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生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的节目,细心地品味才能感悟出其魅力所在,所以说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觉到人生的意义。对人生抱着强烈追求的人,才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否则就是一事无成的人。从那些伟人的历程不难看出,他们的经历都是坎坷而挫折重重,几经生死的考验,最后才登上成功的殿堂。羡慕人成功的时候,应该看到其背后的辛酸。人生的道路本身就是多灾多难的磨砺,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不管什么事总是有磨难存在的。太过平坦反而让人感觉生活的乏味,没有刺激,只有那惊心动魄的事业才能锻炼人的才干。搞任何一个事业,都是先苦后甜。万事开头难,起步是比较难的,一旦投入运转起来后,一切经过细心的驾驭,才会渐渐地顺理成章,发展的速度也渐快,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成功的人士大抵如此的经过。
有事没事时常想一想,人生的意义在何处,究竟怎么度过此人生,这是很必要的,起码可以激励我们不断的向前努力,向前拼搏进取。每天稀里糊涂地瞎混也没有太大的意思。在人的一生中,各有追求,各有所好,有爱喝酒的,有爱下茶馆的,还有爱吃喝赌的,人不同,木不同。人生一世还是做一点事总比每天坐着强。有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事业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以最终实现而自豪,成为一生的荣耀。实际上,人活的名,雁过留声,在人世上活一回,应该有所作为,起码不虚此行。
再者,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不可能都作伟人,也有做清洁工的。不管做什么,应该做出一点成就来,把自己的能力展现给社会,展现给大家,求得社会的公认。这种生活姿态是正确的,也是积极的。但有的人,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愿做,结果是一事无成,这是人生的悲剧,可谓是没有意义的人生。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生命意识;意义
教育是指教育者出于一定目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某种影响,以期望受教育者能依此做出改变的行为过程,生命教育则是关注生命问题的教育,是一个为了培养社会大众的生命意识,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产生转变的发展过程。人们常说活在当下、安身立命。这就是说,人应该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要做什么事情?”等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体悟生命、享受生命,知道如何生活。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为中心和基点,探讨与生命相关的现象、行为、思想和感受,以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引导人们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教育。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看,人的物质需求比精神需求更为基础,但是精神需求的层次却高于物质需求,一个人想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首先要认识自己,正确理解人生的目标、价值、方向和道路,精神才会愉悦,生命才有意义。随着自杀、意外死亡、人为伤害等问题出现,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开始关注个体生命的健康成长,以生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为所有人群都有接受生命教育的必要。基于这个原因,2010年以来《国家中长期改革与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重视生命教育,通过传达相关生命知识和对待生命的态度,使人深刻正确地理解生命,教会人如何生活、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是一门系统科学,其目的就是教育人们关爱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我国亟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相当迅速,物质财富得到丰富,精神境界大幅提升,可随之却出现了“娱乐至死”的现象,当代部分年轻人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浑浑噩噩,没有生活目标,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吸毒、酗酒、飙车、通宵打游戏等不良现象泛滥,拜金主义、拜物主义层出不穷,如此种种,都是缺乏生命教育的表现。首先,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为了唤醒其生命意识。大学生常常盲目追求感官享受而不知死之将至,中国传统文化“重生轻死”,人们避讳生死问题使得中国生命教育缺失。但事实是:人的生命极为脆弱,生命教育不容忽视。大学生很少思考生命的相关问题,或者说对这一类问题存而不论,唤醒人的生命意识使人不再忽视生命的有限和脆弱,理性地认识到生命意义、生命道德,才会更加珍惜生命。其次,大学生生命教育是让其尊重生命。西方人崇尚年轻、成就、人生价值,人们认真对待生命,生命教育在欧美社会已相当普及,但在我国大陆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得到重视。生死相依,没有了生命,我们的一切价值都将失去意义,当代大学生极易冲动,没有深刻认识到生命是一次性、单向流动的,一言不合就群殴滋事、拔刀相向,对关系密切的同学、室友痛下杀手,在危险地带自拍,过马路仍然低头看手机,稍微不顺心就选择自杀结束生命等都是不尊重生命、对人生不负责任的行为。再次,认识生命必须敬畏生命,生命教育就是要关爱生命。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人们重科技轻生命,漠视生命、无视生命,为经济利益残害生命,生命教育在现实社会处于缺失状态。此外,“人类中心主义”致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日益紧张,盲目追求工业发展而忽视自然生态,殊不知人类与自然无法和谐共生其实就是对人们自身生命的销毁,生命教育是生命关系的教育。最后,通过生命教育,使人懂得体验生命、享受生命。随着社会发展,温饱问题不再使人忧虑,人们开始迷惘、庸碌无为,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意义何在,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人们将自己的生命看作一个客体,体悟生命对主体本身的意义,思考自己一生创造的对社会对他人的所有价值,以此为重要视角,可增强或帮助人类对生命的呵护和敬仰,透析生命的本质,看清生命的意义。
三、生命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意义
生的意义是什么呢?当然,这并没有固定的答案,100个人会有100种不同的想法。然而,现今的我们从小就被父母督促着学习,学习,学习,似乎生来的使命就是学习,而学习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生活。就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生活轨道似乎都是一样的。他们的目的,理想都变的如此的统一。
这样的我们时常忘记要问自己“我要的是什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啊!我们现在唯一只能做的就是去走父母所棋盘的道路。不管那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因为若你违背,那就是“大逆不道”,周围的人会看轻你,所有的人都会说你没有上进心!
这样的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似乎书中真的就会有一切。不,应该说,一切的好的事物都在书中。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么?可为何我却时常在书中迷途呢?
这样的我们对于“理想似乎是如此的陌生,如此的不屑。越来越少的父母会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他们往往是这样说的“你应该树立什么什么样的理想!”原本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意味可想而知就完全不同了。我们就似同行尸走肉般,只一味的去执行“命令”……
这样的我们真的是你们所想要的么,那还不如去找个机器人当你们的子女,这样你们就不用操劳,不用担心他的叛逆。
可是我们的生的意义又在哪呢?它似乎离我们很远,远到似乎连我们自己都快忘记那一份意义的存在。
生存的意义在于我们最根本,最本质,最真心想要达成的理想。这一份理想扎根于心中,请不要吝啬给予我们土地让它茁壮成长好吗?我们的生需要这一份意义的存在。
最近18岁时的哥哥找到了他要的,他真正要的,他和家人彻底的谈了!他鼓起了勇气,终于去追求了他想要的,他说他可以放下一切去实现他的理想!可是为何给予支持的人是那么的少,难道打击别人对于理想的追求是一种快乐么?对于我们追求理想似乎变的很不现实。往往只有在成功后才会被认可,在这成功的背后,我们要背负的压力。多少的骂声,多少的心酸……
为何……为何,时代不停的发展着,我们对于生的意义却变的越来越渺茫?
当然,我并不是要否定读书的重要性,可是我认为读书是用来帮助我们学会去寻找理想的,读书是用来帮助我们立志的,读书是用来帮助我们去实现理想的……但似乎更多的在如今它也抹杀了我们一部分人的理想,抹杀了对于理想的坚持,抹杀了我们对与理想的思考。它似乎不在是辅助品却一跃成为了主人。
中国的首批电子竞技选手,他们是自发的走在一起的。他们在训练的时候,有多少人不理解,有的佳人甚至把其赶出家门,认为他们不务正业。可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不停的努力着,努力着……最终他们造就了中国的奇迹。他们赢了一个世界冠军。再次归来时他们终究被认可了。家人不再排斥他们的选择,而理由竟然是“这样也可以赚钱”。他们是幸运的,毕竟最终他们是成功的。
无论是人还是花草,都是公平的,都只有一次的生命。还记得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沙漠里的旅行者,由于迷路了,他又累又渴,突然前面出现了一群狼,他被狼追了好久,而当他终于把狼甩掉的时候,他已经精疲力尽了。就在这时,前面又出现了一只狼,她吓了一跳,终于意识到要逃跑时,已经来不及了,他下意识的向旁边的一口枯井跳了进去。结果发现进里面全是毒蛇,他害怕极了,两只手在空中抓着什么,幸运的是,他抓到了一根横在井中间的木棍,他的心顿时放松了下来。可就在这时,木棍上出现了一只老鼠,正在啃食着木棍,眼看就断了。突然他看见在木棍上有一滴蜜糖,于是他不再想下面的毒蛇,也不想将要断掉的木棍,一心一意的去舔那滴蜜糖。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那滴蜜糖,不管人的一生有多苦,总会得到属于你的那滴甜蜜。对啊!就是这样,不管一生有多短暂,只有每天都过得充实,快乐,你的以意义不就达到了吗?
一株花,一棵草,他们也都在为自己做着努力,每一株花都会开花,因为他是花,所以他有责任把自己最美丽的时刻展现给人们。我想,这是他的心一定也很快乐,因为他的义务尽到了,哪怕就此离开,也无憾了。正如“昙花一现”。虽只有那短暂的几个小时,却是他人生中最满足的时刻。
关键词:朱光潜;人生艺术化;当下;意义
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是我们当下思考生存意义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生是一个多方面却相互和谐的整体,艺术是人生和谐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艺术就以“六艺”形式现身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朱光潜先生在阐释艺术与人生的辩证关系时这样说道:“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因而,艺术与人生是相辅相成的。
美的产生需要人的参与,没有人的参与就无从谈美。同样,人的生存也离不开美,离不开艺术。艺术与美是在人生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没有它们人生也将了然无趣。另外,艺术和美最重要的功能就在于弥补人生的缺陷, 使人超越自然的限制和实际人生的牵绊, 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实现生存的艺术化。李二和《流浪的梦》中有这样一段话:“艺术是人类生存的特殊显现和高度浓缩与提炼,是最终表达与揭示生命真谛的灵魂奇遇。”此语充分体现了二者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朱光潜先生提出“人生艺术化”这个命题是在《谈美》一书的最后一章里。其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这是为了告诉游人们,不要忙于奔波,而忘记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在这个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里,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的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朱光潜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人生艺术化”理念贯穿其美学思想,也贯穿在他的人生中。首先,这一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莫大的关系。
“五四”运动后,中国知识界弥漫着一种苦闷的味道。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老一辈的哲学家、美学家都毫无例外地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视野投向了人生。而朱光潜在经受了“五四”洗礼后,在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后,既保留了独特的韵味又得到现代科学精神的滋润,这为他为学为人优良品性形成有着重大影响。在朱光潜看来,只有超脱到艺术等精神世界中去才能“养精蓄锐,为征服环境做预备”,这是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结果。
另外,在朱光潜留学欧美时,西方美学和文艺批评的思想使他有了更深的见解,他多多少少受了康德、叔本华、尼采、克罗齐等人的影响。尼采的酒神艺术和日神艺术都是逃避现实的手段,而他的“从形象中得救”思想更让朱光潜坚定自己的想法:艺术是“超脱”现实苦难的鹄。这一观点在康德的“无所为而为的关照”和克罗齐的“直觉说”等处得到了印证。本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态度,朱先生在为人处世和做学问方面始终严格要求自已,以非功利之心做功利之事,既保有道家的超然出世、隐逸趣味、无所为而为的处世观和审美观的影响又有着儒家宽容调和的文化心态和认真严谨的为学态度。他真正亲躬实践了“人生艺术化”的理想。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下,“人生的艺术化”这一美学命题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商品经济形成的金钱至上下人们对财富的欲望膨胀,在科技理性至上的片面偏见下人们的情感道德缺失迷失、只顾个人不顾集体的个人主义之风使人情寒凉、悲观颓丧失去趣味的百无聊赖使生活意义全无。追逐物欲、道德脆弱、自私自利、悲观颓丧等消极态度使人心蒙上了层层灰尘,纯净仁爱变得不值钱。不仅“过去”不及挽回,“现在”也正在被失去。这时候,就需要“人生艺术化”这样的美学思想去照亮蒙蔽的人心和漆黑的未来。
“人生艺术化”理念主张“自然本性的生活”,这对于当下被物欲填埋、精神空虚的人们来说是一剂良药。不掩饰、不矫情,态度真诚、言行一致是人的最可贵的态度与品质。它可净化那些蒙垢已久的心灵,平抚愤世嫉俗的心态。当深厚的底蕴彰显为外在的言行,人就成了一个艺术化的人。由艺术化的人而艺术化的人生,就显得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飞速发展,世界贫富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一些人在风花雪月中挥霍无度,另一些人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前者习惯于物质享受造成精神贫瘠,后者生活在自我与社会的双重压力下而不堪重负。“人生艺术化”理念在这里给出了指路的明灯:于彷徨苦闷之际,于生存压力之下,寻找一点乐趣、培养一些可以承担的小爱好,在精神领域慢慢提升自我、淡看生活中的贫富。但这并不代表可以安于贫困,而是要人们端正心态以待厚积薄发,将诗意的憧憬变为具象的现实。
在朱光潜先生身上本来就潜藏有“人生艺术化”的基因。朱光潜的父亲朱若兰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绿水青山任老夫逍遥岁月,欧风亚雨听诸儿扩展胸襟。”这幅对联不仅仅是朱光潜先生一生的写照,对于当下的我们同样是一种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