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延续性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一般资料
93例肝移植患者于2011年5月~2012年8月期间到本院就诊,其中男71例,女22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5.2±3.1)岁;原发性肝癌5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22例,肝硬化肝硬化12例,急性重症肝炎5例,原发性淤胆型肝硬化3例。
1.2护理方法
①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肝移植中心主任、医生以及2名肝移植协调员。由协调员为患者提供直接性护理,其协调员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熟悉肝移植护理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②加强信息资料管理。根据肝移植注册系统收集和记录实时数据,对患者实施全程跟踪服务,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上门随访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所需服务。③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感染、排斥反应、骨质疏松、胆道等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恢复的关键性问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有效处理。患者出院后要随时观察患者术后远期并发症,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及早发现尽早治疗。④药物护理。患者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为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需告知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谨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加药物剂量或减少,并告知患者用药相关知识,掌握与其他药物配伍禁忌,如避免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红霉素、酮康唑等药物会增加血药浓度,利福平、异烟肼等药物会降低血药浓度。⑤饮食护理。患者日常饮食中,以低糖、低脂、少量脂肪、丰富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选择如米饭、馒头、粗粮等复合主食,尽量选择瘦肉、鸡、鱼、奶制品及蛋类,避免生冷、熏制、高脂肪、辛辣等食物,少吃多餐,不可暴饮暴食。⑥健康宣教。定期复查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措施,督促患者定期复查,若出现不适情况应及时与协调员联系,预约来院就诊时间。同时告诫患者应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做适宜脑力和体力劳动,促进身体康复。
2结果
9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经延续性护理现今随访2年时间,3例患者因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存活率为96.8%。所有患者均能够准确坚持服药,谨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每位患者均能够按时复诊,并使终身随访服务到位。
3讨论
延续性护理在肝移植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满足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需求,患者出院后依然可以与医院保持联系,再出现健康问题后,通过延续性护理能够及时解决和处理,满足了患者健康需求。在延续性护理实施中,通过成立相应小组,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社会志愿者,定期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使相关人员能够了解肝移植方面的健康知识,由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给予必要的社会关心支持,对缓解患者负面情绪起到显著效果。同时在患者出院复查期间,可以为患者办理肝移植亲情医疗卡,使患者来院复查时能够享受挂号免费,优先检查等项目,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关心和爱护。加强患者的随访力度,不断完善护理内容,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通过本次研究,9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经延续性护理现今随访2年时间,3例患者因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存活率为96.8%。所有患者均能够准确坚持服药,谨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每例患者均能够按时复诊,并使终身随访服务到位。由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与随访,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异常问题,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存活率。且加强患者用药指导,使患者出院后能够坚持不懈、长此以往正确用药,谨遵医嘱服药,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情况,以此避免发生药物错服和漏服的情况。且延续性护理,能够使患者出院后也能够加强对自身的监护,掌握基本的并发症发生知识,在发现异常情况时也能够高度重视,及时就诊,在发现异常问题后也能够及时就医。为了提高患者出院后复诊率,需要为患者建立随访档案,随时提醒和督促患者按时用药、按时复查,并准确记录随访情况以及观察指标的各项情况,确保随访期间不会遗漏每一例患者,实现真正的终身随访服务。患者在出院后,成立肝移植护理小组能够与患者保持密切联系,关心、指导患者生活,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随访前,均要主动与患者联系,为来院复查提供方便,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加强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全程的优质性护理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实际性问题,以此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4结语
关键词:康复;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功能锻炼;护理满意度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突发急症[1],手术治疗是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然而脑外伤往往发生较为突然,病情复杂,术后易遗留后遗症[2],因此临床针对此类患者除手术治疗外往往配合长期康复、护理等,进行较为完整的综合性治疗。为配合临床治疗,针对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更趋于完善,延续性护理是帮助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恢复的护理方式,其优势在于使患者从术后、住院治疗到回家康复的整个过程感受到无间隙的康复护理[3],而健康教育是根据不同类型患者进行的持续宣教过程,属于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在给予患者延续性护理外配合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术后各项功能尽快恢复,减轻心理负担,缩短恢复过程。此类联合护理方式具有针对性强、人性化力度强等优势[4],可减轻患者消极负面情绪,给予患者全面帮助。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脑外伤术后患者给予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观察对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以及心理层面等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晓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外伤术后患者120例,纳入标准[5-6]:患者均已行颅脑外科手术,既往无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精神异常或认知障碍,无其他脏器严重病变。排除标准:合并骨恶性肿瘤或恶性肿瘤骨转移、血液系统疾病,长期服用镇痛药物,既往服用过抗焦虑抑郁药物或诊断为精神异常及癫痫患者,严重睡眠障碍,孕妇或处于哺乳期;配合度较低,依从性较差患者;因各种原因不配合护理工作者。120例患者按照配对设计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外伤类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干预方法
2组患者均行脑外科手术,平稳度过术后观察期,入院时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受伤史以及相关过程,了解患者相关手术类型、术后检查结果,患者入院后开始给予相应安抚、心理辅导,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功能康复锻炼;评估患者的情绪及精神状态,向患者上级医师反馈患者身体及心理情况[7]。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入院后逐渐进行功能锻炼,明确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让患者了解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大多数功能的恢复需要依靠自身进行系统锻炼方能恢复肢体功能,进而缩短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在患者了解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后,再解释锻炼的过程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床上翻身过渡到坐位平衡训练,再到站立平衡,需要每日定时定量。一开始锻炼应遵循力所能及的原则,同时强调心理暗示疗法,可结合运动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的同时,重建脑功能完整。解释脑外伤康复过程的漫长,鼓励患者不要放弃,同时引导照顾者正确认识后遗症,如功能障碍,一部分功能障碍可恢复的同时,另一部分功能障碍有可能长期存在,应面对自身功能障碍所带来的不便,找到解决方法。鼓励患者社交,尽可能与人交流、聊天,培养良好心情,利于康复。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及时和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倾听患者的意见,接受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消极想法,慢慢疏导,安慰患者勇敢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和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延续性护理[8],具体方法如下:出院前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共同制定功能锻炼目标和计划。出院前了解患者存在障碍的日常生活活动项目、家属对恢复项目认识的不足予以强化指导、纠正和练习、发放功能锻炼手册,手册分为简介功能锻炼的目的,包括锻炼的方法及锻炼恢复的表格,每日患者进行锻炼后进行勾画,告知患者其相关责任护士联系方式,从出院后开始每周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情况,询问家属患者日常生活态度,保证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价时间为干预6个月后。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2组患者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程度采用标准化神经心理学检查方法(loewensteinoccupationaltherapycognitiveassessment,LOTCA)[9],用于评价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所有项目得分共计11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恢复程度越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总分范围0~30分,正常与不正常的分界值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小学组20分、中学或以上组24分,分界值以下为有认知功能缺陷。1.3.2观察2组患者NIHSS及BI评分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评分[10],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其中NIHSS为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敏感量表,总分39分,BI指数评分评定患者自理能力,包括10部分,总分100分。1.3.3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干预满意度调查量表经我院护理部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阅,CVI系数为0.94,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评分满分为100分,以评分≥90分为很满意,以评分70~89分为满意,以评分60~69分为一般,以评分<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配对t检验,方差不齐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以率表示,进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6个月后LOTCA及MMSE评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LOTCA及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LOTCA(对照组与入院相比t=8.81,P<0.01;观察组与入院相比t=15.67,P<0.01)及MMSE(对照组与入院相比t=14.72,P<0.01;观察组与入院相比t=25.45,P<0.01)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LOTCA及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NIHSS以及BI评分比较入院时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NIHSS(对照组与入院相比t=21.31,P<0.01;观察组与入院相比t=29.66,P<0.01)及BI(对照组与入院相比t=26.31,P<0.01);观察组与入院相比t=39.80,P<0.01)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67%(Z=-2.836,P<0.05)。
3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复杂,病势较重,患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是保证其生命不受威胁的有效方式[11]。对于此类患者手术是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生命或保护脑组织不受损害的主要方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术后伴有神经功能损伤,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认知程度下降及情绪改变等情况。因此临床应对此类患者进行全面而综合的治疗,其中包括手术治疗、术后康复、术后锻炼、健康教育、延续性护理等一系列方式[12],以降低患者致残率。认知功能是人体大脑高级机能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人的所有意识形态起源于认知功能,而脑外伤术后患者发生认知障碍概率很高[13],导致患者大脑处理、储存、回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障碍,目前为人们熟知的认知障碍有以下几种:知觉认识功能障碍、运用功能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等,相当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肢体活动障碍,研究发现脑外伤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绝大多数是由于认知障碍所引起,因此,帮助患者术后进行恢复,提高患者认知程度,改善神经缺损是脑外伤患者最重要的治疗过程。脑外伤的康复治疗最佳时间在术后6个月内[5],为脑外伤患者搭配科学健康的教育指导,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目前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地位在逐步提升,已得到广大护士的充分认识,因此具有针对性、优势性的护理也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6]。健康教育主要可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意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神经功能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配合科学合理的锻炼,讲授详细的方式方法,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科学锻炼、树立康复痊愈的信心,康复时间虽漫长,但是结合最佳锻炼的方式可有助于在短时间内看到康复成果,从而增进患者康复的决心。延续性护理[14]的概念是由国外引进,指为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护场所,如从医院到社区、或同一健康康复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制定一系列护理计划并予以干预。国内延续性护理通常是指从医院到社区或家庭的延续,内容包括患者入院情况、出院情况、出院计划、转诊内容、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及指导。由于国内延续性护理刚刚起步,针对脑外伤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报道较少,但肢体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工作已经处速发展阶段,因此借鉴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方式对脑外伤患者康复计划的制定也具有一定意义。关于脑外伤患者延续护理的开始时间[15],操作频率及程度、持续时间、内容形式都尚未达成一致,根据脑外伤患者最佳康复时间,本研究将延续性护理时间制定为术后6个月,具体的方案由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决定。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认知功能改善、神经功能恢复及自理能力恢复程度上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因此,对脑外伤术后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延续性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神经缺损,提高自理能力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晓丽,赵江宁,胡炜,等.基于ICNSS系统的分层管理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0):2906-2908.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模式;护理小组;肿瘤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a)-0179-03
The model of transitional care for cancer patients based on healing platform
YANG Qing1 CHEN Li1 YANG Jing1 WANG Guorong1 HUANG Min2 HUANG Guiyu1 CHEN Xiaolian3
1.Department of Nursing,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41, China; 2.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Sichuan Cancer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41, China; 3.Sichuan Anti-cancer Association,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Transitional ca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ancer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This article based on Sichuan cancer rehabilitation association platform, builds 6 inter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teams, including cancer rehabilitation and health advice,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rapy, nutritional support, wound-colostomy-incontinence care, palliative care, cancer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Eventually, kinds of models of transitional care are established, and combined with integrated medicine. This model meets the needs of transitional care for cancer patients and promotes the growth of the medical staffs, which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Key words] Transitional care; Model; Nursing team; Cancer
目前,我肿瘤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每年新发肿瘤病例约310万例,死亡约200万例[1]。近20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由于肿瘤治疗周期长、涉及的专业和科室多、治疗副作用多、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大,患者亟需能够涵盖健康教育与咨询、心灵关怀、专业治疗护理、营养康复等的综合性医疗服务[3-4],而现实的医院服务体系却按学科分类把患者的服务需要划分到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人员,使患者难以得到完整的专业服务。同时肿瘤治疗过程中患者反复出入院,治疗后还面临长期的康复护理服务,目前的医疗服务模式不能满足肿瘤患者间歇期和出院后的需求,实现延续性医疗护理[5]。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加,患者在延续性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愈加凸显,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四川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成立于1997年,是医患结合以癌症患者为主体的抗癌群众组织,隶属于四川省抗癌协会,挂靠于四川省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8年开始我院在四川省癌症康复会的平台上,建立6个跨学科的专业小组,形成多种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在《健康报》《现代护理报》和成都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并在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起的“寻找最佳医疗实践――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医院擂台赛”中荣获年度十佳案例和“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主题十大价值案例,同时在国内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推广,具有较好借鉴意义。现报道如下:
1 医院投入及人才培养
我院根据患者的治疗护理需求,投入大量经费,近5年来,医院选派50余名医师和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进修,进修地点包括国内及国外的知名医院,在肿瘤患者延续治疗过程中承担治疗方案制订、症状控制、会诊、并发症处理等工作。培养静脉治疗、放化疗、康复等领域的专科护士200余名,50名心理咨询师,40名公共营养师,2名国际伤口造口师,在肿瘤患者延续护理领域承担着重要的工作,比如中心静脉置管、会诊、健康指导、出院后导管维护、随访等[6]。
为开展肿瘤患者延续性医疗护理服务,我院在原有四川省癌症康复会的平台上,建立约80 m2的健康讲座室,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建立约15 m2的“心灵关怀室”,装修及设施摆放参照心理咨询室的专业要求进行布置,为患者提供了温馨、舒适、专业的就诊体验。中心静脉置管室包括置管室、健康教育室、换药室等,面积共计168 m2,可提供中心静脉置管及维护。
为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将康复锻炼的时间节点前移,医院了购买沙盘、康复锻炼器材、音乐播放设备等,促进患者从医院顺利转移到社区和家庭。
2 “1+6+N”模式的构建
2.1 打造癌症康复会平台
四川省癌症康复会提倡奉献精神,服务于癌症康复事业,采取综合手段群体抗癌、促进康复、提高生命质量。目前,癌症康复会有专职人员7名,负责癌症会员管理和随访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康复会现有注册会员3700人,每年新增会员数250人左右。
2.2 组建6个跨学科专业小组
四川省癌症康复会在我院领导的支持下,由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营养科等多部门联合,根据患者延续性治疗护理服务需求,在癌症康复会平台上,组建6个跨学科专业小组。各小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包括MDT、健康讲座、专科会诊、提供治疗护理服务、组织病友会等。
2.3 构建基于康复会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
2.3.1 肿瘤患者社会支持服务模式 康复会平台的专职工作人员每年制订肿瘤患者社会支持服务工作计划,各科室医护专家进行技术支持,开展多种活动,包括“移景疗法”、抗癌科普知识讲座、抗癌健身文体活动、爱心志愿者活动、抗癌经验交流活动等,通过康复会带动更多人战胜疾病,实现群体抗癌科学康复的目的。同时,不定期出版并发放内部刊物《四川癌症康复》,每次3000余册,让更多的癌症患者及时了解最近的抗癌咨询。
2.3.2 乳腺癌患者“聚爱沙龙” 2010年我院乳腺外科与康复会联合成立“聚爱沙龙”康复组织,开展乳腺癌患者间歇期以及出院后的延续性治疗护理[7],延续性治疗护理方案包括居家药物治疗和护理、术后肢体康复锻炼[8]、性生活指导、家庭关系维护等。建立了微信群和QQ群,并进行实名制管理,定期上传康复知识文章,安排工作人员负责网络咨询工作,为出院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信息,促进患者康复[9-10]。目前QQ群和微信群会员已达700余人。多次进社区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每年组织新春医护患联欢会,通过这些活动关注和随访肿瘤幸存者,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
2.3.3 肠道患者“阳光之家” 2012年我院肠道外科与康复会联合成立“阳光之家”,采用同伴协同教育、小组讨论分享、康复专题知识讲座、操作演示互动和QQ在线咨询等多种方式对患者提供居家造口护理、如何提升自我形象、按时随访等方面的指导[11],帮助肠造口患者提高自我造口接受能力和护理能力[12]。目前“阳光之家”已经拥有了300余名固定成员,成功举办了30余次小组活动,参与人次达900余人次,及时解答了造口患者及家属的疑难问题和心理困惑,减少了出院后的并发症[13]。为使住院间歇期患者和出院患者能够获得更为专业的造口护理服务和便捷的治疗渠道,2014年医院开设了伤口-造口-失禁门诊,年门诊量2500余例次,其中棘手的放射性皮p、淋巴漏的治愈率达到100%。
2.3.4 肿瘤患者心灵关怀服务模式 2013年医院康复小组在康复会设立了独立的心灵关怀门诊。门诊有完善的工作制度、流程及岗位职责,由17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成员轮流坐诊,并开通电话预约系统。成立以来接诊3120例患者,通过倾听、引导等多种专业方式,有效地为患者疏导了不良情绪[14],并定期随访跟踪。2015年6月初医院成立心灵关怀工作坊,通过特定主题的活动锻炼成员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护理实战技术,旨在关心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成长,提高我院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的水平。
3 基于康复会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
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基于四川省癌症康复会平台,从2008年开始在我院应用,实施8年以来,患者出院后因对护理结局不满的投诉由最高9例/年降低至0,患者满意度由94.1%提高至97.2%,全院平均住院日由22.5 d下降至13.5 d。采用多维度健康教育,编制《肠内营养支持手册》《癌痛患者口袋书》《肿瘤放化疗健康教育视听材料》《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手册》等,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72.3%上升至95.2%。QQ、微信等在线答疑2800余条/年。
优化流程,通过设立专门通道,保障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后30 min内收到定位检查结果,该工作流程保障了置管室平均每天完成80例患者置管的工作量。自主研发肿瘤患者静脉管理信息系统,为随访、并发症的处理和跟踪、科研提供良好的平台。
通过多学科合作模式,医、护、药、技、营养多学科互补,相互学习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成就了个人的专业成长,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团队成员自主研发和创新,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包括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使用的拉链裤、PICC保护罩、PICC专用防水袖套、腔内心电图导联夹等。
4 讨论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能力;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较为常见且病症相对复杂的一类综合征,也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据美国心脏病学会19世纪60年代的报道统计显示,美国慢性心衰患者每年约有375~490万人,其中7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数的10%,而20~50岁左右的成年人仅占据1%。我国相关调查统计,心衰的年增长数为40万,年死亡数为25万,疾病形势已不容小觑[1-3]。由于CHF往往并发多种慢性合并症,短期内反复入院、出院,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并且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带来身心与经济的沉重负担。CHF患者出院后1 w是培养患者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重要时机,其中延续性护理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6],本研究旨在探讨采取延续性护理对CHF患者的自理护理能力的影响,从而为延续性护理在临床上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我国目前护理现状
目前医院的护理着重点仍然在于住院期间护理问题的解决,缺乏对CHF患者的出院后个体化的指导方案,以致于患者出院回家后有疑问无法得到及时帮助,待病情加重到不可忽视的地步才复诊,再次住院;我国社区护理体系尚不完善,CHF患者出院后缺乏监督,自控能力大大降低,加上其他各种原因与环境的改变不能完全遵循出院前护士交代的注意事项,自理护理意识不够,对患者的身心康复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7-8]。
2 延续性护理
2.1延续性护理的发展现状 198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研组织总结推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随后的20余年中大力推广该种护理模式,强调住院与出院护理计划的一致性与连续性,对患者的居家康复与生活质量做重点关注[9]。
2.2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2.2.1美国老年协会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通过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及行动来保证患者在不同健康照护场所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通俗来讲,即为将院内护理工作延续至患者出院后所到之处,包括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
2.2.2延续性护理的服务内容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症状管理与识别、居家环境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和建议、活动指导、康复指导、社会支持、心理指导等,延续性护理的实施不是为出院患者提供直接、长期的护理,而是以提高患者与家属自我护理能力为目标[10]。
2.3对CHF患者的延续性护理
2.3.1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建立延续护理小组,分别由1名心内科主任医师、1名心内科护士长与3名心内科主管护师组成。相互协作制定符合实际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由护理人员负责具体操作。
2.3.2信息延续:患者入院当天,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在临床护理时,详细评估患者的个人情况与小组成员探讨研制出个体化诊疗计划,其中包括患者的出院计划以及出院后就近社区中医疗资源利用方法。对即将出院的患者发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记录册》,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准确填写。出院后对患者的详细情况可通过电话随访与定期上门随访进行评估指导[11-12]。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糖尿病;康复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糖尿病成为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就意味着医护工作的结束,但是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退化,又缺乏对糖尿病的疾病认知,自我护理能力不强,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均符合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关于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均为年龄在60岁以上、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患者,且对本次研究调查知情同意。将10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60~79岁,平均年龄(65.4±10.3)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10.2±4.7)年,高中以下学历患者31例,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19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62~76岁,平均年龄(65.1±9.7)岁,病程2~17年,平均病程(10.5±4.1)年,高中以下学历患者35例,高中及以上学历患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指导其进行常规的血糖、血压等检查,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根据其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出院时完善出院登记,由护理人员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根据医嘱定时服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并为患者预留医院科室的联系方式,便于患者随时咨询。
1.2.2实验组 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
1.2.2.1出院前健康教育 在患者出院前对其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向其详细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诱发因素、血糖控制要点、注意事项等,教授患者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方法,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便于患者随时了解疾病知识。告知回访事宜,包括回访的目的、时间、内容等。
1.2.2.2电话随访 第一次电话随访于患者出院后72 h进行,主要询问患者出院后的遵医嘱情况,包括服药情况、血糖监测情况、饮食以及运动量等。出院后第1个月的随访频率为1次/w,第2个月开始每隔2 w随访1次,出院6个月后可改为1次/月。根据患者的遵医嘱行为并结合身体状况给予针对性指导,患者病情不太稳定时可以适当增加随访的频率,及时帮助患者解决潜在的问题,提高自我护理质量。
1.2.2.3家庭访视 在患者出院的前3个月,进行1次/月家庭随访,然后改成每季度1次,根据随访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和改善。根据患者病情状况,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热量和高糖分的食物,戒烟戒酒,多外出运动。教授患者皮肤、足部以及血糖异常的护理方法,并针对情绪焦躁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增强治疗的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1年后的依从性进行对比,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低血糖处理几个方面[2],并监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以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比较以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遵医嘱用药、血糖监测、低血糖处理5个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血糖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1年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为(7.6±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5.6±1.7)%;对照组患者护理1年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为(10.5±3.2)mmol/L,糖化血t蛋白水平为(7.7±2.4)%。两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国际糖尿病联盟在2013年公布的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数据为8.3%[3],糖尿病病情与患者的行为意识、生活习惯、治疗依从性等存在极为密切的关联,许多由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均可通过自身的行为来改变[4]。
本文所研究的延续性护理就是一种加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有效护理模式,其重点在于对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进行护理干预,保证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采取延续性护理既可以随时掌握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发展状况以及对康复方案的执行情况,又可以及时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予以纠正[5],将危险因素圈定在可控范围内,引导患者出院后康复的良性发展。
本次实验组患者经过一年的延续性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血糖水平也明显改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说明,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福玲,徐琳.糖尿病连续性护理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2):1674-1677.
[2]林小红,吕丽雪,叶雪萍,等.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18-20.
[3]李旭亚,杨萍,周丹,等.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