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造型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造型形态练习的发展沿革
1.造型形态练习的发端。作为现代主义成熟标志的包豪斯设计学校1919年成立于德国魏玛,这所在当时堪称独特的设计学校不仅因为全新的设计观念闻名于世,还因其革命性创新的教育方式在此后深深影响着世界。它所创立的三大构成、造型练习等课程在培养全新设计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之后又被包豪斯的师生带到了世界各地,并以此为基础奠定了各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2.造型形态基础教育的发展演变。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造型形态,设计师的设计创造最终呈现出的仍然是一定的造型形式。所以针对设计进行的教育,尤其是产品设计专业教育必然对造型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形态的专门练习就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
在早期,德、美、英、日等国都通过进行集中的构成练习来使学生较快的理解空间立体概念,同时结合色彩、平面的练习提升学生对造型形式美感的把握和处理能力。但此后西方设计界普遍意识到这种以构成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并对这一体系进行了完善。以斯图加特国立造型艺术学院为代表的许多学校都不断加强专业基础教育中的形态练习,结合材料、构造、功能等因素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课程把握造型设计的方法,为后续的设计实践架设起一座桥梁。比如,开设一些类似“功能形态”的练习课程,让学生针对某一功能的实现进行形态塑造。也许这样的设计并不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但是正是这种练习可以使学生从单纯的构成中跳将出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更加接近人们的实际生活。现在,国外设计界对造型形态基础的探索仍然在继续,设计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还在不断更新中。
二、我国设计教育中造型设计基础的发展和目前状况
1.我国造型设计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于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开始将现代设计及其教育体系引入国内,基本上仿照包豪斯的模式创设了一大批设计院系,以构成为主的设计基础教育也一跃成为多数设计院校的主干设计基础课程。构成基础忽视形态的具象特征,以探究抽象形态来探求造型的本质规律。这种从抽象元素入手的造型探究方法使得原先依靠于感性的形态创造有了科学、理性的方式,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设计专业的实际水平。然而,简单克隆国外早些年的模式又没有及时跟踪新的设计教育理念,使我国在很长时间里只是以三大构成作为支撑性的设计基础课程。二十世纪末开始我国也发现了单纯构成教育的缺陷,并开始探寻适于我国的现代造型设计基础教育。
多数情况下这样的课程只是就形态而形态,在形式上启发学生的创造。学生沿用构成中的方法来完成造型,或许他们可以很偶然的完成若干具有一定质量的形态。但是在学习具体的设计课程后,他们把握的产品设计程序和方法、各种设计理论和造型形态的能力又无法真正融合,难以很好的运用造型处理手段来完成产品的最终形态,部分学生甚至面对具体设计时手足无措,感到无从下手,通过这些非理性的造型方法得到的也多是粗浅而缺乏思索的外形。
所学不能致用,这也是很多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仍然不能自信的从事产品设计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由于借鉴他人太多,自己的思索却又相对不足,所以我国设计教育和国外同行相比还仅停留在一种形似的状态,整个教学体系的效能、所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更不用说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了。
三、造型设计基础对我国设计教育的价值
1.造型设计基础的真正价值。造型设计基础是从传统基础设计过渡到具体设计实践关键一环,可以整合多种设计知识,使学生完成由基础到专业设计的转变。首先,它可以使学生理解传统构成的真正含义,将构成教育中被割裂开的有关因素重新整合起来,并加以融会贯通应用于设计。其次,基于实践的造型练习将能使学生更加广泛的熟悉各种现实形态,从中提取形态的规律,增加他们观察的敏锐程度,提高审美的能力。造型形态的练习将能使学生捕捉到形态具有的情感语言并加以应用,将人的心理因素加入造型之中塑造出具有一定情感的形态。再次,造型形态练习结合了相互协调的材料、结构、工艺等元素,可以使学生在对科学技术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运用造型手法,具备独立从事产品设计的能力。造型设计基础可以通过一个个的课题练习,引导学生去思索、观察和分析,学习、把握和创造出造型的方法,这其实是一个把握设计思维方法的过程,能真正帮助他们由基础过渡到设计实践。
2.针对我国教育实际的非凡意义。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关系,学生大都处在一种片面强调知识积累的状态下,许多学生是学习知识的能手却缺乏丰厚的人文素养。反观国外,比如闻名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出于对人才创造能力的考虑,每年招收的学生中近60%具有音乐演奏的能力,而日本更是将构成等融入中小学的常规教育之中以提高全民审美水平。我国学生在艺术、人文方面相比较而言是比较弱的,而大学入学的激烈竞争又使得一部分原本对设计没有太多热情甚至不了解的学生踏入这一领域。因此,造型形态练习就比一般意义上的更为重要。造型设计基础教育可以使他们提高审美水平,理解和把握造型方法,进而激发出情绪,增强他们的创造表现能力。
3.对造型基础教育的新熟悉。说到基础似乎就意味着简单,但是真实的新问题是复杂的,所以造型基础教育必须恰当处理简单和复杂的关系,需要合理的将新问题加以构成,通过大量简单易懂的练习和更多的实践来完成由简单练习到复杂实际应用的转变。
四、我国造型设计基础教育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动画造型设计;能力;培养
一、引言
培养学生如何操作动画造型设计软件及如何提升动画设计能力成为动画造型设计专业最核心的内容,并且还需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符合该专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具备独立自主的进行动画造型设计能力,创作出完美的作品。不过,就其他专业而言,动画造型设计专业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教学手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并结合教学内容来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还需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素材,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具备动画造型设计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进行工作做准备。
二、动画造型设计能力的培养与实施
(一)提高学生的动画造型设计能力。
与传统的人物素描相比,动画造型设计在如何分割人体结构和如何搭配色彩上与其有着基本类似的手法。不过,动画造型设计讲究的是空间立体造型,需要着重注意其空间感和立体感,这与实际设计操作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空间立体的感觉的培养,能够更好地理解造型的含义,并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准。动画造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时刻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光与影的造型,使其更好地理解绘画的含义,因为动画造型不可缺少的就是绘画,刚入门的学生要想快速的了解动画造型设计的步骤,把握动画造型设计的大体方向,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对动画的把握能力。草图绘画是动画设计造型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先教给学生实践绘画草图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动画造型设计。草图绘画的结构顺序是先整体再细节,先从整体上把握该造型,强调动画形象的整体轮廓以及各部分的特点,将动画的结构与其他部分分开,在整体造型上有初步的雏形。然后再认真观察细节,将造型中的各种细节如头发,眉毛,嘴巴,饰品等都要观察准确,使造型更具体。另外,除了造型本身的特点外,整个造型的形态特点以及造型周围的背景环境都要与造型相结合。
(二)根据实践培养学生空间构图能力
在提高学生动画造型能力上,教师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方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被自
(三)利用真实的工具让学生体验结构
在学生完成了绘画这一基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具真实的材料,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物体的结构。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木板浮雕来雕刻,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既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画造型的结构。
(四)根据丰富多样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动画造型设计的学生而言,动画的造型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不应该只是关注传统的动画形象如中国的动画形象及日本动漫形象那样,应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极具特色的形象。可以根据多种绘画形式,比如如诗如画的山水画、色彩绚丽的油画和栩栩如生的雕刻等,了解这些绘画的手法以及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借鉴各种绘画形式的优势和与众不同之处,吸收纳为自己的知识,并将其合理运用到自己所创造的绘画形象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从而创造出更完美的动画造型。
三、结语
结合以上观点,实践经验与动画造型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所创造的动画形象是否能够生动形象与众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动画造型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仅要因材施教,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加强实践活动,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积累素材,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根据实际物体想象出虚拟的形象,将物体的内部与外部相结合,从而使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解放,并且增强学生设计动画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都能有不同的学习体验,学到不同的知识,以不断提升自己内在的素质,提高设计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好的动画造型。
参考文献:
[1]宋金校.Flash软件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22).
[2]王懿清,晏娜.浅析动画设计市场化策略[J].中国包装工业,2014(24).
[3]李书增.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转换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5).
1.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原则
针对模具类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根据企业对模具人才技能的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针对模具成形工艺特点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要求,有选择地设置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结合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产品造型设计能力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与讲授方式的设置,使其在把握产品造型发展趋势、产品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与运用方面得以提升,能够把握产品造型设计方向,切实做到所学知识的“必须”与“够用”。
2.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对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提炼,将模具成形工艺与产品造型课程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融入造型设计所涉及的模具成形加工知识点,让学生们在学习产品造型课程的同时,兼顾考虑产品造型的成形方法、成形工艺,让产品造型设计更加符合模具成形工艺性,做到既懂设计又懂工艺,多课程知识点融入,对产品造型在模具专业中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以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产品造型设计概论为例,该部分具体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造型设计概念、要素和造型设计基本发展趋势,在课程设计上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模具知识点穿插结合,将造型设计要素与模具成形工艺结合,汽车造型发展与金属成形、先进汽车模具制造技术结合。融入具体设计案例贯穿知识主线,配合项目任务加深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全面深入理解。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利用
将产品设计知识与理论融入具体的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案例的方式教学,通过具体产品设计案例,分析讲解其所涵盖的知识点,并构成在模具成形产品设计时所要用到的提升核心设计能力的完整知识体系,使那些不适于工科类学生知识背景并且难以理解的设计艺术类理论内容与具体案例结合,将产品设计造型与成形加工制造工艺相结合,基于模具类学生知识体系与专业背景对设计理论进行讲解,注重结构设计与成形工艺性的结合,设计出符合制造加工工艺的产品。注重理论的理解与实际运用,使学生切实合理地运用相关设计知识,具有进行独立的模具成形产品造型设计的相关技能。根据所归纳的知识点与知识体系将产品设计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融入到具体模具成形产品的设计案例中,产品案例的选择具有广泛性与针对性,涵盖工业产品的各个门类,所使用案例产品必须时代性强、代表性强。同时考虑某些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建立相关产品库,跟踪该类型产品的最新发展趋势,以更新融入案例。所融入的案例产品要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多种设计知识的分析性,可以从设计优劣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案例产品对比性强,设计创新性强,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在开阔思路的同时接受所融入的相关知识点。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注重智力技能的训练。每个教学单元应该设置为:提出本单元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讲授融入具体案例的相关知识—扩展讨论—总结归纳—思维训练—课业。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具体教学中突出互动性,对案例产品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分析讲授并进行讨论,让同学主动学习,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案例产品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分析完成后,再从产品案例库中拿出其他产品案例让同学对比分析,分组讨论,分析其中设计理论与知识点的应用,同时在思维训练环节利用系统知识分析设计教师提出需要设计或改进的产品,提高学习知识点的质量。在理论教学之后,注重相关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能够熟练运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在进行造型训练中也是针对具体造型案例进行设计造型,在对比与工程类3D软件(如Pro/e、UG)的区别后,在工程类3D软件不擅长的复杂曲面造型领域,采用专业产品造型设计软件(Rhino)进行设计表达,做到软件之间的切换运用与互相补充。
三、结语
油锯的不当设计,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不堪重负的疲劳。长期暴露在强震动、强噪声和强污染的环境中,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作业效率,导致多种职业疾病,如腱鞘炎、关节炎、血管收缩症(白手病)、肺炎等,这些疾病都是长期重复性劳作后积累而产生的。油锯作业属于重体力劳动,操作过程中对于操作人员的上肢承受力有着重要影响。油锯重量及不舒适的手柄,会使操作人员的上肢肌肉产生疲劳;不合适的操控键尺寸、色彩和形状,更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油锯的设计时,应该遵循人机工程学的原则,减少人机方面设计不当所带来的风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油锯造型的人机设计,对油锯的人机界面进行优化,也为油锯作业环境的合理化提供理论依据。
二、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
在人机工程学中关于手动工具设计的设计原则包括:
(1)必须能有效完成预定功能;
(2)必须与人的身体形成适当比例,使人力作业效率最大;
(3)必须按照作业者的力度和工作能力来设计;
(4)不应引起过度疲劳;
(5)必须以一些合理的形式向使用者提供感官反馈;
(6)所需要的研发和维护成本应当是合理的。手动工具涉及到的生理因素包括避免静态肌肉施力、避免不协调的腕部方位、避免掌部组织受压、避免手指重复动作。油锯设计必须在有效地实现预期功能的同时,与使用者身体部位成适当比例,缓解使用者的疲劳,使其工作效率最大化,并在使用合理性最大化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操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油锯的设计主要研究人体上肢与工具的相互协调,设计时需要将人手、工具和户外林场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对手部、臂部构造的研究外,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与手部相接触的产品部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机工程学原则,设计出符合使用者要求的油锯来。
三、油锯造型的人机设计研究
1.操控设计
(1)后把手设计
操作油锯时,操作者身体臂部主要的受力肌肉为右手掌长肌、右手肱二头肌、左手肱三头肌。随着把手直径增大,肌肉收缩增强,但当直径大于30毫米时,收缩强度迅速增大;而当把手直径小时,虽然肌肉收缩强度小,但是太小会增加局部压力,使手指局部产生刺痛,并且在需要施加扭矩的情况下,会增大握力,导致肌肉收缩增大。因此,30毫米左右的把手直径有利于保持最大握力。我们可以看出,有一定角度和平直的把手,会使腕部处于平直和弯曲的状态,而当人手的腕部处于平直状态时,手的持握力有所减耗,并且别扭的手部方位将导致手部疼痛。因此,油锯后把手倾角设计为20-30度左右为宜。如图4所示,男性最宽手幅大约为97毫米,因为后把手还有一定的倾角,故把手长应当为120-140毫米,带手套长度最少增加10毫米。把手形状不能为圆形或正方形,断面为矩形或三角形更适合,操作起来更顺手、更舒适。
(2)刹车杆设计
人推操纵杆比拉操纵杆的反应时间要短。也就是说,当紧急情况下,有效的操纵应该是推这个动作。因此,当工作的油锯需要停止时,刹车杆应该是向前推的,此时刹车带抱紧链轮,链条停止运转;当需要油锯恢复正常工作,向后拉刹车杆,则刹车带松开链轮,链条恢复工作。如图4所示,男性最宽手幅大约为97毫米,刹车杆把手长应当在100-120毫米,带手套长度最少增加10毫米。因为是操作活动的把手,采用22毫米左右的直径最好。
(3)控制键设计
操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免不了重复进行开关操作。重复地按键操作将增加疼痛和疲劳。按键形状不合理、尺寸偏大或偏小、表面容易打滑、操作力过大等,都可能增加手和手指的疲劳,导致手部损伤。油锯手柄和机身上的按键,其水平截面应为矩形,用手指按压的表面要有适合指形的凹陷轮廓。由图4,选取95%男性手指近位指关节宽度值,后把手矩形按键(拇指操作)的参考值为25毫米×12毫米,机身上矩形开关键参考值为30毫米×12毫米。油锯的拆除及减压旋钮,应该采用指针旋钮的形式,圆形或锥形的旋钮不太适合手上油污或戴手套时使用。如图6,指针旋钮的厚度参考为5毫米左右,长度可以在20-40毫米之间。指针旋钮的造型可以多样化设计,如图7所示。在有多个控制键的情况下,各控制键在形状、大小、色彩、质感以及位置等方面,尽量给予明显区别,使它们易于识别,以避免互相混淆。另外在控制键的安置上,必须结合操作者的使用习惯及生理需求,让操作者在合理的下操作,避免劳动损耗,使其与人的自然行为协调一致,如图8所示。
2.材料选择
林区工人非常欢迎质量轻的油锯,这是毋容置疑的。国内油锯的重量绝大部分在4.5公斤以上。而德国、日本、美国的轻型油锯的重量大都在3.5公斤以下,如日立CS25EC(S)单手操作油锯,重量仅为2.9公斤,可挂于腰上,上树爬山时方便携带,体积虽小但却毫不影响动力。因此,我国油锯只要在材料和发动机性能上下功夫,使用轻质合金(如镁铝合金)和合成树脂材料进行优化设计,重量可以大大减轻。另外,与手相接处的部位,材料的触感与操作的舒适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如工具手柄上覆盖的黑色软胶以及皮纹明确地告诉使用者,这里是可以用手把持的。此外,控制键上的磨砂、槽纹或花纹的材质,也可以使操作更加准确。
3.色彩设计
油锯的色彩人机设计主要体现在:
(1)较紧张工作中能完成快速分辨,操作准确安全,提高生产率。不同的功能最好进行色彩分区,并且需要用到对比较为强烈的色彩。
(2)需要遵循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和已被广泛认可的色彩表义习惯。如红色为警示,须做开关使用。
(3)宜用沉重、坚实的色彩,给人一种稳定、安全的感觉。
4.设计案例分析
受宁波大业工业设计公司的委托,笔者为国内一家致力于高端园林机械产品的公司设计一款导板为16寸、功率为1.7千瓦的轻型油锯。目标用户为农户、园艺工人、农场工人和手工匠人等,适合家用、装潢、物业、园林公司等单位。产品定位为砍伐小树、削剪灌木、建造树顶小屋,以及准备过冬薪柴专用油锯。特点是轻便省力,低震动,在恶劣条件下,油锯质量稳定,性能可靠等。这款油锯依照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整个机身材质为高强度塑料,能耐高温、耐腐蚀、减震、耐摔。具体部件设计包括:环形把手部分表面采用黑色橡胶材质,直径为30毫米,宽为200毫米,高为200毫米;后把手部分直径为30毫米,长为130毫米,高为120毫米;刹车把手直径22毫米,宽110毫米;发动机罩形态为放射圆形,散热性好,中心处可放公司LOGO;控制键的排布比较集中,便于识别和操作。在色彩设计上使用了较为跳跃的红色、绿色、黄色和橙色,使得产品外观色彩醒目,而且具有视觉舒适度,一改以往工具设计中的色彩运用的局限性。此油锯适合多场合环境作业,其特点是质量轻、功率大、结构简单、造型新颖,其造型设计严格遵循了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操作更轻巧,使用更便捷。
四、结语
关键词:竹提壶;造型;紫砂;设计
从古到今,宜兴紫砂壶的造型及样式可谓繁复多姿。紫砂壶可分为抽象图案造型和具象图案造型两种。其中,具象图案造型的样式最多,大多数以自然界中的山水、树木、竹子、动物等实物为题材,这样制成的紫砂壶谓之“花货”。花货就其制作技艺而言,也被称为“塑器”,“花货”的造型设计也必须遵循变化与统一的规律,这也是所有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一个普遍规律。紫砂壶的形制各不相同,且充满着造型与线条的变化。即便是同一款式的紫砂壶,大小形状、壶嘴位置、壶身线条等也会存在差异,但是实际上,它们的形制没有越出方器、圆器、花塑器的基本造型。在同一把壶上,壶器的创作设计首先讲究的是和谐统一,比如壶把手与壶身不能有割裂或突兀之感。现以这款紫砂“竹提壶”,分析壶器的创作设计,以及审美价值和蕴含的文化。
1紫砂“竹提壶”的造型
紫砂“竹提壶”端庄雅致、古韵古香,圆筒形壶身不失浑厚朴实,质拙中显高意,泥料光洁细腻;壶流、壶钮采用竹节造型,一弯嘴三节竹节装饰而成;弧钮横跨在略微鼓起的壶盖之上,自然生动;方形提梁壶把为三节装饰,整体和谐统一。整款紫砂“竹提壶”竹韵清疏,几条清新的藤蔓贴于壶盖和壶肩之上,再无其他装饰,韵味不失,毫无矫饰。
2紫砂“竹提壶”的造型设计特征
紫砂“竹提壶”采用了空间的对比,壶身所占据的空间称为“实空间”,即体量。围绕着壶身和壶流、壶把、壶盖、壶钮等部件所形成的空间,在视觉上与壶身有密切的联系,称为“虚空间”。紫砂“竹提壶”的空间对比关系,是指实空间与虚空间的对比,这种对比关系能使壶器的造型变化丰富,增加美感,这也是紫砂壶创作者设计壶器造型的一种常用处理手法。该壶方形提梁所营造出的虚空间,整体效果生动而富有气势,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重复与呼应是紫砂壶造型中另外一种常见的设计手法。在紫砂壶的设计中,重复之中往往又有变化,壶器的壶把、壶流或壶钮等部件能够相互呼应,视觉上和谐统一。当然,紫砂壶的造型设计使用这种重复的处理手法,不能看成是完全等同的重复,而是在遵循壶器具体部件组合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人们的审美要求,使壶器的造型重复具有自己的特点。这款紫砂“竹提壶”就是重复造型的典范之作,第一,壶流和壶钮运用了竹节作为装饰,两者呼应,营造出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第二,壶肩和壶底采用比较相似的环线重复,突出了造型的圆味;壶盖是半圆,从视觉上也能与壶器整体和谐统一。
3紫砂“竹提壶”的文化寓意
紫砂“竹提壶”采用竹节作为壶流、壶钮的装饰,视觉效果极其美观。从文化的角度而言,此壶是以挺拔直立、节节高升的竹子造型为基础制作的。竹子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群众感情深厚,认可度高,这是由于竹子本身彰显着中国人谦逊、积极向上的品格。自古以来,竹子就有四君子之一的美誉,其外直内通的特点,以及桀骜不驯的气势,均给人一种精神的鼓舞和无限的勇气;散步于竹林之中,竹子散发出来的柔中带刚的气息,更能给人以一种坦然而宁静的内心感受。将集精神与品格于一身的竹子融入紫砂“竹提壶”的造型设计中,其人文内涵将影响着使用它的每一个爱壶者。
4小结
这款紫砂“竹提壶”不失为一把实用的茶具,其虚实相生、重复、呼应的设计风格,使此壶的创作别具一格,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赏心悦目。
参考文献
[1]蒋丽雯.初探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创作规律[J].中国陶瓷工业,2009(0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