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混凝土搅拌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同编号:
签订时间:2015年 月 日 签订地点: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本着公平公正、互惠互利的原则,经过双方共同友好协商,达成共识,特签订本合同,具体条件如下:
一、车辆的管理
1、乙方搅拌车人员必须服从甲方管理,必须遵循甲方的相关管理制度,车辆由甲方统一安排,统一调度。
2、乙方在甲方公司内外都是甲方的形象标。乙方工作人员在甲方公司内或在甲方客户的工地上,不得从事任何有损甲方公司形象的行为。
3、乙方车辆、人员如需外出或其他特殊情况,事先必须证求甲方的同意,否则影响甲方生产而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负全部承担。
二、双方责任
1、甲方责任
甲方为乙方提供免费办公场所及食宿,且应及时安排、送达。
2、乙方责任
2.1乙方搅拌车必须服从甲方生产统一调度。
2.2乙方不得损坏甲方公司及工地财产,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2.3乙方车辆燃油费、维修、保养等一切车辆相关开支由乙方负责,与甲方无关。
2.4乙方所提供的搅拌车商业险必须购买100万三责及不计免赔。
三、结算原则及方式
1、目前混凝土搅拌车租赁价格按方计算,每立方价格19元。搅拌车运距限为小池镇范围5公里内,超出5公里甲方补偿乙方1元/方。每车不足12立方的按12立方结算。搅拌车出厂及返厂2小时内按上述结算方式结算。超过2小时后,每小时另加100元燃油费,但发货单必须有工地的超时签收依据(外调必须跟工地协调好)
2、每车每月保底 方。
3、每月结算方量时,由乙方在每月 日之前与甲方核对上月方量,对清数目后甲方在每月 日之前付清上月款项给乙方。如甲方未能按照约定在每月 日前付清乙方上月费用,乙方可以停止向甲方提供搅拌车,且停止后,甲方必须付清乙方的所有应得费用。
四、其他
1、乙方搅拌车运输车每月应有两天的维修保养时间。(但不得影响甲方生产)
2、本站方量以本站4台车为主。
3、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 年 月 日。
4、和协议一式份两份,双方各持一份,经双方签字或盖后生效。
单位名称(盖章)[文秘站:]
单位名称:(盖章)
甲方代表人:
乙方代表人:
电话:
电话:
签订日期:2015年 月 日
1 搅拌车减速机的工作原理
1.1 搅拌车的工作原理
搅拌车主要是依据汽车发动机作为源头的,它能作为搅拌车的运输动力,也能作为取力装置的系统中的变量泵,不仅保证了马达的输出转度,还促进了混凝土的自身质量。搅拌车能够实现四种功能,一种为搅拌功能,在搅拌过程中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其二为装料功能,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转速期间,能够保证其与运输过程转动方向的一致性。其三为卸料功能,通过取力器、液压泵以及减速机等装置,将其传输带搅拌罐,能够加快卸料的速度。其四为清洗功能,为了防止混凝土粘在搅拌筒上,在完成卸料后,还要做好清洗工作。
1.2 搅拌车用减速机的工作原理
搅拌车利用的减速机是采用行星齿轮的传动结构来完成的,不仅能形成紧凑的结构、较大的承载力,还能促进较强的抵抗冲击力以及振动能力[1]。最为典型的传动为三级传动的减速机,它是由两个并排的行星组成的二级减速机,然后为了增大传动比,输入另一极的定轴转动,以完成三级传动的减速机。在市场上,还有一些传动方案的减速机,例如:一级NW行星齿轮、一级NGW行星齿轮传动,不仅要求具有较大的传动比,还要形成较高的承载能力。这些传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各个齿轮上的受力情况都比较均匀,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例如:意大利的邦飞利减速机,它主要是内齿圈带动外部部件传递动力的,能够实现较小的轴向尺寸,不仅能够在要求比较苛刻的场所使用,还具有封闭式行星减速机的使用的较大的优势特征。所以说,封闭式行星减速机在工程机械中得到普遍使用,为了提高我国的设计水平,就要仔细分析传动结构的相关原理。
2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减速机的设计分析
2.1 减速机传动方案的设计
2.1.1 确定传动比
确定传动比,主要就是确定传动比的大小。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行以及等待卸料期间,都是利用取力装置对发动机的动力取出,并将驱动液压系统变量泵的机械能转化为定量马达,最后在减速机驱动搅拌筒装置实施混凝土的搅拌行为。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搅拌期间的质量,在运输过程中,不仅要保证搅拌筒的转动,还要控制精度,为避免在运行期间出现浪费现象。这期间,就要对搅拌车的马达参数进行确定,特别是工作的排量、工作形成的连续压力以及峰值压力。要控制液压马达的转速,一般要控制搅拌筒以及减速机的传动比。对传动比数值进行计算,一般是在封闭式系统内部,根据运动中的相关原理以及传动的轮系进行计算。
2.1.2 确定参数
确定参数主要确定出三种参数,其一,确定行星轮数目,行星轮的数目与传动比相关。在动力传输过程中,行星轮的个数并不是越多就能获得较大的传动优点,一般会保持在2个到5个之间,如果选择的行星轮数目比较多,就会增加载荷均载的困难程度。而且,增加了行星轮的个数还能减少星架的刚度,从而制约实际的加工制造。一般情况下,要选择较多的行星轮个数,是在个别的低速级传动中实现的。其二,确定齿轮模数,首先,对行星轮的受力进行分析,根据减速机在实际使用的情况,对减速机的各个受力部位进行分析。然后,分析行星传动的齿轮强度设计要点,根据行星传动的结构特点以及运动特点,掌握应力的循环次数、动载系数以及速度系数。最后,对各个齿轮的模数进行计算,因为减速机容易冲击载荷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所以在行星轮中,对轮系模数进行计算就要考虑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其三,确定齿轮齿数,在行星传动设计中,对齿轮的齿数确定主要分析传动比的实际条件、同心条件、装配条件以及邻接条件[2]。
2.1.3 计算封闭式行星齿轮传动效率
影响封闭式行星齿轮传动效率的因素主要为四点,其一为啮合损失,它主要是由于齿廓间存在的摩擦产生的功率损失。其二为轴承的摩擦损失,因为齿轮在安装轴上受固定支撑的作用,容易产生较大误差。其三为液力损失,该损失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齿轮啮合传动带动油,在搅动与飞溅中产生的。其四为封闭功率损失,因为封闭功率主要存在于轮系内部,不仅与传动系数,与部件的摩擦速度、摩擦力都有较大关系。在对封闭式行星齿轮的传动效率计算期间,首先,要划分传动单元,然后对传动比进行分配,并计算出各个支路上的传动功率。
2.1.4 选择均载方法
由于行星齿轮传动形成的体积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导致该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多个行星轮进行的是分摊载荷,并形成功率分流。齿轮在实际传动期间,容易产生制造、装配等误差。在减速机转动过程中,利用的均载方法是行星架浮动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设计支撑,能够简化结构,促进了多级行星齿轮在传动过程中的合理布局。
2.2 摆动机构的设计
2.2.1 摆动形式
减速机的摆动机构是采用调心轴承、弧形齿摆动的方式形成的,该结构的体现是利用连接齿轮以及主轴承完成的,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能有效的缓冲轴向力,还能提高浮动效果。但该结构的设计由于对鼓形齿的加工成本比较高,对设备形成较大的依赖性,要进行单独维修与更换[3]。对法兰摆动形式的输出,该结构主要是放在减速机的机壳上,不仅减速机的尺寸要减少,还要与摆动结构形成一体,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对于靠减震动摆动,该结构的设计为搅拌车以及其他设备保留出了较大空间,能够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
2.2.2 摆动机构设计
摆动机构的设计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为底座球摆动,它主要减速机底部的支座上,并在底座以摆动球进行摆动动作。这种摆动方式能够将减速机、摆动机构分开,如果某个部分的零件出现损坏,不仅不会影响整个减速机,还能方便维修。特别对于弧形齿摆动,能够形成更大角度的摆动形式。而且,为了减少减速机的轴向尺寸,还能够为搅拌车上的其他零部件部分提供更大的空间。对于前支撑球摆动,它能促进摆动的角度,降低搅拌筒的重心,但由于支座为剖分结构,它与螺栓固结合在一起,容易引起支座的强度和摆动球。对于球窝摆动,该结构形式节省了鼓形齿的连接以及调心滚子轴承,不仅减少了减速机的轴向尺寸,减轻其重量,还大大的节省了成本,从而在维修过程中,简单的结构形成促进了较大的方便性。
为进一步推广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使用,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省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于200年下半年分别出台了《广东省建设工程项目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行政许可规定》和《汕头市商品混凝土管理规定》。为更好贯彻落实上述两个规定,切实做好我市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即日起,严格按规定禁止下列工程项目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
(一)市区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高新区、保税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
(二)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的区政府所在地城区和中心镇镇区的建设工程;
(三)全市范围内的交通、能源、水利、港口建设工程。
确需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施工企业应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二、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行政许可申办程序
(一)办理行政许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因交通运输条件限制,专业运输车辆无法到达施工现场的;(2)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三十公里以内,没有预拌混凝土供应的;(3)混凝土一次用量不足10立方米的;(4)使用特种类型混凝土等特殊原因的。
(二)提交资料:1、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的申请报告(含相关证明材料);2、施工许可证复印件;3、施工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复印件。以上资料由施工企业向工程项目施工许可批准机关提交(交通、能源、水利、港口建设工程项目由施工企业向市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
(三)审批办法:1、市建设局自收到企业的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2、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高新区、保税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企业的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报市建设局,市建设局在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3、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建设局自收到企业的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或者不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在五个工作日内报市建设局备案。
三、市质监站应定期对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装备、技术人员配置、产品检验、质量管理等进行检查,督促混凝土生产企业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统一制订我市工程项目使用商品混凝土存档资料目录。
四、各项目质监机构应将商品混凝土质量纳入工程质量监督内容,监督检查的内容应包括:1、商品混凝土供需双方是否事先签订合同;2、供方是否及时按不同混凝土品种等级向需方提供完整的商品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3、商品混凝土运抵施工现场时是否按规范要求进行交货检验;4、必要时进行质量抽检。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浇筑、裂缝控制
成都天府华侨城大剧院目前是西南地区硬件设施最为先进、基坑最深的大剧院,其地下为三层,设计埋深分别为-23.05米,-14米、-7.05米;地上四层,建筑高度34米,总建筑面积16056平方米。基础为筏板基础,底板厚度2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S12,属大体积混凝土,防止出现有害的温度裂缝是施工的关键之一。
1、所需混凝土搅拌车数量
施工现场的机械配备充足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条件,其中所需混凝土搅拌车N1:
N1=Q1/60V1X(60L1/S0+T1)
N1―混凝土搅拌车数量(台)
Q1--混凝土泵车实际输出量(现场采用双泵,按40M³/h计)
V1―每台混凝土搅拌车容量(8 M³)
L1--混凝土搅拌车往返距离(36KM)
S0--混凝土搅拌车平均行车速度(50KM/h)
T1―每台混凝土搅拌车总计停歇时间(80min)
所以,N1=40/60x80X[60X36÷(50+80)]=10.2台,考虑不确定因素,准备12台混凝土搅拌车。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原材料:1)42.5R普通硅酸盐大厂水泥
2)粗骨料采用5~31.5mm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不大于1%,细骨料采用细度模数2.8~3.0的中砂,含泥量不大于1%,并不得混有有机质等杂物。
3)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掺加“博磊“一级粉煤灰,其掺量控制在12%以内。
4)掺KS泵送剂,可提高流动性和泵送性能,使混凝土缓凝,延迟水化热释放速度,降低峰值。
5)掺saho-HF混凝土膨胀剂,以抵抗混凝土收缩应力,另掺抗裂纤维,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2施工配合比:本工程使用泵车连续输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0±20)mm,现场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见表(单位kg/m³)
3、测温工作
本次测温采用JDC-2建筑电子测温仪与电子温敏测温线测温,共布置15个测点,每一处测点沿竖向埋设上中下3个温敏测温线,混凝土入模温度及大气温度采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4、混凝土浇筑
1)根据泵送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三次到顶“的方法。这种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方法,能较好地适应泵送工艺,避免混凝土输送管道经常拆除、冲洗和接长,从而提高泵送效率,做到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确保各浇筑界面的结合。
由于施工基坑很深,为防止管道内形成真空段而发生混凝土堵管和爆管的发生,需要减小泵管内混凝土的竖向自流速度,增加混凝土横向流动的阻力,在基坑内保证泵管垂直方向:泵管水平方向=1:3。
2)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如遇堵管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小时后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采用塔吊配合),保证绝对不能出现施工冷缝。
3)水泥浆、泌水的处理:浇筑过程中应及时将水泥浆和大部分泌水排到一端,集中到集水井中,采用多级吸软轴泵抽出,清除泌水对混凝土层间粘结力的影响,提高混泥土的密实度和抗裂性能。
4)混凝土表面处理:混泥土初凝前用刮杠按设计标高找平后,用木抹子抹压,初凝后终凝前再用木抹子抹压几遍,使混凝土表面更密实,闭合收水,避免收缩裂缝的产生。
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采用一层塑料薄膜一层干麻袋,现场保温保湿材料按照三层准备。根据测温单位提供的具体数据确定覆盖的层数和厚度。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同时可避免麻袋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根据测温的要求,达到14天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6、混凝土温度监控
1)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断面尺寸大,水化热大,本身热导系数小,致使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应力大。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对温度及内外温差进行检测、控制,一旦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超过25°C),采取添加热水及碘钨灯照等外部升温措施。
2)施工测温在终凝覆盖后2~4小时后立即开始测温。混凝土覆盖后的第1~3天里,每2小时测温1次;第4~7天里每4小时测温1次;第8天起,每8小时测温1次.浇筑初期温度迅速升高,约3天后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峰值,内外温差达到最大,接下来混凝土内部温度就持续下降;连续24小时以上测得的板内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小于20°C时,测温监测结束。
关键词:首批混凝土;灌注量; 操作方法;导管埋深;隔水塞
钻孔灌注桩质量最关键一道程序是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桩的质量,而首批混凝土灌注的顺利进行,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在施工过程中,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由于总承包方或者业主对首批混凝土灌注的理解不一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要求,这给施工单位造成了很多不便。应在满足首批混凝土灌注的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工地条件,应用不同方法,来实现首批混凝土的灌注。
1首批混凝土灌注量的确定
按照公路桥涵技术规范要求首批混凝土灌注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如图1)
V=h1×πd2/4+Hc×πD2/4
式中:V―――漏斗和储料斗(槽)容量即初存量混凝土,m3;
h1―――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管高度时,导管内混凝土柱,与导管外水柱压力平衡所需的高度,m;h1≈Hwγw/γc
γw―――泥浆的容重,kN/m3;
γc―――混凝土拌合物容重,kN/m3;
Hc―――首批混凝土埋管高度,m;
Hc=Hm+h2
Hm―――应达到的最小埋管高度,m; h2―――导管底口至孔底的高度,一般为0.3~0.4m;
Hw―――孔内水位至管外混凝土面高度,m;
Hw≈H - Hc
H―――实际桩孔孔深,m;
D―――实际桩孔直径,m;
d―――导管内径,m。
目前确定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基本上都采用如上公式,笔者认为它的理论基础是首批混凝土灌注量不应小于计算量。混凝土连续灌注,首批混凝土灌注导管埋深≥1m,首批混凝土灌注量确定以后,如何操作,在实际施工中常用两种方法,究竟用哪一种方法来实现首批混凝土灌注,值得进一步探讨。
2首批混凝土灌注操作
2.1大方量漏斗实现首批混凝土灌注法
目前的大多数公路建设,特别是大口径桩基混凝土制备,均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一般搅拌车混凝土容量为8~12m3,按此方法要求,必须制作一个能满足于首拌混凝土灌注量的大漏斗来实现首拌混凝土的灌注。以桩径 2.0m、桩长50m为例,首拌混凝土灌注量为8m3。大漏斗在安装好后,必须是混凝土从车中放到哈叭斗中,再用吊车把混凝土放入大漏斗中,直至漏斗满足首拌混凝土灌注量,才能剪断隔水塞,来实现首批混凝土灌注。然后拆下大漏斗,换上小漏斗,搅拌车直接对住小漏斗放料,继续灌注。这样操作,首批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作业程序频繁,特别是在高温天气,时间较长, 混凝土中的水分易损失,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且一旦初灌失败,首斗下不去,小吨位吊车很难吊起导管和混凝土重量。这种方法适用于用翻斗车运输混凝土,但大漏斗的加工运输很不方便。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集中一次性灌注,有利于桩底质量,混凝土柱压力大,有利于孔底沉渣翻起。
2.2利用搅拌车容量来实现首次灌注
目前,在施工中采用另一种方法,在孔口导管上安放一个大约1.5m3小漏斗, 放下隔水塞后,搅拌车直接往小漏斗放料,放满后,剪断隔水塞的同时,继续连续往小漏斗中放料,保持混凝土不断的放出,使搅拌车每分钟放料方量大于混凝土在导管中每分钟的下降方量,一次性放入不小于首批混凝土灌注量的方量,若一个搅拌车不能满足时,可以同时用两台灌车放料,此种方法满足了首拌灌注的方量,操作简单方便,很受施工单位欢迎,此种方法能保证桩底质量,混凝土柱压力比大漏斗小1.5 m左右(主要由大小漏斗高度差形成),压差很小。实践证明,此种方法桩底质量良好,减少首次灌注时的作业程序,避免工地来回倒运大料斗的运输工作。
3关于隔水塞的安放
隔水塞的作用是把导管内的泥浆和混凝土隔离,目前在施工中采用的隔水塞有以下几种:
(1)用铁盖板下放入气球法,在铁板上焊一个螺帽,然后用细钢丝绳穿过小螺帽,引出漏斗外,漏斗料满后用吊车付钩吊起钢丝绳,铁板取出,混凝土压迫气球到孔底,这种隔水塞可重复利用。此种方法适应于孔径>1.5m的基桩,若孔径太小,气球易卡在导管和钢筋笼之间返不上来,用声测法检测桩的质量时,可能判定为空洞。
(2)水泥塞法。事先按导管内径预制水泥塞,首批混凝土灌注量放满后,剪断铁丝,水泥塞和混凝土一同下入孔底。此方法现在基本不用,因为费时、费料。
(3)尼龙袋中装入沙子或混凝土法。把尼龙袋两个角扎起来,装入沙子或混凝土,做成外径比导管内径稍小一点的形状(在实际工作中,可在导管内试放),用铁丝扎牢上口,引出料斗外,料斗放满料后剪断铁丝,沙袋随同混凝土一同下入孔底。
以上几种方法在施工中没有统一的要求,完全凭监理的理解来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法,所以,这给施工单位带来很大不便,大部分施工单位成熟地应用一种方法来实现首批混凝土的灌注,到另一个工地被要求用另一种方法,笔者认为反而不好,有时会造成首批混凝土灌注的失败,而首批混凝土灌注的失败往往由施工单位承担损失和责任。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起到隔水的作用即可,没有必要要求指定用哪一种方法,建议可以写进公路桥涵技术规范中去。
4导管底口距离孔底高度的问题
目前,规范要求导管底口距离孔底0.3~0.4 m左右,这样存在一个问题,是距离一次清孔前验收的孔底还是距离二次清孔后的孔底,在回转钻进中,还有一个钻尖的问题,如果孔底干净沉渣很少,导管底口距离钻尖0.3~0.4 m的时候,很容易导致隔水塞不能从导管底口翻出。笔者认为,导管底口的距离孔底的高度应视情况而定,若孔底干净、有钻尖存在的情况下,应取大值,即0.4~0.6 m左右,如果沉渣在允许范围内,应该距离沉渣0.4 m左右,才能有利于隔水塞的排出。而最有把握的作法是,停泵后用吊车吊住导管下探至孔底,然后再上提0.4 m,或根据深度不同再调整导管的长度。切不可只按导管高度和孔深计算后确定,因有两个因素没有考虑:①导管长度的误差,如果孔深在70m,每根导管长度误差0.01 m,30根导管就可能误差0.3 m,这样距离孔底只有0.1m或更少,使首拌混凝土灌注失败;②是孔深测量误差,也易导致底口距离孔底大小,使灌注失败,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