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后赤壁赋翻译

后赤壁赋翻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后赤壁赋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后赤壁赋翻译

后赤壁赋翻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 四环节 课例研究 反思提高

学案导学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借助学案导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益,向理想课堂迈进。

1,抓好导学的几个环节。具体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四个环节。以笔者教学《赤壁赋》为课例,谈谈导学流程。

“自学教材”环节,要求学生按教师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课上首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学生围绕目标自学,完成了以下任务:听读课文,接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这篇文赋骈散结合、气势流畅、富有韵味的特点;其次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读懂作品。

“讨论交流”环节,让学生质疑,解决自学中的问题。学生质疑,提出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曾”的理解、“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中几处词类活用的理解、“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等句子翻译的问题。让学生查阅工具书及资料解决,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集体讨论解决。接着理解课文,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客人吹洞箫时为何声音如此悲凉?苏轼却为何有相反的人生态度?”先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后归纳:赤壁的江山触发“客人”思绪,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曹孟德等,当年何等叱咤风云,而今却不见踪迹,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顿觉人生的短暂渺小,难免苦闷感伤。该环节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力求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真知灼见。

“精讲释疑”环节,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疑难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拨开迷雾,精讲解决。如上一环节第二个问题:“苏轼却为何有相反的人生态度?”学生难以把握,所以放在这一环节解决。教师首先提问:苏轼在文中阐述了一种什么道理?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积极思考,展开讨论,教师归纳、补充:“乌台诗案”是新旧两党之争中,苏轼遭遇的一次重大打击,面对迫害,他达观自适,善于利用自然美景解脱自己,虽以物喜,不以己悲,胸怀苦闷却能得到慰藉,身处迫害却开朗旷达,表明了他正直的政治理想和高尚的人格操守;他从江水与明月中悟出了变与不变的道理,具有辩证思想;结尾劝勉“客人”,转悲为喜,开怀畅饮,客人的心境,其实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

练习巩固环节,要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通过练习达到消化、巩固知识的目的。本环节安排了如下练习,以夯实文言基础知识:整理通假情况;指出句中的活用情况;翻译“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等极具感染力的句子。对于练习,学生均能当堂完成。

后赤壁赋翻译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出路

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普遍方式是由老师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原文,再在“翻译”的基础上讲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针对现阶段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结合笔者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作了一个思考总结。

1.变“死读”为“乐读”“善读”

过去把“上学”叫做“读书”。可见,书是要读的,上学就是为了读书。“读”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读”更为重要。但为何学生早读晚读课堂上读,读得口干舌燥,扯破喉咙,还是收效甚微?原因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为朗读而朗读,或者说对朗读的指导流于表面,缺乏有效的诵读指导。朗读指导不仅要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些技巧的帮助下读出作者内在的情感,读出文章的情味。

要让学生做到有效的朗读,能读出句子情味,就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乐读”“善读”。所谓“乐读”,就是培养学生自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依据情况适时采取教师范读,或者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等大多数学生较熟悉课文内容之后,还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风格,使学生真正做到“乐读”。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朗读还是背诵,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高效地进行。所以读书不单要“乐读”更要“善读”。所谓“善读”就是“会读”,就是培养学生在朗读中能读出内容、读出感情。要完成这一步,显然比激趣要难得多,老师的幕后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内在的情思,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来,使学生真正做到“善读”。

2.变“就文论文”为“知人论世”

反观我们的文言课堂,教师教学依据的往往是《考试大纲》而不是《教学大纲》,把课程理解为单一静止的课本,眼光只盯在课本上,在课文中寻找着那些可能会出现的考点,把课文肢解为一个个与考点相应的知识点。从考查的角度只就文论文,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文学作品常常是作者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处境,然后再理解文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得多了。而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前制作学案时就要设计相关问题,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课堂上只要交流展示学生预习的成果即可。

3.变“从本到本” 为“立足课内,向外延伸”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可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传授给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考题,虽然考点的相关知识与课内密切相关,但选文都出自课外,这就要求老师把教材当作例子,由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从本到本”,缺少迁移,这就要求老师教学要立足课内、以点带面、向外延伸、讲练结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后赤壁赋翻译范文第3篇

2011年全国17套试卷,除北京卷外,均设置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题目,赋分为6―12分。由此可见,本考点是文言文中的重中之重。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其中,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又分为两类,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以前者为主。考点有“正确理解文中句子的含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等。考生除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外,还要特别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考点解析】

翻译是把对语言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要翻译句子,必须先理解句子。“理解文中的句子”,要求能够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每一文句的具体含意,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作出相关分析。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的特殊含意。

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句子,要求将文言句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翻译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解题方法】

一、理解文言语句六法

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对“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的翻译,要结合当时帝王气象与众不同的迷信思想来翻译,还要知道“龙虎”象征天子,“五采”云为祥云等自然现象的含义。所以应该翻译成“我让人观望他(刘邦)住所上空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呈现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象啊”。

2.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中省略了主语“江水”,翻译时要补充出来,译成“(江水)总是这样不停地流淌,但(它们)并没有流走”。又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的“侣”“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理解为“以……为侣”“以……为友”,全句译为“把鱼虾作为伙伴,把麋鹿作为朋友”。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凶”字理解起来就比较难。“凶”一般人理解为“不吉祥”“凶恶”“残暴”,代入原句中都不通;联系课文谈话主体及后面的内容,可以推断“凶”应该是指“荒年,谷物收成不好”。此句译为“黄河以北遇到荒年,我就把百姓转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

4.利用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文言文中与这些语句相对应的语句的用法和意义。如对偶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中的“无以”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译为“没有办法来”。又如排比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中的“席卷”“包举”“囊括”都是“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5.对于不好梳理的句子,最好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分析主干为“辛苦……非独……所见明知”,“所见明知”是“所”字短语,作宾语;“蜀之人士”和“二州牧伯(长官)”作定语,全句译为“我的苦衷,不只是蜀之人士和二州的长官看到并明明白白知道的”。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琵琶行》)中的“丝竹”,初中课本《陋室铭》中有“无丝竹之乱耳”一句,“丝竹”解释为“弦乐器、管乐器的总称,古代泛指音乐”。据此推出“终岁不闻丝竹声”中的“丝竹”也是指“音乐”。又如“腹犹果然”(《逍遥游》)中的“果然”的义项,可以联想到成语“食不果腹”来推断为“吃饱的样子”。

二、文言文翻译十法

1.留(原词保留)。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2.换(古今词代替)。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吾本布衣,汝亦黎民。”这里“吾”“汝”直接换为“我”“你”; “布衣”“黎民” 换为“百姓”即可。

3.对(对应翻译)。主要包括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词的意义;一般词语最好翻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语等。如:“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里的“游”翻译为“游玩” 比较好。

4.转(转词意译)。文言文中有一些习惯用语(如“下车”),运用比喻、借代(“秋毫”)等修辞用语,形象描绘的词语(“乞骸骨”、“山陵崩”)等,要根据语境转换词语,意译。如:“上书乞骸骨”可译成“上书请求退休,回家养老”。

5.调(调整语序)。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后置以及固定句式,翻译时要调整过来。)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可译成:“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

6.合(繁笔简合)。有些句子为了某些需要,故意用繁笔,翻译时只要译出意思即可。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合译为:“有统一天下的心意(志向)。”

7.分(语意分承)。有些特殊的句子,翻译时需要扩充,才能使语意丰厚。如:“怀敌附远,何招不致?”可分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8.补(成分补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补出省略译为:“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我)不亦君子乎?”

9.去(删除省略)。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夫)、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

10.套(套用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很常见,遇此情况可以套用翻译。如:“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可以套用为:这恐怕(太晚了)吧?

【模拟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后赤壁赋翻译范文第4篇

一、订好学习任务

有些学生早读也很努力读书,但目标性不强,一会儿读这,一会儿读那,早读结束,什么收获也没有。如果提前制订好早读任务,学生一到教室就知道读什么,那么效率就提高了。比如今天要学习《离骚》这篇课文,它难度大,生僻字多,语意深奥,可以让学生在早读时先把课下注释读熟,这样老师讲解时就轻松多了。学习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在早读熟读课文,完成相关背诵任务,这样,对课文的学习就起到了良好的巩固作用。再比如今天要评讲作文,早读时可以先发放一些范文,让学生熟读,思考文章的优点,这样在正式评讲前学生已有了知识储备。总之,让学生带着任务来读书会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能提高早读的效率。

二、加强监督抽查

有些学生惰性比较大,尽管有早读任务,他也不一定会落实很好,这就需要老师不时抽查来督促学生完成任务。比如早读复习《赤壁赋》,老师可以抽查学生背诵,如果背得很流利,老师予以表扬,学生会带着愉快的心情完成当天的学习;如果背不下来,老师应予以指导、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责任,当然,抽查的对象应有所选择,那些学习很主动的学生没必要抽查,他们会很努力地完成早读任务,抽查时间也不能过长,太长则影响学生早读,会耽误他的时间,抽查应该不定期,不定人,让学生随时有学习的紧迫感。

三、实行读练结合

早读时间比较长,学生读书读得疲惫了,就会懈怠,老师可以在早读接近尾声的时候,设计一些练习,活跃一下早读氛围,巩固早读成果,比如,复习《归去来兮辞》,可以设计默写练习题,以小纸条的形式发给大家,当堂练习,也可以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默写,其他学生评价纠错。比如复习《陈情表》,可以选几个翻译句子,让学生一起进行翻译练习,设计这些练习时针对性要强,形式要新,时间要短,不能把学生的早读时间变成做练习时间。

后赤壁赋翻译范文第5篇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余先生听雨听出了时空的乡愁,听出了落寞的感伤。“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宛然其中”。是的,撑一把雨伞,能够遮一阵潇潇冷雨,但遮不住整个绵绵雨季。窗外的雨无休无止,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发到白发;从故乡遥远的古屋到城市喧嚣的寓所;从祖父沧桑的皱纹到儿子可爱的笑脸。我还是我,孤独的我,忧郁的我。卅年风雨如磐,桀骜束春秋。蓦然回首,青春不再,白发苍茫。噫吁!十年困厄,十年颓唐,十年无为,十年失落。今夜听听那冷雨,恍惚之间,梦醒时分,泪如雨下。

是的, 伊人不在我的身旁,她在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喜逐颜开。我的爱情已经死亡,伞下不再有你 。功名未竟,情何以堪。我的躯壳在屋内凝滞,魂魄在雨中迷失。曾经意气风发、心无旁鹜,却桀骜不驯、朝秦暮楚。曾经豪情万丈、志在千里,却好高骛远、心猿意马。于是在浑噩中思索,在萎靡中憧憬。惟咀嚼苦涩,咀嚼失落。也罢,我爱过、恨过、付出过、自虐过、颓废过,剩下的就是心如止水,无欲无求。

当年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因为他是“后无来者”的孤独诗人。“石佛”李昌镐孤独求败,独步青云,因为他是天道酬勤的天才棋手。刘德华倾情演唱《永远寂寞》,令无数歌迷泪流满面,因为他是无与伦比的天王。那么我的孤独呢?我不是诗人,不是天才,更不是天王。 我错过了命运的垂青,所以我卑微。我的桀骜棱角成为脆弱的碎片,所以我抑郁。我的两鬓青丝已然白发丛生,所以我孤独……

孔子云:“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不置可否。岁月蹉跎,倏忽间,一回眸,已到不惑之年,迷失的心魄随风飘曳。诗人梦遥不可及;纹枰梦是镜中花、水中月;音乐梦更是肥皂泡般无望和无助。罢了,我16岁学围棋;20岁学普通话;37岁学写作;38岁放弃爱情。这是怎样一种后知后觉的生命方式啊!16岁,李昌镐已经开辟了一个围棋时代。20岁,林徽因成为泰戈尔来华的随行翻译。37岁,陈子昂写出了《登幽州台歌》。38岁,屈原写出了千古文章《离骚》……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

法庭内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