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物理

高三物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三物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三物理

高三物理范文第1篇

一、加强对大纲、教材、考试说明的学习

教师应仔细分析样题,明确高考的要求,确定后期复习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考试说明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大纲,并根据中学教学实际制定的。通过对考纲的学习,教师应掌握高考物理学科对学生5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

1.研读考试说明,看高考考什么。

通过学习,掌握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物理学科考试内容包含的知识点。通过对近三年的考试说明的对照分析,掌握考试说明的变化,分析高考的趋势,以便把握复习的方向。

2.分析样题,看高考怎么考。

通过分析,掌握高考题是怎样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和能力的,即什么样的题考什么样的能力,以便于在后期复习中选好题,搞好针对性练习。

3.针对高考要求,看我们应该怎么办。

通过一段时间复习和模拟考试,分析学生的复习情况。包括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现状、能力水平是否达到高考的要求,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等等,为后一阶段的复习提供依据,确定后期复习的指导思想,制定出复习计划。

二、关于回归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遵循物理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制的,是大纲的细化和具体体现,是通过众多的课程理论专家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而编订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任何课辅资料都不能替代的。

1.将考试说明中的112个知识点和对知识点的要求印发给学生,作为学生回归教材进行知识梳理的提纲,然后让学生据此回忆,把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的要求作为知识复习的参照物。

2.分章节、分板块。让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写出知识结构图,进行知识的整合,书才能越读越薄,才能不断缩短复习知识的周期,使知识准备充分,信心坚定地迎接高考。

3.回归教材,阅读教材中与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联系紧密的应用性、探索性的例子。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学更应如此。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仪器,实际阅读科普读物少,见识相对较少,如果考题中一旦出现这方面内容,很难适应,感到茫然,解题就更难了。

三、关于专题讲练

除落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外,教师还要抓针对性练习,以增强学生的推理能力,可以按专题,或以板块为主线进行。形式为采用讲、练、评相结合,做到精讲、精练,有计划、有针对性,实用、有效,防止缺少计划地讲得太多太细,练得太乱。具体可以这样进行:讲要求,讲方法,讲注意事项,讲典型,讲类型,使学生明确学习应达到什么程度才能适应高考、怎样才能提高能力。练习一般在课堂上定时、定量、独立进行,适当补充课后训练,把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

1.围绕主干知识选好专题,进行专题讲练。

(1)力和运动;

(2)牛顿运动定律在圆周运动与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3)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以及复合场中的运动;

(4)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能量问题;

(5)电磁感应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2.针对高考题型,进行专题训练。

(1)不定项选择题的答题策略;

(2)高考实验设计型命题的求解策略;

(3)计算题的答题规范及分析思路。

3.针对思维方法,进行专题讲座。

例如:

(1)弹簧类问题求解策略;

(2)等效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3)对称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4)守恒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5)物理状态及物理过程的分析;

(6)物理模型的构建。

四、关于物理实验

高三后期物理复习,要重视实验教学。近几年的高考都有相当分量的实验题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所以教师要狠抓实验复习,要让学生明确实验复习的重要性,明确考试说明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即能独立完成19个学生实验,具有设计实验的能力。在具体复习中,教师应首先复习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各类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正确地读取数据的方法。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多用电表,示波器,双缝干涉仪,等等,先讲清楚,再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操作。

其次把高考说明要求的19个学生实验进行分类复习,主要可分为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这样便于在复习中,除了复习实验内容外,还可总结出实验的不同类型以提高实验能力。例如:测定性实验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间接测量往往与某些规律相联系,如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测量,就与电阻定律相联系进行间接测量,又与电阻的测定、面积的测定联系起来,确定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电流、电压、金属直径和电阻。通过实验,掌握实验的原理、选用实验器材的标准,同时又复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螺旋测微器和刻度尺的使用。这个实验具有典型性和综合性,要很好地复习。此外,还要加强有关实验设计的练习和复习,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即根据考题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规律,确定实验原理、确定要测定的物理量,再选择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以及确定合理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设计。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消除学生对实验试题的恐惧心理。

2.从基本仪器的使用入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做实验而不只是做实验题。

4.配合专题讲座,进行专项训练。

五、关于综合训练

教师应限时定量训练,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掌握技巧。

1.组卷要有计划,选题要有针对性。

2.正规训练,规范讲评。

3.注重反思。

六、解答物理习题的规范

1.“必要的文字说明”。

(1)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2)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

(3)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这是关于“谁”的?“哪个过程”的?“什么方程”?

(4)说明计算结果正、负的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2.方程式的书写要规范。

(1)要列方程,不能写公式;

(2)要列用字母表达的方程,不要掺有数字的方程;

(3)要原始方程,不要变形后的方程,不要方程套方程;

(4)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或列综合式子。

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相信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对高考的复习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或是学习方法,当然还要结合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方可达到最理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三物理范文第2篇

关键字:基本规律 基本公式 基本模型 基本方法

在高三的复习课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习题做得很多,自我感觉也良好,可是真正测试起来,却是没有很大的提高。甚至会有做得越多,错的越多的感觉。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学生在完成练习后,用结论替代知识;用特例替代规律;用模仿替代思考;重视过程轻视判断的结果。因此,在高三的物理复习过程当中,一定要重视回归。

一、需要回归的内容

1、回归基本规律、基本公式

我们知道,对于物理来说,不管试题的文字、情景、模型怎样变化,但物理的本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基本的结论,即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学习物理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的先要条件,也是高三物理复习的最基本要求。

物理是一门要求学生花精力去“理解”,甚至是“深入理解”的科学,学习物理时,较高层次的能力也主要表现在:对物理内容理解的深度、融会贯通的程序上,对遇到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独立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而理解的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融会贯通,理解能力才能提高。所以,只有牢固的掌握基础,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真正理解清楚了,才能弄清其本质,才能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所以必须告诫学生,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或靠题海战术来代替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尤其是不能将一些常见的结论替代基本公式。例如:在滑动摩擦力的计算中,用Ff=μmg或者Ff=μmgcosθ这些在特殊受力情景中的结论替代基本公式Ff=μmgcosθ。这样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不全面和支离破碎,当遇到新的物理问题时,就很难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2、回归基本模型

目前,高考题目更加注意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试题更加灵活,但只要学生能正确理解到题意、建立好基本模型,答题就变得简单。而事实上高中物理基本模型模型并不多,教师也不宜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特殊例题。高考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逐渐增多,正成为高考试题中的亮点。这类题要求学生反复阅读理解试题所给的信息,去掉干扰的信息,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所给的物理过程,物理情景中建立物理模型,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它要求学生对高中所学习模型非常熟悉,尤其是各模型对应的条件、关键词的掌握要求非常纯熟。在判断出基本模型后,再根据题目条件,对模型进行补充和求解。

3、回归基本方法的掌握,注重思考与归纳

归纳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可以克服能力的不足。注重对问题的思考和归纳是学生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必须掌握和完成的关键。对学生的要求包括:(1)主动将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的某个知识点,采用某种方法来解决同一类问题。(2)分析题目时,由基本知识点出发,渐渐地探寻解题的思路总结解题的方法。(3)解题一定要非常规范,要求学生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尤其是基本公式、模型的判断。解题时不要跳跃,力求结构完整。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对各种方法应用条件的思考、比较和归纳。尤其要注重不同条件下选择判断的过程。否则,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而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学生不仅没有掌握知识和技巧,反而限制了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转贴于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引领学生积极的展开思考,一组题目解完后,回头反思,本题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回归的时间

其实上面谈到的很多问题在高三的物理复习中一直是强调的重点,但是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因此,我认为回归的时间也很重要。不同的时期回归有不同的侧面。

1、第一轮知识复习

学生刚进入高三复习时,对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往往遗忘较多,所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差,漏洞多,分析能力更为欠缺,因此,第一轮的知识复习是高三复习中用时最长的一个阶段。在高一、高二的新课学习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加上遗忘的因素,因此有必要结合《考试说明》对知识点的要求,对应考的知识点逐个梳理加固,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对重要的知识点和方法作深度挖掘以提升学生的能力。

高考命题一直注重对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基本规律的正确应用的考查,因此,加强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复习是一轮复习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每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外延告诉学生,使学生理解、辨析易混概念和相关内容的区别、联系,准确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确切含义和规律的适用条件及同一概念和规律的各种表达形式,鉴别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说法。高考命题往往通过概念,规律的简单应用来考查学生,命题设计者往往设置一种情景、一种环境,看你在具体问题中能不能正确应用某个概念或规律,从而考查你是否真正理解,这里要求的应用常常是简单应用,题目设计情景并不复杂,一般与现实生活及高科技联系比较紧密,在一轮复习中要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2、第二轮综合复习

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知识点、基本规律后。物理知识的宏观结构,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科内的综合;用类比、对比等方法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深化,掌握知识构建规律;理清各类题目的解题规律、解题方法,使学生的解题能力产生飞跃。关于习题讲解要注意从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入手,教会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去分析题目。在解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现象的发生条件,物理过程与物理规律的对应关系,不同物理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侧面、多层次、多途径分析同一物理问题,提高题目的利用率。

3、第三论冲刺复习

冲刺阶段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五月份是学生身心最疲劳的时候,学生思维活动慢,错误率大,兴奋不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应注意一些小专题,找新题,将物理学科中的基本模型进行归纳。注意与最新的信息题相结合,将重点放在基本模型的条件及区分判断上。在学生最疲劳的时候做的题一定要简单而有新意。注重把概念讲清、讲透,把易混淆的知识点一一区别,对抗遗忘规律,克服回生现象。另外,要注重回扣课本、拾遗补漏和纠错,进行知识整理、方法回顾、经验提升等等。

高三物理范文第3篇

高三物理冲刺方法

第一点:课内重视学习,课外重视复习

学霸高考物理科学的冲刺方法首先是课内重视学习,课外重视复习。 一般到高三时的新知识就比较少了,基本上都是从高一到高三系统的复习。在系统的冲刺时,要特别重视课堂上的学习。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复习步伐,记住老师所划的复习重点。下课后要及时消化老师所教的重点复习内容。一天要及时复习,不要拖延时间。不要把今天该复习的内容推到明天。

第二点:面对复习要勤快

学霸高考物理科学的冲刺方法其次是面对复习,要勤快。面对高考物理前众多的复习重点,我们一般都会心乱如麻,感觉没有头绪,不知道该复习什么。其实只要我们不懒,那些小知识点都不成问题。我们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我们在背诵小知识点的时候要用心记。不要自己嘴里念着,心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其实高考前大部分知识还是靠背诵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勤快,不要嘴懒。

第三点: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学霸高考物理科学的冲刺方法最后还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高考不单是对一个人知识的考核,也是对一个人心里素质的挑战。有多少学子因为心里素质不好而导致高考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有多少学子平时是阶段的前几名,却因为心里胆怯而导致考出的成绩不够理想。所以面对高考,我们要学会坦然,乐观和自信。

 

2017高三物理冲刺方法相关文章:

1.2017高考物理冲刺复习策略

2.2017高考物理万能答题模板汇总

3.2017高三物理备考策略

4.2017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方法汇总

5.2017年高考理综物理复习方法

6.2017高中物理总复习要点整理

7.2017高三物理总复习指导

高三物理范文第4篇

一、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对思维速度的评价,指单位时间内思维项目的数量。即在解决问题时,能从一个方向上流畅地产生多种同类型的方案。流畅性以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记忆力为基础,是思维量的线性延伸。

研究物理习题的多种解法,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一题多解”顾名思义即一个问题其解法不是唯一的,对其结论的得出可以由多种途径获得。“一题多解”,也就是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运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计算过程,去解答同一道物理问题。它属于解题的策略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主体所接触到的不是标准的模式化了的问题,那么,就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需要有一种解题策略,所以策略的产生及其正确性被证实的过程,常常被视为创造的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物理问题的解题策略是指探求物理问题的答案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一般包括特值法、建立模型法、问题转化间接法、代入法、排除法、极端分析法、图像法、归纳演绎法、建立假说和验证假说、正逆向思维等策略。这些方法在一题多解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应用。一题多解是诸多解题策略的综合运用。教学中,积极地、及时地、恰当地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知识与智慧的增长;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对思维广度的评价,指思维范围和维度,即在解决问题时,从不同方面产生出不同类型的方案,这是思维量的面状扩张,思维的变通性是以灵活性为基础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提供变式教学,培养灵活的思维习惯。

在学生熟悉的基本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一题多变”,充分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把问题逐步发展或延伸。通过分析,使学生达到“弄懂一题,学会一片”,“由一题变一串”的功效,这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所谓“一题多变”就是在复习中将原来的题目变换某些已知条件,再探求问题的结果,或把问题与题中的一个条件对换再探求问题的结果,或给出部分条件或问题让学生补充相应的问题或条件;也就是对某一问题的引申、发展和拓宽,增加问题的背景,增大发散程度,不局限于某一框架之中,不受定势思维的束缚,能够随机应变,在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的发散思维能力。

第一类:改变已知条件,探求新的结论

例1、水平传送带长度为20m,以2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已知某物体与传送带间的摩擦系数为0.1,则从把该物体由静止放到传送带的一端开始,达到另一端所需时间为多少?

此题在会考中就是学生研究的重点,现在在高考复习中,应当赋予学生更多的信息。

讨论:物体在传送带上的受力、加速度、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运动状态如何?速度间关系,位移关系,最后让学生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变化:

1、其他条件不变,变化动摩擦因数;μ=0.2;2、其他条件不变,变化传送带的速度;v=3m/s;3、其他条件不变,变化木块的初速度;v0=3m/s;4摩擦痕迹是多长?

通过变换题目的已知条件或要求,由一题发散成多题,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不仅能够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拓宽、深化解题思路,探索解题规律,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增强应变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练习巩固:

例2、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以后落到地面上的Q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起来,使传送带随之运动,如图所示(图略),再把物块放到P点自由滑下则 [ ]

A.物块将仍落在Q点 B.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左边 C.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右边

D.物块有可能落不到地面上 E.传送带运动、静止,对于物体的落点会造成什么不同?

F.若此题中传送带顺时针转动,物块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情况。

第二类:设置阶梯,降低难度,巧做难题

例1.竖直放置的固定光滑绝缘杆上,套有一带电小球,小球质量为m,电量为+q,小球所在空间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小球由静止释放,则

1)定性叙述小球运动情况。T秒末速度?

2)若小球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mg> ? qE。定性叙述小球运动情况。 T秒末速度?

3)若小球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小球所在空间有正交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和向纸里的匀强磁场B,已知mg> ? qE。小球由静止释放,求:(1)定性叙述小球运动情况。(2)小球运动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总之,“一题多变”的实质就是在编拟设计习题时,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设问角度或求解目标作适当改变,从而得到两个或更多个新问题。这样的反复强化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从而激活其思维的整体性和严密性、广阔性和灵活性、创造性和发散性。达到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一类题目的解法中,培养他们的变题能力和编题能力,从而在实际解题中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综上可知:“一题多变”确是培养求异、创新等发散性思维的好方法。

三、多题归一,以点织网,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高三物理范文第5篇

一、试卷讲评的准备

试卷讲评前的准备工作是做好试卷分析,提高讲评质量的前提。要上好讲评课,就必须先认真分析试卷,对学生答卷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统计,比如统计好每题的得分率,每题的解答情况,包括独特的解法,典型的错误等,哪些问题学生的错误较多。全面了解学生在答题时的错误原因,这样不仅对学生答题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还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能够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讲评效率。

二、试卷讲评的内容

试卷需要讲评,讲什么、怎样讲,这能够反映出一个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劣,教学技能的高低。一般来说,就是讲思路、讲方法、讲错因、讲联系、讲发散。

1.讲错题和错因

试卷评讲要有针对性,讲评课不能从头讲到尾,题题讲到,而是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否则,既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其实试卷上许多题目学生可以自行解决,甚至有些问题学生刚考完就已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另外讲评试卷还要侧重学生的错误原因,了解学生是审题不清、解题速度、书写和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还是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过程的分析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讲评时要针对学生的错误原因及时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

2.讲思路和规律

物理是一门思路和规律非常强的课,教师在讲习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不要急于列出方程,应首先分析题意,理清思路,和学生一起建立好物理模型、分析好每个物理情景和过程。一个良好的思维程序应该是: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出草图,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其实物理难题也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题目组合而成,而难题也是难在学生不知道分析物理过程,不知道把一个难题拆分成一个个简单的物理过程。因此在讲习题时,关键是要帮助学生突破思路的障碍,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物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找出每一个过程的联系。有些教师在讲习题时,只顾列方程,而没有讲清每一个过程的来龙去脉,没有帮学生分析思路障碍和物理规律,这样学生就弄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解,更谈不上效果,讲完后学生还是一知半解,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还是解不出来。

3.讲联系和发散

教师在试卷讲评时,不只局限此题是如何解,答案是多少,而要联想到与之相关或相通的其他问题,借题发挥,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从纵向、横向多角度分析问题,达到评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高考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高考题并不神秘,不少题型都是常见的,而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因为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一道题目讲完之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如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和扩展,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也可把习题的因果关系倒置;还可把几道题目、几个过程进行组合等等。或找一些相联系的题目来比较它们的异同,并及时归纳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教师通过讲一道题而学生掌握一类题,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知识网。通过讲评深化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讲评的方法

试卷讲评不是按顺序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不是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物理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考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让学生在一堂讲评课后,能明显感到对某类问题或某一物理规律、概念有进一步清晰认识,而不仅仅是“知道做某个题目”了,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

归类分析一般可以按照下面几种方法进行:

1.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评讲时引导学生得出知识和方法训练的要点,以及与其他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完成对整套试题中的“质同而形不同、形同而质不同”的归纳总结。例如“机械能”一章复习后的测试,可把试题分为“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动能定理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理的应用”等几种知识点来分析。

2.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类到一起进行分析,例如力学部分复习后的测试,把试卷分为“隔离法的应用”“整体法的应用”“等效法的应用”“模式变换法的应用”等几种类型来分析。

3.按典型错误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错误的题目归类到一起进行分析。比如对概念理解不到位、思路混乱,书写不规范等。

归类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一个题目的分析往往就是一类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规律,知道哪些错误是自己容易犯的,今后可以引起注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举一反三、同种类型的题目的比较和发散,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