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秋节歇后语

中秋节歇后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秋节歇后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秋节歇后语范文第1篇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哈巴狗咬月亮——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高低

和尚跟着月亮走——借光了

猴子捞月亮——一场空

看着星星想着月亮——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举起碾盘打月亮——不知天高地厚

癞蛤蟆吞月亮——痴心妄想

晾衣竿钩月亮——差天远

毛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拿个小钱当月亮——吝啬鬼

拿着碾盘打月亮——不知轻重

拿着面盆当月亮——不知轻重

爬高梯摘月亮——空想

盼望月亮从西出——没指望

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山尖上摘月亮——办不到;没法办

上弦的月亮——两头奸(尖)

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圆圆满满

太阳和月亮讲话——空谈

天上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

铁拐李看月亮——上不正,下参羡

秃子跟着月亮走——借光

小秃跟着月亮走——谁也不沾谁的光

月亮坝摆龙门阵——明说明讲;明说

月亮坝里点灯——多此一举

月亮坝里耍弯刀——明砍

月亮坝里掷色子——观点模糊

月亮地里晒被单——白搭

月亮地里晒谷子——阴干;将就天

月亮跟着太阳转——沾光;借光

月亮里的桂树——高不可攀

月亮下点油灯——多事()

站在河岸捞月亮——白搭工

正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偷天换日

中秋节歇后语范文第2篇

歇后语芝麻开花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歇后语大全,还有更多拼音首字母是z的歇后语,欢迎阅读。

蛀虫咬黄连 - 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着火挨板子 - 两头热

竹篮子打水网拦风 - 全落空

煮熟的鸭子 - 飞不了

竹虫咬断竹根 - 同归于尽

知县跌粪坑 - 赃(脏)官

嘴上绑喇叭 - 走到哪儿吹到哪儿

走马扫电话 - 奇(骑)谈

抓住耳朵过河 - 多此一举

竹竿上睡觉 - 难翻身;翻不了身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 - 气煞人

抓住张飞当李逵打 - 看错了人;认错了人

周喻打黄盖 - 装样子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嘴巴子戏 - 光说不练

众人的马,公家的驴 - 谁爱骑谁骑

纸糊房子 - 不容人

竹席上晒甘蔗 - 甜蜜(蔑)

竹篙里捻灯草 - 一条心

竹子当鼓 - 敲竹杠

芝麻里的绿豆 - 数它大

庄户人办事 - 实实在在

纸糊的拦杆 - 靠不住;不可靠

拄拐棍走泥路 - 步步有点

竹竿子搭桥 - 难过

嘴上抹石灰 - 白说;白吃

中秋过了闰八月 - 团圆过了又团圆

芝麻地里打锣 - 敲到点子上

正骨大夫 - 拿捏人

正晌午的太阳 - 光辉普照

祖宗三代的家务事 - 一言难尽

芝麻脸儿 - 好大的脸皮

醉汉开车 - 不要命;玩命干

赵子龙上阵 - 百战百胜;单枪匹马

嘴里嚼大葱 - 说话带辣味

纸糊的老虎 - 吓不住人;不堪一击;不咬人;不用怕

侦察员破案 - 暗中活动

周幽王戏诸侯 - 言而无信

自大加一点 - 变臭了

庄稼人种豆子 - 步步有点

赵高的女儿 - 装疯卖傻

针拨灯盏 - “挑明

竹子做篱笆 - 结缘(圆)

竹筛子兜水 - 漏洞百出

竹林里耍大刀 - 打不开场面

走江湖的耍猴 - 拿手好戏

煮熟的鸡瓜子 - 朝里弯;往里拐

庄稼佬不识桂圆 - 外行(黄)

针挑黄连 - 挖苦

嘴巴上戴竹筒 - 说直诸

嘴巴含钢针 - 说话带刺

指着秃子骂和尚 - 借题发挥

走道喝稀粥 - 性大急

竹竿撑舰艇 - 划不来

专往肥肉上贴膘 - 势力眼

正月里盼着桃花开 - 不到时辰

装猫吓耗子 - 假的

周郎妙计安天下 - 赔了夫人又折兵

只说不练的把式 - 光耍嘴

自行车下田坎 - 得过且过

针眼里看人 - 小瞧

蜘蛛走路 - 私(丝)连私(丝)

棕树的一生 - 任人千刀万剐

照住屁股登一脚 - 你东我西

走路穿小鞋 - 活受罪

芝麻地里的老鼠 - 吃香

嘴上挂天平 - 说话有分量

枕着竹筒睡大觉 - 空头空脑;空想

众人拔河 - 同心协力

蒸包子不放馅 - 是个蛮(馒)头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 尽管放心

蒸锅上放尸首 - 气死人

嘴里吞旋风 - 口气不小

自行车爆胎 - 气炸了;气崩了

纸糊的扇车 - 担风险

嘴巴两张皮 - 咋说咋有理

蒸笼里的馒头 - 自大;自我膨胀

钟旭开饭店 - 鬼都不上门

走路拨算盘 - 手脚不闲

抓住蝙蝠说老鼠 - 不识货

蒸笼盖子 - 受不完的气

周文王请姜太公 - 尽找明白人

纸糊的喇叭 - 吹不得;别吹了

中药店的揩桌书 - 尝尽了甜酸苦辣

纸里包火 - 瞒不住

蒸酒打豆腐 - 要办喜事

周瑜穿草鞋 - 穷嘟嘟(都督)

走路踩棉花 - 轻飘飘

走江湖耍魔术 - 变着法儿骗人

砖窑里失火 - 谣言(窑烟)

纸元宝 - 肚里空

资料室搬家 - 尽是输(书)

嘴巴上挂油瓶 - 油嘴滑舌

赵云大战长板坡 - 大显神威

正月里穿单衣 - 为时过早

枕着扁担睡觉 - 想得宽

竹筒子里看天 - 一孔之见;所见不广

锥子装在口袋里 - 露了锋芒

自己碰钉子 - 忍气吞声

抓把红土当朱砂 - 不识货;糊糊涂涂;糊里糊涂

竹竿伸鸡窝 - 捣蛋

桌子底下扬场 - 碍上碍下;碰上碰下

啄木鸟找食 - 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纸糊洋娃娃 - 肚里空

走上步看下步 - 瞻前顾后

周瑜请蒋干 - 别有用心

针眼里看天 - 一孔之见

芝麻地里长苞米 - 高低不齐

纸糊的帽子 - 一戳就穿

嘴巴上挂笼嘴 - 吃不开

纸糊的眼镜 - 遮人眼目

中秋节赏桂花 - 花好月圆

嘴上安拉锁 - 说话保险

正月十五卖元宵 - 抱成团

直尺量曲线 - 没准儿

正月十五才拜年 - 晚了半月

竹笼里的凤凰 - 有翅难飞

芝麻地里的烂西瓜 - 数你大

周仓斗李逵 - 大刀阔斧

纸做的雨伞 - 不顶用;不顶事

砖头砌墙 - 后来居上

桌上的油灯 - 不点不明

照明弹上天 - 高明

枕头底下放罐子 - 空想

钻头上加钢针 - 好厉害

煮豆燃豆箕 - 自家人整自家人

睁眼瞎看告示 - 两眼墨黑

自留地里拉屎 - 泄私愤(粪)

赵子龙出兵 - 回回胜

捉住驴子当马骑 - 不识货

竹筒里点火 - 照管

庄户人家的孩子 - 土生上长

赵匡胤下棋 - 独一无二

赵匡胤押江山 - 大赌

赵匡胤穿龙袍 - 改朝换代

枕木上的铁轨 - 明摆着

嘴咬肚脐 - 够不着

嘴上没毛 - 办事不牢()

这山看着那山高 - 见异思迁

竹筒敲鼓 - 空对空

捉鱼拦上游 - 先下手为强

竹竿打月亮 - 挨不上

中秋节歇后语范文第3篇

1、把词语填写完整。16分

_____天____地 _____ ____曼舞 自相___ _____ _____ 然无____

千____百____ _____ ____斑斓 一____无_____ _____耳______铃

2、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提( ) 纱( ) 拨( ) 扶( )建( )

题( ) 沙( ) 拔( ) 抚( )健( )

3、把合适的词语用线连起来。9分

热烈地 盼望 元宵节 吃月饼 观察 详细

热情地 鼓掌 中秋节 吃青团 介绍 熟练

热切地 招待 清明节 吃汤圆 演奏 仔细

4、连一连下面的歇后语。7分

三十六计 试试深浅

投石问路 走为上策

孙悟空的金箍棒 能大能小

打破砂锅 人人喊打

老鼠过街 白忙一场

粪坑里的石头 问到底

猴子捞月亮 又臭又硬

5、读句子,用上带点的词语(关联词)造句。6分

感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仅---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   )。它们( )着( )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 )着。

7、把下面的句子按一定顺序连成一段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得了。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爱越吃。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我爱江南的杨梅。

二、阅读练习。26分

(一)课内阅读(节选)15分

渔人( 忽然 突然)站起来,拿竹篙向chuán xián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朴朴)地钻进水里去了。湖面上荡起(一圈圈 一轮轮)粼粼的bō wén,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tiào yuè。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跳下,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chuī yān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

1、看拼音写词语。4分

chuán xián bō wén chuī yān tiào yuè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3分

跳上跳下: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圈出第一节括号中用得正确的词。3分

4、从短文第四小节中,摘录描写连续动作的句子。2分

5、写下面的字,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3分

鸬 袅 拣

(二)课外阅读11分

(四)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湖。

日月潭里有个小岛,把潭分成两半,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两潭湖水相连,像碧绿的大玉盘,小岛就像玉盘中的明珠。

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水很深。日月潭的四周是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林。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我爱美丽的日月潭。我爱祖国的台湾岛。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 )的台湾岛 ( )的大玉盘 ( )的树林

2、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4分

⑴ 日潭像_______________,月潭像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湖水像______________,小岛像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

日月潭在____________ ,它是一个_____________,把潭分成两半的是一个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非常美丽。

三、看图写话。12分

中秋节歇后语范文第4篇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适时组织适当的活动,能够增强班集体生活的吸引力,同时能够为学生释放过剩精力找到正当途径,增强班集体的稳定。活动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得到集体的认可,找到自己的位置,使班集体显得更有吸引力,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凝心聚力,增强了集体的归属感。而活动策略还能帮助班主任树立能力威信和情感威信,增加教师的亲和力。

二、实施活动策略的方式

1.组织竞赛类活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对竞赛类活动情有独钟,知识竞赛、体育竞赛、才艺竞赛等都可以。竞赛类活动有助于班集体积极向上的风气的形成。笔者尝试过“歇后语接龙”、“古诗擂台赛”、“卫生知识知多少”、“奥运知识抢答”等比赛,争强好胜的天性使学生主动涉猎多方面的知识领域,比强调一百遍知识的重要性更有效。

2.组织节庆类活动,开发生活中的资源。

在每个节庆日到来的时候,开展相关的活动,是挖掘生活资源实施教育影响的可为之举。比如:9月可以开展“名人和他的老师”故事会、“假如我是老师”演讲、敬师卡制作比赛、“唱给老师的歌”演唱会等;10月可以开展“我爱祖国山河美”图片展、我最喜欢的风景名胜手抄报展览、共和国建设者的风采、家长讲述自己的工作报告会等;中秋节前后,可以开展天文知识竞赛、“月亮的传说”故事会、家庭中秋联欢会……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愉悦其身心,陶冶其情操,提高其素质,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激发其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3.组织社会实践类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可以面向社会、面向他人、面向家庭,寻找服务的项目与岗位,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笔者实践过的活动有“校园文明督导队”、“学当一天家”、“低碳生活宣传员”等。我们还多次带学生去福利院给孩子、老人表演节目,为他们募捐、做好事。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学习了劳动技能,更有助于学生增进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增强交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树立为集体、为家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4.重视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传统教育、联系心理健康教育等可以确定多样的主题活动的选题。活动的形式很多,如故事式、展览式、竞赛式、表演式、演讲式、辩论式、游戏式、参观访问式、调查式,还可融入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

三、实施活动策略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不盲目追求活动规模。

活动不在于规模的大小,并不是只有主题班队活动才是活动。在班主任的字典里,活动无处不在。活动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形式和手段,而且是更受学生欢迎、活泼生动的形式和手段。

2.生本性原则,树立正确的活动观。

活动不是目的,不是成果,是过程,是手段,是契机。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刚开始尝试活动育人的时候,我未免有些急功近利,希望活动搞得热闹、漂亮,有时不惜亲自代劳,赤膊上阵,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我的第一次活动是“敬礼,五星红旗”,是爱国主义教育专题。为此,我找故事、做幻灯片、编舞蹈、排诗朗诵、写剧本,还带领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排练,学生教师都累得要死,最后,活动在全校观摩,热闹、漂亮。表面看来,这次活动很成功,其实,这样的活动和如今盛行的演课式的公开课作秀一样,只是表演,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作用不大。同专题的另一次活动就不同了,我把全班学生按照居住地分组,让学生通过寻找老照片、寻找家里的老古董、走访楼道各家的故事等途径展开调查,然后指导每组制作一份手抄报,准备一个演讲,集中汇报交流。这次活动学生参与面广,活动空间大,教师只是指导协调,轻松多了,还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有一组同学找到的老照片上,有爷爷住过的泥墙草顶的房子,有爸爸结婚时的简易平房,还有后来的套房,讲述了祖国的发展,在活动中孩子锻炼了能力,受到了教育,这样活动才达到了目的。

3.无痕性原则,避免生硬的教育印记。

活动的教育意义要能巧妙自然地渗透在活动中。当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明白地知道“我在受教育”,这样的教育就已失去了一半成功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分配时间、做时间的主人,笔者做过一次模拟拍卖活动。给每个孩子发24张小纸条,每张纸条代表一个小时,到生命商店购买以活动命名的商品,如睡眠、游戏、劳动、学习、饮食等,买好后请学生介绍购买的结果以及这样购买的原因,合理分配时间的教育就在游戏活动中完成了。

中秋节歇后语范文第5篇

一、培养小学生学习优良传统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课堂中的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应竭力做到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把每一个学生吸引进来,让他们真心悦纳书籍,与书籍成为好朋友,享受读书之乐。在课堂上,我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讲述、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利用动感十足的编曲教孩子们演唱《唐诗三百首》;播放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弟子规》《三字经》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

二、让小学生了解和感受优良传统文化精髓

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曾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经典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优良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社会发展的基石、国家强盛的顶梁柱。

小学课本中的《三字经》、《论语》、《百家姓》、《唐诗宋词》及少量古文是经编者再三斟酌的经典内容,大都是脍炙人口,传诵久远的名篇名句。无一例外地携带着优良传统文化的印记。这么多精品,在教学中如何着手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感受优良传统文化。

三、结合课文内容,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机会,适时给学生传授优良传统文化知识。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古代诗文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四、通过课外活动,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思想脆弱、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他们“博于学问,明于睿思,笃于务实,志于成人”。

五、拓展课外内容,延伸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广度

在教学《藏戏》一课时,学生在了解藏戏特点的同时也对其他戏曲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了解了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知道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有北京京剧、浙江越剧、安徽黄梅戏、东北评剧、河南豫剧。更对家乡的川剧有了更多的了解: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变脸”堪称一绝。

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文化

学校可举办优良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开展书画比赛、诗歌诵读比赛、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等活动,促进学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锻炼与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把优良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做人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传统节日促进学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认知。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和喜爱自己民族悠久的传统;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又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将优良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可在语文老师指导下,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结合踏青、郊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优良传统文化熏陶。

七、通过班会,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