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寿命周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
1、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国先后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导则》、《住宅性能评价标准》,世界范围内如英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BREEAM),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等,都为绿色建筑评估提供了较为详尽的评价方法。这些评估体系都主要是从建筑设计者的角度出发设置,由于绿色建筑建设投资往往高于传统建筑,因此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绿色建筑从决策设计到回收报废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经济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
2.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指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成本依据研究阶段的不同,包括决策设计成本、施工建设成本、使用维护成本、回收报废成本四个部分。
(一)决策设计成本
包括决策和设计两个部分。决策成本包括策划项目、调查市场、收集信息、可行性研究、优选方案、筹措资金等决策阶段所花费的费用,同时还包括重大方案、管理、研究试验等在设计阶段所耗费的成本。投资决策阶段成本的控制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源头,直接关系着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高低。建设项目一经通过决策,设计就成为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据统计,设计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80%以上,将直接影响项目投资;科学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使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10%左右。因此,应加强设计阶段的管控力度,强化其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设计变更,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设前期阶段来,将更加有效地控制项目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
(二)施工建设成本
施工建设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购置费、管理费用以及各种税费等。
(三)使用维护成本
使用维护成本是在绿色建筑使用阶段产生的费用,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优势往往也体现为其使用期持续时间长、使用维护成本更低。
(四)回收报废成本
回收报废成本是指绿色建筑在使用中己经达到其耐用期限,要对其进行回收报废,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就是它的回收报废成本。
2.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其性质,主要可以分为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能耗情况,对比计算出它与传统建筑的能耗差,即为绿色建筑的节能量,具体主要体现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几个方面。而具体的计算方法,可根据当地能源的实际价格,推算出节约能源的经济效益,并依据相关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
(二)环境效益
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内环境效益和室外环境效益。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产生的污染,绿色建筑由于在材料的选择上坚持注重环境保护的原则,因此与传统建筑相比,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就显得更为显著。其次是室外环境效益,绿色建筑带来的环境效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建筑因节约烧煤,从而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和酸雨的想成,对大气产生的环保效益;二是减少了在建设过程中或建筑物拆除时制造的建筑垃圾,从而形成的垃圾减少的效益。
(三)社会效益
既包括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的居住舒适度的微观效益,也包括因改变社区形象和精神风貌而带来的中观区域效益和宏观社会效益。其中,微观效益主要表现为绿色建筑强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活动空间;宏观效益则主要体现在,绿色建筑加强了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理念带来了改变。
2.3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上述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分析,确定其产生成本和效益的各个项目,并分别确定其数值。需要注意的是:
(一)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对各期所产生的成本效益根据公式(1)进行折现,最终得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和效益的现值。
(二)由于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性质各不相同,为实现可比性,把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2)进行方案成本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3)进行方案效益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4)进行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
方案成本系数=本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现值/各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现值之和(2)
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效益得分/各方案效益得分之和(3)
方案成本效益比=本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费用系数 (4)
根据式(3)的计算结果,方案成本效益系数比最大的,就是最优方案。
3、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重点
3.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相关利益主体关系的处理
(一)绿色建筑的开发商
绿色建筑会产生更高的建造费、设计费和质量控制费,给开发商带来更多支出,因此开发商会希望以更高的价格进行销售,以补偿其用于实现绿色建筑的增量投资,获得更加高额的利润,此时买方市场的需求就显得重要。因此需要开发商、政府等相关机构和主体向买方传递绿色建筑的质量信息及前述分析中的优势和效益,使供需市场相互协调。
(二)绿色建筑的消费者
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主要享受的是绿色建筑环保节能的方面收益。一方面,绿色建筑在能源方面的运行费用明显低于传统建筑;另一方面,建筑物对能源价格上涨的抗风险性较传统建筑也显著提高,舒适度也增强。
3.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过程的控制
坚持动态成本管理的模式,通过快速的成本信息传输和成本决策机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并管理未来的经营目标,促使保持经营成本与风险成本的相对优势、战略地位得以相对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动态的成本管理方法和传统建筑动态的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绿色建筑成本数据的不准确和缺乏,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绿色建筑成本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在传统建筑动态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从而于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绩效。
4、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继续实施,经济发展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会互为推动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当中也包括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绿色建筑正是属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鲍学英,王恩茂,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研究[J].会议论文,2010
[2]韩笑,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优选决策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贾明,朱海潮,魏晨辉,潘盛德. 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 陕西建筑. 2009(09)
[4]刘宏伟. 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问题分析[J]. 中外建筑. 2009(06)
[5]张超,李庆.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指标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07)
关键词:输电线路 全寿命 周期成本 设计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现代管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产生的一种全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具有鲜明的全系统、全费用、全过程等特征。全生命周期成本也被称为寿命周期费用。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概述
全寿命周期设计技术的运用需从某一事物或某一产品的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设计过程中不能仅限于产品的性能、规格、型号,更应该考虑到产品在全寿命周期范围内的变化情况。通常全寿命周期技术的运用就是一个“跟踪式”的设计活动,对产品的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规划处理,以此来保证产品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1、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开发设计新产品的流程复杂,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技术、成本等,才能保证产品开发设计的顺利进行和完成。当然,这一阶段也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消耗最多的阶段,主要包括: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半成品试验费等等,均是成本设计需要涉及到的内容。
2、产品生产制造阶段。若产品设计方案敲定之后,企业会先对照产品设计说明书详细审核研究,确定设计方案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才能正式投产制造。生产制造阶段的生命周期成本集中于材料费用、加工费用等,主要包括:在生产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料、工、费、环境成本等。另外,还应该考虑到一些突况造成的成本增加,包括市场材料价格变动等因素。
3产品营销推广阶段。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十分广阔,但同时给产品的销售推广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力。在产品销售阶段,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则需要采用恰当的推广形式并投入相应的推广经费。无论是哪一种产品,均是逐步占据市场、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的,因此,产品营销成本包括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产品试销费、广告费等及相应的人员成本。
4产品使用维护阶段。使用维护阶段的成本需根据产品的特点确定,有的产品则不存在使用维护成本,如:饮食产品、服装产品等,这些产品的维护费用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一些实用性的产品,其维护成本投入也不小。如: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成本中,线路的维修、更新、铺设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使用维护费用,在设计全寿命周期成本是要充分考虑。
二、影响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计因素
1、导线截面的选择
通过对工程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可知, 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内电能损耗所占比例较大, 而以往工程设计中对此认识不足。影响电能损耗的主要因素是导线截面和导线材质。因此, 应在系统规划阶段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在线路设计阶段结合不同导线的材料、结构进行电气和机械特性综合比对, 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导线材质和结构型式。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电能损耗在整个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 但不能因其成本高而盲目增大导线截面。考虑到导线截面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以及导线本身30年的经济使用寿命, 导线截面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电能损耗节约、本体投资增加和设备维护保障成本增加等3 方面因素, 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寻求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低结合点。
2 路径方案比较及路径优化
线路路径方案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初期投资, 是影响投资最敏感的因素。同时, 线路路径方案对运行维护成本影响较大, 线路路径长度对电能损耗同样有较大影响。优化线路路径, 缩短线路长度,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区(采矿区、采空区、地质灾害危险区等)、恶劣气候区、微气象区、林区等地段, 不仅能有效降低工程投资, 还有利于减少运行维护成本,是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关键之一。
3、杆塔和基础设计
杆塔和基础在工程建设初期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大, 约为本体投资的52%, 占整个寿命周期成本12%左右。考虑到杆塔和基础具有30 年经济使用寿命, 合理规划塔型和基础型式、优化杆塔和基础设计, 对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合理控制投资、减少运行维护及故障损失成本至关重要。
4、线路绝缘配合设计与防雷
线路绝缘配合设计主要体现在维护成本方面,不合适的绝缘配合设计, 会使线路发生故障(跳闸、雷击、污闪等)的概率成倍增加。需根据线路路径,合理设计绝缘配合, 适当提高污秽等级(如增大爬距、减小保护角等)。接地设计中, 应根据线路沿线土壤环境, 包括土壤腐蚀性、土壤电阻率等, 选择满足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接地材料, 降低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成本。
三、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的策略
输电线路在遭受破坏的同时,电力工程成本造价也大幅度上涨,给国家及地方财政支出造成很大的压力。为了减少各地的经济损失,在工程启动之前对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设计,能为地方财政节约一笔高额资金。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体系,是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开展的设计工作。
1、改进路径方案
输电线路的路径方案基本上决定了后期的施工计划,对线路路径优化改进是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的重点。设计方案时必须要绕开一些特殊区域,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避免与不良地质区、恶劣气候区、微气象区、林业区互相交叉,为输电线路运行创造安全、稳定、可靠的野外环境。输电线路路径的改进,可减少不必要的杆塔、线路、绝缘组件的投资费用,创造了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2、分析气候变化
气候是影响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常见因素,且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化不稳定,每年的电力成本都会随之有所增加。电力部门在设计输电线路时应充分预测天气变化引起的电网问题,及时做好应急防范措施。
3、提高绝缘标准
架设输电线路工程的成本投资在全寿命周期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对线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严格控制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线路架设作业期间应根据工程指标要求,提高线路的绝缘标准,对绝缘介质、型式、材料等综合对比检查。当线路的绝缘装置性能强化之后,其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会加强,自然灾害发生之后能抵制外界因素的干扰,维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4、优化线路结构
因输电线路结构的优化有两方面,对线缆连接进行加固处理,重点加强杆塔结构的加固。优化线路结构主要是为了防止输电线路中的组件被盗窃,杆塔、线缆等都是金属材质制成且价格昂贵,若被不法分子窃取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一般,加固方法为从塔横担以下的所有连接螺栓,都采用防御螺栓,其他螺栓加装一防松扣紧螺母,增强铁塔螺栓抵御振动和防盗的能力。经过结构优化后,可减少输电线路维修、二次改造的费用。
5、日常管理维护
工程项目实施之后,电力单位要对本地输电线路的具体情况详细勘察统计,并按照现有的杆塔数量、线路长度制定合理的管理维护方案。管理的重点是在搞好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少全寿命周期维护成本;维护的重点是防范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尤其是雷击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持电网的正常供电。两方面同时开展工作,可有效降低架设工程的作业成本。
结束语
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优化输电线路的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这是对以前我国电力行业普遍采用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流程(只把从工程项目开始到竣工决算完成为止的过程纳入造价管理)的重大改革,避免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与维护相割裂的局面,将形成一个闭环的成本控制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巍,张道国,孙鹏,马东海.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在架空送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J]. 山东电力技术. 2011(01)
[2] 郭峰,文凯,李广福.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J]. 电力建设. 2011(02)
关键词: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导线截面;路径;杆塔和基础
中图分类号:TM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输电线路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将产品设计以后期使用、养护纳入在统一的成本系统中,以综合的合算、管理形式优化成本投入的管理方式。电路设计初到使用报废后的阶段被称为寿命周期,延长性的计算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线路产生成本考虑在内,是一种科学的计算模式:
LCC=IC+OC+MC+FC+DC
式中LCC——全寿命成本;
IC——投入成本,包括决策(设计)成本和实现成本;
OC——运行成本;
MC——维护成本,即在寿命期内按照检修要求定期更换零部件等备件的费用,以及抢修、维护、试验、巡检等所需要的材料费、人工费、交通费等;
FC——故障引起的中断供电损失成本,亦称惩罚成本;
DC——废弃成本,即电网设备退役后拆除、运输等费用减去电网设备报废后可回收的费用)。
综上,运行成本、维护成本、损失成本相加是电路使用后增加的成本,是电网运转过程中逐年递增的;全寿命成本则是综合以上各数据,考虑生成和损耗所带来的所有消费的综合。
逐年计算支付成本是应结合实际的市场经济状况,参考银行相应的计算率,采用动态、浮动的算法总结,如需对比参照时,要做适当的换算调整,寿命周期以报废时间为准。
影响全寿命周期的变量是成本及可靠性。可用率是受可靠性和维修影响的。下图为全寿命周期成本与可用率的相关变化图。就变化趋势而言,具体的成本优化时要考虑可用率和可靠性的双向影响,设计相适应的周期成本预算。
二、设计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相关考虑
1.输电线路选用材质
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核算数据显示,由于技术更新不够、设计缺陷的存在,线路内部的消耗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导线的内部设计是关键,即导线使用的材质和截面。一般导线的选用时多会出于经济的因素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其使用寿命达不到一般标准,因此要在综合考虑导线导电性能、使用寿命、核算成本等因素的前提下,选用符合使用规范的导线。
电能损耗是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中应主要考虑的问题,一味地加大导线直径以扩大截面的调整方式会因为重量增加、性能改变影响线路的架设和输电实际,导线在正常范围内能基本使用30年,在选用时要充分结合使用寿命、导线材质、预计成本等因素,通过市场调研和技术分析,找到经济与实际效益的最佳结合,有效控制全寿命周期成本。
2.输电线路路径方案优化设计
在输电线路的材质和寿命有保证的前提下,科学的架设安排是进一步的设计要求,技术性的设计不仅影响输电效率、减少能源损耗,其优化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同时合理的安排能够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行。线路路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架设地区的地貌、气候、水文特征,因地制宜地选用最佳的安装方案,从设计角度减少不必要的线路长度,提高使用寿命周期内的使用率。
3.改良杆塔和基础性能
输电线路的架设性质对地面的基础建筑和杆塔有较高要求,一方面是质量和寿命,另一方面是选址和架设。一般的使用寿命是与导线同时间的30年内,改良性能的建议是从经济投入和后期维修花费的角度力求控制成本,保证线路安全营运,排除因设计不合理、质量不合格人为造成的安全隐患。
4.线路外部绝缘、防护性能改良
就导线通电性能而言,其材质以较高的承受、导电性能为优,而相反相成的一面是对线路绝缘性能的要求,外部的设计和相关构件要求绝缘是为了防止线路跳闸、连电后造成事故,影响连续供电和人身安全。绝缘和防护性能的设计改良即在充分考虑架设地区土壤、大气环境、季节天气情况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爬距、采用经济的接地材料以控制线路养护的花费的相关工作。
三、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方案
1.线路路径选择
对线路路径选择前,首先要联合气象地质部门对架设安装地区的地质、天气条件作出调查和评估,线路架设多选在空旷的野外,人为控制不足,所以要尽量避免地质不稳定和气候多变的地区,减少因条件限制的维修养护不足影响因素,可通过曲折性的设计加大人力
2.做好气象分析控制
气候因素是输电线路设计的参考的关键数据,影响材料、型号的选用、架设方案等,联系着成本控制。考虑到风速、雷电天气所占比例、冻害发生率等不可控的天气因素会导致基础建设的破坏,因根据区域天气作出调整,预计不足将会增加维修养护成本,反向来说,预计设计高于条件因素将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预算,因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以控制成本。
3.导线输电性能及配合设计
线路的能耗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占大部分的比例,上文所列的直截面以及材质都关乎电能消耗,选择性能与工程造价的最佳结合点是导线选择方案的决定条件。在选用、设计前要求充分研究电气、环境的性质,在成本预算的范围内选用性能优良、质量有保证的线路,从长远的角度是提高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利用率,反而节约成本,避免后期的人力、财力消耗,一次性的线路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线路输电要求,是经济环保的新型企业发展方向。
4.养护维修的成本优化
由于实际的架设条件要求,输电线路在城乡综合区之外的地区多在空旷的野外架设线路,一则是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安全隐患,二则是出于经济的因素,直线的架设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但综合上文天气、地质因素的分析,贴合实际的全瞻性设计能充分优化各项成本预算。
对自然意外发生条件估计不够将会影响线路运行及维修养护,事故发生后连接的是资金追加、成本预算加大。以近年来由于天气突变,引发南方地区雨雪灾害后对电网运转的影响为例,由于全寿命周期设计时考虑不足,而造成了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因此在选址、选材时要做靠基本突况的分析,采用经济的设计方案,顾及后期的维修养护。
高压输电线的绝缘和防雷性能是必要的设计考虑因素,跳闸、雷击随后增加的工作维修量也就增加的成本预算。应该从设计和监察的角度多方面控制事故发生,提高使用周期内的使用率。设计单位要沟通输电单位、气象等部门,通过整合设计要求和投入运转的实践经验,考虑多方面的实际要求作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措施,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架空输电线路多处荒郊野外,地形气候情况复杂。按照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线路设计需考虑防鸟害措施。根据当地运行部门掌握的鸟类活动规律,依据活动的频繁程度采取综合措施,能有效减少线路运行的隐患,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5.线路结构优化设计
近年来,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树木林业资源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但树木却是直接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最大隐患。工程项目建设期的荒地将变成林区,若线路建设初期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周,造成对地距离不能满足要求,势必迫使运行部门改造线路或砍伐树木,代价高昂。这种情况在设计阶采取避让或按照该树种自然生长高度设计对地距离的措施段即可避免。线路因此增加的投资有限,但经济及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塔材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近年来外力破坏事件愈发严重,电力铁塔逐渐成为职业盗窃分子的目标,带来的经济损失很大。为提高杆塔运行的安全性,从塔横担以下包括横隔面的所有连接螺栓均使用防卸螺栓,其他除已标双帽的所有螺栓加装一防松扣紧螺母,提高铁塔螺栓抗震和防盗能力。建设期间增加的投资会大大减少运行期间的修补、改造费用。
四、结语
输电工程设计阶段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影响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影响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计因素,对优化输电线路设计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量资产 全寿命周期管理 初探
0、引言
为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电力企业,稳步提升电能计量管理水平,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计量管理水平,不断增加计量装置科技含量。提高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能计量的准确可靠。而计量资产的质量是保证以上功能能正确实现的前提,所以强化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实现营销管理工作的集约化、专业化、精益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内容。
1、 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管理范围:对计量资产生产、供货、检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故障处理等全过程、全寿命周期所有环节进行全方位管理。
管理目标:深入应用计量资产系统选购管理、验收管理、检定校准、库房管理、配送管理、报废管理等模块的各业务项。实现每一只计量器具从到货验收直至停用报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利用系统资产管理平台细化计量器具需求管理。实现封印管理、彩标管理、证书报告管理等功能的全面应用。确保所有涉及设备安装、变更的业务流程都有相应的封印装拆记录,每一个封印编号与计量装置的对应情况、每一粒封印的去向均在系统中有据可查。实现通过系统自动生成与实际相符的周期现场检验、轮换、二次压降及二次负荷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系统计划开展各类现场工作。实现计量资产档案与现场设备的数据一致性达到100%,现场检验合格率达到100%,计量资产完整率100%的目标。
2 、加强计量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供货前质量监督管理
对智能电表等新型的计量资产,在明确供货厂家后,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赴生产厂家现场监造和飞行抽检。按照国网公司Q/GDW 364、356--2009等技术标准规定的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逐条检测;现场监造人员对厂家元器件采购检测、智能电表生产组装、智能电表调试检测、智能电表包装出库等进行了重点监督。在生产线上了解各个生产环节,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厂家改进生产工艺,严把质量关。整个现场监造过程按照国网要求严格执行,在生产线及仓库中各抽4只表计,封装好后发回省计量中心进行全性能检测。
2.2 到货后质量监督管理
每到一批次计量装置,我局都严格按照省公司要求数量进行抽样送检。省公司抽样检定合格后方才开展全检验收检定试验工作。按规程要求,对所有电能表都进行了基本误差、电能表常数试验、启动试验、潜动试验、日计时误差、交流电压试验。
费控试验在全检验收试验时国网公司规范中原来没有做要求,但为了确保每只智能电表电费的扣减正常,对全部智能电表都做了费控跳合闸试验。
对所有检定出库领出待装的计量装置保证100%检定合格,不让一只不合格计量资产出库安装运行。对检定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计量装置全部退回生产厂家重新组装生产。
2.3 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1)计量资产安装前期施工设计质量控制
加强对包扩智能电表在内的计量装置安装施工设计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典型设计的应用情况的审查,鼓励设计针对本工程特点开展的设计创新、优化,并提出具体要求,实现技术经济性、功能可靠性、施工运行便利性,以及全寿命周期管理、环保节能要求的和谐统一。
2)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三级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对主要施工工序,编制施工创优细则,明确施工工艺要求、技术要求及质量要求;根据地区气候、施工工期等因素,制定防范、消除施工质量通病的管理和技术措施,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施工质量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建立相应的激励、惩治措施。
3)施工质量监理控制
建立计量装置安装监理过程控制档案,尤其是建立了质量关键控制环节的数码档案,确保了隐蔽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开展了与安全质量紧密相关的见证、签证、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多种形式的现场监理,保证计量装置安装施工现场安全文明规范,确保智能电表等计量装置安装接线正确、工艺美观。
2.4 日常运行维护管理
加强对运行智能电表、互感器等计量装置的抽样测试,由客户中心负责实施,按照计量资产供应商、类别和到货批次分别在计量资产运行后年份开展定期抽样试验,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按照国网公司技术标准执行。
计量装置轮换管理流程过程控制。客户中心根据工作计划的要求,制订电业局计量装置的年、月度轮换、抽检计划,报营销部部汇总后由分管副局长审批,营销部对审批的计划进行下达,客户中心和供电局根据电业局审批的轮换、抽检计划合理安排工作任务。
3、计量资产全寿命管理的效果
关键词:变电站LCC;分析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LCC是指设备在预期的寿命周期内,为其论证、研制、生产、使用与保障以及退役处置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之和。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是从设备、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项目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使LCC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二、变电站LCC的组成
当前的这种管理模式把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与维护割裂开来,不仅阻碍了信息传递,也给未来的运营与维护带来困难。变电站LCC指的是变电站经济寿命周期内,所支付的总费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一次投资成本(IC)
一次投资成本(IC),指在变电站建设和调试期间内,在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以前,所付出的一次性成本。
(二)运行成本(OC)
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就是指变电站运行期间所花费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能耗费、人工费、环境费用、维护保养费以及其他费用。可用公式(OC=€%d1C1+€%d2C2+…+€%dnCn)进行估算。
(三)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将出现更多对电敏感的工业。目前,用户对中断供电的抱怨还在逐年增加。供电中断使电力企业减少供电量和售电收人,对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故障引起中断供电损失成本是由多个因素所决定的。年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可用(FC=aWT+€%d€识C€譓TTR)进行估算。其中,€%d为设备年平均故障数;T为设备年故障中断供电时间;W为设备故障中断供电功率;RC为设备故障平均修复成本;MTTR为设备平均修复时间;a为相关用户平均中断供电电量的价值,它随用户的性质、用户所在地区的不同而变化。aWT为断电(惩罚)成本,€%d€识C€譓TTR为修复成本。
(四)工期变化引起的时间成本(TC)
(五)报废成本(DC)
报废成本(DC)指产品寿命周期结束后,清理、销毁该产品所需支付的费用。
三、设计方案中的LCC分析
(一)总平面优化
站区总平面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站址用地面积最小,综合社会效益最优。
(二)二次系统
1、监控系统的配置全部按标准配送式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参数配置及组屏。
2、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按照国网公司变电站要求统一二次设备接口及二次线配置,减少装置功能的重复,对二次系统进行了优化整合,内容包括:(1)取消了独立微机五防系统,采用嵌入式微机五防系统,与监控系统合一;(2)取消低周低压减载屏、小电流接地选检装置、将其功能纳入站内自动化系统;(3)简化全站打印机配置,采用信息后台集中打印技术;
3、二次系统经整合后,二次屏柜数量减少,35kV、10kV保护测控装置下放到开关柜上,减少大量控制电缆接线。
(三)配电装置选型及优化
采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500kV变电站分册(2011版)》,为半户内方案,并进行优化,在满足规程、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将电缆进线改为架空进线,符合变电站实际进线条件,比电缆进线节省投资。
(四)变压器调压开关选型论述
真空开关的优越性:
1、依靠真空管熄弧,真空管电寿命高达60万次
2、绝缘油不会碳化,无需在线净油装置。
3、真空管与机械隔离触头同时存在,当真空管出现故障时,机械触头可以起到熄弧作用。
4、整体插拨式结构,油室联结触头无需更换,吊芯、安装、检修简便。
5、滚动方式替代滑动方式机械寿命达150万次。
(五)通用设计、典型设计变电站
全寿命周期理念(LCC)的应用,是国网公司在“两型一化”、“三通一标”等指导原则下推行的全新建设管理理念。“两型一化”的指导原则即要在工程建设中做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遵循工业化的建设特点,优化工艺流程,剔除冗余功能。
(六)接地方案及优化
采用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类成《高土壤电阻率变电站接地系统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分流系数、地电位升、优化接地网均压带形式,校核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合理降阻,作好绝缘地坪,在满足设备和人身安全要求下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