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人与海小说

老人与海小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人与海小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人与海小说

老人与海小说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人与海》;电影;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比较

一、小说《老人与海》与电影《老人与海》

小说《老人与海》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它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经典之作,一经出版就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热烈追捧,同时也为海明威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正因为《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广泛的传播效应以及小说作品独具特色的故事内容,因而这部小说便成为改编电影的文学蓝本,其中改编最成功的应属著名导演约翰斯・特奇斯的电影《老人与海》(1958年上映),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不仅观众对其赞不绝口,而且在当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老人与海》这部电影获得了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奖的提名。当然,凭借着电影剧情的吸引力以及演员们精湛表演的衬托,电影《老人与海》荣获了当年奥斯卡中的最佳原创音乐奖。严格上来说,电影《老人与海》完全遵循着小说《老人与海》的故事剧情来拍摄,将“硬汉”桑地亚哥勇猛地与鲨鱼斗争的小说故事成功地搬上了银幕。已上了年纪的渔夫桑地亚哥面对84天都没有捕到鱼的窘况,他做出了独自到深海去捕鱼的大胆决定,并勇敢踏上了出海新征途。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利用象征写作手法寄予了该部作品深刻的寓意,利用大海、马哈鱼、鲨鱼等形象象征现实生活的人与事、欲望与梦想、困难与勇气、抗争与妥协。而在电影《老人与海》中,对于这些象征寓意的表达导演巧妙地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来实现,因而在《老人与海》中小说与电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些不同之处,两者形成了对比审美性。

二、小说和电影《老人与海》的叙事视角

在叙事视角上,电影《老人与海》做出了大胆创新,利用本体视角代替了小说中的客体视角,从而有利于电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说《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利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来进行叙述,从而凸显出小说叙事的客观性,以清晰讲述故事的内容。于是,海明威通过小孩马诺林的叙事视角来讲述桑地亚哥的故事,这个与桑地亚哥亲密无间的小孩更加了解渔夫老人的行为,同时也更加直观、感性地呈现故事剧情。但是,在电影中其叙事视角变得更加多维化,加入了作家的本体视角,进而有利于电影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鲜活性,拉近观众与电影人物的距离。

当然,也正是由于电影与小说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因而形成了人物形象塑造的比较,但这种改变更有利于对故事脉络的清晰叙述。在影片中,导演新添加了作家海明威与妻子两个角色,影片之初就是通过这两个人物的视角将主人公桑地亚哥引入了观众的视野,海明威夫妇在海边度假时注意到了这个老渔夫,并且激发了海明威的创作灵感,为了获得更多关于桑地亚哥的信息,海明威与妻子多方询问与打听。作家海明威与妻子成为这部电影中的一条重要线索贯穿于电影之中,同时也是实现导演转移叙事视角的主要途径,多元的叙事视角丰富了小说单一的叙事视角,从而增强了电影《老人与海》的可看性。此外,导演加大了小男孩马诺林的戏份,并重点塑造了这个“小硬汉”的人物形象,进而加强了小男孩叙事视角的作用,通过小男孩对桑地亚哥的崇拜从而更加衬托了老渔夫的“硬汉”特征。此外,多维叙事视角的出现淡化了小说故事的悲剧性,老渔夫桑地亚哥不再显得那么孤独寂寞,因为有作家海明威夫妇以及小男孩马诺林对他的关心与牵挂,电影不仅传递出小说勇敢斗争的创作主题,而且还赋予其新的创作主题――爱。

三、小说和电影《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塑造比较

(一)男主人公桑地亚哥“硬汉”形象塑造

在小说《老人与海》中,男主人公桑地亚哥的出海捕鱼经历完全是依托小男孩马诺林的叙事视角来进行讲述,而老人的“硬汉”形象塑造除了其与马哈鱼、大鲨鱼之间的斗争以及老人出海前的梦境来展现之外,主要还是通过小男孩的感知与崇敬来烘托。但是,在电影《老人与海》中对于桑地亚哥形象的塑造新增了两条其他线索来营造,导演通过老人的女儿、年轻渔民的思想与言行来凸显。在女儿眼中桑地亚哥已然成为一个老父亲形象,需要她来好好照顾与关爱,而在年轻渔民眼中,桑地亚哥的英雄辉煌、硬汉形象已不复存在,因而他们总是有意无意戏弄桑地亚哥。而这种起初阶段截然相反的形象塑造正是导演良苦用心之所在,为影片后面老人桑地亚哥勇猛爆发、重现辉煌埋下了伏笔。

此外,在电影中,导演不仅想要凸显出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而且还想更多揭示桑地亚哥的内心世界,从而便于观众理解老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因而,导演只是重现了桑地亚哥一个回忆的梦境,那就是通过梦境再现了桑地亚哥师父对其人生的影响,在海滩上师父教授桑地亚哥捕鱼技巧时,同时也告诉桑地亚哥一个重要的经验,要想成为一个出色、成功的渔民掌握撒网与扯帆只是基础,他还应具备足够的勇气与胆量,并洞悉鱼身上的巨大价值,将自己全身心都投入到捕鱼中,通过不断努力将自己训练成一个真正的捕鱼高手。师父的教诲影响着桑地亚哥的一生,因而即使年迈,桑地亚哥依旧想要展现自己的勇气与辉煌,再现自己已成为捕鱼能手。通过这种形象的反差对比,不仅凸显了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而且还揭示了桑地亚哥内心对爱的渴望,借此行为来引起他人的关爱。

(二)小男孩马诺林“小硬汉”形象塑造

小男孩马诺林在小说《老人与海》中作者海明威对其形象塑造并没有花费多少笔墨,甚至在最初的创作中海明威并没有塑造这个角色,只是为了突出小说叙事的客观性,因而在后来的创作中才添加了这一人物形象,将其塑造成桑地亚哥的好朋友,并以他的口吻与感知来展开叙述。尽管如此,在小说中小男孩马诺林这个形象也是模糊、抽象的,读者对其并没有更多的了解,更谈不上留下什么印象。然而,在电影《老人与海》中,导演重点塑造了小男孩马诺林这个人物形象,马诺林对桑地亚哥倾注了所有的关爱,尽最大努力来排解老人的孤单与寂寞,于是小男孩马诺林以清晰、立体、鲜明的形象得到了塑造。马诺林一直非常崇拜桑地亚哥,敬佩他的勇敢与坚毅,因而他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一个“小硬汉”,老人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更加烘托了电影“爱”的创作主题。

电影对小男孩马诺林的形象塑造更多的是展现其对老人桑地亚哥的关爱以及桑地亚哥对他为人处世的积极影响,最终达到烘托桑地亚哥“硬汉”形象以及影射关爱主题。老人桑地亚哥在小男孩马诺林心中永远是英雄、辉煌的象征,因而他也始终以老人为榜样来要求自己要勇敢、坚强与执著,于是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马诺林会经常到海边,一边等待老人的回来,一边向大海呼喊他在镇上经历与听到的事情,希望通过这种呼喊的方式让老人了解镇上发生的一切。即使老人的女儿劝阻他,并告知老人不可能听见他的声音,但马诺林坚信老人说过的话:发出的呼唤永远不会消失,即使在海的另一边老人也能听到。因而当马诺林赢得了棒球赛的胜利时,他立即跑到海边呼喊着告诉老人,当在海边发现老人船的踪影时,马诺林非常兴奋,积极帮老人收网,在回家的路上陪老人说话。

(三)作家妻子与老人女儿的女性形象塑造

在电影《老人与海》中,导演增加了两个女性人物:作家的妻子及老人的女儿,并重点塑造了这两个女性形象,从而弥补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缺失。同时,女性形象的塑造也丰富了电影的看点,始终凸显出“爱”的主题,进而为该部电影吸引了众多女性观众的关注。在电影中,作家海明威的妻子是一个新虚构的女性形象,在原文小说中这个人物并不存在,而在电影中她却发挥着重要的牵引作用。起初,作家妻子并没有注意到老渔夫桑地亚哥,是丈夫对其的关注引起了她对老人的兴趣与关心,以至于当老人出海两天都没有回来时,她非常担忧老人是否在海上遭遇了不测,于是她立即驱车赶往市政府,请求政府一起帮忙寻找老人。即使并未得到政府救助的支持,但她依然没有放弃,甚至希望丈夫能同她一起驾船去寻找老人,足以可见她对老人的真切关爱。

小说对女儿的描述仅有几句,告知读者其嫁给了哈瓦那的丈夫,跟随丈夫到哈瓦那生活而离开了老人。而在电影中,导演加重了这一女性形象的戏份,她以探望老人的名义在影片之初就活跃在银幕之上,希望老人能随她一起到哈瓦那与丈夫一同生活,于是在影片的开始部分观众看到女儿为极度疲劳而休息在门口的父亲桑地亚哥披上毛巾。但关于这个女儿的形象塑造,导演通过其对老人前后态度的变化来实现,起初她只是担心受到他人指责而回来照顾老人,对于老人晚年生活的关心只是出于责任而非真心。但在影片末尾,当她得知父亲出海两天未归时,她流露出对父亲真切的关心与担忧,因此当她看到老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将船驶回岸边时,她急切跑向老人去帮助他将船靠岸,即使老人拒绝但她依然坚持。如此,女儿对老人真诚、深切的关爱便一览无余,并深深感染了观众的内心。

四、结语

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勾起人们对其的无限留恋,而将其改编成电影作品则是满足人们对文学作品留恋的一种有效途径,成功的电影改编作品能通过影视视角让观众更加形象、具体感知文学作品及其内涵。因此,《老人与海》这部经典文学之作也吸引了众多影视人对其的改编,在1958年美国版的电影作品中,导演与编剧保留了小说作品中原有的故事框架与创作意图,并且对原著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编,尤其是在故事人物形象塑造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于是,《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塑造有了小说与电影的比较,而且在电影中还加重了对小男孩马诺林“小硬汉”的形象塑造,增加了作家海明威妻子与老人女儿的女性形象塑造,从而令电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凸显出小说中的“硬汉”主题,并且传递出爱的新主题。

[参考文献]

[1] 黎明.经典的意义:再析电影《老人与海》的主题精神[J].电影文学,2008(17).

[2] 津沙.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与海》中的电影台词[J].海洋世界,2011(11).

[3] 刘建芳,李绍杰,毛海涛.硬汉与基督――《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分析[J].时代文学(双月版),2010(10).

老人与海小说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老人与海;语言表达;用词技巧;重复手法

一、前言

《老人与海》之所以经典,在于其思想,更在于其语言。立足于英文原著,对《老人与海》这部经典作品进行分析,以独特的视角对该书的语言创作进行评析,既能够体味原著作品的深刻内涵及情感韵味,也有助于提高英文水平。笔者在精读原著之后,对它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并对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进行透析,为读者提供借鉴。

二、《老人与海》原著语言风格和语言表达

简约凝练是该部作品的整体风格。无论是在语言对白,还是心理刻画上,作者都力求简单直接。以老人出海之前的描述为例,来评析该小说的整体语言特色。

He no longer dreamed of storms…nor contests of strength.nor of his wife.He only dreamed of places now and of the lionson the beach.They played…But he knew he would shiver himself and that soon he would be rowing.

(1)从整体看,该语段简单凝练。将句子拆开来看,以单音节和双音节词汇为主,愈发衬托的语言清新活泼,简约且富有艺术美。

(2)立足于词法角度分析,该语段中很多单词都属于一词多义,使小说的创作语言更加丰富。例如,dusk具有多种词性。作为名词,表示黄昏、傍晚、幽暗;作为形容词,可译为微暗的、变暗的;作为动词,即变暗。

(3)整部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简单句,使得段落结构比较简约,更容易被读者理解。无论是遣词用句,还是文笔格调,铿锵有力,却又不失简约。该段落中大量应用“nor of”充分展现了老人内心的强烈信念,不屈服命运的精神。加之,后部的动作描写,仿佛将我们带到了桑提亚哥老人的海边,去感受老人的战斗精神。作者多以简单句,勾勒整体作品,使文章思路清晰且干脆。

(4)该段落中,作者不过度追求句法的完整,以省略结构为主。虽然有悖语言的严谨性,但恰恰在语言层面奠定了小说的感情基调,使文章的语言摆脱了语法的框架结构,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而这些破碎的语言,也与小说的背景氛围相得益彰。例如,I remember everything from when we firstwent to get her.该句中,标准的句法结构是在“when”前面加上“the time”。此处的省略是作者刻意为之,虽略显破碎,但是,反而在丰满的语言描述中,植入了一些场景感,简约却又能够为读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老人与海》用词技巧

对原著进行解读,并品读小说中的经典句子,对它的用词技巧进行论述。

I Can do nothing with him and he Can donothing with me,hethought.Not as long as he keeps them up.该句中,“Not”的使用,非常经典。在句法上,它与“I can”并列,深层次含义上,它又直观地道出了老人内心的坚定。桑提亚哥老人坚信,只要不避让、不退缩,就会赢。老人无助,却执着。如果没有“Not”一次,就丧失了句子的这种情感功用。

该小说的语言很简约,语法结构却比较丰富。作者借助语法层次的精炼度,对老人的生活场景和捕鱼场景进行描述,又在无形中,在这些场景描写中渗入老人的复杂心境。省略句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省略句应用过程中,会有意识的省略很多单词,这恰恰使小说语言更加简洁凝练,深化了小说的整体语言表现力。

四、《老人与海》重复手法运用解析

重复手法,即在小说中,对词汇、短语和句子进行重复使用。例如,小说中这样描写:He let the linedown,down,down,unorlling off the first 0f the two reserve coils.该句中“down”运用了三次。单从句法布局上论述,使文笔更加连贯,句子更加悠远神秘。同时,它也强化了句子的整体情感表现,使小说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富有节奏感,情感也更加跌宕起伏,对读者产生了很强烈的感情冲击,使读者更能体会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再例如,If the boy were here.在桑提亚哥与马林鱼战斗过程中,连续出现了五次。老人一直在想,假如小男孩马诺林在就好了,不断重复的语句,既道出了老人的自我心理暗示,又间接诠释了老人与马诺林的友谊,使小说更具情感表现力。作者正是通过别具一格的重复手法,将主人公的情感渗透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小说的感情基调,不需要刻意去思考。无论是小说的语言布局,还是情感脉络,都更加自然、清新、流畅。

老人与海小说范文第3篇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刻画了一个“硬汉子”形象,在艰难困苦的人生中,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我视死如归。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来一下关于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请您阅读。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1《老人与海》是美国海明威写的关于老人、孩子和海的一本英雄主义的书。

文章里写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里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受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个人手段来反击。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把小刀绑在桨上乱扎、刀子折断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尽管结果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妈妈,她就像老人一样的坚强、自信。

在我们这个家里,靠我妈来维持,每天很早起床,做饭、干活,然后晚上11点睡觉,平时妈妈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作为家里的补贴与生活费、我的教育费。而且每天早上运动,来保持充沛的精力。今年我又得了肾炎,但我的妈妈还是微笑的对我说:“没事的,会治好”。为了让我过上与平常孩子的生活,每天都陪我。这么多年来,妈妈毫无怨言。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打败”。这是圣地亚哥对人们的真实忠告!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2《老人与海》50年代就被介绍到中国来了,中国的读者对于海明威以及《老人与海》都不陌生。

《老人与海》的素材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老人独自在海上打鱼。他钓到了一条大鱼,把鱼头和上半身绑在船上,但是他遇上了鲨鱼,老人使出了浑身解数和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到的鱼肉都吃了,结果这条大鱼又剩下不到一半,还不到800磅。

海明威在这个故事原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塑造了圣地亚哥爷爷这样一位普通而又可敬的劳动者的形象。

他不被任何困难所压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他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种求不言败的硬骨头精神贯穿在《老人与海》故事的始终,它所包含的哲理值得读者细细咀嚼。

读了《老人与海》这个故事后,令我很感动,前八十天,他一直打不到鱼,对于一个捕渔夫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可是老人并没有放弃,继续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却跟老人相反,没有珍惜时间,导致很多时候,时间都过去了,可是自己却没学过丁点本领。

在这,我想劝一些没珍惜好时间的人说:“请用自己的手抓紧时间,这样,时间是不会被空气吹走的。”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3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条普通的大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这本书讲了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读完这篇小说,我发现,老人的故事不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象征着整个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是胜利者。在这里,老人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股力量,一种精神,那是让人敬佩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精神。我也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坚强,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败退,这样永远也做不成一件事。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4失败,在许多人的眼中是非常可怕的,它一旦猖狂起来,就能击溃人的斗志,让人彻底崩溃,失去生活的希望。

着名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的那位老人就是一个敢与失败作斗争的例子。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翁一次特别的打鱼经过。在连续84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但在第二天,他非常幸运地捕获到了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那条马林鱼是他平生捕到的最大的一条鱼,那条鱼比他的小船还要长2英尺!马林鱼的身体大,力气自然也大。它拖着老人和小船在海上漂流了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来没有经历过的艰难考验。大马林鱼在大海上奋力挣扎,企图逃回大海。老人为了制服马林鱼,精疲力竭,皮开肉绽,但他并没有向大马林鱼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把大马林鱼扎死,拴在了船头。然而,幸运并没有出现,等待老人的是更大的考验。一群嗅着血腥味而来的大鲨鱼与已经皮开肉绽的老人展开了殊死博斗。最后老人的命虽然保住了,但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拖回去的最终是一副光秃秃的骨架。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遇到失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坚强、不屈服的心来面对失败,成功就一定会向我们走来。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5当我带着好奇心读完《老人与海》后,我被老人那份孤独和勇敢所打动了。

在这本书中,主人公是一位叫亚哥圣地的老人,他没有朋友,一生都在捕鱼,而他的唯一亲人也已经离他而去,只有一个人能安慰他,就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孩子。但是,在老人四十多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孩子也被他的父母带走了。看到这里,我觉得老人好可怜、好孤独,想想在我们身边,有父母呵护我们,有小伙伴陪着我们,还有老师教导我们,而他的唯一的安慰也离开了他,跟老人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啊!在孩子离开后,他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孤独加上失败,如果是我,我可能就要放弃了。

可老人并不这么想,他依旧带着能捕到大鱼的信心地出海捕鱼。他对孩子说:“你可想看我钓上来一个一千多磅的鱼?”原来老人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在文章最后,老人说:“不抱希望的人真愚蠢!”这句话也证实了我的想法。

当我看到老人经过三天三夜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下头时,我感到一阵阵伤心。老人却没有抱怨事实,只是平静地接受了它,并且在返航后不久就为下次的出海做打算。

读完这本书,使我明白了:每一回都是新的开始,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只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6《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一部代表作品。在整个小说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强而有魄力的老人在海上的战斗故事。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整个的搏斗激烈程度的升级,整个的故事的趣味性也是同步升级的。所以说,很多人认为真是一个乏味的故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为西方的小说的故事情节的描述与东方的小说的描述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的。在我们常见的小说当中,小说的情节的发展一定是要有一个渐渐推进的过程,同时故事的递进也是非常激烈的。

但是,在西方小说当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是更加平淡一些。而且因为对于东方的读者来说,因为小说本身就是译本,所以在整个的故事的领悟方面就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对于读者来说,自己所领悟到的部分都是已经经过了别人的思想的过滤的,所以对于作者的初始的思想以及观点就不能够做到切实的掌握。

老人与海最后的结果其实才是令人疑惑的。因为老人最后经历了生死搏斗得到的只是一具没有任何作用的鱼架,所以整个的故事的结局其实还是充满一定的悲剧色彩的。不仅会让我们想说,到底老人的这样的付出值得吗?

其实,如果在回头重新对于小说进行梳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老人已经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了。

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场搏斗的话,可能老人早已经对于生存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老人与海的读书笔记500字7波涛在继续的翻滚,击打在岸边的礁石上,溅起晶莹的浪花。海边的木屋里,一位叫桑提亚哥的老人安详的睡着,在他的梦里有一只勇敢地狮子。

这个叫桑提亚哥的老人深深地震撼了我,他在连续8天没不到鱼的情况下,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大,老人用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被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这条大马林鱼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鱼骨。这在头一次看这本书的人眼里或许是一个滑稽的笑话,但我认为这是一曲英雄的赞歌。

老人桑提亚哥,尽管一开头就处于不利地位——8天没捕到鱼,认为“倒了血霉”,而且别的渔夫把他看作失败者。然而他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老人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尽管结果鱼肉都被鲨鱼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老人在第一条鲨鱼要去了大约磅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本书的主题。从这方面来看,本书并不是什么寓言,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老人在重压下仍能保持优雅的风度,他是他一个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他是明知要失败而不怕失败的英雄!他的不被失败压倒的顽强搏斗,正昭示了人类那不可摧残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的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的化身。

作者在原来的故事中加了一个小男孩,男孩与老人,这加强了本书的乐观色彩,而老人的精神胜利还表现在末尾一句“老人正梦见狮子”中,因为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老人回忆年轻时,看到非洲的海滩上有狮子出没,通过狮子来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老人与海小说范文第4篇

摘要:海明威作为文学大师,他的文学语言简约、生动、精准、含蓄,蕴藏着深厚的内涵,其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海明威的作品,人们主要围绕审美风格与语言进行研究,对审美风格与语言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外加,我们主要依据翻译成中文版本的作品来进行研究,因中英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语言研究效果。本文以《老人与海》原本为基础,从语言学角度切入,研究作品的审美风格,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老人与海》 审美风格 构成 语言学 研究

海明威是一名美国作家,其作品以自然主义风格为主,小说的创作过程遵循“冰山理论”,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着明显的自我审美倾向。《老人与海》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对《老人与海》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海明威的人生哲理。简单的故事、精湛的写作手法、鲜明的语言特征,构成了整个作品的艺术魅力。本文具体探讨《老人与海》中审美风格与语言学之间的关系。

一、审美风格

解读海明威的审美风格可知,《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呈现多元化、独特化的艺术风格,海明威将简约、含蓄、深厚的蕴意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并统一地展现在文本语言中。简约的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给读者带来无穷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小说内容主要描绘了一位坚强、勇敢的主人公,具有硬汉性格,作者通过简约而精辟的生活用语刻画了硬汉精神。另一方面,表现形式主要以简约、含蓄为主。首先,作者提倡通过简约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浓厚的情感,不主张迂回曲折。在《老人与海》中,这种简约的语言风格显而易见,海明威懂得简洁语句和复杂情感之间的转换技巧,并能灵活运用。海明威旨在以简约的语言来提高语言表现力,采用最具体的方式来刻画物象,增加可视性,提升可感度。事物外观是表达文学艺术情感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描写,可在读者内心引发高度的真实感和强烈的视觉性,拉近读者和作家之间的距离,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海明威直接描写了大海、大马林鱼和鲨鱼等的外观形态,通过具体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透过具体物象来展现世界。①其次,其审美意蕴具有一定的含蓄性。海明威借助简约、质朴的语言,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读者在其描绘中体验语句所蕴含的情感。虽然作品中的语言直观、简朴,但这不会对丰富情感的表达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海明威将自己的人生观隐藏在了质朴的语言中。《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的物象客观、简单,蕴意却浓厚、炽烈。

二、语言艺术特征

大部分著名的文学作品,通常都有明显的语言特征。对于《老人与海》,人们记忆深刻的便是其简单、婉转的语言。

(一)以简单句式为主。《老人与海》中短句较多,并穿插使用长句,形成了一种有条不紊的文本形式。语言学中关于句长有着特定的参考标准,若整篇文本中平均句长位于14到22个单词的范围,则问题难度适中;若少于14个,则为简单文体;若超过22个,则为复杂文体。《老人与海》中简单句占据一半,并列句的比重达到30%左右,海明威在创作过程中精心挑选句式和词汇,并舍弃了冗余的修饰词,旨在通过简单的句式来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同时,海明威合理穿插长句,在背景介绍时使用了较多的长句,但在小说整体中,简单句居多,且but、and等连词出现的频率较高,这进一步说明了简单句在文本中占据的重要位置。

(二)词汇重复率较高。在词汇运用方面,海明威作品中词汇重复使用的现象较为常见。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一共有英文单词26674个,其中不同的有2515个,这也表明,每一个单词的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0.6次,有些词汇可能重复使用的次数更多,其中较为常见的实词使用次数较多。虽然作品的词汇重复使用率较高,但形容词和副词相对较少,这表明作品更加尊重客观事实。

(三)修辞方法丰富。在修辞层面,比喻、象征、重复手法运用较多。在作品中,通过the water来代替the sea,这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同时,小说还利用象征手法,丰富了主人公、大海等所有具体物象的内涵。对于like这种比喻性词汇,作品中总共出现37次,这表明作品中明喻修辞使用不多,这与作品直观、具体和真实的语言风格相一致。对于重复修辞则使用较多,作者强调重复,在使用这一修辞时,不仅要达到一定的语意,还应营造出有效的重复效果,这并不会给人刻意描画的感觉,而是形成于无意之中。

(四)叙事手法巧妙。海明威所运用的叙事手法更为巧妙:不断变换叙事角度,进一步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和内心活动,并在小说中找不到叙述者的痕迹。据相关统计,小说中第三人称出现次数达1171次,位居首位,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的客观陈述态度。而在表达老人内心想法时,主要使用第一人称,作者不干涉或左右主人公的想法,主人公可自主表达,达到了客观表达的效果。综合来说,作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叙述:一方面,借助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发展的简洁叙述;另一方面,借助主人公内心来映射事件,以免作者过多干扰。

三、审美风格与语言表达

语言风格本质为一种文学美感形态,映射在不同的作品中,因作家个体的差异,相应的性格特点和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姿态风貌也便不尽相同。《老人与海》主要借助各种词汇、修辞和句式来形成含蓄、简约的审美特点,小说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审美风格紧密相连。

符号学相关理论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符号均能引发人的感触和共鸣。通常那些具体的、形象的、可直接体会的客观语象能够刺激读者心理,并生成具体的形象带来审美的直观感受,这在《老人与海》中的表现更为突出。简洁的句式中蕴藏着丰富的实词,叙事手法合理,可在读者内心产生视觉可感性。

小说通过对经典英雄形象的塑造,展现了生命的价值。小说中老人的捕鱼经历,将生命的潜力和价值完整地展现了出来,老人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换取尊严和荣誉。以生命换取尊严和荣誉也是对圣地亚哥人人格的真实写照。老人与大海、鲨鱼等的搏斗和比拼,便是从自然中找回应有的尊严的过程。老人是自信的,即便孤身一人身处茫茫大海,也拼尽一切去争取生存机会。老人是粗壮的,即便持续84天毫无所获,也没有屈服于大海,这是其百折不挠精神的具体体现。老人是勇敢的,即便以捕鱼为生,也不畏惧各种危险。这种英雄形象在简约语言的烘托下更加明显和深刻。在第84天,老人还是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从老人的眼神中只能看到倔强和顽强,他直视大海中的各种困难,直面未来的生活,并对未来充满信心,“海水一样蓝的眼睛”便是对老人最准确的描述。海明威赋予了这个老人新鲜生动的活力和永不屈服的精神。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就如同孤独的老人面对茫茫的大海,但老人并没有被这一切吓退,而是一如既往,坚持不懈。从语言表达角度来说,这部作品大面积使用单、双音节,虽然语言简约,但却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感受,冲破了沉重、压抑的传统搏斗环境的束缚,将老人积极乐观的性格完全地展现了出来。

作者借助简约的文字和各种修辞手法,在简朴的文字中蕴藏着浓厚的情感,含蓄、婉转的语言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冰山理论的具体体现。冰山理论具体是指作品中所直接表达的内容有如一座冰山中漂浮在海面上的部分,而其他内容需要读者仔细品读,有如那隐藏在大海中剩余的冰山。对于海明威的作品,读者不仅要明白那没有道破的语意,还应理解在沉默中隐藏的内涵。《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反复使用大量实词和短句,舍弃了繁琐的加工,借助客观叙事来全面描写故事。海明威在将故事直观、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同时,还能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使读者在简约的文字中解读背后蕴藏的思想内涵。简约的艺术风格在故事叙述、景物描写、人物刻画以及对话交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引发读者去积极思索。简约的审美风格是通过语言才能表现出来的,但并不是文字数量越少,语言风格便越简洁,文字中还应具有一定的意味,蕴藏丰富的内涵,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其概括为形式的简单和内容的丰富,海明威在其作品中便很好地应用了这一理论。另外,海明威还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作品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注重自己主观感受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语言、形象和蕴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刺激读者的内心,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语言的表达直接影响作品的审美风格,且审美风格源于语言意识。语言具有一定的意味,它也是一种艺术符号,它在作品中丰富并优化了审美风格,只有准确把握语言,才可能抓住其审美风格。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其获得巨大文学成就的作品。冰山理论是海明威写作风格的代表,也是他文学审美取向的具体体现。他笔下的作品充满了神秘力量,且语言与故事紧密相连,使其作品充满了生命力。《老人与海》独特的语言特征在其文学作品中持续并永存,我们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

老人与海小说范文第5篇

一、《老人与海》的语言艺术风格

(一)小说人物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海明威在《老人与海》的小说中极力塑造一个真实并且勇敢、果断的老渔夫形象。作者运用精练的话语使得桑提亚哥具有了果断、坚强、有毅力的性格特点。老人在第84天再次出海时,他还是想着能捕到鱼,即使是在过去的83天里没有一丝收获;也就是说,老人的信心和希望一直都在,并没有消失过。84天的坚持,不能说老人是一个没有主意、盲目生活的人,从故事中读者可以体会得到,老人其实已经早早地做好了准备,就等着鱼儿上钩了。可是在老人捕到大马林鱼返回的途中,遇到了大鲨鱼,老人、大马林鱼以及大鲨鱼三者又进行了激烈的殊死搏斗。这似乎在告诉读者: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忍耐力,痛苦在硬汉身上是一种考验和激励,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这是读者能在小说中体会到的,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海明威的坚强、勇敢、机智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海明威生性好强,从小跟随父亲外出打猎,具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他注重创新、探索新事物,这也为他以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实生活中,海明威是一个执着的探索者;同时,在艺术上也与生活中一样;海明威总是尝试那些之前从未有人涉足或做过的事,他的一生都奉献在艺术探索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艺术探索,《老人与海》成为他人生中研究美和真在创作实践的精华,凸显了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点和叙述方式。(二)小说中突出的心理描写在《老人与海》的语言艺术风格上,海明威大量地使用白描的写法,叙述条理清晰,词汇应用生动形象,句子简洁易懂。在小说中,有一段描写鲨鱼出现时的紧张气氛,作者没有使用任何的形容词,没有一句话使用比喻修辞格,就是通过近乎模拟真实的场景,仅仅是应用了几个动词:蹿、冲、沉等就生动地展现了鲨鱼来袭时形势危急以及凶猛的场景。还有一段描写的是老人击杀鲨鱼时运用一系列的动词:揍、举、砍等,这些动词运用几个修饰词:用劲、狠狠地等,生动形象,使人身临其境,将老人面对鲨鱼时的英勇无惧、坚持不懈以及全力反击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值得一提的是,海明威在描写人的动作时,一般都是反复运用那几个动作描写:揍、打,反复地使用反而凸显了作者的匠心,这种动作几乎是任何人在面对来袭时的最直接反应;再者,作者通过反复地应用这些动作的词或者短语更加凸显出了老人与鲨鱼搏斗过程的惊险程度。(三)《老人与海》描写过程中的内心独白在该部小说中,海明威通过巧妙的写作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老人的内心世界,作者对内心独白的描写几乎采用的都是简练的句式,却展现了老人丰富的内心情感,给读者印象深刻。例如,小说中描写老人的孤独,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老人孤身一人自言自语,只有坚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以及对生的渴望才能支撑他活下去。在空旷的大海上,老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下去,作者只是应用简洁的描写,这样更能给读者展示老人内心世界的强大,没有人可以知道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老人只有坚持与忍耐,在各种危险出现之前尽可能做好准备,全力以赴地去迎接挑战。在返回的途中,大马林鱼最终还是被大鲨鱼吃掉,老人并没有抱怨,这就给读者深刻的启示:此刻的得失并不重要,是否成功也不能用得失来评判,唯一的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毅力以及对前途的乐观态度。这也正是老人面对困难时的解决妙方,虽然孤寂,但是内心深处有坚强的信念和精神支撑着,他就永远不可能被打倒。(四)《老人与海》中象征语言的应用大量地使用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是《老人与海》在语言艺术上的特点,伴随着这部小说的问世,有很多作家认为海明威是象征主义的作家,他非常善于根据写作内容将象征手法运用其中,并且能有效地凸显重点。在老人同大马林鱼的殊死搏斗中,老人的手受了伤,被鱼线划得血迹斑斑,通过描写这种情形反映了老人生活的辛酸。同时,也反映了老人心甘情愿的奉献精神。在捕捉大马林鱼返回的途中,面对鲨鱼的突然来袭,老人发出了撕心裂肺的惨叫,但是,老人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同鲨鱼搏斗。故事的结尾给人留下丰富的联想,并且画面透出极其深刻的寓意:老人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小屋睡着了,在睡梦中,老人梦见了狮子,这就象征着他同狮子一样凶猛、勇敢以及无所畏惧。在整部小说中,作者的核心思想是毅力、热爱、尊重、忍耐、坚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海明威借老人的形象凸显读者熟知的“硬汉形象”。老人孤身一人出海打鱼,在此后的故事发展情节上为小说深刻的寓意以及象征手法的应用起了铺垫作用,正是《老人与海》采用了这种写作手法,才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真实地凸显出来,再通过老人、大马林鱼以及大鲨鱼三者的对比更加鲜明。有时作者为了凸显和对比事件的发展和进程,语言艺术风格也会做一些变化。

二、结语

从以上对海明威作品《老人与海》的语言艺术风格的分析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形式。海明威在写作过程中凸显的写作风格:非常重视现实生活的事物,一切源于生活,需要实实在在的领悟。写作形式:文字语言简练、简洁、直截了当,不过多地使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格。总而言之,海明威对世界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文学形式影响了很多人,给读者带来真正意义上的震撼。

作者:王涛 李婷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