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肢体语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范文第1篇

关键词:歌唱表演 肢体语言

一、歌唱表演中肢体语言的类型

肢体语言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歌唱中十分重要,恰当的肢体语言,会使演唱者在舞台上的形象更加完美。步入舞台的演唱者在台上的一个转身、一个回眸都会引起观众的注意,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既可以使演唱者与观众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也可以让歌曲中歌词所涵盖的情感和意境得以有效地诠释,从而让演出达到预期效果。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歌唱表演者,在进行声乐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必须在肢体语言方面多下功夫,提高自己在舞台上的综合表现能力。歌唱中的肢体语言尽管表现在诸多方面,但可以总结成如下三个方面:

(一)身体形态

声乐表演是一个表现美的过程,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从这个角度来说,演唱者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对美的二度创作。想要表现这种美,首先要具备美的形态:这不只包括娇美的脸庞和玲珑的躯体,而且还包含高雅的气质以及坚强、自信、灵气十足的身体状态。其中身体状态是一切形态美的载体,不但对于演唱本身有所帮助,也是表现歌曲内容、打造演员形象、展现自己台风的主要方面。身体要随着演唱内容的改变呈现不同的形态,要通过不一样的身体形态展现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端庄大方、小家碧玉等①。同时,不一样的唱法需要展现的身体形态也不一样:美声要端庄稳重,民族要和民族特点和戏曲技巧相结合,通俗侧重的是在演唱的时候伴随更多的动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演唱,只要是在舞台上,就要表现出那种优雅和端庄,就算是痛苦也要有一种痛苦美,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面部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是最细腻的表现人物情感的方式。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可以通过表情的变化来表现歌舞内容的喜怒哀乐,可以收到比其他任何形式都直接的表现效果。从演唱技巧的角度来说,如微笑的表情可以让人笑肌提起、上口盖打开,不仅让人看着心情舒畅,同时还可以帮助演唱者把声音位置保持在高位,让演唱者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歌唱状态。面部表情中最灵动的是人的眼神。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物内心的情感最容易从眼神中流露出来,演唱者要通过自己眼神的变换表现不同的演唱内容,实现与观众的交流。因此,在训练演唱基本功的时候,演唱者要注重对自己面部表情的锻炼。

人的面部表情是多样化的,演唱者可以通过对面部表情的调整来表现不同的作品情感。演唱者要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各种表情的锻炼,表情要和歌曲情感程度相得益彰,过犹不及,不到位或者过火对于表达感情都不好。比方说照着镜子练习喜怒哀乐各种表情,这样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更丰富多彩的表情。

(三)手势动作

手势,对演唱者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可以配合适当的手势,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手势,是表现人物性格和气质的重要方式,可以让人物情感展现得更加具体,手势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情感表达方式。恰到好处的手势动作,可以让演唱者的演唱更加流畅,表演更加精准。

不同的手势动作,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比方说指示性手势,表现的是一种意图;情绪性手势,表现的是一种感情等。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手势可以帮助演唱者表现声音表达不出来的情感和意识,例如感情的强烈程度,情绪的各种细腻变化,这些内容有时候单独依靠演唱是表达不出来的,配之以恰当的手势,就可以让这些情感表达得更加贴切。因此,在进行演唱训练时,就要注意对这些手势动作的安排,同时也要把握好手势动作的度,不能放太多的精力在手势表现上,从而忽略了演唱本身。

二、歌唱表演中运用肢体语言的必要性

恰当的肢体语言是声乐演唱中艺术表现的必要条件,声乐表演是演唱和表演融为一体的表现方式,既可以从听觉上,也可以从视觉方面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激活音乐作品中的内容,让听众可以直接领略到声乐作品的感人之处。尤其在现代的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观众在进行声乐欣赏的时候,越来越追求“视听共享”的效果。声音和肢体语言的完美结合,能让观众不仅享受到听觉盛宴,同时享受到视觉的冲击,相对于仅仅用声音语言的交流,肢体语言的交流更倾向于内心感情的流动,更接近于内心的交流。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肢体语言,会使声乐演唱更加传神,歌曲内容也得以更加具体地诠释。

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戏曲,在历史的进程中,尽管有过许多的变动,但仍然经久不衰,这是因为它不仅仅包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且在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上,充满了正直、坚强、挺拔的精神气节。他们的肢体语言主要是:唱、念、做、打,他们每天都要坚持这些基本功的练习。因此,对于现代的声乐演唱者来说,声音和肢体语言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经验告诉我们,当歌唱演员踏上舞台的那一刻,台下所有观众都将关注着演唱者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刚踏上舞台,还是到演唱落下帷幕,整个演唱期间演唱者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将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都将决定演出的成功与否。因此,演唱者跨上舞台前,就应该做好准备,从上台亮相的那一刻起就应该进入到表演角色中去。对于声乐演唱者而言,其呈现在舞台上的任何一个细微动作,均需在台下作恰当地设计和有效的训练。

三、歌唱表演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声乐演唱者在台上的所有肢体语言,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演唱者在上下台时,与观众交流互动的肢体语言,这类肢体语言在歌唱表演过程中是不可缺失的,它对舞台表演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演员踏上舞台的那一瞬间开始,观众就会对演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且从他的一举一动中对其精神状态、性格等基本信息和演唱水平作初步的判断和评估,从而在自己心里对演唱者将要进行的演唱效果作出不同的内心期盼。这与戏曲表演中常提及的“先看一i走,再看一张口”的判断秘诀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上述的“一步走”充分展现了演唱者的表演状态以及表演功底。因此,开始与结束时的肢体语言练得如何,能否恰到好处地发挥出来,对演唱的成功与否,以及能否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二,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为了表现出特定音乐内容而设计的肢体语言。这类肢体语言,一般会受歌曲的内容和曲目中所要表现的人物气质所限,这与演唱者在上下台时,与观众交流互动的肢体动作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不同的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运用也不尽相同,如同样是在舞台上扮演“白毛女”这一角色,尽管每位演员都深谙“白毛女”这一角色的肢体语言和表演程式,但是真正在舞台上展现时,撇开演唱不说,仅就肢体语言来看,还是能够识别出演唱者各自的水平高下。演唱过程中,演唱者所做的肢体语言,既要符合歌曲中歌词所涵盖的情感和意境,也要体现演唱者对该曲目在演唱时所进行的二度创作意图。

四、结语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声乐演唱者来说,既包括肢体形态、面部表情,也包括台位转换等形体因素。演唱者肢体语言的运用,不仅可以对歌曲演唱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歌曲和表演的统一。因此,演唱者要想取得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就一定要练好这些肢体语言,实现表演者形体、表情等各方面的完美结合。歌唱是人体机能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一项体力活动,也是一项脑力活动,在歌唱活动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既有利于歌唱活动本身的发挥,也有助于艺术的表现,因此歌唱中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是很有必要的。

注释:

①王小菲:《谈现代话剧表演中的表现性思维》,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参考文献:

[1]梅丛笑.论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表演[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梁珊.论形体语言在歌唱表演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08,(06).

肢体语言范文第2篇

0 ~ 1 岁宝宝的肢体语言

1 岁前的宝宝,肢体动作最为丰富,也最难让人理解。据专家介绍,2 - 3 个月的宝宝,所作的动作社会含义并不明显,大部分的反应只是生理反应。也许他看到人会笑,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每个人并无差别,他的微笑并不表达喜欢某个人,那只是单纯的微笑。而这时的哭自然也是生理需要。而4 - 5 个月的宝宝则开始辨别周围的一切,他已经认识了妈妈,对于不熟悉的人表示抗拒,而妈妈的离开更会增加宝宝的焦虑。6 - 7 个月的宝宝已经拥有了很多表情,如果他觉得不满意就会“哼哼”。

有关专家分析了婴儿的面部表情语言,大致归纳了一下一岁左右的婴儿通常表现的体态语:

6个月以前婴儿通常表现的体态语

表情:懒洋洋 表示我吃饱了妈妈最怕宝宝饿着,但过量喂食显然也不是好事。如何判断宝宝已经吃饱了呢?其实也很简单。当宝宝把或奶瓶推开,将头转一边,并且一副四肢松弛的模样,多半就已经吃饱了。

表情:瘪嘴。表示提出要求

婴儿瘪起小嘴,好像受到委屈,也是啼哭的先兆,而实际上是对成人有所要求。比如肚子饿了要吃奶,寂寞了要人逗乐,厌烦了要大人抱起来换个环境或改变一种姿势,遇到生人表示抗拒。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要求,适时地满足他的需要。

表情撅嘴、咧嘴。表示小便的信号

据研究,通常男婴以撅嘴来表示小便,女婴多以咧嘴或唇紧含下唇来表示小便。父母若能及时观察到婴儿的嘴形变化,了解要小便时的表情,就能摸清婴儿小便的规律,从而加以引导,有利于逐步培养婴儿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红脸横眉,表示大便的信号:

婴儿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而且目光发呆,有明显的“内急”反应。这是大便的信号,这时父母应立即让婴儿坐便盆,以解决“便盆”之需。

眼神无光,提醒父母要警惕

健康婴儿的眼睛总是明亮有神,转动自如。若发现婴儿眼神黯然无光,呆滞少神,很可能是婴儿身体不适,有疾病的先兆。这时,父母要特别细心地注意婴儿的身体情况,发现疑问及去医院检查,及早采取保健措施。玩弄舌头、嘴唇吐气泡,表示自己会玩:大多数婴儿在吃饱、换干净尿布,而且还没有睡意时,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吐气泡、吮手指等。这时,他喜欢独自长时间的玩,成人不要去干扰他。

6个月以后婴儿通常表现的体态语

6 个月以后的婴儿,由于感知能力和动作能力的发展与增强,除了用面部表情代替语言来表示自己的意愿之外,还伴以各种动作的体态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随着月龄的增长而有不同的表现。

6 个月时,婴儿会张开双臂,身体扑向亲人,要求搂抱,亲热,若陌生人想要抱他,则转头将脸避开,表示不愿与陌生人交往。

7-8 个月时,婴儿会以“拍手”和笑脸表示高兴,在父母教导下会以“点头”表示谢谢,对不爱吃的食物避开,并以“摇头”表示拒绝。

9-10 个月时,婴儿会用小手指向去那里,或用小手拍拍头,表示要戴帽子带他出去。

11-12 个月时,婴儿除了以面部表情和动作来表示意图外,还会伴以各种声音,比如嘟嘟声(表示汽车),嘎嘎声(表示小鸭),以及用简单的单词音来表示自己的意愿。

1~2 岁宝宝的肢体语言

一岁后的小宝宝已经成为一个“小人儿”了,咿咿学语和蹒跚学步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开阔。这个阶段的宝宝很容易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意,比如回到妈妈的怀抱,主动亲吻父母,同样,他们也懂得了通过生气来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

扔东西

从8 - 9 个月开始,宝宝就开始喜欢往地上扔东西,不要以为这是宝宝对玩具表示厌恶,这种行为只是表示他们想把这件物品放在其他地方,或者东西撞击地面的声音让他们觉得好玩,因此才不断地重复。

专家建议:也许拣东西的工作令人气恼,但是这是练习所需技能的一部分。家长们需要做的只是捡起物品,如果孩子扔掉易碎物品,要和蔼的告诉他有些东西是不能随便扔的,并且重复多次,让孩子记住。

翻抽屉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要阻止宝贝们触摸东西的想法。因为只有不断触摸,才能更好的了解周遭事物。1 到2 岁的孩子,动作能力增强了,探索的欲望也特别强烈,没有他不想摸、不想碰的东西。翻抽屉是这个岁数宝宝们的最爱。

很多家长认为在孩子随便爬进角落非常危险,而且隐藏在角落里的插头,孩子的手很容易就捅进去。因此会制止孩子的探究行动,这种行为是错误的。

专家建议:宝宝的头脑中没有“危险”的概念,因此将他们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宝宝远离插头的危险是家长的责任。或者干脆将低矮的插头封住,让孩子无法触摸。

看见什么吃什么

弗洛伊德曾经将人类的发育归为口欲期、肛欲期和潜伏期等。一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口欲期,他们了解事物的方式就是通过嘴巴咬的感觉。但是这个时期家长们往往会强迫宝宝不要将东西放进嘴里。专家建议:市场中已经销售一种名为婴儿磨牙器的物品,其中还有一种是含有水的。这种磨牙器咬起来不会咯到宝宝稚嫩的牙床,同时也满足了宝宝咬东西的欲望,更宝宝缓解了出牙时牙龈胀痛的焦虑。对着电话玩具说“喂”

当宝宝开始仔细观察事物的时候,他们会慢慢了解事物都是有用处的,而且会模仿大人的动作。你可能会看到孩子拿起玩具电话听一听,然后放下,甚至对着电话说“喂”并且等待,似乎等着对方有个回应。当你将真电话放在孩子耳边,让他听到话筒那头某个人的说话时,一切对于孩子未知且神秘的世界已经开启。

专家建议:一岁左右的孩子只能通过实物认识世界。当小鸟飞过,小狗跑来,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这是“小鸟飞飞”,这是“小狗汪汪”,那么孩子很容易就在话语与实物间建立联系,下次看到小鸟时他可能就会发出“飞飞”的声音,看到小狗则会发出“汪汪”的声音。家长应将抽象的事情与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比如吃饭时让他坐在固定的位置,使用同一套餐具。这样当孩子再次看到这些餐具或者坐在这个位置的时候,他就明白要吃饭了。

2~3 岁宝宝的肢体语言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容易喜怒无常,刚刚还兴高采烈,转眼间就大发脾气、哭闹不止,尤其在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还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和情绪,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并通过怎样的努力达到目的。他们开始学习识别他人的感受了,经常会有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尝试,借此试探你的反应。

打人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被打往往觉得非常气氛:“那个小孩怎么那么没有教养!”其实在孩子的世界中,并不知道要如何与另一个人建立

联系。而有些小孩认为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而是与别人建立联系的方式。家长要如何应对呢?

专家建议:并不是2 - 3 岁的孩子才开始出现打人的情况,回忆一下,在孩子1 岁以前,他们已经开始拍打父母的脸,并且非常用力。这种用力的拍打往往伴随孩子高兴的笑声。在这个时期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拍打不是喜欢别人的表现方式。具体做法:表情严肃,轻轻抓住孩子的手,告诉他打人是不对的,如果喜欢妈妈可以亲亲妈妈或者抱抱妈妈。这个时候不要冲孩子微笑,因为对于孩子来讲,微笑就表示鼓励。

自言自语

细心的母亲可能不难发现,这个时期的宝宝有时会对着自己喃喃自语,还说得津津有味。他在跟谁说话?怎么这么奇怪?示要戴帽子带他出去。

专家建议:其实,这正是宝宝的语言能力正在迅猛增长,快要达到质的飞跃的阶段!一般宝宝从1 岁开始真正开始发自内心的说话,到3 岁左右,他们的外部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和周围人的语言交流沟通已经不成问题了。这时候,他们的语言能力将要有一个巨大的进步――形成内部语言,也就是象成人那样,思考问题的时候在心里思考完成,而不用把事情的整个过程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而宝宝的自言自语就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进行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宝宝还必须把自己心里想的内容用外部语言的方式讲出来。

如果宝宝其他一切正常,年轻父母大可不用为宝宝的自言自语现象而担忧。同时,也要对宝宝进行多方面的正确引导。如果你的宝宝在给自己“讲故事”的时候语言有暴力倾向要伤害小动物什么的,你可要注意了,宝宝平时是不是接触暴力或带有攻击性的故事太多了。

肢体语言也要学

肢体语言所表达出一个人内心的意思,有时比说话还更为真实。幼儿由于口语表达的能力不够成熟,所以最擅长运用其肢体语言,如高兴时手舞足蹈,生气时捶拳踢腿,难过时嚎啕大哭等,都很明显而容易被了解。因此,肢体语言成为幼儿在能够以字汇表达以前的一种与他人沟通之工具。

肢体语言有天生的,有后天学习的。前者常见的有:噘嘴表示不愉快;笑代表高兴:打哈欠表示想睡或感到无聊等。后者常见的有:点头表示要或好;摇头代表不要或不好⋯⋯不胜枚举。从很大程度上讲,肢体语言还是需要经过“培训”才能使用的。针对较大一点的宝宝,家长可以训练宝宝使用一些肢体语言表达意思。

以示范的方式,直观地把你的要求呈现给孩子,这有助于他明白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可取的。这样做的时候,父母的态度要严肃、语气要坚决,让他能从你的面部表情中感觉到这些话是要听的。

哭闹是孩子惯用的杀手锏,对此,你可以选择安慰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使他转悲为喜,而不是妥协。

此外,营造一个温馨安全的环境:孩子在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中,会乐于表达自己。

当发生状况时,寻找事情的原因。对于孩子咬人、丢东西等行为,要先了解原因,体察他的情绪,再教导他不会伤害到的表达方式。为孩子的想象力提供条件。你可以给孩子看一些人不同表情、姿势的图片或照片,让他想像这些人为何这样。或与孩子一起看电视,讨论剧中人物的表情、心意。这有助于孩子学习到察言观色的能力与学习合适的肢体语言表达。

告诉他们注意肢体语言的礼貌。

肢体语言范文第3篇

一、面部表情的运用

面部表情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愁等,这些都可以从面部表情反映出来。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对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就可以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比如,学生答对了,做得很棒的时候,老师就表现为极其高兴,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许。学生答错了,老师做个遗憾的表情,同时也不忘记给个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

二、眼神语言的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准确地运用好眼神,有利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讲课时,不时地用眼睛环顾整个课堂,使学生感到你在注意他们,调动他们的参与感,提醒他们认真听讲和学习。同时从学生的眼神中,也能读出他们的心理。比如,课堂上学生眼神专注,迸发着欢乐的光,这说明他们正认真听讲,而且听懂了。但是如果学生时不时地盯着天花板或窗外,那表明他们心不在焉,已经走神了。这时,老师走到他身边,做个提醒,轻而易举地把他们的心思收回到课堂。

三、手势语言的运用

肢体语言范文第4篇

一、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的肢体语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更需要直观、形象的实物来帮助他们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我发现了很多学生很喜欢也很擅长模仿我的一些动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跟这个老师的距离近了,那么他自然就比较有兴趣学好这一门课,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直观情景,伴随着老师讲话而产生的语气、姿势、表情,有着强烈的解释性和提示性,它不仅有助于老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是排除母语为中介,把事物与英语直接连接的有效手段。

二、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感染学生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使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使学生轻松自如,信心十足。在学习句型“This is my friend.”时,一位学生指着我说:“This is my friend.”这时,全班同学都惊讶地望着他,指责他不该把老师介绍为朋友,并为他对老师的冒犯担忧。但我却微微一笑,摸摸他的头说:“Yes, we're friends.”这时全班同学都松了一口气,重新恢复原来的气氛,更对老师产生了亲切感。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能让学生课上积极回答,思维活跃的学生得到创新动力,积极踊跃地表现自己;一个期待鼓励的眼神,可以使那些成绩一般、胆小的同学得到自信,变得轻松、大胆,并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应该始终保持神采奕奕,精力充沛,以自身的表现感染学生,使英语课堂生动、活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各种手势、动作,替代母语解释

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PPT、游戏、唱歌、视频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但在课堂中更应该利用自身取之不尽的资源,运用各种手势、动作,创设各种情景,代替单调的母语解释,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手心向外,左右轻轻摆摆表示“Hello”“Hi”,手心向下表示“down”,放在胸前介绍自己:I'm......这些内容可以用简单的动作表示。但更多内容既要靠教师的动作,还要设置情景,学生才能理解。如教授“May I come in?”时,我走到门口敲了几下门,然后一边用手指向教室里面,一边说:“May I come in?”80%的学生猜到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可以进来吗?’由此可见,只需老师恰当地运用各种手势、动作,照样能把英语课堂搞活。

3.通过生动表演,发展学生的思维

3.1、字母教学添趣味

一个好的教师,也应该是一个好的演员。演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那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在英语字母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法,使字母教学摆脱枯燥训练,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使小学英语字母教学真正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如开展“英语字母模仿秀”活动效果不错。请学生们边说边用自己的身体摆出各种造型和动作并唱出歌谣,“字母A,真雄伟,身体像个金字塔”;“(A)一头尖尖两头宽,中间游过小木船”; “黄月亮,弯弯笑,字母C,空中吊”;有的站直身子,张开手臂(T);有的两手交叉在胸前(X);有的学生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V)等。

3.2、单词教学加活力

教师在台上表演动作,如:swim、walk、run等,然后让学生自由地猜。在教单词时可边做动作边教单词。如在教book时,教师可边教读单词边做读书的样子,学生边做动作边念单词,多种感官并用,增强记忆;教tall时,可用手做出很高的样子;在教old时,可以用手做出抓胡子的动作,表示很老的样子,等在教单词时可边做动作边教单词。如教到car时,教师可边教读单词边用双手做握方向盘状,学生边做动作边念单词,多种感官并用,增强记忆;再如,教rabbit时可做兔子跳的动作;教bike时,可做骑自行车的动作。

3.3、句子教学助理解

在教学中将句子设计在情境之中,并编以动作,既能让学生领悟句子的含义,又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可谓一举两得。我做出洗衣的动作说:I can wash the clothes.学生也跟着学了,边说边做。我还做出放风筝的动作说:I’m flying a kite.我抱着身子,做出因寒冷而发抖的样子,咳嗽着说:It’s cold today. 在练习现在进行时的句型时,我设计了一个哑剧表演。让学生到讲台表演动作,其他同学根据其表演进行问答猜测其表演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复习单词、句型,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3.4、运用形象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一种语言不加任何修饰,那学起来就干巴、无味。特别是对于喜欢多变的小学生,如果看多了,听多了,说多了,就也有一种想动一动的欲望。所以教师应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也参与老师的手势活动。如:在学习每单元的chant时,我都会让学生跟着韵律举手拍一拍,把头摇一摇,这样,学生的兴致都特别高,教学效果也特别好。记得在教授每单元时我都会教唱一些英文歌曲,如《Hello!》,《How are you?》,《Numbers》,《Mummy Finger》,《Happy New Year》等。因为这样的课堂才是童年生活的再现。小手甩一甩,小腿扭一扭,小嘴动一动,学生动而思之,提高了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营造了一个学习英语的课堂,良好的氛围。

肢体语言范文第5篇

他看你时歪着头

解读:当男人看着你,头微微侧向一边时,表明潜意识里他对你有兴趣、有好感,想吸引你。这种男人个性较为温和、内向、矜持,碰到心仪的异性时通常就会是这种姿势,希望对方能给自己一些更明确的信息,或干脆采取主动。他不由自主地表露出内心脆弱、敏感的一面,期待与你的关系能更进一步。

你若发现他歪着头看你,你就应该明白,他其实希望你主动上前与他搭讪。如果第一次与你约会的男士送你回家时,歪着脑袋站在你家门口迟迟不愿离去,若是你对他感觉不错,那就赏他一个鼓励的微笑吧!

他的双脚呈内八字摆放

面对你坐着时,他脚尖靠拢、脚跟朝外呈内八字形。

解读:你或许让他觉得有点儿紧张,不过他不是怕你,而是喜欢你。这个姿势所隐含的意思,是源自他对于自己某种想法的不确定感。譬如,酒吧里有位男士坐在高脚椅上,双脚摆成内八,还不时往你这儿瞧。这代表他对你相当有好感,却不确定是否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假使你认为对方给你的感觉还不错,不妨稍稍降低你的姿态,换上亲切可人的笑脸,他的紧张不安自然会随之消失。倘若这种情况出现在你的伴侣身上,表示他有件大事想跟你讨论,可又不知该如何启齿。你不妨想办法让他放轻松,看看他到底想说些什么。

他的双肩低垂

他双眼注视着你,肘部搁在膝盖上,肩膀向前倾。

解读:你八成做了件俏皮可爱的事,触发了他内心的温情和保护欲。当一个女子的言行举止令男性觉得甜美迷人的时候,他会心生一股想去拥抱对方的冲动。于是,他的肩膀便会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好像随时要伸出手臂,把你拥入怀里似的。

如果你们才认识没多久,这种肢体语言表示他开始喜欢你了!

他以手背朝向你

他说话时的手势或叠放在桌面的双手,手背始终朝向你。

解读:手掌不外露,代表他想获得某种程度的主控权。当你发现他的手背一直对着你时,或许是因为他欠缺一点安全感,同时想证实自己在这段感情中是否拥有主导的资格。事实上,这多半是暂时性的,只要他在你俩的关系中取得一个平衡点,这种情形便会改变。譬如,由他决定今天晚上去哪儿吃饭、看什么电影――让他过一把当“男主人”的瘾。不过,你若是在一个刚交往没多久的男人身上发现这种状况,极有可能是他想划清楚你俩之间的界线;也就是说,他倾向于视你为普通朋友,而非情人。

他用手梳弄头发

和你在一起时,他老是用手指拨弄、整理头发。

解读:他在你面前搔首弄姿,潜意识里是企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帅。女人有成百上千的花招可以让自己的外表更具媚惑力,但对男人来说,只有头发变得出花样了。他们总不能涂唇膏、描眉毛、露肚脐吧?

以后,若你瞥见周围有男人一边望着你、一边用手梳弄头发时,你就应该明白,他的“求偶仪式”正在展开。如果你对他也有兴趣的话,不妨以称赞他的外表作为开场白,然后,你自己也可妩媚地甩甩头发,或用手指卷弄发梢,“回敬”他刚才的“卖力演出”。

他别过头去

你和他说话时,他突然看着别的地方,用左侧或右侧脸颊对着你。

解读:抱歉,当他出现这种反应的时候,表示他没什么心情跟你谈天说地。虽然,他偶尔转移目光或随意四处看看是正常现象,不过,你若发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是对着他的侧脸说话,那就意味着你们的关系八成出了大问题,你要找出真正的原因。

一般而言,一个人对一段进行中的对话感到不耐烦的时候,多半会把头转开,这是一种想要逃避的自然反应。他别过头去,有可能是你的话题让他感觉不愉快甚至恼火,也有可能是他已经烦你了――你的话题或你的态度甚至你的一举一动。你可以试试换个轻松点的话题,缓和一下气氛。如果他还是那样,那就是你本人的问题了。

他的胸膛始终对着你

即便他的目光不在你身上,但他的胸膛和肩膀依然对着你。

解读:你可以自己先试试看,如果你正对着一个你迷恋的男人,此时无论哪个方向有人叫你,你转头去看是谁或者发生什么事时,你身体的正面,一定还对着这位让你着迷的男人。同理,无论他的目光看向哪里,是不远处他的朋友还是那边的某个辣妹,只要他的胸膛始终对着你,你便可放心啦!在有限的空间里,他上半身面对时间最长的人,往往就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

动物通常把胸部对着眼前最重要的事物(食物或敌人),以便头部转动时没有死角,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迅速的反应。这完全是一种本能。一旦你的大脑接收到任何重要信息,你的上身便会不由自主地朝那个方向转去。所以,今后和同性朋友一起参加聚会时,就不用再为某个帅哥到底看上你们之中的哪一个而心里犯嘀咕了。只要掌握了这个肢体语言的含义,答案马上呼之欲出。但如果,你和心上人说话的时候,他的上半身老是朝着别人,你最好赶紧搞清楚他的心飞到哪儿去了!

提个醒:令男人却步的肢体语言

注意啦,下面3种肢体语言会令男人觉得不自在,使他们对你望而却步。

1.目光四处游移

如果你和男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一会儿看看这里、一会儿望望那里,他会认为你心不在焉,对他不感冒,自尊心因而受创。他对你再怎么流水有情,但看你好像落花无意,他也只好让感情自生自灭了。

2.身体往后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