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可持续发展文章

可持续发展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可持续发展文章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第1篇

>> 从网络推广讨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议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究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县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浅谈独山玉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遗产上的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于江西省文化产业园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非遗传承融入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双重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性因素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的传统手工技艺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技术”融合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安节庆文化及节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南地区与内蒙古地区音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比较探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中国文化产业问题浅探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文化产业促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绥化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凉山州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天津市计划投资256亿元新推40个文化重点项目”,新华网天津频道, 。

⑥ 英国于1997年成立以文化大臣为首的“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分析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措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成员包括英国艺术委员会、外交部、财政部、贸易工业部、教育就业部、科学技术部、环境交通区域部、苏格兰事务部、威尔士事务部、北爱尔兰事务部、妇女部、唐宁街10号政策研究室等部门的首长、政府高级宫员以及与创意产业相关的大公司负责人和社会知名人士。

⑦ 世界上大部分文化产业低税率国家,基本减免幅度可达10%-25%不等。如法国大众产品增值税常税率为19.6%,但大部分文化产品的税率只有5.5%。美国已有27个州通过减免电影及相关产业所得税立法,30个州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研发税收抵免,夏威夷州对高科技商业企业投资税收全免。据欧洲文化研究所统计,欧洲有11国实行增值税免征制度,16国按低于标准税率征纳,如比利时增值税标准税率为21%,但对剧作家、表演艺术家的销售作品和提供劳务却为6%。

⑧ 依据《辞海》解释,“文化”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时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是物质和精神一体化的表现形式。

⑨ 美国的文化政策模式秉承自由主义传统,强调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高度市场化和政府干预的最小化;而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则强调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文化”属性,强调政府对本国文化产业的理性规划、宏观调控和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日本、韩国的文化政策模式则强调政府干预和市场调控并举。

⑩ 韩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国家。韩国的《文化产业促进法》强调 “促进措施”,以促进创业、促进制作、促进流通、促进文化产业基础形成等几个板块,按文化产业的“运营流程”来设计结构。日本的《关于促进创造、保护及应用文化产业的法律案》则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角度来设计结构,包括界定文化产业和要求国家、社会、文化企业共同遵守该法、合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总则,国家为贯彻该法应采取的基本措施,为振兴文化产业所应采取的投资、流通、知识产权保护等必要措施,国家、社会各方面为促进文化产业而采取的政府行政管理、提供文化产业素材等必要的措施等四个板块,着重解决和规范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輥?輯?訛例如韩国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种专项基金,主要用来扶持相关文化产业不同领域的发展,如韩国有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出版基金等。

?輥?輰?訛欧美各国税收优惠措施按其惠及对象和优惠基础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文化产业人员的优惠(基于人的优惠)、文化区域的优惠(基于地的优惠)、文化行业的优惠(基于产业的优惠)。参见郭玉军、李华成《欧美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輥?輱?訛如,英国给予一些大学以“慈善机构”的地位,对一些学术著作出版机构免税。《联邦税法》规定对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州、各企业对文化产业和事业进行赞助和支持。

?輥?輲?訛为鼓励企业与个人在文化产业领域进行创业,韩国政府于2004年重新修改了《税收特例限制法》,将在韩国制作的电影、广播电视、市场演出等产业纳入减免税收的行业之列,可减免应纳税额中所得税和法人税的5%-30%。

?輥?輳?訛这方面可以美国经验为借鉴,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国内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成为科技成果高转化率的有力保障。1787年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了版权和专利权,随后制定了《版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成为美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的主干法。《贝多尔法》、《联邦技术转移法》等旨在界定国家投资所产生的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等问题。《专利质量提高法》和《专利改革法》等进一步加强了专利市场的规范。《数字化千年版权法》则为适应网络时代版权市场发展变化作出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赵阳,徐宝祥.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36.

[2]天津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快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J].求知,2011,(4).

[3] 张文龙,侯妍妍.论当前影响天津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及解决对策[J].求知,2011,(9).

[4]王琳.2011-2012天津市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分析与预测[R].李锦坤主编:《2012经济社会蓝皮书 天津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卷)》,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29-36.

[5]王琳.天津城市文化产业的结构创新与文化金融创新[J].城市,2010,(6).

[6]张世君.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保护体系之构建[J].法学杂志,2011,(1).

[7]欧阳友权.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四个拐点与两大趋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

[8]李果仁.破解我国文化产业立法的主要障碍与路径选择[J].福建理论学习,2012,(9).

[9]张军.文化产业法律制度的困惑与思考[J].理论月刊,2011,(12).

[10]王宪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机制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6).

[11]张玉峰.我国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1,(4).

[12]从立先.我国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选择[J].政法论丛,2011,(3).

[13]杨雪.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浅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6).

[14]王安琪.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时代,2011,(8).

[15]王玉娟.后危机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的构建与完善[J].群文天地,2011,(11).

[16]江凌.中外文化产业政策基本特征比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17]程永明.日本文化产业战略及其实施路径[J].日本研究,2011,(12).

[18]华鹰.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立法研究[J].公共论坛,2011,(4).

[19]程雁雷,宋宏.文化体制改革情境下的文化产业立法构想[J].学术界,2012,(2).

[20]李庆本,吴慧勇.中国文化传播对象国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报告[J].中国文化研究,2010.秋之卷.

[21]詹浩勇,刘明星.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及策略研究[J].大众科技,2011,(11).

[22]梁君,郑兴波.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探究[J].改革与战略,2012,( 4).

[23]王德高,卢方.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路径探究[J].财政监督,2011,(19).

[24]郭玉军,李华成.欧美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2012,(1).

[25]郑维炜.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2012.3.

[26]王锡锌.文化的法治与法治的文化[J].现代人才,2011,(6).

On the Legislative Guarante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Tianjin

Wang Zhejie Zhang Lili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视阚

作者简介 阎占定,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博士;向夏莹。中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09)11-0018-04

2005年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且成果颇丰。贺聪志和李玉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10期)中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对中央政策的解读阶段,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新农村建设背景、意义、内涵等方面;二是对新农村建设路径和实践的探索阶段。比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障碍、国外经验的借鉴、途径探索等等。这些研究和探索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地政府为农村和农民做了许多的具体有益的事情,比如修公路、架电线、盖房子等等。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如何保证新农村建设常建常新和可持续发展,这又成为一个新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来综合考量,笔者认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践需要来看,都应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阶段,学界的研究应该更多地重视这个研究课题。因此,笔者拟就目前学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抛砖引玉,以便引起更多的人来研究和关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学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现状

如上所述,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十分火热,研究内容和成果十分丰富,从学界、政府部门到媒体都十分关注。相比之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则显得冷清,研究成果也不多。已有的研究,或从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因素来研究,或从就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来研究,很少有人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和体系来研究。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搜索1997,2008年之间直接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文章不到10篇,而且文章篇幅很短,论述也不深刻。其研究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解读和体系指标的初探。中国人民大学李院平撰写的“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内涵解析及其促进对策”一文,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生产和经济系统、人类需要及其满足系统、社会系统和科学技术系统等因子构成的一个整体的一般原理,结合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二十字”方针来解读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认为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农村循环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杨漾、殷茵撰写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初探”一文,基于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围绕“二十”字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数理分析,试图将该指标体系用于实践,深入农村调研,开展农村资源和环境的监侧和评估,发现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对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伍永忠在“保持环境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河南社会科学》,2007(4))一文,从“村容整洁”的一个侧面来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新农村建设环境美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应首先注意保持环境美化,并探讨了保持农村环境美的实现路径。

2,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实践路径的研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严法善教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文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4个难题来着眼和着手:控制农村人口数量;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减少土地污染;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武俊松的“发展农村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和邓芳的“教育――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世界农业》。2006(7))的文章都认为,发展农村教育和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中国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而发展农村教育,必须确定正确的发展思路。马慧景在“构建我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当代经济管理》,2008(9))一文中则认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内外结合的支撑体系,通过外在正式制度约束建设主体行为,非正式制度激发农村建设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积极性。认为建立严格执法体系,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加强技术投入是完善新农村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的重要途径。

3,对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涂淑珍、阎占定在“关于增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学术论坛》,2007(7))一文中,通过对可能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实和长远发展的农业资源、农村体制、农民收入、新型农民培养等因素的分析来研究如何保持和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认为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业资源和农村环境是重要的载体,农村科技是动力,农村体制和机制是保证。因此。要激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环境、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与创新、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从研究的角度说,就是要加强对这些方面问题的研究,从理论上为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指导。

其实,在国际学术界,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早有研究,1984年哥尔丹・道格拉斯编辑出版了《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in Changing World

Order》,明确提出了“农业可持续性”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刚提出就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1991年在荷兰丹波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发表了著名的“丹波宣言”,拟定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自此以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农业发展的新思潮,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管理界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视,但是对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并不多。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农村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揭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和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化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进行了铺垫,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但是,从各地新农村建设实践要求来看,现在的研究广度和深度都不够,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深入。主要表现在:现有研究工作多从某一领域出发,缺少各学科之间的协同配合,且大多数侧重于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重要性和措施的探讨,其中定性研究多、量化分析少,直接就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比较少,对制约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间的全面和系统性的研究欠缺,指标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化研究不仅必要而且任务十分艰巨。

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这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理论研究课题,而且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我国农业大国的国情、农村的特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发展目标以及现实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1,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要重视对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农业人口多。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繁荣。一方面,农业资源相对不足,耕地面积有18.2亿亩,人均耕地1.2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同时每年土地荒漠化、城市化用地、公共用地都在不断增加,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人地矛盾、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我国广大农民比较稳定的收入仍然来自农业,轻工业发展也依靠农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农村又是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市场。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地处中部、长江中游,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的农业大省。湖北省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依据测算,全省国民收入中的38%来自农业。75%的轻工业依赖予农业提供的原料。目前湖北省全省总人口6000多万人,农村人口4294.6万人,农业生产用地面积1228万hm2,耕地面积只有334.25万hm2,人均耕地0.0566hm2,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直逼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目前湖北省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紧张,耕地减少,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全省283座大中型水库中有93座因病险限制蓄水,相当于损失20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农田排灌工程老化失修,影响功能的发挥。因此,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全面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决定了需要重视可持续发展研究。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参与,农村各级政府大力支持,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农民和地方政府都缺乏实践经验,虽然进行了示范试点,但仍然出现了认识上、工作方法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认识不深,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简单理解为新农村就是新道路、新房子、新村庄,因此重村容整洁,轻生产发展;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工作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二是农业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缺乏投入,农业科技水平比较低,科技支撑能力不足,成果转化率低,这些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瓶颈”因素,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三是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农业人才缺乏,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新型农民培养任务艰巨。此外,农村经济结构单一,质量不高,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对农村支持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胡正全、华、吴军最近对2005年度农村家园建设项目(试点)进行就地审计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新农村建设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积极响应和广大试点村农民热烈欢迎。试点村基础性设施建设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但是,在审计调查过程中也发现,部分试点村致富门道思路不清晰、主导产业不明晰;涉及农业命脉的水利设施建设、维护投入不够,“早不能灌、涝不能排”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其后的期维护、管理得不到有效保证等。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内容研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是一个比较复杂、涉及面很广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都应该围绕如何保持和增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来确定。

1,研究的基本思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其基本的研究思路就是要紧紧围绕如何增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题,认真分析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从现状、问题人手,从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和小城镇建设、进行村庄环境整治、保护农村环境、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切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式。

2,研究的基本方法。由于本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其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就必须采取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个案剖析与一般分析相结合。科学地选择调查区域与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访谈、田野调查等形式深入农村,深入田间地头,联系相关部门,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角度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问题,形成既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3,研究的基本内容。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中心和目的在于如何保持和增强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本研究的内容应该从新农村建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评价体系、解决措施等方面,

把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研究。这一研究是为了摸清和了解当前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好的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哪些原因导致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等问题。这为确定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提供实践佐证和支持材料,以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必须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要深入农村调查,并且要选择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程度、不同发展资源和不同发展模式的农村进行调查,对比研究。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企业 中小企业 持续 发展

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既能满足我们现金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发展模式”②,这是世界上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过20年的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若要把中国建设成真正的顶级大国,使每个城市成为一个整洁、舒适、足以自豪的美好家园,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全国国民、商家、政府决策部门都应该通力合作,一起去实践可持续。从政府的角度看,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追求经济富裕、生活改善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污染和浪费,在满足各种需要与期望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的福祉,协力保护共同拥有的资源。从企业的角度思考:从前消费者会通过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好坏而对该企业作出相应的评价,但是,现在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评价除了考虑产品或服务以外,还考虑企业对社会责任是否有更多的承担。同时,随着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企业必须从节约资源投入、防止资源浪费的角度去降低生产成本。这些压力都迫使企业必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中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可持续发展都有一个误解,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关于环保的问题。因此对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的滞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阻碍。有的企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的事情,首先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有的则认为可持续发展会增加经营成本,减少利益;另一些企业对可持续发展存在片面认识,例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单纯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不需要触动企业的内部管理。诸如此类的误解都使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迟迟不能实施。

在中国,被大家广泛接受的企业原则是保证企业的利润。而没有意识到把这个原则延伸到整个世界的资源和人才利用。例如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是发动机、底盘、车身等各种零部件设计、制造、营销、售后服务及其所设计的交通、道路、金融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们在享受着汽车带给我们的方便的同时,不得不承受着汽车制造、使用及报废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中国行业研究网的数据显示,中国报废汽车的回收率大概只有40%,距离欧洲的95%,日本的80%以上,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而实际上,一方面中国的国内资源极度短缺,另外一方面大量的废弃物没有合理处理造成资源严重流失,是一个极度矛盾的现象。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学习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菲亚特汽车认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话,就要通过包括汽车、能源工业者、最终用户和政府在内的当事各方参与的全面方案框架下,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技术和政策。他们也认为,这个方案将不仅使菲亚特获得竞争优势,同时增强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的全球竞争力。

但是,在中国迄今为止没有几家企业把可持续发展纳入他们的战略思考。很多企业实施的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仅仅是一些零散的环保项目,旨在控制和防止污染。如果我们把美国的3M公司(全称: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及制造公司)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对污水进行循环利用,使污水排放减少了一半的工程看作是一项环保工程的话,那就大错了。3M公司是通过对污染的源头开始,改善整个生产流程,通过重新设计生产设备,对废料进行循环利用,达到大幅降低成本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如果企业要把整个地球作为发展的大环境,就必须考虑自己是否参与了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是助纣为虐,成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一分子。

二、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步骤

根据中国的现状,企业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从内部管理开始:

1.设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目标.

企业要让员工对于可持续发展有高度的认同感,还要设定目标供实施。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为公司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建立具体的目标。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环境保护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比如缓和贫穷和分配不公现象。同时,可能是一个与环境无关的经济问题。然而,一个关于保护环境的政策是实施整个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好的开始。政策与目标的建立是为了使企业计划流程和新的价值观念形成提供一个指导的作用。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不是主动实施的,而是因为企业外部存在压力,这些压力迫使企业必须改变。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必须要获取:(1)本国与有业务来往的国家一些新的和正在草拟的法律;(2)行业的标准和实施守则;(3)企业竞争对手新的战略;(4)公众和其他利益群体的政策和活动;(5)所涉及到的贸易联盟的政策;(6)技术的发展。

2.设计和执行可持续发展计划

下一个步骤就是设计一个行动计划,通过计划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目标进一步实施。它包括改变企业文化和员工的态度,重新定义责任和义务,重组组织结构,信息系统以及运作。

(1)高层管理者要与不同的利益群体沟通。面对利益群体的时候,首先要识别影响企业的利益群体有哪些,然后知道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是什么,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企业的行为是如何影响不同的利益群体,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沟通。比如,顾客可能要求有符合环境保护的产品,而员工可能因为某一项政策而担心威胁到生计,同时股东会关注他们的资产回报率。所以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有助于企业分析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并且在未出现前解决好。

(2)确定责任人。有的企业会设立一个环境管理委员会,有的会设立一个具体的部门,直属高层管理,还有的会把这个责任合并到个人工作职责当中去。清晰的责任说明是成功执行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基本。

(3)在企业各部门的运作。由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持久和全面的工程,因此我们在执行的时候必须从企业内部各个只能部门开始开展计划。从采购开始,经理有责任去重新挑选供应商,以保证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是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市场营销活动需要考虑顾客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要求企业改变原来的市场调研方向。需求的改变会影响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营销和推广。财务计划应该考虑流程的变化过程中资金的需求,还有改换新装置的花费,例如污水处理的装置等等。一个成功的执行计划一定要对企业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紧密的联系在一齐,企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各个部门要齐心协力实施。

3.建立评价与监控系统

在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计划以后,企业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绩效衡量。管理控制依靠一个有效和即时的信息系统。绩效衡量要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要根据政府还有企业公众团体设立的标准。很多情况下,企业建立的可持续发展绩效标准要先于政府。但是,由于现在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以及对企业施加更多的压力,政府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影响力也将增加。因此,企业可以携手政府共同建立绩效衡量、行业标准和监控系统,使公众和企业能够实现成本效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弘扬持续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生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了保证企业和员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一个适合的企业文化是必需的。员工的参与不仅仅是提供意见,还能够激发对于改造的热情。执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经理们改变他们的态度。而态度的改变只能是通过再培训。例如,有一些经理认为他们唯一的责任就是最大限度的帮助股东赚钱。于是,要改变他们的观念,认识和接受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是很困难的。

因此,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要改变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让他们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好处。其次,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各层次的管理者和所有的员工知道所有的政策和目标。而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应该日常沟通里的一部分。执行官要经常询问下一层管理者,因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企业培养一种员工高度参与、持续学习和创新的文化。同时薪酬制度的设立是对那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获帮助实现目标的员工作出努力的认可。

三、中小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思考

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新的挑战,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面临的挑战更是巨大。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也必须要适应这种新的企业气候。但是与大企业相比,他们所面临的障碍是:缺少专家的辅助,缺乏资源和适合的管理结构。因此,他们很难与可持续发展同步前进。由于国外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比我们国家要早,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经验,帮助中小企业更加靠近可持续发展。

例如美国,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业协会、全国商会、全球环境管理协会(GEMI)、国家和国际商业政府团体(例如欧洲的绿色桌子)等获得更多专家的帮助。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企业间合作获得更多的资源,比如建立一个论坛或讨论会,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分享信息和资源。纵然是不同的企业,但是他们的利益群体是相似的,因此在这个平台上企业们可以比较他们的利益群体的需要和期望以及满足他们的计划。同时,在行业间形成正式的行业规划去处理诸如标准、监管和技术研究的问题。

中国政府、行业与中小企业者可以参考国外的经验,中小企业只有在政府和行业的帮助下,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李静江:企业绿色经营[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6-17

[2]余伟萍:企业持续发展之源[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5-26,115-116

[3]倪柏明:谁在争夺报废汽车[N].中国经济时报,2005-10-24

[4]柯恩:从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竞争优势[J].商业评论,2006(1)

[5]斯图尔特・哈特:超越环保:建设可持续发展得世界[J].商业评论,2006(1)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050-01

一、可持续发展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从微观角度来看,传统成本(即目前普遍使用的成本概念) 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例如,按照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工业企业所使用的“成本”概念只是体现在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部分,而其中的“营业成本”也只反映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方面的耗费,至于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却没有反映在成本概念中。试想,如果一个采矿企业只顾短期经营业绩而不是有计划地开发自然资源,工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致力于节能减排等,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企业就将无法“可持续发展”,他们也终将为自己不恰当的经营行为买单。所以,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新型的成本模式——可持续发展成本模式迫在眉睫,但这只是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可持续发展成本。

从宏观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成本是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成本。通过这些方面的成本研究,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因此,从资源与社会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成本由资源成本和社会成本组成。资源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两种。社会成本包括环境保护成本、科技教育成本、社会协调成本三种,其中,科技教育成本包括科技投入、教育投入和观念成本投入,社会协调成本包括制度成本、福利成本和其他社会投入等。

二、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与传统成本战略相比较,成本战略视角、效益的原则以及成本战略的时间和空间上均有较大的不同。

(一)独特性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通过差异化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和谐成本战略、可持续成本战略等形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其成本发挥各自不同的独特作用。如差异化成本战略采用的是因地制宜的策略,低成本战略则是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和谐成本战略从协调的角度,可持续成本战略则从时间的持续性方面去发挥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强调的是发挥地区个体、自然和谐的特色优势,与整体成本战略相得益彰。

(二)效益性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最终目的是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差异化成本战略所产生的效益是因地制宜策略所取得的经济利益,低成本战略所产生的效益是控制成本形成的差异利益,和谐成本战略所产生的效益是协调不合理的效益障碍而取得的效益。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强调的不是短期的、局部的效益,而是长期的、全局的效益。

(三)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最重要的目标是不考虑当前利益,而是考虑长远利益;不是考虑一代人的利益,而是考虑几代人的利益。因此,可持续成本战略主要考虑经济社会利益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三、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资源因素

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同时,自然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库和能量来源。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成本战略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但资源问题是其中心问题。资源问题可以说是资源供需方面的两个不平衡造成的,一是人类自身对自然资源的总需求和地球能够提供的现实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不平衡;二是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空间分布的不平衡。协调好这两种平衡,将会减少可持续发展成本的发生。

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基础,而许多非持续现象正是源于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资源生态系统衰退,这样,就会形成过度开发而损害下一代的机会成本。这就必须解决好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既要保证当代人的合理需求,又要为后代人留下较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重视资源在各地区、各部门和每个人之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

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对资源加以保护。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环境良性循环下的经济发展。任何一个大于零的指数增长,其长期结果却是无限大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工业革命以来平均每年3%的增长率都不满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则难以接受低于7%的增长率。这样的增长要求是有限资源与环境难以承受的。可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减少自然生态成本的发生。

(二)生态环境因素

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又给人类留下全球性生态环境普遍恶化的难题。然而,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按照一般自然规律和当前生态恶化趋势,人们也许永远等不到生态环境恢复的这一天。据《中国生态问题报告》称:“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的问题十分严重。从总体上看,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可见,生态环境将要决定一个民族的兴亡!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构成了以自然生态成本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成本。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第5篇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能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环境因素,将环境教育渗透于知识载体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决定了语文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各个方面都融入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想。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等等。两者结合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完全可能的。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应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摆正人与自然的位置,确立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因此,语文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对自然抱有正确的态度。

二、挖掘语文课堂教育中的渗透点

现行的教材很多地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只有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渗透点,才能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进行渗透。

三、不断强化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师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这种意识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必须通过学生的不断强化、内化。学生接受老师的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在强化自己意识的同时,还要付诸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四、通过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关期刊更多

证券导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大学

桥梁建设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出国与就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