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社团活动

大学生社团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社团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社团活动范文第1篇

在学校举办运动会中,我们社团部主要负责提供钉鞋服务给同学们,还有每月的献血活动时候我们部门负责提供献血者填写表格工作等。工作无小事,事事都不能懈怠。我们干事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同学。在过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自己水平和经验不足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必须地努力争取更好。总之,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使我大学里不断的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团结,和谐默契

在一个学期的工作中,主要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社团发展及社团活动的开展两方面上。在这一学期我部组织了各社团常务会长对大学生举办的活动进行了观摩学习,增加了各社团负责人之间的交流,使各社团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在活动的审批上我部在坚持各社团的社团宗旨下,对各社团活动进行了修改、审批,现将社团发展情况与我部工作情况简介如下:

一、各社团整体凝聚力与上一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社团负责人在任务分配,人员调动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各部门协调合作,从而使得各社团成员积极性很高。

二、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各社团举办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也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同时也提高了各社团在全校的影响力。

三、各社团都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有理论研究的,有做学术的,有做公益的,有做环保的等等。各社团也积极与学生会各部门共建,或与其他院系社团合作等等。

在本学期,我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各社团的交流,活动策划部都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与团委领导和社团负责人沟通太少,致使团委领导对社联及社团发展了解较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及时向团委领导汇报工作,定时与社团各负责人交流。

二、在活动审批上也缺少必要的一些整理和改进,今后会侧重活动的策划,严格审批,取消一些没有明确主题和意义不大的活动。

三、在与其他部门合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在很多工作上与其他部门有交集,部门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各部门很好的合作,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一学期的工作使我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工作,也更加深信我们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部门人员将团结合作,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大学生社团活动总结(二)站在岁末,透视过去一学年,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慕,在不知不觉中充实眼睑,学生社团工作总结。似乎初进学生会的记忆依然就在心头展现!我一直很庆幸自己担任社团部部长这个职位,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也学到了不少,虽然一开始这个工作让自己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现在做的事情多了,让自己成熟了不少,也进步了不少。

作为社团部一员,我认为我的最主要职责就是密切关注协会的发展,做好协调与沟通的作用。协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方向要弄明白,尽自己最多的能力帮助他们,确保其和谐健康的发展。

在职的一年,我经历了协会变化的点点滴滴。我院现有丛林之声俱乐部,法律协会和心欣志愿者协会。其中法律协会和心欣志愿者协会在星级社团评选中分别活得了四星和三星的好成绩。这是一个社团实力的象征,是对我们活动的一个积极肯定,当然了我们也需要更加努力,朝着五星级社团发展。去年的一年,我先把所搞活动说一下,因为在年度计划书里面规定每个协会必须有三项活动,基本都达到了要求。

丛林俱乐部一个注重课外活动,娱乐性的协会,第一次的大型活动,全校斗地主调动了全校学生的积极性,同事也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不仅仅是单独的娱乐,借助娱乐我们扩大交际圈,这样的活动我们要多搞。法律协会一个创办历史悠久的协会,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同时也做了许多关于法律的宣传与活动,一直保持着星级社团的优秀记录。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需要搞起来,因为我们有设施有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心欣志愿者协会,我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一个协会,不仅仅是因为她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所举办的活动和晚会。当然了每次小型的活动和大型的晚会,她都是那么的震撼心灵。最主要的是那份爱心,我相信这个协会一定会很好的。很感谢协会成员的理解与支持,在过去的一年中,你们一直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从不提出困难。遇到经费的问题你们主动拉赞助,一个一个的困难你们都迎刃而解。我很感动!

这次的年度总结我想把我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想必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对下届社团部的一个经验吧。我们社团过去的一年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海韵协会的注销,想必是我最大的遗憾与失职。下面是我当部长一年内个人最缺乏的东西,也是最大的弱点。我觉得作为部长:

1.一定要密切关注协会的发展,定期与会长记成员沟通,以开会或茶会的形式凝聚力量,树立威望。

2.沟通。充分了解协会的下一步计划,以周为单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与老师沟通。

3.一定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因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比较烦琐的工作,谨记吃苦是福,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4.充分利用资源。学生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以集体为荣。如果部里的活动完不成,及时请求其它部门的帮助。

大学生社团活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团活动;课堂教学;“双趋”冲突;推拉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14-02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校办学层次,那些精品活动往往还能够成为代表某一所高校的品牌项目,同时,它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校园活动学生可以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东西,而这些可迁移技能的习得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和手段局限性的有效拓展,是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但部分层次不高、管理不善、形式化严重、过于频繁的校园活动却影响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为厘清高校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关系,我们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师生中展开匿名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采取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其中收到学生调查问卷154份(包括网络问卷54份),教师网络调查问卷73份,本文旨在通过调研系统分析该校开展校园活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探索为更好协调二者关系提供实证依据。

一、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问卷设计、收集、统计为期3个月,同时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并向学校教务、团委、体育部等部门进行咨询,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部分学生的访谈核实,一步步修改完善形成文章。为确保调查问卷顺利回收和满足调查活动对信度、效度的要求,此次调查组织科研助理在图书馆自习区随即发放“参加校园活动对课堂学习的影响调查”(学生版)问卷100份,回收100份,由于图书馆是全校学生分散学习的地方,能尽量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我们根据采集的数据制作成图标,以求更加直观地得出调查结果。

二、调查与分析

第一,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态度。我们将纸质问卷采集数据统计结果和网络问卷进行对比发现,纸质问卷调查样本中有63%的同学是学校形形学生组织的成员,未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比例为37%,而网络问卷的结果与此大同小异,分别为64.8%和35.2%。“你所在的团学组织里女生多还是男生多”一题中,网络民调显示超过74.3%的同学认为学生组织中更多的是女生,而男生的这一数据则仅占26.7%。纸质问卷同样支持这一结果,比例大致为78:22。在样本年级分布上,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数据,现场调研中大四学生比例仅为5%,而低年级同学比例从低到高依次为60%、21%、14%,而网络显示数据并没有如此大的悬殊,由低到高以此为24.1%、29.6%、27.8%、13%,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低年级同学对待学习态度更加积极,愿意花费较多时间在学习上。表1是对上述数据的统计结果。

在关于学校开展社团活动频率的调查中,我们对比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认为当前我校活动开展的频率是较为适宜的,有近一半的同学(47%)选择了“适当,丰富了课余生活”,同时有25.3%的同学认为有意义的校园活动较少,希望能够举办更多满足大学生文化需求的校园活动,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他们认为如果每周要参加超过两次的社团活动,会对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大多数同学(60.5%)认为每1―2周举办一次则较为适宜。

第二,参加社团活动对课堂学习影响的自我认知。在参加社团活动是否影响正常课堂学习的问答中,超过54%的同学选择了“偶尔”或者“经常”,另外有36%的同学因为参加社团活动需要向任课老师请假;认为不管任何校园活动都不会影响课堂学习的同学比例为10%,可见过多的校园社团活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到课率会产生影响。根据“您所在的课堂上有无遇到5人以上因参加社团活动集体缺课情况?”的结果显示又证明了我们的忧虑,网络调查和纸质问卷认为“经常有”或“偶尔有”的比例均超过了60%,分别高达68.5%和61%。考虑到该校开展的“校园淘宝”“十佳歌手大赛”“班团欢歌赛”、男篮女排联赛等活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对社会交往的需求,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一定时期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能表明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在设计该部分问卷时我们考虑到逃课问题的敏感性,特意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进行了类似的题目设计。结果表明,虽然绝大多数(91.7%)教师认可参加校园活动对学生提高能力尤其是培养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对校园活动给自己课堂到课率带来的影响表明了困扰。有75%的老师认为参加校园活动影响了课堂到课率,有37.5%的老师同时选择了“影响学习成绩”选项。有70.8%的老师在面对学生因参加社团活动需要请假时选择了“不批准”或“看什么活动”。在回答“课堂上有无出现5人以上因参加社团活动集体请假情况?”同样的问题时,有12.5%的老师认为“经常有”,而认为“偶尔有”的比例更是高达66.7%。结合之前学生对该题的回答,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因参加社团活动大面积请假、缺课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图1是上述结论的统计数据。

第三,参加社团活动是“双趋”冲突困境下学生理性选择的结果。推拉理论研究的学者在研究人类理性选择时发现绝大多数人在做出决定时主要基于价值期待和诱导因素、社会期望几个方面[1]。参加社团活动的机会成本已在上文中论述,为探明在课堂和校园活动时间冲突时学生怎样用脚投票,两者产生的推力和拉力孰重孰轻我们也专门设计了题目。结果表明有43%的同学会“因为团学活动而逃课或请假”,并且在不批假的情况下仍然有14%的同学选择“旷课参加活动”,有47%的同学尝试说服老师允许请假参加活动,仅有39%的同学选择放弃参加活动回到课堂。由此可见,在面对课程和校园活动安排冲突时大多数同学会做出参加社团活动的选择。我们分析,部分原因在于该校部分低效课堂是真实存在的,但学生由于对自身角色认知产生的责任心和担心学习成绩受到影响而理性地不选择逃课。有学者相关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场域中存在教师和学生二元主体,两者之间如果不能实现最优均衡就会出现低效课堂,也就是其所说的存在次优均衡和无效均衡[2]。具体数据详见图2。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第一,学生参加校园活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部分不合理的活动安排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低层次、高频率、形式化严重的校园活动不仅影响了学生正常学习,而且对课堂秩序造成冲击。第二,在面对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双趋冲突时,学生尤其是作为社团组织的成员更倾向于选择参加校园活动,这不仅是课堂教学吸引力下降单方面原因,同时也是学校制度安排不当的直接后果。第三,现阶段学生缺乏对学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参加社团活动存在盲目从众的情况。

2.建议。第一,学校应从顶层设计方面理顺各方面课程安排,每学年召开专门协调会议布置年度工作安排,重视课程教学和校园活动之间存在的时间冲突。第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手段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第三,改变课堂上师生之间传统“表演者”和“观众”、“服务者”和“消费者”关系模式[3],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尝试“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第四,开展社团活动应树立“学生需要不需要,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参与不参与”的理念,减少或避免开展形式主义严重,强迫学生参加的活动,允许学生参与社团的管理和建设活动,尊重学生在社团规章制度框架下对自身发展做出的民主决策。对新入学大学生开展学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秀珍.论推拉理论在国际学生流动领域的重构――基于内外因互动的视角[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30-32.

[2]周湘林,李爱民.如何面对低效的大学课堂:学生如是说[J].高等教育,2013(3):66.

[3]庄玉昆,楮远辉.高效课堂教学问题及改革之道[J].中国高等教育,2013(7):39-41.

[4]李秀珍.论推拉理论在国际学生流动领域的重构――基于内外因互动的视角[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30-

大学生社团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学生社团;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2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成为一所高校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教育部决定加大就业状况在高校教学评估中的权重,使就业成为一项重要指标,并对就业率造假者实行一票否决。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好坏,不仅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和生源质量,而且从长远看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就业指导工作成为了高校继招生、教学、管理工作之外的又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虽然在我国已开展近二十年,但只有在近几年高校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才真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总体上各高校发展不平衡,在高校教育中所占比重偏小,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相当多的高校仍未能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就业指导全程化尚未形成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及就业形势发展需要,应该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但目前相当多的高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培养轻就业的观念,对大学生就业指导重视不够,就业指导机构人员少,工作量大,就业指导工作为简单粗放式,甚至有部分高校还没有把就业指导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安排。

(二)就业指导形式比较单一,就业指导课缺乏吸引力

目前,就业指导教育在实践中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讲授的内容主要以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调整择业心理、做好择业准备等知识点为主。指导教师讲择业的多,讲创业的少,教学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指导效果不理想。

(三)就业指导教育大众化,个性化指导不够

据了解,相当多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大多采取大班形式授课,上课学生人数较多,且教材缺乏,基本上使用同一种教材、一个大纲、一套模式、一个课堂的方式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但每个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就业观念、择业心理、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都是不同的,这就使得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不强,指导效果不理想。据有关部门对武汉地区几所高校部分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表示满意的仅占1.78%;比较满意的占21.56%;认为一般的占57.1%;不太满意的占16.89%;很不满意的占2.67%[1]。

(四)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人员紧缺,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少数专家、学者组成,师资队伍中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数量紧缺,很难对学生进行针对性、专业化指导。据统计,全国各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2002年多在1∶700以上,2013年则达到1∶1500~2000,有些万人高职院校专职人员甚至不足2人。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多在1∶200左右[2]。且高校实施绩效工资后,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计算以及待遇等问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其缺乏工作积极性。

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具有相同爱好、兴趣、特长或志向的学生自发组织在一起,旨在某一领域实现共同提高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它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发展迅速,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协作性、同化性、传播性等特点,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优势,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对创新就业指导形式、提高教育实效和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有利于实现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

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参与面广、形式丰富多彩、有较强的吸引力、活动频率高等特点,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覆盖高校各个年级。在社团活动中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生涯的规划、择业知识和能力的准备以及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等就业指导的内容融入到各种社团活动中[3],使得就业指导多渠道、经常化教育成为可能,有利于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

(二)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有利于实现就业指导教育形式多样化

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繁多,涉及的学科和专业领域较广,通过职业发展类社团邀请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人力资源专家和成功校友到校给学生作就业指导,组织模拟招聘会;演讲与口才类社团举办自我推销演讲赛;创业与实践类社团举办创业实践或创业计划大赛;心理研究类社团开展职业能力和心理素质测试等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指导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必将对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4]。

(三)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有利于实现就业指导个性化教育

同一个学生社团的成员大都具有相同的爱好、兴趣、特长或志向,成长经历和所受过教育程度基本相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比较一致。以同一学生社团成员为指导对象,在学生社团内部开展“朋辈教育”,施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育[5],实现就业指导个性化教育是完全可能的。

(四)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有利于扩大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按学生社团管理规定要求,每个学生社团都必须挂靠相关主管部门,并有一至两名教师指导其开展活动,学术型或者专业性较强的学生社团还需要有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将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纳入兼职就业指导教师的范畴,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知识的培训,让其在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同时,增加就业相关内容的指导[6,7]。这对扩大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促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就业指导工作进学生社团的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类型较多,同一社团成员具有同化性,不同社团之间具有差异性。将就业指导教育与学生社团相整合,就要求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主动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社团特点的研究,实行在同一社团内采取个性化指导,不同社团间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有效措施,将就业指导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社会实践、形象设计、面试模拟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之中。

(二)加强对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

社会实践是社团成员接触、了解社会的主要途径,也是社会职业界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主动参与社团社会实践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内容形式、方法途径等环节的策划,促进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学生社团加强与社会职业界的沟通和联系,让职业界参与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来,让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业界、科技界和经济界等知名人士用他们的自身经历来指导教育学生,提高就业指导社会化程度。

(三)加强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培训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社团指导教师特别是专业型社团指导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心理、就业技巧和创业指导等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使其迅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并通过指导学生社团这一途径,使更多专业教师加入到指导学生就业的行列,从而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程度,使学生在得到专业知识指导的同时,在就业方面也能得到专业化指导。

(四)指导建立职业发展型学生社团

指导建立职业发展型学生社团,不断延伸就业指导工作触角,是就业指导教育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南京大学“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和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协会”等社团在学校里就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他们通过邀请名人作讲座、传授面试经验、帮助联系实习岗位等活动,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为许多大学生提供细致实用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加,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8]。

四、结语

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相整合,是就业指导工作形式的一种创新,它不仅改变了以往就业指导单一的教育形式,而且有助于实现就业指导教育全程化、多样化、个性化、社会化,扩大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延伸就业指导工作触角,使大学生在参与各种喜闻乐见的社团活动过程中得到各种技能的锻炼和提高,不断增强就业能力,对最终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姣.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5):244-245.

[2]袁贵仁.加强指导和服务,推动毕业生就业制度建设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3,(3):3-6.

[3]包奕峰,陈江,杨越等.浅析学生社团对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8):62-63.

[4]吴薇.职业服务类学生社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8,(7):73-77.

[5]李乐.基于创业型社团推进大学生就业的研究[J]才智,2012,(36):313-314.

[6]何生,赵文军.高校学生社团导师制度建立的初步探索[J].社会纵横(新理论版),2008,23(12):208-209.

大学生社团活动范文第4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是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的2011、2012、2013三个年级的不同系别的学生,分别在每个年级随机选择的200名学生共6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以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心理预期和实际收获对比的调查及分析问卷表》为调查工具。问卷共设计21个封闭式问题,包括7个多选,14个单选、以及1道开放性问答。600名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并有效回收572份,回收率达95.3%,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SPSS 19?0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2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2.1我校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参与情况及加入社团的途径

对有效回收的572份问卷统计分析得出: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中,63.64%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其余的36.36%的学生没有参加社团活动。反映了仍有三成的大一新生在进入校园时未参加任何社团活动,因此需要提高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由图一显示: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中,约半数同学是通过社团的招新活动了解并加入社团,38.87%的同学是通过自己对社团活动的了解加入社团,此外还有小部分同学通过朋友介绍和被迫等其他原因加入社团活动中去。由此可见,学校加大社团活动的宣传力度是增加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数量的主要因素。

2.2已参与社团活动学生随年级的增长参与社团数量的变化

由表1得知:随着年级的增长,几乎所有同学参与的社团活动数量均减少,约62.50%的同学退出了社团。关于参与社团数量减少的原因调查中,约40.99%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无暇顾及;约48.65%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无趣,自己不能在里面有所收获;剩下10.36%的学生认为与自己刚开始参加社团活动的心理预期相反,故而退出社团活动。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长和逐渐发现与自己刚开始参加社团活动的心理预期相反,因此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数量大幅度减少。

2.3社团活动在学生心中的重要性

由图二可知:在我校高年级学生中,50.35%的学生认为学校社团活动在他们心中的位置一般。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长,我校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社团活动的重视程度普遍下降,所以,我校应针对此种现象对所开展的社团活动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吸引更广大学生的参与,使社团活动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展。

2.4影响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因素的调查

由图三可知,大部分66.95%(26.61%+40.34%)的同学认为社团活动本身是影响他们参与其中的重要因素,小部分同学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参加社团活动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我校社团活动要想有广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就必须提高活动的质量和合理地安排活动时间。

3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现状分析及建议

3.1学生个人方面

(1)学生参与活动现状。首先,学生对于参与社团活动的认识不够深刻。大学生社团活动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基本上就忽视了社团活动,他们有的只注重专业学习,有的整天呆在寝室玩游戏。错误的认识是造成他们没有参加社团活动的主要原因。其次,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的态度存在问题。细节决定成败。我校部分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中,不注重细节,单纯追求学分。在对待社团活动的态度上发生了明显改变,摒弃了活动最初想要传达给同学们的思想,盲目追求。最后,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期望过高。我校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之前往往怀着一个较高的期望值,但是现实却往往相反,他们可能会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到活动结束之后就显得特别的失落,从而增加了他们的消极情绪,而这种情绪会影响参与社团活动的持续性。

(2)可行性建议。学生应主动增强参与社团活动的意识,改变对待社团活动的态度,积极投身于社团活动中去。树立正确的活动观,不要盲目追求,适可而止。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要克服失落情绪,树立信心,在活动中坚持自己的想法。确立正确的参与活动的准则,合理地给自己在社团活动中定位。学生应正视社团活动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课堂学习和课余活动的时间,做到“鱼和熊掌,两者兼得”,真正使自己在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3.2学校社团方面

大学生社团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团;大学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52-01

一、社团活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

1.大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主要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途径。常规的途径指的是课堂教学,另外就是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习人文知识。2.开展多种具有人文特点的社团活动有利于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学习。3.开展具有人文特点的社团活动能够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上述不足。

二、如何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

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但是人文精神是以人文知识作为载体的。社团活动可以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展览、实地考察、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

(二)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念及内在逻辑,它蕴含在人文知识之中,因此,社团应当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大辩论、教师引导与提升总结等方式深入挖掘人文思想。

(三)要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它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它是人文素质的一个较高层次,社团活动要通过体验、角色扮演、演讲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人文方法,学会用人文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要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让学生遵循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社团活动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遵循人文精神。

上述四个方面是一种层层深入的关系,其中增加人文知识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见成效的,而遵循人文精神是最困难,也是周期最长的。但是,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要在掌握大量的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具备,学习人文知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遵循人文精神。所以,在利用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时候,要避免出现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思想、方法与精神的培养的情况,也不能脱离人文知识空谈人文精神,而是要注意两者的紧密结合。

三、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重视学校的社团活动

1、对全校社团活动统一监督管理。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工作岗位对社团进行监督管理,要求每学年第一学期的开学初对全校的社团逐一进行登记,并登记社团的社团宗旨、学年/学期工作计划、骨干力量的主要成员及学年/学期工作总结等。另外,还应当对社团的成立、解散设定审批制度,防止一些偏离方向的社团的成立,也避免优秀的社团因某些原因而解散。

2、学校应当给社团一定的经费和时间与场地上给予支持,保证社团能够正常开展活动。社团举办活动需要经费,而社团都是由学生自行组织形成的,学生不可能为社团凑出很多经费。因此,学校应当给社团一定的经费,保证其正常开展活动。这些经费应当在社团通过学校审批通过成立后核定每学期的经费预算,并在每学期伊始划拨到学校财务处专门的账本中,由学校统一监管。

(二)教师要充分参与到学生的社团中去

社团是由学生自愿组成的,社团的主体固然是学生,但是这并不是说社团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学生的能力再强也还是学生,在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只有学生参加的社团是很难达到较高水平的,而且,学生在举办社团活动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使社团活动一直向着“提高人文素质”这样的一个目标进行而不偏离方向。因此,社团活动非常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

(三)注重对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

社团的学期计划、年度总结基本上都是由社团骨干完成的,社团活动的大量工作也主要是由社团骨干完成的,社团骨干的能力与工作经验将直接影响着社团活动的效果。但是,由于社团骨干也是学生,而学生往往缺乏工作经验,其工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日常要注重对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为此,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社团骨干与其他高校相关社团的骨干进行交流,对其进行额外指导,以给予更多的相关工作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