%的人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介证明了媒介组合的必要性。
二、媒介组合--广告投放的理想选择
根据表4的数据,我们还可以从媒介共栖的方式上进行分析。在各种共栖方式中,交叉型的受众共计有58.1%,其中有26.1%的人经常接触的媒介组合是电视和报纸,这可能就是一种最基础的组合方式。另有14.5%的受众经常接触的大众媒体组合是电视、报纸、广播;9%的受众对四种大众媒体都有经常接触。根据人们接触媒介的方式和企业产品的特点,媒介组合有四种基本方式。
1.电子媒介与印刷媒介的组合
从表4的数据可知,这种组合方式的受众占69.1%。当然广告主不大可能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都投入广告,更多的是根据媒介的受众特点和购买力,结合企业的产品进行媒介组合。在这种组合中,电视和报纸的组合是一种最基本的组合方式,也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组合方式。不但因为这两种媒介的信誉度较高,而且电视媒介与报纸媒介都有较好的覆盖率和互补性。电视既覆盖城市又覆盖农村,特别是省级卫视对农村的极高覆盖率,加上城市电视台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其广告传播效果可以发挥最佳状态。
至于具体怎么去选择哪种类型的电子媒介和印刷媒介并进行组合,就要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产品的特性和对消费者的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选择组合。
2.不同电子媒体的组合
按覆盖面积大小划分电子媒介,有覆盖全国的中央台,有以本省为主的卫视台和省电台,有以城市居民为主的电台和有线电视台。按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划分有广播媒介和电视媒介。居民在选择媒介时都有自身的特点,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电台收视率前三名为例,如表5:
北 京 上 海 广 州
频 道 % 频道 % 频 道 %
中央一台 60.9 东方台20频道 66.5 翡翠台 84.5
北京一台 48.6 上海台8频道 39.9 本港台 75.8%
北京有线一台 48.6 中央一台 33.0 中央一台 13.6
数据来源:《1997-1998[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
中央一台在北京收视率最高,但在上海、广州则位于第三,上海人首选东方台20频道,广州人首选翡翠台。从这三地对媒介的选择看有一种特点:即本地台和中央一台是三地居民重点选择对象(广州电视受香港电视的冲击,本地台没有进入前三,但也表现地缘上文化上的接近性)。所以在这三地广告投放时的电视媒介组合的最佳方式就是本地台加中央一台。
以上是以三大城市的居民作为消费对象。对产品的消费者主要是农村的广告主来说,怎样进行电子媒介的组合呢?根据实力媒体的收视调查,卫视的观众分布趋向县城和农村,而中央电视台的观众更多的是在大城市。所以对这些广告主来说,共广告投放可选择多个卫视的媒介组合形式。
另外电子媒介的组合还有广播与电视的结合,有线与无线的结合等多种形式。
3.不同印刷媒介的组合
印刷媒介种类繁多,就报纸来说有日报、晚报、都市报,生活服务类报和各种行业报,以1997年到1998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居民对报纸的选择为例,见表6。
北 京 N=584 上 海 N=579 广 州 N=564
名 称 百分比 名 称 百分比 名 称 百分比
北京晚报 68 新民晚报 89.6 广州日报 80.1
北京日报 27.2 解放日报 29.9 羊城晚报 78
北京青年报 24.3 文 汇 报 19 南方日报 10.6
北京广电报 18.2 每周广电报 10.7 足球报 4.8
参考消息 11.3 劳 动 报 8.6 参考消息 2.5
数据来源:《1997-1998IMI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
以表6的数据作为依据,若要以三种报纸组合起来投放广告,在北京可选《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和《北京青年报》;在上海可选《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在广州则可选《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南方日报》,如果要在这三个城市报纸上同时投放广告,选择《北京晚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作为组合,无论资金上还是效果上来说都是理想的。这仅仅是报纸媒介组合的一个例子。不同印刷媒介的组合还可以有许多种形态,如全国大报与地方报纸的结合,报纸与杂志的组合等等,不管如何组合,其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在取得最佳的广告效果。
4.电子媒介、印刷媒介与其他媒介的组合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企业还注意到户外广告在产品宣传中的作用。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国户外广告的发展极为迅速,许多广告商都把它作为媒介计划中的重要选项,这主要是因为户外广告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和逼视性。在城市,户外广告的有效到达率极高,街道上随处可见,很多广告主更是把这种户外广告与广播、电视结合起来,形成“电视(或广播、报纸)+公交车”、“电视(或广播、报纸)+候车亭”、“电视+报纸+公交车(或候车亭)”等众多形态。据调查,这种广告投放形式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制地提升品牌知名度,取得理想的广告效果。
一、全球视野下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发展特点
1.对高额利润的追求。所谓媒介购买公司,也称媒体服务公司,是专门从事媒介计划与组合、实施媒介购买的经营实体,其主要业务是将报纸、杂志和电视电台的广告版面以及时段买断整合,通过“批量”优势占领媒介广告市场。自1966年世界上第一家媒介购买公司法国卡拉特国际媒体公司(Carat International)成立迄今,媒介购买公司的发展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对高额利润的追求是媒介购买公司出现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少数媒介主宰市场的情况下,广告主与媒介直接接触将可获得比广告公司更低的投放费用。为避免此种威胁,广告公司将媒介部门剥离出来,组建成专门的媒介购买公司,通过集中采买获得比广告主与媒介接触更低廉的价格和更多的机会,使广告公司利益最大化。
2.集团化、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传媒集团的全球兼并、收购浪潮,媒介购买公司成为西方跨国广告集团组织架构的重要构成部分,发展日益集团化。此外,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兴数字电视、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发展,打破了少数媒介垄断市场的格局,使得“媒介组合”整合营销传播成为必然要求。媒介购买公司通过专业和精细的媒介市场研究,为广告主提供更好的市场方案,在业务运作上逐渐走向精细化、专业化。为占领市场份额,在提高专业化水平方面,国际知名的几大媒介购买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如全球最大媒介购买公司之一的传立媒体(Mind Share),其在中国每年购买第三方调查资料的经费就达到了上千万元人民币。
3.影响世界传媒业和广告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媒介购买公司服务于各自的广告集团,同时积极开发新客户,在开拓广告集团客户资源方面优势显著。例如,隶属于全球最大媒体网络集团宏盟(OMNICOM)的媒体购买公司浩腾媒体,其客户只有20%~25%来自其母体的三大广告公司,而其余的75%-80%则由浩腾媒体直接联系获得。由于在拓展客户、扩张市场方面作用明显,媒介购买公司极大地巩固了欧美跨国广告集团的垄断地位。如2006年以来,全球广告业80%以上的媒介购买量被WPP集团(Wire&Plastic Products Group)、IPG(Interpublie Group of Companies)、阳狮和宏盟四大广告控股集团所垄断。随着媒体价格的不断攀升和媒介形态日益多元,媒介购买公司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成为影响全球传媒业和广告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4.媒介购买公司是西方广告集团向全球扩张的“利器”。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传统、消费心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差异,广告公司直接进入其他国家面临诸多壁垒,西方顶级广告集团大都采取组建媒介购买公司的“渗透”策略。WPP集团的群邑媒体,宏盟集团的浩腾媒体,阳狮集团的星传媒体和实力媒体,安吉斯集团的凯络媒体,IPG集团的优势麦肯、极致媒体、盟诺媒体,哈瓦斯集团的灵锐媒体等,都是跨国广告集团以媒介购买公司形式的“渗透”。
1996年宏盟集团在旗下三大广告公司恒美(DDB)、天联(BBDO)和李岱艾(TBWA)媒体部基础上组建浩腾媒体购买公司,现浩腾已在全球80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拥有140多家办事处。在北美,浩腾媒体自2002年正式营业以来,在媒介计划与购买领域占据行业榜首。同时他们还组建“欧洲中心管理团队”,积极寻找向欧洲扩张机会。浩腾媒体目前在欧洲的业务已经扩展到34个国家、40多个地区。亚太一直是浩腾觊觎的重点地区。1997年11月,浩腾把亚太地区总部设在香港,至今已进入9个亚洲国家,拥有14家办事处。
二、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多种方式“渗透’’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一直是跨国集团的重点扩张对象。上世纪90年代,跨国广告集团的媒介购买公司即开始进入中国。1996年成立的实力媒体和1998年成立的传立媒体,是跨国广告集团在中国最早创立的媒介购买公司。目前全球十大媒介购买集团均已在中国落户。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渗透方式有多种:
1.“集团化、整合化”式。西方媒介购买公司通过整合集团客户资源,集中采买媒介,从而增强与中国媒体的谈判议价实力。如WPP集团整合旗下媒介购买公司组建群邑公司,阳狮集团整合旗下实力传播和星传媒体组建博睿传播,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办事机构。
2.“联姻”式。对于一些进入壁垒比较高的领域,跨国广告公司和媒介购买公司多选择与本土公司合资组建媒介购买公司或建立战略联盟形式,从而规避管制。如在美国纽约挂牌上市的全球最大户外广告公司Clear Channel与白马合资组建海南白马广告媒体投资有限公司,进军中国户外媒体广告市场;德国BMC商务传媒集团与北京铁路局合作开发北京站等四个重点火车站的户外交通广告媒体。
3.收购、兼并式。对于中国最有实力的本土专业传播机构,如户外媒体公司、新媒体广告公司等,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则干脆采用直接收购和兼并的方式,提升自身在中国的整合传播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如群邑公司收购中国最大网络广告公司之一的北京华扬联众广告公司(拥有中国网络广告市场10%的份额),组建华扬群邑进军增长迅速的中国网络广告市场。
4.“多线”式。中国的市场跨越度大,所以跨国媒介购买公司不仅重视一线城市,而且开始进入二、三线城市。如传立媒体先在深圳、南京布点,2006年4月成立成都分公司,并与杭州思美广告结成战略联盟,进军中国二、三线城市。
5.“新旧”结合式。在服务本集团广告客户固有媒介业务的同时,西方媒介购买公司非常重视开发新客户,特别重视把业务拓展至“新媒体”领域。如2010年,星传媒体获得上海家化媒体业务,凯洛媒体获得西安杨森业务;2011年,星传北京获中国电信媒介业务。
三、西方媒介购买公司给中国传媒产业带来的风险
从表面看,中国传媒产业与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合作,通过集中采买可降低媒介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但从长远和深层考量,西方媒介购买公司的扩张会给中国传媒产业带来极大风险。
1.追求利益最大化,中国媒体面临巨大经营风险。西方媒介购买公司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其“以量定价”的方式会无限压低媒体价格,大大压缩中国媒体的利润空间。
以电视媒体广告价为例,20世纪末期在中国通行的所谓“4A价惯例”(4A Rate Convention,各个电视台,
主要是省台,给予4A公司的折扣不得低于各台刊例价的七折)完全被媒介购买公司打破。本世纪以来,这些媒介购买集团取得的折扣突破五折,甚至达到二、三折。有些媒介甚至允许跨国媒介购买公司买断广告经营权,短期来看这有利于媒体营业额和利润的上升,但长期来看,这种方式导致媒体对媒介购买公司过度依赖,一旦经济下滑,媒体将面临极大经营风险。
2.垄断媒介广告市场,威胁中国中小媒体生存。在欧美模式的广告制下,作为跨国公司重要代言人的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实现了对中国优质广告客户的控制以及对本土优质电视媒体资源的掌握,其庞大的媒介购买量和年媒介购买额,以及对广告公司、广告主媒介选择的决定性影响,对中国中小媒体的发展构成极大威胁。
根据全球权威媒介评估机构RECMA的数据显示,2006年成立的博睿传播在中国的媒介购买量达110亿元;2008年群邑公司在中国的媒介承揽额约合227亿元,相当于当年中国媒介单位广告营业额前10位的总和。如此大的媒介购买量,给了媒介购买公司极大的资源优势和谈判实力,使得国内一些中小媒体在媒介计划、组合与购买格局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威胁。
3.开始向媒介采编领域渗透,中国媒介内容安全值得重视。实际上,在压缩本土电视媒体经济利益的同时,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已开始出现向内容领域扩张的倾向。如,2007年6月成都传媒集团与WPP达成合作意向,采取前者提供部分媒介资源,后者提供资金、客户、咨询以及服务网络的方式,共同投资6000万元至1亿元成立新公司,展开深入合作。WPP集团作为广告公司,以与成都传媒集团合作的形式,打开了影响电视媒体内容服务的通道,使跨国广告公司对我国电视媒体内容的影响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四、防范之策
1.高度重视西方媒介购买公司的影响。随着中国传媒的市场化和日益开放,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对中国的渗透有可能越来越深,中国传媒将不仅面临经济风险,还会面临文化安全问题。我们要立足长远利益,从国家与传媒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西方媒介购买公司深度“渗透”中国,积极防范风险。
2.多管齐下,加强对西方媒介购买公司的监管。本世纪以来,多方人士曾大力呼吁加强对西方媒介购买公司的监管。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尤其是西方媒介购买公司通过多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逃避规制的经验,所以监管效果并不佳。尽管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在中国发展很快,但其实际上一直在以不完全合法的身份发展。由于媒介购买公司庞大的媒介采买量对中国传媒业和广告业构成极大威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1998年便下发了《关于停止核准登记媒介购买企业的通知》,但是此后由于一直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跨国媒介购买公司采取多种规避策略,以挂靠母集团等方式继续在中国大肆扩张。目前,面对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在中国发展的事实,我们可以利用已颁布的《反垄断法》和《广告法》等法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多管齐下,加强监管。
3.防范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垄断中国媒介广告市场。由于资本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媒介购买公司必将向垄断发展以获得绝对利润。由于西方广告业是线性发展的过程,企业、媒体和广告公司是同步成长的,所以,媒介购买公司的出现及其形成的垄断对欧美广告行业更多地起到了一定的制衡作用。但对于中国广告业而言,由于广告公司和媒体的发展都还不够充分和成熟,西方媒介购买公司的出现和势必形成的市场垄断,将加剧恶性竞争,并有可能对整个广告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伤害。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在中国台湾的发展及其造成的严重影响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要严格防范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对中国媒介广告市场的垄断,限制其对中国本土专业传播机构的收购行为,在电信媒介等领域设置较高的门槛禁止西方媒介购买公司的进入。近年来,西方媒介购买公司开始大力向中国网络市场渗透,值得警惕。
4.大力扶植国内媒介集团组建广告公司。西方跨国媒介购买公司依靠其雄厚资本,占据中国媒介购买市场相当有利的位置,而中国本土目前尚没有产生同一重量级别、与之相抗衡的媒介购买公司。所以,应当大力扶植中国大型传媒集团独立组建媒介广告公司,或是并购国内有实力的媒介公司,从而降低对跨国媒介购买公司的依赖,防止媒体利益成为全球化的牺牲品。在这方面可借鉴日本经验。在日本,媒介广告公司和企业广告公司主导日本广告市场,十大广告公司均脱胎于本国大的媒体集团。中国目前经营比较好的媒介广告公司,也大都诞生于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强势媒体集团,并发展成为大型整合传播集团。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北京未来广告公司,北京电视台的京视博传媒有限公司等。媒介广告公司依托强势媒体,拥有优质的媒体资源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可以获得初期的快速发展。然而,当媒介广告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须实现公司转型,即由单一媒体的广告走向多媒体甚至是全媒体的广告,从而提高媒介广告公司的整合传播能力。
5.鼓励本土广告公司组建媒介购买公司。由于媒介购买公司逐渐向广告产业链上游发展,本土广告公司要获得市场主动权、提升市场竞争力,组建媒介购买公司成为一种战略必需。国内一些上市广告企业如分众传媒、广而告之、中视金桥、合力昌荣传播、广东省广等也在积极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媒介购买公司将会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构成。
关键词:煤气炉;夹套;超声波检测;技术改造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302-02
水夹套是煤气炉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设计的科学性及无故障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了煤气炉的整体性能。下面结合笔者对多台平盖煤气炉角焊缝未焊透探伤情况,简单介绍一下集几种煤气炉水夹套的技术改造方案。
1 现在常用平盖煤气炉探伤情况。
自2005年以来,淄博市开展了煤气炉专项整治活动,淄博分院接到上级指令立即展开行动,针对各类带压、常压煤气炉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案。对平盖封头的煤气炉检验方案中,方案要求:(1)对母材进行壁厚测定;(2)内筒体与平盖封头角焊缝进行100%超声波探伤。
超声波探伤:(按JB/T4730-2005标准)
探测厚度:20mm仪器:HS600a
探头规格:2.5P9×9K1 2.5P9×9K2.5试块:CSK-ⅢA、CSK-ⅢA
探测灵敏度:Ф16-9-4db 耦合剂:机油
在对其进行超声波探伤时发现,大多数煤气炉的该处的角焊缝存在未焊透,靠近手孔部分基本不存在未焊透,但在其它部位均存在未焊透。如上图2.6M煤气炉未焊透深度在10-15mm。
制定该方案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
(1)单纯从焊接结构来讲,由炉内采用直探头扫查角焊缝最为适宜,但由于在现场检验中,炉内有内件,检验员很难能选择到正确的探伤位置,故采用斜探头检测。
(2)探头选择9×9小晶片,可以有效的减少近场区长度。通过计算可知:
已知:钢中c=3230m/s cosβ/cosα=0.88 两种探头l0 =8mm
λ=c/f=3.23/2.5=1.29(mm)
N(K1)=ab cosβ/(πλcosα)=9×9×0.88/(3.14×1.29)=17.6(mm)
N(K2.5)=ab cosβ/(πλcosα)=9×9×0.6/(3.14×1.29)=12(mm)
P(K1)=2KT=2×1×20=40 (mm)
P(K2.5)=2KT=2×2.5×20=100(mm)
由JB/T4730-2005标准,采用B级检测,由于结构问题不能采用单面双侧法检测,故我们采用K1、K2.5两种探头结合进行检测。探头的K值对探伤灵敏度,声束轴线的方向,一次波的声程(入射点至缺陷反射点的距离)有较大影响,利用选用较大的 K2.5探头,以便增加一次波的声程,避免近场区探伤,但由于现场设备底部附着物太多,打磨的有效检测区域有限,故采用K1探头(经过三角计算K1探头扫查到焊缝上边缘时,已经远离近场区)作为补充的策略,以便于检验员能查找到准确的未焊透深度。
(3)由于波的绕射,超声波探伤灵敏度约为λ/2,因此提高频率,波长短,脉冲宽度小,灵敏度和分辨率高,有利于发现更小的缺陷。
(4)由θ=arcsinλ/2a可知,频率高,波长短,则半扩散角小,声速指向性好,能量集中,有利于发现缺陷并对缺陷定位。
2 改进方案
根据检测实际数据,结合与设计单位、制造厂交流,一致得出以下解决方案。
方案一:焊接部位加垫板或者用车床车出小平台,适当增加线能量以达到全焊透,同时驻场监检员对此处焊缝增加超声波复验,确保合格产品出厂。
方案二:采用另外一种通用结构U型圈封头形式,可以较好的焊接成型和焊接自动化。
图4
方案三:采用与搪玻璃反应罐上接环相类似的焊接结构,如图所示。
图5
媒介投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负责媒介投放的管理者不仅要有将媒介投放、公关、活动与销售整合起来的大局观,还需要有极强的品牌管理意识。
媒介投放选择上需要具备相当的计划制定、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善于制定媒介预算与预算分配比例、跨媒介整合投放计划、单一媒介内的媒体组合投放,善于媒介购买谈判、招标与竞价,善于组织广告效果的ROI调查与效果评估分析等。
更重要的前提是,管理者本身应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在面对各种直接与间接“糖衣炮弹”轰炸时挺得住。
国内很多本土公司之所以在媒介投放上一盘混局,归根到底是因为决策者用错了人,将一个不能胜任的人放在一个关键而敏感的岗位上,导致了广告费的大量浪费。由于是花钱部门,一些企业决策者要么亲自披挂上阵,要么交给自己的家族亲信,很少会授权给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打理,这种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与越俎代庖的盲目操刀使得企业的媒介投放作业过于随意。
外行们常常是手头宽裕了就多投些,手头拮据就勒紧腰带少投;哪个媒体业务员巴结得好,看上去很便宜就多投些,反之就一分钱也不投,完全没有科学细致的媒介投放规划。
外部媒介专家解决不了企业媒介难题
中国的媒介圈子是一个很有趣的格局,广告主与专业媒介投放公司之间大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势。
很多国际4A媒介公司动不动就喜欢在客户面前用花哨的PPT和数字图表等卖弄自己媒介投放技术的专业,但广告主就是不满意,他们觉得这些外部的媒介专家们是雾里看花。
曾经有家全球知名的国际4A公司给我们的某个新品牌上市进行媒介投放提案,提案内容让我们啼笑皆非。几乎所有媒介公司均号称要将“提升客户价值”作为自己的首要使命,但企业管理者经常碰见的是,媒介公司无不以赚钱为第一要义,他们所推荐的媒介与媒体,所提报的刊例价与折扣,投放的时间与区域无不以获取自我最大利润为目的,客户价值恰恰被放在了其次。
媒介专家们是看不懂广告主的,广告主也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核心机密数据透露给外部专家们,让他们把自己的家底摸个底朝天。如此之下,专家们所模拟出的缺乏核心销售份额数据、市场增长数据与竞争对比数据支持的媒介投放计划,又有多大意义呢?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由于不了解企业核心市场数据,外部专家们所模拟出的媒介投放计划,很可能选择的投放产品根本就不是企业想要大量投入的产品,选择的媒介受众可能根本就不是该产品所面对的核心目标人群。
计划挠不到广告主的痒处,广告主当然不会轻易买单。
尴尬的内部广告审计
这种现状让广告主不得不对媒介公司们心存警惕,即使是高举着国N4A广告名头、佯称以数据、专业与强大的谈判购买力见长的洋媒介们。无奈之下,部分广告主开始动用政治权术,不惜在原广告部门之外设立一个由决策者直管的部门,专门负责评估原广告部门制作出来的媒介预算、投放计划、广告效果监测与评估,以及刺探竞争对手的媒介投放策略。
广告主期望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类似于第三方专业媒介公司的智囊机构,以权力制衡的方式抑制原广告部门,使得他们在广告投放时心存忌惮,不可否认,这是足够天才的想法。决策者直管的监管部门相当于企业内部的广告审计部,它所谓的广告策略研究职能,其实就是广告审计。
然而,由于决策者授权不够,对核心市场数据的共享仍然过于保守,不肯对广告审计人员开放,以至企业内部广告审计人员同外部媒介专家们几乎没有区别,皆是在进行着一场没有市场数据基础与产品策略方向的无米之炊。他们所提出的媒介投放建议终将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他们存在的价值可能仅仅是政治上对原有广告部门的权衡牵制作用而已,也许最起码可以让原广告部门的管理者不至于明目张胆地“关系投放”。
处于政治牵制角色的广告审计人员相当尴尬。他们能在企业做到这个位置,是因为他们在广告预算制定与分配、媒介计划制定、媒介招投标购买、媒介投放执行与广告效果评估的整套媒介投放作业上均有完整而丰富的经验。他们原准备利用自己丰富的媒介作业经验让企业的广告策略与投放更上层楼,可是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与企业原广告部门角色的对立化。他们一方面不能获取上游的销售与产品策略数据,另一方面不能获取下游的媒介投放计划、收视数据与广告效果评估数据,他们空降在了企业的夹缝中,满腹才华得不到施展。他们似乎成了摆设的花瓶,对原广告部门起着微乎其微的暂时威慑作用。
加强媒介投放内功才是正途
在电视广告效果评估上,大多数公司选用的是GRP值达成率,即预计的GRP与实际达成GRP的比率,所采用的是央视或AC尼尔森的媒介收视数据。应该说,这个极度无聊并且无用的数字游戏,被大多数公司所采纳是广告界的悲哀。因为GRP只能说明可能有多少人看了这个时段的节目,但并不能说明有多少人看到了自己的广告,看到广告后是否产生了认知影响,并进一步产生购买行为。用GRP值衡量广告效果的好与坏是相当粗放并无用的数据行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实力传媒是业内一家比较有影响力的媒介公司,它是率先提出广告ROI(投资回报率)概念并积极尝试细化执行的。凭我的经验与直觉,ROI指标很可能成为今后广告界衡量广告效果的一个关键指标,将在大多数公司的媒介部得到普及。
ROI指标真正将广告投放与实际产生的销售行为连接了起来,以实际购买者为抽样对象,反推他们是否受广告影响,看的广告类型与时间,记忆与影响程度等,然后联立该广告效果周期内的各类媒介投放金额,即可通过数据处理获得任意媒介与媒体的ROI值,以及媒介组合计划与媒体组合计划的ROI值,从而进行媒介投放效果优劣好坏的比较,并通过ROI值反推各媒介的投放计划过失,作为下一轮投放的参考。
极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地区差异性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即使最大规模的广告预算和开支似乎都不足以抵消“媒体膨胀”和市场一日千里的变化。
“每次与客户交谈时,我都会想到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和复杂性(特别是向一线城市以外的市场进军时)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挑战。只有依赖更敏锐、更有洞察力的战略性思考,广告主才能将广告预算转化为切实的商业成果,带来媒体投资的实际回报。而变革更多依赖于不断从品牌亲近性的阶梯中发现向上推进的力量,进而着力于最有价值的目标消费群,以往仅凭借人口统计指标和地理区划来区隔消费者是不准确的。” 实力传播中国区沟通策划总监陈秀玲向本刊记者表示。
依据营销目标选择媒体投放
事实上,广告主和策划人越来越期待和依赖于制作出醒目、抢眼、刺激的广告,如果在报纸杂志和电视上以不菲的价格广告,借助于媒体的推波助澜,在为企业产品带来巨大销量的同时,也为广告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广告投放获得高营销投资回报的关键在于企业或媒介公司能否将品牌特性和媒体特性完美匹配──在何处广告,采用哪些媒介载体,何时以什么样的频率投放广告,以及媒介广告是否有整合传播的机会。” 陈秀玲认为,创意和制作很关键,而投放策略则决定了广告最终的价值。
“成功的媒介投放需要对消费者的购买过程进行逆向分解:首先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将其归入某一特定产品类别,反向跟踪消费者从最初的媒体接触到购买商品的过程,了解媒介渠道在购买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影响;然后对媒介受众进行分类,寻找和确定那一群体是贡献利润最高的消费者,了解消费者是如何通过媒体与品牌进行沟通交流的。”
陈秀玲认为,媒介投放应该考虑实际的营销目标,如果是为了争取更多的产品分销渠道,那么就应该选择能够影响潜在经销商的媒介;如果是为了刺激特定区域市场的销售,广告就应该选择在能够迅速渗透市场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媒介投放。媒介价格也会影响媒介的选择,高价位的产品应该选择有声望和身份的媒介来支持其市场声望。
在陈秀玲看来,企业不仅仅需要懂得根据不同的营销目的来利用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体, 更需要对其他能促进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接触点进行挖掘。“媒体投放预算中到底哪部分起作用”取决于媒介投放渠道作为各个品类广告的接触点具有怎样的影响力,建立有效的沟通和感召,才能借此增进消费者的品牌体验,并且确保消费者在有效接触点上的每一次品牌体验都是正面的,让更多的消费者成为品牌的推动者,进而创造出可持续的客户关系。
合适的投放媒体和投放时间可以延长和强化品牌的记忆程度,比如别克的品牌精神“心静、思远,志在千里”通过在高端电视栏目和财经类平面媒体密集、持续的投放就对中产阶级形成了巨大的感召力。
必须重视互动式营销
如今企业想传递的声音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媒介空间,广告从卖方的一言堂变成了买卖双方完全民主的沟通和对话,历史性的转变让每个企业不经意间拥有了发言权。这种媒介环境的变化已经由如何单方面更好地传递信息,转变为如何通过媒介的个性化选择和独特的品牌诉求让消费者参与到信息的传递过程中。
“互动式营销已经成为广告投放时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真人秀节目从初出茅庐到遍地开花所带来的广告投放新机遇值得关注和深思。在赞助商、电信运营商、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以及娱乐业的推力作用下,消费者在参与娱乐活动获得难忘体验的同时,也在接受品牌所希望传递的信息。”
陈秀玲解释说,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效利用强有力的市场营销方式和互动媒体工具,两者必须具备以下共性和特性:第一是深度,除了对品牌提供资料以外,还要提供深度解释;第二是投入度,怎样让员工和消费者投入到品牌活动中,增加接触面和感知度;第三是亲密度,怎样让消费者对品牌更忠诚,避免核心顾客的价值流失。
“由于媒介受众不可能与企业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完全重叠,所以企业在投放广告时要有目的地互补搭配和挑选媒体,广告范围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目标消费群体,维系消费者的忠诚度,让他们持续消费。”
根据亚洲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单一数据源研究活动Insights DNA的调研结果,蒙牛之所以能够通过“超级女声”将一个与消费者联系紧密的品牌转变成超级品牌,关键在于所有酸奶消费者中,仅有10%的消费者忠诚于一个品牌,其余90%的消费者会在2~3个酸奶品牌中左右摇摆。而蒙牛酸奶的销售量之所以会上升,主要是蒙牛酸奶通过“超级女声”紧紧抓住了动摇型偏好者(“蒙牛是我选择的2~3个品牌中的一个”)。“蒙牛的案例说明,能否通过特殊的媒介渠道和表现形式抓住摇摆不定的消费者同样是重塑品牌的机会。”陈秀玲说。
融入消费者生活
“媒体要最终实现计划中的投放价值需要尽可能把握品牌、媒体和消费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让每一次接触都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美好体验。为了参与消费者的交流,广告投放最重要的是要同消费者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在愿意接受的情绪下与他们做沟通。”陈秀玲相信研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并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定义了一个品牌理想的“站位时机”和“站位姿态”,企业就能够进一步形成实现品牌的营销战略,并创造能够让品牌走进“消费者生活”的具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