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田径项目

田径项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田径项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田径项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选项课 田径项目 教学改革

1.前言

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一种最主要且重要的体育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进行分班教学,目前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为: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武术、健美操、艺术体操、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和网球等;体育理论内容为体育锻炼方法、卫生保健、运动技术原理、竞赛规则、体育价值和功能,以及体育休闲娱乐。

田径运动是体育选项课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它能有效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一系列身体素质。然而近年来,随着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深入高校,高校体育课程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随着各种新兴项目的引进,田径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许多高校甚至取消了田径项目的选项课,这显然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相违背,是不合理、不科学的,这也是近年来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田径运动教学的作用

田径运动教学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田径主要是个人项目,运动员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运动水平,有利于个性的形成、心理素质的提高。田径运动中“跑、跳、投”项目对提高身体的有关能力和相应的身体素质,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有明显作用。

3.田径项目教学被淡化甚至取消的原因

(1)学生厌倦。首先,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长期接受田径运动训练,内容陈旧单一,训练方法重复,训练手段缺乏娱乐性。其次,田径运动项目由于自身特点,必须重复进行,导致运动量较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长距离项目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情况,导致其不愿参加。最后,由于田径教学多在室外进行,长期风吹日晒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要求较高,相比之下多数学生更愿意选择能在室内进行的运动项目。

(2)快乐体育难以把握。现阶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正大力推进快乐体育。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体育教学过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达到体育教学中提高体力、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田径技术动作结构大致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比较单调,需要参与者反复地模仿、练习、巩固,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将快乐体育引进后发现,虽然在教学中将很多田径训练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游戏或趣味竞赛的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其毕竟有别于球类、舞蹈等运动项目,需要参与者反复地模仿、练习、巩固,而以游戏或趣味竞赛方式进行练习的次数较少,强度较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长期进行缺少多变性和新颖性,反而会使学生出现抵触情绪,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降低,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形成了练得轻松了、玩得快乐了,教学质量降低了,而练得累了、玩得少了学生又厌烦了的状况。

(3)教学目标重技能、轻素质。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学生进校之初就进行选项课分班教学,在各运动项目的教学中侧重于该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在有限的课时内相应减少了身体素质的训练,或者是进行部分专项素质训练,不能达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而田径运动正是发展学生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的最好手段,因此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逐步被淡化。

4.建议

如今在倡导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引导下,高校体育选项课中的田径项目应当进行以下改革。

(1)将田径运动项目分解安排到各学期中。在学生选项时不再安排单一的田径选项课,将田径运动中的“跑、跳、投”各项根据学院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选择地安排到学期。

(2)所有项目课程中均需安排一定比例的田径项目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各个运动项目中,根据课时情况,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田径项目教学。课时安排需根据所排田径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合理进行。

(3)每学期的田径项目为期末必考项目,在期末总评分中占一定比例。学生在体育选项课期末考试中除参加专项课时外,还应进行部分本学期田径项目考核即为身体素质考核,考核分数应在总评中占有一定比例。

5.结语

随着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肯定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贺毅.对高校推行快乐体育而淡化田径项目的思考.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20):328-329.

[2]陈晓梧.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田径教学的思考.考试周刊,2008,(4):143-144.

[3]刘健鹏.对田径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遭受冷落的思考.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67-69.

[4]杨波.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掌握和应用快乐体育.学术论坛,2007,(14):227.

[5]黄晓俊,左新荣。安徽普通高校田径课程选修的现状与对策.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302-306.

[6]章玮.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10):90-93.

田径项目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 田径 困境

【论文摘 要】本文阐述了田径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分析了目前高校体育课中田径项目开展的现状及学生厌倦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引言

近几年,“素质教育”为教育改革的深化开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仍有许多现实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高校体育选项制的普及和实施、新兴体育项目的引入,使得田径课遭受冷落、挤压、削减甚至排除,直接影响了田径教学在学校中应有的地位。田径运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尤其是在高校的体育课中,田径内容已寥寥无几,其后果是学生体质严重下降,力量、耐力、灵敏、协调、奔跑等运动能力下降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作为现代体育第一基石的田径项目已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逐渐被边缘化,田径项目的这种困境我们得重新审视。

二、田径运动锻炼的价值

田径运动能增强人们的体质,促使体内新陈代谢,全面改善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对神经、肌肉、内在器官起到全面锻炼的作用。同时田径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田径运动能够有效地发展各类运动项目所需的素质,对各类运动项目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田径运动项目被称为“运动之母”。因此,田径运动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田径课必须开设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应突出田径课的主导地位,对其考核要采取硬性指标。田径运动促进人体器官机能的发展。田径运动能够发展与完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使体内能量消耗增加,防止人体内脂肪储存过多;心脏机能和血液循环系统得到锻炼,使心肌逐渐增强,心壁增厚,心脏容积增加,心脏每博输出量增加,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得到增强,肺活量加大。田径运动能够提高人体性能。田径运动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能够提高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提高人体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田径运动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田径运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艰难、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特别是在中长跑项目中,学生跑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极点”。当“极点”出现时,学生会感到呼吸困难、脚步沉重、迈不开步伐,甚至腹部感觉疼痛。但是只要坚持下去,突破“极点”,过后,学生就能轻松地跑下去,否则前功尽弃,这时就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最大考验。田径运动能发展各类运动项目所需的素质。田径运动能增强人体的体质,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全面改善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对神经、肌肉、内在器官起到全面锻炼的作用。

三、高校体育课田径项目的困境

(一)目前高校体育课田径项目的困境

目前,田径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遭受冷落。随着体育教学思想改革的不断深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思想引入教学中,“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呈多元化发展,作为传统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田径,与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相比,就显得比较枯燥且辛苦。从而篮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排球、跆拳道、散打、武术等项目选项的人数越来越多,反而高校田径教学失去了昔日的主导地位。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田径项目的选课,所以普通高校公共课中田径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学生不喜欢田径课的原因

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中田径内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田径教材内容陈旧、单一、重复。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方法过于陈旧,主要沿用竞技运动的项目及训练方法,教材内容固定不变,灵活性不够、个性化不足,练习内容单调,运动强度较大,并且运动技术的固定形式和单一动作的重复练习都是通过个体行为来完成,从而缺乏趣味性、娱乐性,容易导致教学课堂无生机和活力。一提到田径课,似乎跑、跳、投等内容,不能兼顾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并且这种固定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田径教学课失去兴趣。(2)缺乏对田径项目的认知。一是学生对于田径项目所发挥的作用认识还不够;二是因为田径项目技术性较强,活动量大,条件艰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较高,加上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规律较难掌握,有些学生体质、运动能力又较差,因而难以形成练习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必然降低对田径项目的兴趣。许多学生宁愿盲目追求时尚也不参加体育锻炼,忽视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放弃具有锻炼健身价值高但枯燥又单调的田径运动。(3)新项目冲击田径项目。轻松、娱乐性强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受现在学生的青睐,如网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攀岩、健美操、散打、跆拳道等。而田径项目不能满足大学生追求新、奇的体育运动心理要求。(4)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田径课始终围绕“达标”、“技评”进行,把“达标”作为田径教学的唯一目标,把本应作为健身手段的技术本末倒置为田径教学的目的。而过分苛求田径技术规范,限制了田径教学的健身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导致学生对田径课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望而却步。在教学评价上,以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作为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上,以笼统的竟技标准进行学习评价,埋没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使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感觉田径课学习难度较大,进而失去了对田径课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欲望。

四、结论与建议

(1)游戏性田径教学。对田径教学进行改革,将娱乐与教学相结合,内容灵活多样,把学习项目编排成游戏和比赛的形式,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比如长跑项目,可以通过爬山越野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运动中,掌握长跑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2)增强学生的田径认知。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田径认识水平,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及运动技能的掌握,增加传授健身理论和卫生保健知识,使技能学习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田径课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田径运动的实质,对田径运动有全新的认识。同时要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和掌握健身性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技术机能及增强体质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参加田径运动。(3)加大田径场地、器材配置的投入。体育场地设施时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前提条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健身锻炼的需要。面对这棘手的问题,各高校应加大对田径场地、器材配置的资金投入,使学生一见田径场地,就有蠢蠢欲动的锻炼意识。事实胜于雄辩,只有当切身体会到参加田径项目锻炼对自身的好处时,学生才能真正乐学。(4)改革考核田径项目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应该多考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注重考核内容的多元化,考核手段的多样化,加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情感、认知、进步幅度等方面的评价比重,使学生将田径学习变成生活的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

[1]陈瑞玉,韦春晖.高校田径教学面临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南方论坛.2008(4):105~107

[2]朱丽萍,吕金江.重视高校体育课田径教学[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3)

田径项目范文第3篇

(一)现代田径运动是一项相当复杂的体育运动项目,它能使人类的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上的变化。

如果不断增强人体的各项功能,并且全面的提升田径运动效果,因此就必须在遵循人体机能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化的系统田径训练,这样才能让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够适应激烈的田径训练,以此来提升田径训练的成绩。

(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体育运动也是一样的需要由低级运动向高级运动过渡,从一个基点开始通过一系列质的变化来达到新的水平。

田径运动的训练也是如此的,首先还是需要在一种平衡的状态下,让身体的各项器官的机能保持一种较为平衡的状态,当人体进入到运动状态时,原来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这个时候人体的各个机能就需要立刻做出调整,以此来适应新的身体机能的平衡,田径训练过程中正是依照这一规律。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势必会提升其训练水平。

(三)田径运动从运动技能形式的规律上来看,其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体能运动项目。

在整个的运动过程中需要人体内的高级神经和肌肉进行有机的配合。其实运动技术复杂并且要求很精确,要想精准、合理的应用这些运动技术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实践运用,多次的重复训练最终才能达到效果。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优秀的田径运动员成长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系统的、专业的训练过程。

二、少儿田径项目实施科学化训练措施

(一)强化专业教练员的技能培训

体育运动教练员做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其社会价值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体育运动的教练员是是整个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其担负着训练运动员的重要职责,尤其在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实现运动训练的目标,促进运动员各项技能全面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运动教练员也是整个训练过程的监督者,一个优秀的教练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训练的效果,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练员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极具潜力的田径运动员。随着我国的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对于教练员的综合知识水平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高素质的田径教练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以及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文化修养和敬业精神。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全面落实田径教练员的岗位培训是提升其专业素质的主要举措之一,也是巩固田径教练员队伍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国内外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成功经历,其更能证明对教练员进行必要培训的重要性。

(二)注重田径的专项竞技能力因素的训练

专项竞技能力因素的训练主要包含身体素质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智能训练等几个方面,田径少儿运动员主要是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在进行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进行某种运动的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发展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术的提高。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都发育的比较快,不同阶段由于发育阶段不同,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也不同。所以在整个的训练中就需要针对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制定训练计划和实施训练,。这样才能使各器官系统机能获得明显的发展和提高,适合田径运动的需要。就力量素质而言,少儿的肌肉中水分成分较成年人高,肌纤维较细,不可盲目进行绝对力量,不宜过早进行专门性的力量训练,而灵敏和柔软性、协调性活动可优先发展。速度素质的发展是较力量素质为早的,主要是因为少儿神经系统生长发育较早,因此,尽管儿少的下肢爆发力尚差,但速度素质仍然应该较早进行发展。少儿的耐力素质中无氧耐力发展较迟,有氧耐力虽然发展也较迟,但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尚未发育成熟的儿童、少年对有氧耐力训练已经有一定的承受力,因此,国内外一致认为,健康儿童完全可以早期恰当的参加有氧耐力的训练,只要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经过训练就会出现肌肉、心脏、血管、血液、呼吸以及免疫系统的适应现象。

2、心理训练

在竞技运动训练与竞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智能,都会只有在其心理能力的参与配合下,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在实战比赛中,时常在运动水平在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其具备顽强的意志以及心理的稳定,就成为运动员取胜的关键所在。因此,心理能力训练在现代训练中显得尤为重要,是运动员超长发挥运动水平的基本保障。心理训练主要目的是以培养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提升其专业运动心理素质,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在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将心理训练手段贯穿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前采用较为有效的几种心理训练的基本手段有:1、模拟训练法:是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的心理训练法;2、生物反馈法:是借助现代化仪器把生理信息传递给运动员,使其经过反复练习,学会调节自己的生理机能;3、呼吸调节法:是利用放慢呼吸频率,加大呼吸量来调节有关的生理机能,从而影响心理状态,达到身心稳定的目的;4、肌肉渐进放松训练法:是以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渐进主动放松,达到全身肌肉的放松。

3、技术训练

田径运动中许多项目对于技术动作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少儿田径运动训练中打好技术基础对于运动员今后的专项水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技术的训练中要求注重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和建立巩固动力定型。运动技能的形成经历了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和巩固阶段等联系的过程,各阶段尤其特殊的生理过程,也应相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分解、完整训练法,重复训练法等。可通过技术动作的分解训练和不同的技术辅助练习来提高技术水平;同时让少儿运动员多学习各种练习技能,利用技能良性转移的特性规律帮助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注意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共同提升来达到技术水平的稳固提高。

(三)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

少儿时期的田径训练是一个基础训练阶段的时期,是为以后进一步的提升奠定基础,少儿运动员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各器官系统尚未成熟,过早进行专业化训练使得基础训练不全面,技术素质发展不均衡,对其以后的专项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田径项目大多数是个人项目,如训练内容和方法陈旧,手段单一,易于造成运动员的生理与心理的疲劳,容易造成机体的劳损以及训练兴趣的减弱。在训练中内容中注意训练方法多样化,注意新颖、创新、趣味性,运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以此来全面提升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激发人体生理机能的潜力,为提升未来运动成绩创造必然条件。这样既符合少儿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为该年龄段训练特征打好的训练基础。

三、结束语

田径项目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822.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1-0133-03

4×100m接力要求4名队员必须都是速度型的运动员,仅满足该条件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从短跑项目中位居世界前列的美国队的比赛结果(1995年、1997年、2005年的世界锦标赛,因小小的疏忽而在预赛中被淘汰)来看可以证实,即使是强有力的阵势,如果棒的传接不够理想的话,会影响整个比赛的胜负。

传接棒方式和训练方法在以往的先行研究中多是以比赛结果的事后分析或教练的主观、经验性的判断为内容(艾卡,1979;深代等,1992;McNab,T,1980;泽村等,2004;杉浦等,1994;Thomton,B,1991),而在实验的条件下实施的研究文献却很少看见(Alain,B,1999;荒木,1983)。

关于下压式和上挑式的是与非,各方众说纷纭。下压式的优点是获利距离。获利距离就是指传接棒时,由于两名运动员要伸臂传接,伸臂长度部分实际是不需要跑的距离(一次传接棒大约可以缩短10~1.4 m),有人认为这个距离可以提高接力记录(Cart,G,1992;艾卡,1979)。还有人说接棒队员手的高度正好抬到传棒队员的视线高度,这样易于传接棒。而它的缺点是无论是传棒者还是接棒者,传接棒时因过度抬高手臂。而造成身体平衡的失调。特别是接棒运动员难予加速(泽村等,2004;土江,2005)的缺点。

上挑式的优点是,传接棒时,无论是传棒者还是接棒者的奔跑姿势都不易失控,特别是接棒队员可以迅速提高速度(Cart,G’1992;佐久间,2005;Thornton,B,1991)。因此,有人说通过接力区的所需时间,同下压式相比,上挑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Carr,G,1992;Thomton,B,1991)。说到上挑式的缺点则是,接棒者的手握在接力棒中部,传给下一棒时。传棒的部分只剩下棒的一小部等这样的难题(川本,2004;泽村等,2004;土江,2005)。但是,对这种说法可以通过传棒者的手掌同接棒者的手掌吻合交接法来解决。

我们很少看到有关上挑式传接棒的有效性和有关接棒后的接棒者的加速特征的研究文献,以及用问卷形式。针对下压式和上挑式的传接棒难易程度的研究文献。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上挑式和下压式接棒方式的对比研究,找出上挑式接棒方式的特征,作为我们了解上挑式传接棒的手段。

另外,下压式和上挑式的语言表达是日英合成,在英语圈国家里,上挑式称为Up-sweep,下压式称为Down-sweep。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以顺天堂大学田径部短跑组10名男生为实验对象。

1.2 实验方法 首先接棒队员(以下简称接手)从蓝色起跑线起跑,不进行传接棒,同普通跑一样(以下简称空跑队员),在传接棒的区域(接力区)用下压式传接棒方式模仿做举手动作,和用上挑式传接棒方式模仿做举手动作,3种动作分别各跑50m做两组。

接下来,下压式组和上挑式组按照以下要领各进行两次。两人组成一组,在不交换赛跑顺序前提下,让传棒队员(以下简称传手)用蹲踞式从起跑线上起跑,然后指示传接方法是从传手的右手传到接手的左手上。此外,为了不受疲劳的困扰。在实验性比赛间隙中,安排大约30mim以上的休息时间。之后要求接手从蓝色起跑线开始,在接力区出口处开始向前20m全力快跑(整个实验共跑50m)。

1.3 VTR拍摄 所有的实验性比赛是在顺天堂大学“第3种公认”的全露天型场地进行,使用了两个弯道和六条跑道。作为拍摄的标志,在第8跑道的外侧,每间隔1m摆放一个栏架,摄影机放置于实验对象的左侧,进行跟踪(Panning)拍摄,摄影机画面上记录实验对象身体通过栏架标志时的时间。摄影机至实验对象的拍摄距离为27.5m,机高为0.9m。拍摄速度为每秒200格。

1.4 VIR拍摄项目 拍摄项目如下:1)让接手采用蹲踞起跳方式从蓝色起跑线上起跑,不传接棒,只模仿作下压式和上挑式传接棒动作;

2)2人1组进行下压式传接棒方式;

3)2人1组进行上挑式传接棒方式。

1.5 数据处理 利用VIR录像带上自有的时间显示(100分之1秒),用100分之1秒单位进行数据处理。

1)传接棒终了位置。为了便于确认传接棒终了位置,我们把接力区(20m)从A到D划分成5m间隔的4个区域,来确认传棒动作是在哪个区域完成的。我们把传棒结束动作作为传接棒终了位置。

2)空跑即只模仿做下压式和上挑式传接棒动作跑时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在上述实验中。从接手的身体通过接力区入口处的时间,到接力区出口处的时间作为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

按照该顺序算出所需时间,用它来表示“赛跑的难易程度”。

3)传接棒所需时间。传接棒所需时间的计算方法,定在接棒队员听到传棒队员发出一声号令,手臂向后方伸展时,手通过腰部的瞬间开始到递到传手中的瞬间。

按照该顺序算出所需时间,用它来表示“传棒和接棒的难易程度”。

4)下压式和上挑式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计算从传手的身体通过接力区入口处的时间,到接手通过接力区出口处这段距离的时间。

按照该顺序算出所需时间。用它来表示“传接棒的优劣程度”。

5)从传棒终了位置到接棒队员向前跑出20m所需时间。接棒时,我们计算从手伸向腰部后方的瞬间开始到向前全力跑出20m这段距离所需时间。

按照该顺序算出所需时间,用它来表示下压式和上挑式接棒后“加速的难易程度”。

6)关于传接棒问卷调查。对10名实验对象就下压式和上挑式两种传接棒的难易程度和接棒后的加速难易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

7)统计处理。空跑,下压式和上挑式传接棒方式的3组比较采用一次排列分散分析法。多种比较是采用Tukey方法。下压式和上挑式两种传接棒方式的比较是用t-test进行检定,其显著性水平设在5%以下。

2 讨论与分析

2.1 传接棒终了位置 传接棒终了位置的显示分别为D区(从接力区入口处开始5m)0次,C区(离接力区中部5m)3次,B区(靠接力区中部5m)11次,A区(靠接力区出口5m)6次。

接力比赛,运动员如何以最快的速度绕场地持棒跑完是

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在接力区内传接棒的传手和接手是否能保持一致的速度至关重要。对此男子队员,特别是在接力区内传接棒完成不好的话,就会前功尽弃。关于传接棒终了位置,McNab(1980)把接力区分割成1/3,希望传接棒终了位置能在最后区内完成,而实验的结果也基本上证实了这种说法。

2.2 空跑即只模仿做下压式和上挑式传接棒动作跑时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 空跑即只模仿做下压式和上挑式传接棒动作跑时,通过接力区(20m)所需时间的比较。各实验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以时间快慢为顺序,空跑为(2.03±0.07)s,上挑式传接棒动作跑为(2.08±0.06)s,下压式传接棒动作跑为(2.10+0.07)s。各实验之间的时间差甚小,其原因可以推测,同空跑比较,下压式和上挑式的接手边加速边要向后伸手,而就是因为手臂抬举动作产生阻力。因此会出现很小的时间差。上挑式传接棒方式的时间比下压式快的原因可以认为是上挑式传接棒方式的手臂不需要过高抬起,而且身体不需要前倾而接近空跑的姿势。

2.3 传接棒所需时间 通常说下压式传接棒方式需要的时间短(Cart,G,1992;Thomton,B,1991)。可是,两者进行了比较。上挑式为(0.43±0.06)s,下压式为(0.48±0.08)s,它们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上挑式传接棒方式的优点在于无论是传手还是接手,手臂的挥动几乎是在同空跑动作相近的状态下进行传接棒的。因此它可以简单而又迅速地完成动作(Cart,G,1992;杉浦等,1994)。此次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两种传接棒方式本身不存在时间差的问题。

2.4 下压式和上挑式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 要想缩短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传手和接手就要尽可能地保持快速同步跑,在短时间内完成传接棒(Javer,1978)。

下压式和上挑式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下压式所需时间为(2.17±0.05)s,上挑式所需时间为(2.08±O.05)s,上挑式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上明显比下压式短其原因是,传接棒所需时间受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的影响。在进行传接棒动作时,从接棒队员听到传棒队员发出口令,到棒传到接棒队员手中的一系列动作,证明两者不存在差异。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挑式之所以快是因为上挑式的手臂不需要过高抬起,而且身体不需要前倾。可以自然加速。而下压式,因在接棒时身体需要大幅度地前倾,手腕向后抬起而容易造成失去平衡而影响速度。杉浦先生(1994)分析了1991年在东京举行的世界锦标赛4×100m接力的记录,发现采用上挑式的队伍通过接力区的时间要比下压式短。我们的实验结果也同杉浦先生的结论是一致的。

2.5 从传棒终了位置开始到接棒队员向前跑出20m所需时间从传棒终了位置开始到接棒队员向前跑出20m所需时间。我们观察了下压式和上挑式从传棒终了位置开始到接棒队员向前跑出20m所需时间时发现,上挑式为(1.96±0.07)s,下压式为(2.05±0.04)s。两者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Dick(1981)认为上挑式传接棒是最安全的,而且传接棒动作能在全速跑中“自然”完成。如同上述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的结果那样,上挑式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明显短的原因可以说是传接棒从传棒终了位置开始到接棒队员向前跑出20m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从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也证实了10名中有8名队员认为上挑式传接棒方式容易加速。

2.6 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中增设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的栏目,对下压式和上挑式两种传接棒方式哪一种便于传递问题,有2名队员回答“下压式”(20%),有8名队员回答“上挑式”(80%)。

传接棒的难易程度问题,下压式和上挑式相比,80%支持上挑式。其理由列举了“全速跑的姿势不易破坏,动作简单明了”,“接棒队员的手臂不需要移动,由于手的位置固定,容易传棒”。对“下压式”容易的理由是“初、高中之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的缘故”,“传棒队员的手正好和视线对上,所以容易传棒”等。

接下来是下压式和上挑式两种传接棒方式哪一种便于接棒问题,有1名队员回答“下压式”(10%),其理由是“初、高中队员习惯使用这种方法”已经习惯了,“手掌朝上,容易接棒”。有8名队员回答“上挑式”(80%)。其理由是“加速跑中。同手腕向后高举动作相比,姿势不易破坏,动作简单明了”,“不会像下压式那样,手抬高时容易错位”以及“不感到不自然”等。只有1名队员,即一直是跑第1棒,不知道接棒的感受。

对接棒后,哪种方法容易加速问题,有1名回答“下压式”(10%),有8名队员回答“上挑式”(80%),有1名队员回答“哪种也不是”(10%)。对接棒后,哪种方法容易加速问题,在上述“从传棒终了位置开始到接棒队员向前跑出20 m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上挑式要比下压式的时间短,说明了上挑式容易加速这个推理。只有1名队员,因为他一直是跑第1棒,所以他没有接棒的感受。

说起传接棒的方法,队员大概从幼儿园时代开始一直到高中都是使用下压式跑接力。所以从使用习惯和经验的角度来看,都愿意用下压式。在我们的实验与调查中,认为习惯使用下压式的意见也是占绝大多数。

3 结论

本研究是为了明确4×100m接力的下压式和上挑式两者的特性,对两者的方式进行了时间性的分析,探讨并比较了两者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如下。

1)空跑即只模仿做下压式和上挑式传接棒动作跑的结果,按照时间短的顺序为空跑,下压式传接棒动作跑,上挑式传接棒动作跑(NS)。

2)传接棒所需时间,上挑式传接棒所需时间比下压式短(NS)。

3)通过接力区所需时间。上挑式传接棒所需时间比下压式明显缩短。

4)从传棒终了位置开始到接棒队员向前跑出20m所需时间,上挑式传接棒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5)问卷调查结果,上挑式容易传递占80%,上挑式容易接棒占90%,上挑式容易加速占80%,大多数人赞同上挑式传接棒方式。

4 建议

本研究明确了下压式和上挑式两种方法在传接棒时具有的特性。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建议在实际训练与教学中参考以下内容。

田径项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田径类项目;教学内容

一、田径类项目在中学的现状

1.田径类项目认识现状。为中学培养师资的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把“定向越野”、“户外运动”和“野外生存生活”充实到了田径类课程内容中,姑且不谈其在中学阶段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但其积极的态度和开拓性的思维及实际行动,必将对中学体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把田径项目改称为田径类项目,对其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完善。高中阶段又对田径类项目作出了必修1学分的要求。可见,在中学阶段,既认识到了为田径类项目的重要性,又深刻意识到了原有田径项目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田径类项目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动摇,不能因学生不感兴趣就轻言放弃,应舍弃的是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而并非田径类教材。

2.田径类项目教学现状。当前,中学体育田径类项目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课标理念下,体育教师和学生大多偏爱于娱乐性较强的项目,片面追求教师易教、学生好学,而忽视了田径类项目的基础性锻炼作用;部分体育教师受以往机械地执行大纲的影响,没有积极地对田径类项目进行改革,以致学生不愿学;因具体形势的需要,某些校领导还是希望看到队伍整齐、统一练习的“正规化”的体育课和能在运动会上为校争光的运动训练。

二、对田径类项目改革的设想

1.原有项目的继承与发展。原有田径项目也并非一无是处,需要有选择地继承和发展,并对其进行改造、改进,以适应目前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简单地弃置不用。例如,原有的田径项目多为呈现个人主义的比赛,可以设法将其改造为团体项目,即扩大了参与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原有的接力赛弊端就是等距离性、灵活性差,可以让学生自定为异程接力,以体现团体意识并尽己所能。

2.田径类项目竞技性的重新认识。田径类项目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竞技属性,以往对竞技性有较偏激的理解,认为竞技就是夺第一、破纪录。这种认识限制了田径运动在中学的开展,原因在于只有少数学生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和运动的乐趣,而多数学生收获的则是失败和无奈。另外,也不能一味地淡化田径类项目的竞技性,以防止降低了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及学生的参与激情。按照竞技性的竞技强度和呈现程度,可以把竞技性分为纯竞技、亚竞技和潜竞技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田径规则的改革。田径运动的高度竞技化,一方面是由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规则的完善。这些对竞技体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田径运动在中学的开展是不利的。正规的田径场、标准化的器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训练和比赛。规则要在公平、公正,有利于安全和教育的原则下进行修改;场地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修建;器材更应开发出实用化、多样化的产品。

4.加强与其它项目的融合。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不应把各个项目独立地分割开来,尤其是作为基础的田径类项目,更应加强与其它项目的融合,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完成教学目标,真正体现出田径类项目的基础性作用。

5.项目内容的拓展完善。以往的田径教学,拘泥于跑跳投等内容,缺乏注入新的成分,日趋成熟的项目,具备了完善的规则以及标准化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却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学生不会喜欢一成不变且毫无兴趣的东西。田径类项目的内容需要不断地创新、更替,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建议

1.学校领导应转变现有观念。中学领导应转变以比赛和升学来评价体育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校领导往往以参加比赛的名次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以考取高校体育专业的多少来评价体育工作的好坏,虽说这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有一定的肯定作用,但总的来说却是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2.体育教师应强化创新意识。新课标赋予了体育教师更大的权力,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同时,也更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没有创新,体育教师就只能按部就班地照章向学生灌输知识,甚至无内容可教。

3.田径类项目应赋予新内涵。不应单单从竞技比赛的角度理解田径类项目,而应从体育文化、个体心理体验、发展体能、增进健康、娱乐交流等方面全方位地对田径类项目进行解析,以便适应教学的需要,并得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作者:洪春水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东山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