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式编辑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073-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online editing document requirements become more and more. Thetypes of edited content become more and more rich but not limited to text. But the current Web browsers and editors cannot support inputting and displaying for mathematical formula very well. An Implementation is presented to support formula editing in the online editor. It can also solve the WEB Browsers’ compatibility, but also help to reuse the formula data based on formula editor.
Key words:online editing;formula editor; CKEditor
1 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线编辑文档的要求越来越普遍,而编辑内容也不再仅限于文本,内容形式越来越丰富。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本语言,对于教育和科研领域来说,解决基于网页的数学公式编辑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但是目前Web浏览器和编辑器对数学公式输入与显示的支持非常有限,并且各个浏览器的支持程度存在差别。
事实上,数学公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许多研究人员也给出了一些技术解决方案。综合来看,在浏览器中显示公式分为两类技术:一类是基于图片的显示;另一类是基于数学公式标记语言MathML[1](Mathematical Markup Language)来标记数学公式。
第一类方式又分为普通静态图片显示和动态生成图片显示两种,前者是直接利用某些软件制作数学公式图片后,将图片置为网络资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保证公式在浏览器中的正常显示,但最大的问题是在浏览器中公式数据无法重用,不能进行二次编辑。后者是服务器接受到公式数据信息后由浏览器解析并显示。但是各种浏览器的支持程度不同,在某些情况下公式显示结果不正常。在动态生成图片发送至网络终端,但其中的公式备注信息需要通过深入学习才能理解和使用,对于网络交互使用十分不便,其占用网络服务器和网络传输资源较大,不能适应大并发数的网络交互应用。
第二类方式是基于MathML的处理。MathML的目标就是使Web可以服务、接收、处理数学公式,正如HTML处理文本的功能那样。Mathml基于xml语言,具有xml语言具有的一切特征,可以实现数据与显示相分离。MathML元素可以包含于带命名空间的XHTML文档。MathML 2.0还包含MathML DOM(MathML文档对象模型),可以识别MathML组件并能用任何脚本语言操作它。虽然MathML功能十分强大,但是需要浏览器来解析MathML。而目前浏览器对MathML的支持程度残次不齐,支持程度不太乐观。因此单纯的利用MathML作为数学公式的显示尚有不足
从国际互联网协会(W3C)网站收录的情况来看,目前实现在主流的IE浏览器下显示和编辑数学公式的方案,无一例外地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或插件。为了帮助用户可以在线编辑文档,不但能支持常用的文本,表格,图片等数据的编辑,还能较好地支持数学公式的编写,本文提出一种用户可以编辑文本与数学公式的在线编辑器。此类编辑器用户可以在编辑文档的过程中随意的插入表格,图片数学公式等常用数据。用户编写的数据可以保存在服务器中。
2 系统方案
本文提出一种能够支持公式编辑的在线编辑器的实现方案。目前有一些开源的在线编辑器和公式编辑器,经过多方面的考虑,选用Ckeditor[2]和MathIML Editor[3]。
2.1 现有技术分析
1)Ckeditor
Ckeditor是一个开源的项目,是目前最优秀的可见即可得网页编辑器之一,采用JavaScript编写。并且有丰富的官方文档与API。该编辑器功能比较强大,提供了良好的可视化界面,支持常用的内容编辑。底层的数据格式是html。
CKeditor自身支持数学公式的格式化编辑,并且显示良好,操作方便并且操作过程中可与用户进行良好的互动。但是其采用js+css+html相结合的方式,在浏览器兼容性方面会有一些问题。且公式数据是CKeditor的私有格式,不便于数据共享和处理。
2)MathlML Editor
MathlML Editor也是一个开源项目。它一个基于Web的公式编辑器,该项目使用 MathML Formula for Flash 来编辑和显示公式。最重要的,它可以解析MathML类型的数据,并且可以将用户编辑的数学公式保存为图片、MathML等多种数据形式。该编辑器可嵌入在web页面中,因此,可以将其嵌入在Ckeditor中使用。
2.2 系统实现方法
在本方案中,CKeditor支持大多数内容形式的编辑,对于公式的编辑需要特殊处理。首先需要对CKeditor进行配置,去掉原有自带的公式编辑,在菜单项中加入MathlML Editor的调用。处理步骤如下:
1) 首先在CKEDITOR的plugins中添加一个按键对应“公式编辑“;
2) 增加该按键的监听,调用公式编辑器;
3) 调用MathlML Editor的接口实现数据的载入和保存,编辑功能不做改动;
4) 通过Java实现将公式数据存入服务器的功能;
5)保存公式时通过js代码与CKeditor进行交互。
在文档编辑时涉及到新插入公式和编辑已有公式两种情况,处理稍有差异。流程图如图2所示。
插入新公式的实现步骤如下:
1)在Ckeditor中插入图片时,先调用MathlML Editor进行公式的编辑,
2)保存公式时,利用MathlML Editor的接口将公式的数据同时保存为图片文件和MathML文件;
3)在Ckeditor中的中记录步骤2产生的图片和MathML文件路径。图片的资源路径赋值给的“href”属性,此时即可显示图片。
编辑已有公式的实现步骤如下:
4)在Ckeditor中双击图片对象时,将标记中MathML文件路径传给MathlML Editor,此时即可调用MathlML Editor进行公式再次编辑;
5)保存时与新建公式的保存原来一致。
本方案使用MathlML Editor弥补了ckeditor公式显示和编辑功能上的不足,使用少量的、逻辑清晰的js代码将两个编辑器结合,可以实现支持公式的在线编辑器。本方案采用了图片和MathML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在线编辑时的公式编辑问题。通过图片显示公式,可以保证公式内容在所有浏览器中都可以被正常显示;保留公式MathML数据则可以使公式能够进行再次编辑,而且通过的MathML数据也便于后期的数据交互和利用。
3 结束语
本方案在Ckeditor的基础之上,将其与MathlML Editor相结合,使公式编辑的功能更加强大。既解决了浏览器对公式显示的兼容性问题,又保证了公式信息的二次编辑,MathML数据也便于后期数据交互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Mathematical Markup Language (MathML) Version 2.0[EB/OL].http:///TR/MathML2/.
[2] Ckeditor[EB/OL].http:///.
[2] Mathlml Editor[EB/OL].http:///p/mathlmleditor
[3] 王红等.Java Web应用开发技术使用教程[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关键词】变电施工;变压器;安装技术
变压器是变电站的运作核心与变电站的枢纽,只有保证了变压器安全使用,才能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所以,在变电施工中,变压器的安装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人口的增多和社会生产的大力发展,使我国生产生活中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使得变电站数量增多,变电站的变压器安装成为了重要技术。变压器的存在也是为了缓解我国不断加大的用电负荷,所以,提高变压器现场安装技术,保证变压器的正常运行显得至关重要。
1、变电施工变压器的结构
1.1分散式结构
变压器系统的分散结构,即指按变压器的控制对象和控制层次而设置的二层分布控制结构。与此同时,在该结构模式下,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变电系统的整体性控制,这种结构使得变压器能够减少电站内部二次设备所需要的电缆,进而节约了发电的投资。
1.2分布式结构
变压器的分布式结构主要是利用了发达的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构建而成的,通过这种工作结构,各个功能系统都可以实现数据通信,进而解决了计算机运行时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事件的问题。并且,变压器的分布式结构一般使用在低、中压的变电施工中。
1.2集中式结构
变压器的集中式结构,一般主要是使用性能比较强的计算机采集和处理变电站的数据量信息,同时还可以进行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和自动控制等。集中式结构的变压器系统一般体积都比较小,而且造价也较低。但是,集中式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形式的变压器处理能力很有限,并且可扩展性和抗干扰的能力都比较差。
2、变电施工变压器安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1技术方面的问题
目前,在变压器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部分生产变压器设备的厂商只追求经济利益,不严格控制设备质量,进而使得设备技术不过关,主要是忽视了变压器设备的实用性和性能,从而导致部分变压器设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但是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有的发电站在使用变压器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这种问题。第二,变电施工中有的变压器安装施工人员对变压器的结构和特点并不是很了解,从而导致变压器的安装不到位。
2.2结构形式选择问题
由于不同的变电施工的规模大小、复杂性和所需求的可靠性等都要求的不一样,在对变压器选择的实现方案进行选择和设计的时候也应该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合适的变压器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还具有系统质量高和可靠性强等优点。当前,变压器应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集中式、分散式和分布式这三种结构类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变电发电单位应该根据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再结合考虑这
三种结构的特点来做出适当的选择,以便于满足变电系统的实际需要。
2.3变电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变电施工中安装变压器时,有很多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当然,最为重要的是电力系统的施工的质量,因为施工的质量对电力系统工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严格控制施工的质量是变电施工整体质量的保障。在施工时尤其要注意的是屏体的固定和屏柜的接地等细节问题。线缆敷设时还应该注意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绝对不能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在现场二次设备屏柜安装完成,所有二次电
缆安装和光缆熔在接完成后必须进行系统功能的调试。
3、变压器安装中技术措施
3.1散热器的安装
散热器是变压器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因而散热器的安装是变压器安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散热器可以很好地帮助变压器实现将其运行过程中的热量排出,以保证变压器能够及时散热,进而避免变压器由于产生过多的热量而损坏。在安装散热器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确保散热器具有较好的封密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提前安装好油泵和油流指示器等辅助设备。在完成散热器的安装后,还需要对散热器的性能进行检测,一旦发现油流指示器显示的流油方向为反向的,这样安装的散热器不能进行使用,一定要进行重新安装。
3.2储油柜的安装
在进行储油柜的安装前,应该提前清理好储油柜,以保证储油柜是清洁的,同时,还需要检查储油柜的胶囊有没有被损坏,进一步保证储油柜的完好性。在安装储油柜时,清理完储油柜后,就需要将相关的设备安装在变压器的盖子上,然后将这些设备进行固定。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将这些设备固定的过紧,以保证在安装变压器的过程中随时能够进行更改。最后,将变压器的其他相关零件进行依次安装,在安装所有零件后,还需要确定零件安装位置的准确性,这样就完成了储油柜的安装。
3.3套管的安装
变压器管套的安装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变压器安装的现场,应该将管套取出后放置到专用的架子上,并且将管套清理干净,同时还需要检查管套是否存在裂缝等问题,以保证管套的完好性。第二,对将要安装的管套进行绝缘性能测试,只有保证管套的绝缘性能良好时,才能进行安装。
3.4小附件的安装
在进行变压器的安装过程中,还需要安装很多小附件。小附件的安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温度计的安装。在安装温度计前,首先应该对温度计进行校正,以保证温度计的偏差能够满足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变压器的上端安装温度计时,一定要保证温度计的密封性良好。第二,安装压力释放阀。首先应该检查压力释放阀是否存在损伤,尤其是压力释放阀的开关接触点,在安装压力释放阀后,还需要检查其是否存在漏油现象。第三,安装吸湿器。吸湿器的安装
只需要注意其中的硅胶是否存在变色的问题。
3.5补加油
在完成变压器的抽真空操作后,还需要往油管中进行补加油,并且在加油时要保证变压器两端的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在补加油完成后,需要打开套管、散热器和管路上部的放气塞等进行排气,等到补加的油量能够满足要求后,就可以关闭阀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变压施工中变压器的现场安装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用电量不断增大,进而给我国的变电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为了缓解变电施工的压力,变压器作为发电站的核心构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由于变压器的安全正常使用对于变电站的运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变压器的安装技术是决定变压器性能的主要因素。只有保证变压器的安装技术合理,才能使得变压器的正常使用,进而才能保证我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因此,现阶段研究变电施工中变压器现场安装技术措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文佳.浅谈大型变压器真空注油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201 1(05)
编辑部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叹息,谁能说得清呢?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虽然我坚信自己不是锈铁!
两个月来,我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岗位上练兵,前个月在电编部学习新闻采编,后一个月是在办公室做临时的文秘工作。
首先说说在电编部的工作心得。在电编部一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这期间我一直都是在远离父母亲人的视线之外享受着逍遥自主的生活。虽然在学校里也有师长的关爱与教诲,但总有一种仰承的距离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温馨。本以为毕业参加工作后,这种人际关系的距离感、层次感只可能加强,但在电编部工作让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原先的判断错了。电编部容主任、韦副主任、廖副主任三位领导都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特别是容主任,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球,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慈父的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温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记得刚到一周的时间,电编部新老同事以及三位领导就已经打成一片,给我的感觉是上下同心。正因为如此,在电编部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1、基本学会使用和维护摄影机;2、基本掌握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拍摄和采写的区别;3、基本了解并初步学会编辑新闻摄像带;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5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5篇。主任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在这期间,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
1、新闻拍摄技术相对落后,画面的稳定性不够;
2、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3、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8月初我开始被调到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协助钟主任开展日常办公接待和文秘拟写等。
显然,办公室的工作环境与电编部迥然相异。虽然钟主任与电编部的容主任一样,对我关爱有加,体贴不减,同样让我深深感受到一种父爱的慈祥与特有的威严,另外还有同事彭秋霞姐和周光明兄的友情关心与帮助,但却逃脱不掉办公室特有的按部就班的沉静环境。这多少让我喜欢热闹的性格有些不很适应。幸好有钟主任以及其他几位同事的友情关心帮助下,我较早地克服了波动的心思,全身心投入到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环境中。
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学习,我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1、独立完成并印发了两期《简报》;
2、配合办公室其他同事开展日常接待、后勤服务和卫生清理工作,并具体负责杨副局长办公室的卫生打理;
3、负责部分公文打字和复印登记工作;
4、在钟主任的具体指导下,负责拟写相关公文,如较好的完成了自查自纠工作总结;干部职工培训工作总结;拟写完成《文字、图片、音像规范化管理》规定,并顺利通过领导审核等;
5、协助钟主任组织召开行风评议自查自纠座谈会,并根据要求,完成行风评议调查 统计和上送工作;
6、与同事梁伟耀共同策划完成两个版面的四五普法教育宣传板报。
在办公室工作不足主要有:
1、缺乏基本的办公室工作知识,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生涩,甚至有时还觉得不知所措;
2、对我局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缺乏全面具体的了解,从而影响到相关公文写作的进行;
3、对电脑知识的掌握度较低,这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工作质量;
4、工作细心度不够,经常在小问题上出现错漏;
5、办事效率不够快,对领导的意图领会不够到位等。
就总体的工作感受来说,我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是比较令我满意的。首先是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在不断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其次是同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感和踏实感;第三就是目前正在营造形成我们局特有的企业文化氛围给了我工作的信心。
我知道,上面的工作表现也许不能让领导感到满意,如果完全依据这些表现来决定是否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工作学习,坦白说,我自己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但我坚信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表现得更好,保证让领导满意。
如果承蒙领导的信任,准许我继续留在这里参加工作,那么我想借这次机会提两点想法:
第一点:我希望能调回电编部做记者,可以的话请允许我进思灵天地专题组工作。理由主要是:
(1)、我是中文专业,自信能够胜任该专题的文字采写;
(2)、我平常喜欢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而且自以为颇有些见地,如果能够在该专题组工作学习,我的潜能应该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
(3)、我对应急性工作不是很感兴趣,且常常感到吃力不讨好,但青睐于需要花时间思考和深入挖掘现象背后的真理。这应该很适合思灵天地的专题策划和制作。
关键词: 变电站;变压器;GIS;施工技术
引言
500KV花都变电站扩建工程位于广州花都区狮岭镇联星村。由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公司承建。工程项目分土建工程和电气安装工程两大部分,具体内容为:在原已建成的500kV配电装置8回出线及2组并联电抗的基础上,扩建安装2组1000MVAr主变压器,增装2回500kV出线及2组120MVar并联电抗器,装设220kV 全封闭组合电器配电装置及10回出线间隔,两组并联电容的35kV无功补偿装置,及相应建筑工程和配套消防工程。
1、施工技术措施
1.1、施工准备及要求
1.1.1.一般准备项目及要求
①收集与本工程有关的资料、文件、图纸,并进行整理。
②查看了解安装现场,在现场接收时应做好原始记录以便完工后恢复原貌。
③依据合同文件、图纸编制施工指导文件并报监理审批。
④按本工程进度计划和本专业实际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
⑤施工机具、材料等购置与检查或试用并符合本产品的要求。
2.1.2.特殊准备项目及要求:
①SF6充气设备或装置使用前应检查各项指标及参数应符合本工程的要求。
②抽真空设备、管道在使用前应检查其各项参数符合本工程的要求。
③汽车吊使用前应检查各项指标及参数应符合本工程的要求。
1.2、 GIS法兰连接:
①法兰对接前应先对法兰面、密封槽及密封圈进行检查,法兰面及密封槽应光洁、无损伤,对轻微伤痕可用细纱纸、油石打磨平整。
②两法兰合拢前(以母线为例)应先检查母线筒内应清洁、无遗留物品,并做好施工记录。
③当两法兰靠不拢时,用法兰夹(或C形夹)对称地夹住法兰两侧,收紧法兰夹使法兰靠拢,然后在与导销对称的四个螺孔中插入螺栓,并先对称后相间地拧紧。
1.3、GIS法兰注胶密封
①法兰连接完毕后,必需按设备供应商要求用压力进行注胶密封(如果采用涂胶密封将按设备供应商涂胶密封工艺进行)。密封材料采用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专用密封材料。
②由于法兰连的接构、方式不全相同,因此注胶前先按其连接处的结构、方式来确定注胶孔和位置。
③用清洁剂清洁注胶孔后,用压力向注胶孔进行注胶。注胶的具体操作和控制必需按照设备供应商指导手册中要求进行。
1.4、GIS SF6气室更换吸附剂、抽真空、充SF6气
①抽真空之前,必须对该气室的吸附剂更换。更换吸附剂工作不能安排在雨天和相对湿度大于80%的情况下进行,吸附剂从干燥箱中取出到装入产品的时间不应超过2h,更换后应尽快进行抽真空处理。
②安装完的密封段气室应及时抽真空和充入SF6气体,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分进入GIS内部。断路器气室一般抽真空时间为12-24h,其他气室一般时间为8-16h,真空度一般在65Pa以下。
③真空度达到65Pa以下后,关闭阀门,停止抽真空,保持真空状态4h应没有变化,若有变化,则应查明原因,处理后重新抽真空。真空检漏合格后,再抽一定时间真空,即可充入合格的SF6气体。
④充SF6气可用专用充气置装进行。也可采用设备供应商提供的SF6气体回收装置上的充气装置进行充气,严禁用SF6气瓶未经减压、过滤直接向设备充气。为了不使盆式绝缘子单侧受压,充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充气到额定压力的一半,当相邻气室压力平衡后,再进行第二次充气至额定压力。
2、设备安装
2.1、设备基础预埋件的施工质量控制
本站设备基础预埋件GIS的标高和平整度的要求很高,是设备基础施工的一大难点,是我们重点控制项目。预埋件的缺陷主要表现是不平、歪斜、内陷,高程偏差超标等。经分析,主要原因一是预埋件钢板加工中造成的缺陷,预埋件剪取后尺寸的偏失。二是安装及混凝土施工过程造成的预埋件歪斜、内陷及高程偏失。
对此我们的处理方法如下:一、对加工的钢板进行尺寸定位,剪取后的边角毛刺处理。二、预埋件上的锚筋或其他锚固件多,需焊接,因焊接时的受热受力不均,极易产生埋件变形,造成埋件表面不平等现象,所以在预埋件加工后及安装前,必须逐块检查,对于轻微变形的采用千斤顶顶压进行矫正,严重的弃之。三、采用适宜的安装方法,在预埋件下部焊接四角腿的钢架,钢架通过地角螺栓紧固在基础底板上,钢架的水平方向加装几层横向支撑,用对拉螺杆固定于模板上。调整好预埋件的标高及轴线位置,然后将预埋件牢固地固定于钢架上。四、混凝土浇筑时应在基础四角对称下料,均匀浇筑,渐少对预埋件钢架的冲击,并随时检查预埋件的标高。
2.2、GIS设备的安装
GIS(气体绝缘组合电器)是将变电站内除变压器以外的一次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母线、电缆终端、进出线套管等组合为一个整体,它占地面积小,必将成为超高压变电站的首选设备,但其对施工工艺的各个方面要求极为严格,每一项都必须认真细致进行,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2.3、主变压器安装
主变压器作为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其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投运后电网的安全运行,故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厂家说明书编制详细的主变压器安装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500 kV变压器安装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重点。绝缘油处理和试验;抽真空及真空注油;注入变压器后和局部放电试验或长时空载后试验。按照500 kV超高压绝缘油试验要求,合格绝缘油耐压需达到≥70kV/2.5mm,并增加了颗粒度试验项目。
耐压:GZJ一12BF高真空净油机67kV/2.5 nun。VH121R高真空净油机77kV/2.5mm。含水量:0.04gI/I。含气量:0.3。介质损耗率:0.05(90℃)。颗粒度:无仪器,未作过试验。500 kV含气量和含水量处理应满足超高压要求,试验仪器也应满足要求。颗粒度测试未进行过试验,需收集该方面信息资料。一是真空度的提高(残压降低),二是抽真空时间加长。
3、现场试验
3.1、GIS SF6气室漏气检查:
3.1.1、GIS设备安装和充SF6气完成后,必需对各气室的法兰连接处等应进行定性和定量漏气(或年漏气率)检测。定性检测是为了迅速确定是否漏气和漏气的具置,以便及时处理;定量检测是为了确定年漏气率是否在规定允可的范围内,以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
3.2、定性检测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3.2.1.压力表法。用压力表长时间静止监视压力表的变化来寻找漏气部位,如有漏气点应做上记号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2.2.SF6气体检漏仪检测法。用SF6气体检漏仪的探头在法兰连接处、焊缝处、组合交面处等进行探测、寻找确切的漏气点,如有漏气点应做上记号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SF6气体检漏仪检测法操作简单、方便、灵敏,为本工程优选的方法,但在使用时应注意仪器中电池是否更换,灵敏度应≥10-8(如设备供应商有其它规定和要求应按设备供应商要求进行。
参考文献:
[1]张东英,葛亮,杨以涵. 50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实现[J].电网技术, 2001 25(6).
【关键词】 编辑;失落感;新业态冲击;应对策略
编辑是为社会制造文化产品的职业,也是一种文化性和学术性较高的工作。编辑人员是知识分子,是社会的文化精英,是文化产品的缔造者。编辑人员从事的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他们又属于社会的智识阶层,按理来说,他们对编辑行业的满意度应该会比较高。但由于编辑艰苦性、隐匿性、反复性的行业特点,现行制度对编辑行业的收入分配问题,社会对编辑行业的认同度,以及出版新业态对传统出版的冲击等,使得部分编辑人员认为自己的收获低于预期,从而产生了失落感,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将剖析编辑人员的失落感形成原因,因势利导,顺势而行,找出克服失落感的方法,以期为编辑工作的健康进行和编辑人员的心理调适提供借鉴。
《现代汉语词典》对“失落感”的释义是:“在精神或感情上若有所失的感受、情怀。”心理学上对“失落感”的解释是:“失落,是指因为对自己和他人的期待值太高了,但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程度,产生的一种沮丧、灰心的心情。”反映到编辑身上,就是编辑在长期从事策划、选题、组稿、审稿、把关、编校等工作后,发现回报低于预期而产生的心理落差。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编辑经过长期的工作,却不能满足诉求、达到预期,遂形成了失落感。具体分析,失落感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1、职业认同度低
编辑的失落感部分来源于社会对其职业的认同度。编辑有“优秀作品的助产士”、“善识千里马的伯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称,然而,有美称并不代表社会对编辑职业的认同度高,尤其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对编辑的认同未必像表面看上去那么高。据调查,最受欢迎的职业是科学家、公务员、教师和企业家,编辑的受欢迎程度只排在中间,名次不高。不少人对编辑的工作内容也存在误解,他们觉得编辑的工作只是“剪刀加浆糊”、“改错字病句”,只是给文字标上页码,套上封面,印刷成书,技术含量不高;一些人甚至用“文字民工”来奚落编辑,贬低编辑的职业贡献,尤其在传统出版业受到新业态挑战的当下,一些人认为编辑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越来越小。这更降低了社会对编辑的认同。
社会对编辑的认同度不高,部分编辑对自身的认同度也不高。编辑是一个高耗能职业,每一个出版物的出版,都包含了编辑的策划、调查、论证、组稿、审读、编校等工作,包含了编辑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出版的过程耗费了编辑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每一个出版物都见证着编辑的辛劳。但高投入却没有得到高回报。编辑的收入在社会上排名中间,与工程师、程序员、通信人员等高收入职业不可相提并论。即使与教师、公务员这些收入不高但稳定的职业相比,也稍逊一筹。而论职业体面度,编辑又稍逊一筹,如果一个人从事公务员、教师、企业白领等外表体面的工作,身上就套上了一个耀眼的光环,还会引来他人的羡慕。但编辑没有这种耀眼的光环,在许多人看来,编辑只是一个整天埋头于稿件,制造一些印刷品,且收入微薄的职业,体面度不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还被人看作是一个不体面的职业,这就降低了编辑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社会和自身的双重低认同度,造成了编辑的失落感。
2、长期隐于幕后
人们都说编辑是“为人做嫁衣裳的无名英雄”。这个形容十分贴切、恰当。在出版的初始阶段里,编辑要做读者调查和市场调查,然后进行选题,再进行论证,说服出版单位批准他的选题。选题通过后,他要物色合适的作者,这就要慧眼识珠,做一个伯乐,从万众作者中寻找一匹千里马,栽培他,鼓励他,帮助他,在精神上给他的支持,在创作中给他提供资料和学术上的帮助;在他缺乏灵感,陷入瓶颈时,激发他的灵感,打开他的思路,填充他的思维枯竭,让他继续写作;在他的创作陷入倦怠时,编辑要适当催促他继续写作,提振他的士气,以期按时完稿。另外,编辑还是作者的参谋。他要为作者提出修改意见,指出其中的差错、纰漏和不完善之处,力求全方位地提高作品的质量,使其臻于完善。作品完成后,编辑要设计版式、校对稿子、编辑加工、与作者反复沟通,消灭差错,使内容质量和校质量达到要求。一些书稿还要设计腰封,编辑要撰写文案,以便宣传书籍。出版物出版后,编辑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还要进行营销。可见,一部作品的诞生,是作者辛勤创作的成果,同时也是编辑审读、编校、修改、把关的结晶,凝聚着编辑的创造性劳动;任何出版物都是作者与编辑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些编辑认为自己培养出了作者,获得了成就英才的,为作者的成名而自豪。
然而,收获名利的大多是身处前台的作者,身处幕后的编辑却很少被人提及。作者成名,编辑却不能从中分一杯羹。虽然作者的成名有编辑的助推,作品的出版和畅销有编辑的功劳。但编辑并没有收获相对称的声名和荣誉。他们只能在封底的左上角署名,而读者只关注封面上的作者名,很少有人注意一本书的责任编辑是谁。期刊编辑看到自己培养的作者职称晋升,成为教授或学者。但反观自己,为教授做了嫁衣裳后,却因为忙于编辑工作而无暇晋升职称;即使晋升,副编审和编审也不如副教授和教授的辨识度高。读者在品读教授、学者的文章时,只会关注标题下面的作者名,不会关注责任编辑那个乏人问津的角落。每一个教授的晋升都有编辑在背后默默地助推,但作者晋升后编辑很难分享其成功,编辑不会因作者而贵。许多人知道著名作家海明威、菲茨杰拉德,但不知道他们背后的编辑麦克斯威尔・珀金斯(他只在出版界有名,在出版界外名气很小),更不知道正是因为珀金斯的发掘和赏识,才使他们的作品得以出版,成名成功。著名编辑尚且如此,大多数普通编辑更是默默无闻。编辑长期处在隐匿状态下,虽参与了创作,但不能共享成果。长此以往,编辑心理不平衡,遂产生了失落感。
3、新兴业态冲击
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革新,催生了新的出版方式。自出版是正在崛起的新出版业态。自出版不需经过编辑,作者包揽所有工作,自己策划、创作、编辑、营销、发行,作者不再经过编辑和出版社,而是直接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省略了中间环节,直接与读者接触。整个过程自主完成,没有第三方介入。自出版自问世以来,就凭借效率更高、环节更少、成本更低、自主性更强、作者与读者互动的特点而受到作者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作者和商人将目光投向了自出版。美国亚马逊(Amazon)通过建立自出版平台进行出版,美国作家阿曼达・霍金即通过这个平台自出版,并获得了上百万美元的版税,堪称自出版成功的典型案例。[1]在国内,老牌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已建立起“来出书”自出版平台,京东也建立起了“京东出版”,当当网也在尝试进行自出版。自出版方兴未艾。
自出版的一大特点就是省略了编辑环节,颠覆了传统出版方式。编辑从出版环节中消除了,编辑不再是作者的良师益友,不再是出版物的策划者、把关者,不再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中介与桥梁,不再是出版流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编辑似乎已经丧失了传统出版中的作用,成为了非必要的职业,一些自出版的成功更是印证了这种观点,不断冲击着传统出版业。受此冲击,一些编辑产生了疑惑:既然作者可以直接把作品推向读者,编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一些编辑以为,自出版是出版的大趋势,是传统出版的掘墓人,社会对编辑的需求会越来越小;编辑不再是出版过程中的必需岗位,逐渐变得可有可无,职业前途渺茫,未来也许还面临失业的危险;编辑不再是出版产业链的垄断者,他们拥有的资源不断被稀释,生存空间受到自出版的挤占,不复传统出版里的辉煌;编辑的地位也受到撼动,以往是文化产品的缔造者,在文化事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自出版使编辑变得无足轻重。一些编辑目睹自出版的勃兴,片面地认为编辑失去了核心地位和必要作用,便丧失了职业自信,对前景盲目悲观,产生了失落感。
4、身份被边缘化
在出版单位里,编辑无疑具有核心地位,但在广大高等学校里,编辑的身份就大有不同了。高校的主要职能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而高校学报的职能是利用学术资源,刊发学术论文,与学校的主要职能没有太多重合。作为学报的从业人员,编辑的主要职责是组稿、审稿、编辑、校对、发行等,在主要工作完成之外才能兼顾教学和科研。教学和科研并非编辑的主业,他们不能像专任教师那样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不能像科研人员那样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创造出为学校谋名利的科研成果。职能与高校主要职能偏离,因而学报编辑的身份被边缘化了。对许多属于普通期刊的高校学报来说,这个现象尤其明显。普通期刊级别不高,水平不高,名气不大,对内不能为本校教师创造良好的职称晋升平台,对外不能称为高校展示自我的名片,因此许多高校对学报及其编辑并不重视,只是将其当作评定职称的工具,将大量资源向教学和科研部门倾斜,任学报及其编辑自生自灭。编辑身份的边缘化还影响了其教学、科研和待遇。很多编辑的职称是出版系列,而不是教师系列,许多高校对教师上课的职称有限定,因此部分编辑只能上与编辑出版有关的课,而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的科研方向来上课。编辑并非专任教师,这就决定编辑不能申报教改课题,只能申报社科项目等纵向课题,在科研上被区别对待。编辑的工作不易量化,做多做少都难以界定;教师的工作按课时来计算,一目了然,易于量化。在计算工作量时,编辑与教师难以相提并论,且编辑在高校的重要性弱于教师和科研人员,故而待遇普遍不高。
编辑是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编辑学报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教学或科研少。编辑要精心编校学报,逐字逐句地审校稿件,尽量消灭差错,还要审核稿件的政治性和学术性,保证学报的质量,这些工作都是精细而繁重的工作,非一般人能胜任。除了这些明面的工作外,编辑还要做许多教师看不见的工作,如组稿、策划、设计栏目、培养作者、联系同行等,每一样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可见,编辑的工作并不单一,而是繁杂多样。要办好学报,编辑的技术含量和工作难度并不比教师低,有时甚至还要高于教师。但编辑在付出大量劳动后,却被边缘化,地位和待遇都不如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难免产生失落感。
三、编辑失落感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编辑的失落感是一种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克服,长期郁积于心,会对工作产生不良的后果。
1、引起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中所体验到的一些负面症状,包括情绪衰竭,即身心疲惫,缺乏活力和工作激情;去个性化,即对工作和服务对象冷漠,不努力工作,态度消极,缺乏情感投入;个人成就感降低,即感到无能,缺乏成就感。[2]失落感使辑丧失了工作热情,产生职业倦怠,消极应付,敷衍了事,效率低下,只当编辑是一个谋生的饭碗,而非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因此变得麻木和易怒,难以编辑出高质量的出版物。
2、失去职业自信
面对社会的低认同度以及自出版的冲击,对形势认识不清的编辑会对编辑工作的价值产生质疑,对自身的职业选择产生动摇,认为编辑是一个必要性弱的职业。失去职业自信会导致编辑生出自卑感,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觉得即使努力工作了也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还不如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职业自卑不利于编辑的成长,不利于营造活跃的氛围,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影响出版质量。
3、导致人才流失
部分编辑在付出大量劳动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产生失落感;更有甚者,部分编辑会与其他行业相比,认为编辑待遇不高,更加剧了失落感。部分编辑会穷极思变,认为编辑工作“没有前途”,于是有了另谋职业的想法。这就造成了出版业的人才流失问题。
1、领悟本职工作,明确职业定位
从编辑职业产生起,编辑就不是一个能让从业者名利双收的职业,它不如商人赚钱,不如政客显赫,不如教师体面,它的特征决定了从事编辑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心理和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名利心太重的人,不适合做编辑工作”。[3]编辑的本职工作就是为作者把关,为作者做嫁衣裳,如果不满足于仅仅为作者做嫁衣,大可以改行。但既然选择了编辑这个职业,就意味接受了为作者做嫁衣的事实,把为作者做嫁衣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在岗位上默默奉献,乐于做作者的垫脚石,面对作者的成名和自身的孤寂,也不再有抱怨。
编辑还要明确职业定位。作者是创作的主体,是著作权的所有者;编辑是出版的主体,而不是创作的主体,在创作中不具有绝对主导的地位;编辑还是著作权的实现者,是作者实现著作权的桥梁和中介,而非著作权的所有者。如果把作者比作产品设计师,那么编辑就是检验师,检查产品的质量,向设计师提出建议,使产品完善;把作者比作厨师,那么编辑就是美食家,品尝菜肴的味道,给菜肴的质量把关。把产品和菜肴的制作功劳归功于设计师和厨师都是没有疑义的。那么,把作品的创作功劳都归功于作者也是理所当然的。角色不同,定位不同,编辑不必把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与作者混为一谈,M管两者联系紧密。所以,当编辑看到自己培养的作者成名后,不必将自己的思维和角色代入作者的成就中,应甘为人梯,不喧宾夺主。
2、寻找工作乐趣,保持心理平衡
虽然编辑是一个烦琐、艰苦、隐匿的工作,但万事都是一分为二的,编辑工作也有很多乐趣。中国台湾出版家陈颖青把编辑的乐趣归纳为5点:一是“你可以和整个社会的智识阶层对话;二是你可以成为某种价值的催生者;三是你可以整理保存这个社会的某种智慧或记忆;四是编辑的产出是一个相对永恒的凝固;五是你有可能做出畅销书。”[4]编辑能结识作家、教授、专家等知识分子,不是每个职业都能与知识分子接触,能接触知识分子是编辑工作的优势。中国有句古话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知识分子的修养、内涵和品味大多高于平均水平,编辑可以见贤思齐,与他们交流思想,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他们的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修养,这对编辑来说是很大的收获。编辑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职业,也是一个有杂家特征的职业。编辑能在工作中不断充电,吐故纳新,不被陈腐和僵化的思想束缚,还能学到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让自己变得广博。此外,编辑还是一个富有成就感的工作。当编辑看到自己编辑的稿件印刷成书,以实体的形式呈现在市面,通过各种渠道销售给读者,并得到读者的认可时,兴奋感和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编辑工作有很多乐趣。凡事都是痛并快乐着的,编辑在遇到烦闷和不平时,应该更多去体会工作所带来的乐趣,用乐趣冲淡失落,消除心理不平衡。美国著名出版家杰拉尔德・格罗斯则说:“编辑是一份最能让人获益良多的职业――和作家一样,它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给人带去满足感。有些编辑甚至会说:‘比当作家更棒。’”[5]编辑做着一个比作者更棒的工作,何必还要生出失落感呢?
3、认清当前形势,知彼亦要知己
虽然自出版是出版发展的趋势,方兴未艾。但许多自出版的发展态势并不像一些作者期望的那样美好。究其原因是很多作者不像编辑那样了解市场的需求、动态和读者的心理,部分自出版作者的作品只是自我情绪的宣泄,并非大众渴求的出版物,因此制作出来的自媒体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经不起市场的考验。自出版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由于缺乏了编辑的指导与把关,部分自出版作品内容平庸,编校粗糙,选题冷僻,质量不佳,一些作者为了吸引粉丝和提高作品的点击率,以十分功利的心态来进行创作,写出一些媚俗、浮躁、缺乏内涵的作品,完全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忽视社会效益。这些作品也许刚开始能吸引部分受众的眼球,但热度过后就乏人问津,可谓昙花一现。[6]放眼自出版圈,能长期保持大量粉丝,能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屈指可数。作者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创作作品已经耗费他的绝大部分精力。但出版不仅包括创作,还包括编辑、发行和营销,在耗费大量精力后,作者很难有精力去扮演编辑和发行商的角色,也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去扮演编辑和发行商的角色。没有好的编辑和营销,内容再好的作品也难畅销,自出版以减少成本来增加作者收益的初衷也难实现。
传统出版在自出版的冲击下仍然具有优势。首先,传统出版社由于经营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作品和作者资源,这是自出版无法比拟的。其次,编辑是在出版行业中浸已久的专业人员,通过长期的从业和对市场的调研,他们能洞悉读者的心理、需求和爱好,能掌握社会文化的热点、状况和趋势,还能把握时展的脉搏,编辑能根据这些要素做出符合大众需求的出版物。这些都是编辑的专业素养,不是自出版作者能轻易具备的。再次,虽然电子书有成本低廉、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的优点,但传统出版的纸质书有富有质感、分量厚重、久读不累、收藏价值高的优点,能满足文化品位高、有收藏兴趣的读者的需求,依旧有很大市场。在电子书之前,曾有人预言电影、电视、电脑的出现会促使书的灭亡,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纸质书还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自出版的电子书会改变人的阅读方式,但各有千秋,未来还是难以取代纸质书。[7]第四,自出版处在草创阶段,存在著作权、版式设计等问题。传统出版是成熟产业,在著作权、版式设计等方面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法,这是自出版无法比拟的。
所以,自出版不能取代编辑的地位和作用,至少目前不能。虽然取消中间环节使作者与读者直接沟通的想法很美好,但自出版还有很大亟需完善之处,出版物的出版目前还是不能绕过编辑。明确了自己的地位,认清了行业的形势,编辑的职业信心就会得以增强,失落感也会相应消除,不会由于对未来的担忧而怠慢工作了。
4、稳步提高待遇,激发编辑活力
编辑的失落感部分来源于待遇不高,尤其是高校学报的编辑,在工作量与教师同等的情况下,待遇却普遍低于教师。虽然编辑职业要求编辑有不慕名利、不弃清贫的操守,但编辑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也要养家糊口,待遇如果与其他职业差距太大,则难以调动编辑的积极性。因此出版单位和高校的管理者应稳步而适当地提高编辑的待遇,缩小其与其他职业的待遇差距,让编辑得到一个与知识分子身份相匹配的待遇,激发其活力,使其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付宁华.网络自出版的崛起对传统出版社的影响[J].编辑学刊,2013(4)84-86.
[2] 马黎.编辑职业倦怠归因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3)91-93.
[3] 徐前进,彭国庆.编辑“替人作嫁”精神探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84-86.
[4] 陈颖青.老猫学出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5] 杰拉尔德・格罗斯.编辑人的世界[M].齐若兰 译.新星出版社,2014.
[6] 孙赫男.自出版在传统与数字出版业态中的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J].出版广角,2013(21)23-26.
[7] 白冰,李钊平,乔还甜等.出版的危机与应对[J].编辑之友,2013(5)6-11.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