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电源

计算机电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电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电源

计算机电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源系统;稳定性标准;阻抗匹配;开关电源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6-0-03

0 引 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航空电子领域机载计算机已得到广泛应用,为航空器带来便利。机载计算机通常使用开关电源模块产品为CPU、接口、总线等负载模块供电,并使用EMI电源滤波器降低电磁干扰,但在机载计算机设计中,开关电源模块及组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经常被忽视,稳定性严重影响机载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安全。

在机载计算机中,开关电源模块往往可以单独通过稳定性评估及试验验证,例如小信号稳定要求、所用元器件的离散性、高低环境下电特性等方法进行分析。而机载计算机在使用电源模块组成电源系统时,却可能出现电源系统不稳定等故障,此类故障经常发生在EMI电源滤波器和电源串联使用的模式中。

本文基于EMI源滤波器和电源串联使用模式,通过对电源系统进行建模,针对机载计算机EMI电源滤波器的输出阻抗、开关电源的输入阻抗进行分析,确定EMI电源滤波器输出阻抗对滤波器及电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机载计算机电源模块及组成系统的稳定性判定标准。

1 稳定性分析

为了直观分析机载计算机的稳定性,将机载计算机的滤波器、电源模块简化为串联使用的电源系统模型进行阻抗分析。模型A为EMI电源滤波器,模型B为开关电源模块,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Ta、Tb分别为A、B的传递函数,Zo为A的输出阻抗,Zi为B的输入阻抗。那么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T:

该系统的传递函数T分母中的Zo/Zi决定了该系统传递函数的稳定性,即EMI电源滤波器的输出阻抗、开关电源的输入阻抗决定了该电源系统的稳定性。

使用Middlebrook判定方法可有效准确地判断系统工作的稳定性。该法则可用于电源系统级联稳定性分析,主要采用阻抗分析方法,由加州理工学院的Middlebrook教授提出,其原理是运用电源输出阻抗与负载输入阻抗之比来分析开关电源间的阻抗稳定性。Middlebrook判定方法指出,独立的功率变换器模块在级联运行时,其系统的稳定性应使级联处前级模块的输出阻抗小于后级模块的输入阻抗。

EMI电源滤波器的输出阻抗、开关电源的输入阻抗应遵循阻抗失配原则。为保证该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在全输入范围、全频段范围内EMI电源滤波器的输出阻抗应小于开关电源的输入阻抗。

2 阻抗分析

2.1 EMI电源滤波器输出阻抗

机载计算机广泛使用EMI电源滤波器进行电磁干扰的抑制。EMI电源滤波器最主要的性能参数就是插入损耗,插入损耗分为共模和差模插入损耗。插入损耗越大,表明该滤波器对干扰的抑制能力越强。内部电路通常采用如图2所示的滤波器电路图。

等效EMI电源滤波器的参数,简化为LC滤波电路。电路模型如图3所示。经计算,输出阻抗如公式(2)所示:

Lf为滤波器模型中两个差模电感量之和,即LD1+LD2;Cf为EMI电源滤波器内Cx电容与电源模块输入端滤波电容之和;Rind为滤波器内共模电感及两个差模电感直流电阻之和,在设计、计算EMI电源滤波器输出阻抗时,应考虑滤波器的阻尼特性,它决定了LC滤波电路谐振峰的大小。

利用Matlab对该表达式进行仿真,得到EMI电源滤波器输出阻抗的典型曲线图,如图4所示。

2.2 开关电源输入阻抗

开关电源的输入阻抗体现了输入电流变化时输入电压的变化。通常来说,机载计算机常用的降压DC/DC变换电路在中低频段表现为电阻特性。DC/DC变换器反馈环路调节输出特性时,相对于输入端口,DC/DC变换器表现为额定功率负载,输入端口等效电阻为负阻抗。

在设计应用中,可以使用仪器测量法对电源电路进行输入阻抗测试。仪器测量法使用噪声分离设备分离共模、差模噪声并计算阻抗值,但数学表达式较复杂,该差模阻抗测量计算方法很难实现。

对电源电路建立模型,推导该电路的传递函数,并根据传递函数得出该电路的输入阻抗。以机载计算机中常用的BUCK型降压DC/DC变换器为例,其简化模型如图5所示。

根据图中电路拓扑形式,该型降压DC/DC变换器的输入阻抗为:

利用Matlab对该表达式进行仿真,得到降压DC/DC变换器输入阻抗的典型曲线图,如图6所示。

将EMI电源滤波器的输出阻抗、开关电源的输入阻抗放置在同一幅频特性图中就可以直观判断在全频段范围内,前级模块输出阻抗与后级模块输入阻抗的关系,并由此得出电源系统的稳定性。

若EMI电源滤波器的输出阻抗小于开关电源的输入阻抗,并留有6 dB的安全裕量,则电源模块及组成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如图7所示。反之,若EMI电源滤波器的输出阻抗大于开关电源的输入阻抗,则电源模块及组成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此外,还应考虑开关电源在不同工作状态下,输入电压、输入负载变换时的输出阻抗变化。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为验证上文阻抗分析,根据机载计算机工作模式,利用EMI电源滤波器和电源的串联接法,通过设置EMI电源滤波器的输出阻抗和电源的输入阻抗搭建系统故障模型,实现该系统的不稳定工作状态。

按照图2设置某机载计算机EMI滤波器参数,Lf=LD1+LD2=400 μH,Cf=70 μF,Rind=RL+RLD1+RLD2=0.14 Ω,并根据该机载计算机的实际工作状态得出电源的输入阻抗为27 dBΩ。

将Lf=400 μH,Cf=70 μF,Rind=0.14 Ω代入公式,经计算,滤波器输出阻抗峰值为33 dBΩ,截止频率为0.96 kHz,后级输入阻抗为27 dBΩ。在0.96 kHz频率处,存在前级输出阻抗大于后级输入阻抗的情况,不满足Middlebrook判定方法,则该系统为不稳定系统。滤波器的输出阻抗、电源模块的输入阻抗如图8所示。

在实验室中,为该机载计算机提供28 V直流电压,通过示波器检测计算机上电过程中滤波器输出的28 V电源信,发现此时该处电压发生震荡,且震荡最大电压值为32.1 V,震荡最小电压值为24.5 V,振荡频率为1.18 kHz,与分析结果一致。

再次改变EMI电源滤波器参数,验证系统稳定状态。将Lf更改为50 μH,其他参数不变。从图9中可以看出,此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通过示波器检测计算机滤波器输出,振荡现象消失,与分析结果一致。

由分析和实验结果可知,要保证机载计算机电源系统的稳定性,就要对组成串联级联模式电源系统的EMI电源滤波器、开关电源产品的输入输出阻抗进行分析,按照在全频段范围内,前级模块的输出阻抗须小于后级模块输入阻抗的判定准则,评估判定机载计算机电源系统的稳定性。

4 结 语

文中探讨了滤波器输出阻抗和开关电源输入阻抗匹配的原因,并提出机载计算机电源模块及组成系统的稳定性判定标准,有助于提升开关电源模块及组成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继深.电磁兼容技术之产品研发与认证[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谢金明.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与噪声控制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杨旭,裴云庆,王兆安.开关电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杨雷,林开伟,张俊涛.电源系统阻抗对电路板ESD测试的影响[J].物联网技术,2014,4(11):43-45.

[5]田育新,孙立萌,孟颖悟,等.热插拔技术在机载计算机电源系统中的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09,39(5):104-106.

[6]卢杰,邝小飞.频率抖动技术在开关电源振荡器中的实现[J].物联网技术,2014,4(12):39-40.

计算机电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维护;医院运行;工作

中图分类号:R197.3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推广,计算机在各行经济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的维护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特别是计算机硬件维护更是备受关注。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医院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医院面临病人的选择问题。因此,各个医院应纷纷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把医院提高医院管理,加强服务水平作为主要研究问题。为了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管理社会,优化医院软件,各医院逐渐重视计算机人才的应用。计算机系统成为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因此,各医院应提高计算机硬件维护意识,加强计算机硬件维护水平。

1 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分析

1.1 积极做好医院计算机硬件清洁工作

保持计算机硬件清洁能有效减少计算机硬件故障。因此,在医院计算机维护工作中,维护人员应按时检查计算机硬盘的清洁度,积极做好计算机硬盘清洁工作,随时对计算机硬盘进行抽查,做好计算机硬盘养护工作,从而有效避免计算机硬盘发生故障。

1.2 注重计算机电源检查工作

电源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计算机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在一般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中,许多维护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计算机电源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了对计算机电源的检查维护工作,导致计算机电源出现功率不足等问题,妨碍计算机正常运行,为医院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不便。为有效保证计算机硬件正常运行秩序,维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电源的重要性,在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中先对计算机电源设备进行检查,再检查其他设备,以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1.3 由外向里,仔细做好计算机检查维护工作

就一般情况而言,计算机外部硬件故障较易发现。而相较于外部检查,内部件相对较难,需进行逐步排除检查,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硬件检查维护工作时,应先进行计算机外部硬件检查,逐一排查,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检查报告的记录后,在进行计算机主机检查工作,从而做好计算机硬件整体检查维护工作。

1.4 由简到难,逐一排查,抓住计算机硬件故障问题所在

影响计算机硬件正常运行的原因有许多,如计算机硬件清洁不到位,电源功率不足,插卡接触不良等。在进行计算机硬件检查维护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由简到难,逐一排查,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机硬件检查维护工作水平。

2 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内容及维护方式分析

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计算机显示器维护、计算机主机维护以及计算机硬盘维护,其硬件不同,维护方式也各有不同。因此,在进行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时,维护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计算机硬件维护规范进行维护工作,从而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有效维持医院秩序。

2.1 医院计算机显示器及主机维护方式分析

计算机显示器及计算机主机是计算机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计算机显示器及主机的维护工作时,工作人员应积极做好计算机显示器及主机的清洁工作,需先将灰尘打扫干净再进行擦拭工作。在擦拭时,应尽量采用一些柔软纤细的布料以及中性的清洁剂进行擦拭。不得选用含氨和酒精的清洁剂,清洁剂应倒在抹布上进行擦拭,不得直接喷洒在计算机显示器或者计算机主机上。为节约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成本,擦拭布应重复进行使用,但必须保证擦拭布的清洁度。由于主机内部零件众多,为避免在清洁过程中吸入灰尘,在进行计算机主机清洁工作时,主机必须放在桌面上,选用一些干净的抹布进行外观清洁工作,而主机内部则要避免水的洒入,选用一些柔软的刷子或者是高压空气来进行清洁工作,从而避免计算机主机内部零件遭到损坏,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2 医院计算机硬盘维护方式分析

计算机硬盘在计算中起着主要的存储作用,为避免计算机硬盘数据丢失,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行。在进行计算机硬盘维护工作时,首先,应先确认计算机硬盘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在计算机硬盘读写完毕后才能关闭计算机。其次,为防止灰尘吸入,在进行计算机硬盘维护时,必须保证计算机维护环境卫生,降低维护环境中的潮湿度以及含尘度,从而避免灰尘对造成计算机硬盘损害。最后,在进行计算机硬盘的维护工作中,要尽量避免计算机硬盘与磁场接触,随时检查计算机硬盘温度是否达标,以避免计算机硬盘信息丢失,为医院工作带来不便。

3 加强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水平主要措施分析

3.1 建立健全的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制度

健全的医院计算机维护制度,是有效加强医院计算机维护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各医院因积极探讨研究,制定完善的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制度,科学合理的进行计算机硬件维护分类,列出计算机硬件维护中的重要设备、主要设备以及一般设备。积极与专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讨论,不断的进行方案改革创新,建立健全计算机硬件维护制度。从而有效的减少计算机硬件故障,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营。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3.2 积极改善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方法

医院计算机维护主要方法有四类,即预防维修、例行维护、改善维护以及维护预防。以下四类方法是有效维护医院计算机硬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医院计算机人员应积极进行了解认识,每日每周对医院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查、更新、清洁维护等工作,对于未出现的故障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已出现的故障,要及时处理,从而有效维持医院秩序,确保医院工作顺利进行。

3.3 加强医院管理人员计算机硬件维护意识

医院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医院管理者的精心管理,可以说医院的运营与医院的管理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医院管理者计算机硬件维护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医院管理者具有充分的计算机硬件维护管理意识,充分运用专业的计算机硬件维护管理人员,进行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管理工作,才能对计算机硬件中的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确保硬件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水平。从而确保医院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4 结束语

医院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根本。同时,也是人民生活的基础的医疗机构。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以成为医院管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为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加强计算机硬件维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医院应加强医院管理者计算机硬件维护意识,充分运用当前优秀的计算专业人才,进行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以便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排除故障。确保医院计算机系统工作顺畅,从而有效提高医院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水平,减少事故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赵京利.医院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维护统计数据分析及解决方案[J].医疗设备信息,2009(03):92-93.

[2]张林.浅谈计算机硬件维修与日常维护维修[J].价值工程,2011(19).

[3]张奕东,苏斌能.浅谈医疗单位计算机维护工作要点[J].科学之友,2010(16).

计算机电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人员;建设

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会计电算化以来,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现代化财务处理方法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不断普及,单位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人员劳动强度减轻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错误造成的人为差错等。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会计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职业道德不佳及业务技能不精等问题,不能充分利用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很好地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对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会计学、管理学、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会计人员除要精通本专业外,还要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然而现阶段,从知识结构来看,会计人员普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不系统,知识老化、更新慢等问题,会计人员对会计以外的经济、法律、高新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认识不足,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办法不多,从而制约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展。

据某市某一行业对会计人员学历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进行的实际调查,结果如下:

被调查的430人中硕士研究生9人,占总数的2.09%;本科生98人,占总数的22.79%;大专生187人,占总数的43.49%;中专生58人,占总数的13.49%;高中生及以下人员78人,占总数的18.14%。高级会计师10人,占总数的2.33%;会计师133人,占总数的30.93%;助理会计师176人,占总数的40.93%;会计员72人,占总数的16.74%;无职称39人,占总数的9.07%。从以上资料得知:大专学历的人数最多,但是大专以下会计人员多于大专以上会计人员;助理会计师及以下人员明显偏多,会计师以上人员明显偏少。说明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短缺,反映了会计人员总体结构失衡,对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和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影响。

(二)会计人员自身认识不足,观念落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不仅可以使会计人员从单调烦琐的报账、算账、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开展经济分析、预测工作,还可以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减少误差。但是有一些会计人员(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主动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管理很陌生,不能对会计信息、决策信息进行分析、为单位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及规划;有的会计人员还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产生质疑;有的会计人员甚至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由“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账面比较漂亮而已。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开展。

(三)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薄弱。20世纪70年代前的会计人员一般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计算机知识,只是参加过短期的电算化培训,他们只懂得怎样去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更谈不上利用计算机的先进功能为财务管理服务。

(四)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会计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一般只知道怎样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极其有限,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就束手无策、寸步难行,只能求助于软件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即使是那些通过了会计电算化考试的会计人员,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来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五)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有些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贫乏,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等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忽视信息安全教育,随意与互联网和业务无关的终端连接,使电脑感染病毒,甚至遭到人为非法破坏。

二、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未来的电算化会计人员不但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娴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有较好的综合素质,能够熟悉单位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运用会计软件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为单位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支持。因此,加强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创新意识,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教育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和国民的共同目标。会计人员要主动适应形势需要,更新认识、更新知识,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掌握新的工作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控制的功能,为单位的财务管理服务。充分认识实行会计电算化是单位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重视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向前发展的,环境不同,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也不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培训可采用以下方式:

1.参加行业协会、后续教育培训单位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

2.自行聘请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到单位给会计人员有针对性的授课。

3.利用互联网资源参加远程教育,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也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问题。

4.选送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或业务骨干到大专院校进一步深造,既可以提高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又可以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促进其他会计人员业务的提高。

5.由于在职会计人员文化程度和年龄存在差异,培训可以考虑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通过初级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一些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的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通过高级培训,使一小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

(三)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是迅速普及电算化技术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捷径,给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机会,真正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终身学习理念落到实处。如果长期将会计人员固化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容易导致处理问题能力下降,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轮岗,有利于促使会计人员尽快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会计各岗位间的协作,克服对不同岗位工作的偏见;有利于堵塞会计电算化中的漏洞,增强会计人员的竞争与风险意识;并且也可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性人才造就一个良好平台,使会计人员能“干一岗位,精一岗位”,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全面打造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四)改善会计人员知识、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1.知识结构要合理。会计业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综合性,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外,还要掌握相关的经济、法律、税收、金融和审计等知识。把具有不同知识、不同专长的会计人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其知识互补,在总体的知识结构上达到或基本达到电算化环境下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2.学历和职称结构要合理。从上述对某市某一行业会计人员学历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进行实际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会计人员比例较低。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进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广泛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进入会计行列,鼓励在职会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参加职称考试,并实行工资、待遇等与技术职称、学历挂钩的办法,以此激励会计人员发奋进取、更新知识。

3.年龄结构要合理。自然规律和工作的连续性,要求既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会计人员,又要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年会计人员构成,这样才能发挥不同年龄段人员各自所具有的优势,实现年龄互补,在不断发展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最佳的综合效能。

(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保障。会计职业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经济工作,是一个集许多利益主体的利益为一身的职业,掌握着一个单位的钱财事务。在电算化环境下,财会人员要面对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而这些数据都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实际价值的数据;这些计算机会计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会计人员一旦不约束自己的行为,丧失法制意识,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使其感染病毒瘫痪或遭到篡改、泄密和破坏,将给单位和本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作为会计人员应该做到:

1.重视信息安全教育,不越权上机操作,不连接互联网和业务无关的终端,对使用的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保证自身不危害单位经济信息的安全。

计算机电源范文第4篇

(一)相关人员对电算化没有予以高度重视

虽然医院会计电算化多次被强调应该运用到工作中去,但是医院会计电算化应用率并不高,这受到了多种方面的因素影响,根本是相关部门对电算化的重视力度不够。传统的实务会计运用时间相对较长,运用理念深入人心,相对于新兴发展的电算化会计,尽管传统会计方法存在诸多缺点,但人们普遍乐于接受。一些部门甚至只是将电算化设备作为摆设,仅仅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未将电算化代入实际的工作运用中,电算化没有进展。部分医院虽然已经实现了初步的电算化,但其软件设施还存在着一些缺陷,电算化的运行还存在着落实问题。实际上,实现医院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对人力资源的调配。原来从事相关会计工作的人员将从繁重的账务中解脱出来,转而进行对资金的评测、分析、管理作出评价,加强深化会计职能。从另一个方面上讲,对电算化思想上的漠视部分原因来自于一些会计人员思想上的保守落后和不思进取。

(二)会计电算化技术人员的缺失

医院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电算化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医院电算化会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仅需要对会计工作的了解,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知识,更要熟悉计算机中一些软件知识,同时对于经济管理又有一定的要求,这么多的要求构成的综合性素质加大了会计电算化就业的难度。

(三)对医院会计电算化监督力度不够

会计电算化需要在医院内部控制工作,内部人员对电算化的操控具有极大的自主性,会计人员的素质对内部控制有着极大的影响。由于监督机制的不明确,部分会计工作人员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对工作缺少责任感,这是目前医院会计电算化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

(四)医院会计电算化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犯罪手段的科技化使得计算机在一方面成为罪犯的利用手段,电算化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系统维护和防毒方案,信息数据资源就会处于网络风险中,会造成数据的外泄和丢失,不利于会计信息数据的保管。

二、发展医院会计电算化的策略

(一)深化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医疗改革使得医院的会计工作成为医疗管理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电算化对医院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但是由于医院会计人员没有对电算化的重要性形成深刻的认识,所以电算化的运用并不广泛。医院会计人员应该充分地认识到电算化对会计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电算化的运用是对当下先进技术的借鉴,是生产力的进步。电算化发展时间较短,会计人员需要得到观念上的转变,相关负责人要加强对电算化知识的普及,提高对电算化的认识,加强电算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的正确发展。

(二)建立会计电算化相关标准,构建统一平台

我国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软件繁多,他们各具特色,不利于电算化的统一的实现。统一的规范标准可以加强质量的统一管理,减少了不同电算化之间互相交流上存在的问题,便于进行版本的升级和变更。在建立统一的标准的前提下,还要建立相关的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资源的统一改进加强了业务交流,降低了经营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建设

电算化相对于传统会计业务,增加了计算机和信息数据的相关内容。有的工作人员对电算化的了解比较少,对电算化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医院电算化会计掌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仅仅局限在表层,而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其次,要提高电算化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通过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必要的计算机技能,从而保证电算化的高效实施。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中系统安全

医院应该对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予以高度的重视。首先,应该对电算化会计人员的权限作出相关限制,避免越级越权现象的产生。其次,建立完善密码系统,防止数据的混乱和他人的盗窃。然后,为了避免系统中的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的资料永久性丢失,应该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备份。最后,还要建立安全的信息系统,避免因为人为的恶意破坏造成会计数据的丢失和损坏。

(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

计算机电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教学目标 过程考核 计算机基础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课程,承担着普遍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重任,尤其对于开设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较少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升有较大影响,那么如何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我们认为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特点入手,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学生日后工作的实际需要。

1 对于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教学虽然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但大多数学校对此并不能够予以重视,基层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缺乏活力。首先,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中小学的普及,使得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另外,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设置中,与职业相关性较低的计算机教学容易受到忽视;当然,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即自学,上课即上网的现象也让教师和管理者对该课程本身失去了信心。但实际上,学生的入学水平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而在就业时,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水平也是学生职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特别注重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尤其是应当明确以应用技能教育为主的教学方针,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概念,应该面向社会需求,培养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教学目标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并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期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能够实现自我提升。另外,还应根据学生基础水平不一的情况,将教学目标分为两个阶段,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 对于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虽然已经明确地提出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市场上可买到的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书籍普遍存在着内容陈旧,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即注重讲授知识体系背景,而忽视技术突破和发展,缺乏实用性案例内容,尤其是针对不同学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案例。例如,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在学进制数基础上了解八进制以及十六进制的转化知识是一个学习难点,更不用说让学生学得十分吃力的机内码、国标码等概念,而这些难点对于学生实际计算机操作水平并无太大影响,即使在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要求的一级计算机考试中也仅仅占到3至4分的比值。另外,无论哪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里面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操作知识以及Internet应用知识三部分,而针对具体专业的特色办公操作知识则鲜有涉及。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计算机教学首先应该摒弃传统的面面俱到的观念,舍弃令学生感到厌烦的与实际应用脱节的概念知识,以实际操作为主,适当加入学科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根据他们的学科特点,加入与学科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对于营销专业,可以引入市场调研报告的案例,使用Powerpoint做报告,其中的分析数据可以用Excel实现,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专业学习中Office软件的工具作用,从而知道自己该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

3 对于教师

根据以上我们提到的对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授课环节,教师应该精心选择,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突出应用性。少而精地将知识点讲授清楚,更多地让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例如,在网络知识的教学中,对于搜索引擎等部分知识讲解时应该让学生了解目前网络上主流的信息搜集方法,以及其中涉及到的视频等信息的下载方式,并穿插知识版权和隐私保护的内容,如Google地图事件等。这些书本上没有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网络道德水平,但这些知识也就需要教师的日常积累和精心准备。

另外,计算机教师应定期进行专业再学习。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日益迅速,而很多教师从踏上工作岗位后就很少再进行专业学习,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通过在职学习和培训等方式来加深专业理论知识,并提高科研能力;另外,教师应该深入企业进行研修,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了解当前企业对员工计算机水平的实际要求,从而让自己在学校教学中更能有的放矢,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和时展的应用型人才。

4 对于学生考核

学生考核不仅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督,也能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重要的教学依据,而对于计算机基础这门实践内容较多的课程来说,如何考核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高职院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考核主要依靠期末考试成绩或参加国家一级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难以避免学生突击复习,重分数轻实践的问题。因此,本门课程的考核应以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为主,即平时成绩,该成绩可来自平时对于某些教学项目的考核或作业,也可来自学生小组对实践项目的综合操作分数。

另外,在对非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考核中应注重与学科的关联,设置的考核内容应与学生的本学科内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达到引起学生兴趣和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作用。

最后,可以适当开放学生的成绩来源,高职院校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各类竞赛较多,包括教师在教学中也可适当开展相关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也应该作为学生考核的参考,从而体现出计算机教学考核灵活多样的特点。

总之,提升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达到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庄贵霞.抓住机遇 推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0.5.

[2] 汪刚.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