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范文第1篇

一、课堂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守旧

首先,在教研意识方面,年长教师普遍认为只要教好学生,教学质量高就行了,教育科研跟教学质量关系不大。其次,部分教师习惯性地沿袭固守多年的陈旧观念来开展教学活动。经过访谈,教师们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能说上一二三,但是部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习惯走“老路”,靠“时间加汗水”来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教师对先进教育理念理解不足。例如曲解“双向交流”,课堂教学中以问代讲,一问到底,语言单调繁琐,不准确,问话模糊使学生捉摸不透;不断地重复学生的答语,使人感到烦躁,中心不突出;不断打断学生的问答,使学生感到压抑;为鼓励、赏识学生一味地给予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价值导向,反而可能使学生养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二)教材把握不足

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吃不透教材,未能领会教材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及怎样处理教材才能把知识点落到实处;也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补充,仍然是处于教死书、死教书状态中。

(三)重教材轻学生

老师们备课的重心仍然是备教材,备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实现备课重心由“备教材”向“备学生”的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似乎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然而在学习时间分配、话语权占有、传授权威性等方面仍占绝对主导和控制地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舍得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担心一旦把时间交给学生后,学生便不好好学习。

(四)“学”仍然服从于“教”

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以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身份自居,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不教不学,导致学生亦步亦趋,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严格执行预设的教案,以完成教案设计为终极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或视而不见,或回应能力弱,不善于利用。

(五)合作学习形式化

在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以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但讨论的内容并非真正是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由于教师留给讨论的时间太短,学生参与面不广,集体的智慧难以凝聚。

(六)“三维目标”缺乏有效整合

一部分教师学习《课标》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条文上,没有理解其内容实质,对《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缺乏整体和全面的把握,特别是对整个小学阶段以及各学段的教学目标认识还比较模糊,教学视野较狭窄。教师虽然知道“三维”目标应该整合,但根深蒂固的“双基”情结导致教师把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方法呆板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这是被广大教师所认同的观点,遗憾的是,一些教师的课与“得法”尚存在不小的距离,主要表现为:1.满堂灌与满堂问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师虽然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显得肤浅、零碎,缺乏针对性、挑战性。有的教师尽管在课前设计了一些问题,并用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出示,但进入具体的教学过程时这些问题往往被搁置一旁,问题变成“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没有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由于教师包揽了课堂的教学时间,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难以展开,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偶有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灵活的筛选和恰当的引导。3.达成目标的手段单一。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为为读而读,目的不够明确,层次不够清晰,个性彰显不足,语言文字训练力度不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没有具体落实;而在数学课堂上则表现为概念教学除了反复朗读文字表述,没有采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手段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

二、破解课堂教学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推进“主动课堂”教学模式

要深化课改,理念必先行,教师必须学习课改模式,研究课改现状,获取新的认识和感悟。在严格落实模式的基础上,提倡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活教等“多维互动,共生课堂”的核心课改理念。我校通过开展专题研讨、反复论证、请教专家、教师交流、观摩学习等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主动课堂345”教学模式,即:三段、四步、五环。其基本流程如表1。

(二)探讨释疑,实现突破

要深化课改,教师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讨问题请教专家再实践出成果的思路,让老师们自由组成不同的小组。比如根据知识类型不同,分成了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认识类、计算类、应用类教学等研究小组;根据课型不同分为新课、复习课和练习课的研究小组;针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分组等等。分别把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困惑,确立为研究专题或小课题,分组进行深入研究和突破,组织有效教学研讨、交流和展示活动,从而促进教师推进课改。

(三)狠抓常规,落实“六要”

学校狠抓教学常规,一要公示每日展示的课堂;二要组织随堂听课;三要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四要听课教师对课堂进行分析评价;五要教研组及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六要严格贯彻常规评价细则,进行总结评比。

(四)骨干引领,群雁齐飞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范文第2篇

高效课堂是指在一节课中能做到时间高效、学习效率高效、学习效果达成度高,通过两年实践,我发现在“五环节”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而采用“三段式”教学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课堂教学高效化,弥补五环节教育的不足。现就“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1.课堂教学“五环节”只有少数优秀教师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大多数数学教师由于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在教学五环节的把握上不细、不严谨,造成时间、课程内容、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目标达成度不高,课堂教学变得低效或无效。

2.教学“五环节”造成“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各个环节把握不当,造成“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两头没有兼顾的现状,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被激发,产生优生优不起来、差生更差的现象。

3.错过“最佳教学时间”,学习效果低下。一般每节课的最佳教学时间在开课的前10-15分钟,绝大部分老师将这段时间用在复习和导课上,新知识学习之后所剩时间不多,没有让学生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体现不到知识的学以致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认为数学课枯燥乏味、在生活的作用不大。

4.“五环节”教学会形成教学结构不完整。由于在五环节中,教学设计得不细致,不精当,对学生学习预期判断不准确,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控制不当,环节松散,一节课只完成三到四个环节就下课,草草结束,既没有让学生学完整,也没有留给学生消化、运用知识的时间,从而留下知识欠账,导致越欠越多的恶性循环。

二、“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

1.大多数教师均能掌握,并且做到有效教学。“三段式”教学体现围绕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进行教学,首先就把新知识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理解并掌握,然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巩固、拓展、提高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的能力。即使是教学能力差一点的教师也能完成,做到有效教学。

2.抓住“最佳教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形成高效。“三段式”教学是在开课的最佳时间(课中前10-15分钟)内,通过创设最佳的好教学情境学习知识,学生在这一段黄金学习时间里,注意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意志力达到最佳,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最牢固。当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要结束时,第二环节的内容紧接着跟上,让学生立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问题,体现学习成功的,成就感得到提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变枯燥、乏味为有趣、实用,看得见、摸得着。从时间、内容和学习效果上体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3.做到“培优与辅差”,两头兼顾,共同提高。三段式教学在第一环节中做到共同学习,体现“双基”训练,后进生在这一环节中还存在问题;在第二环节中得到继续学习和训练,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优等生和待优生可以在第三环节中得到施展,通过第二环节的巩固之后,在第三环节拓展、提高时,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解决,拓展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和策略,做到既让优生能吃饱,又让差生吃得了,取得“培优辅差”的效果。

4.做到知识“堂堂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通过三个环节的学与练,每一节课的学习均不会留下知识欠账,做到知识“堂堂清”,课后不用做大量的习题进行“热冷饭”式重复学习,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学习成本,提高学习效率。

三、“三段式”教学在各种数学课型中的不同形式

1.“三段式”教学在新知课中形式为:“创设情境学习新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拓展、提高”。重点、难点放在第一、二环节,做到知识不过堂,作业不过夜,不留知识欠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范文第3篇

数学教学设计是在课标指导下,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为依据,基于对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分析,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学活动是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多向交流并发生作用的过程,教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进行的教学设计也应体现与各种教学相关因素的交往与对话,这样才会更加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特点。

一、与数学课标的对话

课标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与课标进行高质量的对话,全面深入地了解其中蕴含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这对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准确地把握教学起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确立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课标的有效对话主要是为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灵魂。由章建跃博士主持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对教学目标设计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思路: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应当对它们的具体含义进行解析,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还应进行分层解析;课堂教学目标不宜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强调把能力、态度等“隐性目标”融合到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中,以避免空洞阐述“隐性目标”,使目标对教学具有有效的定向作用。

二、与数学教材的对话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资源。教师要通过与新教材的对话,去发现并认识其内容的呈现方式、组织形式、结构框架等方面的特点,以此提高自己组织实施教学的水平。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整体的意识,从教材的整体角度去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及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去思考教材内容设计的作用、目的、意图、意义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这样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和使用。

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在对教学内容作内涵和外延简要说明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解读和分析,即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内容的核心之所在,并对它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要作出明确表述。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重点。这里要在整体框架结构的指导下,围绕当前内容,从学科角度进行微观分析。

三、与同行的对话

新课程的教学中仅凭教师个人的力量必然是有限的,面对其中的问题或困惑,有时需要依靠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这就要求教师之间经常进行合作、交流与对话,共同开发和利用好新课程中的教学资源。比如,开展同学科组集体备课活动,同学科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相互研讨及交流,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学习和借鉴同行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长处,参考和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景,以此开阔自己的教学思路,使自己从中不断获得有益的启示,为搞好教学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教学资源。

四、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和谐平等的对话,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了解学生,使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认知发展情况,作出可能存在问题的诊断情况分析和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中,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教学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同时分析的内容应当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学科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另外,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问题,这也是在分析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的。在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思考,使他们更好地发现学科规律。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范文第4篇

一、消除心结,更新观念

农村初级中学教师往往对教研活动有所畏惧,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教研活动能推就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竞争意识淡薄,封闭思想严重,担心比较,担心比不过同事,被领导同事看低。鉴于此,应该首先打消教师的顾虑,教研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较谁的课上得好,而是通过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其次,要说明一节课的好坏算不了什么,名师也有“走麦城”的时候,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师的一个情绪,一个眼神,一个组织细节的忽略都会导致失误,完全没必要为此而忧心。相反,只要拿出信心,草根教师也会有精彩的课堂。因此要放开手脚,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

二、营造氛围,积极筹备

消除心结后,还需要进行适应性的训练,以调整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一步,上课的时候,把前后门开着,相当于模拟有人听课。第二步学校分管教研领导巡视课堂,可以进课堂观察5分钟左右。第三步学校行政随机听课。通过三步训练,教师从心里和教学准备基本就位,开展公开课就很轻松自然了。

三、视频学习,交流研讨

教研组内的教研活动,可以先观看名师课堂或者其他学校教师课堂实录,然后,在组内进行头脑风暴式的交流。这样因为是评价不认识的教师的课,教师们往往无所顾忌,能够畅所欲言,在这样的交流中,教师的认识提高了,也愿意中肯地评价了,同时也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增强观课。议课的技能,为后续的教研活动做好了铺垫。

四、做好骨干引领和年经教师的教研技能培训

一个学校的教研活动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两类人:一类是骨干教师,一类是年轻教师,因为骨干教师对教学教研经验比较丰富,对新课程理念认识相对较高,年轻教师接受新观念的能力快且精力充沛,有上进心。在学校教研活动中,要多给予机会,多磨炼,让其成为学校教研的主力军。

五、创新教研形式

农村初中学校由于同学科教师较少,教研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要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不能只拘泥于教研课,而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教学问题诊断交流、小专题研究、微型课题研究等。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范文第5篇

一、 “望”――课堂常规巡查式的诊断

1.巡查方式

课堂常规巡查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值周行政的每周不定期巡查,在全面巡查全校整体课堂教学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时在每周行政会上进行通报,让学校领导对新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基本上做到心中有底;二是教学行政课堂常规巡查,主要是分管教学的校级领导、教导处主任每日轮流巡查,每次督查的对象可以集中在一个年级,督查内容可以集中在某一个教学环节,有时候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需要开展专项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详细记载,每周五进行汇总,并就突出的成绩和问题在周日教师例会上点评,起到正面导向和负面警戒作用;三是级长每日巡查,做到早读、晚读、晚修、晚辅导、20分钟习字、一课堂、二课堂每个教学环节必查,并评出等级记录,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本级组教师沟通并督促整改,达到及时校正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规范新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

2.巡查内容

课堂常规巡查主要是“五查五看”:一查师生课前准备,看教师是否提前候课,是否带教案进教室,相关教学媒介准备是否提前做好,教师是否关注、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是否有迟到、缺勤现象;二查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情况,看教师是否按课表上课,该教师教学是否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进度同步,特别是教师有没有“霸占”艺术、体育、常识等课程的现象;三查教学媒体使用,看教学设备安装、调试是否到位,使用是否科学、合理,教学媒体辅助功能是否起到作用;四查教师课堂组织,看教师课堂调控是否收放自如、课堂组织形式是否灵活多样、调控策略是否科学、有效;五查学生课堂纪律,看学生课堂“三姿”(读书、写字、拿笔)是否规范,课堂学习习惯是否养成,课堂学习状态是否投入,学生课堂纪律是否动静分明等几个方面。每项督查结果采用评等级(分A,B,C三等)与描述(重要情况记载)相结合的方式计入《课堂教学常规督查记载表》。

教学督查情况记录表

3.巡查结果

各督查人如实记载每次督查情况并对各督查项目评出A,B,C三等,A等记5分,B等记4分,C等记3分。各督查人每周五下午放学前将督查记录本交教导处统一呈副校长阅签,每周教师例会上综合点评。每月月末最后一周的周五由教导处汇总后交德育处纳入每月文明班级评比。每学期末,将每位教师的课堂常规督查结果综合得分情况按20%的权重纳入教师期末综合考核评价。

二、 “闻”――课堂调研式的诊断

“闻”即“听”,听课、评课(也叫观课、看课、议课)是课堂教学评价与诊断的最客观、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课堂调研其实是以教师课堂教学为载体,从教学理论或者具体的教学实践出发,演绎或归纳出对教学价值偏差进行捕捉和原因分析的活动,其实质是一种经过一定抽象的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的科学方法,强调的是典型的、集中的、实质的、有很强针对性的诊断与评价。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听课、评课,许多教育专家、教育机构都有专门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一线教师也都轻车熟路,不再赘述。这里主要结合开展课堂调研的实际做法从开展课堂调研的时机、不同时机开展课堂调研的关注点、参加调研的人员、调研结果反馈与处理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见下表)。

三、 “问”――师生、家长评教式的诊断

1.问新教师

评价诊断人通过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和新教师进行随机(含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交谈和聊天,探讨关于课堂教学的话题,从而了解新教师对该学科课堂教学的基本认识、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常用的基本教学策略、主要的教学手段、长期的困惑等,及时指出其存在的误区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2.问中层干部

备课组长、年级级长、科长是和新教师相处最近、接触最多、深入其课堂教学最频繁的中层干部,他们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和诊断最具发言权。因此,他们对新教师课堂教学给予的客观评价和反馈往往是学校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诊断的重要参数和依据。

3.问学生和家长

学生、家长评教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对教学过程、教学成果、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水平的价值判断。学校通过家委会、大型家长会、教学开放日等活动,科学设计学生、家长评教的问卷表,严密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如实统计问卷调查的数据,客观进行数据分析,是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 “测”――课堂检测式的调研

1.精心设计检测内容

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检测题,既要有巩固知识和技能的,又要有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适合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实际的选做题,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发展。同时做到题目少而精,控制时间,题型具有代表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检测题要突出重点知识,注重综合拓展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把握检测时机

合理有效的课堂检测应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绝不仅仅是最后几分钟的事情,它应该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课堂检测也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依据不同的目的进行设计。如课前5~8分钟的检测,主要是针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的检测,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查缺补漏,以便为这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课中10~15分钟的检测,针对课本上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学案导学,编制富有针对性的题目,以便了解学生理解问题的思路方法,反馈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巩固。课后5~8分钟的检测,针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的检测,检测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检测的结果,调节课后作业的数量、内容及难易程度,为学生的课后辅导提供依据。一般来说,前两种检测主要由授课教师组织完成,其数据采用观测统计方式为宜,后一种检测可以由评价、诊断者组织完成,其数据可以作为诊断重点分析、参考的数据。

3.采用有效的检测形式

要想提高课堂检测的有效性,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才能乐学善思,才能保证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灵活的检测形式,如有效性提问检测、有效性练习检测、板书检测、作业检测、竞赛检测、答题卡式检测等。

当然,课堂教学诊断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科学的工程。如何准确、真实、客观地诊断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对新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课堂价值观、学生观作出评判,让优秀教师留下来、干得好,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