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排列句子顺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抓住句子的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了一个中心。因此我们应当纵观材料,寻找要表达的主题。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抓住了句群的中心也就抓住了要害。句群的中心往往体现在一个关键句上,这一句可能放在开头,也可能放在句尾。
第二,联系前文和下文。这类考题很多时候是要求我们把一些句子插入一个大句子中,这就要求我们联系前文,看看前文陈述的是什么,使所选的第一个句子与前文保持一致;还要看看后文写的是什么,使所选的最后一个句子也与后文保持一致。
第三,确定分句之间的关系。在给定的一系列句子中,有些句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是必须连在一起的。这样我们可以先确定必须连在一起的两个句子,之后再确定其他的句子顺序,把这些分句确定了,整个句子的顺序也就确定了。
第四,抓住关键性的词语。在某些分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标志性的词语,这些词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推断它与另外一个句子的关系。这些词语可以是关联词语,也可以是暗示性的词。
第五,明确句子的结构特点。这也是做好这类题很好的方法,因为句子的表达肯定会有一定的层次,要么是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要么是总分总的形式,还可以是由远到近,或者由大到小,总之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我们只要把这些关系弄清楚,就会很准确地排列好句子的顺序。
第六,根据标点符号断定。标点符号是做好排列顺序题的最好的着力点之一。这种方法方便快捷,一目了然,能帮助我们非常直观、醒目地确定句子的前后关系。同时,根据标点还可以确定这个句子是完整的还是不完整的。如果是不完整的,它的后面就会有与之相联系的句子,特别是问号和叹号,这两个符号感彩强烈,这样的句子只要一读就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七,结合选项一一尝试。如果实在没有好的办法和思路,就可以按照给定的选项,按照给定的顺序选择最符合语感规范的一个进行衔接。有些句子没法衔接或者衔接不够紧密,基本上就可以排除。
实战训练: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②或描绘动人的场景,或抒发美好的情感③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辞藻装饰起来的④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⑤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⑥华丽辞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
A.①⑤④②③⑥ B.②③⑥①⑤④
C.③⑥①⑤②④ D.⑤②③④①⑥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关键词 陈述句 区位模式 框形结构 前区 中区 后区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德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总是碰到语序问题,即不同的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问题。很多人和笔者一样,受到中文和英语语序的影响,觉得德语的语序既奇怪又复杂。如:谓语的变位动词在陈述句中必须放在第二位;在疑问句中放在第一位;而在从句中则放在最后。又如:很多表示情状的句子成分要放在谓语和宾语之间……其实,德语的语序问题不仅牵涉到词法和句法,而且和表述意图/修辞密切相关。①在这里,笔者想以最常见的陈述句(Aussagesatz)为例,以主句(Hauptsatz)为重点,用语言学的区位模式(Stellungsfeldermodell)②对不同的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进行分析。
1 谓语在陈述句中的位置及陈述句的分区
(1)在德语的陈述句中,谓语如果是由一个变位动词构成,那么该动词必须放在句子的第二位。③如:Peter kauft ein Buch. ④这个句子属于正语序。
(2)谓语如果是由几部分(变位动词、分词、不定式或可分前缀等)构成,那么就组成所谓德语句子的框形结构。如:
a) Er hat das Buch gelesen(助动词 haben + 动词的第二分词)
b) Die Fenster waren den ganzen Tag gefnet.(助动词 sein + 动词的第二分词)
c) Sie wird bestimmt kommen. (助动词 werden+ 动词不定式)
d) Hier darf man nicht rauchen. (情态动词 +动词不定式)
e) Um sechs Uhr steht er auf.(可分动词主干部分 + 可分前缀)
如果在某陈述句句尾同时存在很多动词形式,那么就可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进行排列。如:
a) Er soll von ihr gesehen worden sein.
b) Er ist von ihr gesehen worden.
c) Er wird von ihr gesehen.
d) Sie sieht ihn.
(3)现在我们来看这句话:Heute bist du schneller gelaufen als gestern. 其中bist就组成了左框,gelaufen就组成了右框。我们就以左右两个框为界,把句子分为前区(Vorfeld)、中区(Mittelfeld)和后区(Nachfeld)三个部分,这样分析陈述句的语序主要就是分析这三个区的句子成分排列了(表1)。
2 位于陈述句前区的句子成分
(3)不能在陈述句前区出现的一些成分:
a) 否定词nicht不能单独置于前区,但可否定位于前区的句子成分。如不能写成:Nicht frt der Zug nach Berlin.
c) 真正的反身动词的反身代词,如不能写成:Sich hat sie verliebt.
e) 可分动词的无意义的可分前缀,如不能写成:Ein hat Peter uns gestern geladen.
g) 作为第四格人称代词的es,如不能写成:
(4)一般规律
主语和时间状语常位于前区,上文已提及或大家熟知的信息常位于前区,说话者想着重强调的内容也常位于前区。
3 位于陈述句中区的不同句子成分的排列
3.1 主语
3.2 第三格宾语与第四格宾语⑦
在主语之后通常是第三格宾语和第四格宾语。
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
如果说话者想强调带有新信息的第三格,也可把第四格宾语放到第三格之前,即旧信息位于新信息之前原则。如回答问题Wem hat Peter dieses Buch geschenkt?时,dieses Buch是已知的,而seinem Bruder是新信息(表9)。
3.8 要点总结
位于陈述句中区的句子成分排列顺序应遵循以下规则:(1)越简单的越靠前,如代词通常排在名词之前;(2)有生命的成分排在无生命的成分之前;(3)带定冠词的名词排在不带冠词或带不定冠词的名词之前;(4)和动词关系越密切的成分越靠后;(5)已知的或不重要的信息排在新信息之前。
4 位于陈述句后区的句子成分
德语陈述句的后区通常是空的,由于左右框之间的句子成分有时太多,为了便于理解,可采用破框形式(Ausklammerung/Ausrahmung),这样在后区也可出现不同的句子成分。破框可分为语法破框(grammatikalisierte Ausklammerung)和修辞破框(stilistische Ausklammerung)。
4.1 语法破框
5 结语
德语的语序非常复杂,不同的语言学家和不同的字典对此都有不同的说法,笔者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其中一二。另外对专业学生来说用动词的配价解释德语的语序相对容易理解,而针对德语初学者特别是把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来说,用传统的主谓句子结构来解释可能更为现实,更容易掌握。
注释
① Helbig/Buscha: Leitfaden der deutschen Grammatik Langenscheidt, 1992:217.
② Dscheid, Christa / Kircher, Hartmut/ Sowinski, Bernhard: Germanistik K&瞝n,1994:70-72.
③ Walter Fl鋗ig: Grammatik des Deutschen Berlin: Akademie Verlag,1991:223-224.
④ 这类句子也可看成是德语框形结构的一种形式,变位动词kauft构成句子的左框,句子结尾即构成句子的右框。
⑤ 从句也可归入句子成分一类,参阅 Pelz, Heidrun: Linguistik f Anfger 13. Aufl. Hamburg: Hoffmann und Campe, 1994:136.
⑥ 这里的代词是指人称代词和不定代词man。
⑦ 大学德语(修订版)(第一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52.这里涉及词法.
⑧ 张书良.这里的代词是指人称代词、反身代词sich和不定代词man.
⑨ 等同于动词配价中的自由说明语。
⑩ 等同于动词配价中的补足语。
同注释3, 228-229 页, 这里涉及语义。
时间状语和原因状语之间的排列顺序相对自由,不是固定不变的。地点状语和情况状语之间的排列顺序有时也可相反。
定义可参阅 Das grosse Duden-Scherlexikon Bibliographisches Institut Mannheim/Wien/Zich: Meyers Lexikonverlag, 1979:512-513.
Helbig/Buscha: Leitfaden der deutschen Grammatik Langenscheidt, 1992:219.
所谓“连贯”,是指一个语段的各句子之间,或一个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连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文笔顺畅。语言表达连贯是近几年高考考查常见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四点:①对整个语段的理解,②有合理的语序,③语言的衔接与呼应,④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连贯”主要考查方式:
1.排序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若干句子,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列成一段话。句序安排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等。完成这样的题,需首先找到排列规律,然后确定排列顺序重新组合成一段话。
2.嵌入题,已经给出上下文,确定了语境,要求在其中嵌入一句话或一段话并使之上下衔接,语意贯通。
3.承接题,只给定上句或上文,要求选择与之相连贯的下句或下文。
【典型例题】
例1:(2007山东卷,16题)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排序题关键找出陈述对象,再找到紧密相连的句子。题中对象为“乡愁”与诗歌的联系,首先③为总起句,①句中的“百般思情”与③中的“惆怅”联系,⑤②中间的“亦”字最关键,第④句运用“这么”指示代词显然指示前文。
参考答案:③①⑤②④
例2:(2007年全国卷Ⅰ,4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A.③①⑥⑤②④B.①④⑤⑥③②
C.①②③⑥⑤④D.③②①④⑤⑥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语言贯通、连贯的能力。采取由局部到整体的排序方法。根据破折号后的文字,可以断定②④相连,且放在最后。⑤的“离开”照应②的“回到”,故⑤应在②前。⑤的“幽居”比喻的是⑥的“灯芯草丛”,故⑥应在⑤前。①语意未完,适合放在⑥前。③内容和结构都与上文衔接,适合放在前面。注意分清前面的伏笔、接引、铺垫、过渡和后面的照应、总结、归纳。
参考答案:A
例5:(2007湖南卷,5题)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___________________。”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本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解析:这里既考了“得体”也考了“连贯”。考虑是否符合语境,可以排除A,“他本人”“敝校”太过于书面化;考虑是否连贯,可以排除C和D,C由“学校”到“本人”不合逻辑,D中由“他”个人到“全国人民”跳跃性太大,且与前面“校友”的交代无照应关系。
参考答案:B
【规律探究】
“连贯”主要考查学生排序或定句复位的能力,主要着眼于使用语言时话题是否一致、语序是否合理、是否讲究呼应或句式是否统一。
2007年有十个省市考“连贯”,从题型上来看,呈由客观题向主观题发展的趋势。即由客观选择向主观排序再向动手修改调整的方向发展。2008年的考查可能内容更加广泛,要求也越来越高。
【答题技巧】
“连贯”是表达中句间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
它的三个条件是:(1)统一的话题;(2)合理的句序;(3)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在具体的大体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以下答题技巧,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1.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例: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90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D.④②①⑤③⑥
解析:这是一道高考题,怎样来选择这六句话的排列顺序呢?首先要寻找这六句话的中心是什么。通观各句可知是“文化领域却有完全不同的景观”,而这个中心是在与社会经济生活有“无限生机”作比较时提出来的,因此④在前,②在后。这“完全不同的景观”具体情况如何?需要作出阐说,于是句①与句⑤从两个方面阐述这“景观”。这样的“景观”是怎样产生的呢?③⑥两句作出了回答。这样,一个句子之间逻辑关系严密的语段便组合成功了。从解题的角度看,句①与句⑤这两个“一方面”谁先谁后呢?因为句③的“问题”作开头,自然就是句①在先,句⑤在后,否则与句③的连贯就有问题了。因此答案应选D。
2.抓思路。
要合理安排句子顺序,保持清晰的条理。合理的顺序,这个“理”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比如由具体到概括,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一般到个别,从实到虚,在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句的时侯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否则也会使语意不连贯。
例: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杭州的市树桂花和香樟,论枝叶繁茂的姿形,_________,它们足可荣获“树中之星”的佳称。
①论飘溢四野的郁香,论四季不凋的品性
②论四季不凋的品性,论飘溢四野的郁香
解析:“姿形――郁香――品性”,从实到虚的逻辑比较合理。因此答案应选①。
3.抓呼应。
要保持话题及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前后一致,首尾相贯。要求考生在答题时瞻前顾后,细心发现前后语意间的内在联系。
例: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雨点停了,黑云铺匀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更厉害,___________________风、土、雨混在一起,连成一片,横着竖着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
①柳条横着飞,尘土四处走,雨道往下落;
②尘土四处走,柳条横着飞,雨道往下落;
解析:横线处和下句“风、土、雨”的顺序一致。因此答案应选①。
4.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①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②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③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
④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⑤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
例: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历史是前人创造的,但评说历史是后人的权利和义务。时光不可逆转,历史的原貌难以完全恢复。也希望藉此对今天的世界产生积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以妇孺皆知的隋唐演义戏说历史,那是以讹传讹的流俗,会使国人陷入对“贞观之治”更大的历史误区中。
①故只能剪裁其重要事件、突出其重大理念
②以聚焦历史的重点,来表达对历史的理解和评说
③特别是陈述一个历史时期以及政治生活
④枝节蔓延、尤为复杂,良莠陈杂、不可胜举
解析:语段的中心话题是“应如何评说历史”,基本观点是要借评说历史“产生积极的意义”,就应“聚焦历史的重点”。解题的关键在于联系中心和上下文,扣住“特别是”“故只能”这样表强调和因果关联的标志性词语,从语流和语意的衔接上辨析思考。因此答案是③④①②。
5.抓句式。
注意上下文句式的协调,使用整句或散句、主动句或被动句、肯定句或否定句、长句或短句等,一定要考虑整体上协调,注意上下文衔接。
例: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__________。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
①我的性格是母亲传给的
②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
③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解析:②③是对称句,应该放一起;①和前一句也是对称句,也应该放一起。所以顺序为①②③。
6.抓语境。
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前后的语言格调应当相似,另外还要注意作者要强调的感情基调。
例: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__________崖壁下有好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罗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解析:这是一个描写性的语段,给出的语句中,荒坟残碑,瘦水枯石,构成了一种凄冷沉寂的情调。而A项的五彩斑斓,C项的夕阳落照,都是暖色调;D项“透明的羽翼”则透着“亮”色,都跟原语境不合。只有B项无论从情景氛围,还是从描写景物的空间顺序上看,都是最恰当的。因此答案是B。
7.抓音节。
汉语十分讲究音节和谐。做这类题时,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对称和谐。
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季节,__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院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中的⑴句,“每逢”为六字句,若选①,“置身山顶”是四字句,“俯瞰松竹山茶”又是六字句,显得参差杂乱,极不平稳;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仅句式对称,而且“瞰”与“览”也押韵。所以第⑴句应该选②,这样,A、B两项就可以排除了。⑵句“远眺”与“近看”形成对称,后面各跟三个四字句。但从押韵上看,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然读起来不大和谐;若选④,韵脚字成了“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表达流畅自如。选③显然没有选④更好。这样,C项又可以排除了。只有D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
【预测练习】
1.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到“三境界”, 把下面八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②此第一境也。③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④此第二境也。⑤“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⑥此第三境也。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⑧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
解析:从逻辑关系看,第⑧句为总说,应排在最前面;再看“三境界”间的关系,应该是先有求知的欲望(“昨夜”句),再有“吃苦精神”(“衣带”句),最后才会有“灵感”闪现(“众里”句),这样便可轻易地排列出来。
答:
参考答案:⑧⑤②⑦④①⑥③
2.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只填序号)
①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
②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就像大地铺了一层寒烟。
③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④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
⑤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能闻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这道题首先要通读所有句子,理清思路,把握基本内容,然后寻找突破口。④句是领起句,应作为第一句。②句中的“那里”应指④句中的“深处”。“深处”的“上面”有“日光”,所以①后是③。⑤中的“香气”是②中的“兰花”发出。从语流和语意的衔接上辨析思考,这样便可轻易地排列出来。
参考答案:④①③②⑤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生何其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们的一生,是无悔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①即使到最后一刻
②因为――他们毕竟为此而奋斗过
③但追求却无限
④因为――这毕竟是他们挚爱的事业
⑤自由、和平和真爱“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⑥他们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A.③④①⑥⑤② B.③⑤①⑥④②
C.④①⑥③②⑤ D.④③⑤②①⑥
解析:③句“无限”对应上句“何其短”,并总启下文。⑤句紧承③句对“追求”作具体阐述,①⑥句组合成一个复句进一步阐述“追求”,④句“这”指代⑤①⑥的内容,阐述“对事业的挚爱”,②句“此”和“这”指代的内容相同,但必须先有“挚爱”,然后才有“奋斗”。
参考答案:B
4.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静,又干净。
①行人也不多 ②没有一点尘土 ③地下只有些水塘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解析:题干横线前后的两个大句子,都是在强调“一路”的情况,而答案的三句话也都是在谈“地下”的情况。表面看,“只有”与“没有”可以换位,但“也”却只能用于“没有”之后,进一步说明问题。这样看来,本题中的关联词语,根据其逻辑顺序,应是“只有……没有……也……”。
参考答案:C。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走进史丹福大学,会被一种大气揪住。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 , ,建筑后边青山隐隐。
①四季葱绿的树林生长在道路两旁
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树林
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
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第一空的主语承上句的“大道”,应是“道路两旁”;第二空后的句子开头为“建筑”,那么第二空应填的句子应以“建筑”结尾,与后文照应起来。
参考答案:B
6.从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适合作为下面语段结尾的一项()
被细雨浸润、滋养的苏堤苏醒了。新柳夹道,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垂柳,像妩媚倩巧的少女,温柔轻盈;__________。
A.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B.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万般风流,像凌波微步的仙子。
C.婆娑起舞,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D.像垂披纷散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像凌波微步的仙子,万般风流。
解析:本题主要考虑,填入的句子要与前文的句式结构一致,形成排比句,故排除A、B、C三项。
参考答案:D
7.阅读下面文字,调整部分词语或语句顺序,使音韵和谐,结构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中秋月,挂天上,照小窗,映木楼。远山云烟渺渺,近水碧波茫茫。海外游子隔水隔山相望,相望,泪眼无限惆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全句押ān韵,所以“照小窗,映木楼”改为“映木楼,照小窗”;因前文先写远山,后写近水,所以“隔水隔山”改为“隔山隔水”。
参考答案:把“照小窗,映木楼”改为“映木楼,照小窗”;把“隔水隔山”改为“隔山隔水”。
8.下面的句子前后脱节,请添加必要的词语,使它完整连贯。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负责人认为,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的开展,中国保健产业经历了一次大“洗牌”,暂时的萎缩是企业与消费者反思。它正孕育着成熟和更大的起跳。
在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看文段的呼应连贯
文段往往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圆满的整体。因而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此外,还应抓住提示性词语,即前后句子某些重点字眼,给予指代,做到句子前勾后连。如: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 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 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 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 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 ②④③⑥①⑤B. ②⑤⑥③④①C. ⑥⑤④②③①D. ⑥①②④⑤③
【解析】通过解读文段,我们找出了中心句⑥,又找出关联词“也”,从而确定第二句是①,然后根据语义的因果关系确定②和④句,最后根据语义的转折关系确定⑤和③句,所以答案是D。
二、 看语境场合的一致
语境场合的一致也是语句衔接题需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考虑所填内容与原文语境、陈述对象、感彩及语言风格等的协调一致。如:
(2010年高考北京卷)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是群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百联浦, ① 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 ② ,触须沿途四散, ③ 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 ①滋养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的游龙 ③浸润
B. ①养育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到渠里 ③浸渍
C. ①养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浸润
D. ①滋养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陈述对象和感彩的一致。第二句前面的陈述对象是“水”,所以排除B和D;后面“触须”的陈述对象是承前省略的“白色的游龙”,又排除了D;在感彩上说“浸润”符合作者含有褒义的倾向,所以答案是A。
三、 看句式的对应一致
当出现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式,我们可以根据前后句的提示,利用结构上的对称性,来选择所填的语句。如: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______ ,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 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 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 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 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 他们把大自然看作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 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 ②③①④⑤⑥B. ②③⑥④①⑤C. ③①⑤②④⑥D. ③④②①⑥⑤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注意句④中的“然而”表转折,③⑥句和①⑤句应该形成转折意,因为两组句子具有对称性,标志词是“有的”。句⑥在句③后,句⑤紧跟句①,后文的“也”表明句①⑤应该在句④的后面,③⑥句在句④之前,句②最适宜位于句首,故选B。
四、 看句中的逻辑顺序
句子的排列往往有章可循,有序可列。有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有的按照空间顺序排列,有的按照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具体到抽象、由主到次等)排列。如:
(2010年高考安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004年以来,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① 目前,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的规划建设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 ② 也要借助充足的优秀人才、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外力”因素 ③ 经济已处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 ④ 要解决这一问题 ⑤ 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⑥ 既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等“内力”因素
关键词:中考试题;病句;类型;修改方法
一、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而造成错误的句子。如要准确地辨析和修改病句,就一定要对句子的语法结构、逻辑事理、语法习惯、用词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到病句的错误类型和原因。中考试题中病句最常见的类型和病因举例如下:
(一)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指句子和句子成分之间搭配存在错误,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比如,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1.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如“冬天的济南是最美丽的季节。”句子的主干是“济南是季节”。很明显是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济南的冬天是最美丽的季节。
2.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这种病句在考试中出现的比较多。如果能准确地找出主语、谓语、宾语,就能很容易地找到错误的地方。如:“我们要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句子的主干是:“我们提高习惯。”很明显“提高”和“习惯”不能搭配,应改为“养成习惯”或“提高能力”等。汉语中像这样特定的搭配还有很多,如:“举行―活动”“改善―条件”“增加―收入”“学习―精神”“塑造―形象”等等。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这种病句中的中心语前往往具有较长的定语,读起来整个句子比较乱,也不通顺,但如果能准确找出中心语前的修饰成分就能容易辨别出错误来。比如,状语错用作定语,如,“我们就分配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句中“广泛”不能修饰“意见”,在句中应做状语,用来修饰“交换”比较恰当。
(二)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主要是指句子中词语的前后顺序颠倒了而不符合逻辑、语法习惯等,从而造成语句混乱、表意不明等错误。
1.多个并列词组或短语排列次序不当,不符合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或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例如“我们要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句中“弘扬和传承”先后顺序不当,应当是先传承后弘扬。像这一类的词组排列还有很多,如“研究并制定”“发现并改正”“建立和完善”“阅读并讨论”等等。
2.定语或状语位置不当,它和搭配不当有相同之处。如,“我打了他狠狠地两个耳光”,句中“狠狠地”不能修饰“耳光”,而应放在“打”的前面做状语。
3.复句中两个分句的位置前后颠倒,表达的意思不符合整个复句的意思,主要表现在递进复句、顺承复句、转折复句等,这一类复句要表达的重点应放在后一个分句里。这和语序不当也有相似之处。如“赵州桥不但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此句属于递进复句,表达的重点应在后一个分句,但根据句子的意思可知“形式优美”为表象,“结构坚固”为本质,是要着重强调的部分,所以此句应该改为:“赵州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规律。
(三)成分残缺
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都有主语、谓语、宾语,如果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就会造成该句表意不明、杂乱错误。
1.缺少主语。一是直接省略主语。如“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句中没有主语,谁听报告,谁受到教育,对象不明确。二是介词隐藏了主语,句首有介词的很有可能淹没了主语,如“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句子中“使”隐藏了主语,应除掉。像这一类例子还有“由于……被”“通过……使”“由于……导致”等等,在句子中只能留其一。
2.缺少宾语。这类错误经常出现在有较多的修饰成分的句子里,容易被修饰成分迷惑。但如能准确地找出句子的主干就能很轻易地找到句子的错误之处。如“我们要从小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很明显,句子缺少宾语,应该是“我们养成习惯”。像这一类的宾语残缺的需要补充的例子有很多。如,“留下―财富”“开展―活动”“举行―会议”“树立―意识”等。这些都有固定的搭配,不可缺少。
3.缺少谓语。这一类在考试时出现的概率不高,这里就不做典型介绍。
(四)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也叫重复嗦,主要表现在词语堆砌、重复使用同一意思的语义词和附加词语赘余。这一类病句较容易辨别。如“那块石头大约有三百斤左右重。”句中“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应删除一个。又如“他忍俊不禁地笑了。”“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属于重复嗦。又如:“今天至少有五人以上迟到。”句中的“以上”属于附加成分多余。
二、病句修改
(一)修改病句必须遵循三条原则
1.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意。
2.修改后不出现新的语病。
3.保持句子的整洁性。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类型,熟悉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读通句子,弄清句子的本意。
3.要准确找出句子的主干。分析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
4.找到句子的病因。
5.采用增(残缺部分要补上)、删(多余部分要删除)、调(语序不当要调换)、换(搭配不当要更换)等方法把错误之处改正过来。
6.修改后仔细检查一遍。
(三)常见的病句修改方法
1.有关联词的句子,就要注意关联词是否搭配得当;关联词是否位置妥当。
2.句首有介词的就要注意是否隐藏了主语。
3.句中有多个否定词的就要注意否定的意思是否得当。
4.句中有两面词的就要看句子前后是否统一(如,能否、是否、有没有等)。
5.句中有多个短语或词组并列时就要注意顺序是否得当或是分类的标准是否统一或者是否搭配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