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80后的创业故事

80后的创业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80后的创业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80后的创业故事范文第1篇

在《助跑80后》节目,嘉宾既有像孟非这样家喻户晓的,也有一些并不为大众熟知,却是活跃在某领域中的明星,比如冯仑——他曾是从事医疗器械销售工作的打工者,在结婚之前,他把钱拿去创业,后来破产了,妻子支持他继续“折腾”,于是借钱创业,后来做得非常成功,目前已经拿到

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宣传统筹张道此番出手倾力打造新节目,在《职来职成为节目开播两期的客人。值得一提的炀接受采访时说:“《助跑80后》实为往》的基础上力求升级,瞄准青年群体、是,冯仑和孟非都是第一次接受电视节目该频道品牌栏目《职来职往》的升级版抓住青年群体、服务青年群体,也由此的长篇专访,节目中两人首次面对镜头讲和姊妹篇,两个栏目都直面青年人对成初步形成了《成长不烦恼》、《助跑80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功路上许多不为人

后》、《职来职往》这一条晚间黄金档品知的小故事。50后的冯仑,号称与80后没有代沟,说起李宇春、聊起“私奔体”也是如数家珍。当红主持人孟非更是毫无保留地谈及自己少年、青年时的成长故事,“偏科”、“上红白榜”、“当印刷

著名企业家冯仑和著名主持人孟非工”、“电视台成长三部曲”……敞开心扉地谈及他的新闻理念与人生哲学。

了两轮风险投资。现在冯仑是万通投资控股公司董事长,他做客《助跑80后》栏目,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作为80后的榜样和动力,冯仑在首期节目中畅谈自己的人生哲学,他告诉80后创业者:“伟大都是熬出来的,既然选择了创业,不管现实有多难都要坚持。”通过现场投票,冯仑在自己的新书《理想丰满》中所提及的“墙上的美人和炕上的媳妇”成为观众最感兴趣的话题,冯仑解释:“怎么样把墙上的美人变成炕上的媳妇,最终让这个媳妇生出个儿子来,这才叫把理想变现实。这句话其实讲的是筑梦和造梦的关系。你造个梦很容易,把这个梦一步步实现很难。”

《助跑80后》栏目陆续播出的“助跑嘉宾”还有俞敏洪、陈光标、李开复、倪萍、谭晶、姚明、吴小莉……国内从来没有一档面向年轻人的节目可以同时囊括这么多响当当的名字,很多嘉宾都是很少参加电视节目的知名人士,但是他们听说是与青年人交流都非常愿意参加,因为这不是一档娱乐节目,而是到了“80后的主场”。该栏目从主持到主创全部是80后,从表达方式到沟通理念全部体现80后,甚至90后的主流价值观。毫无疑问,这些“达人”中的“达人”是新节目《助跑80后》中的主角,他们曾经是80后,现在要面对80后。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的成熟道路有哪些可以给今天的80后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哪些可以作为“巨人的肩膀”?

寻找80后新坐标

80后的创业故事范文第2篇

展现中职魅力

社会对中职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见和误解,家长的不理解、社会的不认可让中职生在自卑中不可自拔。在报告会上发言的9位中职生也曾在失败的打击中迷茫,在自卑的情绪中绝望,在贫困的漩涡里挣扎,然而今天的他们却能带着自信的笑容大声宣告:“我以自己是中职生为荣,我为自己感到自豪。”

西湖职高毕业生盛泽刚2007年加入西湖职高的中外合作培训计划,到英国吉尔福德留学一年。盛泽刚曾经在学校“贸易节”上策划实施过小商品交易,培养了商业意识,他回国从义乌购进了2.3万元的小商品转运英国出售,这些在国人眼里不起眼的小玩意在国外却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盛泽刚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约15万元人民币。如今,他已经是杭州轩驰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和西湖职高“水族馆”工作室负责人。

三门职业中等学校旅游091班学生卢梦妮,带着三门职业中专礼仪服务队在三门县打响了品牌,“礼仪服务找三职”成了当地人的口头禅。浙江贸易学校英语092班的方慧华参加校企合作而成长,从军训时哭哭啼啼的黄毛丫头变成干练的外贸部组长。在中职大舞台上,富有爱心、责任心的中职生们展示出乐于奉献、刻苦钻研的一面。

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09级电子专业学生王奇栋看了《中国达人秀》后,被冠军“断臂钢琴师”刘伟的坚毅感动,从而研制出“头控鼠标”,成为残障人士操作电脑、浏览网页的“手”。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王奇栋得到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接见。

象山县技工学校10级汽修专业学生朱振霖家庭贫困,从小跟爸爸外出拉货,生活的艰辛催生出他梦想的火花,长大后的朱振霖刻苦钻研并成功研制出太阳能汽车;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徐丰平因为看到小朋友玩滑板车受伤而研发出稳定性强、操作简便的“安全健身滑板车”;为了破解小型工厂的技术难题,温岭太平高级中学学生陈文建与团队共同制作出机械式全自动专机;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张志祥团队的创造——多功能休闲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杭州中策职业学校毕业生蒋兆悦作为大陆80后收藏界的领军人物,不忘回报社会、回报母校,每年向社会捐献出价值数百万的收藏品……

发挥两创潜能

自2008起,浙江省教育厅每年举办一届中职生创新创业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为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2012年,又增加了浙江省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创新大赛。随着四届创新创业大赛而诞生的不少作品如今已顺利投产,不仅解决了企业难题,也方便了百姓生活。

这是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结果。2011年,浙江省教育厅在55所中职学校开展两创教育,编订创新创业课程教材,让55所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校的学生接受两创教育的熏陶。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每周一课时的创新课堂上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不少学生有了创意,并制造出创新作品;高二年级的学生在创业课堂上激活了创业细胞,一些学生由此走上创业的道路。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使中职学生茁壮成长,而且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良好的校风、严谨的学风日渐形成,参与两创教育的师生们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进步与发展。

80后的创业故事范文第3篇

青年学生是《青年参考》的主力读者群之一。多年来,《青年参考》“创富”版(前身为“财富·创新”版)通过呈现和解读一个个“成长偶像”,为广大青年读者提供关于发展方向的思路和启迪。这既是广大青年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是视服务青年为己任的《青年参考》必须履行的媒体责任。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微软公司和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博士说:“中国青年需要‘偶像’或‘人生导师’吗?在成长的过程中,参考那些值得信任的成功者是有价值的。参考他人的路,保持客观自觉,听信自己的心,走出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偶像可以是各行各业、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成功人士和榜样。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有突出的成绩,他们的行动和精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青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青年的影响不可估量。榜样为一代甚至几代青年提供成长的动力,为青年的发展提供参照和坐标,甚至可以改变青年的人生轨迹。

“邻家大哥”:无须仰视的“成长偶像”

新世纪的中国青年需要偶像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当代中国青年到底需要怎样的“成长偶像”?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说,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的女主角小鹿纯子、世界级门户网站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是自己的偶像。青年“成长偶像”是一个社会时代精神的体现,反映了这一时代社会对青年成长的期望。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成长偶像”的界定已经超越了国界。“成长偶像”可以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成长背景不同,文化和信仰也不同,但他们身上有相当多的共同点:爱国、勤奋、敬业、执著、坚韧、无畏、理性、务实、注重团队精神、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具有世界眼光、勇于竞争……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其榜样存在明显的差异。青年“成长偶像”只有得到青年的认同,才能引导和启迪青年成长。

和历史上广为传颂的英雄人物相比,和平年代的“成长偶像”往往没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惊人壮举。想要得到青年的认同,“成长偶像”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来自青年的生活,和广大青年追求相近的人生目标,遭遇类似的人生困扰,与青年产生情感共振。青年愿意接近“成长偶像”,才能从“成长偶像”身上获取个人成长的“养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青年参考》“创富”版的思路越来越清晰——通过呈现平凡青年的奋斗故事,揭示成功背后的付出与艰辛,启迪青年读者成长。

和出身显赫的豪门贵胄相比,平凡青年的成功案例离青年读者更近,更能打动青年读者,对青年读者更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创富”版报道的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物,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这些来自平凡世界的“邻家大哥”,更真实,更亲切,因为不平凡的拼搏精神和感染人的干劲儿,成为贴近广大青年、无须仰视的“成长偶像”。

“成长偶像”贴近青年,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

平凡青年奋斗的故事,通常不会包含引起巨大社会关注的“兴奋点”,以及引人入胜、跌宕起伏的矛盾和冲突。《青年参考》“创富”版用发现执著和感动的目光,寻找着身边的每一位“成长偶像”。

翻开“创富”版,这里是叱咤风云的创富精英的秀场,是平凡青年奋斗和拼搏的舞台。这里既有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企业老板,也有凭借坚实足迹脱颖而出的职场明星。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被称为“女巴菲特”的美国投资人赛拉·佐豪森、全球最大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商godaddy的创始人鲍勃·帕森斯、在中国内地首富宝座上只坐了6天的李锂夫妇、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要把皮皮鲁打造成中国版哈利·波特的郑渊洁父子……都曾成为“创富”版醒目而清晰的焦点。

登上“创富”版的“成长偶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艰苦创业的“创业偶像”,或称“财富偶像”;另一类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的“职场偶像”。这两类关于平凡青年奋斗的故事,包含着一个个满载着创新精神的“金点子”,浓缩了一段段洋溢着激情和坚守的人生经历,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对成长中的青年读者来说,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读性。

在市场导向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有了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的宏伟志向。《青年参考》“创富”版着力发掘贴近青年的创业故事和财富故事,为青年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无论是否准备创业,这些故事都能给青年读者以启迪。

“创富”版聚焦的一些“创业偶像”,是年轻的“80后”、“90后”。“80后”、“90后”群体惹人关注,一半源于这些群体旭日般的新鲜和活力,一半源于这些群体被打上的若干标签,比如“颓废”、“自私”、“叛逆”、“没有责任感”、“脆弱的一代”甚至“垮掉的一代”。读过“创富”版上一些“成长偶像”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些标签根本不存在。

——23岁的澳大利亚华裔毕凡做廉价正装衬衫生意的故事:《华裔80后的“反品牌”生意经》。

定制通常意味着昂贵,但毕凡反其道而行之。2008年夏,还在学校里读书的毕凡随父母到上海旅游,发现“从上海的一些个体服装生产商那里,以远低于波士顿或纽约的价格进货”是完全可行的,由此萌发了生产、销售“物美价廉的正装衬衫”的想法。他创办了一家网络服饰公司,让世界各地的顾客以平价定制衬衫,生意兴隆。2011年,毕凡公司的营业额可能突破100万美元。

——28岁的美国“垃圾大亨”汤姆·萨奇的故事:《奇思妙想敲开财富之门》。

汤姆·萨奇是美国新泽西州地球循环公司的总裁,开始创业时,他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地球循环公司是垃圾再利用行业的翘楚。这家公司收集各种废弃的商品包装,想办法让它们“重生”。在汤姆·萨奇眼中,人们随手扔掉的果汁包装袋不是垃圾,而是铅笔袋;一张被丢弃的唱片可以变身为挂钟……这家公司的产品多达200种,通过沃尔玛等大型零售企业销售。

——30岁的亿万富豪安德鲁·梅森的故事:《60亿美元为什么不够买我的公司》。

安德鲁·梅森是美国团购网站鼻祖groupon的创始人。创业之前,他只是芝加哥一个没有什么资历的程序员。如今,提起他,人们会想到数不清的产品、令人心动的价格,还有亿万身家。不久前,google公司提出以60亿美元收购groupon。如果成功,这将是google历史上最昂贵的一笔收购。不过,梅森拒绝了google的好意。

——27岁的腼腆“黑客”赵伟的故事:《为中国互联网安全奋力奔跑》。

赵伟是一个沉浸在网络安全的世界里,执著得近乎疯狂的“少年黑客”。他和他创立的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起,致力于推动互联网安全发展。凭借有前瞻性的安全服务和产品,知道创宇在国际上小有名气。赵伟希望自己能改变世界对中国网络安全的印象,对中国黑客的印象。

除了“创业偶像”,《青年参考》也着力讲述那些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的“职场偶像”的故事。

和“创业偶像”相比,“职场偶像”大多甘于平凡,乐于平凡,凭借勤奋演绎出不平凡的职业生涯。虽然不像“创业偶像”的奋斗经历那样轰轰烈烈,“职场偶像”的拼搏却同样精彩。“职场偶像”的职场生涯或许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可复制性,但他们的经历可以引领青年读者确立清晰的职场目标和发展轨迹。

——加拿大第二大保险公司永明集团精算总监、27岁的中国女孩杨晓丹的故事:《西方精算师群体中的东方女高管》。

加拿大永明金融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100多年历史的保险公司,在全球保险业中声名显赫。2009年10月,永明集团在公司100多名资深精算师中遴选精算总监。经过异常苛刻的考核,16岁就到加拿大留学的杨晓丹脱颖而出,成为该公司历史上第一位不足30岁而位居精算总监高位的华人女性。在素来强调资历、以男性为主的全球精算师群体中,杨晓丹是最年轻的精算总监之一。

——放弃美国高薪回国发展的海归吴正宇的故事:《从年薪15万美元到1.5万元人民币》。

31岁的吴正宇本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ibm总部做信息顾问,年薪15万美元。后来,他放弃高薪回国,在湖北省一个县级市做市长助理,年薪1.5万元人民币。他说:“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为海外学人提供的机会,都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对我来说,美国可能是个不错的深造环境,但回国发展才是最适合的。我愿意让自己这棵树苗,在中国长成一棵大树。”

吴正宇这个“职场偶像”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担任市长助理的15个月里,在分管新能源项目时,吴正宇发现了储能的难题——核电和太阳能发展很快,但电网输送能力差,发电不稳定。进行了大量调研后,吴正宇辞职创立了汇能科技公司。汇能科技做的事就是“储能”,把用电低峰时段的电能储存起来,留到高峰时段使用。汇能科技诞生时,储能这个领域几乎无人问津,这个有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引来投资者争相投资。

吴正宇的故事给人留下了很多思索和启示。留学生们需要读一读这个故事,甚至,《青年参考》所有为事业和财富奋斗的青年读者,都需要读一读这个故事。

用精神和心灵的饕餮盛宴,唤起青年读者无穷共鸣

通过“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和编译外媒报道等操作手法,《青年参考》“创富”版呈现了一个个“成长偶像”真实而精彩的故事,为广大青年读者提供了一场场精神和心灵的饕餮盛宴。多年来,“创富”版以其可读性和必读性在读者调查中屡受好评,为《青年参考》这张国际新闻类周报抓住国人眼球,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80后的创业故事范文第4篇

“虽说‘城池失火,殃及池鱼’,可我们企业是‘农字号’产业,目前只有国内贸易,没有外贸,况且我们有试验区政府大力支持,又有农村的广阔市场作后盾,我们企业几乎没受什么冲击!目前看准形势,变‘危’为‘机’,正在快速扩张上规模,又上马了兔肉加工厂,搞深加创更多效益呢!”周洁快人快语,一脸从容与自信地说。

是什么使得周洁如此从容自信呢?2009年5月的一天下午,我带着疑问走进了位于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广西玉林市日鑫兔业有限公司,初步了解了周洁心底不为人知的创业故事。

(一)用智慧和汗水创业、在甜蜜事业中挖得第一桶金

20世纪60年代末,周洁出生于广西玉林茂林镇的六潘村。80年代,勤劳肯干、能吃苦的周洁就在广东雷州半岛的国营农场里种过甘蔗、养过猪、当过营业员。在异地他乡的丰富经历,给了她磨砺与思考,使周洁逐渐养成了靠勤劳致富、靠智慧来持家的思想。抑制不住对家乡的思考以及希望在崇商氛围浓厚的玉林创业有所作为的冲动,周洁于1997年返回家乡玉林寻求发展。

基于曾有过种植甘蔗的阅历,周洁一返回玉林就投身到甘蔗的上游产业――做白糖批发的生意中去。在玉林粮油批发市场――新城批发市场,周洁从事白糖批发、开冰糖加工厂,带领家中亲友一帮人共同致富。直至2005年,勤劳能干的周洁从“甜蜜事业”中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由此成就了周洁一个“商海奇女子”的美誉。

(二)与兔子结缘,催生玉林“兔业航母”

三年前,一个朋友请周洁吃了一次“全兔宴”,没想到却让周洁从中发现了商机。

中国人素有养兔的传统。兔子是草食动物,养兔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既是一门致富的家庭副业,也可以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做。养兔技术好普及、农民好接受,而且农村还有取之不尽的饲草资源。我国的兔业养殖、加工、消费潜力巨大,现在全国的兔业行业已经上升为兔业行业,肉兔业的龙头企业不断增加。

俗话说:成行成市好做吃。现在全国兔业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而且对于广西传统农业强市的玉林市来说,人多地少,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遍布全市、深入人心,集团化养殖经验丰富,对大规模推广集团式养兔十分有利!

细心的周洁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认为在农村推广养兔是得天时、地利的,加之自己有市场经验与资金。正所谓“万事俱备,唯差干字”。周洁是个认准就上,说干就干的果敢女性。2007年10月,以周洁为主导的广西玉林市日鑫兔业有限公司在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正式成立。吹响了周洁进军兔业的创建玉林兔业航母的冲锋号。

看准就做,做就要做大的,这是周洁的一贯风格和经验。由于起步高、模式发展成熟、服务到家,签订有保护价合同保障养殖户利益,周边的农民养殖户都主动承接养兔,公司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公司除了日鑫兔场作为中心兔场外,还在博白、陆川、容县、玉州等地建有分场,每年可提供种兔近50000只,实验兔10000只。初尝养兔成功喜悦的周洁早已把目光投得更远:今年初,经仔细考察,周洁在广西贺州市投资上马肉兔腊味加工厂项目,向延伸产业链、走深加工夺取高附加值效益的道路,目前已开发生产“益五”腊兔系列共二十多个品种,产品远销东南沿海,销售火爆,供不应求,一举奠定了周洁在玉林“兔业老大”的地位。

(三)规划未来,谋求合作,共圆致富梦

80后的创业故事范文第5篇

好医通总裁潘雯俊告诉《中外管理》,北京的办公室不久前才搬到这里。这里发生的是一个生动阐释卫生医疗领域发财致富的创业故事。好医通没有体检中心和诊所,也不卖药材器械,而是精心整合全国优质医疗资源,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医疗服务。通俗地讲,就是健康管理服务方案整合商。

“一提到健康管理,很多人认为就是体检。”潘雯俊说:“实际上,体检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将人群分为正常、亚健康、慢性病和需要治疗四种,每一种情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服务”。潘雯俊说,这种商业模式有点儿像保险中介,为医疗机构与客户之间搭建服务桥梁。

超前注定要失败

在开创自己的事业之前,潘雯俊一直是这个行业的“观察员”。大学毕业后,潘顺利进入某地卫生局信息中心工作。在那里的8年时间,她对医疗卫生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她知道医疗卫生行业的问题在哪里,市场上的需求是什么。不仅如此,这段经历还帮她积累了人脉。

离开卫生局后,潘进入一家民营企业,担任销售总监。接下来的三年,她仍在关注医疗卫生行业。不同的是,她开始关注如何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市场需求。她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继续留在公司为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

大约同一时期,第一批充满激情的创业者已经进入健康管理领域。1950年代,美国人就提出健康管理。到了20世纪末,西方健康管理产业中的各类服务已经非常细化和成熟。然而,当时在中国这一行业还是新兴产业。那时中国大约有13亿人口,但只有200多万名执业医生。单纯依靠医院和卫生部门,不可能有完善和满意的健康管理服务。在第一批创业者看来,巨大的缺口正在召唤他们,社会需要一方面与医院、保险公司、企业机构合作,另一方面能直接提供给客户完整健康管理和健康关怀的服务平台。

然而在健康管理领域创业的时机并未成熟。“在我决定创业之前,已经有相同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有两家都失败了。”潘说。这种商业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利用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但2000年左右的市场里,私人诊所和体检机构还没有大量涌现,公立医院则难以整合进创业者的生态链条。

另外,当时对健康管理的购买需求也都十分有限。世纪之交,中国的卫生医疗还停留在事后治疗阶段。充满激情的创业者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把握错了时机,所以第一批健康管理领域的创业很快就退潮了。

有了上下游才谈得上整合

经历了2003年非典一役,多元化的医疗需求和供给都有了较快的发展。最早只在外资企业流行的员工体检等健康管理,逐渐被中国企业接受,并纳入员工福利。2004年以后,慈铭体检和国宾体检等大型体检机构建立起来。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商业保险开始启动。这些变化使得医疗不再是生病后的一次就医。

有了行业中两个失败的案例,潘雯俊就变得更为谨慎了。然而,她依然觉得这种商业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选择何时进入。医疗卫生市场的供需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否已经到了恰当的时候,潘雯俊心里还是挣扎了许久。“当时就在想,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在中国创办一家独立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大约在2009年左右,她怀着创业的激情进入这个行业。

最早从10人的创业团队开始做起,潘雯俊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做到200多人的规模。目前在上海的企业整体健康管理业务已全面展开,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也都建立起服务站。在好医通的平台上,还有多家三甲医院和知名体检中心。好医通通过健康管理平台所服务的会员超过100万人,其中80%是企业客户。

创业公司的成功部分依赖于所处的行业。在一个新兴的行业中,有较好的商业模式,带着你的团队在恰当的时候进入,坚持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萧条的行业或者是一个小众市场,那就很难成功。

走线上

初创期,因为主要是企业客户,所以好医通的业务集中在线下。但是随着发展,个人客户的数量在增加,所以对线上需求开始增加。

2011年,好医通开始做线上服务。好医通旗下的医通商城于当年上线,这是国内首家销售健康服务商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包含健康体检、口腔护理、旅游医疗、中医保健、眼部护理、美容美体、母婴护理、VIP医疗服务共8大类。 医通商城除提供健康服务外,还为用户提供体检报告解读、健康评估、健康资讯、健康测试、专家医生在线解答等售后服务。

潘雯俊认为,线上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未来三年还将加大对线上的投入。然而,中国人会选择在淘宝上购买一件日常用品,但是否会选择在医通商城购买健康管理的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