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设计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国内很多专业院校里,尤其是艺术专业院校中,总是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忽视了技术的重要性,立裁、平裁尤其是制作的课时量被严重压缩,似乎这些都是裁缝们干的事,四维的服装设计被二维化。笔者在对北方一服装院校的考察时,正遇学生在学习上装的基本缝制工艺,学生的制作进度不统一,工艺手段亦欠规范,明眼人一望便知这是教学缺乏具体的工艺指导和示范的结果,学生们只是利用缝纫机“拼凑”服装,制作的工艺性无从谈起。由于对缝制工艺原理的不理解,缝制工艺无法反证版型的合理性,学生对结构设计的制图只能是依猫画虎,版型也自然无法反证设计构思的专业性,这样的工艺课自然失去了开设的意义。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支持必然导致走到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当面对版型师和样衣工艺师的不配合时,只能眼看着自己的设计方案被篡改甚至是无法实施,自己却无能为力。在旧有的观念中,我们总是认为会画效果图,掌握些基本绘画技巧的人员就是设计师,反之,只懂裁剪技术和制作工艺的为裁缝。这种错误的观念误导了很多年轻人,他们不愿意对版型和缝制工艺进行研究探讨,生怕被别人称之为裁缝,爱慕虚荣之心使他们失去了利用面料的特性进行服装设计的机会。然而,从技能的掌握上说,我们很难界定服装设计师与裁缝的不同,法国服装大师玛德琳•葳欧蕾(Madeleine•Vionnet)虽自誉为裁缝,可谁又不被她那绝妙的面料斜裁技术所折服?又有谁不认为她是服装设计大师?可见,设计与技术的脱离意味着服装设计失去了本有的根本属性。服装设计师与裁缝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能画效果图和掌握工艺技术,而在于观念的创新、技术的掌握和突破与跟风守旧、固步自封的差别。
二、服装画不同于服装效果图
笔者有幸参观了某服装院校举办的服装效果图课程教学成果展。学生们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技巧创作出不同的绘画风格:画报拼贴、水墨渲染、线条勾勒;唯美的、唯丑的;写实的、变形的众多艺术形式令人目不暇接。坦率地讲,如果是服装画课程的教学成果展,学生作品表现出的绘画功底和创新意识的确值得称赞,但作为服装效果图课程的展示着实不该。不能否认,在当下的服装院校中,将服装画与服装效果图混淆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更是分不清二者的不同,致使许多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的效果图只追求画面效果而不关注服装结构的合理性。服装效果图与服装画有着本质的不同,二者分属于产品设计和绘画艺术两大不同的门类。服装效果图是对设计构思的图式解释,其目的是向受众阐述设计意图、表现着装效果,具有“图”的属性,它的绘制理应服装结构清楚、比例适当、造型美观,被既定观众理解和认同,且主旨是展现设计者的创意构思。服装画是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绘画者以服装为媒介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注重绘画创意的独特、表现形式的新颖、画面构图的考究、色彩的协调及线条的有序等二维平面绘画语言的展现。服装画作者可以像其他画种的作者一样,追求真实情感的表达,不必得到旁人的理解,也不必在乎观者的感受。服装画具有“画”的属性。从服装设计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减少或放弃服装画教学,毕竟四年中既定的课时量非常有限,服装效果图课程也应当紧密围绕着“设计”教学,正如迪奥(ChristianDior)在自传里谈论款式图所说:“设计(图)可以是粗糙的,也可以是很精确的,这取决于设计师的发挥,或者他创作时的心情,但只要能表达出想要的感觉就行。时尚学校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便是教导学生画出完整的设计图纸。”[2]正确认识服装效果图同服装画的本质差别,将引领学生走出追求画面效果的误区。
三、服装设计教学应遵循自身专业的规律性
服装设计与其他造型艺术和工业设计既有相同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人们常常把服装称作流动的艺术和动态的建筑。它的最大特点不仅是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展现设计者的创作意图,且可以在动态中表现艺术美感,美与不美的变换与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换、季节的更迭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正是FASHION的实质意义所在。譬如意大利时装品牌范思哲(GianniVersace)在2011年的作品中很好的诠释了服装前后关系的流畅、连贯、动态的艺术美感。同样,华服元素的开衩高低、领至袖窿连接、变化方式,后背像中国画般的留白处理等细节都是服装整体设计的组成部分,或性感、妩媚,或淑女、端庄都在流动中尽显。没有四维空间的整体考虑,不能称其为专业的、全面的服装设计。(图1~2)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了用普通美术的教学体系或工业设计的设计思路来教授和研究服装设计,创作思维中即便是三维立体的构思过程,表现方法上也仅有二维空间的图纸呈现方式。我们总是在服装的前部下很大的功夫,常常忽视服装的背面、侧面以及前后转折过程中的艺术美感,忽视举手投足间给人的动态美;忽视特定时间段内风格和元素的流行性;忽视对服装结构的创新、面料质感和性能以及色彩间相互匹配关系等领域的探索。服装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也同工业设计有别,施工材料(通常是布料)本身表现出的挺括、柔滑、肌理等不同风格的不确定性往往都是设计师在初次灵感迸发时难以预料和想象的。有“20世纪时装界的巨匠”之称的巴伦夏加(CristobalBalenciaga)以及设计大师让•帕图(JeanPatou)都善于将面料附着在人台上获取灵感,甚至是抵制效果图的绘制。因此,创造的程序也理应是多样和可变的。在今天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我们不仅采用自服装效果图裁剪图成衣制作的设计程序,还应增加立体裁剪样衣制作版型修正和立体裁剪纸样设计(或加款式图)样衣制作的多形式、多程序的设计过程,去掉创作者头脑中的条条框框,营造一种“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设计施工模式,真正打开创作者的思维天窗。
四、服装版性的稳定制约着款式的创新
在走访的服装企业中,多数企业不愿对自己的版型进行较大的调整。从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上说,减少对基本版型做大的调整,的确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必要手段,是行之有效的举措。但对女装,尤其是面向青少年为销售群体的女时装来说,则是一个误区。笔者认为,强调产品风格的固定不能成为停滞产品创新的理由,设计师应以相对固定的顾客群体为研究对象,从职业、年龄、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多个角度进行调研和分析,结合实时的流行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创新和变革,只有不断地变化廓型和造型方法(这里的变化不是指产品风格的转变)才能使产品充满活力,保持产品的生命力。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夏奈尔、迪奥等品牌之所以永葆青春活力,长兴于高档服装品牌而不衰,是与款式、版型、面料的与时具进、不断探索和创新密不可分。(图3~4)与此相反,版型的长期沿用势必导致设计师只能在原有的廓型上辗转腾挪,甚至是掉进没有实质意义的修饰之中,廓型结构的类同化将会使客户对产品失去兴趣,最终被市场淘汰。企业也会因没有强有力的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队伍失去发展的后劲。依靠调整和完善服装版型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对迎合时尚潮流的女装而言是阻碍产品创新的误区。当下,女装创意风格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中规中矩的制服式风格有之,潇洒浪漫的无结构风格有之,梭织面料成型有之,针织面料成衣也有之。我们在赞叹阿玛尼的严谨、迪奥的奢华的同时,又有谁不认可三宅一生的另类,韦斯特伍德的奇幻?当严谨的生产管理制度建立的时候,当设计、打版、样衣调试成为一种流程的时候,也是我们应该警惕思维定势桎梏我们创新变革的时候。
五、设计的原创性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创新;服装设计;植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人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
关键词: 服装工艺 服装设计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趋完善,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岗位为目标,从而在相关的教学与培训中以培养适应于市场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综合型人才为目标,这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高校必须结合当前形势,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最终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所以,对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项长期、系统的任务。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并综合各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服装设计教学现状
调查显示,由于受到各种传统因素的影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服装设计只要构思独特,效果图画得潇洒,时装画得技法掌握熟练,所画出来的作品就是优秀的,这种想法使得学生对服装的工艺技术了解不深,只能画图却不会工艺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毕业后许多学生到企业总想着搞理想化设计,虽然设计图画得很好,但是由于忽略了客观现象所设计的款式采用率并不高。此外,当前我国的服装设计教育过于注重艺术性,轻视工艺技术性,这不利于我国的服装业发展,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吸取国外先进教学经验,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全面的结构设计、款式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只有这样,随着中外合资、独资及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企业用人才能尽可能选择技术较全面的能手,而且是上岗后能很快在一线独当一面的应用型人才。
由此可见,服装设计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授予学生较先进、科学的结构设计理念的同时,还需要给学生多练、多实践的机会,使其真正了解服装设计的本质,确保在服装的款式设计出来后,就将它们融入工艺设计中。
2.服装工艺与服装设计结合的教学内容
(1)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设计教师应在学生上交的作品中挑选出2―3款有代表性的服装,通过与成衣课程的结合,运用服装的原型比例对制图方式进行裁剪,从而由浅入深地进行服装设计的学习。采用结构制图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对服装的结构制图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对各种服装形成制版打板的技能。通过服装结构设计在款式变化应用,与作缝加放、放缝与样板的要求相对应,衣片纸样各部位线条的调整等实际纸样的有效训练,加大学生在作业,以及服装结构灵活变化应用量比,实行1:1建材,采取看图打板、自行设计打板和结合样衣打板的模拟训练,从而使学生切实掌握服装技术技能。
(2)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注重对学生实用服饰的市场调查和研究,通过服装的设计定位,服装设计的图画表现、色彩的搭配等方面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经营观念,从而正确认识服装设计及相应设计工艺之间的关系。通过从将绘制好的衣服款式图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裙装、衬衫、女式春秋装,虚拟平拍或是企业进行服装设计的具体实践训练,为服装结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服装材料工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根据设计题目选用面料,进行面料、辅料及其他服装材料方面的知识学习,讲授有关各类服装面辅料的服用性能、织物结构、特点、风格特色及成型状态等。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面料知识的学习与使用工艺效果联系起来。确保缝制工艺过程中的每个部位制作都让学生按要求独立操作。例如,缝制一套礼服,先依照1∶1纸样进行排料留出放缝量并剪裁,然后按照所给的工艺流程完成裙子的缝制,此时确保缝制线条顺畅平整,拉链处平整且线路均匀等,达到专业基础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各种优良的教学方法,从学生最好理解、最能直接感受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翁志珍.服装工艺与服装设计多视角结合的教学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2]黄坚.跃动在实用和创意之间――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林姿含访谈录[J].职业,2004,(10).
居士服装千百年来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延传至今,在历史漫长的进程中,所处时代的文化、审美标准、技术设备对居士服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文化交汇融合的当今社会,科技、设计创新、实用性等诸多取向给居士服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居士服装的分类、穿着场合、服装款式规范、设计要点、存在问题等进行了阐述。对居士服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海青;缦衣;礼仪;设计要点;发展趋势
一、何为居士服
居士服即为居士所穿着的服装,那何为居士,“居士”指在家学佛的人,佛教中的居士是梵语grhapati的中文意译,在印度常与有德有道的长者混同,佛教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在我国与本土的道教相融合,人们将在家修佛、学道者称为居士。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人们在锻炼健身的同时也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精神层面,对心灵的净化、关怀、探索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内在保养。佛教秉承着慈悲、宽容、乐观、清净、解脱的精神和智慧,给许多阴暗的心带来了光明与信念,让许多孤独的心找到了温暖的方向,学佛已成为了当下的一种潮流。居士服装便在这样的环境下悄然兴起,随着禅修、礼佛的人数量的增多,居士服装的市场潜在价值越来越大。
二、居士服的分类
居士服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居士服在穿着场合、正式程度、持戒人身份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
(一)一般居士服
一般居士服任何人都可以穿着,款式的设计上比较多变,有些类似功夫服,颜色上主要以黑白灰、棕色,以及一些低明度、纯度的色彩为主。这类居士服在礼仪上的要求最低,一般多被用于在家禅定打坐、诵经礼佛时穿着。一般居士服的市场潜在价值是最大的,在家修行的佛弟子及一些从事佛教用品的人多穿着一般居士服。
(二)海青
海青的穿着者必须为受了三皈依的人,僧俗二众在礼佛时常穿海青。海青的款式有些类似汉族传统文化的礼服,右衽结构、衣袖、腰身都很肥大。“海青”这一名词,在辞源里解释它说,吴中称衣之广袖者为“海青”。李白曾赋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概括起来说,这种服装的衣袖很宽大,像鸟的翅膀一样,翩翩而动。海青常见的颜色有三种,黄、黑、褐色,其中黄色海青是出家的僧人穿的,在家居士多穿黑色和褐色的海青,有些寺庙不允许穿黑色海青,因为他们觉得黑色是正色(佛教当中正黄、正黑、正红、正蓝、正白为正色),因而褐色海青最为常见。
(三)缦衣
缦衣的正式程度要高于海青,一般为受过五戒或菩萨戒的在家居士或出家僧众所穿。缦衣本是僧衣的一种,僧衣一般是横竖割截而缝缀,有如田亩分畦之袈裟,称为田相衣。缦衣是指未经过割截、无田相的袈裟,也称缦条、缦条衣、礼忏衣。缦衣的制作要用一大块整幅布料不割截制成,最多用两块布缝制而成,颜色上多以褐色为主,多作为外搭来穿着,并配有缦衣搭扣。
三、居士服的色彩设计
居士服的色彩设计一般遵循着宗教传统礼仪规范,海青和缦衣的颜色多为棕褐色、黄色、黑色,其中棕褐色最多,黑色因其代表佛教的正色,故使用的较少。佛教文化在汉代传入我国后在不同的地区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了微妙的差异,僧众的着装习惯也略有不同,有些寺庙认为黑色是不如法的,不允许穿着黑色海青,而有些寺院则允许穿着黑色海青,男信众穿着黑色海青,女信众穿着咖啡色海青。一般居士服因穿着者不需要皈依受戒,故在色彩的选择上可以更丰富一些,但仍需要保持清净、庄严、稳重、朴素等特点。许多居士需要打坐、禅修,这一过程讲究的是凝神静气、净化心灵,让身体达到内外的平衡,一些能够让人放松、恬静的色彩最适合应用在居士服装设计上。佛教中的莲花色彩象征“出于五浊恶世,而不沾染”故淡粉色、白色经常被女居士所选用。藏蓝色、灰色、米色、浅咖啡色这些颜色朴素、庄重,不容易引起刺激和欲想,因而也被经常使用。
四、居士服的款式设计
海青和缦衣作为正式的居士服,在款式上不允许有变化,其象征着佛法的庄严肃穆,不容侵犯,例如海青领子的造型,为三宝领,即为三层领口贴边,寓意是“佛宝、法宝、僧宝”,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缝制了五十三行蓝色线条,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缦衣的裁剪无过多的横纵分割,最多由两块布缝制而成,只搭右肩一侧,并配合勾环固定。这两类居士服的款式的形成可以说是佛教文化的保留。在遗留的经卷中,及佛教的唐卡、壁画当中,有很多对此类服装的描述记载,如《四分律》卷四十载,佛陀听许僧众穿着不割截之安陀会。时至今日,海青和缦衣的裁剪方法仍然沿袭旧制,以示恭敬尊重。一般居士服任何人都可以穿着,所以在款式的设计上也比较灵活多变,多将中国的唐装、汉服元素与现代的成衣款式结合起来,有些看起来像功夫服。
五、居士服的面料设计
居士服的面料多采用天然的棉麻质地面料,因为佛教忌杀生,动物皮革类面料是禁用的,抽取蚕丝也是不慈悲的,所以蚕丝面料也是很少被使用的。棉麻混纺面料风格古朴、素雅,展现出了佛教清净、自在的思想,并且有冬暖夏凉的效果,适合居士打坐、禅定,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棉麻面料吸汗透气,为许多穿着长衣、长裤诵经、禅定的居士带来了福音。但棉麻面料也有其弊端,就是爱起褶皱,起皱后难以恢复。许多面料加工商便将涤纶与棉麻混纺,提高了面料的保型性,同时保留了棉麻面料舒适透气的优点。
六、居士服装的礼仪规范
居士服装作为佛教文化的产物,必然要受到佛教礼仪的规范。穿着海青时,衣领必须端正,不允许漏出里边的衣服,以示端严。左边腋下的绳系结时,不可系死结,表示可解结,不与人结怨,而且结的头要朝下,不可朝上。穿海青时,注意双手不可下垂,应放掌或合掌。在上下楼梯时,要注意撩衣之法。上楼梯时要撩前衣片、下楼梯时撩后衣片,以免衣服托地或被踩到。穿海青跪拜时,双手同撩前片,然后跪下。长跪要起身时,先将左脚向前弯曲,双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脚收回。静坐时,将盖布巾置于海青内,身体要保持正直,双脚不可直伸。打坐时,要盘腿而坐,海青前衣片盖住双腿,以示恭敬。一般的居士服在穿着时虽不如海青的礼仪要求高,但也要庄严、威仪。衣服的钮扣必须要完全系上,不允许敞怀穿。有些居士服可能有衣兜,但不允许双手插兜。坐时不允许翘腿或双腿伸直,上身必须正直。
七、居士服的发展趋势
现代人们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人们在注重身体保养的同时,更注重心理的保养、禅修,学佛让人们心态平静,超然物外,在心灵上得到解脱,有利于身心健康,逐渐地已经变为一种时尚。居士服装作为禅修、礼佛的必备服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发展趋势上呈现出以下的特征:
(一)一般居士服装的款式及色彩更为多元化
在款式的设计上更多地将中国佛教的传统元素与成衣结合起来。让居士服装的实用性变得更强,能够适应更多的场合,在保留庄重、清净、脱俗的同时,能够穿得出去,让人看到之后耳目一新。
(二)细节的设计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
许多居士服装做了刺绣图案设计,将莲花图案、八吉祥图案、龙纹图案绣在服装上。有些居士服装做了面料的拼接设计,让服装显得更丰富灵动。有的做了印染处理,染料自然流畅地渲染出图案纹样,有飘飘欲仙的气场。
(三)文化的取向性更强
佛教文化及其衍生的禅宗文化,对居士服装的设计起到了原始的推动力,设计师在设计一般居士服装的时候往往从宗教文化中寻找灵感,不仅仅是将有着佛教图案的符号用在服装上,而是将佛教精神的慈悲、智慧、解脱融入其中,庄严、清净、无畏施于每一个信众。
(四)服装的工艺技术更与时俱进
居士服装的制作从汉代至民国初期,几乎都是纯手工缝制,新的服装加工设备不断地研发出现,如自动包缝机、自动门襟机等,简化了服装的工艺,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但也让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消失殆尽。这些纯手工艺,可以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需要保护、保留。服装脱离不了时代技术设备的影响,居士服装同样不例外,这就需要在传统工艺与新兴力量之间寻求平衡点。当下,许多居士服装进行了改良,在改良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不尊重居士服装传统文化、礼仪规范,忽略海青和缦衣的款式结构、细节要求。如黑色海青的领口的明线,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标准应该用蓝色或黑色线迹,有些服装随意更改线迹颜色。其次是服装做工不够精细,过度简化纯手工艺制作部分。再者就是面料的材质,舒适性和配件档次有待提升。居士服装的发展需要在不破坏传统文化、服装规范的前提条件下合理地改良,用更多好的面料、工艺技术、合理的设计推动其发展。陪伴更多善良、智慧、坚毅的善男信女修得圆满,证悟解脱。
作者:胡扬 宋婷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摩诃僧祇律[Z].卷二十三,卷二十八.
关键词:服装设计;保护现状;立法保护;应用研究
服装设计要求很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设计出的产品既要简约又要时尚。所以一件好的服装产品集结了设计师的很多心血。设计师是服装产品的灵魂人物,其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同类型的服装产品凝结了设计师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模式。所以,原创的作品与复刻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些区别并不能被大众所识别。而其他一些抄袭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推出一系列所谓的同款,使得服装设计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山寨产品的加剧,不仅影响原创的服装产品,也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一些观念,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所以服装设计的保护迫在眉睫。
一、我国服装设计的保护现状
服装产品由服装设计图和服装两个部分组成。目前,关于版权保护的国际公约和许多国家的版权法都规定服装设计是受保护的作品之一,但我国版权法只对服装设计的成果之一――服装设计图提供保护。而知识产权保护的逻辑和基础是通过给予创作人对其创作物的所有权以鼓励创新。
“服装成衣能不能构成作品,国际公约没有明确规定,各国的规定也不一致。”北京君策知识产权发展中心副主任许超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二条列举的作品中没有将服装包含其中。各国立法时考虑到本国利益,根据服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出了不同的制度安排。我国在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个案认定。虽然现行著作权法中没有实用艺术作品这一保护客体,不过段玉萍也提到一个利好信息,那便是: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的草案中,专门加了关于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条款。
二、我国服装作品保护立法模式的选择
我国的法律只是对服装设计图的著作权进行了保护,而对服装等实用产品没有进行明确的保护,就连国际公约中也没有。所以对服装作品保护立法模式选择应该是双重的,我国法律不仅要保护服装设计图,更要保护服装等实用产品。例如快时尚品牌坚持“做潮流的跟随者而非创造者”,他们快速模仿高端品牌及流行款式,低价推出大牌“同款”,获得市场亲睐,但也因模仿原创设计遭受非议。有报道称在欧洲每年Zara支付给顶级品牌的侵权费达千万元。同样,在国内,服装设计师们也普遍面临如何保护原创的问题。 原创服装后,他人仿照成衣推出“同款”,这能否构成著作权意义上的抄袭。首先涉及到的是服装成衣能不能构成作品,受著作权保护。
从我国服装设计保护的现状来看,我国著作权法尚未赋予中国实用艺术品的著作权客体法律地位。短时间内较好的解决服装作品版权保护的问题,就要在著作权中加入即服装作品。这样,著作权法不仅保护了服装的设计图,而且还保护了服装等实用作品。
三、服装设计的应用研究
(一)数字水印技术
我国服装行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需要完成从世界加工产地转变为品牌强国。相比较于欧洲国家来说,我国的版权意识不强。好多属于自己的作品就是因为保护意识比较弱就被别人抢占了先机。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服装设计的保护。尽管我国法律明确表示对服装设计图进行保护,但是服装设计的保护模式不完善。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数字水印技术,通过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来判断自己的祖品是否被人篡改。数字水印技术的信息是安全的,当原内容发生变化时,数字水印应当发生变化,从而可以检测原数据的变更,这样抄袭者也不会变的肆无忌惮。
(二)创新模式的发展
近日,一位洛杉矶的独立设计师Tuesday Bassen在Twitter上控诉西班牙服装品牌Zara抄袭,很快,Tuesday Bassen获得了20多位设计师的支持。 自称作品被抄袭的设计师们在网上竞相发图指责,再次戳中快时尚品牌的设计软肋,也让服装原创设计的保护问题成为舆论的焦点。
当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贯穿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多向交互融合之势。而抄袭与模仿一直是设计行业内难以摆脱的话题。对于一些一眼看上去“似曾相识”的产品,有人认为是借鉴,也有人认为是抄袭。任何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原创,创新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我一道路。服装设计也是如此,不同类型的作品凝结职责设计师不同的思维。所以服装设计要敢于创新,要将符合民族特色元素加入,开创出新的品牌。
(三)服装绿色设计理念的融合
环保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服装设计中也可以将绿色理念融入其中,呼吁人们环境,使得服装业更好的发展。例如为提倡废品回收、完全利用的绿色环保理念,绿苑环境保护协会于4月28日在豁度楼108报告厅成功举办服装设计大赛决赛。环境学院辅导员刘泽锦老师上台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到,“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为地球的一份子,我们人人都应该时刻把“环保”放在心上,并落实到行动中;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广为宣传,倡导更多的人为“环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学们能够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设计出如此精美的服装,获得广大观众的芳心,这不仅是流光溢彩的环保服装秀,更是青春飞扬的创意大赛。
四、结语
不得不说,服装是最容易入门的设计领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服装设计师了,服装产业也不再是纯粹的成品工业了。至于未来,服装会不会轻而易举地产生于普通人的手指?会不会失去它的广泛复制性本质?会不会就此成为人们意识形态的奴隶?想到服装设计会拥有相机那样的附属地位,我自己都感到伤感。
尽管服装设计在新的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要想克服这些挑战也不是那么困难。尽管我国有关服装设计的保护体系还不是那么完善,但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服装设计的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对服装设计立法模式的探索在日益剧增,所以服装设计在法律的保护下将变得越来越好。当然,只有政府的立法模式的保护是不够的,服装设计师作为服装的灵魂人物,在辅助功能设计上要有一定的创新,要走一条创新的服装设计模式,将民族元素和绿色设计理念融入进去,使得自己的作品独居一个。即使别人有所抄袭,也不能减弱本服装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所以服装设计的保护需要法律和人们的共同保护,一旦立法保护的得到保障,在加上人们对服装设计保护的意识提高,服装设计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蔡凌霄,胡滨斌. 版权法视角下的服装设计抄袭认定[J]. 装饰,2012(08)
[2]谢帅.论服装设计的著作权保护[J]. 商业文化,2016(23).
[3]章礼强.中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创新构想[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4]张文娟. 服装设计的版权保护[J]. 法制与经济,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