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零零狗

零零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零零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零零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无领领型;结构设计;贯头型;影响因素

衣领靠近人体脸部,容易引起人的视觉注意力,是服装设计的要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服装风格,因而在构成服装整体的各局部当中,衣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衣领包括领线与领子两个部分,领线是衣领的基础,可与领子搭配构成衣领,也可单独成为领型。根据领线和领子的搭配方式,领子可以分为两类:无领领型和有领领型,无领领型又称为领口领。无领领型结构简洁、节约面料,更能充分显示人体颈肩线条的美感。

1无领领型的定义与分类

1.1无领领型的定义

由前后领线形状形成的领型为无领领型,它的造型变化体现在领窝线形状的变化。根据结构划分,无领分为基本结构和变化结构两大类。基本结构又按前中心线处衣身浮余量(是衣身整体浮余量的一部分)的消除方法分为前中线处开口型和贯头型两大类(即前中线处相连);变化结构是将基本结构和垂褶、抽褶等造型手法结合起来形成的无领结构。

1.2无领领型的分类

无领领型根据衣身前后领窝线深浅、宽窄、方圆、平尖角等变化可做出多种造型,根据其结构造型将其归纳为8种领型:圆领、U型领、船型领、一字领、V字领、方领、五角领和鸡心领,如图1所示[1-2]。

2无领领型基本结构设计方法

2.1前开口型无领结构设计

前开口型无领指的是在前中线处开口。由于在前中线处设计开口,当前浮余量不能被其他形式充分消除时,便可通过撇胸消除前衣身不平服的问题,女体撇胸量一般为1cm,其结构设计方法如图2所示。

2.2贯头型无领结构设计

贯头型无领指前中线处于相连状态的无领结构,由于前中线为连折状态,因此衣身前浮余量的消除放在后领窝宽内,其基本结构设计方法如图3所示[3]。

3贯头型无领结构设计相关影响因素

无领领型设计是在基础领窝线上进行变化而来,随着领口的挖大,在人体前后左右活动时,会出现领口上爬、豁开的弊病。这是因•36•服装工程为人体的颈侧点到肩点并不是一条直线,肩部锁骨部位为内凹形,当挖大领口时,使领口弧线变长出现多余量,如图4所示[4]。锁骨的凹进图4人体肩部形状基础领窝线有一个重要特征,当领窝宽、深分别增加1cm时,领窝弧线增加2.4cm,由此可以推断,当增加量为a时,领窝弧长增加量约为2.4a[3]。上述原因导致贯头型无领领型的服装,在实际生活穿着中,领部容易出现浮余量甚至领口荡开现象,尤其在穿着夏季无领服装时,当人体上身做向下弯曲的动作时极易出现这类问题。穿着者为了防止前领口荡开,动作会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为保证服装领口平服,使成品服装能很好地贴合人体,需要在领部结构上进行特别处理。通过查阅相关教材、书籍和文章资料[3],总结出造成前领口出现浮余量的原因主要包含3个方面,分别为人体体型特征、服装面料性能和无领领型开口大小。

3.1胸凸量对贯头型无领结构设计的影响

人体体型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胸凸量的大小,胸凸量越大,服装前领口越容易出现浮余量的问题。女性体型最显著特征即存在胸凸量,在设计夏季女式无领结构服装时,要设定合适的前后横开领,以避免服装成品出现类似的弊病。胸凸量越大,无领结构设计时前后横开领的差值越大。

3.2服装面料性能对贯头型无领

结构设计的影响服装面料性能是影响无领领型服装穿着效果的重要因素。评价面料的性能指标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基本性能中的厚度、紧密度等,物理性能中的拉伸、回弹、弯曲、剪切、悬垂性等,这些指标相互之间存在着诸多关联性,对服装衣领造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易拉伸、回弹性差的面料制成的无领服装,领口越容易产生浮余量和领口荡开的弊病。机织面料尺寸稳定性好、弹性差、质地密实,相同规格纱线织成的针织面料尺寸稳定性差、弹性较大、质地疏松。两种面料在制作同一款服装时,针织面料的服装更容易出现前领口浮余量、领口荡开的弊病。

3.3无领开口大小对贯头型无领结构设计的影响

无领领型开口大小是影响无领领型服装穿着效果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改变前后横开领差值和撇胸法解决服装领部易出现浮余量和领口荡开的弊病。3.3.1前后横开领差值的设定方法在基础领窝线的基础上,无领领口开口越大,前后横开领的差值越大。这是由于人体的后颈部曲度比较大,而前颈部相对平坦,在前后横开领投影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后横开领实长大于前横开领,差量在0.2cm左右,这也是日本文化式旧原型(第七代)和新原型(第八代)后横开领比前横开领大0.2cm的原因[5]。以圆口领为例,标准的圆口(a)圆型领(b)U型领(c)一字型领(d)船领(e)V型领(f)方型领(g)五角领(h)鸡心领图1无领基本领型图2前开口型无领基本结构设计图3贯头型无领基本结构设计领,在颈侧点开的量较小,故前后横开领在基础领窝基础上加开量相同。如果领口造型较大,前后横开领尺寸在基础领窝的基础上开大量不同。领口开的越大,前后横开领差值越大。前后横开领差值的设定主要有数据法和等分线法两种方法。a.横开领在原型基础上开大4cm以内时,后横开领=前横开领;横开领在原型基础上开大4~6cm时,后横开领=前横开领+0.5cm;横开领在原型基础上开大6~7cm以上时,后横开领=前横开领+1cm;横开领在原型基础上开大7cm以上时,后横开领=前横开领+1.5cm,如图5所示。前后横开领在基础领窝上开大的具体尺寸,还需要结合胸凸量的大小和服装面料的特性两个因素进行设定。如果后横开领开的过大,则服装肩线前移,后肩缝起空,服装在后肩线处容易出现褶皱,形成服装结构的另一个弊病。.开大4cm分界线;.开大6cm分界线;.开大7cm分界线;.开大8cm分界线。图5数据法b.横开领开的比较大时,在有肩省的原型基础上,还可按小肩宽比例增大前后横开领,前后横开领差值≈(1.8/n+0.2)cm(n表示所取的等分数;1.8为肩省量),如图6所示。图6等分线法(加肩省)3.3.2撇胸结构设计方法如果前直领开得很深时,也可以通过增设撇胸量来解决前领口荡开,如图7所示。贯头型无领前中心线处于相连状态,不能按照一般撇胸处理方法设计,可以通过结构的变化来完成,以达到想要的结构设计效果。ABa图7撇胸设计1如图7所示,在前中线直接收掉1cm的撇胸量,连接AB,即从腰围线上在前中的领口处直接收掉撇胸量,并延长AB至下摆,这样会导致AB延长线与原来的腰围线以下的前中对折线之间有一定的量a。然后将纸样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cm,直至AB线垂直,作新的前中对折线。以新的对折线对折,重新修顺领口弧线,如图8所示。再把腰围线以下的原对折线(原前中心线)与新对折线在前中产生的量2a从腰围线以下的侧缝a收去,修顺底摆线,如图8所示,这样既能够保证底摆的围度不发生变化,也能够在前中消除撇胸产生的量[6]。AB2aaa图8撇胸设计2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前领口变窄,前中直接收撇胸,腹部增加了容量,即把一部分撇胸转移给腹部,然而下摆围度保持不变。它适用于各种无领造型,在条格型面料中也可应用,且比较容易理解撇胸结构的处理方法。采用这种结构设计方法做出的服装,胸部立体感较强,达到了让成衣胸部和领口处服帖的效果,不受服装前中连折的限制。

4无领结构止口工艺

无领领型的止口工艺主要包含包边、贴边、嵌条、归拔等手法。无领领口部位的浮余量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法进行处理,使服装达到贴合人体的效果。

作者:于媛媛 涂红燕 廖喜林 刘让同 单位: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宇冰.服装CAD[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王燕珍.服装结构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3]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9.

[4]袁丽瑜.无领结构设计要点[J].江苏纺织,2005(11):43-44.

零零狗范文第2篇

1、2个月以下仅有乳齿白、细、尖锐;

2、2到4个月更换门齿; 4到6个月更换犬齿白、牙尖圆钝,6到10个月更换臼齿;

3、1岁牙长齐,洁白光亮,门齿没有尖突;

4、2岁下门齿尖突部分磨平;

5、3岁上门齿尖突部分磨平;

6、4到5岁上、下门齿开始磨损呈微斜面并发黄;

零零狗范文第3篇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明朝的皇帝为了保护自己,于是挑选了十二个大内密探,分别以十二生肖排列,如灵灵龙、灵灵虎、灵灵狗、灵灵鼠等等。其中灵灵狗最为机灵,聪明。是皇帝的宠臣之一。常常制作一些小发明送给身边的人,有的拿来自己用,我认为灵灵狗最最杰出的发明就是“养气桶”这个发明的好处就是既可以将水化成养气,也可以将养气化成水。

一天一群刺客居然进入了紫禁城,想要刺杀皇帝。晚上刺客开始进行攻击了,十二大内密探中的几个人从天而降,灵灵狗也拿出了许多对付坏人的新发明。刺客死后,幕后黑手发誓一定要报仇,于是和十二大内密探在紫禁城开始了大战。

其实,这部电影,也给了我一些关于小发明的启发,如旋风苍蝇拍。就把街边卖的小电风扇和苍蝇拍结合起来就可以了。

而且,我也知道了有一些事是不能感情用事的,任何事都冲动不得。

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是需要仔细观察的。这样才能像灵灵狗一样聪明。发明许多东西,让别人和他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灵灵狗在电影里虽然武功不太好,不过他的发明足以弥补他在武功上的缺点。让敌人一次次地倒在他的脚下。

零零狗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型”领导力;功能作用;现代领导者

[中图分类号]D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10-0068-03

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推动,社会高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组织都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和高度追求自我价值的内部员工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组织中的领导者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他们或者抱怨下属难领导,或者抱怨班子不团结,亦或抱怨周围事物变化太快令自己难于应对。诚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还是领导力的提升没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都渴望有一种既能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又能促进领导环境和谐与组织目标实现的新型领导力出现,这种新型领导力就是“生态型”领导力。可以说“生态型”领导力既是新形势下领导者科学、有效领导的基石,更是弥补领导者个体能力不足,充分调动被领导者积极性,增强组织活力的法宝。

一、“生态型”领导力的内涵

何谓领导力?可以说有多少人试图界定领导力,就会有多少种关于领导力的定义,就像我们对民主、爱、和平的解释,对不同的人来说这些词有着不同的含义。本文认为领导力就是在领导过程中能够有效引导被领导者行为进而促进领导目标实现的一种力量。那么,什么又是“生态型”领导力呢?最早提出“生态型”领导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他在《第五项修炼(变革篇)》中提出了关于建立生态型领导模式的观点。他认为知识经济社会呈现出高度开放和高速发展的态势,人类实践的空间越来越大,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领导者以“英雄”或“救世主”角色带领组织前行的行为已不再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应是把组织的发展与变革寄托在所有组织成员身上,让处于不同职位的人们都参与到对组织的领导之中,而在组织中拥有职位和权力的少数“英雄人物”则为大多数成员提供指导、服务和帮助,从而不断提高组织的整体创新能力,使之具有持久的生机和活力。由此,我们可以给“生态型”领导力的内涵作如下界定,即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并与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使被领导者的作用充分发挥,进而形成的一种高效实现组织目标及组织成员发展目的的领导力量。

二、构建“生态型”领导力的重要意义

构建“生态型”领导力不仅有利于促进现代领导者领导水平的提高,更对领导全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生态型”领导力的构建有利于促进领导关系的和谐。传统的“英雄式”、“家长式”的领导常使拥有职位和权力的领导者在组织中具有无比的优越感,在处理与被领导者关系时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这种做法常会招致被领导者的不满,进而造成组织内被领导者们消极怠工,内耗不断。而“生态型”领导则会使领导者避免独断专行,养成民主作风,追求以人为本,真正把被领导者当作合作伙伴,注重增进对他们的理解与尊重,努力为其提供帮助和服务,从而营造和谐的领导关系。

2.“生态型”领导力的构建有利于促进领导效能的提高。传统组织中,领导者高高在上,处于完全的支配地位,一切决策由领导者做,一切责任由领导者负,被领导者只能被动服从,成为领导者使用的工具。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极大压抑了被领导者的积极性,极大限制了被领导者潜能的发挥,降低了领导效能。而“生态型”领导力的构建将会使这种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变。当领导活动中,领导者把被领导者真正当成合作伙伴,采取恰当的领导方式和激励措施时,被领导者就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接受任务,认真履行职能,积极承担责任。这会发挥出比领导者个人力量大得多的作用,同时会减少领导者与被领导者间的内耗,有利于提高领导效能。

3.“生态型”领导力的构建有利于促进领导目标的实现。传统领导活动中,领导目标常常是领导者的目标,被领导者则是替领导者实现目标的工具,只被动地按照领导者的命令和旨意行事,这极不利于领导目标的实现。而“生态型”领导力的构建则首先要求领导者树立“生态型”的领导观,以使被领导者与现代领导者如何构建“生态型”领导力

吴 涛

(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领导者有着一致的目标和愿景。领导者以被领导者为本,充分尊重被领导者,善于给被领导者机会,并通过民主的方式让被领导者参与到领导活动的各个环节;被领导者也从心理上认同、尊重领导者,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承担责任,成为领导者的有力助手,为双方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就十分有利于促进领导目标的实现。

4.“生态型”领导力的构建有利于促进被领导者个体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传统领导力的提升往往只强调如何提升领导者的能力,如何更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常常忽视广大被领导者的全面发展。“生态型”领导力的构建则截然不同,它除了关注领导者和领导目标外,还特别关注被领导者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突出强调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旨在通过激发广大被领导者的潜能推动领导目标的实现,同时推动被领导者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生态型”领导力的路径选择

领导者要想更好地完成现代组织的领导使命,就必须努力构建“生态型”的领导力。要完成这个任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领导观念是前提

1.领导者应克服人性中“能够征服一切”的理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能力就可以征服一切。但事实上,人类根本没有真正“征服”过自然。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领导活动中也是同样道理,再有能力的领导者也不可能随意改变所有的领导环境,随意征服每一个被领导者,很多情况只是表象而已。因此,领导者应该更多地树立适应领导环境,利用领导环境,努力与被领导者合作,充分发挥被领导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理念,有意识地克服“征服欲望”,实现与被领导者和领导环境的和谐共生,这是构建“生态型”领导力的重要前提。

2.领导者应改变对职位权力的认识。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领导权威和影响力不只是由其职位权力带来的,更多的是由其品德、才学、能力和专业业绩带来的。领导者要想提升自己的领导权威,必须充分得到被领导者的拥护和支持,更多地提高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而不应把职位权力看得过重,更不能把它当成实现领导目标的依靠和唯一工具。领导力的最高境界应是领导者努力通过非强制性影响力的运用,使被领导者对其心悦诚服地自觉拥护、配合与追随,对其所组织、指挥的活动给予积极愉快地参与。

3.领导者应强化对领导价值的认识。新时代的领导者应该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领导的价值不只是自我实现,更不是利用权力控制他人,而是使组织整体获得成功并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得到全面发展。领导者应该正确认识到领导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把被领导者看作组织体系中的主人,自己则是这个体系的设计师和广大被领导者的仆人,其领导的最终目标应是通过激发组织中所有被领导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自我领导能力,进而提高组织的张力与合力,这才能从本质上提高领导力水平。

(二)重塑领导者角色是根本

构建“生态型”领导力的根本要求是领导者角色的重塑。传统领导过程中,领导者容易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领头羊”、“火车头”、“家长”、甚至“统治者”等,在组织中以“英雄”身份自居,把自己当作组织的统帅和主宰者。这种角色定位极不利于激发被领导者的潜能,甚至还会损害领导者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因此,常常难以形成高水平的领导力。构建“生态型”领导力,需要领导者找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角色定位。领导者应该在“生态型”领导观的指导下,不仅仅追求个人的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以广大被领导者的成功为成功,为被领导者的成功而喝彩。领导者必须将自身的角色定位为“鼓舞者”,“教师”、“仆人”等,只有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组织中,才能使被领导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进而迸发出无限的力量,促进组织目标更好地实现。

(三)变革领导方式是关键

“生态型”领导力构建的关键是领导者对领导方式进行变革。传统领导活动中,领导者更多习惯了专断型、集权型的领导方式。尽管这些领导方式有效率高的优点,但其最大的弊端是忽略了被领导者的感受,一味凭借职位权力发号施令,把被领导者完全当成一种工具使用,其结果是越来越遭到被领导者的抵触,严重阻碍了组织的发展。“生态型”领导力的构建则要求领导者坚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注重人与人的和谐,人与领导环境的和谐。在“生态型”领导观指导下,领导者势必会根据实际情况权变地选择领导方式。例如:对不太成熟的被领导者采取说服式的领导方式,对比较成熟的被领导者采取参与式的领导方式,对于非常成熟的被领导者采取授权式的领导方式等。总之,在构建“生态型”领导力的过程中,领导者必须变革过去僵化、单一的集权型、专断型的领导方式,转而向更为民主的说服型、参与型、授权型领导方式转变。

(四)推进领导体制改革是保障

领导体制是领导过程的中介,是领导者发挥领导职能,提升领导力的重要载体,它对领导活动具有重要的规范、引导作用,对领导者具有重要制约、监督作用。因此,科学的领导体制有利于领导者选用正确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保障“生态型”领导力的顺利构建。例如,一长制,层级制的领导体制下,就容易让领导者集权,容易使领导者养成过多通过权力的强制性解决一切问题的习惯;相反职能制、分权制的领导体制就能有效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从而弱化权力作用,使领导者易于树立采用非强制的手段,通过民主的方式解决领导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保证领导力水平的提升。

(五)提高被领导者素质是助推

尽管被领导者在组织及领导活动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但却是领导活动的基础,规定着领导活动的性质,是组织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可以说,没有被领导者的认同和支持,任何领导目标的实现都是一句空话,其完全有能力影响领导力发挥的水平。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被领导者的成熟度还不是很高,他们习惯了机械地按照领导者的旨意办事,唯命是从。这不但不利于被领导者自身的发展,同时放纵了领导者不思变革的惰性,阻碍了“生态型”领导力的构建。因此,应该努力提高被领导者素质,使他们在领导活动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使领导者感受到危机,进而加快“生态型”领导力的构建。

总之,构建“生态型”领导力是历史和时展对现代领导者提出的必然要求,是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理念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生态型”领导力的形成不仅会极大促进领导效能的提高和领导目标的实现,更能够在促进组织发展的同时促进每个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这从根本上符合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广大领导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构建“生态型”领导力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生态型”领导观的指导下带领被领导者实现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辱时代赋予领导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变革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2]刘兰芬.“生态型领导”模式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J].理论探讨,2005,(5).

零零狗范文第5篇

学生班导师工作是学校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班导师是学校派往学生班的代表,是班集体的导师,在学校的领导下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我是我校师范学院07级五个班的班导师,同时承担其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在2010年班导师工作中,我的一个创新之举就是把工作从学生延伸到学生家长,架起了老师、学生和家长三者沟通的桥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桥梁就是一封信。这是一封特殊的信,是以我和辅导员的名义发给学生家长的信,而信的内容又来自于学生作业──给父母的一封信。我们不妨把这封信叫作“三沟通”信。

一、“三沟通”信的形成

我所带的这五个班级是五年制初中起点的师范专业班,三年后学生可以参加“专升本”考试。在准备考试期间,学生的压力很大。于是,我结合本学期的《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课程内容,布置学生一个课后作业:给父母写一封信,向父母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并就幸福家庭建设提出建议。学生作业写完了,但不好意思亲自给家寄回去。学生们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与尊重,希望家庭民主、和睦,孩子对父母的爱及深深感激等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想我应该为学生们做点事情。于是,我从学生们的“信”中按不同的方面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段落(未加任何改动,隐去学生的姓名),再加上开头和结尾,形成了一封信,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即给家长寄出。

由于信的内容较长,这里不完全展示。从下面的“一叶”,读者即可以领略到背后的“森林”。

各位家长朋友们,您们好:

我们是您孩子的老师,读到这封信也许感到奇怪,那先说明一下写这封信的缘由,这学期的政治课内容是道德,其中包括家庭美德部分。根据所学内容,为了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是: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同时为家庭建设提些建议。批作业过程中,孩子们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政治课老师,他们的渴望也触动了我,于是我就与辅导员老师一起想通过这种方式,把孩子们不好意思说、不便说的话告诉各位,让各位也高兴,在孩子们的真切话语中感受他们的长大,懂事;让各位也思考,在孩子们的情真意切中思考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于是,我们写了这封信。

孩子们信里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对父母的真切关怀及孝心、对各位的一些不满意和真诚的建议、面对高考的压力与对父母的期望,等等。所以,形式上是我们给各位写信,实际上是孩子们给各位写信。下面,我们就把孩子们的心声转诉给各位。

关于感激与关心:“爸爸妈妈,虽然我们天天通电话,但是,女儿打心底的感谢却从未表达过。回头想想,过去的二十年里,您们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而以前的自己却又是那么的不懂事,让你们操了那么多的心,女儿深感愧疚。看着你们为了能给我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断的打拼着,女儿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是,我的心,真的好痛,好不是滋味,很难受……”

关于压力与希望:“每次给妈妈打电话,她都是那几句话:‘咱家全以你为中心,你要是考不上……’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要好好学习。我最想听妈妈说的不是这个,而是想让妈妈问问我的生活……”

不满与建议:“爸爸的脾气太暴了,一点耐心都没有,一点都不尊重我的想法。我们之间有太多的误会和不理解,你们也不了解我的学校生活,我也只能把我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些快乐或者不快乐的事讲给爷爷、奶奶听。而且,我觉得你们对我的教育也有问题,一点都不科学。”……

对父母间关系的期望:“爸爸妈妈,以后你们不要再吵架了,我最怕的就是你们吵架,从小到大我看你们吵架看的太多了,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有心情吵架呢?你们老吵架给我整的有时都不想回家了。”……

家长朋友们,上面就是孩子们的真心告白。同是作为家长,作为同龄人,作为成年人,我清楚地知道,孩子们的话还有许多的天真幼稚,也还有一些的不现实,但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切感受与想法,他们真心地爱你们,真心地希望家庭幸福,父母幸福。尽管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定会有许多无奈,有许多困难,有许多不如意,但是,为了我们可爱的孩子,为了他们能健康的成长,为了让我们将来的日子充满阳光,为了我们大家的幸福快乐,慷慨地表达出你们的伟大父爱与母爱吧!

祝各位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情愉快,阖家欢乐!

政治课老师侯晓华 辅导员谷今

2010年4月24日

二、心灵沟通的效果

这次特殊的心灵沟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家长转变了对孩子升学考试的看法与态度,由原来的施压变成减压,鼓励孩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一定只有考上大学才出人头地,安慰孩子考试不要紧张;家长意识到自己在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夫妻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如注重家庭教育学习,喝酒少了,吵架少了;家长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都在尝试着,努力地沟通,使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对原本幸福家庭的家长也是一个警示,使他们认识到了家庭全面建设的重要性。

学生更受到了教育,他们开始自己反思,理解父母的不容易,觉得自己也该为父母做点什么;也认识到了与父母主动沟通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自己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角色地位。

三、心灵沟通的体会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着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协同努力,而且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所以,作为班导师,与学生家长沟通,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