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滕王阁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滕王阁诗范文第1篇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滕王阁序》的介绍: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作者介绍:王勃出生于649,于676年逝世,唐代诗人。字子安人,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来源:文章屋网 )

滕王阁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滕王阁;文化意象;人文精神

[作者简介]李 昱(1966—),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W1011)及南昌市社科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NCSK-Y14)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之滨——“附临章江,面直西山之胜”。史载,此阁由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创建,建阁本为观景玩乐,却因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盛名传世。所谓“歌舞已随尘土化,文章终是古今夸”,实是“文以阁名,阁以文传”。王勃的创作对名楼文化的生成与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中国文学艺术首创、助推下,历经千余年聚集内蕴,滕王阁已不只是有形的建筑,更是具有丰富人文精神的文化符号。在历史的更替中,滕王阁屡毁屡建,文人在此来去、流连。盛世的高阁雅聚,衰世的触景生情,积淀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中,美景吟诵、说古论今的大气开阖,意坚气豪、不甘沉沦的积极进取,以及地方官员赏文重才的雅量和青年才俊敢露锋芒的胆气,涵养了滕王阁的人文精神,是极具现代意义的。而作为古今文人寄情抒怀之地,千余年来文人墨客的歌咏为滕王阁注入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亦使其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其中表现的人文精神和内含的文化意蕴,对挖掘名楼文化个性,探寻城市形象塑造、文化品位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均有积极意义。

一、盼明主贤君识才、赏才的人文情怀

滕王阁是一座才子之阁,不少诗文所表达的入世情怀,或者流露出那种时过境迁的沧桑与怀才不遇的沉郁,我们可以读出他们渴望明主贤君识才、重才的强烈愿望。这方面王勃及其序作的影响可谓深远。正如元代高信卿在《大江东去(滕王阁)》中所写的“闲登高阁,叹兴亡满目,风烟尘土。”滕王阁诗文中还有一些作品则明显地传达了一种呼声——要求社会赏识人才,尊重人才。辛弃疾赞“王郎健笔夸翘楚。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贺新郎?赋滕王阁》),词里有对古人才华的欣赏,有“物换星移知几度”、“空有恨,奈何许”的叹息。结合词人一生为复国强军奋斗的事迹,更明白个中滋味。《滕王阁序》所引“徐孺下陈藩之榻”的典故众所周知,对人才的赏识和追求,堪称古今共识。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便是江西省形象宣传独特而绝佳的口号。

人才难得,伯乐更应旌表。但在滕王阁故事的流传及解读中,对赏才、识才的洪州都督阎伯屿的肯定、赞美是比较吝啬的,相反,写得更多的则是他的“尴尬”。据《唐摭言》卷五记载:“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坐,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请宴所,极欢而罢。”这一记载流传甚广。在各种流传中,对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的心思、行为格外关注,也不乏渲染,对“公矍然曰:真天才,当垂不朽矣”的赞语和“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的做法,或解读为阎公不得已自找下台阶,或分析说反衬了王勃的才华横溢。即使是当下滕王阁景区的导游讲解也是如此:“唐朝上元二年(675),洪州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并重加彩绘。维修工程竣工后,他本打算在重阳节那天大宴宾客,让事先作好准备的女婿吴子章一展文采,谁知那天却被王勃抢先作序,为新阁增辉添彩。”后世对这位洪都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摒弃嫌隙,识人、容人的雅量和赏文、识文的慧眼,缺少积极的肯定和良好的正面宣传。

当今社会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和渴求,可以说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获得发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古至今滕王阁诗文中的求才呼声一直没有断绝过,建功立业的精神追求到了现代,已不是文人所独有,而是所有现代人努力奋斗的目标。近年来,南昌市政府开设了“滕王阁奖”,表彰在南昌建设和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正是求贤赏才人文精神的传承。

二、抒怀才不遇,却不甘沉沦的进取决心

滕王阁诗范文第3篇

总原则:力求明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两篇古文系高一第二册第四单元第1、2课,本堂课系高三复习课,为让学生在宝贵的时间里学有所得,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迎考古文复习课设计遵循以下思想: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让学生明确高考要求,复习要有的放失,以提高复习效益。

2、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难点是翻译重要句子和评价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重难点的突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法,教学中要应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和积累相关知识点,养成自主、质疑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二  教具:Power point 课件

三  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设计

(一):投影课题、导入新课。

文言文复习有感

       钟斌

古圣先贤传美名

文辞歌赋灿如星

明了考纲夯基础

厚积精练任我行

(二):古圣先贤传美名---关于作家作品

1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 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5、文体特点,

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俪文的全盛时期。唐与“古文”相对称为“骈文”。又因它通篇四、六字句,

亦称“四六文”。

特点:(1).  讲求对仗,一般用四字句或六字句。(2).  平仄相对,音律和谐。

 (3)  多用典故,讲究藻饰。

(三):文辞歌赋灿如星-----关于鉴赏评价

鉴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是本文最为闪光的一句。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景色

评:注意意境和谐美,想象要自然生动,色彩要明丽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

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下面前三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即云似岭,望水若天。(袁宏《东征赋》)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萧绎《秋思赋》)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庾信《马射赋》)

   (四): 明了考纲夯基础

介绍04考试说明及历年高考试题回放

高考要求:

1. 理解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经过一再简化,现考试说明中只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另: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高考试题回放:运筹帷幄之中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参考

17.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2)云销雨霁,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一、复习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让学生自主合作,寻找文中有关以上方面的知识点。温故知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

1请找出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1、整理、积累、质疑、解惑。

2、老师选讲“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当堂练习。

一词多义

安1 既来之,则安之(       )

2 居安思危(              )

3则思知止以安人

善1择善而从之(              )2素善留侯张良(              )3善始者实繁(              )4善假于物也(              

固1必固其根本(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

居1居域中之大(       )2不念居安思危(       )3居庙堂之高(       )4深居简出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则思江海下百川              居于……之下

(二)动词活用作名词: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值得贪图的东西

(三)形容词活用: 1、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权    帝王的大位

   不念居安思危,借奢以俭.     安乐的环境    危难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说别人坏话的人奸恶的人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有才能的人    好的意见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则思知止以安人     

      则思虚心以纳下         则思正身以黜恶  

动词的意动用法:乐盘游     以……为乐

练习

襟三江而带五湖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宜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徐儒下陈蕃之榻

俊采星弛

宾主尽东南之美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目吴会于云间

二  对联练习(高考新要求)。仿照课文中句式,写对偶句

A: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B :见秋水之浩淼,

————————分享:

魏征得宠进谏言安危    白首忠心感天地王勃失意赋辞忘忧乐    青云壮志惊鬼神

 (五):厚积精练任我行------授之以渔:学会不如会学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四步文言文复习法” : 

①读:重读明大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甚至少读两遍;理解内容,参照提示,把握住文章;研读揣情感,由感知到深入理解。 

②说:说意思,能疏通全文之意;说主旨,能把主要内容、中心、情感讲明白;说疑问,不解处一定摆出来,否则不会真明白。 ③点:总结知识点。特殊字音、重要词义、重要句式、通假现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学常识、词类活用等等,打破课、单元界限、分门别类列表归纳。 

④练:反复背诵练记忆,多遍演题练能力

轻松一刻:欣赏图片、配《渔舟唱晚》MP3。

提示:以上图片与学生的想象有无异同。

滕王阁诗范文第4篇

写景抒情是诗歌的共性,高中生对诗作景与情的关系也有类似公式的一套所谓行话,诸如“直抒胸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可一旦进入实际的诗歌阅读与鉴赏,尤其是面对阅读鉴赏中的问题,往往会“乱枪打鸟”,不管轻重地用这样一组“四字诀”来套贴诗作的手法特点并藉此应对所问。结果是,古诗词的阅读鉴赏不能完全根据作品的意象和意境加以分析,对诗作文本的解读往往空泛而乏力。《唐诗宋词选读》作为一门选修课,无疑应在必修接触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阅读的空间,提升解读的水平,优化赏读的能力。《“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又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个专题,在把握诗词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可以前承必修的所学,并有的放矢地解决诗词阅读鉴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整个唐诗宋词的选修开个好头,最终达到巩固与提高并举。

[教学思路]

第一专题《“风神初振”的初唐诗》选有初唐五位诗人的五首诗作,其中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典型的古体诗,其余四首基本可归入近体律诗的范畴。根据文本解读的目的及效用看,把这四首诗做比照式阅读,有助于学生具体而又明确地掌握古代诗歌写景抒情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从诗词中景、情的认识入手,明确“景”既指自然风物也指生活场景,“情”既有人之常情也有个体之心。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再去看四首诗中景的具体所在,可以由学生根据诗中的意象逐一指出,同时体会它们与诗人所表之情的关联并做出分析和推断。

[教学过程]

师:在诵读的基础上来分析一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景与情的呈现状况?

生1:景有“物候”和“古调”,情是“归思”之情。

生2:景有“云霞”、“梅柳”、“黄鸟”、“绿蘋”和“海曙”、“江春”、“淑气”、“晴光”等。

师:谁来把他们两位的述说修正并整合一下?

生3:生2所说的意象实际上都是“物候新”的具体内容。

生4:“古调”也应当属于景的一种,因为它也是使诗人动情的东西,由“忽闻”可知。

师:看来大家对“归思”之情没有异议,那能不能把这种情感说的再具体明确一点呢?包括:归思指什么?什么人归思?

生:“归思”就是回家的念头,是第一句中的“宦游人”,即离家做官的人有了想回家的念头。

师:的确是“宦游人”的“归思”之情。可官做得好好的,还与同僚陆丞踏青赏花呢,怎么会生出想回家的念头?

生:他们(指陆丞和诗人自己)在外做官,长时间远离故乡和亲人,本来乘着早春外出散散心,结果看到异乡一派“物候新”的景致,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

师:好一个“油然而生”,诗人“归思”的情感正是由这“物候新”而触发的。依照景与情的关系,这应当叫……

生:触景生情。

师:对。是景物、场景触发了诗人心中蕴涵着的情怀,因情而惊景,惊新而怀旧,这就叫做触景生情。接下来我们一起诵读王勃的《滕王阁》,结合景与情,分析一下诗歌题目与诗作内容的联系。

生:全诗写的就是“题”,即滕王阁,以写滕王阁来抒情。

师:想想我们在必修四里所读过的王勃的作品叫……

生:《滕王阁序》。

师:这首《滕王阁》与那篇《滕王阁序》有什么关系?

生:这首《滕王阁》就是那篇《滕王阁序》结束时赋诗抒怀的八句。

师:既然是骈文结束时的赋诗抒怀,那诗歌的情感应该很清楚了。请一位同学结合《滕王阁序》来说说《滕王阁》所抒之情。

生:抒发的是对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一种感慨之情。

师:这样的写景抒情与前一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相比,一是在对象上,二是在手法上,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从对象,也就是景来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基本上就是自然的物候,“滕王阁”就不是纯自然之景了,有建筑的美、歌舞的盛、人事的变,都应该算“景”吧。

生:《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触景生情,《滕王阁》应该叫就景抒情。

师:很好!分析诗词中景与情的关系,一定要注意时空。大家只要梳理一下《滕王阁》中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表述就不难看出,全诗正是以写滕王阁来抒情,而且是现时的,所以可以叫“即景抒情”,也可以叫“缘情写景”。具体地说,是由于诗人带着一定的感情来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所以他所描绘的这一景物或场景也就印染上了一种特别的感彩,形成了文学上常说的“有我之境”。

清楚了触景生情和即景抒情,我们再来读一读另外两首初唐诗,比对一下景情的关联又有哪些独到之处。先来看《从军行》中的景。

生:《从军行》中的景有“烽火”、“牙璋”、“风阙”、“铁骑”、“龙城”,还有“雪”、“旗画”、“风多”和“鼓声”等。

师:这位同学已经注意到了把诗作中的景分成两方面。再请一位同学依内容与表达把它们更细化一下。

生:“烽火”、“牙璋”、“风阙”展现的是隆重和庄严的出师场面,“铁骑”、“龙城”展现的是军事态势,“雪”、“旗画”、“风多”和“鼓声”就是战场上的情形了。

师:既然如此,那诗人的情怀也很就容易感触的到了。哪位同学说说看?

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

生:志士们坚强无畏为国杀敌的壮志豪情。

师:都有道理。怎么会生发出如此的激情、豪情?还是可以从景、情的关系看,注意前两首的说法。

生:因“烽火”而“心中自不平”,所以可以叫“因景生情”。

师:因景生情,很符合诗的思路,也可称之为“随景生情”。外在的景致与内在的情怀总是在碰撞中交汇融合。究竟是“触景生情”、“缘情写景”,还是“随景生情”,关键是要看诗人情感的存、显状态。一触即发的“情”,多是蕴积已久且个性鲜明的感情;缘景而抒发的,又常常是一种别具机杼的情怀;随景而所生之情,则往往是那些所谓的人之常情。

师: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分析《春夜别友人(其一)》一诗景情的特点。

生:《春夜别友人(其一)》中的情,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诗歌抒发的是离别伤感之情。诗中的“银烛”、“金樽”、“琴瑟”、“别路”、“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洛阳道”都是景。

师:还是按时空来看一看景的变化以及述说是如何与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一联一联地来,好不好?

生1:“银烛”、“金樽”是别宴上的器物,“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默默无言中传递出的却是一派惆怅与伤感之情。

生2:人到了室外,“琴瑟”还在耳旁,“别路”已在眼前,真是难舍难分。

生3:“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是夜空的景色,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更显出别离在即的伤感。

生4:“洛阳道”是说展望征途,后会难期,别离的哀愁愈发沉重。

师:每一联都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这种情感与他笔下的景物是什么关系?

生:诗人把外在的景物拿来抒发主观的情怀。

师:“拿来”,有道理,就是借用一下吧。大家归纳一下,也可以用四个字来说明景与情的关系。

生:借景抒情。

师:解读初唐四首诗歌的景、情关系,从“触景生情、缘情写景、随景生情、借景抒情”的分析与推断中不难看出,景物是诗歌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它们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又不是等距离的。阅读鉴赏古诗词写景抒情的方方面面,一定要讲求精准到位。

[教学反思]

滕王阁诗范文第5篇

我们知道,词语有比较实在的概念意义,这是一般字典词典上都有的。但是,许多词语还蕴涵着基于概念意义的民族文化意义。因为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制约并影响着语言,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往往有不同的文化含义。这就是王德春教授所提出的“国俗语义”。比如我们熟悉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在汉语里由于“柳”和“留”谐音,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赋予它比植物学要丰富得多的内涵,常以“柳”暗喻“离别”和“惜别怀远”等。因此,通过探究关键词的文化含义,即国俗语义,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深层意蕴。

下面,笔者试从关键词的“国俗语义”入手,对“滕王阁三秋图”的情感内涵作一管窥。

(一) 

先看总写三秋九月之景的第一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它所写的核心内容有两项,一为水,一为山。

王勃眼前的水是“潦水尽而寒潭清”。意象“潭”或“寒潭”在古诗文中比较常见。谢灵运有“凄凄阳卉腓,皎皎寒潭洁”(《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虞骞有“泠泠玉潭水,映见娥眉月”(《视月》)和“澄潭写度鸟,空岭应鸣猿”(《寻沈剡夕至嵊亭》)。“皎皎寒潭”“泠泠玉潭”“澄潭”都让人觉得非常凄冷。何逊更有“寒潭见底清,风色极天净。寸阴坐销铄,千里长辽迥”(《暮秋答朱记室诗》)这样的诗句。王勃的“寒潭清”这三个字很可能即由此化出。赵昌平解释何逊这四句诗时说:“潭水凝寒,清到了彻底,长天无云,似为秋风清扫,一片明净。在这萧索的秋气中,诗人枯坐潭边,送走了一寸寸光阴,而他的思神却随秋气秋声飞到了千里之外故友的身边。”显然,“寒潭”是个凄冷的意象,诗人往往用它来衬托离愁别绪。

王勃眼前的山是“烟光凝而暮山紫”。“暮山”即“日暮之山”。蔡文姬有“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胡笳十八拍》),李陵有“游子暮思归”(《赠苏武诗》),阮籍有“日暮思亲友”(《咏怀》),王粲有“日暮愁我心”(《七哀诗》),江孝嗣有“薄暮苦羁愁”(《北戍琅邪城》)……唐诗中也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日暮客愁心”(孟浩然《移宿建德江》)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等含“日暮”意象的名句。显然,“日暮”是一个能引发游子思归怀人并使他们愁肠百结的特殊时候。

那么“暮山”呢?“暮”和“山”合二为一作为一个意象,在王勃之前几乎没有,也许这是王勃的首创。

文化具有延续性。我们既可以考证王勃之前“日暮”的文化意蕴得知王勃此文“暮”的内涵,也可以探究王勃之后文人对“暮山”的使用情况,从而得知“暮山”在王勃笔下的情感意蕴。

刘长卿有“暮山江上卷帘愁”(《汉阳献李相公》)。魏璀有“柱间寒水碧,曲里暮山青”(《湘灵鼓瑟》),灵一有“月影沉秋水,风声落暮山”(《酬陈明府舟中见赠》),李嘉佑有“雨过暮山碧,猿吟秋日曛”(《入睦州分水路忆刘长卿》),许浑有“诗人愁立暮山碧,贾客怨离秋草青”(《题义女亭》),裴说有“泣罢重回首,暮山钟半闻”(《哭处默上有人》),伍乔有“别后相思时一望,暮山空碧水空流”(《寄落星史虚白处士》),等等。“暮山”常与“猿吟”“秋水”“寒水”等凄冷的意象连用,表达悲情愁绪,与王勃此文“暮山”与“寒潭”对用一脉相承,它们几乎都是“悲愁”的代名词。

“寒潭清”,“暮山紫”,总写三秋九月之景的第一句,整体色调偏冷,为全景奠定的整体基调凄凉而悲情。

(二) 

总写三秋胜景之后,一句“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过渡到正笔描绘“滕王阁之秋景”。

先仰视,但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并想象登阁下视的效果“下临无地”。

作者极力突出“台”和“阁”的高峻。

为什么要突出“台”“阁”的高峻呢?因为“高台多悲风”(曹植《杂诗其一》),“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沈约《临高台》)……陈子昂歌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杜甫高唱:“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都是“登台”“登高”这一特定情境触动了诗人那颗敏感的心,从而触发了人生的孤独、失意和悲戚。可见,“台”“阁”等都是我们古代文人雅士登高赋诗抒感的重要场所。而王勃此处的“层台”与“飞阁”,则是作者后文产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之悲叹的重要铺垫。因此,“层台”和“飞阁”最终离不开一个“悲”字。

仰视之后,作者将视线移向远处的“鹤汀凫渚”和“桂殿兰宫”。

先看“鹤汀凫渚”。

为什么非要叫“鹤汀凫渚”而不叫“鹅汀雁渚”或别的什么呢?这还得追溯“鹤”和“凫”在传统文化里的丰富内涵。

鹤,高雅俊秀的形态和飘逸灵性的神态,人们赋予它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民间,鹤是吉祥幸福、健康长寿和爱情忠贞的象征;在宫廷,鹤是祥瑞之象,是有气节的忠臣的象征;在道教界,鹤是仙人的坐骑,也是仙人的化身;而在文人雅士心中,鹤更是“贤人君子、隐逸之士”的代名词。苏轼在《放鹤亭记》中说:“《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说的就是鹤之所以成为“贤人君子、隐逸之士”的文化根源。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宝玉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有限公司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沈阳联勒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