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质监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水质监测;水质分析
中图分类号:S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目前我国已将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狠抓环境质量,作为环境保护细分领域的水质监测行业,也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一.水质检测的意义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水质监测的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为客观的评价江河和海洋水质的状况,除上述监测项目外,有时需进行流速和流量的测定。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新的世纪中,面对洪水威胁、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我国的水质监测工作面临着崭新的内容。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质型缺水问题严重,跨流域调水工程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都对水质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水质监测具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水权交易、国家间的水事磋商等也都离不开水质监测数据。 目前我国面临的问题一是水质监测站点多以掌握地表水水资源质量功能为主,缺乏对地下水的监测和对大气降水水质监测。二是水质监测站的总数少于水功能区的数量,不能反映全部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三是各级水质监测中心的采样能力不足,监测频率低,水质监测实验室的监测仪器设备老化,大型分析仪器配备不平衡。四是机动监测能力不足,移动水质分析监测实验室配备数量太少,现场监测能力低。五是自动水质监测站数量太少,缺乏自动测报能力,难以获得重点水功能区主要水质监测的实时数据。
二.水质检测采样技术与方案 在制订监测方案时,首先也要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资料,查清用水情况、废水或污水的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排污去向和排放量,车间、工厂或地区的排污口数量及位置,废水处理情况,是否排入江、河、湖、海,流经区域是否有渗坑等。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监测点位,选定采样时间和频率、采样和监测方法及技术,制订质量保证程序、措施和实施计划等。 瞬时水样: 有些工厂的生产工艺过程连续恒定,废水中的组分和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这时可以用瞬时采样的方法。 平均混合水样: 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为一昼夜或一个生产周期),每隔相同的时间分别采集等量的水,然后混合均匀而组成的水样。 平均比例混合水样:即在一段时间内,每隔相同的时间分别采样,然后按相应的流量比例混合均匀而组成的水样;或在一段时间内,流量大时多取,流量小 时少取,然后将所取水样混合均匀。 (一)采样点的设置 (1)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主要有汞、镉、砷、铅的无机化合物,六价铬的无机化合物及有机氯化合物和强致癌物质等。 (2)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主要有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石油类、铜、锌、氟的无机化合物、硝基苯类、苯胺类等。 (3)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排放口布设采样点。为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可在进出口分别设置采样点。 (4)在排污渠道上,采样点应设在渠道较直、水量稳定,上游无污水汇入的地方。 (二)采样时间和频率 工业废水的污染物含量和排放量常随工艺条件及开工率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故采样时间、周期和频率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由于废水的性质和排放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无论是天然水水质还是工业企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水质在不同时间里也往往是有变化的。采样时间和频率的选取主要也应根据分析的目的和排污的均匀程度。一般说来,采样次数越多的混合水样,结果更加准确,即真实代表性越好。为了使水样有代表性,就要根据分析目的和现场实际情况来选定采样的方式。通常,水样采集的方式有瞬时水样、平均混合水样、平均比例混合水样等。 一般情况下,可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每隔半小时或1小时采样1次,将其混合后测定污染物的平均值。如果取几个生产周期(如3-5个周期)的废水监测,可每隔两小时取样1次。对于排污情况复杂,浓度变化的废水,采样时间间隔要缩短,有时需要5-10分钟采样1次,这种情况最好使用连续自动采样装置。对于水质和水量变化比较稳定或排放规律性较好的废水,待找出污染物浓度在生产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后,采样频率可大大降低,如每月采样测定两次。 城市排污管道大多数受纳10个以上工厂排放的废水,由于在管道内废水已进行了混合,故在管道出水口,可每隔1小时采样1次,连续采集8小时,也可连续采集24小时,然后将其混合制成混合样,测定各污染组分的平均浓度。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向国家直接保送数据的废水排放源规定:工业废水每年采样监测2-4次; 生活污水每年采样监测2次,春夏季各一次;医院污水每年采样监测4次,每季度1次。
三.水质监测技术与方案
立体化的监测解决方案由实验室、移动和自动监测三部分组成。
实验室监测解决方案
实验室是四级监测体系中进行日常水质分析工作的基本单位,由于长期以来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标准不统一。因此,实验室的建设规模和发展程度也很不平衡,为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必要根据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有关标准,建立和不断完善应用技术相当的标准化实验室,配备以常规监测参数为主,如:Hach公司出品的pH、COD、BOD、氨氮、总磷和微生物等实验室快速自动分析仪,并结合地方水质特点辅以特殊的监测仪器,如:砷、硒、汞、挥发酚等分析设备。通过标准化的“水环境监测样品管理和质量控制系统”,进行日常的水质参数分析。典型应用有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持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的配套项目——水质卫生安全监测体系。
(2)应急移动监测解决方案
2003年以来,黄河流域陆续发生了兰州油污染和黄河潼关段水质异常事件,为应对和预防重大流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和灾害,建立起相应的移动监测系统。系统由现代化的移动监测车、便携水质分析仪、自动采样器、图像采集和移动通信设备等构成。利用携带方便的水质分析仪器现场迅速监测基本污染物质,采录污染现场,并通过GPRS/GSM移动通信设备及时将第一手资料回传至上级部门和信息管理中心。同时自动采集样品,进行恒温贮藏,以备在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分析之用。
(3)自动站监测解决方案
自动水质监测站连续或间歇地实时监控河流、江河口、湖泊、沿海、地下水监测井、排污口水质状况,为水质监控提供完整的自动在线解决方案:整套系统由水质采样装置、预处理装置、自动监测仪器、辅助装置、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组成。采用先进的Wiahws操作软件,监控记录水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变量参数,并通过网关将信息实时反馈到水利部水质监测中心,监测中心也可通过公众电话网络/PSIT专线、GSM/GPRS无线通信网采集数据和实现系统的远程控制。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监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S959文献标识码: A
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地表水环境状况也有所恶化。因此就必须加大对其的监测力度。而地表水体的常规监测包括河流、湖库断面水质的例行监测,以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目前,这项工作在我国已经进行了近30年,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历史数据,为水环境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但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我国地表水污染现状和地表水监测概况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离不开水。俗话说:“人可三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良好的水质条件是维持人类体内正常新陈代谢和生理生化效应的必要条件。一旦接触受污染的水,人体健康可能就会受到威胁。而在我国,水资源南北、东西分布不均,有洪涝灾害、干旱和水质恶化三大问题,这其中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污染问题尤为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和影响越来越大。我国95%的地表水水源已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城镇自来水厂较为落后的传统水处理工艺又无法彻底去除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藻毒素等。这使得我国3亿多人取用的饮水是不安全的,其中农村约有1.8亿人取用的饮水中有害物质含量是超标的。据2010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来看,我国的地表水水环境的质量状况总体上变化不是很大,水污染形势依然是非常严峻的,而且由于大部分地区的污水处理率还比较低,从而导致大部分的未经处理生活污水又直接或间接的排入到当地的地表水体,大大的超过了其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使得水体的污染问题更加的突出。
我国的水质监测工作相对于欧美等国家起步较晚,自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以来,我国才第一次真正有意识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由于水环境监测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短短的30年里我国的水质监测工作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以大江、大河、湖泊为监测对象的监测网,常规监测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布点、采样、运输、分析、报告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在一些重要的河流湖库,已经开始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
2、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存在的问题
2.1监测断面不足,分布不均且缺乏统一管理。目前中国大部分流域和湖泊水库都存在着监测断面偏少的现象,而且布局不尽合理,这都急需进行补充、调整、完善或建立。长期以来“分割管理,各自为政”所形成的惯性,一些区域水资源管理者过分注重区域利益,忽视全流域的利益,流域管理的理念还没有被完全接受。为了实现流域控制与区域控制有机结合在微观上的结合,就要求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评价体系,根据不同流域、流域内不同河段、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以及对流域全局的影响程度,划定流域机构的直管范围,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2.2监测站网需要适时的更新和优化。虽然国控的水环境监测站点已经经过了几次的优化,基本可以从宏观上反映出我国的整体或者是一个流域整体的地表水环境的质量状况。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依靠我国现行的国控水环境监测站点还是不能够及时的来反映出各条河流及各个湖泊的整体的治理效果的,因此,就必须要更加细致的按照行政区划的划分来分为具体的省控以及市控点。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在环境监测系统方面存在着水利与环保两个部门的监测系统,所以有时候会出现对同一水域的重复监测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层必须结合两个部门的实际情况来对监测站网进行更加优化的配置,既不能漏测,也不能浪费,尽量的做到以流域管理为中心的监测网络全覆盖。
2.3水质监测仪器和技术水平达不到。水质监测标准要求与国外一些水质监测工作较早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表水监测技术仍然较为落后。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水质监测主要以理化监测为主,生物监测、遥感技术监测应用和水质自动监测都相对滞后。这些非传统的监测手段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生物监测能够对痕量的污染物进行检测,能够监测水域长期的生物毒性,对保证饮水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遥感监测可以提供更加及时。宏观的监测信息,对于环境决策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水质自动检测可以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完善我国的突发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然而,这些监测技术发展不够成熟,技术含量较高,需要较大的投入。因此,在我国还没有能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从日常到应急,从宏观到微观,从个体到整体的水质监测系统"这还需要增加相关方面的投入,提高科研水平,提高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
3改进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的措施
3.1改进水环境监测系统的相关技术
随着我国的地表水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加重,对于水质实施实时的在线监测也很有必要,通过远程的传输系统可以把监测到的数据自动的传到各级环保部门或者环境监测的执法部门。相信这也会非常有助于各个流域或城市治理水污染或废水的排放问题的。当然了,我国的水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应该在不断的借鉴发达国家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一些自己原有的监测仪器和技术,因为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有些国外的仪器往往会与我国的地表水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国情不相适合,这就要求我们国内的企业要更加的努力,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的开发出不仅准确而且也适合我国的水质监测的系列仪器,并且要使以前进口的一些比较实用的国外的仪器尽快的实现国产化。
2实行有效的简易的现场检测。我国地域广阔,河流纵横,各个流域内的环境污染事故也是频频发生,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迅速导致环境污染事故次数增多,于是,就要求我们必须发展简易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这其中,车载型的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测量常量、少量至微量的金属成分的便利手段,尤其是对于被污染的土壤中的底质、废物等固体的样品,可以在不经过消解的情况下进行直接的测量。另外,像MS、GC-PID等仪器都是测量有机污染物的比较好的仪器,但是这些仪器在我国还没有普遍的使用,在今后的水质监测中,要逐渐的普及这样的现场检测设备,这样可以便于我们的研究人员快速的作出分析和判断,也必定会使我们的水质监测工作有所提高。
3.3加强生物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
生物监测是水环境污染监测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具有敏感性、富集性、长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虽然生物监测的方法在我国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还是存在技术不足的问题。而遥感监测技术,水质遥感监测方法可以反映水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和变化,发现一些常规方法难以揭示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迁移特征,而且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和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的优势。近几年,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内陆水体的研究和应用在不断的发展着,已经从最初的单纯的水域识别逐渐发展到对水质参数进行遥感监测、制图和预测。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利用美国的AVTRTS数据、加拿大的CASI数据、芬兰的AISA素浓度、水体混浊度、悬浮物浓度等。因此在遥感监测技术上还需要大量的投入,进而能更多的为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服务。
总之,我国的地表水环境监测虽然总体上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给这项监测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尤其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方面,则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高自身的监测技术水平,同时借鉴国外已经比较先进的技术和仪器,两者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君,姜峰,吕利雪. 浅谈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广州化工,2013.05
【关键词】水质监测;质量控制
一、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及意义
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是在采样、分析、数据审核、出具报告的全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其目的就是确保水环境监测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准确、公正、科学,以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加强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整个监测过程中,质量保证不仅要求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还包括采样过程中的外部质量控制,同时还有数据报告中的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凭借自己的智慧,运用各种方式对自然进行着不同方式的改造,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与此同时,由于人们改造过程中只注重自身的需求,导致水、空气等遭受一定的污染。近年来,水资源越来越受到污染,水环境质量越来越差,水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其质量状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保护、改善水质量,人们对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和监测,以便能够得到明确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污染的发生。在水污染的治理及控制过程中,水质环境监测非常重要。由于水环境的样品比较复杂,且水是流动的,变化比较快,具有极强的时间和空间特性,受人为和空间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为了保证水质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精密性,确保监测的质量可靠,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加强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二、影响环境水质监测质量的因素
1.采样过程的规范性
样品采集过程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是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的前提条件。采样断面和采样点位的布设、采样频率和采样方法的确定、采样容器的选取和洗涤,以及样品的预处理、保存和运输等, 都会对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产生影响。
2.分析仪器及试剂
分析仪器测量范围、灵敏性等对监测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若仪器的灵敏度低会降低测量低浓度样品时的准确度,且样品浓度越低,误差越大。监测过程中使用的药品的纯度不够则会使配置的试剂出现浓度误差,降低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配制试剂的水的纯度不够也会产生同样的影响。
3.测试过程
在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与操作的规范性对测试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水平较高的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更少,可以保证提高监测结果的质量;异常值的处理及计算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据处理直接决定着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在对可以数据进行取舍时,必需遵照一定的原则,如狄克逊检验法、格鲁勃斯检验法等,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三、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1.采样及样品预处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对于河流与湖泊水质的监测,应注意合理布设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位置;若要对工业生产废水进行采集,则要熟悉其工艺流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时段进行采样,以保证所取水样的代表性和完整性。严格按照采样《环境监测规范》、《水质采样技术规范》等要求进行采样,并注意根据所采水样的种类,选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在此期间应同步做好全程序空白样以及现场平行样的采集。水样在运输的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水样的性质不发生变化,对水样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根据监测对象,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如冷藏、冷冻、加入相应的化学保存剂以及避光保存等,并要尽量缩短水样的运送时间,保证水样能够在有效期内送到实验室。对于需要在现场完成的检测项目,也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应记录。大部分在实验室进行监测的项目,均需要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后方可进行正常操作。在水样的预处理环节,应注意保证处理方法选择适当,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同时要保证空白样、平行样与样品相同的操作过程。
2.分析仪器使用的质量控制
分析仪器是实验室中为分析结果提供原始测量数据的设备,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对所有分析仪器除了正确的操作和维护外,还要严格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由省、市级计量部门对其进行强制性的周期检定。并对检定过的分析仪器按红、黄、绿三色标签进行标识化管理。对已检定合格的分析仪器还要进行检定周期内的运行情况检查,以防止分析仪器在检定周期内可能存在性能不稳定、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等情况,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分析仪器原因给实验结果带来影响。
3.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监测过程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种:
(1)加标回收率分析。加标回收率分析是在测定样品的同时,在同一样品的子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后进行测定,将其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以计算回收率。监测人员在监测时随机抽取样品数的10%做加标回收率分析,回收率根据项目不同,其范围控制在80%一120%。
(2)实验室平行样分析。实验室平行样分析是监测人员将同一样品的两份或多份子样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同步分析,以反映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可以检查同批样品测试结果的稳定情况,是监测人员采取的一种自控措施。监测人员在监测是随机抽取样品数的10%做平行样分析,根据项目不同,其精密度误差范围控制在0-33%。
(3)现场密码平行样分析。现场密码平行样分析是由采样人员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从现场采集同一样品的两份子样作为密码平行样进行的监测,因编号有所不同,对监测人员而言是未知的,属于他控制措施的一种。一般要求由采样人员采集样品数的15%做现场密码平行样。根据项目不同,其精密度误差范围控制在0-33%。
(4)实验室空白样分析。实验室空白样分析是监测人员以纯水作为样品的一种测定,空白实验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实验室的基本状况和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监测人员在监测样品同时必须做2个空白值。2个空白值相对偏差控制范围在0―50%。
(5)全程空白样分析。全程空白样分析是采样人员采样前以纯水作为样品进行采集、保存,运出实验室,直至采样过程结束后同常规样品一起交送实验室进行测定,全程空白样的测定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采样环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全程空白与实验室空白的测定值比较,相对偏差范围控制在0―50%。
(6)盲样或自插标样分析。盲样或自插样分析是由质控人员将一定数量的已知样品和常规样品同时安排给监测人员进行的测定,由于已知样品对监测人员是未知样。若测试结果经质控人员核对无误,即表示同批数据的质量是可信的。有标准样的项目进行标准样测试,没有标准样的项目可采取实际样品测定、现场加标、留样复测、人员对比和仪器对比等控制方式进行控制。
4.监测数据处理、提交
监测人员每接到一批样品后按要求及时分析,并将监测结果按数理统计要求整理好后提交监测结果,质控人员根据质控要求查看监测结果,对样品进行解密。若发现有不符合质控要求或者密码样不合格,就将与此同一批监测的全部数据视为不合格处理,要求重新监测,直至合格为止。并要求监测室和监测人员查找不合格的原因。
四、结语
影响水质监测质量的原因很多,只有使监测结果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只有严格做好质量控制,从上述质量控制措施出发,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监测;质量控制
引言
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同时由于监测环境的复杂性,质量管理机构的实际价值无法有效发挥,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当前环境监测体系中,样品分析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强化对分析误差的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误差,同时还可以准确地判断分析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1.1 加标回收率技术
在对环境监测实验室数据的测定时,通过对样品加入一定的标准物质实现对数据的测定,最后消除样品中标准物质的相关监测值,有利于提高回收率的数据测定,最终反映出测定数据的精准度。一般情况下,对于样品的要求,要保证样品测定物质形态与实际物质形态一致或者相似,确保监测控制在正确的区间,待测的样品的浓度值不能超过最高浓度的80%以上。当监测的样品发生了变化,就需要及时回收计算相关影响物的参考因素,有利于及时分析出样品的实际监测结果,以此确保对环境数据监测的真实性。
1.2 平行双样分析技术
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减小误差值被称为平行双样分析,在平行双样分析中,将同一种样品分成多份并放在相同的实验中进行监测,有利于展示出实验的监测结果和出现的误差值。通常在对环境的监测过程中,根据数据的复杂程度使用精准对样品数量的合理确定,可以使用平行双样的监测分析方法,实现了对样品分析的整体特殊定律,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判断,将数据中的误差排除,使监测数据的结果符合相对应的质量监控标准。
1.3 空白试验值技术
通过空白试验值技术,可以全面地反映出对环境监测的数据信息,由于空白试验值技术不能抵消样品带来的干扰,在环境监测实验室难以获得试验纯度极高的产品。在空白试验监测的样品中,会出现比较大的误差,所以监测环境的物体浓度通常比较低,有利于对样品过程中的程序问题进行测定。
2 影响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因素
2.1 环境方面因素
样品储存、现场监测、样品测定等环节对周边环境有着极高要求。若气候条件过于恶劣,则将直接影响水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例如,在空气湿度过高时,所配置的仪器设备将持续受到潮湿空气的腐蚀,进而对设备检测精度、运行稳定性造成干扰。
2.2 人为方面因素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环境水质监测技术体系日趋完善,传统理化监测、生物监测与遥感监测技术均得到广泛应用,发挥出极为显著的作用,人们可根据水质监测工作条件、水质标准加以选择。与此同时,水质监测的技术性特征愈发明显,对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普遍存在水质监测人员素养良莠不齐的问题,部分监测人员的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但对各项新型水质监测技术缺乏了解,导致水质分析质量、监测结果准确性存在不确定性。
2.3 试验设备方面因素
随着水质监测仪器设备更新换代频率的加快,水质监测质量及效率不断提升。但多数新型仪器设备的结构较为精密,极易受到环境、人为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结构性破损、检测精度波动、异常运行故障等问题。
3 强化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完善
在进行有关的监测活动和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对环境监测标准以及技术等进行严格的规定,不仅可以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还可以提高整体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并进一步增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对当前我国环境监测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所有的环境监测站都符合我国的实验室评审标准,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环境监测站在工作过程中会过度关注监测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并没有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情况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对环境监测分析质量的控制力度,有关单位和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实际对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应用一些技术文件或是作业指导书进一步加强对监测环节的管理力度。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有效落实各个监测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强化工作人员技术操作的规范性,还需要对管理体系的考核评价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质量体系的发展需求。
3.2 重视对检测人才的培养
环境监测实验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操控,所以就需要培养专业优秀的实验监测人员,对于监测人员而言,必须要掌握足够的实验方法和专业知识,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方法后,才能在实验中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所以就需要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拓展,使环境监测实验的数据结果保持准确性,对于购买的新的监测设备,还需要组织监测人员进行学习,避免因为使用错误而造成实验数据错误。在日常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工作中,还要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和薪资福利,从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实验过程更加严谨。
3.3 强化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管理工作
加强对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我们需要对各种仪器设备等进行经常性维护。由于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都与我们的水质监测实验有关,所以进行实验室内各种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日常维护很重要,同时更是各项质量监测的基础。只有把各方面的设备装配得准确合理,才能保证水质监测结果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做好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管理。某地区一环境监测实验室就曾发生了这样的故障,由于该环境监测实验室当中负责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工作人员,在仪器设备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后都未对其进行更新、维护,从而造成该实验室内仪器设备老化、设备数据不准确,进而引发了水质监测数量失真、失效,为该环境监测实验室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由此来看,监测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对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优化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对该方面的关注。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通过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够及时提供环境问题的报告数据,有利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做出深刻的思考,但是在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实验室数据质量的可靠性,就需要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的控制预防,通过对人员、设备等进行控制,才能有效确保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数据准确和精准,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应对依据。
参考文献
[1]蓝国剑.探讨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 ,31 (7 ):168-169.
[关键词]省界缓冲区 水质监测 复核内容
[中图分类号] X83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209-1
黄河上游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监测断面复核,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水法》、《水污染防治法》赋予流域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根据水利部 “关于开展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复核和监测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水资司下发会议纪要,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下发的“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断面复核实施方案”要求,为加强黄河上游河段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工作,提高上游河段省界水质监测质量和数据公信力,黄河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承担并完成黄河青、甘、川保留区、黄河青、甘缓冲区、白河阿坝保留区、黑河若尔盖自然保护区、湟水青甘缓冲区、大通河青甘缓冲区、大通河甘青缓冲区7个缓冲区的水质监测断面复核工作。
1工作目标
为使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断面的设置更加合理,监测数据更加科学地反映有关省(区)出入境水量和水质变化,根据室内资料收集及野外现场查勘结果,对已实施监测、已规划但未实施监测,通过方案备选、方案比选、方案推荐三个层面认证,获得各个省界水功能区最佳监测断面。
2复核范围
本次省界缓冲区断面复核调查包括黄河干流、支流湟水河、大通河、白河、黑河;调查河道总长1998.9公里,调查行政区为青海、甘肃、四川三省。
对确定的黄河干流、湟水河、大通河、白河、黑河省界缓冲区进行实地查勘。
黄河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于2011年8月开始本次调查工作,按“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调查和查勘工作。
对省界缓冲区起止断面河段进行实地查勘,明确省界缓冲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及标示碑埋设地点的行政区位置,并对省界缓冲区起始断面、终止端面进行GPS定位。
3复核内容
3.1已实施监测的“省界(缓冲区)”和水质监测断面的复核
黄河上游河段已实施监测的“省界(缓冲区)”和水质监测断面有:黄河青甘缓冲区、湟水青甘缓冲区、大通河甘青缓冲区。按省界缓冲区及省界水质断面设置《省界水体水质站设置导则(试行)》进行了复核,符合内容包括:
①绝对位置,包括地理坐标、行政区位置(省、市、县、乡、村);对省界缓冲区起止断面河段进行了实地查勘,省界缓冲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的行政区位置,并对省界缓冲区起始断面、终止断面及标示碑埋设地点实地进行GPS定位复核。
②相对位置,包括距河源(入河口)距离、距水功能区上(下)断面距离、距上(下)游水文站距离、距省界线的距离等。
③交通条件。
④采样条件。
⑤省界(缓冲区)的取用水情况、排污口及纳污情况等。
⑥填写相关表格。
⑦收集相关资料:重点收集省界缓冲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相关资料。
3.2未实施监测的省界水质监测断面的复核
黄河上游省界缓冲区及水质监测断面未实施有:黄河青甘川保留区、白河阿坝保留区、黑河若尔盖自然保护区、大通河青甘缓冲区,对以上缓冲区进行实地查勘,所涉及的水质监测断面。
4技术路线
以复核工作原则确立的范围为基础,以《省界水体水质站设置导则(试行)》和水利部《关于开展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断面复核和监测规划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0]83号)为依据,在相对位置、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对不符合复核技术要求的、进行调整。为使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断面的设置更加合理,监测数据更加科学地反映有关省(区)出入境得水量和水质,做到水量水质监测相结合,便于科学划分责任,通过室内资料收集及野外现场勘测,对已实施监测的省界水质监测断面进行分析,获得省界水功能区最佳监测断面。
5技术要求
黄河上游河段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断面复核查勘工作严格按照水利部《省界水体水质站设置导则(试行)》和水利部《关于开展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断面复核和监测规划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0]83号)规定和要求进行。省界缓冲区及省界水质断面的设置在执行《省界水体水质站设置导则(试行)》的基础上,区分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断面在不同省区间的位置关系。
黄河上游河段省界缓冲区均为上下游关系的省界水功能区,在水功能区上下游和省界线都应考虑设置监测断面;暂时不能设置多个断面的应优先保证与省界一致的断面设置。对已实施监测的省界(缓冲区)断面,应尽量将断面位置移侄省界线。
6结语
黄河上游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断面复核项目组织安排。由于黄河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充分认识到调查工作的重要性,责成黄河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一定要认真、按时完成。黄河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在调查时间紧、任务重、战线长,加之黄河上游的特定环境的特点及时成立了外业、内业两个小组于2011年8月20日~10月30日进行外业调查,行程超过5000km。在实地调查勘察中取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本次黄河上游河段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监测断面复核调查有黄河青甘川保留区、黄河青甘缓冲区、白河阿坝保留区、黑河若尔盖自然保护区、湟水青甘缓冲区、大通河青甘缓冲区、大通河甘青缓冲区。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在外业调查完成后也有序进行,对调查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编制了调查报告。
(1)在实地搜集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完成了《黄河流域上游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监测断面分析研究》。
(2)完成了七个省界缓冲区《黄河流域上游省界缓冲区登记表》、《黄河上游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设置信息一览表》、《黄河上游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设置信息一览表》续表,成果表的统计。
(3)完成了黄河上游河段省界缓冲区省界水质监测断面复核调查影像资料成果的整理,装订成册。
参考文献
[1]贾利. 省界河段水质监测在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J]. 治淮. 1997(10).
[2] 孙齐鸣,张和. 水质监测断面代表性的定量化探讨[J]. 中国环境监测. 1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