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天气的谚语

描写天气的谚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天气的谚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天气的谚语

描写天气的谚语范文第1篇

快雨快晴,快雪快晴;

雷打正月节,二月雨不歇;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雷声大,雨点小;

立秋响雷,百日无霜;

六月一雷打九台,七月一雷风就来。

露水重,天气晴;

闷雷带横闪,雹子大如碗。

棉花云,雨快临;

南风吹暖北风寒,东风多湿西风干;

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

北山亮,南山不敢强;

大华晴,下华雨;

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北虹气象异;

东南风生雾,西北风消雾;

东闪日头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描写天气的谚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兴趣;歌曲;诗词;谚语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动力,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地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丰富的地理教育教学资源,从多方面入手,灵活运用歌曲、诗词、谚语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教学中,精彩的导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歌曲来进行导入,如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的“锋面系统”时,可以通过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来导入。但为什么“阳光总在风雨后”呢?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为锋面雨;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多为冷锋,当冷锋过境时,我国常会出现刮风、下雨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我国会阳光明媚。当暖锋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会出现阴雨天气;而阴雨过后,天气晴朗,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阳光总出现在风雨之后。这样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理引用古诗词,促进地理教学

1.引用古诗词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地理原理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写景物的诗句,其中蕴藏着深刻的地理原理。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指的是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由于距离海洋愈来愈远,势力减弱,夏季风影响不到甘肃的玉门关,玉门成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随着夏季风的减弱,导致降水愈来愈少,气候愈来愈干,因此呈现出一片荒漠景观。

2.引用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写气候的诗句,如元代的《天净沙・秋思》一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描写的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稀疏,一片荒凉的景象;小桥流水描写的是江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到处都洋溢着水乡的气息。

3.引用古诗词帮助学生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

诗歌简洁生动,有很强的韵律感,运用诗歌进行知识的总结,识记效果较好。如学习了中国的地形后,为了学生便于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可以把所学内容小结成顺口溜:“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台湾山脉东分布,长白武夷夹当中。弧形山脉气势雄,喜马拉雅山似卧龙。”这样读起来琅琅上口,记起来颇有情趣,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4.利用古诗词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情感。比如选取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既描写了五岳之首的雄伟高大,展示了祖国河山的无限美好,又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大好风光的无限憧憬。

三、妙用谚语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地理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自然地理规律,是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资源,地理教学中可以巧妙引入地理谚语,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习“青藏高原地区”时,可引用谚语“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头上热滚滚”“日照胸前暖”说明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是我国著名的“日光城”。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其次,拉萨的纬度较低(约30°N),太阳高度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集中;同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圈的路程较短,导致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也较少。此外,拉萨多晴天,且常常是夜里下雨。拉萨虽然日照充足,但气温却较低,即“脚下冷飕飕”、“风吹背后寒”。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在学习秦岭的界线意义时,谚语“山前桃花山后雪”,既能表示坡向对气温的影响,又能说明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气候类型不同,使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

综上所述,巧引妙用描述地理景观、揭示地理规律的歌曲、诗词、谚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引入生产生活的情境当中,从而激发他们乐学、好学地理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和情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军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新课程学习,2011,(03).

描写天气的谚语范文第3篇

冬天将至的夜,总是那么安详,街上的人群渐渐散去,冰冷的空气在身边肆意掠过,关于冬天的谚语你知道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冬天谚语,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描写冬天的谚语1、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2、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3、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4、冬至黑,过年疏;

冬至疏,过年黑。

5、阴过冬至晴过年。

6、冬至有霜年有雪。

7、一年雨水看冬至。

8、冬至冷,春节暖;

冬至暖,春节冷。

9、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10、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11、冬至打霜来年旱。

12、冬至晴,明年阴雨多。

13、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14、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

15、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16、冬至头,冻死牛;

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

17、冬至南风百日阴。

18、冬至头,天气暖;

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19、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20、冬至无雨一冬晴。

形容冬天的俗语谚语1、立冬不砍菜,就要受冻害。

2、冬无雨,把麦浇,湿冻冻不死,干冻冻死了。

3、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4、立了冬,把地耕。

5、好地难得淤沙,碱地难得坷垃。

6、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7、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8、立冬打软枣,萝卜一齐收。

9、立冬有风,立春有雨;

冬至有风,夏至有雨。

10、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11、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

12、冬天要忙,土壤改良。

13、黄河水不可靠,平原也要水库造。

14、山地塌了堰,跑了粮一半。

15、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16、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17、干菜晒满筐,不怕年景荒。

18、冬季多挑一担土,夏天少担一份忧。

19、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

20、麦子过冬壅遍灰,赛过冷天盖棉被。

21、冬天耕地好处多,除虫晒垡蓄雨雪。

22、立冬景象秋蝉叫一声,准备好过冬。

23、洼地修台田,不缺小米饭。

24、一成坷垃一成苗,十成坷垃保全苗。

25、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

26、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27、秋冬多耕地,来年多打粮。

28、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29、半截坷垃半截苗,无有坷垃不长毛。

30、一个坷垃四两油,留下坷垃有盼头。

31、勤上坡,时间挤,莫忘随时把肥积。

32、田要冬耕,羊要春生。

33、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

34、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雨防春旱。

35、立冬无雨一冬晴。

36、种麦到立冬,来年收把种。

37、粮田棉田全冬耕,消灭害虫越冬蛹。

38、立冬节到,快把麦浇。

39、水土不下坡,粮食打得多。

40、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

冬天谚语句子大全1、立冬不砍菜,就要受冻害。

2、冬无雨,把麦浇,湿冻冻不死,干冻冻死了。

3、立了冬,耧再摇,种一葫芦打两瓢。

4、立了冬,把地耕。

5、好地难得淤沙,碱地难得坷垃。

6、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软枣。

7、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8、立冬打软枣,萝卜一齐收。

9、立冬有风,立春有雨;

冬至有风,夏至有雨。

10、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11、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

12、冬天要忙,土壤改良。

13、黄河水不可靠,平原也要水库造。

14、山地塌了堰,跑了粮一半。

15、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16、冬耕灭虫,夏耕灭荒。

17、干菜晒满筐,不怕年景荒。

18、冬季多挑一担土,夏天少担一份忧。

19、水土不出田,粮食吃不完。

描写天气的谚语范文第4篇

1、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2、秋不凉,籽不黄

3、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4、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5、立秋之日凉风至。

6、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7、风风凉凉,晴到重阳。

8、秋天宜收不宜散。

9、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10、八月冷,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11、重阳晴,米粮平。

12、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13、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

14、八月十五雁门开,小燕去,大雁来。

15、过了白露节,夜冷白天热。

16、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17、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

18、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19、家家吃萝卜,疾病哪会有!

20、立秋栽葱,白露栽蒜。

21、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22、十月三场雾,黄牛水上浮。

23、八月雷声发,大旱一百八。

24、秋分早,霜降迟

25、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捆起。

26、秋耕深,春耕浅

27、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闽南)

28、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29、立了秋,挂锄钩。

30、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31、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嗖嗖

32、秋有旱,冬有冰

33、吃了重阳糕,夏衣打成包。

34、夏雨少,秋霜早

35、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36、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37、立秋三天,寸草结籽。

38、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

39、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40、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41、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江苏)

42、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43、立秋十天遍地黄

44、九月九,无事不在河边走。(风大)

45、立秋三天,遍地红。

46、十场秋雨要穿棉

47、秋耕深,春耕浅。

48、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

49、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50、重阳晴,米粮平

51、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雨)

52、九月九,大夫抄着手,

53、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54、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55、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

56、夜立秋,热到头

57、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58、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59、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

60、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几蹦。

61、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62、九月阴一冬温,九月晴一冬冰。

63、描写秋天天气的谚语

64、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65、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66、白露砍高梁,寒露打完场。

67、麦收八十三场雨。

68、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

69、九月雷收口。

70、秋后加一伏。

71、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72、秋不食辛辣,不食肺。

73、中秋前后是白露,宜收棉花和甘薯。

74、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

75、朝立秋,冷飕飕()

76、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

描写天气的谚语范文第5篇

节候表征

在古人的观念中,芒种是农历五月的节气。因此,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在汉语里,“种作曰稼,稼犹种也;收敛曰穑,穑犹收也”。从农事活动上来看,此时有收有种:“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吴澄解释芒种,只言种、不言收,似乎稍显片面。清人陈逢衡在《逸周书补注》中给出了更为恰当的解释:“芒种之日,五月节气也。谓之芒种者,言有芒之谷至是则可敛可种也。”

据《逸周书・时训解》所言,芒种有三候:“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V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古人认为时令与阴阳相关,农历五月是阳气盛、阴气生的月份,螳螂感阴而生,因此初候取象于“螳螂生”;V,即伯劳鸟,感微阴而鸣,因此二候为“V始鸣”;反舌,又名百舌,能变异其声学百鸟鸣,五月阴气始发,反舌鸟无阴,因此也就不再发声。

上述芒种节气的两种候鸟――伯劳与反舌,是中国文化中的名鸟。古人认为,伯劳夏至鸣、冬至止,乃月令候时之鸟。世传“诗祖”尹吉甫信后妻谗言,杀子伯奇,伯奇化为此鸟。成语“劳燕分飞”中的“劳”即指伯劳。反舌俗名“姑恶”,也称“苦恶”,民间传说,古时有一可怜媳妇遭恶家姑虐待,化为此鸟,因其“姑恶姑恶”的叫声而得名。与此说相异,民间又说有一恶媳妇因虐待婆婆被休,化为苦恶鸟,因此,它要苦叫一整夜,才能在河边得一蚯蚓充饥。

在文人的笔触中,也有对芒种节气的描写。唐代诗人元稹曾作《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诗中描述:“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鸟往来声。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诗人写气象――彤云、炎风、暑雨,也写物象――螗螂、`鸟、莲花,最后止笔于人事――相逢问蚕麦,为人们勾勒出一幅芒种节气的民间风情画卷。

我国江南地区的民众又以芒种为梅雨季节之始:“立梅,芒种日是也。”立梅,也称“入梅”“进梅”,为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结束的一天则称为“出梅”。各地入梅、出梅的时间也有出入。一般而言,以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为入梅,以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为出梅。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人们也称梅雨为“霉雨”。

农事活动

芒种也是我国南北方农事活动的重要节点。谚语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其农事之“忙”,主要体现在“三夏”――夏收、夏种、夏管上。

芒种是我国南方地区插播夏季稻的季节。农事谚语对此多有概括:在江苏,“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在江西,“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在福建,“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等等。此时,其他农作物的田间管理也很重要。浙江有“七道油麻八道粟”的农谚。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说:“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因此,人们多次中耕(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锄草、松土,叫作中耕),不但能除草,也有保持土壤疏松、保墒(保持土壤水分)之功效。

在我国北方地区,此时是越冬小麦收获的时节。谚语说“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言称农事之忙。宋元时期的农书《韩氏直说》对此早有认识:“农家忙并,无似蚕麦。古语云‘收麦如救火’。若少迟慢,一值阴雨,即为灾伤。迁延过时,秋苗也误锄治。”在山西,小麦收获时,全家齐上阵,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在河南,出嫁的女儿也要回娘家帮助收麦,俗语说“麦子上了场,闺女去瞧娘”。

芒种时节,民众也占验天气和农事。在河北,谚语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在安徽,民众喜欢五月大雨,谚云“五月十三下一满,都到饶州买巨碗”,意为秋天收成好。

据称,农历五月十三为关公诞辰日,各地民众于这一天纷纷去关帝庙祭祀。传说关公这一天磨刀需要淬水,因此民间占验是日多雨,谚语也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民间习俗

东汉崔在《四民月令》中说:“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暖气始盛,虫蠹并兴。”因为是阴气始发的月份,古人因此以五月为“毒月”“恶月”,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解毒、避恶,诸如饮雄黄酒、门插艾草、不嫁娶、不建房,等等。这也便有了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诸多习俗。芒种与端午节期相近,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

安苗 每至芒种节气,种完了水稻,皖南地区的民众都要举行名为“安苗”的祭祀活动。届时,家家户户用新麦面捏出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的形状,上蒸笼蒸熟,再用蔬菜汁染上颜色,设供献祭,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

煮梅 在我国南方,每年五六月份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家家户户要煮梅。梅分观赏的花梅和食用的果梅。果梅的果实也称“青梅”“酸梅”,其味道酸涩,需要煮后方可食用。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梅,杏类也。树、叶皆略似杏。叶有长尖,先众木而花。其实酢,曝干为脯,入羹G齑中,又含之可以香口。”煮梅的方法有多种,简单的是用糖与青梅一起煮,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入紫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