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则运算题

四则运算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则运算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则运算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四则运算 解方程 填空题 解决问题

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在旧的人教版四年级的教材中,安排了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即“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同时教材安排了用加法验算减法,用乘法验算除法。笔者认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应用于“加、减”之间的验算或“乘、除”之间的验算。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根据①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②“被减数=差+减数,还应该引导学生得出③“减数=被减数-差”的关系。根据④“被除数=商×除数、⑤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引导学生得出⑥“除数=被除数÷商”。这样四则运算之间就有六个关系。这六个关系,如果能在新教材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背熟,就可以为以后在其他方面的解题中发挥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这些变形依据是解简易方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人认为可通过下面的途径来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如要想学生熟练依据①,可以这样多次练习:=和-另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进行这些练习时,最好穿数字的例子,相信经过多次练习后到正式解简易方程时,我们再适当进行这样的复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依据,解方程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其它的变形依据也是依此类推。

一、利用四则运算关系解简易方程

解简易方程,教材是根据天平两边平衡原理,利用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最后求出未知数X的值。教材这样编排,目的是要和初中教材衔接。但用这个方法解题时很有局限性的,有些题目,学生是无法解的。

在解答完一个具体的方程后,得出的解是否正确?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这样的教学就能顾全大局,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养成了学生“言必有据”的好习惯,从中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并且能帮助我们确保解方程的正确性。

二、利用四则运算的关系找解决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四则运算题范文第2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

2.掌握积、商的变化规律。

3.能运用这些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性质和规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判断牌、选择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示课题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时,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哪些运算性质?”(指名回答)

(板书)

加法交换律减法的性质

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除法的性质

结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定律和性质及其应用。(板书: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二)复习五大定律

1.提问:这些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么叙述?(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字母公式。)

2.判断下面应用运算定律的过程有没有错误,没错举“√”,有错举“×”,并指出错误所在,改正过来。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结:我们运用这些定律时要注意正确。

(三)复习两大性质

1.提问:我们还学习了哪些运算性质?你能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吗?说说它们表示的意思。(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除法运算性质:(a+b)÷c=a÷c+b÷c(c≠0)

强调除法性质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数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号后面的横线上填数,里填运算符号。

(1)157-(27+68)=157-27_________

(2)3214-537-463=3214-(537463)

(3)(945+63)÷9=945÷________63÷

(4)156×102=156×(100_______)

指名一人做胶片,其他同学做印好的练习片子,然后投影说结果,并说明根据什么性质。

(四)积、商的变化规律

1.提问:我们在学习多位数乘、除法时,还学过积、商的哪些变化规律?谁还记得?

(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____倍;如果一个因数缩小1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________倍;或者,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________。

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具体体现。)

投影说明:

(a×10)×b=a×10×b=a×b×10=(a×b)×10

(a÷100)×b=a÷100×b=a×b÷100=(a×b)÷100

(a×10)×(b÷10)=a×10×b÷10

=a×b×10×10=(a×b)×1=a×b

(2)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___________扩大(或缩小)___________的倍数,_______________。

问:你能联系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定律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吗?(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关系,这也是乘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体现。)

说明:整数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四则运算同样适用。(只有除法的性质略有变化,a,b都要能被c除尽。)

2.练习。

口答:

(1)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原来的积就____________倍。

(2)把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____________倍。

(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里填运算符号。

①3.6+0.85+6.4+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53-1.64-0.36=_____(______0.36)

③7.8×5.3+7.8×4.7=______(__________)

④4.2÷0.7+2.8÷0.7=(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总结

我们掌握四则运算的五大定律和两个性质主要是为了应用,使计算简便,而且要灵活运用。

(六)课堂练习

1.选择题:(投影出示,学生举选择牌。)

(1)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5,得到的差[]。

①增加5

②减少5

③不变

(2)对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分别应用了()知识。

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

应用了()知识。

25×48=25×(6×8)=6×(25×8)=6×200=1200

应用了()知识。

25×48=25×(50-2)=25×50-25×2=1250-50=1200

应用了()知识。

25×48=(25×4)×(48÷4)=100×12=1200

应用了()知识。

①积的变化规律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③乘法结合律④乘法分配律

⑤乘法交换律

追问:哪种最简便?

2.简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两个同学用胶片做。

①1.25×2.5×64×5

=1.25×2.5×(8×8)×5

=(1.25×8)×(2.5×8×5)

=10×100=1000

②5.8÷0.7+0.42÷0.07+40÷7

=58÷7+42÷7+40÷7

=(58+42+40)÷7=140÷7=20

集体在投影上订正。

(七)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好。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要注意应用我们所学过的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提高效率。

四则运算题范文第3篇

一、引导回忆,整理有关“0的运算”算式

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归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尽量避免牵着学生走,如教师出示口算题让学生做,这样学生容易处于被动学习地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先引导他们回忆: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组内畅所欲言,安排一人记录,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加、减、乘、除法板书。如,板书以下算式:

25+0=25 0+38=38

0+0=0 73-0=73

0-0=0 64-64=0

0×78=0 29×0=0

0×0=0 0÷7=0

二、引导分类,概括有关“0的运算”结语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系统地概括、总结出四则运算中有关“0的运算”的结语,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算式,想一想:有哪几种运算?可分为几类?然后按四则运算分为加、减、乘、除法四类,最后根据算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有关“0的运算”的结语,并整理成下表:

学生总结出的结语可能没有这样精练,但只要意思相似,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并让学生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在引导学生以结语的形式表达有关“0的运算”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举出一些算式加以验证、说明。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不要包办代替。

三、举例说明,突破“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难点

除法运算中有关“0的运算”,前面只举了“0÷7=0”一例。诸如“7÷0”“0÷0”等算式,教材是通过举例,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学生也较难理解,以后学习分数、比等知识还要用到。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可按下面程序进行。

首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要让学生弄清0不能作除数以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①除法运算中有关“0的运算”,除了“0÷7”外,你还想到了哪些运算?②0能不能作除数?请举例说明理由。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说明,有利于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如,教师举出除数是0的除法的例子:7÷0= 0÷0=,问: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分两种情况分析:①7÷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7,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7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7,所以7÷0商不存在。②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这一结论。

最后,让学生说说“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引导学生自己举例说明“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组织练习,提高有关“0的运算”技能

组织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引导学生对有关“0的运算”进行系统整理、概括后,还有必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组织学生当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如:

1?郾看谁算得快:0×28= 260+79×0= 984×0= 0÷35= 584-584= 6×9×0= 69-0= 0÷57+43= 138×76×0=

2?郾填一填:(1)一个数减去( )得0;(2)0乘任何一个数都得( );(3)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 );(4)一个数除以1还得( );(5)( )不能作除数。

四则运算题范文第4篇

七加二等于九。这是一道普通的加法计算题。

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加法是算术的四个基本操作之一,其余的是减法、乘法和除法。

(来源:文章屋网 )

四则运算题范文第5篇

一、知识方面:任何数的计算总是与其相应的知识密切联系的,如果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熟、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错误百出。

1、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如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由“数位”、“个位”、“相加”、“满十”、“前一位”、“进一”等一系列数学概念组成的。如果概念不清,就无法依照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正确计算。

2、口算不熟、笔算不准。2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100以内数的乘除口算是进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也是分数四则运算与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因为任何一道整数、分数或小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如果口算不熟,计算时必然会出现错误;只要计算中有一步口算出错,就会导致整道题的计算结果错误。

二、心理方面:造成计算错误,除了知识方面的原因外,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是不能忽视的。平时学生老爱说自己“粗心”,除了由于不良学习习惯所致外,大多数是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的原因。

1、感知不准确。

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够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他们抄写数字、符号,不看准就下笔,常出现这样的错误:“1”写成“7”,“18”写成“81”,“+”写成“÷”等;驴唇不对马嘴,抄着上一行却串到下一行。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所致,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想简便凑整的成分掩盖了运算顺序在头脑中的观念,引起了错觉。

2、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思维定式是指人的思维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现在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实验表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维,在问题和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定式就能使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迅速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定式的正面效应;但在问题及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种定式就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解决方法,这是思维定式的负面效应。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受思维定式负面作用的影响,导致计算错误。

3、受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影响。

由于受小学生本身的年龄、个性、兴趣、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很短(据统计在一节课内学生的有意注意不超过20分钟,低年级更差),并且注意也不容易分配,要求他们在同一个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上来时,他们往往会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为了预防学生计算出错,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条对策,防患于未然。

(1)加强双基教学。为了防止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由于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律等原因导致计算错误,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为它是小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的基础和理论依据。现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不强调大数字的计算,安排了计算器计算,从客观上弱化了计算教学,我们一线教师切不可因此而掉以轻心,否则会引起计算正确率的降低。

(2)强化口算基本功训练。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基本口算练习,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口算训练,在此基础上,严格地进行笔算练习。这是学生对数的计算由生到熟、由依法则一步步计算到形成自动化的过程。

(3)树立信心、培养习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时要细心,分析问题要沉着冷静;遇到难度较深的问题,要有信心,学会逐步分析、逐步计算;要认真审题,养成按照规范的计算过程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青年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海南省委

书画艺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临床放射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黄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