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学校辅导员工作计划

职业学校辅导员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学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学校辅导员工作计划

职业学校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人格培养;主要做法;典型模式;对策

作者简介:张建国(1973-),男,浙江桐乡人,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B13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33-0032-07

在职业教育步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已从片面、过度地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向以人格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转变,人格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内涵发展阶段的新命题和新内容。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看,20世纪5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即从20世纪50年代前的“知识本位”,到六七十年代的“能力本位”,转向了80年代以来的“人格本位”,国际职业教育界开始注意教育者个性与人格的培养,重视“自我教育”、“自我实现能力”的培养,强调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有机融合。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就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格培养的基本情况、挑战和对策作一分析和探讨。

一、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格培养的内涵

人格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又因被多学科引用而充满歧义的术语,迄今尚无完全统一的定义。本文探讨的是学校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更多指向对学生素质和人性的探讨。所谓人格,就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是区别他人的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是人们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或个人特点,是个体全部心理机能的独特的整体性,包括表现在外的行为特点和蕴涵于内部而外人无法直接观察的特点两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人格,这是一种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因素组成的极复杂的合金。”可见,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倾向性的本质和比较稳定的总和,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人格具有差异性、复杂性、发展性和稳定性等特点,这使人格培养成为可能和必要。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格培养是指以中职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塑造健康人格为主要目标,通过各种教育途径促进人格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和管理等方面与普通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自身的群体性特点,因此,中职学生人格培养具有自身丰富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健康的心理素质――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的基础

世界卫生心理组织(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关系到适应社会的质量、劳动技能的质量和生命意义的质量。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培养的基础。与普通教育学生相比,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临许多特殊性。中职学校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学校适应、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生涯发展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二)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的核心

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培养目标和内容具有鲜明的职业性。中职学生人格培养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遵循职业学校学生发展实际情况,侧重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中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培养应以职业道德习惯的形成,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为归宿,使学生在进入职业生涯前就养成“忠于职守,敬业乐业;业务精深,优质服务;协同合作,团结守纪;公平正当,诚实守信”为主体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意识。

(三)创新和创业素质――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的重点

创新和创业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是创新在职业生涯中的具体表现。创新和创业绝非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性格素质,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技术的发明创造,而且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中职学校要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方法、培养目标、办学模式上积极探索改革,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创新和创业型技能人才。

(四)人文精神――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的支柱

人文精神体现着一个人人格素质的内涵,人文精神是指中职学生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精神以高扬人生价值、重视理想追求、强调自我完善为核心理念。中职学校人文精神教育包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公正平等、民主法治的理性精神,自由尊严、道义良知的人道精神,自主创造、自我完善的主体精神,展现生存意义、理想价值的理想精神,全球眼光与超前意识,开放视野与博襟。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根本意义是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生命价值的实现。中职学生年龄正处于16―19岁之间,在心理学上认为这是“心理断乳期”和“第二次危机期”,这是人格发展历程中多个关键中的“关键”,开展人格培养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格培养主要做法和典型模式

(一)主要做法

1.全面提升中职教育质量,优化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环境。人格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支持。自2006年全省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以来,通过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中职学校学生人格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优化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硬环境”。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的“硬环境”是指对中职学生实施人格教育需要的物质条件和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增强了学校的基础能力和竞争力,也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二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全省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合格学历比例92.3%,比2005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3.9%,比2005年提高33.6个百分点;三是扩大职教优质资源。全省中职学校已有省级示范专业373个,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6个,省级实训基地187个,省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31个,省级重点以上中职学校17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总数达到108所,在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就读的学生达53万人,占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总数的70%,优质职教资源大幅度增强,职教资源布局更加均衡。

其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中职学生人格培养“软环境”。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的“软环境”是指对中职学生实施人格培养所需要的非物质条件和无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近年来,中职学生人格培养“软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中职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等举措,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新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初步建立起能与现代产业进步相适应的较为系统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和课程结构,不断提升学生“软实力”。

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扎实推进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2.加强人格教育立体化网络建设,构建新时期中职学生人格培养新机制。在中职学生人格教育实践与探索中,始终坚持开放性的育人原则,加强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联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四位一体”的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网络建设,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中职学生人格教育实效。

首先,建立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是中职学生人格教育乃至德育工作的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它的成立,对于统筹各部门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新机制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其次,加强人格教育中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的全方位联系。近年来,我省中职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完善家访制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提高家长的育人能力。同时加强与社区、公安派出所等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健全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确保学生“零犯罪”。学校还主动联系一批企业和相关社区,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实践活动的基地,选聘一些行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辅导员,对推进学校人格教育起到了显著的成效。

3.构建以个性化、亲情化和全员化为特点的中职学生人格培养新途径。

首先,大力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浙江省于2005年出台《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制度化建设轨道。目前,我省中职学校都已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并配备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数学校2-3名以上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书,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工作。他们的工作极大地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其次,推行德育导师制。2005年开始,在全省中职学校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明确了中职学校实施德育导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组织建设和保障机制,使之走上了以制度建设促有效德育的良性发展轨道。实践表明,德育导师制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利于关注学生个性需求,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能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培养。

再次,实施德育学分制。德育学分制以常规分评价为依据,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量化,通过对学生仪容仪表、出勤、文明卫生、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等德育过程的综合考评来实施,旨在通过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铸就诚信、宽容、博爱、独立、和谐的个性,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扎实的道德基础。

最后,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和职业生涯教育。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紧密联系社会和企业,建立与社会和企业联姻的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校内和校外德育资源,大力开展“职教之星”、“职教之子”评选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活动,把学校的人格教育工作完全融合于社会和企业的文化之中,全面提高与社会和企业相适应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典型模式

在中职学校学生人格培养方面,在实践中涌现了众多先进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浙江特点”的人格培养模式。

1.自信激励型人格培养模式。自信激励型人格培养是一种以学生自信心培养为核心,以赏识和赞扬为手段,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目的的人格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在学校人格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自信激励型人格培养模式在中职学校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实践和表现形式。如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从中职学生特点出发,以学业树自信,以活动塑形象,通过系统重构中职学生形象的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自我实现,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宁波市甬江职高以“白天鹅”工程实施为载体,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唤醒自信,使学生自觉建立努力的目标,促使学生一步步走向成熟。衢州中专的“全纳教育”模式把学生的缺点看成特点,接纳学生也就接纳学生的一切包括他的缺点,让教师树立起“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念,引导学生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以及“行行出状元”的信念。

自信激励型人格培养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创造成功和实现自我的机会,对有效推进中职学生人格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情感关爱型人格培养模式。情感关注型人格培养模式是指以爱为核心,通过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爱为途径,以爱心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从而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人格培养模式。

由于社会的偏见,职业教育目前仍处于“弱势地位”,中职学校学生无论在社会地位、家庭背景还是学习生活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尤其需要情感关爱。长兴职教中心实行的“导师制”核心是“爱”,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导师们授之以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亲、实、细、巧”四个方面做文章,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社团活动型人格培养模式。社团活动型人格培养模式突出社团活动在学生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社团为学生人格培养的途径和平台。如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全校建有30余个学生社团组织,每一位学生都可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申请加入。学校制定了社团规章和选修课学分互认细则,确保社团活动有效、有序开展。

社团活动型人格培养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自我管理机会,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2)培养合作竞争意识;(3)学会道德选择;(4)发展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4.社会实践型人格培养模式。社会实践型人格培养模式是指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人格培养的教育模式。一般来说,中职学生非逻辑智能的优势较突出,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与活动愿望和能力,因此,通过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择业观、创业观及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有效提升了中职学校人格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绍兴市中专把道德实践周作为学校人格教育的重要载体,每当轮到值周的学生佩戴红帽子,负责规定区域的卫生保洁、礼仪服务、监督检查,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道德规范的内化。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人格教育,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有用、愉快,使人格教育能“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对职高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5.基础行为规范型人格培养模式。基础行为规范与人格独立自由发展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基础行为规范是人格独立自由发展的前提,人格独立自由发展是基础行为规范的终极追求。针对中职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差的实际情况,一些中职学校把训练学生基础行为规范作为人格培养的前提和重要内容。“以训促教,训教结合,营造遵纪守规氛围”的准军事化管理是基础行为规范型人格培养模式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新昌县大市聚职业中学在把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作为一种教育载体的同时,又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强调教师要对学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关心热爱学生,取得了显著成效。

基础行为规范型人格培养模式发挥着以下育人功能:一是帮助学生明确基本的行为规范,强化训练学生道德实践行为;二是重塑强化组织纪律观念,用制度管理学生,通过“教”、“养”“带”三结合的训练方式,培养了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现代规则意识;三是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自我教育的长效机制。

6.校企合作型人格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型人格培养模式是指以校企合作为基本途径,通过企业制度文化的导向作用,全面培养与企业相适应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素养和个性心理品质的人格教育模式。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尝试建立“仿真企业”班级管理。二是开展以企业为主导的主题教育,利用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取得联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企业专家来学校作报告,或到企业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三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专业教学和管理计划,同时互派人员,共同管理,让企业了解学校,让学生了解企业,实行全方位无缝对接的人格培养新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来开展人格培养,是对传统人格培养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介入真实的职业情境,感受和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和要求,使学生明确了自身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的努力方向,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格培养面临的挑战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当前中职学生人格培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省中职学生人格培养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对人格培养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在带来先进的技术的同时,一些腐朽的文化思想,价值、道德观念也在中国社会逐渐滋长蔓延。作为职高的学生本来德育素质就底子薄,如果不加强人格教育,不给予正确的引导,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将不利于中职学校学生道德观念的转变,不利于他们德、技齐头并进,不利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网络虚拟世界对中职学生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中职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对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第一,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未经梳理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信息,有可能使学生失去是非、曲直、美丑的判断标准与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第二,网上游戏及网上交际的虚拟性,使学生沉溺于其中,不但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容易导致性格孤独、感情麻木等负面性格因素,更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难度;第三,网络信息传输迅速,多向贯通使得网络文化生动鲜活,这对我国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第四,自由的、交互的、无极限的网络世界导致网络文化思想的非控性,使得学校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难免处于一种失导、失检、失控状态。这样,网上传播的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容易引发学生思想的冲突和行为的失范。

(三)人格培养理念、方法、手段有待创新

一些职业学校和教师传统的人才观、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造成负面影响。如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工作过分强调思想改造,片面强调“晓之以理”的灌输,忽视通过“循循善诱”去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和机制,经常把对学生的德性要求和个性发展的自我需要和内在机制对立起来。因而大多数校长和教师仍然长于“管”和“灌”,而短于“放”与“导”。一些学校为了强化管理,学校的条条款款层出不穷,缺少对信仰、情感、品质、气质或学识的培养,把教育教学与学生的认识、心理、态度等几乎隔离了开来,裸的管教取代了良好品质与思想的间接渗透,和学生内心需要达不到共鸣,管得了人,管不了心,并且这种高压式的教育,不仅无法真正将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和行为品质,而且造成学生出现校内、校外言行不一致的现象。

有些教育工作者忽视了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看不到中职学校的学生逻辑思维已趋向成熟,并随着人际交往领域的不断增大,接触社会纷繁万象的机会增多,单纯地向学生灌输过于抽象的道德知识和规范,容易使学生对所受教育与外界现实的矛盾感到迷惑不解,进而会感到世界的虚伪和社会的灰暗,并对学校的教育产生反感甚至排斥。有些学校的教育工作局限于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原则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及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人格教育的实效性差。

(四)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生活的港湾。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浙江省12所中职学校调查,我们发现,中职学校学生的家庭环境总体不佳,在社会阶层中处于较低层次,70%的学生来自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职业主要是农民、工人和个体工商业者,这三类人员占了60%,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家庭教育普遍处于缺失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存在着偏差;二是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教育方法不正确;三是家庭结构和功能不健全。在中职学校,贫困生、独生子女、单亲、离异、留守等类型家庭占很大比例,这些家庭直接导致了学生正常的人格培养,也给学校人格教育带来了困难。

四、进一步加强中职学生人格培养的对策

(一)树立现代育人理念,开展“一轴三翼”新德育工程实践

要转变观念,从“工具性”的“以能力为本”或“以职业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的观念上来,高扬“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教育真正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旨趣的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为核心,以“一轴三翼”新德育工程为主要抓手,即以职业生涯教育为轴心,以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载体,突出职业生涯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推进,积极构建新时期我省中职学生人格培养新机制,努力拓展人格培养工作新途径,从而树立中职生自信自强,成就中职生美丽人生。

(二)全面实施“爱心计划”,深入推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提升中职学校心理辅导站建设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全省100%中职学校已成立心理辅导站,建立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但总的看,中职学校心理辅导站工作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发展不平衡,在全省中小学有26个一级心理辅导站中,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所,远远落后于普通中学和小学。因此,大力提升中职学校心理辅导站建设水平,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全省有100所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站成为一级辅导站。

第二,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上岗培训,提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和水平。目前,全省每所中职学校有2-3名教师持有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书,但大多集中在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中,一些普通职业中学持有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证的人数偏少,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争取用5年的时间使全省95%以上中职学校班主任持有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资格C证。

第三,实施“551”工程,丰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的基础上,实施“551”工程,即在全省中职学校开展“50场心理大讲堂”、“50幕校园心理剧”和“100堂心理活动课”系列活动,丰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享受阳光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拓展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学生成长环境。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在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中普及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推进家庭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纳入工作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与各专业学科教学和职业素质等关系的研究。交流推广优秀科研成果和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第六,切实加强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管理。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中职学校的督导评估范围,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纳入预算,要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不断改善条件。

(三)深入开展中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高中职学生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

要以小发明小创造竞赛、创意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品格;要实施“摇篮计划”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积极创建100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50个特色化德育基地,让中职学校成为创新创业和成长的摇篮;要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四)实施“名师工程”,提升中职学生人格培养专业化水平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格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学生人格教育工作。二要大力推行德育导师制,实施德育“名师工程”,要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具有较强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担任学生导师。三要积极开展对全校教职员工的专业培训,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培训作为研修项目,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四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促使学生进行同伴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努力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生动局面,不断提高学校人格教育水平。

(五)开展“阳光校园”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人格培养的“软环境”。中职学校要以“阳光校园”建设为载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为重点,创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中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自然环境建设,要突出校舍和校园的安全、整洁、绿化和美化;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要突出学校专业特色,反映学校办学理念,融入企业优秀文化。创作体现学校精神的校训、校徽、校歌、校标、校报、校刊等。每学年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体育节、艺术节、技能节等主题活动。

(六)深入推进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都要建立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教育行政部门、宣传部门、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成。其职责为统筹部门资源,加强业务指导,交流信息经验,领导和推动中职学生德育和人格教育工作。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中职学生德育和人格培养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宣传部门要积极宣传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和中职学生的成才典型,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文明办要会同综治、文化、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强校园周边文化、娱乐和治安环境的治理,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技工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指导,组织落实就业援助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相关政策,做好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发证工作;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领导,推进学校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团干部在加强德育工作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妇联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帮助和引导中职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一体、共同参与的教育网络。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完善家访制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不断增强家庭的育人功能。加强与社区、公安派出所等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健全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要主动联系一批企业和相关社区,作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实践活动的基地,选聘一些行业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学校人格教育的辅导员。

参考文献:

[1]崔红,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