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活动课

活动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活动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活动课

活动课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浅谈 语文活动课 经验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三、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四、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

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活动课范文第2篇

一、氛围民主化、和谐化

数学活动课与数学课的教学目标从本质上讲最大的区别在于数学活动课一般不要求人人都懂、个个都会,只要求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学到多少算多少。因此,一堂数学活动课的成功与否,除了考查课堂知识结构的合理安排外,很大程度是看能否创设和谐的情境,营造民主的活动氛围,去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如在进行数学活动课《数学家的故事》时,我让学生搜集自己崇敬的科学家的事迹来交流。于是,有的扮演祖冲之老先生,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当年是怎样计算出圆周率的;有的扮演现代数学家陈景润,介绍当年是怎样受到老师的启发,立志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有的扮演德国数学家高斯,讲述如何速算连续自然数相加的方法,等等。学生们情绪高昂,气氛热烈,在搜集整理资料、表演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受到了崇高理想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境和兴趣。

二、形式趣味化、激励化

数学活动课属于动态的学习方式,活动时不一定按上课的形式进行。因而,学习形式的趣味化、设计形式的激励化,将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1.举行专题讲座。在教学《数字的由来》、《圆周率的产生》、《常用速算法》、《怎样预习》、《怎样复习和作业》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来介绍经验,指导学法。

2.开展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辨别能力和反应灵敏度,是一种很好的益智活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我在讲清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后,指导孩子们动手做了一个数学游戏:让孩子剪好同样大小的硬纸板若干块,分别写上0、1、2、3、4、5、6、7、8、9等数字,0纸板要适当多几块,另加一块画有小圆点的纸板,用作小数点,然后师生共同做移动小数点引起小数变化的游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还有下数学棋、玩数学扑克牌、猜数学谜语、开设数学诊所、数学游乐园等游戏,都能让数学活动课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3.进行数学竞赛。数学活动课中引进成功的激励,如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激起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强烈愿望。小学生天性好胜,都想显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希望得到大家(特别是同伴)的承认,而开展成功的激励活动正是顺应这一心理活动。因此,在设计以激励为主的活动课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同一内容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用分类推进的方法,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这样的竞赛活动使程度不同的学生均有成功的机会,并增强了他们参与竞争的信心和进一步锻炼意志的决心,增强其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三、过程实践化、趣味化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认为活动课程要强调动手动脑,强调“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学,在“玩”中学。数学活动课也不例外,应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劳动技能素质的形成。

1.鼓励学生使用学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活动课中,我们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使用学具,让学生在拼拼、折折、剪剪、量量的操作中获取知识。如《试试你的创造力》数学活动课,目的是动手剪剪拼拼,学会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培养劳动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教师先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沿直径(或半径)对折4次,剪开,把圆纸片平均分成16份。这16份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除了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外,还能拼成近似的三角形和近似的梯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掌握了两种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新方式,还进一步理解了公式的来由,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实践意识

思维始于实践,实践促进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亲身体验,使之感受到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的乐趣与作用,并帮助他们找到数学知识的生长点,或用“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如“公顷的认识”实践活动课,可安排在室外进行,由全班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其围成的面积(约100平方米)大约只占1公顷的百分之一,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

活动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而且教师对于学生的参与度重视不够,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至于学生学得怎样,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等问题缺少思考。活动课教学则与之不同,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至关重要。因而,如何通过活动课教学来构建优质高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笔者做了一些探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特点

活动课教学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积极实践,从而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等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实践性强。就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而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为贴近,且有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基本都是学生熟知的,有着鲜明的时代性。而在活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如“调查”“讨论”“材料搜集”等,都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生活,并在此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因而实践性极强。二是主体性强。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极强、好奇心极重的时期,有着潜在的探索和创造能力,而活动课教学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教师所设计的活动都应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的,而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是创新性强。每一个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为学生提供了宽松自由的问题空间,因而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扬自己的个性,使活动过程丰富多彩。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来解决相关问题,不受学科知识等的限制,自主地参与活动甚至设计活动方案,再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二、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具体教学模式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的,有多种模式,笔者在此简要介绍几种。

1.问题类活动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类活动教学模式,是指活动教学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中心的模式。问题类活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来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并且通过相关问题,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通过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产生而感受到很强的成就感。

当然,所提出的问题应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如,教学《珍爱生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当下有的学生因学习压力大等原因,自杀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并说说如何珍爱生命。这样的问题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其积极思考或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表演类活动教学模式

表演类活动教学模式是指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小品、游戏、雕塑表演、漫画等形式来组织活动的教学模式。此类活动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创造性思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协作能力。这种活动教学模式是先让学生熟悉教学内容,然后以恰当的方式(小品、游戏、漫画等)进行改编,继而进行表演及观看,最后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能有一定的感悟。

如,教学法律常识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模拟法庭的活动。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安排,教师做适当的指导。这样,学生在表演或者观看的过程中,对于相关法律常识的掌握必定更加深刻。通过有趣的活动来完成课堂教学,其效率之高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还有信息收集的活动教学模式、情感发展活动教学模式等。各种活动教学模式都有其特点,具体选择哪一种活动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及内容需要来进行选择,使之成为构建初中优质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手段。

可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课教学对于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确实极为重要。因此,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切实顺应时代的要求,针对素质教育和开放性教学的需要,以新课标为指导,通过活动课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有效构建优质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佑,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8(12).

[2]金利,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开展活动课教学的研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9).

活动课范文第4篇

一、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前一段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三、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从心理学角度看,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

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活动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099-01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究其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1)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