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示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土木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跨跨度一再突破。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己跨入世界水平先进行列。目前,我国己建成千米以上大桥3座、800m以上大桥8座、600m以上大桥15座、400m以上大桥40座,重庆万县单孔跨度达420m的钢筋混凝上拱桥更引起世界同行的莫大兴趣。在水利建设方面,50年间全国兴建大中小水库8.6万座,水库总蓄水量4580亿立方米。建设和整修大江大河堤防25万公里,目前防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达7000多亿元。在大坝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建成了青海龙羊峡大坝、贵州鸟江渡大坝、四川二滩大坝等水利工程。
三、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外,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基本建设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并且在土木工程的各项专业活动中,都应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些专业活动包括:建筑物、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建设,海洋、水、能源的利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参考文献:
[1]段树金.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关键词:突发模式峰值自动功率控制时钟恢复动态阈值
近年来,突发模式的数据传输方式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字通信系统中。这些系统通过光纤、无线和同轴电缆等媒质实现点到多点的连接,其中以ATM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APON)成为快速发展的宽带技术之一。由于APON系统结合了ATM多业务、多比特率的支持能力和PON的透明宽带传输能力,将成为未来实现宽带接入乃至最终实现FYTH的重要方式。
APON系统的核心是在PON上采用TDMA方式传输ATM信元,物理层上下行方向一般采用TDM/TDMA技术。APON系统在下行方向以TDM的连续方式工作,容易实现;上行信号为TDMA方式,信号工作在突发模式下,是幅度不等、长度不同、时间间隔也不相同的脉冲串,由于上行信号的这一特点,突发式收发模块设计与传统收发模块的没计有很大不同,因而所采用的测试方法也不同。同时,由于以往所开发的突发式光收发模块多在l00Mb/s以下的速率,国外虽对155Mb/s收发模块有一些研究并开发出相应的产品,但由于其价格居高不下,因此有必要研究国内自主开发的155Mb/s光收发模块。
1突发式光发射模块
APON系统中,光网络单元(ONU)的发射机以突发模式工作,即只在分配给它的时隙内才有功率输出,在其他时间处于关断状态,因此光发射电路要求能够快速地开启和关断,需要采用响应速度快的光源并采取一些者施以减少和补偿突发时延。光发射模块由光源、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三部分组成,具有发射关断和监视输出的功能,如图1所示。图1中的数据和信号由测试系统产生并提供。由于突发式光发射电路是多路轮流发射,突发式发射电路的工作空度比很大,所以自动功率控制(APC)电路不能采用平均功率控制方法,而必须采用峰值功率控制方法来稳定发射光功率。为减少多路背景噪声的叠加,采用了信号到来前4bit的预偏方式,并采用峰值功率控制稳定发射光功率。发射的驱动电路采用突发式发射专用芯片LUBLD55。其控制信好中的framing由系统提供,而overhead信号则由模块自行产生。LUBLDl55具有自动功率控制功能,在温度和寿命的范围内,数字自动控制反馈回路使激光器在突发模式下保持恒定的光功率。自动功率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在第一个突发数据信号到来时,光二吸管的电容Cpd被预充电到一个已知的电压Vpc。这洋在随后的突发数据信号到来时,电容由来自光二极管的电流充电,同时由数据开关产生的电流脉冲和参考电流源Lref进行放电。当第二个突发信号结束时,电容的电压Vx(标有X的节点无限地、并在每两个突发信号之间进行更新以磕免发射数据的干扰。与预充的电压Vpc用同步比较器进行比较,由比较结果决定计数器是提供还是。降低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由于所选择的功率标准是由数字的加/减计数器所存储的,其保持时间是无限的,并在每两个突发信号之间进行更新以避免发射数据的干扰。
图2
2突发式光接收模块
155Mb/s突发式接收模块的基本框图如图3所示。接收电路采用155Mb/s专用芯片LUBORP前置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并产生差分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系统可用的差分信号;LUBORAl55主放大器对信号功率逐级放大。同时,由时钟和数据恢复电路提取出的时钟和复位信号对接收到的突发式信号动态建立判决阈值以使数据恢复输出。另外由于系统输入电压为3.3V,而前置放大器和主放大器工作电压为5V,所以还需要一个由MAXl674组成的升压电路,将+3.3V升压到+5V。
图3
要实观交发式上行信号正确、快速接收,155Mb/s突发式接收模块需要解决快速比特同步问题。以往接收机的快速同步技术多采用相关法和多相位时钟采样法。相关法适合100Mb/s以下的PON系统,而多相位时钟采样法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实现起来较为复杂。所以本设计采用了注入锁相环法的同步技术。如图4所示。光电探测铝首先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存在延时,其幅度、相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此时接收到的是突发式电信号。首先对其进行频谱变换,保留频带范围在155MHz左右。外接参考振荡器产生某一个频率和相位的信号作为注入信号,与所接收到的突发信号进行比较产生一个新的参考信号,与压控振荡器所产生的某一个基准频率通过锁相环技术进行相位和频率的比较,通过误差电压值不断调整压控振荡器所产生的基准频率,最终将锁定状态频率的信号送入判决电路。通过判决电路,建立合适的判决阈值,最后恢复输出。
图4
155Mb/s突发式接收模块的另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上行突发光接收。由于到达OLT的突发信号其幅度、相位都不同,所以要求接收模块对每个上行突发块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新的判决阈值。以往接收模块的判决方法多采用交流耦合的判决方式,由于增益是差分输入、差分输出,且通过电容耦合,对于100Mb/s以下的速率是可取的.但对于155Mb/s时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笔者提出了直流耦合的动态阈值判决方式。
图5
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直流耦合到主放大器,LUBORAl55主放大器动态地建立阈值以接收两个连续的强度不同的信息包。另外,为了保证可用带宽,还必须进行带宽补偿和自动阈值控制以确保系统的工作速率为155Mb/s。带宽补偿功能由正负带宽补偿引脚完成,适过在它们之间所跨接的5pF电容将输出反馈到输入端、限制了系统的工作带宽,同时限制电路工作速率为155Mb/s并减少了高频噪声。很好地提高了接收模块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LUBORA155具有自动阈值控制电压的功能。能够接收不同的输入信号电子。从而建立不同的阈值进行动态判决。
经过主放大器后的信号到达时钟与数据恢复电路,其功能由LUBCDRl55芯片完成。其原理图如图5所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主放大器处理后的数据信号分为两路,以LV-PECL的正负极性数据输入到两个振荡器中。同时,从系统时钟来的时钟信号通过锁相环回路产生振荡器的偏置电压,并输入到两个振荡器中。然后,两个振荡器经过一个或门产生恢复的时钟信号,其原理是从输入的数据信号的瞬时相位中恢复时钟;恢复的时钟与输入的数据信号一起再驱动触发器产生恢复的数据信号。由于此时恢复的时钟和数据信号有一定的抖动,所以要经过FIFO与系统时钟以及RESET信号一起消除抖动,其原理是由恢复的时钟与输入信号中的基准时钟相同步以消除失步。另外,LUBCDRl55的工作特性可实现首比特同步,并能消除经过主放大器后波形中的毛刺现象。
3突发式光收发模块的测试系统
(1)测试系统设计
突发式发射和接收模块因其工作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所以不能象一般收发模块那样进行测试。系统模拟器的核心是产生发射模块的控制信号,所有的控制都与这个控制信号有关;同时还必须为接收模块产生相应的重置信号以恢复时钟和数据,而重置信号在时间上必须比数据信号早2个比特以上,一般是3个比特。突发式光信号模拟产生系统方框图如图6所示。
从信号源取出155Mb/s数据和时钟信号,数据信号经过缓冲器Bufferl变换为两路ECL电平的电平信号,分别送到数据包产生器和多路分离复用的电子开关(MUX);时钟信号经过缓冲器Buffer2变换为ECL时钟信号,与数据信号一起作用于包产生器,生成两个不同时隙的数据包,经过MUX分成两路数据包。
图7和图8
(2)测试结果
[关键词]教师;自我关怀;生存生活;职业生涯;生命价值;自我发展
当今社会对教育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而这种期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嫁于教师”。[1]P54《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说:“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2]P139因为教育成了“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2]P1所以这种期望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和教师提出来的,因此是合理的、正当的,但不能不说这是造成目前教师比较沉重的生存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教师的生存状况,“教师压力”、“教师职业倦怠感”、“教师心理问题”等成为出现频率相当高的词汇。同时,学者们开始追问教师的“生命意义”、追寻教师的“幸福”、呼唤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这也反映了教师研究视角的变化——从单纯关注教师的社会价值转向对“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3]P4的追求。我认为,在这种研究视角下,无论是“教师生命意义的澄明”、还是教师“幸福”的追寻、抑或是对教师“人文关怀”的诉求,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使教师的发展以及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是对教师的“关怀”。然而我们在希望外界对教师关怀的同时,却普遍忽略了教师对自我的关怀,而这恰恰是促成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关怀”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关心”。在宗教中,关怀意指对人生命的关怀,如基督教追求生命的永生、佛教讲求佛法的解脱道。而在哲学和伦理学中,“关怀”主要指对人的伦理道德的关注。《伦理百科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对“关怀”的解释为:“关心的同义词。标志人们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指人们基于对社会道德关系的理解而表现出对他人、对集体的关切、爱护、同情之心。”美国教育家诺丁斯(NelNoddings)提出关怀的两种基本含义:其一,关怀与责任感相似,如果一个人操心某事或感到自己应该为之做点什么,她就是在关怀这件事;其二,如果一个人对某人有期望或关注,她就是在关怀这个人。因而关怀意味着对某事或某人负责,保护其利益、促进其发展。[4]因而在哲学和伦理学的意义上,“自我关怀”意味着对自身德性伦理的关注,关心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我们还可以从法国思想家福柯(M.Foucault)的生存美学中得到启发,因为“福柯要揭示人在现代性进程中作为大我(理性主体)的工具性地位,确立自我关怀的小我(身体经验)的审美生存形象”。[5]在福柯看来,人的自我关怀包含着四大要素:认识自身、反思自身、精神修炼、拯救自身。[6]
综合上面对关怀和自我关怀的各种理解,本文把教师的自我关怀定义为:教师对自身的关爱、关注与关心,包括对自己作为“人”的关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关注以及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关心,简言之就是要重视自己,并为自己负责。
可以认为,教师对个体自我的关怀有以下三大要素:生存生活关爱、职业生涯关注、生命价值关心。
1.生存生活关爱。教师是“人”,是“谋求个体生命生存的人”。[7]因此,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8]P32所以,教师自我关怀,必然包含关爱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教师合理合法地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是每个教师的基本权力;同样,教师也有权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合法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别让自己像崔允漷教授常说的“只有‘生’(指职业、工作),没有‘活’(指生活质量、闲暇)”。有些人总以为教师不该追求物质享受,教师就应该讲奉献、应该清贫。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人对教师课外辅导寄托儿童的现象大肆挞伐,称之为“有偿家教”,以为离经叛道。对此,马少华刊文指出“校外教学无伤教师伦理”,[9]因此追求生活质量也无关教师职业道德。当然,教师对自己生存与生活的关爱并非唯生存生活关爱,更非为物质利益不择手段。
2.职业生涯关注。教师进入职场,无论是怀着美好的理想,还是在父母老师的要求下,甚至是不明不白的,他都将开始可能长达三十年左右的职业生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可能时而激情飞扬、时而迷茫无助,时而积极进取、时而萎靡退缩……这本是正常的,我们每个教师都无法保证让自己始终如一地当好教师。然而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保持必要的关注,是谈不上自我关怀的。“我为什么要当教师?”“教师到底是什么样的职业?”“在整个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我将如何度过?”“我的职业生涯有没有规划,怎样合理规划?”等等,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涯关注的内容。
3.生命价值关心。正如前文所说,教师自我关怀并非唯生存生活关爱,追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实现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教师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关心,意味着自我精神的完善、德性的追求、使命的践行。教师在这种自我关怀中,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生命得以升华,因此能够得到自足与享受。刘铁芳教授根据马克斯•韦伯的有关理论,把教师的职业道德选择分为两种模式:“为”教育而生存与“靠”教育而生存,其中“为教育而生存,教育事业成为教师人生的基本内涵”,[10]这样的教师,教育成了他人生的追求,教育事业与他的生命意义融为一体,因而他在获得自足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二
教师自我关怀的本意是教师要重视自己,并对自己负责,因而教师自我关怀的主要目的是促使作为“人”的教师健康、快乐地发展。教师自我发展固然需要多种因素: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关怀、需要制度的规训、需要有效的培训、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如家庭影响、个人经历和教育程度等),还需要自我目标的制定和实践、自身的努力、个人的体验、理性地反思和主动地创造等等。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而只有内部因素才是教师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根本动力正源自教师的自我关怀。因为在职业生涯关注中教师主动思考教师职业对自己的意义、学会了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在生命价值关心中教师开始重视自我精神的完善、德性的追求、使命的践行,这就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源动力;不仅如此,在生存生活关爱中教师还将懂得更加美好地生活,使自己健康快乐地发展。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显然,教师对自身生存生活关爱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让自己安逸地度过一生,而是为了自己的尊严和幸福;教师应该追求幸福,但幸福的含义也并非是安逸地度过一生,而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教师,关心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许不只通过教师这一职业,但显然这是比较现实的途径。因而教师有必要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其被动地缠身于无休止的教学事务中、被动地接受无止境的考核评审培训中、被动地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颠簸起伏,不如主动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并从中实现生命的价值。所以,教师自我关怀的三个要素之间是紧密相联的,最终将完成自我关怀的终极功能——自我发展。而且这也是教师关爱自己的生存生活、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关心自己的生命价值的共同目的。
然而目前,我国教师(主要是中小学教师)自我关怀意识较弱,自我关怀能力不强。前文提及的那些不切实际地认为教师追求物质享受就是有违教师职业道德的人大多数还是教师,他们自认为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就得安贫乐道、乐于奉献,以至于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也只会忍气吞声。这就是不懂自我关怀的表现。从较深的层面上讲,教师自我关怀的现状着重体现在教师自我意识不够强。教师在教育教学问题上很少有主见,在实践中依赖现成的模式和方法,在学校中唯领导是听、在教育改革中唯专家是听、在课堂上唯教材和教参是听,亦步亦趋,顺从附和。有几个流传甚广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如果离开了《教学参考书》,至少有80%教师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离开了《课堂同步练习》,至少有85%的教师出不好练习题;离开了《标准化试题》,至少有90%的教师命不好试题;要是离开了统编教材,至少有95%的教师不知道怎样给学生上课。”[11]P113再加上教师普遍工作繁忙、压力偏大,常常照顾不到自己,真的把自己的生活全部都“奉献”出来了。
概而言之,教师自我关怀的功能或意义在于:使自己从被动而繁重的生存生活状态中摆脱出来,并逐渐使自己对教师职业从一个“知之者”变为一个“好之者”,并进而成为“乐之者”,从而使自己的专业得以自主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
自我关怀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路径之一,而自我发展也是教师自我关怀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作以下努力:
1.正确认识自我。包括对作为“人”的自我和作为“教师”的自我的认识。“我是谁?”“作为教师,我又是谁?”“教师是一个怎样的职业?”“教师职业适合我吗?我能胜任教师职业吗?”“我是教师吗?我要成为怎样的教师?我怎样成为这样的教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的。正确认识自我又可以包括如何正确地自我定位和如何正确评价自我。我在与一些中小学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不少教师仍然把自己当作知识的代言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仍在维护着自己作为知道拥有者的权威。为了维护那几乎并不存在的权威,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显得一板一眼、一本正经,在效果并不好的同时又活得很累。自我关怀正是提倡真诚、真实,正视自己是“人”不是“神”,也就是正确地自我定位。正确认识自我的另一方面就是正确评价自我。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应该是一个完全不带功利色彩的过程,与教师每学期每学年写“自我鉴定”不同。虽然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但这个过程教师无需拔高自己,也无需妄自菲薄,这也是教师自我关怀的实质之一。
2.提高专业自觉意识。简单地说,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就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觉、自主的自我意识。而事实上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经常是不太自觉的,是被动的。比如教师接受当下的各种培训,往往只是出于行政的或学历上种种外在要求,而缺乏一种内在的主动需求和发展愿望。我国实行的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等,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必要的,但那也是外在的,如果不能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追求,这种专业发展也只是被的。再往细微处看,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在讨论问题时最终几乎全是组长说了算;评课时往往只是应景式地说几句好话。这些表现也说明教研活动并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王建军博士认为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缺乏专业自觉意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缺少评价和衡量自己专业活动(过程)的清晰的标准或参考维度,从而使教师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二是学校环境容易形成教师的某些“习惯做法”,因而使某些专业行为成为“理所当然”的,不再成为教师审慎思考的对象。[1]P159-160教师缺乏专业自觉意识,就意味着教师不能自觉、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而也就无法做到自我关怀。
3.追求健康和快乐。首先,教师要追求身心的健康和快乐。无需赘言健康和快乐的身心对教师有多么重要,也经常看到一些关于教师的身心健康不佳的报道。每个教师几乎都知道锻炼身体、调整心理的重要性,然而忙碌的工作和惰性心理的影响,往往使大多教师觉得没有时间。但是懂得自我关怀的教师是不能不顾自己的身心健康的。曾经看过一名教师长期带病工作最后倒在讲台上的事迹,但让人在崇敬之余也颇感沉重:连生命都贡献出来了,还怎么再作贡献?如此贡献固然高尚,但能提倡广大教师都去做这样的贡献吗?其次是追求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都说教师的生活是忙碌的单调的,但不应该是没有色彩的;健康快乐的生活跟物质条件也无太大的关系,引用哲人的话:好生活就是好好生活。当然,快乐与否是个人的心理体验,有的教师以忘我的工作为乐,我想只要不危及健康也未尝不可。总之,健康和快乐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这也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持。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土地执法部门行为的合法性。针对这一焦点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土地执法部门在未作出处罚决定前无权执行,其行为不符合《土地管理法》第83条规定的要求;另一种观点认为土地执法部门的行为非强制执行,而属制止违法占地行为的强制措施,该行为符合《土地管理法》第67条第(4)项的规定。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为:
1、土地执法部门的行为并未侵犯原告的财产权。国家实行土地管理制度,《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村村民建房应办理审批手续。土地执法部门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是其法定职责。《土地管理法》第83条的内容为: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施工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建设单位或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欺满不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条款包含了两种违法行为和两种处置方式,即对违法占地建房的违法行为人土地执法部门应责令限期拆除,继续施工的土地执法部门有权制止;对施工结束,处罚决定期满当事人不又不自行拆除的,土地执法部门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尽管土地执法部门和人民法院实施的法律形式都表现为拆除,但两者的法律后果却不一样,土地执法部门实施拆除的法律后果是制止违法者继续施工,实施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违法行为继续发展;人民法院实施拆除的法律后果则是剥夺违法者的财产权利,目的是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使其违法利益不能实现。这里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即财产权利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剥夺公民的财产权利只能由人民法院实施,其他机关都无权行使该项权利。《民法通则》规定:“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又规定“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当建筑物形成了财产,形成了财产权利,就只能由人民法院来依法对其是否具有合法性、其主人是否能够拥有该财产权利进行认定并决定是否要剥夺其财产权利。并不是所有建筑物都可以形成财产权利,只有当建筑物满足了房屋的构成要件,可以住人,可以存放物品,可以基本实现其使用价值,即形成了财产,形成了财产权利。本案原告未取得建房审批手续而擅自建房已属违法,该行为本来就不受法律保护,况且其房屋并未形成,其所谓的“财产权利”无从谈起,土地执法部门采取措施对李某的违法行为进行制止,这是为了防止违法行为的蔓延,更是为了防止当事人损失的扩大,这符合《土地管理法》第83条规定的第一种处置方式,土地执法部门实施的制止行为并不违反法律,更未侵犯李某的财产权利。
2、土地执法部门的行为属行政强制措施。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7条第(4)项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责令非法占用土地的单位或个人停止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本案李某未取得建房审批手续而擅自建房已属违法,土地执法部门向其送达《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并数次责令其停工,李某仍不停止违法行为,在李某的违法建设尚未完工的情况下,土地执法部门采取措施制止该违法行为的发展,土地执法部门的措施属行政强制措施。所谓行政强制措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为预防、制止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或为了保全证据、确保案件查处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相对人的人身自由、财产等以强行限制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具有预防性、制止性、紧急性之特征,不采取该措施不足以防止违法行为的蔓延,也不利于减少当事人的损失,土地执法部门的行为与法律并不相悖,实属必须。反之,如土地执法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仅仅口头上的制止,怠于采取上述措施,则“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就成为空谈,就不能预防、制止正在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就不能确保案件查处工作的顺利进行,待违法建设形成房屋以后再进行处罚,然后申请法院执行,势必使得当事人的损失扩大,从而使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的对立情绪加剧,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论文摘要: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或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也谈不上有教育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江西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学历合格率低,专业水准不高,职称结构不合理,教育理念与手段滞后等。笔者认为,改变这种状况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教育科研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注重教师反思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主体的发展体系;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构建良好的学校内部支持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师范教育改革,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高素质高中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普通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和发展,至2008年底,专任教师有47512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从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看,江西省的普通高中教师队伍还不尽如人意。首先,从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学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我们最新统计,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86.6%。在具备合格学历的专任教师中,有相当部分是为“顺应”国家对教师学历达标的要求,通过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实施的“三沟通”教育而突击完成的,其中“学”非所用者不在少数。另据我们调查发现,有48.6%的教师把教师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仅有9.3%的教师将其作为专业或事业。
本调研.笔者在全省选取了l0个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县市高中学校作为样本.通过座谈和问卷等形式对学校进行现场调查。座谈和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认识;教师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及信息技术情况;教师的学生发展观;教师的课程观及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理念和策略:教师对新型教学方法采用的认识与实施等,以期深入了解全省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一、调查情况与分析
调查采用座谈、问卷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查阅有关教师专业发展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问卷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归纳和分析处理。在调查中.采取教师自评的方式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共包括30个项目,调查对象为10个样本市、县、区的20所城乡高中教师。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法,共发放问卷1021份,收回980份,其中有效问卷953份,占93.34%。
从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来看,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占教师总数的73.8%;在学历结构方面,城镇高中教师本科率达到91.4%,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包括在读研究生和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获得结业证书)重点高中为11.6%;农村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82.5%,硕士研究生学历几乎为零,专科学历比例占l1%,其余为中师学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计算的本、专科学历均包含在职函授或脱产进修等方式获得的学历资格,城镇高中教师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比例不足55%,农村不到15%。
从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来看,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较小.尤其在农村高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更小,大多数教师现有职称为中级和初级,职称结构很不合理。在学科分布方面,英语、语文、数学三个学科教师数量比例最大,配备较齐全,而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并呈均匀分布态势,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数量很少。甚至短缺。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基本上属于零设置状态。另外个别农村高中学校还存在着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相符的现象。教师中94.7%毕业于师范院校或其他学校,均取得高中教师资格证,在教学基本技能和教育理论方面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从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必要性认识来看,教师自身有不断提升个人能力的要求,有自我提高计划的教师占87.5%,在本科学历教师中.39.7%的教师有进一步提高自己学历至研究生层次的愿望,47.8%的教师愿意选择短期培训形式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者则愿意选择函授等形式提高学历。所有被调查教师认为自己有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不过希望形式能更加灵活方便,并且不流于形式;69.3%的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也比较满意。但同时表示压力很大。
从教师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式来看,教师对自身素养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学历提高上,一部分教师还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寒暑假期的培训,对教材、教法的讨论,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教师问的合作和自我反思,就自己的教学体验撰写论文与其他老师共同分享等等,但以县或学校为组织主体的区域和校本培训过少.远不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在这方面南昌市做得较好.市里和区域间组织的培训达到年平均8.2次.且已常态化;多数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大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水平上,理论性不强,有明确科研意识的教师不足50%。
从教师使用教学资源及信息技术情况来看.城镇高中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呈多元化,但以网络和图书馆为主。农村教师主要通过教学参考书获取,较少使用网络和图书馆。被调查教师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方面的能力普遍不高,熟练掌握的比例不足46%,农村教师比例更低,不到30%。城镇高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平均占37%。而农村只占课时的9%,且网络教学条件基本不具备。
从教师的学生发展观、课程观及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理念和策略方面来看,93.3%的教师认为应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把学会做人和学会生存及学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评价的主要方面,这是对以往学生发展观和评价体系的突破和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理性的养分。但遗憾的是,由于目前学校内外评价机制的滞后和不完善.这种理性的学生观和对学生的评价策略还更多地停留在观念层面。在实践中仍不能很好体现。
从教师对新型教学方法采用的认识与实践来看.近95%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切为了高考,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加班加点,实施题海战术,新型教学方法如合作、探究等方法几乎不用。但可喜的是已有27.6%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以师生互动、实际操作、情境教学或实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直至问题解决,达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另外。农村高中学校教师由于专业意识不强,加上学习环境条件不足,学习或培训机会少,存在部分教师知识水准较低,结构不完整,知识老化,且知识更新比较慢,参加脱产学习和外出课程进修的比例不足10%,教育硕士如凤毛麟角,专业不相符的情况也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底蕴不足.这明显不适应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来看,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教学资源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较弱.79.7%的教师仍然靠教学参考书获取教学资源.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单一.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掌握不够,利用较少;教学方法更新能力不足;反思意识淡薄,反思能力较弱,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有待提高。
从教师的专业情感来看。当前有61.4%的高中教师存在专业情感欠缺。由于高中课程结构、内容、评价、管理等变革大、要求高,教师普遍反映不适应,教学工作繁重,身心疲倦,压力很大.职业倦怠感很强。有l1.4%的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无法适应,失去信心,产生畏惧心理,存在不良情绪,缺乏职业期望和职业成功感。无法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来看,有28-3%的教师其专业发展意识不强。被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不同.既有45~59岁专家型或经验型的老教师,30岁正处于教师职业发展鼎盛期的骨干教师,又有20多岁刚毕业的新手。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外在于教师主体的发展模式.即“外控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身在其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淡薄,自主发展的能力低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空间被剥夺.以至于47.8%的教师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意识.专业自主性不够,专业信念缺失或不足,64.7%的教师是在被动接受或适应着教育教学的变革而不是主动去迎接,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速度。
二、思考与建议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或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也谈不上教育的全面发展。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素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面对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改善自身专业地位的过程,是外部客观环境的支持与教师自身内部的努力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一般来说,教师专业发展表现为两种形式: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具体地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师范生毕业即获得任教资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教学上足以胜任,更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人员。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周期,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其次,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作为发展中的专业人员,其发展的内涵是多层次多领域的,既包括了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了态度的转变、情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质量提高的过程。再次,教师专业发展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专业发展首先离不开教师教育制度及教研制度的配合。更为重要的一点,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主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主体的主动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视。最后,教师专业发展既包含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又包含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基础,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教师专业是一个内在的包含着无数个体的群体组织,只有首先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
1.加强教育科研机制建设,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研究是教师产生新思想、获得支持的最佳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在于教师主体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过程.是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是使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并趋于合理的过程。教育理论与实践表明.高中教师具有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基础和优势.知识结构较为完善,同时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关教学情境的知识,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着最真切的体会.能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解决新问题,实践新理论,总结新经验。进行教育研究,教师不仅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还是克服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建立教师教育科研机制,加强教研组建设,做好校本教师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选派教师外出短期进修、举行各种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师带徒活动、合作学习、课题研讨、网上论坛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施校本培训中也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培训的形式与内容,以真正达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另外要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消除研究的神秘化,使研究民主化,转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真正使研究成为每一一位教师的职业特征,在教学反思、改进行动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要鼓励和引导教师抓住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讨工作,在研究中发展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欲望,在研究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师反思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主体的发展体系
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是对个体观念行为的再加工过程。反思性教学理论认为,反思性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通过审视、反观自身教育实践,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育实践合理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思性教学的过程还可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因为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要成为研究者和反思型的实践者.教师不仅要做教育教学的主体,而且要做教育教学研究的客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身的教育观念及实践.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育现象及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身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而且,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改革教师的生活方式,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诚然,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但同时不能忽视,教师专业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主体性的专业发展。即“内发式”的教师专业发展。离开了教师内在的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这一动力源泉,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学校要建立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推动机制.打造一个“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的服务型教育管理系统,改变现有的封闭性和强制性管理模式,给教师专业发展以自,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使教师的成长由被动性转向自觉性,由个别性转向群体性。因为“人只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才能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可以把个体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提高到自觉的水平。”
3.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
由于高中属非义务教育,政府投入少,很多学校在负债运转.尤其农村高中.设备的添置与更新无法满足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高中学校教学设施建设的投人.加快图书资料、网络设备建设和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尤其对农村高中教师队伍建设,要提供倾斜性的培训政策.加大区域间的行动性区域培训和校本培训,缩短专业支持的距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数字信息资源匮乏这一问题,学校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其周边的图书馆或信息服务中心达成协议.进行合作,即由这些图书馆或其他信息服务机构向学校提供各种网络、数字和图书资源。这不仅可以解决学校资金紧张的困难,也可使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既可节约社会资源.又可为师生发展提供获取丰富教学资源的平台。另外,可由地方政府牵头,县域内高中学校结对子,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协作体.建立教师流动机制,形成资源共享,发挥各县优质教师资源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发展。
4.构建良好的学校内部支持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基于自身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植根于教师职业的应然需要,学校要注重唤醒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自主意识,确立教师在学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最终促成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使这一目标真正化为行动,除了靠内驱力以外,还要靠外在机制的保障。一要建立人性化的弹性学校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势必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但由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自主性等特点,要求学校相关规章制度避免“刚”性.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辅导或疏导工作。避免因高考压力和实施新课程给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带来不良心理或消极情绪。二要改进教师评价制度。传统的评价是评价者对教师的奖惩性的、终结性的、静态的评价,是外在于教师主体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应对传统的评价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实施发展性评价。同时在评价主体上,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由教师自己来评价自身的专业发展情况。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是发展性教师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通过自评、互评,找到问题.明确方向,获得发展的动力。另外,教师评价方案的形成必须结合教师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的实际和教师本人的情况,形成个性化的教师评价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每位教师的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以及进修需求,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