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夕牛郎织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神话毕竟是神话,牛郎与织女要在一夜之间相会是不可能的。牛郎星和织女星都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恒星,它们都比太阳还要巨大,只因为它们离我们十分遥远。在天文学上,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多用“光年”来计算。光年就是每秒钟走30万千米的太阳光在1年里所走的距离。牛郎星离我们有16光年,织女星离我们27光年,所以看上去只是小小的光点。
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也很远,有16.4光年,与牛郎星同地球的距离差不多,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会。即使改成每秒飞行11千米的宇宙飞船,也要45万年才能飞到织女身边。不要说一夜之间相会,即使打个电话,也要16.4年才能传到对方呢!
恒星的“恒”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对而言。实际上天上没有一个星是绝对地“恒”;每个星都在动,动多动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天球上移动0.658角秒;此外,每秒钟还以26千米(每小时93600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间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机还快几十倍。织女动得慢一点,不过在女子百米比赛里还是可以得冠军。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动0.345角秒,每秒钟以14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行为往外跑。
牛郎和织女都比太阳大得多、亮得多。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只是两小点的光呢?那是因为这两个恒星比太阳远得多。牛郎的光度为太阳的10.5倍,直径大7成,质量差不多大7成。织女的光度等于太阳的60倍,直径等于太阳的2.76倍,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3倍。所以,织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来还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离我们的距离为154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00万倍;织女离我们的距离为250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70万倍。织女不仅比牛郎大好些、亮好些,而且又远好些,所以我们看起来两个星差不多一样亮。光从牛郎星来到我们的眼里,需要16年4个月;光从织女星来,需要26年5个月。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一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无线电波的速度和光一样,假使牛郎想打一个无线电话给织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
恒星在大小、光度、温度、颜色方面相差都很大,质量却差得不很多。20世纪以来,天文学家把许多恒星分门别类,好像生物学家把动植物分门别类那样。
据说,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那时乞巧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简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庆的节日。
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和牛郎成亲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隔河相望。后来王母娘娘准许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于是人间喜鹊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谓之鹊桥会。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所谓七夕节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摆上些瓜果,赛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此时如有蜘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太乞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乞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拿来面、菜,一块儿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饺子,据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的斗巧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饽饽,烙果子,有些地方还有做巧芽汤的习俗,即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儿童吃巧芽,聪明伶俐;后来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则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哭泣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相传这天喜鹊极少,它们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如今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赐以巧技,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后如已结网,则称为得“巧”。
在绍兴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多少女,独自一人偷偷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倘若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位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如意郎君。
为了祈盼牛郎织女能在天庭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不分离。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曰“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七夕节到来之前,姑娘们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再用水浸泡,使之发芽,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之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空跪拜,称为“迎仙”。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鼻,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鼻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鼻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自己制作的这些小工艺品及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姑娘们还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在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有乞盼儿子、乞盼长寿、乞盼美丽和乞盼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占卜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者称“输巧”,“输巧”者要将自己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故有人称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有诗为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2013年的七夕越来越近,我的心弦越绷越紧。想着牛郎织女的爱永远定格在这一年一度七月初七的夜晚,我竟黯然泪下。
今夜梅林心音独守,寂寞向谁倾诉?此刻,看冷月寂然,夜不能寐,我坐在电脑旁,想敲击一指相思,浅奏一曲离歌,在红尘流烟的叹息中,聆听织女的诉说,缱绻月色迷离,书画银河满天,落墨款款深情,行吟在寂寥的诗词端。在牛郎织女千年彼岸的守候中,拈起唐风的遗韵,婉约宋词的悠雅,斜听那轻笛横吹在轻纱流霜里,愈来愈近,若隐若离。在七夕夜,信手拈来清风玉露,看织女纤指清舞,穿过斜风疏云,编织牛郎缕缕清浅的思绪。七夕夜,26岁的我一池研墨,跃然而书,挥笔作情,断章残句款款向银河而行,听织女吟哦声声,咏唱数千年,看牛郎案前宣纸,在古典文辞的落拓下惊鸿一韵。
美玉兮流光,佳人兮天一方。今夜的银雀在天河飞舞,织女花香袭衣,月映池波粼粼,浮影暗香,枕泉听漏,独倚西楼,天涯望断,断鸿声里,一弯娥眉,在碧波潋滟中流转;牛郎一袭水袖,在风来尘往里冉冉飞舞。我掬一阕宋词,盈一缕幽香,在柳絮尘嚣,烟波浩渺的津渡里,思那一搦白衣婆娑,在梅林书院吹天仙配的清辞,让牛郎织女立于天上人间,在梅林唐宋的诗词中,轻舞飞扬……
梦幻着那一世的织女,不为羁客,只为牛郎,她身化为鸿若翩仙的仙女,从古老的天庭中徐徐走来,执一叶扁舟,载牛郎孑然清寒的一蓑烟雨,于殷殷期盼中,卿卿我我。她点绛朱唇,闭花羞月,有采莲女子轻快的歌谣,有秦淮浆声灯影里的旖旎温润,有烟雨楼台的隐约迷蒙,有檀板清歌的婉转清丽,有折叶为舟,织茧为裙的古韵流转……
七夕的今夜,梅林笔下的织女是舞动文字水袖的女子,不辞抚琴一曲于千年,拨弹着十指光阴,针针如意绣,沉沉同心结,她采撷天堂的嫁衣,踏过忘情的水,身登轻云的梯,泛波在墨香古卷的烟海浩渺神州大地中。织女向往着自由,寻求着人世间的真善美。织女从文人墨客幽远的远古走来,循着前朝有牛郎的地方蹒跚步履,正把唐宋的盛装一一取下,凝眸处,醉舞泪裳,衣袂临风,指尖下正挽着孤寂的牛郎。回眸间,一处香袖,又添新瘦!每一束唐诗都荟萃一生的剪影,每一朵宋词都泛着一世的涟漪……
今夜,梅林让织女从唐风宋韵里走过。是牛郎,织女为他在巴山秋池的夜雨里,婉约人世别离?是牛郎,在后世凄美的月色下,织女为他提笔写下三千辞海,寄予诗情?是牛郎,织女为他在等霜林染尽,月落乌啼,深藏了回忆?七夕朦胧的烟雨,斑驳了诗意,焚一炉思绪,暖三尺深寒,是牛郎,跟随着浮云浪迹,沧海觅尽,万世飘零,只等织女续写下珍惜。
今夜,梅林让牛郎在千年唐宋里为织女轻舞飞扬。是织女,牛郎为她在凝眸处醉舞胭脂泪裳?是织女,牛郎为她在风花雪月中诉说忧伤?一袭浅香打搅了牛郎的前朝记忆,秋云上演着人间那一幕离合悲欢,兀自徜徉在唐朝似画如诗的烟雨中,孑然梦醉于宋时胭脂画堂的楼阁里。烟雨之外,楼兰之外,青山之外,绿水之外,是织女在天河绝唱,微启朱唇,玉润珠圆中,飞歌缭绕。思恋织女袅袅而来,幽幽情深络绎于银河。
牛郎织女在守侯,七夕那一缕清澈柔和的月光。他们在书写,那一段凄美婉约的诗章。牛郎织女在等待,七夕那一怀缱绻温馨的柔情。今夜的梅林,任性的,肆意的在这飘渺的夜里无眠,在这绵长的曲调中心伤,在这空灵的意境里怀想。如果银河有风风轻抚织女的长发,那么牛郎缠绵着如梦的记忆,就是织女如水的思念。在碧空如洗宁静的的夜晚里,梅林遥望茫茫苍穹,仿佛看见牛郎织女深深的眷恋和梦想——-如果思念这样美丽,如果让牛郎织女的思念那样深沉,如果在梅林的梦里最深处把牛郎织女的故事珍藏,那么,今夜的梅林借你一片云,让牛郎踏着月光向织女飞去,我用多情的笔蘸满思念为牛郎织女继续谱写千古绝唱。
只想在七夕,听帘外柔情蜜意,爱意阑珊。
笔墨书银河,诗词赋闲情。相思未老花先瘦,无计怎消冷清愁?诗词疏狂图一醉,怎教桃李闹春风?今夜,那牛郎的小屋依依杨柳,化作此时眼底的天河茫茫;那漫天晶光灿灿晶莹剔透的星星,化作牛郎望织女时眼波流觞;那萧瑟凄凉的清风,吹皱的不再是银河,而是七月的碧波流淌。一卷诗案,半纸词墨,在平平仄仄的诗章辞海,呢喃轻语的吟哦中,泪水盈满了眉眼。那一岸晓风,那一轮圆月,于迷醉的喜鹊桥上,一番缘聚云散,相望的牛郎织女真的注定是永远??
梅林携一缕银河的清风,踩着古韵悠悠的诗词,笙歌墨咏,袖手千年,伫立于楼兰的烟雨中,踏遍青山绿水,天上人间。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隔世恍惚中,走过秦时明月,雁过汉时城关,穿过魏晋遗风。思念牛郎的凄楚,融了世俗的尘埃,纵横阡陌的心事,明灭闪现。将缱绻的旧事伴着七夕月色的辉映,肆意泼墨写意着牛郎织女相聚的渴望。屏障起尘埃飞扬的俗世,掬着天河之水,细磨一纸砚香。为牛郎填一阕阕相思词,横枕千年情丝于彼岸,试将遗恨,写入婉约的旧章中。提杯把盏,在暮落黄昏、在金风玉露的夜色中啜进清莹的容颜,抿思在晓风残月里咽泪愁欢。
妩媚而飘渺的风,在银河轻轻掠过,琅琅心弦,凭栏的是柔肠千结;盈盈的织女,在诗书熏染间,若有一叶轻舟,持着一把相思泠,一路临水吟哦声声,她一路寻觅着牛郎的身影。采弦上月华,拔流水芬芳。诗一样的情怀,在云水间穿行,让丝丝柔情盛开为古老传说的天上人间。于天涯处,入画入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思念。
七夕的夜,是牛郎织女拉动那悠悠古弦,是牛郎织女在低吟着百转千回的忧伤。是牛郎织女漫步在辗转翻覆的夜幕,昔日一纸红袖盟约,为一年一度轻描淡写,勾勒出不老的容颜,暗涌起伤情的思恋,断不了的,是今生来世永远难续的前缘,如一场初梦,总在落英缤纷的季节,随你风花雪月扬鞭于春花秋月,踏碎了一地的相思和春红……
一首诗词便汇成天堂波影,一眼回眸不过虚浮过往。前面依然是银河碧水的幻影,后面仍然是红尘的迷茫。那个清瘦了宋词的织女,她是那朵飘落在水面的出水芙蓉,是净土一瓣莲露,弥漫着空气中那一尾的暗香,撑一竿碧色,踏一叶轻舟,在一朵又一朵银河盛开的鹊桥花中涉水而来,在花红影绰中,织女与牛郎盈盈相笑。
曾经的举案齐眉,枕边丝丝呓语,是那一袖欲语还休的难释惆怅。是那一幕风花雪月的万种风情。依稀转瞬的刹那,几经云烟回首,织女还是织女,而牛郎还是牛郎,织女早就已天涯去远,转身陌路中,犹不知,冷冷清清的境里,织女的心底眉梢里依旧盼着牛郎。牛郎是她前世的眷恋?是她今生的劫数?是她一年一度的轮回。期待着,盼望着,一年一度在泪湿春衫透的七夕,对着暗香涌动的琼花月影,银河言欢。
每当雁字回首,月满西楼后,牛郎唯有在秦悲柳切,伤花惜夏中缠绵悱恻,唯有在轻灵哀宛的词句淤积里来去迂回,没有人能读懂牛郎心灵深处关于“执子之手,与子谐老”的幻境。或许,在红尘一隅,牛郎是多么期待着织女会陪他浪迹天涯。等到七夕渐远时,谁,可与牛郎吟诗弄月来把那相思寻尽?浮生几何?流年几度?谁,可与牛郎将那幽凄一一细数?谁,又会将牛郎落寞孤愁来怜惜许?
永远唱不尽七夕花前月下暂相逢,“杨柳岸,晓风残月”只能在柳色拂烟中墨笔添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看银河,忆当年,只能吟哦“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鸳鸯两字怎么书?
今夜,梅林信手从诗词里煮杯咖啡,便盛满七夕离人泪;书页间点曲轻歌,便能饮尽万古愁。
七夕穿什么色衣服如果你是一个很有朝气的女孩,这种跳动的大波点,会让你的朝气更加旺盛。就好像是太阳女神一般,充满光明。这种红色与白色的拼接,还有中袖设计以及黑色蝴蝶结腰带的装饰,想必可以让你成为当天的宠儿。这一款百褶连衣裙,出门的时候最好是选择一双细跟的高跟鞋,这样会让你的变得更加修长哦。
在约会的时候,穿衣风格一定要跟自己平日穿的差不多,不然会让你全身不自在,那就失去了约会的乐趣啦。这种白色中袖设计的上衣,搭配上黄色半身裙,色彩给你视觉冲击,不知道你是否会喜欢呢?这样的搭配,让你在众人中轻而易举的就能够脱颖而出。
关于七夕节的古老传说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节的笑话小故事1、七夕礼物
老婆:“老公,七夕打算送我什么礼物啊?”
老公:“那你得问七夕呀!”
2、卖炭翁
老师:白居易《卖炭翁》中“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表达了主角关注低碳理念和对全球变暖的忧虑。
3、好茶叶
小明出门前把红茶、绿茶、茶混合装入保温瓶,结果开车途中正好遇到交警临检。
警察:“你那瓶装什么东西?”
小明:“什锦茶!”
警察:“竟敢骂人!下车!”
4、富豪的攀比
“同事炫耀他老婆的妹妹的老公身家过亿。”
“你也可以跟他炫耀你未来老公,福布斯亿万富豪排行榜从上往下看2秒就找到他了。”
源起和顺
巍巍太行,雄奇秀丽;滔滔漳河,湍流不息。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的和顺县就坐落在太行山巅,清漳河畔。因地理位置位于山西的最东面,被称为“山西的东大门”。
和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在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背后,又不乏历史文化遗产,而流传最广、最令当地百姓自豪的还是有关“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传说。在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与牛郎峪村不到10平方公里的境域中保留着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景物20多处,村民世代传承着生动鲜活的牛郎织女故事和七夕风俗活动,其整体环境与牛郎织女故事的情节十分吻合。经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考察论证,2006年12月,和顺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2008年6月,“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6月,和顺又被山西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在“文化活县”战略指引下,从2007年起,和顺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牛郎织女文化节”,每年的七月初七期间,整个和顺县城好戏连台,热闹非凡,沉浸在一片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到和顺过七夕”,已成为晋中乃至山西人的新时尚。
精彩七夕
爱情文化虽源远流长,文化品牌却来自于精心打造,在每年的七夕节,和顺都要组织一系列重大主题宣传文化活动,为节庆活动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恒久的效应。
七夕夜,凉风习习,情人低语。和顺县今年的七夕夜却格外浪漫,随着著名朗诵家徐涛一首荡气回肠的《今夜,我们在和顺度七夕》的诗朗诵,拉开了第四届牛郎织女文化旅游节主题晚会的序幕,这台以忠贞爱情为主题的晚会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并通过山西卫视的直播信号传到了全国各地。每年的七夕节,和顺县都要举办“爱在七夕,和美和顺”的主台文艺演出,同时邀请国内著名文艺团体,如总政歌舞团、东方歌舞团、战友文工团、海政歌舞团、煤矿文工团等前来助兴演出,演员阵容强大,舞台气势恢弘,精湛的演出使忠贞不渝这一主题在艺术表演中不断升华,也给人们带来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别开生面的婚庆活动是每年七夕节活动的亮点,2007年举办了共和国老将军走进“牛郎织女文化之乡”金婚庆典活动,曾经在太行山浴血奋战为共和国建立过卓越功勋的七位老将军携夫人来到和顺,讲述了他们的革命爱情浪漫史和英勇战斗史,在牛郎织女景区栽种了象征革命爱情忠贞不渝的将军树。2007年,央视七套《生活567》栏目组在和顺举办了《东西南北乐中国――山西和顺爱情之星电视选拔赛》。2008年,山西省慈善总会与和顺县共同在太原康庄森林度假村联合举办“2008・我们结婚”大型集体婚礼。来自美国、加拿大、阿联酋、以及我国台湾、北京、上海、深圳、大连、云南、四川等地的208对新人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在牛郎织女文化景区栽植了连理树,互换了见证“忠贞爱情”的信物。
在本届文化节期间,由中国邮政集团总公司发行的,以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为题材的《牛郎织女》特种邮票,也在和顺县举行了首发式。特种邮票一套共四枚,分别是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主题活动、文化活动,民俗活动、经贸活动、景区活动五大板块13项活动项项异彩纷呈。节会期间,有300多名诗人、书画家、作家、摄影家走进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进行采风创作,面向全国征集了牛郎织女爱情楹联活动,还邀请著名学者鲍鹏山讲述了“中华爱情文化”。依托省妇联在全省举行了旨在弘扬传统美德的“恩爱夫妻和美家庭”评选活动,选出了12对“恩爱夫妻”。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和顺县还组织了“中国优质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峰会”、“全国大型招商引资洽谈会”等经贸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来到牛郎故里签订了价值31亿元的合作意向,为本届活动增添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亮点。
为了扩大影响,深入挖掘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文化内涵,在每年的七夕节期间,和顺县都要组织省级专家学者进行探讨、研究。2006年,在省城太原举办了“和顺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发源地研讨会暨新闻会”。2008年,在太原迎泽宾馆举办了“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论坛”。2009年,在太原举办“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品牌座谈会”。会上,专家、学者们对挖掘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精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造牛郎织女文化品牌,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入探讨。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平安。为传承这一风俗,和顺县组织来自北京、内蒙、山西等省市地区的40多家布艺精品,一同登台亮相展出。这一活动的举办,大大拓展了“乞巧”习俗活动的内容,延伸了“乞巧”民俗文化的内涵。2009年和2010年“牛郎织女文化节”期间,连续两年在省城太原展出有关反映“牛郎织女”文化的农耕器具、纺车、剪纸、书籍、木版画、陶瓷制品以及反映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秀美风光的摄影作品、书画作品、诗歌作品等,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的充分挖掘如春风化雨,使得和顺县文化艺术园地百花盛开、春色满园。在山西电视台举办的“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授牌仪式文艺晚会上,首次推出由总政歌舞团印青谱曲、任毅作词,著名歌手谭晶演唱的《忠贞》――牛郎织女之歌,一时广为传唱。同时又精心编导并推出了体现中华爱情文化内涵的新编晋剧《鹊桥会》,在太原演出期间,场场爆满,轰动了全省文艺界。还举办了著名诗人走进和顺进行采风创作活动、国内著名书画家参加的书法笔会活动、“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赛歌会、“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赛灯会、和顺县“牛郎织女”两节文化艺术活动等。
与现代文化活动相对应的却是民间民俗,古风犹存。这里千年风俗留存至今,家家养牛、户户纺织。每年七月初七,村民们除了保留“看天”风俗外,妇女们都要祭拜织女星,进行乞巧活动,在院中南边摆上桌子或案板,供放毛豆、玉茭和蒸馍。南天池村和牛郎峪村村民们对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文化效应
七夕“牛郎织女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对和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9年10月,在宁波举行的第二届“节庆中
华奖”颁奖典礼上,和顺县捧回了“最佳文化传承奖”的桂冠。在全国第三届旅游论坛年会上,获得了“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的称号。2010年4月,和顺又荣获“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称号,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和顺的对外形象,提高了和顺人的文明意识,群众也从中实实在在地看到发展文化产业带来的巨大效益。全县文化活动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以城乡文化阵地建设为载体,机关、厂矿、学校文化创建活动蔚然成风。“春节民间剪纸作品展”、“民间布艺绒画中药画展览”、“三八妇女节民间手工艺品展”等的举办,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当地民间文化事业。一批包括牛郎织女、华夏圣母、凤台小戏、五谷画、剪纸、刺绣等人文历史、典故传说和民间艺术被挖掘出来,凤台小戏和牵绣工艺还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也带动了文化基地资在和顺建设景区,累计投资10多个亿正在打造的和顺旅游景区建设如火如荼。云龙山森林公园九龙柱景区、合山圣母景区、阳曲山休闲渡假区、牛郎织女文化园、太行龙口景区恰如美丽的“五朵金花”,将和顺装点的分外迷人。以太行山断裂带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格局初步成型。一批具有和顺特色的农家乐乡村文化旅游也逐渐发展壮大,为农民增收300多万元。牛郎织女文化节作为一种“软实力”,正在和顺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牛郎织女文化传说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缩影,作为中华传统爱情文化的象征,在华人世界有着悠久而广泛的民众基础。和顺县坚持打造传统节日,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举动,在全社会营造和倡导了以忠贞思念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爱情观,同时也催生了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异军突起。昔日贫困的山区小县正渐渐成为山西东部别具特色的生态避暑旅游名县。
连接和顺:
“天和地顺、人和事顺、内和外顺、家和业顺”这是和顺县的隽永内涵。
和顺县雄踞太行之巅,位三晋东陲,居两漳之湄。距太原、石家庄、长治等大中城市均百公里左右。境内2250平方公里,所辖5镇5乡,294个行政村,总人口14万,耕地面积30.86万亩。和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其中尤以煤炭储量为最,达到了156亿吨。境内山大坡广、林丰草茂,宜林宜牧面积15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5.7%。年平均气温6.3℃,是天然的消夏避暑胜地。
走进和顺,一张张闪光的名片引人注目。“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煤县”、“全国黄牛改良基地县”、“全国林业基地县”、“全国金融生态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这些无一不在向人们介绍着和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向人们诠释着“天和地顺、人和事顺、内和外顺、家和业顺”的隽永内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县情,特别是依托背靠山西能源大基地,面向京津冀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提出了“把和顺建设成为山西别具特色的新型能源工业强县、畜牧养殖加工大县和生态避暑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掀开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历史新一页。在煤炭产业上,成功进行了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实现了规模升级和技术进步,在以煤电、煤化工、煤层气开发、煤建材为重点,推进煤炭产业延伸和转化的同时,逐步构建起煤、镍、镁、化工、电力、机械制造、建材等七大支柱产业框架。农业上瞄准现代农业。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从畜牧、杂粮、蔬菜、中药村、酒醋、林产品加工等方面创新优势,促进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截止目前,和顺县共建设省级试点村7个,省级推进村40个,县级试点村46个。全县10个乡镇294个行政村“村村通”工程实现了100%,以新能源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以沼气、吊炕、生物质炉、太阳能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以“牛郎织女”文化品牌为主题的旅游业和太行山自然生态旅游品牌越采越唱响,和顺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6亿元,同比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额185430万元,同比增长24.7%;财政总收入50088万元,同比增长24.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42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同比增长8%。
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活县”方略的指引下,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继2006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后,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和顺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同年在浙江宁波举行的第二届“节庆中华奖”上又荣获“最佳文化传承奖”。在2009年12月7日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旅游论坛会上,和顺被命名为“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这使和顺的文化品牌在全国叫得更响,并直接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给招商引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和顺掀起了“三山一带一文化”和“农家乐”的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热潮。合山风景区、阳曲山风景区、太行龙口等一批旅游景点景区也在捆绑式发展中壮大。以“三山一带一文化”为主的和顺旅游大格局正在形成。2007年至今,和顺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和顺牛郎织女文化节”,引起了海内外诸多新闻媒体的热切关注,同时积极投资完善牛郎织女文化园区等景区建设,建设集文化、生态、休闲、避暑为一体的旅游名县。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兴起,促使和顺的发展方式实现了从“挖煤”到“挖文化”的巨大转变,建筑、房地产、餐饮、通信、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农家乐”已达到108户,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00余万元。一个以文化引领,以自然生态资源开发为龙头,以煤炭、畜牧、生态旅游为主导的山区大文化、大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和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