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寻找意思相近的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贵州汉语;侗台语;底层词
中图分类号:H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3-0184-05
Some Substrata Words Of Dong-Tai language in Guizhou Dialect
ZHOU Yan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noalities,Duyun, Guizhou 558000,China)Abstract:There are some sub-strata words with the similar sound and meaning between Guizhou dialect and Dong-Tai languages. But we can' t
find these words neither in the ancient Chinese writing records nor in other Chinese dialects.
We find them in the other languages belonging to Dong-Tai language.
It turns out that the words are the sub-stratums of Dong-Tai language.
Key words:Guizhou dialect; Dong-Tai language;Substrata words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部分地区的主体民族是苗族、布依、侗族、水族等民族。其中布依族、侗族、水族等“侗泰诸族的先民是贵州南部地区的土著”。[1](P20)据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及陆续整理的《西南夷志》(彝族史书)等文献来看,汉时就有汉族进入贵州。贵州现在的汉族大部分是明清两代陆续从江西、湖广(大致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四川等地迁入的。[2](P150)这说明,贵州汉族与侗台诸族从汉代开始就有了接触。在长期的民族接触、融合过程中,语言融合、语言转用等情况会不断发生。
本文将贵州汉语与侗台语进行了认真比较,从中初步找出若干在音、义上与现代侗台语族诸语言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这些词中,有一部分是贵州汉语中无字可考的口语词,在汉语古籍文献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此类词自然容易判定
成非汉语来源;有部分词用古汉语解释得通,也合于南方汉语词多保留古语的事实,似乎无可非议。但由于这些词大部分在汉语先秦文献中无查,侗台语内部的一致性又很强,又没有汉字书写形式,在分布区域上跟先前古侗台诸族生活的地方也相符,其语音形式更合于侗台语,定为“底层词”也许更为妥当。
文中用来比较的贵州汉语材料中,贵阳方言来自汪平《贵阳方言词典》,独山方言来自梁光华《贵州省独山县方言词汇》,都匀方言是笔者的母语,材料取自笔者的调查。侗台语材料主要取自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1996)。下面是贵州汉语中与侗台语有音义对应关系的24组底层词。
一
以下这些出现在贵州汉语中本字无考的口语词,在古文献、现代其他北方汉语中均未见,它们跟现代侗台语音义相同或相近,属于非汉语来源的侗台语底层词。1.玩耍、游玩侗台语:
壮liau2
布依语laau33贵州汉语:都匀 lau12
独山lau31
贵州汉语的“玩耍、游玩”一词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都匀话的“lau12”,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laau33”。“lau12”和“laau33”比较,在读音上它们的声母相同,韵尾相同,韵腹相近;两者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完全相同,如贵州方言黔南片区就有“有空到我家来lau31(有空到我家来玩儿)、你昨天去哪点lau12 来(你昨天上哪儿玩去了)”的说法。2.射、喷侗台语:
壮pi:u1
邕宁phlo6
布依pj?35
锦语phjo5 贵州汉语:贵阳piau55
都匀piau33
独山piu55
贵州汉语中的“射、喷”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的“piau55”,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pj?35”。“piau55”和“pj?35”比较,在读音上它们的声母相同(都是双唇不送气音),韵母中的韵尾相近(发音部位相同,都是后元音);两者在意义和语法功能上完全相同,如贵州汉语里有“水管漏了,piau55(射、喷)了好多水、一股水从地底下piau33(射、喷)出来”的说法。 3.跺、跺脚、往下踏侗台语:壮tam6 布依tam33
临高sam3 侗tam6 水tj?m6 仫佬tj?m4 毛南njam5 佯黄tjam6 黎tom6贵州汉语:贵阳t?n24
都匀t?n12
独山t?n31
贵州汉语中的“跺、跺脚”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的“t?n24”,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tam5”。“t?n24”和“tam33”相比,在读音上它们的声母相同,韵母中的韵尾相近(发音方法相同,都是鼻音);两者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上完全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天太冷了,他不断地在t?n24 脚(跺脚)、他把脚一t?n12(他把脚往下一踏),就把核桃踩破了”的说法。 4.弯(把器物弄弯)、弯(竹蔑)侗台语:
邕宁ut7
布依语ut7
琼山ot9 贵州汉语: 都匀 iu42
独山iu41
贵州汉语中的“弯(把器物弄弯)、弯(竹蔑)”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都匀话的“i?u42”,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ut7”。“iu42”和 “ut7”相比,在读音上它们的声母相同(都是零声母),韵母中主要韵腹相同,声调上相近(发音都很短促);两者在意义和语法功能上完全相同,如贵州汉语黔南片区有“把这棵铁丝iu42 成(弄弯成)一个钩钩、把竹篾iu41两发式(弯几下),才好编竹筐”的说法。 5.侗台语:柳江ne5
布依语n?3、m?3
侗南mi3
侗北me1
仡佬族n?6
毛南s?1贵州汉语:贵阳mi55
都匀 mi?33
独山mi? 55
贵州汉语中的“”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都匀话的“mi?33”,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m?3”。“mi?33”和“m?3”相比,在读音上它们的声母相同,韵母中主要韵腹相同;两者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相当,如贵州汉语中有“她的mi55mi55小得很,以后怎么喂娃娃吃奶”的说法。在贵州汉语黔南片区,由“mi?55”一词的基本义“”还引伸出“乳汁”一意,在黔南地区有“娃娃在吃mi?55 (娃娃在吃奶)”的说法。 6.搔、抓、挠(痒)侗台语:
泰 k?u2
老挝k?u1
龙州k?u1
武鸣、柳江、布依、壮kau1 贵州汉语:贵阳kh?u55
都匀 kh?u33
独山kh?u55
贵州汉语中的“搔痒” 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kh?u33”,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kau1”。“kh?u33”和“kau1”相比,它们的声母相近(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根音),韵尾相同;两者在意义和语法功能上相当,如贵州汉语中有“他的背着(被)蚊子叮了,痒得他不停地在kh?u55、、我的背好痒,帮我kh?u55下”的说法。7.(油)腐臭、变质侗台语:
都匀xa33x?u53
独山xa55x?u45
贵州汉语中的“(油)腐臭、变质”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xa55x?u31”一词中的“x?u31”,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au1”。“x?u31” 和“?au1”相比,它们的声母相近(发音方法相同,都是擦音),韵尾相同;两者的语义相当,如贵州汉语中有“猪油xa55x?u31了(猪油变质了)”的说法。 8.别、不、不要、没侗台语:
壮mi6
泰mi3
水mi4
布依语mi2贵州汉语:独山mi323
独山话的“别、不要、没”,在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mi2”。“mi323”和“mi2”相比,在读音上两者声母、韵母相同;两者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也完全相同,如独山话常说“吃饭还mi323(吃饭了没有)、你mi323要打他(你不要打她)”。
独山方言中“没、没有”的读音与侗台语有很强的一致性。由于其发音与普通话“米mi323”相同,因此,外地人容易将“吃饭还mi323(吃饭了没有)”这句话的意思误认为是“吃了饭还要还米”,由此构成了有趣的谐音相关。这是贵州汉语中保留侗台语的一个典型例证。9.寻找、摸索侗台语:
邕宁la4
武鸣?a1 侗南la6 布依za24 佯黄la6
壮la1
泰、傣ha1
侗、水la5
贵州汉语:贵阳 xa55
都匀xa33
独山xa55
贵州汉语中的“寻找、摸索”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xa55”,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za24”。“xa55”和“za24”比较,在读音上声母相近(发音方法相同,都是擦音),韵母相同;在意义和语法功能上,两者完全相同,如贵州汉语有“到处乱xa55(到处胡乱摸索)、你在抽箱头xa33哪样(你在抽屉里寻找什么)”的说法。 10.(人群)围拢侗台语:
独山o?55
贵州汉语中的“围拢”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o?55”,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um4”。“o?55”和“?um4”相比,在读音上两者韵腹相同,韵尾相近(都是以鼻音结尾);在语义、语法功能上两者完全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那个地方在卖减价衣服,o?55 (围)了好多人、o?33在一堆(围成一堆)”的说法。11.刮、扒拉(用筷子将饭或菜拨进嘴里)侗台语:
壮po:u2
布依语pa:u11 贵州汉语:贵阳phau31
都匀phau53
独山phau45
贵州汉语中的“刮、扒拉(用筷子将饭或菜拨进嘴里)”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的“phau31”,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pa:u11”。“phau31” 和“pa:u11”相比,在读音上它们的声母发音部位相同(都是双唇音),韵腹和韵尾相同;其语义、语法功能完全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时间来不及了,赶紧 phau31两口饭就走”的说法。 12.腿侗台语:
泰kha1
布依ka1
侗南、北pa1
水pa1
莫语 ka6
黎ha1壮ka1贵州汉语:贵阳pa24thuei53
都匀 pa12 thuei24
独山pa31 thuei323
贵州汉语中“pa腿”一词,表达人或动物的大腿义。其中的“pa”有“腿”的意思,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pa24”与水语“pa1”比较,读音上两者的声母、韵母都相同;在语义上相当,如贵州汉语中有“鸡pa24腿、他的pa12腿”等说法。13.哄、骗、诓侗台语:武鸣、 柳州、莫语lo4 布依lo31
侗南lau4
佯黄?o4
锦语lu4
拉珈l?4
标语lau5 贵州汉语:贵阳 xo55、lo55
都匀xo33
独山xuo55
贵州汉语中的“哄、骗、诓” 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lo55”在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lo55”与“lo31”比较,在读音上它们的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是声调不同;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两者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小张还在那里生气,快点去xo55他、娃娃哭了,你去lo55下、我着他xo33去百把块钱”等说法。14.老、年纪大侗台语:
壮ke5
毛南c?5
锦语te5贵州汉语:贵阳ke24
独山k?31
贵州汉语中,“ke”通常不单用,常叠用作形容词“老”的词尾,组成“老laokeke”一词来形容人或物老。“ke” 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ke24”在壮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ke24”与壮语“ke5”比较,读音上两者的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是声调不同;在语义上两者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黄瓜老ke24 ke24的(黄瓜很老)、他人老k?12 k?12的(他年纪相当大),谁喜欢他哦”等说法。15. 漂洗,清洗侗台语:壮klo:?4
傣la:?4
泰la:?4
老挝la:?4
侗la:?4
贵州汉语:贵阳lang53
都匀lang45
独山lang323
贵州汉语中的“漂洗,清洗”一词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lang53”在侗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la:?4”。“lang53”与侗语“la:?4”比较,两者在读音上有较强的一致性:声母相同,都是边音,韵母中主要韵腹、韵尾相同;两者在语义和语法功能上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白菜落到地上了,拿去盆里头lang53下、在盆里lang323几下就干净了”的说法。
下列词语,虽在古代字书、韵书等有记载,但未说明通行区域,今不见于北方汉语,在汉语先秦文献中也无查。在侗台语内部,这些词的读音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其汉语发音与侗台语的发音也具有相似之处,据此,我们也将它们视为侗台语底层词。 16.用盖子盖某物,器物口朝下放置或覆盖别的物体;盖(被子)侗台语:壮(北)kam5、ham6
布依k?m6
临高kum3
傣hom5、hum5
泰hom5
老挝hom5
仫佬 k?m
水qum5
佯黄、锦语、莫语 k?m5
黎kom5贵州汉语:贵阳 khang 53
都匀 khang45
独山khang323
贵州汉语中的“盖”一词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khang 53”在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k?m6”。“khang 53”与“k?m6”比较,读音上两者的声母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根音),韵母中的韵腹发音部位相近(都为后元音),韵尾也相近(发音方法相同,都是鼻音);在语义、语法功能上两者相同,贵州汉语有“把饭菜khang 53 倒起(将饭菜用盖子盖上)、khang45好被窝(盖好被子)”的说法。
这个词不仅存在于贵州汉语中,也多见于其他南方汉语。早期文献中没有这个字,常被研究者写作“m ”,一个晚出的汉语字。《尔雅・释言》“m,盖也。”17.嗓子哑 侗台语:泰、老挝k?:p9德宏ha:p9 武鸣he:p9 布依l?
大都不合此字的例读,而与侗台语相近。如贵阳话的“xa55”在德宏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ha:p9”,
“xa55”与“ha:p9”相比,它们的声母发音方法相同(都是清擦音),韵腹相同;其意义和语法功能完全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她喊多了,声音把连xa55 完(她用嗓过度,嗓子都哑了)、他是个老xa33 鸭(他是公鸭嗓子)”的说法。 18. 水坑侗台语:
水tsum2
毛南ts?m2
佯黄ts?m2
仡佬ts?m2
壮tam5
侗tham2 贵州汉语:贵阳tang24
都匀 tang12
独山tang31
贵州汉语中的“水坑”一词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tang24”在壮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tam5”。“tang24”与“tam5”比较,两者在读音上有较强的一致性:声母相同,韵母中主要韵腹相同,韵尾相近(都是鼻音韵尾);在语义上两者相近(贵州汉语中的“tang”是小水坑的意思),在语法功能上两者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前面有个水tang24,小心!”的说法。19.潜水侗台语:毛南?mu:t7
佯黄tsut7
锦语m?t9
莫语m?t9贵州汉语:贵阳mi 24
独山mi41
贵州汉语中的“潜水”一词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mi 24”在莫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m?t9”。“mi 24”与“m?t9”比较,两者在读音上声母相同,韵母中主要韵腹相同,声调相近(发音都很短促);在语义、语法功能上两者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你会不会打mi 24 子(你会不会潜水)”的说法。20.(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侗台语:龙州bak7 邕宁mle:k9 武鸣be:k9 柳江ba:k8
布依ba6 毛南bja:k8 标语mak7贵州汉语:贵阳phie53、mie53
独山phie323、mie31
贵州汉语中的“分开、折断”一词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phie53”在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ba6”。“phie53”与“ba6”比较,在读音上两者声母相近(都是双唇音),韵母中主要韵腹相近(都为舌尖前音);在语义、语法功能上两者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把馒头phie53成两半(把馒头分成两半)、phie323根柳条下来(折根柳条下来)”的说法。21.浮肿侗台语:
侗南 pu1
贵州汉语中的“浮肿”一词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ph?u55”在莫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p?u6”。“ph?u55”与“p?u6”比较,在读音上两者声母相近(发音部位相同),韵母相同;在语义、语法功能上两者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脚ph?u55(脚肿)、ph?u33
眉ph?u33眼(眼睛肿)”的说法。22.扎、捅、戳侗台语:
侗南 nok9
毛南no:k9
贵州汉语中的“扎、捅、戳” 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都匀话“to42”在侗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nok9”。“to42”与“nok9”比较,在读音上两者声母相近(发音部位都是舌尖中音),韵母相同,声调相似(发音短促);在语义、语法功能上两者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你不要拿手to53(捅)我、塑料袋着(被)to42 破了、在纸上to41几个洞洞(在纸上扎几个小孔)”的说法。23.拉(屎、尿)侗台语:
壮o:k7
贵州汉语中的“拉(屎、尿)”一词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贵阳话“o55”在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o7”。“o55”与“o7”比较,在读音上两者声母相同(都是零声母),韵母相同;在语义、语法功能上两者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o55 尿、o55 屎”的说法。
北方汉语中,也有这个词,据研究,“所有说‘屙’的方言区历史上曾经居住过侗台民族的先民”。[3] “屙”这个词是侗台语的遗留。24.屎侗台语:
贵州汉语中的“屎”一词在侗台诸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如独山话“pe323”在布依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读音相近的词“?4”。“pe323”与“?4”比较,在读音上两者韵母相近(都是舌面前元音);在语义、语法功能上两者相同,如贵州汉语中有“o55 pa53”的说法。
二
以上贵州汉语中与侗台语词语在音义上都有对应关系的词语,它们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有民族底层作为背景和前提。“民族底层”是指某一地区由于民族之间的迁徙和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关系。[4]](P3)前面说过,贵州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贵州汉族和侗台诸族从汉代开始就有了接触、融合,贵州地区具有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的民族底层,这种民族底层导致语言转用和双语现象的存在。如果没有语言转用和大规模的双语现象,发生的可能只是借用(借词)而不是底层词现象。[5](P57)
2.在底层语言中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在有接触关系的语言中输出某些成分代其他语言中去并形成底层的语言称为“底层语言”,而吸收了某些来自其他语言的底层充分的语言是“表层语言”。[6](P57)本文中,“表层语言”指的是贵州汉语,“底层语言”指的是侗台诸语。上文列出来的词语在作为底层语言的侗台语中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例如贵州汉语中“to42捅、戳、扎”,侗语中有意义相同而语音相近的词“nok9”。“to42”和“nok9”的词义和语法功能完全相同,读音上两者声母相近(发音部位都是舌尖中音),韵母相同,声调相似(发音短促)。
3.在表层语言中有词形不同的同义词。 例如贵州汉语中“phau52刮、扒拉(用筷子将饭或菜拨进嘴里)”是底层词,来自布依语“pa:u11刮、扒拉”,在贵州汉语口语中通用,而贵州汉语(表层语言)另有同义的固有词“kan45赶”。
而这三个特征正是班提出的底层词的判别标准,即“有民族底层作为背景和前提;在底层语言中有音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在表层语言中有词形不同的同义词”,[7](P150)因此,我们认为我们所列出来的这些贵州汉语中与侗台语词语在音义上都有对应关系的词语应是贵州汉语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侗台语词汇后留存下来的,属于侗台语底层语词。这些侗台语底层词多为动词、形容词,使用频率很高,它们与贵州汉语中固有的汉语词共同构成了丰富的语库,增加了贵州汉语的表达能力,比如有的与原有汉语词语并存使用,构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语言表达更细腻、生动。例如:“捅”和“to”;“弄弯、弯”和“iu”。再如,有的与原有汉语词组合成新词。例如:“老keke(形容老)”,或作为词根派生新词,如:“pa腿(人或动物的大腿)”,“xaxou(油臭)”。它们已经成为贵州汉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
在贵州汉语与诸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过程中,贵州汉语与少数民族语之间彼此会受到对方语言的影响。过去我们只重视汉语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较少涉及民族语对汉语的影响。贵州汉语中留存下来的侗台语底层词,是由侗台语输出给贵州汉语的,是贵州汉语在发展史上受少数民族语影响的有力见证。贵州汉语留存侗台语底层词的现象,从语言的角度也反映了贵州汉族与侗台诸民族之间密切的民族关系。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语言求同的趋势压倒一切。贵州地区侗台诸语言也受到汉文化、汉语言的严重冲击,已濒临灭绝。尤其是在贵州南部,年轻一代的侗台民族同胞,大部分只会说汉语,不会说本族语了。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一种语言的消失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面对濒临灭绝的,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及古老文化特色的民族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用各种手段加以研究、保护。贵州汉语,尤其是南部汉语中的侗台语底层词可以说是侗台语音的活化石,因此,我们认为对贵州汉语中侗台语底层词加紧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资料集,研究文集,不仅对探索贵州汉语发展史和民族关系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护侗台语这一濒临灭绝的、具有地方性的、民族性及古老文化特色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20.
[2]李蓝.贵州汉语受少数民族语影响三例[J].方言,1999,2,150.
[3]陆天桥.据一常用词词源重估侗台先民古代分布区域[J].贵州民族研究,2005,3,161.
【关键词】翻译;同义词;差异
翻译在英语专业的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如何定义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翻译学领域内许多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总的来说,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翻译是一件实践性很强的事情,它绝对不是简单、机械地把一种语言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互相交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传递。文化在翻译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翻译的过程中,最先着手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词的问题,而要处理好词的问题,就必须对词有深入的了解。不同语言之间词的不对等问题也是翻译中时时遇到的棘手问题。由于各国的语言存在巨大差异,因而很难出现完全对等的词汇。翻译中,对等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做到完全的对等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因此,对等词的选择也就只能是相对对等词的选择。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消失,同时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替代,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得到比较恰当的表现。
同义词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现代汉语词典》)。同义词可分为两种,绝对同义词和相对同义词。绝对同义词在任何语境中的含义都完全相同。据前文所述,几乎不存在真正的绝对同义词。意义上相同或相近是同义词的表面功能,此外,同义词的词性,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等其他方面的功能也必须相同或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些词词义,词性等都相似,但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的感情侧重点不同甚至相反,就不能称为同义词。同义词在翻译中的使用就是为了使源语和译语达成对等。某些时候能否准确到位地选择同义词决定了翻译最终是否成功。辨析同义词是正确选词造句的基础,同义词的辨析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所有的方法都只是有助于我们从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掌握词汇。
英语中的同义词,虽然很多字面意思相同,但是在隐含意义,表达强度以及情感色彩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要全面研究了解同义词,必然要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同义词形式丰富,种类多样,数量庞大,在翻译的学习过程中只能尽力寻找风格对等,表达强度相似,感彩相似的同义词,选对了合适的词,才能最准确地表达说话者的思想意识和感情。
同义词也分为几类。有同义名词,同义动词,同义形容词,同义副词等等,本文主要就这几个大类对同义词在中英翻译中的选用以及它们语义强度,语体色彩,感彩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同义名词
同义名词的产生很大原因是英美两国的语言习惯不同。带有地区的特征。例如,“电梯”,美国使用elevator,而英国则使用lift。“铁路”,美国使用railroad,英国则使用railway。“公共汽车”,美国使用bus,英国则使用coach。这些英美语言习惯形成的同义名词英美两国人在使用时都分的很清楚,而非英美国家的人经常弄混。
二、同义动词
同义动词的选用比同义名词要复杂的多,其特殊性在于在选用同义动词的过程中必须联系上下文语境以及动作施动者的心理状态,做该动作的动机等等,结合起来才能判断。例如在search,grope,fumble,feel这一组表示“搜寻”的同义动词中,search有搜寻,寻找,搜索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调查,探查;细察,细读,还有对…进行搜身;搜查(某人、家)等这个含义。grope也有摸索,搜索的意思,但它更侧重在黑暗中摸,触摸,常与for连用。fumble的侧重点在笨拙地做事,笨拙地行动,带有一种慌张的情绪,还有乱摸,犯错误的意思。feel的意思最简单。只是分析同义动词的意义它还是死的,要把词代入到具体语境中它才会变成活的。如果要把上述同义词代入句子中,表达慌忙摸出某物的时候,上述四个词中选用fumble就是最合适的,因为它能表示慌忙的状态,其他三个词就没有那个功能。
三、同义形容词
同义形容词的差异也主要存在于表达的情感方面。例如表示颤抖的一组形容词shivering,trembling,shaking,quivering中,shivering表示的颤抖多由于寒冷,恐惧而引起,trembling也是表达颤抖,常和情绪搭配且感彩最深,表示由恐惧,紧张,激动,兴奋等引起的发抖,有颤栗的,战悚的意思,shaking不带太多的感彩,主要就是表示颤抖,quivering表示非常轻微的颤抖。再看表示节约,不舍得花钱的一组形容词thrifty,economical,stingy中,thrifty是褒义词,表示勤俭节约,economical是中性词,表示节约,有计划地节省开支,stingy就是贬义词了,表示吝啬,小气。
由此可以看出,同义词在翻译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对译文的效果有重要的作用。鉴于同义词的特点,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紧密联系上下文,分析该词在文中的感彩,语义强度,语体风格等方面,选用合适的词语。翻译的过程也绝不是简单机械的查字典,要在同义词中选出准确合适的那一个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看原版文章文献,观察本土作家是如何选词的,研习英美文化中的用词习惯和规律。在今后的翻译中,尽量避免文化信息的流失,做到最大程度的词汇对等,进而达到最理想的文化对等。
参考文献:
[1]关超(2011);浅谈英汉互译的不对等性;《数学大世界(教育导向版)》;2011年第1期
[2]周群强(2004);英汉同义词对比;《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第6卷第2期
在语文标准化试题中,往往出现一类四个备选项在内容或形式上基本相同,但有细微差别的选择题。解答这类题型,通常用“求异法”。用求异法解答选择题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同中求异”一是“弃同求异”,另外一种是把二者结合运用。现举例说明。
先看“同中求异”的例子:选出与例句结构最相近的一句。
例句:她所表现的耐得任何艰险的精神,显示了她是一个不寻常的女性。
A饱经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深知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B,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C社会主义的性质、对象、任务和前途,并不是人人都搞清楚了。
D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例句与四个备选句在语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都是主谓句,这是“同”。根据这个相同点是找不到答案的。必须在这个相同点的基础上寻找其相异处。通过对例句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它的主语是名词短语,谓语是动宾短语,谓语中的宾语由主谓短语充当。备选句中,A句的宾语是名词短语,与例句谓语的结构不同;B句由主谓短语作主语,与例句主语的结构不同;D句有句首状语,也与例句不同;A、B、D项均可排除,判定C句正确。
再看“弃同求异”的例子: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正确的一项。
A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可达756公里/小时。
B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时速为756公里以上。
C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速度为756公里/小时。
D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最高速度为756公里。
这种题型应该用“弃同求异法”去解,即抛开各选项中的相同部分不管,专门审察那些不同部分。因为相同部分是不可能有差错的,只有不同处才会有错。例题中,各选项的前半句都相同,只有后半句不相同。我们就应集中精力去审察后半句:A的“时速”与“公里/小时”意思重复;B的“最高”与“以上”前后矛盾;D的“速度为756公里”没交代清是时速还是秒速。因而A、B、D均可排除,确定C句是正确的。
最后看两种方法并用的例子:请选出一种正确的说法。
A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
B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是极端有害的。
C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极端有害的。
关键词: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将进酒
引言: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将译界从“直译”与“意译”的二元讨论中解放出来,为探索翻译理论提供了一种新视角。“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而“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
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重内容轻效果;交际翻译恰恰相反,重效果轻内容。”但任何文本的翻译或多或少都要涉及如何和谐地处理内容与效果这对关系,尤其是诗歌翻译。内容与效果的兼收并蓄对于完美再现其艺术性和审美性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解决之道是把两种译法合理地进行整合,平衡。笔者认为,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进行合理结合是探索英译汉诗的一条新途径。以下试以许渊冲《将进酒》的英译为例进行浅析。
《将进酒》译例浅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o you not see the Yellow River come from the sky,
Rushing into the sea and ne’er come back?
Do you not see the mirrors bright in chambers high
Grieve o’er your snow-white hair though once it was silk-black?
原诗两个排比句,将那种一泄千里,不复归还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暗藏年华一去不还,应惜眼前的深意。译者将语意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采用两个对仗基本工整的排比句,且语词,词性,句意方面,做到了语义对等。在汉语文化中,青丝常作为头发的喻体出现,但在英语,这个意象却是一种文化缺失,因此译者灵活译为silk-black,取得了一定对等效果。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When hopes are won,
Oh!Drink your fill in high delight,
And never leave your wine-cup empty in moonlight.
Heaven has made us talents,we’re not made in vain.
A thousand gold coins spent,more will turn up again.
译者将四个工整的七字句,根据英诗的格律要求,从语义翻译的角度将原诗的意思基本移入目的语,在形式上没拘坭于对等。对金樽这个汉文化中才有的物件在译入语中的缺失,如果不加处理,直接译过去,语义的完整反会阻碍读者的理解。译者创造性地将金樽这一词弱化处理,译为wine-cup,这一交际翻译的方法为译诗增色不少。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Kill a cow,cook a sheep and let us merry be,
And drink three hundred cupfuls of wine in high glee.
Dear friends of mine,Cheer up,cheer up!
I invite you to wine.Do not put down your cup!
二个七字句后紧跟四个三字词短句,诗的节奏和韵律将那种醉饮作乐的豪情,豪气,豪性表现得十分形象和具体。译者先从从语义翻译的角度出发,在句形处理上没有一步一趋地照搬原诗,将其译成韵律优美的但句长不等的英诗。岑夫子,丹丘生,若直译,会给读者增加一些阅读阻碍。为了较好地再现原诗的深层意境,不能一味追求语义照应忽视整体诗意和效果,否则译文形同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因此,作者适当采用了交际翻译的方法,只概译为Dear friends of mine,这样也能让译入语读者产生相近的阅读效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I will sing you a song,please hear,
O,hear!Lend me a willing ear!
What difference will rare and costly dishes make?
I only want to get drunk and never to wake.
请君为我侧耳听从交际翻译的角度,译为a willing ear,这一转化为神来一笔。译文要意思对等,那译入语里应有对等词,否则应寻找途径处理文化缺省。此外,对等词在诗词中因为双语的意象建构和诗学传统不同,也可能给双语读者不同的阅读感受。此时,译者可以采用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结合,进行变通,生成更妥帖的译诗。钟鼓馔玉译为rare and costly dishes就是一个成功的译例。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How many great men were forgotten through the ages?
But real drinkers are more famous than sober sages.
The Prince of Poets feast’d in his palace at will,
Drank wine at ten thousand a cask and laughed his fill.
A host should not complain of money he is short,
To drink with you I will sell things of any sort.
此六句的译诗句形与原文相近,除第一句化成问句,这样虽在句意上与原诗表面不对等,但译者摆脱了原文形式束缚,进行灵活变通,避免形式阻碍意义的传达。陈王是汉语中的一个典故意象,这在英语中是一种意象空白,若直接译出,读者不便不能“读”知其意,更不能“思”得其象,译为The Prince of Poets,则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平衡中取得译诗内容与效果的兼收并蓄。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My fur coat worth a thousand coins of gold
And my flower-drappled horse may be sold
To buy good wine that we may drown the woes age-old.
此处,为求得诗义和诗意的平衡传递,译者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结合得到语义基本对等,诗意效果近于原诗的译文。比如,“呼儿将出换美酒”句中的“儿”这一词素的省去不译,是因为不能追求语义照应忽视整体诗意和效果,否则译文形同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
结语:
诗歌翻译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音美”“意美”“形美。把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进行合理结合,才能把诗歌神韵化进形式,像颜色化入水;又可以用形式表现神韵,像玲珑的香水瓶子盛香水。
参考文献:
[1]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1:39.
【考点归纳】
考点一:修辞手法的判断与辨析
(2013山东青岛卷)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傅雷家书》,其中“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解析】此题属于修辞手法的辨识题,相对而言较为容易,《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格有八种,一般来说,只要仔细辨别,是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相近修辞手法的区别,如“反问”与“设问”,这两者都属于无疑而问,不同的是设问是自问自答,目的是引起别人注意,提醒人们思考,或为了突出某些内容,但有时也有问而不答,但答案是明白的;而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隐藏在问句中,字面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字面上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
【答案】反问
考点二:修辞格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2013重庆卷)请从修辞和描法的角度,对文章第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
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美)劳拉・伊丽莎白・理查兹,陈荣生・译)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完成此题,首先要判断句子的基本修辞手法,有比喻词“好像”,但这里是将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不是比喻;但“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次要联系句子内容,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拟人是指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其作用一般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此句中把“树木”“泉流”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树木凤舞婆娑”“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摆动的美妙姿态和泉水流淌的畅快。从视觉、嗅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出了一个美好的森林世界。
考点三: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扩句、仿句
(2013山东临沂卷)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
【解析】本题属于句子仿写题,同时涉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完成此类试题首先要保持仿句与原句句式一致,“可以使……变得……”,其次要围绕主题“读书”对你的改变过程,保持句意的逻辑性。
【答案】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尚,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多彩,可以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
考点四:运用某种修辞手法完成宣传标语或修改对联
(2013浙江丽水卷)请用对偶的形式补写食品安全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争做和谐社会文明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宣传标语。完成此类题目,要先了解“对偶”修辞的一般特点: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的词性须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主谓结构等;4.节奏相合,即上下联的停顿要相吻合;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与平声相对;6.意义相关,即上下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要注意上下联最好不要重复出现相同的字眼,当然现在对偶可以宽对,但基本的要素不可少。如本题中的下联,9字,动宾结构,上联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即可。
【答案】培养食品安全公德心
考点五:根据规定话题用恰当修辞手法造句
(2013内蒙古呼和浩特卷)四季更替,风物长新。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我不愿显得古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解析】此题在中考试卷中较为常见,根据要求或话题,用恰当的修辞手法造句。完成此类题目,先要抓住题干要求,如本题中要求“用四个诗句”表达“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再思考可以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般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如例句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案】回眸莽莽青山的四季轮回,聆听潺潺溪水的生命律动,呼吸香香氤氲的清新润脾,感受亲亲自然的慷慨赠予。
【知识梳理】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就是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进行解说,帮助深入理解。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要注意不要把含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它们也可以表示比较,表示推测、揣度,表示列举,表示想象等。
2.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三种。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表达的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其种类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作用: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加强语言的节奏感。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引起别人注意,提醒人们思考,或是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也称反诘,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意思,字面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字面上否定的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作用:加强语气。
二、答题注意事项
1.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答题时,要能透彻了解各种修辞手法各自的特点,尤其注意区分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与非比喻,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2.修辞格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是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答题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达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意图,更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去把握。
4.修辞格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语言素材会大有用处。
【真题精选】
1.(2013山东烟台卷)选取你熟悉的一个人,通过其动作描写,表现其“惊喜”的心理。(要求:用上一种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四川宜宾卷)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 “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出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3.(2013山东泰安卷)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B.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到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姹紫嫣红的花朵,微微露出点粉色。
C.何大学问家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这个局面,穷门小户怎能支撑得住?
D.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4.(2013北京卷)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走呵 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2013山东潍坊卷)某同学在微博上写下了心目中“美丽中国”的样子。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语意,续写下句。(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 。
6.(2013四川南充卷)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