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进入初中的感受

进入初中的感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进入初中的感受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1篇

我的想象里??

初中生活是忙碌的。它不像小学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它的所有时间都属于思维,属于书本,属于课堂。它不像小学有属于自己的心灵,因为要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学习里。早自习、行课,再到晚自习,似乎初中生活把时间的一分一秒,都安排得满满的,使我们感到压力,但我们把压力化为动力,成绩一升再升!但是忙碌的初中生活似乎让我们能彻底理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道理。

初中生活是快乐的。它能从学习中感受快乐,从紧张中感受快乐,从朋友身上感受到快乐。初中跟小学一样,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只不过他们比小学的更成熟,比小学的更优秀……和几个知心朋友漫步在校园中,阵阵谈笑风生,阵阵忆苦思甜啊!大家都为奋斗了六年终于进入初中而喝彩!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初中生活是幸福的,虽然它的幸福不跟小学一样,但它那种幸福是漫游知识海洋的幸福,是有属于自己主见的幸福。每一天,我们都在跟笔打交道,跟书交朋友。遨游知识海洋中,会令自己感受到比小学那个无知的

少年幸福几百倍!这样幸福下去,会令你知识更丰富,头脑更发达!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2篇

一、用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要着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就须给于他们无时无刻的关怀,真诚的帮助和鼓励。教师没有真实的情感投入,学生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就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达到所期盼的教学效果。因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师情感投入基础之上的,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双向交流过程。真诚的交流,能使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关怀和挚爱,感受到信赖,感受到鼓舞与激励,感受到殷切的期望和由衷赞美。从而把内心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动力。实现教师的期盼。

二、重视阶段过度,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周围的一切他们都感到陌生,老师、同学、学习环境或生活方式对他们来说都很新鲜。学习科目增加、在校时间增长。迫使他们不得不改变作息习惯,不得不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在这个过渡阶段,就数学而言,如果教师不给与足够的重视,不能很快地投入情感,使学生切实感到教师的爱的温暖、感受到新环境有了新靠山,学生意识还徘徊在以往的环境中,他们会感到无所适从,开始抱怨,接着影响课堂学习效率,甚至开始对数学失去信心。失去信心是很可怕的,也是很难学好的。怎样使学生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呢?

1.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爱好,根据学生的状况,结合教材与新课程标准,使教学设计既兼顾学生共同发展,又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在教师的组织下使学生共同处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使课堂成为一个交流活动的课堂,让全班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热情和信任,感受到教师的积极期待和希望,使课堂环境成为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

2. 初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是,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初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初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思维他们学习和能力比较弱,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要适中,不能好高骛远。在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做、去想、去探索、去合作交流的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中,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低位进入,使他们获得受到信赖与激励的内心体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确有困难的问题,在与学生双向交流中要一步一步地做给他们看,不厌其烦地耐心讲给他们听,帮助他们理解,使他们克服学习上和心理上的各种障碍。逐步提高他们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逐步训练阅读技巧,提高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解决能力。数学中的“读”主要在读概念、读定理、读公式、读题等方面,这不但要读出语言文字的内涵和外延,还要读出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对于刚入初中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做好阅读的示范,逐步让他们学会数学阅读,使他们在阅读中会抓关键字、会抓关键词、会抓中心句,进而使语言文字与已有知识联系在一起,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学生发生的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超出了学生已有的知识范畴,而是学生阅读技巧的欠缺,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问题,不能有效地使问题实质与已有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的结果。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情感教学 初中语文 教学 古诗词

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这些新要求正是情感教育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而作为语言艺术集大成者的古诗词,一方面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养分,另一方面通过精美又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如何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巩固情感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真正走进古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一、反复吟诵,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朱自清说:“吟诵是欣赏的必然步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诵读等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渐渐理解整篇诗词的大意,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古诗词的意境中,为进一步体会诗词中的情感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诗词中富有情感和艺术性的语言,在真情实感的朗读中体会和升华学生的情感。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这首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朗读形式的有效采用中,体会和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意象。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中的叠词现象,如文章最后的两组叠词“盈盈”、“脉脉”,从叠词声音与节奏的角度,朗读起来本身就有一种隐秘的哀痛之感,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可以初步体会出织女的相思之愁。而“盈盈”指水波清澈透明,“脉脉”又从人物描写角度将织女凝视河水思念牛郎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学生在朗读中,不自觉地就进入织女的形象世界,感受她的哀伤与思念,最终升华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推敲字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本质上讲,古诗词是对文字和语言的高度凝练,以表现出最为深邃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环节中对诗词中的句子或者字词的推敲,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更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深入诗词丰富的意蕴中。

有人说,古诗词常因为一字使用精妙而神采顿现。在抓住某个字或词进行推敲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替换法,通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字词,让学生体会原字词的传神之处,从而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如在学习辛弃疾《破阵子》一词时,学生对词人渴望重返战场、杀敌报国的情感是较容易理解的,但是如何更深入地体会“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情绪,这种情绪才是词人更深沉与真实的情感表达。在“醉里挑灯看剑”一句中“挑”字就很需要推敲。首先在字音上它是一个多音字,这里应该是第一声还是第三声?结合意思这里应是把蜡挑一下,使其更明亮,而非用肩膀挑着烛灯。在学生理解“挑”字的意思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替换字词的方法,体会“挑”字与“拿”、“举”等意思相近的字的比较。在这句词中,抒情主人公喝得酩酊大醉,但是他并没有休息,深夜来到书房小心翼翼地挑拨着烛火,为的是再看一眼曾陪他征战沙场的宝剑。“挑”这个字结合“醉”、“看剑”这一系列的动作,更生动、贴切地表现主人公郁郁寡欢、壮志未酬的形象。而如果换成“拿”、“举”等字,虽然从意思上是相近的,但是从情感上讲,远没有“挑”字来得生动形象和情真意切。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提高其审美能力已经成为新的教学理念。而情感教育正是旨在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而发挥行之有效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基于两者的共通与联系,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所谓情境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学生从古诗词表面描绘的景物进行观赏,继而站在作者的角度,寄情于景,对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进行更有深度和内涵的感受。

以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为例,诗中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经典的写景诗句。洞庭湖水把东南两地分裂成吴国与楚国,天地万物都随着波涛起伏飘荡。这一句诗在描写湖水这个客观景物时,极言其波澜壮阔的气势。如何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杜甫所感受到的画面?这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诗句大意,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将这幅景色描写出来,使其丰富、充实。学生在想象中,仿佛化身为诗人,在贴近诗中意象的同时,渐渐感受到作者隐藏在景物之中的更深的情愫。而要真切地感受寓于景物之中的深情,就必须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境地。为了更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可结合关于此诗的写作背景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时“左臂偏枯,右耳已聋,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漂泊”。学生在了解作者处境的同时,也能更全面、真切地进入诗人的内心感受。浩瀚的洞庭水此时有了更深的含义,世界如此广阔,诗人却在一叶扁舟上漂泊无依,大与小的对照,更凸显诗人的凄凉落寞。这是对于自身处境的一种私情,而此诗更想言说的是对国家与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的哀痛与不甘。李渔在《窥词管见》写道:“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说情。”通过对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进行欣赏,教师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不断挖掘诗词中的意境之美,实现诗歌感情的深层次鉴赏,也就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

参考文献:

[1]吕运理.初中语文古诗词浅析.学周刊,2015,01.

[2]沈建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学术研究(教学动态),2015,05.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4篇

早就听别人说初中生活是既美丽又充实,既快乐有艰苦的。现在我也是一名初中生了!

刚进入校园我就感受到了初中校园的庄严。每个老师都带着严肃的表情,不再有小学老师的和蔼可亲;每个同学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书的世界,不再有小学的快乐,无忧无虑;下课时,校园里也没有了小学时的热闹。

初中的生活不禁让我打了一个冷颤,虽然现在我还不能适应初中的环境,但是我相信在经过了为期四天的军训后,我一定会更深一层的认识到初中生活的!

荥阳市2中7年级5班初一:史佳丽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7—0068—01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过好衔接关,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笔者愿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做好教学衔接工作。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跨度大。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绝大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

2.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行的。

3.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高一物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搞不清楚,到高中物理阶段,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就更差,直接导致了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恐惧。

4.学生在以往生活中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更本质、更抽象一些,甚至有时一些生活现象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

二、对策

1.注意新旧知识承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消化理解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和顺应新知识。

2.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3.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但一解题就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