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范文第1篇

1+1=2,这一点地球人都知道,但我要说,在材料领域,一加一可能会等于三甚至无穷,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一旦进行复合,就会产生新的材料,这种新的材料在性能上能够避免合成它的材料的缺点,同时也兼具它们的优点,在当今,人们无休止地开采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因此复合材料的研发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材料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所要解决的就是了解复合材料的发展历程、组成特点、主要应用领域、复合原理、主要制备工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与最新进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以及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的能力,从而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术业有专攻”,复合材料与工程分为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和复合材料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在成为本专业通才的同时又是某个方向的专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成为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工程师,各类体育用品、汽车、建筑、工业用品等涉及复合材料制造企业的设计师与工程师,高分子合成与加工、化工等相关企业的生产研发、营销人员,相关科研院所的研发人员等,总之,本专业就业面比较广,就业前景一片看好,此外,本专业毕业生的薪酬也不会很低,刚

转贴于

刚毕业一年你的月薪就有望达到3000元,即使算上地域、单位等因素,平均薪酬基本上也能在2000~4000元/月。

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工艺设备、材料学概论、复合材料的实验技术、离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国防、航天航空、汽车、化工、能源等复合材料与工程的相关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推荐院校

重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

工程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金属材料;焊接

1关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金属材料加工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

因为对于施工企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以及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均需要金属材料具备较强的硬度以及较高的耐磨性能,而这样的要求就为材料的成型过程带来非常大的困难。目前为了使材料在成型之后的质量与硬度还有相关指标等均能满足建设及使用要求。我国使用的方法一般是:在首次加工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需要满足不同的性质,对应使用不同的技术对策,从而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目前,因为考虑到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金属材料加工的研究应用现状各种因素,所以需要在满足有关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的前提下,做出深入透彻的研究。并且在最终材料成型加工的过程中,需要添加能够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复合材料。因为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企业不仅会要求生产的产品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同时硬度也需要达到相关要求,另外材料在工程性质方面也必须要满足生产相关要求,企业对材料的种种要求无疑会为材料的成型过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企业针对于此为确保材料成型之后的质量能有所保障,一般都会使用金属复合型材料,通过复合型材料内部的金属纤维丝来达到适应生产的一系列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材料在成型之后的一切性能要求。但由于目前金属材料成型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挤压与焊接等相关技术,因此致使工作的细致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在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或者是工作上的纰漏都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材料的塑性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在材料成型的过程中必须要透彻深入的理解,并在可塑性加工成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使用复合材料满足一系列加工性能的要求。

2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中存在的问题

2.1焊接质量不到位

在材料焊接成型的过程中的焊缝质量是材料成型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的关键,并且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对焊接质量有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机械设备的加工与材料的成型离不开焊接工艺的支持。但目前阶段诸多材料成型的过程中运用的焊接技术以及相关设备往往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因此常常会出现焊接质量不到位从而影响整个材料成型的质量。另外在焊接的过程当中,对各个环节的把控不到位,也会影响到整个材料成型的最终效果。

2.2机械加工成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材料成型的过程中,我国更加广泛的使用的技术为机械加工成型技术,这项技术就是利用金刚石或硬质金属刀具切削材料,使用这种方法对铝基复合材料,或者是其它金属复合材料进行切削或磨削使其形状尺寸符合零件成品要求的过程。也是目前中国最为常见的一种材料成型技术。但由于金刚石或硬质金属刀具在切削过程中都会对金属基复合材料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整个产品成型后存在差异。不仅如此,甚至在材料切削这一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会对工作人员和设备造成非常严重且难以估量的重大后果。

2.3材料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材料成型加工过程中,需要在原材料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复合材料,虽然这些复合材料的加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材料的强度,并且对材料的耐磨性能有更好的优化,能够更好的满足一系列相关要求。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会增加材料二次加工的难度系数,因此目前对于不同种类材料的成型会选取不同的加工方法以及加工工艺,虽然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添加复合材料所带来的影响依旧存在。

3如何提升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的水平

3.1提高焊接质量

上述提到焊接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材料焊接质量是否合格,因此在焊接的过程中除了需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之外,还需要对各个焊接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将工人的操作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消除种种导致质量不达标的因素。同时必须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只有在此方面重视起来,才能够在焊接操作环节中避免出现因操作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最后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焊接过程出现问题,要快速选取最合适的对应措施及时处理焊接质量问题,并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工艺问题或操作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做不仅能快速调整工作状态,同时还能优化整个工艺过程,对于这一方面来说不管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都要十分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焊接质量以及焊接技术,从而能够从源头上保障材料成型能达到相关的质量要求及专业标准。焊接过程中,焊接工人是工作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对于材料成型的过程是否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规范化操作的监督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工人能够准确熟练的施工,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达到材料焊接成型的相关质量要求,从而保证整个成型过程和效果。

3.2细化机械加工

对于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就需要对机械加工做进一步的细化工作,可以将金刚石刀具对铝基复合材料的机械加工过程具体的划分成以下五种即: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以及钻削加工,即通常简称的车、铣、刨、磨、钻。实际加工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精度要求选取不同的机械加工方式进行加工。另外需要特别注意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硬合金刀具来进行切削,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刀具与材料接触表面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对产品的成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此工作步骤中添加适量的乳化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冷却处理。同时控制刀具走刀的速度,以控制刀具与材料接触表面不会产生过多的热量而影响切削质量,但也不能因走刀速度过慢而影响生产进度。

3.3对复合材料加强工艺的选取

虽然在材料成型的过程中添加金属复合材料能够对材料成型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但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也会随之带来一系列的难题,而针对这方面的难题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能够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选取不同的加工工艺以及加工方法。比如在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型过程中,仅仅是对其加入金属基复合材料以及金属复合材料便能够复合成型,但对于部分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型过程中却需要对其加入多种技术手段,最终才能够成型,而这些金属复合材料成型的技术,还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由成型的技术实践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其展开长时间的研究与探讨,最终才能有正确的使用。从而才能够不断的完善与发展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并提高其质量及性能指标。另外还需要工作人员在金属材料的选择过程中严格把关,必须对所选取的材料有高度的把握,准确的把握好添加材料的添加量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控制好添加量,最终才能够保证复合材料的加强工艺有较好的加强效果。

4关于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研究应用前景分析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中的金属材料加工方面是属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的难点所在,并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现实意义。从而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进一步的发展与增强,金属材料的成型将会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的广泛应用,并且也必将会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从而通过进一步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最终使得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水平能有更良好的发展和新的创新与突破,这一点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当中的竞争力也是至关重要。

工程材料范文第3篇

我校金属材料专业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专业。对于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我们进行了初步思考。实施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校内培养方面,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各类大学都不是问题。需要研究的是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完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完善实践型教学体系,提升教师工程素质,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1明确培养目标提升教育品质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国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造就一批综合能力过硬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品质概念,即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当遵从社会发展需求和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双重标准,这不仅包含了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还明确了人才培养应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拓展为核心。这就意味着高等学府对人才的培养应具备适应与时俱进的时代需求和高品质的工程技术发展要求的培养理念和课程体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求对工程技术有全方位深层次的掌握,还需通过正确的价值理性的引导,人文社会科学及企业管理精神的长期熏陶,懂得工程技术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目前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进行从事工程工作意义的教育,很多工科学生并不明确工程工作的意义及其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由于社会对工程和工学的认知度的欠缺与偏差,导致出现了一种现象——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仅就学生生源方面,工学硕士明显优于专业学位硕士,甚至出现了工学硕士落榜的考生可以转向专业学位学习的第二选择。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大学生的理想职业是“不当工程师也要当技术员”。而且很多院校过去也常常以被命名为“工程师的摇篮”而自豪,但是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提法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一般为公务员、管理者、金融会计师等一些不具有工程意义的职业。对此我们不禁要发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的本科毕业生,会按照原本的设想,一部分继续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习,另一部分转而攻读工学硕士吗?是不是学术研究型大学“卓越计划”的本科毕业生主要进入工学硕士阶段,从事科学研究;而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则进入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习?当然,不管答案如何,都要求我们要实践好金属材料专业的三阶段(本科、硕士、博士)培养,这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及时有效地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品质。

2创新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常规的是变革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强化实践环节等。而工程教育的创新模式,例如“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分互认”也在积极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发展。针对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常见的按学年分为“2+2”“3+1”“5+1.5”等。高校应打破学校封闭办学的传统模式,积极促进通过校企合作创设工程教育的环境与条件。我校金属材料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计划采用“3+1”培养模式,即3年的校内学习,1年的企业学习,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相互交叉。在3年的校内学习时间内,穿插各类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认识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辅修管理学、经济学、自动化等第二学位专业。在1年的企业学习中,部分学生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另一部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

3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必不可少。我校金属材料专业本科“3+1”教学模式下,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分离,将实践教学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改变原来的将专业、基础课程以教师传授的方法给学生的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主要目的,以通过精炼理论知识和工程训练作为辅助依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检验标准。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又各自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的学时有效性不同于理论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将工程人才的培养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同时,学校开设创新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学生可自由选择。此外,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的奖励机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大力提升高校教师的工程素养

跟20世纪末期相比,现在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高校的教师参加到工程实践中的次数和地位也在下降,这就使得高校教师更难把教学和工程设计都处理好。现在很多刚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都是没有或者很少有在企业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生产实际和参加到工程的机会也在本科高年级的教学中正在减少,在本科的毕业设计中更是如此。因此,国内很多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突显。结合我校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来提升教师的工程素质,从而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计划要求。

4.1教学相长结合

我校的实际情况,在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养成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在研中学、学中教;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4.2产学研紧密结合

学校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使用该平台可以连贯地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素质,也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新的工程实践机会。

4.3合理高效的利用

社会资源创办校企联合教学模式,整合高效利用社会办学的资源优势,发挥出社会办学的力量。通过上面2种方式可以使教学紧密的结合行业发展的前沿,而且可以为教师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支持。

4.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打造一支整体素质和技术能力都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不仅要大力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还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使得工科类专业教师有接受与社会发展接轨的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学校还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以资助和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中进修学习。在岗位评聘、职称晋升等方面将工程素质考核纳入指标体系也是一种提升教师在工程教学方面素质的好方法。高水平工程教师师资队伍不但要有校内专职教师,还要有企业兼职教师,只有既鼓励有工作经验和科研水平的工程师到学校兼职任教,又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中兼职,才能使二者充分结合和交流,达到知识技能互补和彼此相互学习的目的。

5积极探讨校企合作方式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必须重视校企合作,紧密依托行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的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接纳未毕业大学生的实习,把在校大学生实习看成是企业负担,并且有很多企业把大学生实习的时间期限规定为1年,这都是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难点。同时,在校大学生在公司进行实习时,实习期间所需的实习费、安全保险费、交通费等各种费用都需要学校支付,这对于学校是很难承受的高额费用,会导致实习质量“缩水”。目前,在校大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基本以参观实习为主,学生安全被学校和企业放在了第一位,在有限的实习期间内,对大学生的培养基本难以实现。针对该问题,希望国家明确要求企业担负起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校外责任,更希望国家实施政策鼓励企业的这种行为,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参与人才培养,将培养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变成企业的经营政策。事实上,开展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是一项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战略。首先,高等院校的发展,尤其是实施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离不开相关企业的深度参与。其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等院校培养出的各种专业型人才。我校材料学院已与很多企业(如东北轻合金有限公司、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等)共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工程硕士培养关系,已经帮助这些公司培养了众多工程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最后,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能使高校与企业达到彼此生存共赢的目的。高校与企业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合则两利,所以应该促使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即高校应该在企业建立生产实习基地,根据高校和企业的真实情况,建立各种等级的学生工作站,利用企业在生产、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企业所能提供的实际技术、工作和科研环境,给高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相应的研究课题。企业在给高校提供实习设备、场地、工作站的同时,高校学生也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润,并且出站的毕业生也可以留在企业继续工作,使企业人才得到新鲜的血液,达到高校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二结束语

工程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 改革与实践 工程材料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153-02

工程材料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该门课程的任务是从工程材料应用角度出发,阐明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工程材料及应用等基本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具备根据机械零件的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正确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及工艺规范的初步能力。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但是对于只进行过金工实习的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因此如何改进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一直是讲授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1] [2] [3] 本文针对该门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一、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校的工程材料实验课都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出“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和“碳钢热处理及力学性能的测定”两个实验。实验总学时为4学时,均为验证性实验。通常做法是:学生实验之前不预习,也不进实验室对实验设备有所了解,实验前教师提前将实验仪器、实验试样准备好,然后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内容、操作方法、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完成之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即可。由于是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都一样,导致部分学生不做实验或者抄写实验报告。再加上学生人数多学时少,实验设备老旧,台套数少,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均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把实验课当成理论课的附属。这种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做法,给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机会和空间很少,没有激发起学生创新的欲望,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设计好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无法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进行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实验前开放实验室。以往实验时,学生拿到实验指导书到实验室来,听老师介绍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再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进行实验,用什么设备和怎么操作设备完全由老师讲解,导致学生有依赖心理,实验前不预习,预习了也只是照实验指导书学习,甚至操作完了很快就忘了,没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本次改革在实验之前提前开放实验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到实验室预习实验内容,了解与掌握实验设备的原理及构造,初步掌握设备的操作步骤,查阅资料,制订出实验方案并写出预习报告,由实验教师签字通过后方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二)导生制。工程材料实验相对集中,平常实验设备闲置,到用时往往又不够用。由于学生人数多,集中实验时教师指导不过来,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或者对实验目的和设备的操作掌握不够。再加上实验前开放实验室,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使得教师的工作量极大地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导生制,解决指导教师少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在班级中,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选一个思想进步、乐于奉献的同学作为组长,实验之前教师先把教学的内容传授给这部分学生,包括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步骤和设备的操作,再由各组组长带领该小组成员进入实验室预习,制订合理可行的实验步骤完成预习报告。到做实验时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实验,组长与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做实验,使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实验平台的建设。目前实验室建设有金相实验室(30台金相显微镜)、热处理实验室(10台热处理炉)、金相试样制备实验室(抛光机10台)和硬度测试实验室(数显显微硬度计2台、洛氏硬度计2台、布氏硬度机2台)。为了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扩充学生的专业视野,建立实验室网站,通过网络课件展示工程材料的发展,典型材料的制备、组织及热处理工艺,材料分析和测试仪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等。除此之外,精心布置实验室的陈列展品,比如增加一些实际检测过硬度的齿轮、工具,不同热处理工艺的轴承,典型材料的金相组织挂图,各种失效形式的工程实物等。建立多种形式教学的实验平台,增强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针对在显微镜上进行金相组织观察时只能一个人观察,不便于演示、讲解与分析的难题,实验室建成了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教师机(配有带摄像头的显微镜)控制着教室内的20台电脑(均配备显微镜和摄像头),教师可以在教师端操作显微镜,将所观察到的组织通过大屏幕显示出来,可在学生端直接演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内容,这就避免了原始的教学方法上的不利之处。通过教师机还可以监控整个教室中学生的电脑操作,或者直接操作某一个学生机。另外,教师端还具备作业分发、监控转播、学生演示、教学录音等重要功能。在学生端,学生可以将观察到的金相组织进行拍照,并保存在电脑中,还可与存放在电脑里的标准金相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在电脑上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金相照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验内容的改革。通常,实验安排是按照理论讲课进度逐个进行的,实验内容是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只能对局部内容有所理解,并没有对整门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特别是工程材料强调材料―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单个实验时把组织、工艺和性能分开,学生在做实验时很茫然,不知道这样做的原因,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革和扩充,把原来的单个实验串起来形成一个综合实验,具体做法是:教师先设计一系列不同的任务,如将退火态的45钢或T12钢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并要求获得某一类型的组织,要求学生自己选材,进行热处理工艺、硬度检验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及观察。6-8个学生为一组,拿到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实验室预习,熟悉实验流程、实验设备,并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完成预习报告交教师检查是否合理,若方案合理则准许这个组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热处理操作,硬度检测,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磨制、抛光、浸蚀),金相组织观察与拍照均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最后的金相结果还需与标准组织照片对比,并对组织缺陷进行分析,最后完成实验报告。接下来要求每个组把自己拍摄最好的一张金相组织照片在全班展示出来,并配以相应的图片说明,让全班同学投票进行评比,选出最佳组织照片,这类似于一场小型的金相大赛,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并且让他们熟悉了材料在其他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进一步加深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的印象。通过在少部分班级中的实施发现:学生对这个实验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比平常多花几倍的时间来准备实验,实验过程中也非常认真、严谨。为了获得最佳组织照片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团结一致。他们的实验报告几乎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都采用了电子版本,精心进行了书写、排版和图片处理。

三、成效与不足

这次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对实验的操作和步骤充分熟悉,清楚地知道实验的难点和重点,即做到心中有数,增加了他们做实验的信心。通过导生制让组长带动小组成员实验,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让学生独立查阅资料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直至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综合训练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专业视野,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各个小组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评比,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学生学会了耐心的反复试验或者重新查阅资料来解决,与以往试验中遇到不会就找老师截然不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目前的实验教学改革仍存在较多的不足,比如学生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参差不齐,要完成整个实验有的小组需要教师更多指导;学生的预实验和分散综合实验,增加了实验室的管理难度,任课教师和实验室人员也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可考虑增加研究生参与指导,或者增加教师工作量等激励措施来改善不足,以进一步提升我院的办学质量。

[ 注 释 ]

[1] 谢飞,潘建伟.“工程材料”课综合型实验教学探索[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2):79-81.

工程材料范文第5篇

据统计工程中物资材料消耗往往占项目投资的50%以上,由于物资供应方面的问题造成工程不能如期完成、质量低劣等问题屡见报端,且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各类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严重影响工程施工中的材料供应,从而引发各类工期、质量、合同纠纷等商业问题。特别是当下面临的经济衰退,材料供应工作是这些大型工程是否能如期完工的重要保障,同时也突显,工程中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搞好这些大型工程的材料管理工作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工程材料供应的特点及方式

现工程规模大,用料多,材料价格波动大,且都是规模大、工期紧、任务重,对一个城市或者地区影响深远,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工程所具有的政治意义远远超过其经济价值,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正因为工程建设速度要求很快,相应对工程组织协调、工程质量、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材料供应也会面临很多挑战。

由于建筑产品自身的特点及市场等因素所致,工程项目所需的材料品种规格多样化,供应渠道多元化,面对这些挑战,近年材料供应大多采用甲供、甲控乙购或直接乙购的方式,除大宗材料按承包合同由建设单位按预算价格供应以外,其余材料需施工单自行采购。而水电工程施工地点又远离城市,招、投标市场的不规范性及预算定额的滞后性,导致材料管理的复杂化。

二、甲供材料供应计划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使材料供应与需求相适应,需要编制材料供应计划。

材料供应计划编制要经过的步骤:技术部门按施工计划及施工预算,提供年、季、月工程项目、工程量、投资计划及单项工程年、季度需要主要材料明细表,同时提出三大材节约指标及措施;工程所需的特殊材料和专用工具应由技术部门协助各承包单位按工程任务书提出计划,年初或季初交物资部门备料;物资部门根据各承包单位提出的需用材料计划,在充分利用库存物资的基础上,做好物资平衡工作,及时编报材料采、订、购计划。材料计划供应量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计划供应量=材料需要量+期末库存量-期初库存量

由于期初库存量是已知的,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计划期的材料需要量和期末库存量。

1、计划期材料需要量的制定 由于目前的水电建筑市场发育不完善,而工程的中标价格却是按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的,套用的又是旧的定额,尽管经过十余年的不同程度的调整,但预算成本仍很难反映社会建筑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所以根据技术组织措施计划,制定降低成本计划是十分必要的。由于材料费属于变动成本,所以在计划成本的基础上按不同工程量水平制定弹性成本也是比较容易的。

2、计划期末材料储备量的制定

由于材料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着时空的差异,所以在客观上形成了材料储备。材料储备并不是越多就越好,而是要有一个度,即要制定材料储备额,常用的是经济订购批量法。

三、材料供应管理

材料供应包括采购、物流和库管,这些工作都是材料部门的主要职责,所以材料部门是材料采购及成本管控的责任中心。目前建材市场行情看涨,除按合同应向建设单位收取的那一部分材料价差外,其余的都要施工单位自行承担,所以,加强材料采购过程的控制,是材料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如下:

1、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计划

因为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具有科学性、它的执行也就要具有严肃性,而不是随心所欲。

2、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价格低者优先

有些材料耗用的数量可能与材料质量的优劣成反向关系,即材料质量好,耗用的数量少,材料质量差,耗用的数量多,所以存在着一个优选的过程,坚持企业招标采购,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3、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在材料的供需中,常有这类问题:材料由若干供应点向几个工地供应,各工地需要量一定,单位材料运费也一定,要在这一系列限制条件下,求得合理调配,使总运费最低。要通过运筹学方法来求解,提供最优决策。

四、材料库存控制

很多人都认为施工过程中材料控制的重点是库存,但库存的源头是什么呢?我认为库存控制应从源头开始控制,及施工过程中来控制。施工过程中耗用材料数量的多少是影响材料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前已述及材料计划单耗的制定,在制定内部承包方案时,材料单价也需要重新修正,制定计划价格,建立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利益分配机制,尽力控制材料费用,具体措施如下:

1、施工部门在签发工程任务书的同时,签发限额领料单一式二份,经计划部门签证后,一份随工程任务书下达到施工队(厂、车间),一份交发料仓库,作为领料和发料凭证。

2、由于工程变更、设计变更等原因,必须补办相应手续,才能领发材料;发生材料代用,也必须按规定程序报请批准。

3、对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要按规定建立实物帐卡,加强实物管理,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摊销;对零星材料,采取按金额控制的办法;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残废材料,应回收入帐。

四、材料费用的管理

1、材料费用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树立管物就是管钱的观念;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规定进行材料费用核算,有的单位材料帐上出现赤字,这可能是材料单据未到,而月末又未估价入帐所致,这是不正确的;严肃财经纪律,谨防利用材料费用帐做文章,如调节成本、转移资金等。

2、材料费用的分析

分析材料费用,一般是先将材料费的实际数与计划数对比,检查材料费的变动情况;其次,分析影响材料费变动的因素和原因。

各承包单位每月须按时向物资部门、财务部门提供以下报表:

1)库存资金动态表

2)主要材料库存明细表

3)主要材料收支存情况表

4)单项工程材料消耗统计表

5)三材节约和回旧利废统计表

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费变动额=实际单价*实际消耗量-计划单价*计划消耗量

量差引起材料费的变动=(实际消耗量-计划消耗量)*计划单价

价差引起材料费的变动=(实际单价-计划单价)*实际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