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国人的习俗

德国人的习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国人的习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国人的习俗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人重庆;标志;靳埭强;中国文化元素

【中图分类号】 I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177-1

“人人重庆”的设计继续沿袭了靳埭强先生一贯的设计风格,同时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元素,展现重庆以人为本,人人都是重庆形象的对外传播理念。标志以“双重喜庆”为创作主题,两个欢乐喜悦的人,组成一个“庆”字,道出重庆市名称的历史由来。标志以“人”为主要视觉元素,展现重庆“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传递出重庆人“广”“大”的开放胸怀,和“双人成庆”,祝愿美好吉祥的寓意,又如两人携手并进、迎向未来,蕴含政府与人民心手相连、共谋重庆发展的内涵。

一、“人人重庆”标志的色调

“人人重庆”标志的色调为红色和黄色搭配。其红色代表刚强,黄色代表这个城市的时尚。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色彩,而是一种文化,这种红色文化渗透到了中国的各个方面,成了民族颜色的代表。黄色标志着神圣、权威、庄严,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我们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也体现现了我们民族由始以来的图腾崇拜。“人人重庆”以红色和黄色为主色调,意喻重庆是炎黄子孙的重庆,在一定程序上迎合了中国人的色彩喜好,代表了大众化的朴素风格,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这样使得标志的内涵重新回到了设计的初衷――重庆是人民的重庆,每个炎黄子孙都是重庆的主人。

二、“人人重庆”标志的形状

“人人重庆”标志体现出来的第二个中国文化元素,那就以汉字代替了图形,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绝无仅有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其似画非画,似字非字,我们称为图画文字。图画文字经过了三千多年的逐渐演变,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以至现在的电脑字体。汉字最显著的特点,它是独立创造,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是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用一种独创的方法把音行义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字体系。在世界文化艺术中,汉字是唯一可以成为艺术品的文字。从直观来看,“人人重庆”标志设计摒弃了传统的标志设计中以图形为主,文字为辅的模式,直接用最直接的汉字来表述其所要表达的内涵,以汉字“庆”为核心,把文字拆分开来为“广大”,如果把它当成一个图形来看,是两个叠在一起舞动着的“人”。所以我们可以说,“人人重庆”的标志构架以汉字为主体,无疑让它的风格打上了厚重的中国文化的烙印。

三、“人人重庆”标志中蕴涵的国学

(一)儒家思想。提到中国的国学,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儒家思想,实际上,国学涵盖了儒家、释家、道家、法家和玄学(既阴阳家)的思想,从国学的角度来解释“人人重庆”标志,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儒家和玄学的影子。儒家思想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是一种贤人政治,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要以人为本。而这个以人为本的概念,就源于儒家思想里的“人治”。 “人人重庆”的传播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人人都是重庆形象。重庆是人人的重庆,我们每个人都是重庆的主人,重庆的美好明天需要广大市民群众共同谛造。

(二)玄学。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就其哲学范畴来讲,可称其为形而上学,“形而上”简单来说就是概念的抽象,这和西方美学中的的“抽象”不谋而合,都是主张人的思维方式从传统的主观到客观,集中到发散,由“形”到“神”的转变。在现实意义上,玄学既带有神秘深奥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满足精神世界慰藉心灵的作用。靳埭强先生设计的许多作品中,除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和水墨画风格,更是巧妙地掌握了玄学的功用。从“人人重庆”标志中,我们既能看到文字图画的“形”,又能看到标志本身蕴含的“神”。有艺术设计的美感,有形而上学的抽象。让我们在对作品本身鉴赏时多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得艺术作品更具立体感和朦胧感。

因为这些中国文化元素在“人人重庆”标志中的体现,让“人人重庆”牢牢地打上了中国化的烙印。从艺术角度来讲,它只是一件单纯的艺术作品,但同时它又附加了太多的其它功用,它是一个城市形象的标志,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藉的重任,代表着这个城市人民希望重庆的明天会更美好的共同心愿。而靳埭强先生的成功,无疑也会给中国那些做设计的艺术家们一个较好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3-7.

[2]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57-58.

[3]李巍.平面广告设计新思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德国人的习俗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私人汽车拥有量;计量模型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人们逐渐有能力购买价格昂贵的非必需品。为了出行方便等原因,中国私人汽车的数量一直在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在1978年~2009年这十几年的时间内,我国汽车数量正在急速增长。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6200万辆。而如果把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农用车包括在内,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7.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218万辆,增长25.0%。因此,关于私人汽车拥有量高速增长原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有很多学者对此影响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施凤丹、徐婕和郭红燕(2008)认为国际油价是影响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因素,并证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与国际油价及人均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验证得到,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对国际油价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韩雪和李潜(2006)分析了1989~2004年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国民总收入和钢材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三者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文章认为,国民总收入每增加1%,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加0.192% ;钢材产量每增加1%,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加0.228%。鉴于此,我们将考虑全面的影响因素, 选定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为研究对象, 搜集到1985年至2009 年的相关数据, 建立了计量模型并加以检验和修正。

一、影响因素选择

经初步分析,选取影响全国私人汽车数量的因素为年底总人口、钢产量、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原油价格。

二、模型设定

对于年底总人口、钢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我们更关心其相对数变化对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影响,所以最初构建对数模型如下:

其中,Y是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万辆),X1是年底总人口(万人),X3是钢产量(万吨),X4是居民消费水平(元),是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5是国际原油价格(美元/桶)。

三、数据来源

国际原油价格数据来自于BP网站,其余数据均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四、模型估计和调整

因为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它们大多是非平稳的,所以,首先要对数据做平稳性检验。在此,采用单位根检验来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

(一)单位根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对时间序列1nY、1nX1、1NX2、1nX3、1nX4、1nX5进行单位根检验中的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得到其都是一阶单整。接着,可以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

(二)最小二乘法估计

用经检验过的1nY、1nX1、1NX2、1nX3、1nX4、1nX5数据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该模型的R=0.998085,可决系数很高,F=2503.302,方程明显显著。但是1nX4、1nX5的系数t检验不显著,并且1nX4、1nX5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表明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为了进一步验证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计算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到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如与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98869。因此,可以证明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三)修正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法,解决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得到的回归结果的可决系数很高,各参数t检验显著,F统计量=3277.655,说明该模型异常的显著。但因为数据都为时间序列数据,所以很容易出现自相关,因此需要做自相关的检验。

(四)自相关检验及消除

首先以et残差项作为随机项ut的估计值进行作图观察,发现随着t的变化逐次有规则地变化,呈现锯齿的形状,表明ut存在着自相关。因而,用DW检验法进一步检验自相关。得到DW=0.861932。样本量为25,解释变量为4,在5%显著水平下,查DW统计表可知,dL=1.038,du=1.767因此,DW<dL,显然模型中有自相关。

为了解决自相关,首先采用广义差分法。此时,样本量为24,解释变量为4,在5%显著水平下dL=1.013,du=1.775,dL<DW<dL不能确定是否有自相关,且多个参数的t变得不显著。因此,广义差分对于消除该模型的自相关是无效的。因而,自相关可能是模型设定的偏误造成的,应该通过改变该模型的设定去消除。

改变模型设定后,然后再选用广义差分法进行修正,在1%显著水平下dL=1.013,du=1.775,DW>dL说明在广义差分模型中已无自相关。且可决系数R2、t、F统计量也达到理想水平。

因此,最终的模型可以整理为

五、结束语

结合模型可得,从1985年到2009年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也保持了每年持续的高增长水平, 私人汽车作为奢侈品, 每年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另外,人口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增大了对私人汽车的需求量。以本文的模型来判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私人汽车的数量还会持续不断增加,它将成为我国普通大众的消费品。

参考文献:

[1]施凤丹,徐婕,郭红燕.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08,(4).

[2]韩雪,李潜.关于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及其检验和预测[J].工业技术经济,2006,(9).

德国人的习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美国大学校长; 成功因素; 探析

美国大学校长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美国大学独特的内外部制度环境为其提供了宽松的空间之外, 跟校长本人的个人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大学校长出色的个人素质及人格魅力

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大学校长成功的最基本的条件,大学校长的性格、爱好、兴趣和品质也很重要,大学校长的个人品质也在其治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据调查研究,一个具有爱心、崇尚英雄主义、拥有自我意识的大学校长在治校过程中会发挥出与众不同的力量。

大学校长极富特色的人格魅力也为大学校长成功治校增光添彩。大学校长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工作职位所赋予的权力带来的影响力,另一个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带来的影响力。人格魅力带来的影响力是无形的、巨大的、持久的和无法衡量的,它还可以增加、弥补大学校长职位的影响力。成功治校的美国大学校长一般具有以下人格魅力:积极乐观、成熟稳重、高瞻远瞩、机智果断、乐于奉献、有胆识、有激情等等,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沉着冷静、应对自如、受人拥护。

二、大学校长丰富的教育经历和职业经历

大学校长的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与大学校长的成功戚戚相关,优秀的大学校长一般都有系统的教育经历,从事过相关的教育工作。显然,从著名大学毕业的,又是毕业于教育或是相关专业,而且有丰富的在高校工作经验的大学校长更容易助力大学的成功。丰厚的学术成就、出色的工作业绩,无形当中就提高了大学校长的说服力、影响力。一是容易让民众更信任支持他的工作,二是丰富的工作经验更容易让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促使大学迅速而稳定的发展。

因此,大学校长的受教育经历以及工作经验能给大学校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收益,能够增值、扩大、提高大学校长的工作效益。

三、大学校长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目标

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大学历史文化传统与发展方向的结合体,它既是优秀办学传统的继承,又与时俱进,为大学的发展明确现代化的目标。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它就像一个航标一样指引着大学前进发展的方向,是校长成功治校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办学理念就是指大学校长在办学实践中对学校发展方向所持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从大学的功能、任务的确定到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的选择,以及大学校长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无形当中都体现着大学校长的治学理念。大学校长的治学理念贯彻于大学校长治校的方方面面。

因此,一个拥有科学合理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的大学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就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突显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大学与众不同的魅力。

四、大学校长卓越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养

管理能力是指能够运用科学的管理知识应对复杂多变的事件,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自己的管理策略,高效地解决事务的能力。管理技能是一个大学校长所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除了较强的外交、宣传、筹资等能力外,还包括较强的说服能力和决策能力。这种说服能力和决策能力具有前瞻性、真理性、公正性、宽容性等特征。一个拥有前瞻性、真理性、公正性、宽容性的大学校长是使大学进步发展的根本。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也越来越细化,从教学到科研,从筹措办学资金到经费分配,事无巨细,都要由校长统筹安排,无形当中给大学校长增加了工作量。只有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利用科学务实的管理方法的大学校长,才能在管理中稳中取胜。

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瞬息万变的社会,当每天面对应接不暇的事务时,高瞻远瞩、机智灵活、英明果断的大学校长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对复杂的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科学决策,把学校治理的井井有条、生机勃勃、蒸蒸日上。

五、大学校长和谐的家庭环境

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所一流的大学,适宜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品质。美国大学校长的家庭同样也为大学校长的成功起到了潜在的隐性作用,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谐的家庭氛围、优秀的伴侣的大学校长更具有成功的特质。

美国大学校长的夫人也为大学校长的成功治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的大学在选拔校长时,校长夫人也是选拔标准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校长的夫人主要通过两方面对大学校长的工作进行支持。一是对大学校长的鼓励,是他坚强的精神后盾,对大学校长的工作给予无限的支持与鼓励。另一方面是校长夫人通过参加活跃于各种大学娱乐活动及其社区活动,为大学校长的工作做好外部的支撑。尤其是在募捐、筹措办学资金等社会关系方面,直接为大学校长的工作提供了最大的支持与帮助。

以上不难看出,美国大学校长的个人因素为其成功治理学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学校的成功与他个人的成功成正比。

参考文献:

[1][英]迈克尔・夏托克.成功大学的管理之道[M].范怡红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德国人的习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出国读研 影响因素 人才需求 计量经济学

一、引言

回首百年,国家兴衰,民族荣辱,与代代留学生的命运共同起伏。而当下留学除了解决经济发展对国内新型战略型人才的需要,更多是对国内本科毕业人数与研究生招生人数间矛盾的第二选择。出国热已经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呈现高速的增长。在当前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深化的大背景下,而对出国读研及未来变化趋势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数据说明

(一)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研究影响我国出国读研的因素。选取了1995年―2014年出国留学人数、研究生招生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学成回国留学人员。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

(二)数据处理说明

(1)被解释变量Y:出国留学人员(万人)

选取1995―2014年出国读研人数作为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共七个分别是:

X1研究生招生数(万人)、X2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万人)

国内研究生招生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出国读研人数,2014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本科毕业人数为659.3671万人,研究生招生人数62.1323万人,10:1的矛盾在重点高校保研名额有限的前提下,限制了很多高校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因此作为解释变量引入研究生招生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

X3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GDP的增长学生公派出国的数量增加,国家地位的提高,出国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使得更多学生愿意出国。也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出口国的原因。因此引入作为解释变量。

X4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能够显示出人们闲置资金数以及对于出国读研费用的支付能力,余额越多,对大额的出国费用的支付能力越高,则出国读研有了资金支持才会切实可行。因此引入作为解释变量。

X5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美元=100)(元)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直接体现出人民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状况,会影响读研学生对于学费的支付能力从而影响出国读研学生数量,因此将人民币汇率作为解释变量引入。

X6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很大程度刺激研究生升学率。失业人数越多,读研人数越多,同比例留学读研的人数也会越多,因此作为解释变量引入。

X7学成回国留学人员(万人)

根据经济学中的羊群效应,由于学成回国人数越来越多,回国后的事迹影响比如李彦宏对出国人也是一种激励与促进。因此留学读研的人数会增加,故作为解释变量引入。

三、建模

构建理论模型;由变量的直线图可知变量间并非都为线性关系,因此引入对数模型对非线性进行线性化。

lnY=β0+β1lnX1+β2lnX2+β3lnX3+β4lnX4+β5lnX5+β6lnX6+β7lnX7

运用eviews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

LNY=-5.8135+1.3817*LNX1-1.3547*LNX2+2.4139*LNX3-

3.0834*LNX4-0.9427*LNX5+3.5353*LNX6+0.7381*LNX7

四、模型的检验

(一)经济意义检验

β1=1.3817说明研究生招生数每增加一万人,出国留学人员增加1.3817个万人,呈正相关,不符合经济意义检验。β2=-1.3547说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每增加一万人,出国留学人员减少1.3547万人,呈负相关不符合经济意义检验。β3=2.4139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亿元出国留学人员增加2.4139万人,呈正相关,符合经济意义检验。β4= -3.0834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每增加一亿元出国留学人员减少3.0834万人,呈负相关,不符合经济意义检验。β5=- 0.9427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出国留学人员减少0.9427万人。呈负相关,符合经济意义检验。β6= 3.535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每增加一万人出国留学人员增加3.5353万人。呈正相关,符合经济意义检验。β7= 0.7381学成回国留学人员每增加一万人出国留学人员增加0.7381万人呈正相关,符合经济意义检验。

(二)统计学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

①R^2=0.997,说明出国读研影响因素中99.7%可由研究生招生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学成回国留学人员来说明。说明解释变量的拟合程度好。

②由于多解释变量会使自由度减少,使得R^2增大,为避免这一弊端因此使用调整后的可决系数R^2=0.995,能更好地反映拟合程度。

(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建立假设:

原假设:H0: βi=0,i=1,2,3,4,5,6,7

备择假设:H1:βi≠0 i= 1,2,3,4,5,6,7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可得t0.025(12)=2.18。lnx1,lnx2,lnx3,lnx4,lnx6,lnx7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认为我国研究生招生数、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学成回国留学人员对出国读研有显著性影响。同时,不否定β5=0,即可以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对出国读研没有显著影响。

(3)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建立假设:

原假设:H0:β1=β2=β3=β4=β5=β6=β7=0,

备择假设:H1:βi不全为0 i= 1,2,3,4,5,6,7

在H0成立下,构建统计量 :F= (RSS/k)/(ESS/(n-k-1))~F(k,n-k-1)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可知:

F0.05(7,12)=2.77 F=587.74>2.77拒绝原假设,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判断多重共线性

根据上面散点图,可以判断自变量之间存在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即模型重存在多重共线性。

对多重共线性修复。

即修正后模型为LNY=1.4523*LNX1+0.7429*LNX7-1.3163

*LNX2+3.3717*LNX6-2.9982*LNX4+2.1656*LNX3-1.4185*LNX5

(2)异方差检验。

提出假设:

原假设:H0:ui不存在异方差。

备择假设:H1:ui存在异方差。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查表可知χ^2(7)=14.067

检验结果为 :nR^2=Obs*R-squared=4.8818

(3)自相关检验。

可以看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表现无明显的自相关特征。

五、预测未来出国读研人数变化趋势

查Y的自相关图得模型ARMA(1,3),经回归方程检验,得ar(1),ma(1),ma(2),ma(3)全部通过t检验进而进行预测。因此将时间序列改为1990-2015年,则得出2015年出国留学的预测结果为50.88万人。

六、实证结果及分析

由上述检验分析可得以下结果

(1)本文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客观分析了对出国读研的影响因素。根据经济意义检验,本文认为检验结果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学成回国留学人员与当前中国现状是吻合的符合经济意义假设。

(2)根据最终多重共线性修复结果说明七个因素对出国留学均有显著性影响。显著性影响因素排序为研究生招生人数、学成回国留学人员、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国内生产总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以看出汇率影响因素最弱。

(3)根据2015年出国读研的预测值50.88万人可以看出,受上述因素影响,随着我国出国读研的增长趋势,未来出国读研的人数会越来越多。这也符合我国当前国情。

七、结论及建议

(1)由汇率影响因素最弱可说明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储蓄增加,汇率的变动对出国意愿及现实情况的影响较其他因素小。而研究生招生人数影响最强,说明国内的研究生招生并不能满足当下本科学生继续学习的需求,学成回国留学人员的影响次之,说明回国留学人员的待遇还是有好的影响。根据我国首份《海归就业调查》调查统计了 7000 位留学海归的就业。调查显示,与本土毕业生相比,留学归国毕业生的就业更具优势,海外留学的经历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宽阔的视野,并且获得了比国内毕业生高出 1500 元的平均薪酬。因此对出国读研的同学形成刺激推动作用。

(2)对于自费留学,不可否认的是也造成很多同学盲目跟风的羊群效应,只要家庭有资金支持均想出国,逃避国内考试,选取费用昂贵的国外三流大学,出现“山寨大学”“野鸡大学”“学历造假”等事件。更有外媒曝光中国留学生打架斗殴,挂科多,以至于战略性高精尖专业刻意性的对中国学生不开放。因此对海外回国人员应该有高标准的约束条件,可以约束在外留学期间的行为;对要出国读研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珍惜出国机会,完善自身,实现自身发展。

(3)对于公派留学,要增加公派留学经费力度的投入。对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应使其明确培养目标,合理搭建课程体系,更充分的激发、培养优质人才。在国家层面重视人才,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会使出国留学的回国率更高,既节约人力资本,又能让新兴战略性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要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声誉,可设立多种奖学金、助学金,争取更多人才优势,在全球的竞争中占领先机。

参考文献:

[1]张留禄,姚晓垠.新形势下我国归国留学生的就业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2014.

德国人的习俗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二语习得个人差异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00-01

个人差异(也称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人类一出生就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众多学者认为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二语习得中,这些差异包括:年龄、语言学能、学习动机、性格、认知方式和学习策略等。

一、年龄因素

年龄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年龄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但是一般认为:成人在最初习得速度上存在优势;但儿童学习者若获得足够的二语接触,最终要比成年后达到的语言水平要高。这是因为:

第一儿童模仿力、记忆力强,善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语言。但在理解、分析能力和已经取得的学习经验,特别是在词法和句法规则的理解方面,他们要弱一些。成年人由于自我意识强,模仿力和记忆力下降,对语音和口语的掌握困难要大;但理解、联想能力强,擅长规则的学习,成年人在最初习得速度上存在优势。

第二儿童更有可能获得目的语的语法能力,语法的关键期可能迟于发音的关键期(大约15岁)。著名神外医生Penfield提出的“关键期假说”,即人的一生中有一段固定的时期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容易习得语言,错过了一般很难习得的完美的母语。Lenneberg(1967)发展了该观点,认为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岁至青春期前,此阶段语言习得能轻松而自然进行。青春期到来后,大脑已经发生了侧化,学习语言也越来越困难。Johnson和Newport(1989)的实验证实这一假说也适用于二语习得。

以上研究结果可见,在习得二语语法的过程中受年龄的影响不大,而语音习得的过程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语言学能

语言学能指二语习得者所具备的一种自然的语言学习能力,不含天资、动机、兴趣等因素。一般认为语言学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因素代码能力, 即具有辨别、记忆所学外语因素的能力。该能力主要体现在拼读单词及掌握声音和符号对应关系的能力上。

2.语法敏感性(亦称语法解码能力),这主要指学习者具有辨别句子中各个词所具有的语法功能的能力。

3.归纳性语言学习能力,指二语习得者所具有的辨别句型和结构的能力,以及辨认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联系的能力。

4.机械背记的学习能力,一般指对缺乏联系的学习或材料的意义联系缺乏领会的学习,即通常说的简单重复、死记硬背学习。

大部分研究结果证实,语言学能在二语习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语言学能越高,学习会更快,更省力。但其在人的一生中相对稳定,所以训练和时间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语言学能。

三、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个极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Gardner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动机:一类称为“融入性动机”,另一类称为“工具性动机”。

“融入性动机” 的形成是二语学习者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目标语群体有所了解,学习者喜欢所学的语言及与之相联系的文化,试图通过目的语的学习而实现到目标语国家学习或工作的愿望,希望自己更像目标语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并被接受。“工具性动机” 强调学习的最后结果,学习者掌握目标语只是作为其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前者比后者对语言学习更有促进作用,也预示着语言学习成功与否的更好的因素。无论学习者带有哪种学习动机,如果学习动机不强,则会削弱其学习主动性,阻碍二语习得的效果。

四、性格

性格一般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上把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特点是心理能量常常指向外部世界,这种类型的的人开朗、自信、富于冒险;内向型的特点是心理能量常常指向内心世界,这种类型的人不好动、缺乏自信、不善交际。

一般认为是外向型二语习得者在交际能力上具有优势,内向型二语习得者在认识、学习语言能力上具有优势。但在对语言结构的掌握及听力、理解能力、笔头表达等方面,两种性格的人并无明显差异。

五、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模式,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二语习得中起作用较大、研究的较多是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认知方式研究主要集中在“场独立”和“场依存”的认知方式和语言学习上。这组变量体现了学习者感知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场独立的学习者具有“离群”倾向,他们较擅长理论性强和抽象的学习任务,适合语言形式的研究、学习;而场依存的学习者比较“合群”,善于融入周围的环境,更依赖感性的思维方式,语言交际能力强。一般认为,场独立的学习者在课堂学习中有一定的优势,而场依存的学习者在自然习得的环境中表现更出色。

六、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运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或手段,是学习者获取、储存、提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Malley和Chamot根据信息加工认知理论提出三大类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成功的学习者能较好的运用元认知策略,有意识的改进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并灵活、恰当地运用认知学习策略,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采取不同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个体差异因素对学习者二语习得有极大影响。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环境、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二语习得的这些个人差异因素对我们的启示在于:在进行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因素,重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徐伟成.场依存性 ―独立性特征与大学英语教学 [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2]孙广治.个体差异因素与二语习得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