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童话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培养幼儿的初步审美能力、表现能力,让幼儿在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渐提升自己感受、理解、领悟能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课程教育将幼儿表演列入到新的幼儿课程结构体系中。可见,表演活动在幼儿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成长发展,需要相关教育人员把握住幼儿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表演能力。1
一、通过幼儿园童话剧公共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一)户外童话剧公共环境的创设
结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需要幼儿园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幼儿童话剧演出创设户外的公共环境。在童话剧户外公共环境的创设中,教师需要从小处入手,以幼儿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和喜爱的小动物为主,加强幼儿和大自然环境的接触,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习惯,在大自然环境的打造中体现童话色彩。比如某幼儿园在园外童话剧环境的创设体现如下:“打开幼儿园巴洛克古典大门,发现一排排紫藤,幼儿园的长廊上装满了童话人物,比如白雪公主,喜羊羊、美人鱼……瞬间让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感觉自己置身于童话世界。幼儿园内部时不时的露出小动物的脑袋,他们说着:“我们正在成长,请多关照我,不要碰我,怕疼……””
(二) 幼儿园室内走廊的童话剧环境
幼儿园走廊的布置上要画上民间故事、经典故事,比如《三只小猪》、《花格子大象》《三只蝴蝶》等,为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重要支持,在无形中发挥出幼儿园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让幼儿在无形中受到启发。
(三) 在幼儿园活动室中创设童话剧环境
在幼儿园的活动室中,幼儿学习用的桌椅、靠垫等都要体现童话剧的色彩。比如幼儿教可以将桌椅布置设计成童话角色小组,如红蝴蝶小组,黄蝴蝶小组、蓝蝴蝶小组,将幼儿的坐垫设计成各种动物的形状,将班级区角设计成童话角色的区角,如巴巴爸爸的家、巴巴妈妈小厨房、巴巴拉拉小书吧等,从而在不自觉中将幼儿带入到童话天地中。
二、班级童话剧环境的营造,为幼儿表演提供语言环境的支持
为了为每一名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幼儿教师在每一个班级的内部都设置了相应的表演区,从而通过表演区的设置激发了幼儿表演的兴趣。在班级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童话剧练习,通过舞台场景的设置,为幼儿表达自己的童真、童趣提供重要的支持,让小班幼儿在童话剧表演活动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开学初的时候,教师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行为喜好为他们布置了具有针对的小舞台场景,具体包括多种故事背景图、各种颜色的表演服装、多个布偶娃娃、多个手偶娃娃等。在课堂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各种材料进行表演。在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表演材料的情况下,幼儿显然表示出极大的表演热情,促进了幼儿表演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故事表演中拥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为此需要教师能够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在宽松的环境中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欲望。但是基于小班幼儿年纪较小,语言表达比较单一,常常无法完整的表达一个故事,加上幼儿的注意力比较容易转移。为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需要营造良好的童话剧氛围,创新幼儿童话剧表演内容和形式
(一)幼儿教师要精心挑选故事脚本,合理编排剧本
好的剧本是幼儿童话剧表演是否成功的关键,好的故事剧本会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来参与到童话剧的表演中,对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技能等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其他教师意见之后,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了《三只蝴蝶》、《三只小猪》等多个故事,并结合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对故事进行了适当的改变,形成童话剧剧本。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故事教学加强学生对故事的了解
童话剧表演的基础是对童话剧故事脚本有着一定的了解,只有在了解童话剧故事脚本之后才能更好的进行童话剧表现。而怎样让幼儿了解童话剧的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形式来让幼儿欣赏和了解情景剧的多种形式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感知童话剧剧本。
(三)通过观赏多形式的表演来让幼儿在沟通交流中进一步获取表演技巧和经验
幼儿童话剧的表演和一般舞台表演不同,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舞台经验,因而在童话剧表演 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的丰富幼儿的舞台经验。在组织小班幼儿欣赏大班幼儿表演的童话剧之外,教师还可从网络上多下载一些和童话剧有关的知识内容,让幼儿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并对幼儿的表演进行适当的点评,在交流和学习中更好的促进幼儿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童话剧是幼儿表演活动的重要构成,对提升幼儿表演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的培养和提升幼儿语言能力,需要教师结合幼儿发展实际来挑选和编排童话剧的内容,以幼儿学习需要为本更拓展幼儿情景剧发展思路,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成长发展。
作者简介:盛艳(1981-),女,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人,民族:汉 ,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幼儿童话剧表演。
参考文献:
[1]周卫倩,余海玲.创童话剧环境,促幼儿表演能力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3.
一、幼儿童话舞剧教学可以激发幼儿艺术幻想,进而在舞蹈动作中表达情感,提高幼儿的表现力
幼儿童话舞剧的教学,首先就赋予了丰富的幼儿童话故事。童话舞蹈剧有着丰富的艺术幻想,应该发挥童话舞剧特有的,富有贴近幼儿生活、充满童趣的舞蹈想象力和表现力,将幼儿的艺术幻想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舞蹈的形式经过教学实践将其进行艺术加工、组织、整理,与优美起伏的节奏和旋律一起构织成为舞蹈的内容。一方面,幼儿可以通过自身对童话故事中的艺术幻想,用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和认识大胆的表现出来,让幼儿去充当童话故事中自己喜欢或者想扮演的角色,用心去感知美、体验美。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童话舞剧中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在模仿童话舞剧中角色的各种动作的基础上,借助夸张、拟人、幽默的艺术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模仿和创造的表现能力。以童话舞剧《小熊请客》为例,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将童话故事向幼儿进行展示,并布置好舞台的相关场景、道具和饰品,观看“狗、鸡、熊、猫、狐狸”等动物的生活中颇具典型的动作的录像,让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动作,播放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我才不管你》等,并请每一个孩子边唱边把自己想象成歌中角色进行表演,在教学实践的时候根据剧情,设计舞蹈动作,完成童话歌舞剧《小熊请客》的表演,显然,幼儿的艺术幻想得到了满足,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幼儿童话舞剧教学融入了幼儿心理特点和生活情趣,培养了幼儿人文主义审美情操
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幼儿童话本身就是幼儿的最爱,童话舞剧的教学,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生活情趣,培养了幼儿的人文主义审美情操。我们都知道,幼儿是人生的幼年阶段,天真活拨,知识不多,对生活的各类现象充满好奇感,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决定了童话舞剧的教学必须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而事实上呢,幼儿童话舞剧恰好将幼儿的个性和幼儿童话般的年龄心理特征结合得完美无瑕。童话舞剧中的离奇而又充满想象的故事情节,将想象中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结合起来,带着夸张而又幼稚的故事情节,成为幼儿舞蹈剧中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我们抛开歌舞不说,单单是从童话故事本身来看,就蕴含着无穷的人文主义精神财富,这些深远的意味,显然不能靠简单的说教来实现,要想正儿八经地进行教育往往既费力又收效甚微,童话舞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不仅仅是幼儿年龄心理上的原因,更是因为缺乏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取得的人文主义审美情趣都是苍白无力的。只要借助童话舞剧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幼儿,获得童话故事以外的精神认知和行为,在获取童话舞剧本身人文主义艺术审美情趣的同时,让幼儿童话舞剧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道德力量成为幼儿的潜意识和规则意识,让幼儿们终身受益。如我们可以根据《格林童话》中的《狼和七只小山羊》设计一场幼儿童话舞剧,将一只假冒羊妈妈的狼和七只小山羊的故事用歌舞演绎出来,将故事情节中符合幼儿天真幼稚的思维融入进去,力尽将幼儿的善恶观、生命观展现出来,通过舞蹈、音乐、语言等等将幼儿的的善良、美好的意愿充分的展现出来,无疑,是对幼儿人文主义审美情趣的有效培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童话舞剧的教学启迪了幼儿的心灵,在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将幼儿诚实、机智、勇敢和合作互助的精神等一系列的人文主义审美观展现在幼儿面前。
三、幼儿童话舞剧教学可以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情境,有效的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身心;特点;依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46-01
在九年义务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应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取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1.结合儿童的特点,加深理解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指导思想
任务应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身"指身体全面发展。
"心"指精神愉快,思想开朗,提高大脑功能而言。
为完成上述教学任务,体育教学应以生动活泼为其教学的指导思想。
"生动"是要求教师从体育课的内容安排、组织教学的形式、教学的方法,应新颖、多变、有趣味、有吸引力。
"活泼"指学生在课堂中,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锻炼。
从教学效果看,儿童们在"汗、会、乐"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开发儿童的智力、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目的。
2.科学组织引导,优化活动过程
科学合理地组织体育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幼儿体育活动教学,教师的教学和指导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运用得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幼儿的求知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幼儿是否能很好地学会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实际效果、身体能力的发展和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首先要加强活动前的准备,要周密计划、钻研教材。对幼儿的人数、场地大小、所用的教玩具多少和本园的设备条件做到心中有数,对本次活动的教材特点进行周密分析,设计如何练习和分组。
其次要加强教学组织。科学合理地安排每一个环节,做到动静交替,放收有度、自主探索与集中练习相结合。发挥教师的讲课技巧,精讲多练。让幼儿明确动作的要领和步骤,以及游戏的规则、玩法等。讲解动作的要领、重点和难点时,力求形象化,做到语言精练,示范正确。例如跳跃的动作,要求幼儿双脚起跳,轻轻落地。可以告诉幼儿:要像棉花落在地上没有声音,让幼儿体会落地的动作要领。
三是要减少排队等待,增加练习次数,提高练习密度。要认真考虑幼儿站的队形,什么时间需要站什么样的队形,都要认真周密地考虑好,减少不必要的排队和队形调动。必要的排队和队形调动也在要在"简"、"洁"、"快"上下工夫。
四是合理组织练习。根据教材特点、器械、场地情况,对可以集体练习和游戏的教材,尽量采用不分组的集体练习方式,还可以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和循环练习法,这样可以增加练习次数,提高练习密度。
3.要依据身体特点,提高体育素养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不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身高的发育领先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应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将书本中的童话故事搬到舞台上来,并非是简单的照搬,这其中我们老师要做大量细致而繁琐的工作。我总结以往的实践,认为应当着力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精挑细选,确定演出剧目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儿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天真、幼稚而又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是这个“阶段”的特征。对童话故事进行精挑细选并改编成童话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适应这个“阶段”孩子的特征。具体地说,一是故事情节要简单易记:二是故事内容要易于理解,贴近孩子的生活:三是故事要有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演出时容易使孩子投入。实践中,我们常常是在语言活动中多次接触过的童话故事中挑选适合改编的故事。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童话剧的积极性,我们还让中、大班的孩子们自己挑选,例如采取投票方式选出他们最喜爱的童话。最近举办的第二届童话节,除小班演出的经典童话系列由老师选定外,中班演出的《西游记》系列、大班演出的《哪吒》系列,均由孩子们自主选择产生。
此外,童话故事改编童话剧,教师不仅要遵循易懂、易记、易投入的原则,同时还要下功夫增强剧目的观赏性。对此,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增添对话、减少旁白,避免冷场;二是减少书面语,尽量使台词口语化,让幼儿表演时朗朗上口;三是增加肢体语言,用动作辅助台词,诠释剧情,增强演出效果。这样,使孩子们充满稚气的表演更加精彩。
二、家园合力,精心装扮角色
给童话剧角色制作服装、道具,是又一项既繁琐又重要的工作。如果这些工作都由带班的老师来承担,对于老师而言不仅工作量大、耗时长,而且还只能表现出制作老师个人的创意和思想,结果很容易使童话剧落入俗套。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们的潜能,提高家长的参与度,故我园在第二届童话节活动意举办了亲子制作大赛,让幼儿挑选童话剧中自己喜欢的角色,并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家中的废旧材料将自己打扮成角色形象。例如,在活动中陆杨小朋友选择了大灰狼角色后,全家人齐上阵,爸爸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师特长,为孩子设计了一款具有大灰狼特征的服饰,妈妈则利用家里的旧绒布,精心缝制了一件张着的血盆大口,这样后面拖着一条毛茸茸长尾巴的大灰狼服饰很快就做成了;此外,还有的小朋友在一次性雨衣上装饰花边,将其做成小猫、小狗的服装;还有的将包花纸做成哪吒的服装,将挂历纸做成虾兵蟹将的服装等,总之件件道具都是如此的惟妙惟肖。
在整个活动中每个家庭都各显神通,让孩子们的很多潜能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其中有很多创意超乎老师的预料。虽然都是采用废旧物品制作,但制作出来的服装、道具却个个都是精品。从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可以看出,他们和孩子一样,都对童话节充满了期待。
三、创设场景,营造剧场氛围
为了表演好童话剧,在幼儿园中每班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辟出一块适合的场地作为童话剧场。有的利用教室内南北交叉的横梁隔出一块地方,用各种包装纸折成帷幕,画出大大的背景墙,还摆上纸箱做成的茅草房、山洞,布置成幼儿自己的“梦想剧场”;有的班级利则利用走廊,将其布置成“水帘洞”、“盘丝洞”;还有的班级把整面墙布置成“火焰山”;有的班级索性在操场上“建”成一个气派、宏伟的“南天门”;有的利用教室大门将其做成“龙宫门”,教室里面布置上珊瑚、水草,仿佛置身于“东海龙宫”。这样,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幼儿园打造成了属于自己的童话王国。
四、精雕细琢,追求完善、完美
孩子在演出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常有的事,例如小班幼儿说台词常卡壳,需要老师的提醒:改编后的童话剧内容仍有不合理的地方;观看演出的小观众只是坐在位置上观看,缺少彼此之间的互动等。这些问题表现在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就要求各班老师都要做有心人,对演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地修正,不断使童话剧的演出日臻完美。如对童话剧进行配乐录音,让孩子们跟着录音一起说台词,这样起初枯燥的排练就轻松多了。在小四班幼儿的童话剧《小熊请客》中,教师和孩子们把原先赶走狐狸的情节删掉,改为狐狸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小动物们不仅原谅了它,还真诚地邀请它一起参加生日聚会,这样的结局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再如为了让作为小观众的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到剧情中,可以请“小观众们”一起参与报幕、解说旁白等活动,并按学号或分组轮流表演,演出结束时“演员”和“观众”一起跳舞等。
我们就是这样在及时发现问题、修改问题、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中逐渐形成童话剧演出的良性循环,从而使童话剧越办越精彩。
五、资源共享,演出更多剧目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观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
二、活动主题和宣传口号
1、活动主题: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环保
2、宣传口号:
我有一双能干的手;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环境;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会说;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会玩;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班级环境及全园周围环境);张贴宣传标语。
2、以班为单位作好参加活动的准备:排练童话或故事剧;抓好幼儿生活技能的教育和学习;培养幼儿与不同年龄班级的小朋友交往与和合作的能力;收集制作环保时装的废旧物品;每班设计一个结对子游戏,并做好游戏物品的准备。
3、由幼儿园准备活动奖品和礼品。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倡议
1、目的:为了使幼儿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倡议本园全体教师和全体家长积极为幼儿创设欢度“六一”的节日环境与氛围,共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六一”节的各项活动。
2、时间:200*年5月26日至200*年6月1日。
3、对象:本园全体教师、幼儿和家长。
4、办法:通过在本园的板报向教师、家长发出倡议和向每个幼儿的家长发送倡议书引起家长的重视,争取全体教师和家长对此次庆祝活动的配合与支持。
(二)系列活动
本次“六一”儿童节活动以“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巧手儿比赛”、“小能人比赛”、“巧嘴儿比赛”、“结对子游园”等系列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1、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赛
(1)目的:通过参加幼儿故事、童话剧的表演,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2)要求:每班准备一个幼儿故事或童话剧;体现人人参与;选材符合本班幼儿水平;表演活泼、大方;服装设计符合剧情需要;根据剧情的需要配有一定的背景和表演用的道具;讲述、配乐录音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