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拾金不昧报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一家英国电视台这样报道:火车站大厅人来人往,有人在离失物招领处不远的电话亭上,故意放钱包一只,内有各种证件和上千英镑现金。摄像机摄下了10个人捡到钱包的经过。捡钱包的有年轻夫妇、学生、推孩子的年轻妈妈、保养得不错的老年夫妇,还有来去匆匆的白领,等等,其结果是,捡到钱包的10个(对)人,其中有9个将钱包交到了失物招领处。年轻妈妈打开钱包之后,立即送到招领处。她在被采访时说,她首先想到的是,丢钱包人一定很焦急,因为钱包里有证件和大额现金。白领捡到钱包之后,先在周围喊,谁丢了钱包。见没人搭理,便打开了钱包,之后找到招领处,把钱包上交。还有那学生模样的,捡到钱包,径直走向失物招领处,根本没打开钱包看一下。被采访时。问怎么没想到打开钱包,看看里面有什么。学生模样的回答:又不是我的钱包,有什么好看的?唯一没把钱包上交的,是那对保养得很好的老年夫妇。他们看完钱包后。男人把钱包装到了裤子兜里,继续走路。被采访时说,他们不是本地人,不知道什么地方有失物招领处,准备等回到自己住地,再交回钱包。
看完这则报道,使人感慨。尽管不是人人都把钱包上交,但毕竟是占绝大多数。最让人回味的是那穷学生的回答,不是他的钱包,里面有什么,和他毫无关系。
我本人不久前也有一次钱包失而复得的经历。
一天,我在电车旁公用电话亭打完电话之后,便兴冲冲赶到朋友那儿,忘了我那鼓鼓囊囊的钱包。说鼓鼓囊囊并不过分,里面有银行信用卡、医疗卡、饭卡、坐车证件,还有500多英镑现金。从朋友家出来,已是几小时后。我意识到钱包丢失,怀着侥幸心理,到人来人往的电话亭。报亭主人这样回答,有一个小伙子让留话,说他捡到钱包了,准备送警察局。报亭主人安慰我可以放心,据他的观察,捡钱包的小伙子是规矩人。最后他建议我,拿一瓶酒或一点现金表示感谢,小伙子会心安理得接受,这是这儿的习惯。回家一看,录音电话已有那小伙子留言。他告诉我说在钱包里找到了我的名片,并说可能捡到了属于我的东西,最后留下姓名和电话号码。不一会儿,开车前往,小伙子已在门外等候,钱包失而复得,顺便说一句,从小伙子住的房子,可大致推断他并不富有。
拾金不昧可奖励
其实,用法律来提倡“拾金不昧”,还是挺管用的。
在我国,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大人就会向他们灌输拾金不昧是一种优秀道德品质的思想,“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的手里面”也是人人耳熟能详的歌谣。可是这种教育在现实中似乎没起到太大作用,当人们真的捡到钱或一些财物时,感到自己“交了好运”,将之归为己有的人远比找寻失主的人多得多。
这说明,仅仅靠教育来提升道德水平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一方面用法律来制裁那些拾到财物拒不上交者,另一方面奖励那些拾金不昧的好心人,恐怕更能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日本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根据2004年的统计来看,日本人报失了740万件物品,而由拾金不昧者上交的物品数量更是高达1070万件,其中包括33万部手机、73万个钱包、132亿日元现金等等。上交的物品远远超过了报失的物品数量,这意味着有人丢了东西都懒得报失,但拾到者仍然热心地交给了失物管理中心。由于每年拾金不昧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日本的失物管理中心根本无力保存那么多失物,迫不得已之下,日本内阁只得修改了相关法律,将政府保存失物的期限由6个月降低到了3个月,还将走失的宠物划出了“失物”的范围。
为什么日本人能够做到如此拾金不昧?真是他们的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平比我们高吗?事实却并非如此,只不过是日本详细地将拾金不昧的奖惩都写进了自己的法律,让日本人在遵纪守法的同时,博得了“素质高”的雅誉。
早在公元718年,日本的一项法律就规定了人们捡到失物、动物甚至仆人都必须在5天内交给政府,失主可在此后一年内认领;18世纪时,为了鼓励人们拾金不昧,政府明确规定,拾金不昧者可要求获得相当于丢失物品部分价值的酬金,同时规定不上交失物者将会受到惩罚。又经过了几百年的调整,现在,日本法律明文规定,捡到失物必须在7天内上交;若捡到现金,拾到者可获得5%~20%的酬金;若3个月内失物无人认领,则自动归捡到者所有;但是如果拾物者7天后才上交失物,将失去获得奖金和失物所有权的机会;不上交失物则被认定犯有盗用罪,未来在求职、办理证件等各方面都会受到限制。
很多中国人根本看不上日本的做法,认为捡了东西还管失主要钱,把一件明明很高尚的事情弄得庸俗了。但事实却表明,用法律机制保障道德,比我们的“凭良心”无疑有用得多,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有奖有罚,人们的行为自然就会按照这一标准进行,人们的行为合乎了道德的标准,社会的道德水平不也就提高了吗?
见死不救要惩罚
“见义勇为”是优良的社会美德,可如今见义勇为的事迹似乎越来越少,有关群体冷漠、见死不救的报道却屡见不鲜。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轧,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我们的社会中为什么见死不救的现象这么多呢?按照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不是人们都应该见义勇为吗?而且,大多数见义勇为并不需要人们付出太大的代价,而是仅仅需要拨打一下110、120就可以了,可人们竟然也不愿意去做,这是为什么呢?
经过对很多“见死不救”的人进行采访,我们发现,当这些人在剖析自己的内心想法时,都表示自己害怕被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属讹诈,干了好事反而被赖上,最后还要自己赔上一大笔钱。这种想法也并非毫无道理,社会上这种“碰瓷”事件也确实是屡见不鲜。既然没法律规定见死不救犯法,救人还有可能要冒被碰瓷的风险,人们又何必要见义勇为呢?
那么外国人对于见死不救是怎样的态度呢?在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如果有人故意见死不救,就会直接触犯法律规定而被判刑。比如意大利《刑法》规定,见死不救都要被判处一年以下监禁或2500欧元的罚款;德国《刑法典》则规定,遇意外事故、公共危险或困境发生时需要救助,有急救可能而不进行急救的,处1年以下限制自由刑或罚金;在法国的《刑法典》中,设有“过失弃助罪”、“见死不救罪”等罪状,一旦触犯均将处以5年监禁与7.5万欧元的罚款;美国的部分州法则明文规定,发现他人受伤而不打“911”求救,可能构成“轻微疏忽罪”。
那么,外国人就不怕遇到“碰瓷”吗?还是说外国根本就没有这种“碰瓷”现象呢?其实这种事并非中国所独有,外国也时有发生。2004年时,美国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碰瓷”事件,那年的万圣节时,加州一名女子丽莎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发现了一起严重车祸,事故车眼看就要爆炸,丽莎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力将车中的伤者从事故车中拖出。但是这名伤者不但不感激丽莎救了她的性命,反而在4年后丽莎因为救助她时用力过度,导致她瘫痪,因此要丽莎为她的瘫痪负责。
遇到这种事,丽莎真是有苦说不出,要是在中国,也许丽莎就要吃了这个哑巴亏,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加州的议会在得知这件事后马上召开会议,于2009年6月紧急通过了一部《好心人免责条例》,使得丽莎免于受到控告。
如果中国也能有这样的法律,让旁观者知道见死不救是犯法的,而且救人后不会被“碰瓷”,那么社会中的见义勇为现象一定会成倍地增长,见死不救这样的道德沉疴很快便会销声匿迹了吧。
不看父母算犯法
要不要将道德问题法律化,中国为此已经纠结了很久,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社会中道德缺失的现象,人们也开始慢慢承认了将道德法律化的必然性。最近新出台的一项“子女不看望父母算犯法”的政策,就是其开始的标志。
2013年7月1日,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赡养案件进行了公开的开庭审理。原告储某是一位77岁的老人,她2009年卖掉了老房子,将钱给了女儿,并在当时写下协议以后由女儿女婿照顾自己的起居。但是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老人和女儿女婿生出许多矛盾,女儿女婿最后安排她搬出家到外面单住,且从不看望问候她。当储老太太得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法律规范时,便将女儿女婿告上了法庭。经过审理,法院判处储某的女儿女婿除了给予老人一定的经济补偿外,还需至少每两个月到老人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这是一首我们耳熟能详,教育孩子从小拾金不昧的经典歌曲。但最近《北京晨报》报道,当中学生小杨将捡到的5元钱交给警察叔叔时,警察却称“无法处理”还给了她。这让小杨十分郁闷,不知道遇到这样的事儿该怎么办。
无独有偶,几年前,江苏淮安一个叫蔡卓樾的小姑娘在放学的路上捡到一枚5角硬币,她找到了交警说:“阿姨,请赶紧帮我找找失主。”正在执勤的女警察王虹接过钱,答应了。“我觉得人家小姑娘挺认真的,总不能辜负了孩子的认真吧。”然后,这五角钱硬币被拍了照片,登上了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的失物招领网站。有人说,这举动“像是一股暖流,让人内心温暖”。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作秀:领回5角钱,成本远超过它本身的价值。网络也因此掀起了一场口水战。迫于舆论压力,淮阴分局“请示了领导”后,删除了这条招领信息。这就像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最后消亡在成年人的世界里。
【多维解读】
1.拾金不昧的意义远大于金钱本身的价值。5元钱或者5角硬币本身的价值很小,但捡起它这一行为却存在着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精神价值,代表着这个社会对日渐衰微的美好传统的认同和赞赏。
2.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功利日益成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时,这些看似微小的“小善”尤其可贵,它应当被鼓励、被弘扬。因为再微小的善行都不可轻视,在不贪便宜、拾金不昧这些小的举动里,蕴藏着巨大的向善力量,当其汇成洪流的时候,足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3.珍惜人类曾经遗失的美好。一张纸币或者一枚硬币,并不仅仅关乎金钱,而是关乎人心里是否还有善意留存。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物质社会里,我们已经丢掉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不能随波逐流。就像汹涌人流中的两个学生一样,我们要时不时停下脚步,弯腰捡起人类曾经遗失的美好,并把它还给丢失的人,让真善美等人类最基本的美好情感得到珍惜,得到弘扬。
4. 给孩子一个纯真美好的世界。女警察王虹的做法值得肯定,这种做事认真的态度不仅仅体现了警察的职业道德,更是成人对孩子美好愿望的满足。公安局这条招领信息不该删除,最起码,作为政府有责任给那些思想单纯、对社会对未来怀有美好愿望的孩子,保留一个纯真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据报道,11月1日,3名粗心的乘客分别丢失了自己的钱包和挎包,幸运的是,他们都遇上了好心人——一个农民、一个清洁工、一个擦鞋匠。三位好心人把捡到的物品原封不动地交给了民警,在民警的协助下,3名“马大哈”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当事人很惊喜的说,“没想到能遇到好心人”、“赣州真是好人多啊。”(《赣州晚报》2014年11月4日A3版)
的确,现在还是好人多。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街头还是在四下无人的角落,在面对“天降意外之财”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道德答卷。“应该的”、“小事一桩”、“没什么大不了的”……身份各异的拾金不昧者传递着共同的想法和理念,平淡的语气展现着和谐社会的大气与淳朴。从一个案例到一种现象,再到一项本质,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好心人汇聚起一种能量,以善行义举诠释着大爱精神、引领着文化自觉。凡人义举传递道德力量,写下了传奇和光荣,用爱与奉献将人生演绎得有情有义,让道德得以传承。从平凡到不平凡,再从不平凡到平凡。好心人的举止看似平凡,但感人至深。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诠释了道德的力量。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后绽春蕾。人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就是像小孩子一样,没有太多的想法;功利境界是意识到自己,也可能为别人做好事,但首先想到的是自己;道德境界是关爱他人,认为自己是社会一员,应该为社会或他人做点什么;天地境界就是孟子所说的“天人合一”境界,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人类和自然理想境界。我们大家都应做好人,在生活中不说达到天地境界,但应追求道德境界。凡人义举,闪耀着道德的光芒。道德风尚,如春风化雨,滋润大地;道德光辉,如灿烂阳光,温暖人间。
建设和谐平安社会,提升民生幸福指数,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除了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更要建设好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每个市民的公德就是这种社会环境的基础。引领良好道德风尚,弘扬社会正气,让道德之花遍地开放,是我们共同的心声。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起“好心人”的道德力量长城,大力弘扬拾金不昧、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好心肠”精神,默默无闻、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凡人义举描绘着“好心人”的独特品格,撑起“好心好人惠民生”的精神脊梁。
一、文明用语,彰显出租司机的优质服务
同志始终谨记公司的服务宗旨,坚持公司的服务理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服务乘客时,一贯将“您好,您请,谢谢您”等文明用语挂在嘴边。无论是雨雪天气还是夜晚交接班,他优质服务的态度始终如一。他热情的接待每一位乘客,认真勘察路线,熟记于心,从而保证了安全驾驶、文明服务,受到了乘客的好评,为出租车公司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二、见义勇为,为出租服务行业添光彩
2005年8月同志在出车时,发现一名行为诡异的男子抱着几条烟从书报亭走出,行事一向谨慎的他一边留心男子离去的方向,一边叫醒书报亭的老大爷,询问是否丢失东西,老大爷一惊,发现少了几条烟和五百多元的营业款。有条不紊的先让大爷报警,然后立刻驱车追赶小偷,几分钟后追上小偷,下车便于小偷厮打起来,并且机智的躲过小偷用灭蚊器的喷袭,勇敢的将小偷摔倒,压在身下,将其制服,直到民警赶到,将小偷带走,这才松了口气。
三、慰问养老院,尽显出租司机行业敬老爱老优秀品质
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在2007年6月的一天,他和阳光车队三组全体队友,带着慰问品(有毛毯、食品和生活用品)去乡养老院看望老人。到了养老院,不仅认真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还耐心的陪老人家聊天,当时市电视台还对此义举进行了报道,弘扬社会风气的同时,也显示了出租司机行业敬老爱老的优秀品质。
四、拾金不昧,爱心捐赠,救死扶伤
一次,在行车中发现后座有手机响,立刻想到是有乘客掉落在车上的,接通电话后果然是乘客打来寻找电话的。他当机立断与失主约好还手机的位置,只用了十多分钟就把手机送到了心急如焚的乘客手中,失主不住的感激,却淡淡的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因为他知道出租车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决不能给蚌埠窗口抹黑。这样拾金不昧的事例不胜枚举,乘客在车上丢失的手机、钱包、行李箱等物品,他都第一时间与失主取得联系或者上交公司。并且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为交通事故去逝的驾驶员捐款。
2011年8月17日下午3点28分,驾车经过中粮大道时,发现前方出现交通事故。此时,摩托车上驾车的男子已经陷入昏迷,旁边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躺在地上,头上不停地流血,嘴中一直喊疼。急救车还未赶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着能救一个是一个,立刻打开自己的车门,让别个孩子的大伯抱起受伤的小孩上了车,孩子的血把坐垫套染红了,他也全然不顾,飞车将孩子送到第123中心医院”,当他得知孩子脱离了险境,这才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