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曲突徙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说得多好啊!辛弃疾因“众里寻他千百度”,才使“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为千古名句,也成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需要勇往直前,也需要顿足回首。在回眸的刹那,你或许会感受到“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心旷神怡;在驻足的瞬间,你或许能收获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反思,如今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重要品质。许多教师在刚刚打过下课铃声、走下讲台的一瞬间,都会有一种释怀或惆怅,或轻松或郁闷的情绪。这是由于课堂教学进展是否顺畅,预设目标是否达成,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等等一系列问题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种信号。有的信号可能稍纵即逝,有的信号则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持久,让你萦绕于心,挥之不去。若将这些信号捕捉下来、揣摩一下因果,记录下来、探寻一下缘由,这就成了教学“反思”。
日常到学校听课,学校领导和执教教师常常谦逊地让我给评评课、把把脉。多年来,我形成了一种习惯,总要先请执教教师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自我感觉。因为我知道,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之所以这样去做,一定有其自己的想法。至于这样的想法及做法是否合适、是否奏效,就要反过身来去思考和打量。而这种自省与反诘,正是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思想与行为的最佳契机。这种反思或许还不够准确,或许还不够深刻,或许还不够全面,但它却是在自己心灵深处的内省与探寻。只有在自己安静下来,冷静地反躬自省后,别人的评课才会与之形成交互,形成共鸣,甚至是争鸣。也只有这样,道理才会越辩越明,教研才会别有洞天,教学才能愈来愈精进。
不断地反思,会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智慧,生机盎然;不断地反思,会让我们的学生泛舟学海,如沐春风;不断地反思,也会让我们的教师超越自我,日臻完善。
曾经听说美国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谈到了他在做企业决策时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取消?如果不能取消,能不能与别的环节或问题合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接下来思考的问题就是,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它?
新课程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更要成为一种品质。当前教师的反思大多是在课后、教后进行,多少有一些“亡羊补牢”的意味,虽然有利于改进日后的教学,避免日复一日的恶性循环,但当时蹉跎的毕竟是眼前学生的宝贵时光。因此说,课后反思固然必要,但未雨绸缪的备课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同时也是首要的。
《汉书·霍光传》记载: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这就是“曲突徙薪”的由来,今人常用“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如此看来,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曲突徙薪”,以免弄得人焦头烂额、扼腕叹息。由此,想到了我们教师的备课。教师备课时最为关注的有两点,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教什么”思考的是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确定;“怎么教”琢磨的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那么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否也这样三思而后问:
1.这个教学目标(内容、环节)是否有意义?
2.如果有意义,都有哪些教学方法能够达成目标、完成教学内容?
3.在这些办法中,哪个办法最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没过多久,这户人家果然失火了。所幸当时正值白天,火情被及早发现,周围的乡亲纷纷跑来救火,新建起来的房子才没有被烧成一片废墟。
大火过后,这户人家为了感谢邻里乡亲的慷慨相助,杀了家里养的牛,又买了十几坛好酒,请大家到家里吃饭。宴席开始的时候,主人把因为救火而烧掉了头发和烧伤了身体的人让到了上座,其他的人也都按照救火功劳的大小依次确定了位子。但是这次请来的客人中却单单少了那位曾经建议主人尽早改造烟囱、移走柴草的人,有人就对主人说:“如果您当初听了那人的建议,就不会有这场火灾,也不用有这些杀牛买酒的花费了。今天您论功请客,怎么能忘了他的好意呢?”主人听后顿悟,赶紧去请那位当初提醒他的人。
出了事之后的援助是十分可贵的,当然应该表示感谢。但是与之相比,及早发现隐患,并提出预防措施则显得更为重要。故事里的主人不但在事前没有重视防患于未然的意见,而且事后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善意提醒的价值,确是糊涂之人。
【原段呈现】
客有过主人者①,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②。客谓主人③:“曲其突④,远徙其薪⑤。不者且有火患⑥。”主人嘿然不应⑦。居无何,家果失火,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⑧。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燔发灼烂者在于上行⑨,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⑩。人谓主人曰:“乡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者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选自《说苑·权谋》,中华书局2009年版)
【注释】
①过:拜访。
②傍:同“旁”,旁边。
③谓:对……说。
④曲(qū):使……弯曲。 突:烟囱。
⑤徙:迁徙。?薪:柴草。
⑥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
⑦嘿(mò)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
⑧息:同“熄”,灭。
⑨燔(fán)发灼(zhuó)烂者:(因救火)被火烧掉头发、烧伤身体的人。 燔、灼,烧。
⑩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乡(xiànɡ)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
亡:同“无”。
寤:同“悟”,醒悟,觉悟。
【作品简介】
《说苑》,西汉刘向撰,本书按类编辑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博闻馆】
(讯)和今年3月第一期新势力周同样,这期新势力周继续关注年轻人的独立流行风格,这一次淘宝把大数据翻了个遍,然后说找到了这么一群有明显文化特征的小众青年,联合IDEAT理想家杂志一起了《淘宝小众文化潮流趋势图谱》全面解读这些人的流行风貌。
这份图谱不仅由淘宝在微博微信上做传播,理想家杂志也会在9月刊上连续多个版面登出。电商和杂志媒体的跨界内容合作,多少碰撞出一些新鲜感。从报告内容的可读性而言,很明显对话对象是普通消费者,呈现的核心内容是文化现象和流行元素,数据的细节已被弱化,基本是直接读图。也许淘宝的本意就不是让人读数,而是把个性青年的流行风貌以感性的模样还原给大家。
放几个淘宝官微发出的海报和gif给大家感受一下。
(来源:壹读)
【关键词】戏曲;传播;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随着科技的发展更新,人们针对它的关注度在增加。基于网络基础拓展和无线移动,还会出现其他全新相关的媒体形态。相对于书报、户外、广播、电视四种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发展戏曲,必须利用好以下新媒体的传播途径。
1 促进传统媒体数字化
报纸、杂志、广告的数字化传播打破了信息传播媒介的局限性,传统文化单位调整思路与方向,全面向生产、产品、管理、经营数字化转变,增强竞争力。在数字化、信息化发展中,拓展服务渠道,丰富产品形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计算机超大容量的信息库与强大检索引擎,为用户提供最有效和便捷的方式获得有用的信息。关停现有的低效、高耗的传统纸质媒介,降底成本。
具体而言,要为各个剧种的学术探讨设置报纸、画册和学术刊物、广播的“三位一体”的传播策略,从三种不同的传播角度,全方位立体的呈现艺术魅力。比如,试着设置一个场景,新剧目诞生,报纸上各行各业的评价,画册上剧照的亮相,学术刊物上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播上既有评价也有音频文件的展示,让很多没有前往剧场观看的受众,在心目中各自绘制形象,引起收看期待感。
2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戏曲
网络是新媒体传播最有力的平台,戏曲网站是运用互联技术建构的戏曲信息与交流的平台,是网上戏曲资源的集结地。网络兼容了戏曲资源的多种载体形式。文本信息的传播极大地方便戏曲资料的阅读与研究;音像传播,体现出网络对于戏曲电影、电视传播等形式强有力的整合作用。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使得戏曲网民的声音成为网络戏曲资源的新亮点。互联网上的戏曲信息资源内容广泛,数量巨大,但整体上庞杂无序。
在互联网发达的信息时代,网络提供给受众更多关于戏曲的选择机会,不同的戏迷可以搜索自己喜欢的名家唱段的视频、音频、图片资料,还可以与互联网另一端的戏迷们进行资源的交流。网络拉近了戏迷与戏曲的距离,同时也造成了新戏迷与艺术的鸿沟,距离产生美,通过合理适当的距离,演员行为和观众观赏行为共同营造出一个不可复制的剧场氛围,观众形成“在现场的”的状态,但是网络观看时停顿的随意性影响了戏曲意境的完整展示,在信息时代中,合理利用信息具有碎片化、随意性的特点,开辟新的传播途径——微电影。
往往人们只有几分钟闲暇也会上网放松片刻,观看短小精悍的戏曲微电影打发时间。目前戏迷们自发创建的戏曲网站大都依靠自筹基金运行,开始时关注度极高,渐渐地忽略了日常维护工作,如出现网站链接不到或无效的问题,逐渐丧失人气,最终走向没落。有几家还依旧焕发光彩,比如咚咚锵中华戏曲网,该网站的内容涵盖戏迷需求,有专题、剧场信息、每周经典、戏曲人之窗、好书好碟等分区,适时地更新页面信息有助于保持网络戏迷关注度。
笔者有一个利用网络进行戏曲创作与传播的想法,戏迷们开设戏曲剧本评论网,让大家集思广益创作剧本,管理员每月进行两次,有不同的剧种分区和年代戏分区,每单周周一给出一组3到5个关键词,周五宣布活动截止,周日的时候将评选出的最佳作品放在首页醒目位置,接下来的双周一周,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帖,为选出的剧本添砖加瓦,根据自己的偏好和个性需求对剧本进行修改和评论,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故事结构,只要言之有据即合理。这样一年下来,就会有不少于30部具有高关注度剧本文本面世,配合上媒介快捷的信息传递效率,很快剧本就能够获得各舞台和电影导演的关注。一旦剧本得到重视拍摄成影片,投放到网络上,参与的人们真切的看到自己智慧时激动的心态,听说过的人怀着好奇的心态观看,这种启发式的传播效果远远高于传统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聊天群组功能,发挥群组的主动性,培养更多戏曲爱好者,重点是青年人的兴趣培养,有步骤的投放大量制作精良的动漫作品、微电影、壁纸,推广交流活动,创造积极文艺氛围。
3 积极打造数字影视戏曲精品
数字影视戏曲精品打造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
一是拍摄存储数字化。现在很多戏曲影视作品拍摄使用的是硬盘摄像机和磁带式摄像机拍摄时间长,携带方便,硬盘和磁带可重复使用,利用率大大提高,节约环保。将拍摄的底片全部转换成数据文件存储在电脑里,在文件里编剪配、图像校色,图层合成,使用特技。究其数字化的优势来说,剪辑和特技应用方便,局限性是文件存储量要求巨大,制片人需承受的压力大,因此在强大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可以尝试。
二是电视信号数字化。电视实现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用数字代替原来的模拟信号传输,提供最佳的视频和音频效果,因而数字影视中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是未来影视发展的趋势,仰仗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改造,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产业链的构成,中国移动电视整体市场的建立,全球高清数字电视的大趋势,3G时代的手机媒体的覆盖程度,手机广告的垄断,移动媒体的高覆盖率支撑着数字影视的投放。现代电视屏幕的长宽比由4:3向16:9转变,很多画面在16:9的电视播放看起来正常全屏播放边界没有遮挡,放在老电视机上就出现画面被裁切的现象,视角拘束。配合着数字电视播放的升级要求,电视信号的数字化调整可以在技术上解决画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型稀土矿;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找矿远景;矿产资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0-015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0.074
江西省古溪地区稀土矿勘查区位于大粮田稀土矿床向西的延伸部位,大粮田、葛藤嘴两个稀土矿区。古溪地区作为大粮田、葛藤嘴稀土矿床的地段,区内地层、岩性、风化壳特征与大粮田、葛藤嘴矿区基本一致,并在区内变质砂岩和变质沉凝灰岩中发现了较好的稀土矿化异常,因此古溪地区也具有类似的变质岩风化壳稀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故而古溪地区应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是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1 区域地质背景
古溪地区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与滨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带的内侧华夏板块中,横跨武夷、罗霄两块体的交接带部位,即武夷隆起西侧,罗霄褶皱带中部。区内地层主要发育有青白口系、白垩系和第四系,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1.1 地层
本区晚元古代青白口系为一套海底火山-沉积建造的浅变质岩系,构成本区的褶皱基底,其以次海相地槽型复理石或类复理石建造为主,次为海底火山碎屑岩建造。燕山构造运动,形成大量中生代断陷盆地,沉积了一套内陆湖泊相红色类磨拉石建造,中晚期盆缘处于进一步伸展的构造环境中,造成安山质火山岩沿断裂喷发。寒武纪地层为一套韵律式复理石砂板岩建造,分布于矿区南部,白垩纪地层与下伏浅变质岩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其上大多被第四系覆盖或被断层切割,主要分布于矿区的西面,第四系松散堆积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神山组、库里组浅变质岩,产状(170°-190°∠35°-58°),由北往南大致为向斜构造的老新老地层。
神山组(Pt5s)主要分布矿区中部,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与上覆库里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岩石组合以千枚岩为主,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划分为二段。
神山组一段(Pt5s1):灰黑色(含碳)千枚岩、灰黑色(含碳)绢云千枚岩,夹有青灰色、黄白色绢云千枚岩与灰白色薄层状变质粉砂岩,部分含有碳质,千枚状构造发育,岩石由绢云母(83%)、黑云母(10%)和碳质(7%)组成,在绢云母鳞片中散布有黑色碳质物,绢云母大小0.05~0.1mm,定向平行排列,黑云母呈弯曲鳞片,长0.1~0.25mm,与片理斜交,组成透镜体、扁豆体(0.8~2mm),分布于绢云母片理间。本层风化较差。
神山组二段(Pt5s2):灰-青灰色(少量紫红色)千枚岩、绢云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夹有灰白色变质粉屑沉积灰岩、变质细屑沉凝灰岩及变凝灰质粉砂岩,该段最重要的岩性特征是:岩石呈青灰色,千枚状构造发育。岩石由绢云母鳞片及石英粉砂组成、绢云母长0.05~0.1mm,呈定向排列,含量70%;石英碎屑大小0.01~0.06mm,呈次棱角状,较均匀散布于绢云母间,含量30%,本层地表风化程度一般,为本区潜在含矿地层之一。
库里组(Pt5k):矿区大部分出露,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与下覆神山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中生代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石组合主要为变凝灰岩类,变质碎屑岩类,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划分为两段。
库里组一段(Pt5k1):灰白色、灰绿色中薄层状变质中-细屑沉凝灰岩、变质粉屑凝灰岩夹灰-深灰色(少量棕红色)中薄层状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粉砂岩,主要特征为:岩石多呈灰-灰白色,层理明显,多具中薄层状构造,可见层纹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晶屑、碎屑,大小0.1~0.4mm,呈现由粗到细的规律变化,岩石类型上表现由变质中细屑沉凝灰岩到变质粉屑沉凝灰岩的变化,风化程度较好,为本区主要稀土含矿地层。
库里组二段(Pt3k2):紫红色、砖红色厚-块状变质粉砂岩、变质粉屑沉凝灰岩,岩性特征:岩石多呈紫红色,层理不明显,多为厚块状,矿物颗粒为粉砂级。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二云母、绿泥石,矿物多具定向排列,其中分布有大小0.1~0.5mm的石英,含量38%,斜长石细-中砂状碎屑、晶屑,晶型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在云母鳞片集合体间分布有粒状镶嵌的石英,少量长石,为凝灰物质重结晶产物,本层风化程度较好,为本区最重要的稀土含矿地层。
1.2 区域构造特征
本区位于华南板块南华活动带,华夏褶皱系武夷山-云开褶皱带中段。区内历经加里东、印支-燕山乃至喜山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区内的地层、岩石发生广泛的变质和形式多样的构造变形。
2 稀土矿化特征
江西省稀土矿产极为丰富,素有“稀土王国”的美誉,以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最具特色,轻、中、重稀土配分齐全。轻稀土主要分布于江西的南部地区,中、重稀土主要分布在西南一带大岩体中,全省70%的稀土矿床(矿点)集中在该地区,如足洞、岗下、大埠等稀土矿床。全区共发现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矿点)百余处,其中大型三处,中型十余处,小型及矿化点近百处,累计探明稀土氧化物80余万吨,探明储量占全省90%以上,其中重稀土占全国保有储量的70%约20万吨。据《江西稀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研究报告》,全区预测远景资源(REO)E+F级1467万吨,其中预测E级重稀土98万吨。
2.1 矿体产状和形态
矿体呈似层状沿全风化层分布,平面形态受风化壳的形态的控制,呈阔叶状随地形而变化,单矿体形态略为复杂,边界一般受沟谷展布的控制,多呈不规则多边形及梅花状,所处山包呈椭圆状;矿体倾角较为平缓,山顶一般为5°~10°,沿山坡变陡为20°~30°,总体倾角较地形坡度略为平缓,矿体厚度一般山顶较厚,山脊次之,山坡两翼及坡脚厚度较薄。矿体分布于海拔标高为262(LJ312)~329m(LJ469),矿体标高总体随地势变化而变化,一般地势较高矿体完整性较好,反之,地势较低的地方受流水侵蚀作用而被严重破坏,使矿体支离破碎。
矿体形态,表面上多呈阔叶状,圆状或椭圆状,总体呈似层状随地形波浪起伏产出,根据矿体埋藏地下或暴露地表的产出特征,可划为:隐伏式-矿体上部全由非矿层覆盖,矿体赋存在全风化层的中上部;半隐伏式-在山顶、山脊及部分上山坡部位的矿体地表,而山坡或山脚部位矿体则隐伏地下;式-全风化层遭受强烈剥蚀,富矿层位全部暴露于地表,本区以半隐伏式占多数。
2.2 矿体剖面变化特征
剖面上呈似层状随地形波浪起伏,厚薄不一,矿体垂直厚度多为1.48~16m,平均厚度为5.23m。矿体厚度一般随所处地形部位不同而变化,与其所处的微地貌位置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山顶较厚,山脊山腰次之,山坡两翼及坡脚矿体厚度较薄。勘查内的V号矿体平均厚度较大,其控制的333网度的矿块平均厚度为7.59m。矿体埋藏深度为262(LJ31)~392(LJ46)m,矿区在含矿工程中有一半工程矿体出露地表,占53%,说明本区由于遭受剥蚀作用较强烈,矿体多被剥蚀而变薄。各个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74.40,厚度较均匀。
3 稀土成矿条件分析
3.1 区域成矿条件
古溪矿区内矿体严格受母岩(变质岩)风化壳控制,本区库里组和神山组地层稀土风度值平均为530ppm,远大于赣南地区变质岩平均风度值(350ppm),为稀土矿化提供了必备条件。同时在以化学作用为主要作用下,原岩矿石、矿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分解,使硅铝酸盐矿物减少,黏土矿物增加,形成以高岭石、石英为主的松散风化壳,稀土元素也随着表生作用的进行和岩石矿物分解,呈离子状态发生迁移,而黏土矿物又具较强的吸附作用使稀土元素在风化壳中发生次生富集而形成工业矿体。同时,勘查区内特定的地理环境,潮湿的亚热带气候和适宜的pH值(5~6),也成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
3.2 含矿岩性条件
本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受稀土内生条件和表生条件双重控制。其成矿机制表现为:有利的成矿母岩与有利的气候以及地貌条件相结合,使母岩内生稀土矿物在风化壳中大量转变为离子吸附态稀土,从而富集成矿。
成矿母岩的稀土赋存状态和稀土浓度是决定能否成矿的两个必要的内生条件,而母岩的稀土赋存类型是矿床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中的关键条件。在适当风化条件下,有利的成矿母岩能够为风化壳提供成矿所必须的稀土离子来源,此外,矿床的稀土配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岩的稀土配分,不同的稀土配分和母岩的形成规律,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不同配分稀土矿床的成矿规律特征。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表生成矿机制表现为有利的气候、地貌条件相结合,以及适度发育的硅铝型风化壳。气候条件控制了本区的风化壳总体的化学风化程度。地貌条件特别是相对切割深度控制了风化壳的发育与保存条件。风化壳pH值则集中反映了一定气候条件和地貌条件下,不同成分母岩的化学风化程度直接影响稀土的表生富集,是成矿重要的指示特征。
可确定本区潜在找矿类型属海底火山沉积凝灰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且有着较好的成矿条件:(1)成矿母岩为库里组变质凝灰质粉砂岩,该层呈巨厚层,岩性较单一;(2)母岩含稀土量大于平均丰度值,说明本区是稀土化学异常区,化学异常是稀土找矿的重要成矿条件;(3)区内成矿母岩特性,根据其物质来源和化学成分,具富碱贫铁镁组分特征;(4)新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地形地貌对风化壳和矿体的发育保存起着间接的作用,属丘陵地貌或山岭地缓地区,相对高差30~300m,基岩出露少,地表风化壳发育,是稀土找矿的地貌标志;(5)区内地层的构造裂隙发育促成表生作用的进行和风化壳的形成,为风化作用提供有利的空间条件,风化壳裂隙内常有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充填,是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间接找矿标志。
4 找矿方向分析
区域内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矿床是在有利的成矿母岩之上,发育了有利于稀土离子富集的风化壳,集有利的内生矿化条件和有利的表生富集条件于一体,其成矿模式是以母岩稀土浓度和赋存状态为必要内生矿化条件,以地貌和风化壳pH值为必要表生成矿条件的四元一体成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