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力资源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从20XX年参加工作已经XX个年头了。回顾XX年来的工作历程,我的每一个进步都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倾心尽力的关爱和支持。没有你们的鞭策和支持,我不会取得今天的进步。这几年的工作让我感到很充实,收获也很多。我不敢说硕果累累,但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值得思考。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注重在提高领会力,增强把握力上下工夫,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了理想信念,清晰了工作思路。强化了服务意识,树立了责任意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自觉学习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同时也能自觉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平时的工作中去。
二、人事劳资工作经验总结
20XX年11月,由于工作需要安排我从事人事劳资工作,主要负责薪酬工作。人事劳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强有力的领导下,主要以内部人才资源为导向,以单位生产经营目标的提高为最终出发点,大力加强人事劳资工作的管理力度,充分利用本单位人力资源,逐步建立健全了灵活多样的用工机制,为单位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先后起草了岗位职责、岗位目标责任制、员工考勤制度、员工工资奖金发放、单位绩效考核等规章制度。保证民主公平的将工资和奖金及时发放到每一位员工的手中。
三、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回顾一年来的学习、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缺点和不足之处,主要是学习不够全面系统。由于事务工作多等原因,学习不够全面系统。往往只按计划或需要用时才学习,只有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相关业务知识,才能把工作做好。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结合工作的需要,注意积累,勤于思考,将所学的先进思想、理念、方法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这一年对我来说,虽然没有了工作初期摸索阶段的艰辛,但随着我们单位的不断壮大,发展中带来的诸多问题仍然让我对我所从事的工作面临挑战。我也始终把领导和大家对我的信任当作是一种责任,工作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处处以身作责,虽然做的很辛苦很累,但大家的支持给我以动力,大家的配合对我更是一种鞭策。展望未来,我个人还有许多工作技术需要完善,业务也要达到熟练的水平。但是我相信自己,相信以后会有更多创造,为我们单位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内容摘要:为了主动消除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许多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导入了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实施了知识管理的方法。这类理念和方法对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效果是有差别的。笔者试图通过对知识管理与山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提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帮助中小企业准确识别和有效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效益 实证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性竞争趋势表明: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层次的知识学习与知识共享的组织、管理活动,已经从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扩展到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部门;相应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也从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的建设,扩大到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知识创新、知识运用、知识共享。知识管理旨在通过建立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机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持续提高。山东处于南北经济的联接带上,山东中小企业具有沿海和内陆双重社会经济特征,所遇到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代表性。研究知识管理对山东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探索通过导入知识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概况
(一)数据简介
笔者在山东省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知识管理对人力资源效益影响的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为主,并进行企业访谈、典型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认知、需求与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尽力将调查对象的主观意愿和使用知识管理的实际情况区分开。在基本了解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认知和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对象、设计调查表。调查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小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能力,将知识管理项目分解定义成相对明确的行为。
笔者将中小企业按照地区、行业和规模划分成不同组群,然后在各组中随机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前后共发出400份问卷,回收128份,有效问卷119份(下文对这119家有效作答企业称作样本企业),问卷有效率为29.75%,样本企业遍及全省,涉及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信息产业等各个行业。调查后期,笔者走访了其中的18家企业,仔细研究了走访对象提供的11个典型案例,以便深入了解其中的种种细节。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本研究以对半分析模型(split-half)来分析问卷的可靠性,将全部问题等分成两部分。在所有119份有效问卷中,第一部分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是0.848,第二部分是0.920,两部分的相关系数是0.676:说明数据的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见表1)。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效益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中小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包括政府、外来竞争者、技术、原料供给和客户需求等市场要素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这样一个同时蕴藏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中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效益,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导入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
(一)知识管理的适应环境战略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在战略决策方面,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在主要决策之前都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但他们对成本控制系统、质量管理技术、关键性业务预测方法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还不太了解,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也不高。调查表明,样本企业对迅速变化的环境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对适应变化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十分的重视。多数样本企业都积极采取主动措施来应对变化、规避风险。如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效率和不同流程、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协调和职能互补、使信息能够在不同部门间高效率的传递。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得到了样本企业的高度重视,大多数经营者都非常重视积极争取员工和部门对决策的支持,以便提高决策的执行效率。但是企业试图彻底改变原有的生产流程或经营流程的举措将会面临极大的风险,中小企业应慎重对待系统流程再造等激进的改革方式。
(二)与知识管理有关的组织结构特征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尽管样本企业规模较小且结构简单,但其经营者们仍然认为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企业内部需要有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成本质量控制绩效评价和生产(服务)监督控制部门或人员,负责新业务开发、客户需求分析和技术改进和分析评估的部门或人员等等。但是绝大多数样本企业还没有成立这类专业部门,同时,他们也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效率。山东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要来设计组织结构,而不要刻意去完善组织结构。
(三)学习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
调查表明,样本企业非常重视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创业史、清楚的理解并始终维护企业的核心价值、鼓励员工使用历史经验和获得新知识、实行自我评价和绩效测评制度都被样本企业所不同程度的采纳。企业需要组织业务技能培训、经验交流和积极掌握技术变化的趋势等两方面,标准差分别是3.738,
3.783:这说明样本企业做法差别较大。在雇佣其他企业的员工来获取所需技能方面,样本企业表现谨慎,实际使用范围也仅限于少数特定领域,如会计、法律等。
调查表明,许多企业高管都积极支持和实际参与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这对直接面向终端市场的进行产品生产的企业非常重要。这类样本企业也十分重视产品创新的速度和效率。另外,对于那些技术含量较低、规模较小以及那些为大型生产制造企业配套的企业对于创新的需求并不高,实际创新投入也较少。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出于短时间内降低成本的考虑,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保创新前收集数据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在竞争对手发现机遇之前做好市场价值和需求分析、员工的积极关注和支持、达成有广泛员工基础的产品战略以及创新速度也得到了样本企业不同程度的重视和使用。
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效益的模型分析
(一)模型选择
本文用线性概率模型(LPM)来估计不同的知识管理行为和措施对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对问卷的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同时计算异方差稳健的t统计量和F统计量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若一个变量的F统计量的p值小于0.05时,那么这个变量就进入回归模型;若一个变量F统计量的值大于0.10,那么这个变量就从回归模型中删除。回归方程采用以样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效益为因变量Y,以其所从事的各种知识管理活动为xi,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考察知识管理行为对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影响。为了保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对回归方程进行DW检验、F检验和异方差稳健的t检验。本文关注的是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概率的影响,虽然LPM存在着一定异方差性,但是大样本情况下应用OLS异方差稳健的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陷。LPM 模型的优势突出体现为容易估计和解释。因此本文采用了线性概率模型,并用OLS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模型进行估计。
(二) 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回归分析
根据笔者调查研究,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与下列因素成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员工或团队积极响应企业做出的决策,员工清楚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有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使用信息系统辅助战略规划与决策,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度和效率,企业经常组织业务技能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做出最终决策,企业制定标准流程确定客户需求,参考历史经验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以低成本优势和通过降价获取市场占有率。以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为因变量Y,其他因素为自变量,可以用方程Y=HRi(respondi,valuei,decision assistanti, IS decisioni, CRMefficiencyi,teachi, hormonyi,standardi, historyi, costi)来表示,具体回归方程如下: Y=
0.333X1+0.497X2+(-0.293)X3+0.337X4+
(-0.426)X5+0.369X6+0.046X7+0.304X8+
(-0.332)X9+0.119X10+0.166。
回归系数显著的不为0。F统计量为13.362,统计量大于F值的概率为0;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是0.744,判定系数(R square)是0.553,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该模型的DW检验值是2.355,说明没有显著自相关问题。
表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员工或团队积极响应企业做出的决策,员工清楚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使用信息系统辅助战略规划与决策,企业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做出最终决策,企业制定标准流程确定客户需求等项目对于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在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前述项的投入每增加1,就可以分别使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的改善增加0.333、0.497、0.337、0.369、0.304。应当注意的是: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专门负责辅助决策的人员或机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效度和效率、参考历史经验解决重复出现的问题与样本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提高成明显的反比例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0.293、-0.426、-0.332。
经过对样本企业的重点访谈调查研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比较紧张,辅助决策机构使用起来并不经济,而且有可能会降低效率。客户关系管理效率的提高会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产生影响。但因为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客户管理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这就需要平衡各部门利益,合理分配各部门资源,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历史经验无法适应高速变化的环境,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们应当会理性地总结经验教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经验。
结论与建议
越来越多的山东中小企业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将其不断付诸实践。根据笔者调查,知识管理在为中小企业带来实实在在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问题。传统的依托高技术设施和高素质员工队伍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不适合知识管理起点较低的山东中小企业实际。而为山东中小企业真正带来效益的某些理论和具体方法却被掩盖了。中小企业有着突出的个性特点,必须依据自身运用知识管理的实际水平,将有利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效益提升的知识管理理念和具体做法剥离出来,正确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做法,将宝贵的资源用于最有效率的知识管理项目,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Martin Glisby; Nigel Holden. Contextual Constraint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The Cultural Embeddedness of Nonaka's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2003.1
2.Ikujiro Nonaka. A dynamic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4.2
关键词:新馆员培训 职业导师制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3-0100-03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to the New Librarian
―― Based on the Mentoring Program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the new libraria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librar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ntoring program in the training of the new librarian to guide and help them to quickly adapt to the job and competently do the work,in order to provide human resourc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library mentoring program and the method of implementation of mentoring program in library are discussed.
Keywords new librarian training; mentoring progra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及学科服务等个性化服务的开展,使得图书馆的馆员队伍建设向多学科专业背景发展。图书馆如何通过自身制度的加强、采取新的举措为新馆员的发展提供条件,让来自各个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并逐渐胜任本职工作、比较准确地认识岗位和定位角色,实现从“社会人”向“图书馆人”的角色转变,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问题。笔者通过调研,借鉴国内外各大企业培训新员工所采用的导师制的成功经验,提出在新馆员入馆的前两年内试行职业导师制培训模式的设想,以期构建一种有利于图书馆经验传承,促使新馆员更快提高工作能力的机制,使之真正成为助推图书馆人才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图书馆职业导师制的内涵及其作用
1.1 图书馆职业导师制的内涵
职业导师制来源于传统的师徒制。师徒制强调技术及具体业务的传授和讲解,而职业导师制除保留传统师徒制以学习技能为目的、采取实践学习方式等基本特征外,还在职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调解处理、心理辅导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它通过在组织的智力层面构建一种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和机制,以培养满足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本文所讨论的图书馆职业导师制是指在图书馆中富有经验并具备良好专业技能或管理技能的资深技术专家或管理者,与新馆员之间建立的支持性培训关系。建立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图书馆内部优秀馆员的先进技能和工作经验,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对新馆员进行专业管理理论、工作技能技巧、事业发展规划、职业兴趣培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与帮助,从而全面提升和完善新馆员的专业技能和图书馆职业生涯[1]。
1.2 图书馆职业导师制的作用
(1)有利于图书馆隐性知识的传承。隐性知识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且不易传播的知识。这些知识嵌入于个人经历、存在于人的大脑当中,往往表现出来的是一些技巧、经验、直觉、灵感、洞察力、价值观和心智模式。职业导师制模式下的新馆员培训,导师通过与新馆员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可以及时地为新馆员提供针对一定任务和情境的工作指导,这些指导通常都是导师的自身经验积累,比如在读者服务工作中指导读者的经验、使用语言的技巧及读者对待信息的态度等;在图书编目工作中对文献的外在特征捕捉、对编目规则及文献分类的理解等。这些隐性知识从书本上是学不来的,新馆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实践才能掌握。获得导师的指导,新馆员能快速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跨越式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新馆员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概念包括了与工作的高绩效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个性、兴趣、自信、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比如问题解决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或者领导能力等等。对于这些刚大学毕业的新馆员来说,虽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及专业水平,有努力工作、向往工作成就的冲动,但同时也具有理论与实践存在距离、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社会阅历浅,与人相处不够老练、缺乏“落地生根”的稳定思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劣势。职业导师与新馆员一般情况下是“一对一”关系,通过导师与新馆员之间较长时间的互动,有利于导师更多地了解新馆员特点,全面掌握新馆员情况,因材施教。与传统的培训不同,在职业导师制的训练中,导师的训练并不仅限于技能传授,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与职业生涯的指导所占的比重很大,这些技术以外的内容会形成新馆员的职业胜任能力[2]。导师制的这种导向作用,能够带动新馆员积极地融入图书馆的工作环境中,形成对图书馆文化的认同,并且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找到倾诉和求助的对象,促进新馆员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这对于帮助新馆员快速完成角色转换、消除对图书馆及同事的陌生感、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获得有关职业规划的建议和个人发展的反馈意见等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
(3)有利于促进职业导师自身的事业发展。通常那些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技能达到一定职称等级且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和管理能力的老馆员才有资格被选为职业导师。而这些导师往往处在职业高原期或中年危机期,通过参与导师制计划,他们可以对工作进行重新思考,在与新馆员交流讨论过程中能有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并激发创新智慧,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自我价值感。那么,一旦当选导师,即意味着获得了图书馆的信任和肯定,这对导师而言是一种激励。此外,新馆员可以为导师搜集多方信息、拓宽沟通渠道和分担一定的工作压力,而导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也能从新馆员身上学习新的工作知识与创意,并获得新馆员的人际支持,有助于发展得力的助手,有利于自己对知识、技能的升华,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
(4)有利于开发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相对于新馆员、导师而言,图书馆是实施职业导师制的最大受益者。首先,有利于图书馆增强团队凝聚力。职业导师制可以通过导师对新馆员的指导和关怀,提高导师和新馆员的岗位胜任能力,使得其个人绩效和图书馆整体绩效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可以体现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和管理理念,有助于为新馆员营造出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使新馆员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关注,找到了自己不断学习的机会和明确看到自己晋升的渠道,有利于激发新馆员的凝聚力的形成,进而使新馆员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使命感的形成。其次,有利于图书馆选拔人才。通过职业导师制可以形成坦率开放、互助学习的团体氛围,有利于建构组织学习的机制。在导师指导新馆员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传递了图书馆的价值观和文化,增强了其对图书馆文化的认知、感受和融合。职业导师制作为图书馆的一种内部培训制度,并且是对素质的培养,而这种素质的培养是和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可以使图书馆在短期内,获得自己紧缺的人才,进而摆脱了图书馆核心岗位、关键人员不足的威胁。再次,有利于图书馆减少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职业导师制与其它培训方式相比,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图书馆内部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图书馆快速传递知识、获取新馆员创造的价值,是一种较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4]。
2 图书馆推行职业导师制的策略
2.1 成立职业导师制工作组
健全的组织和完善的制度是开展职业导师制的前提。首先成立图书馆职业导师制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由主管人力资源工作的馆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工作组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完善的职业导师制运行管理机制,以明确导师、新馆员、相关部门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为职业导师制的推行提供依据和准则,保证职业导师制实施的有效性。具体包括:负责职业导师的选聘和审批,并建立、维护职业导师资源库;负责职业导师制的组织实施;负责制定职业导师与培养对象的考核评价标准,并进行考核;负责表彰和奖励优秀职业导师;负责职业导师制经验总结、交流与推广工作。
2.2 选拔聘任职业导师
职业导师制的建立,关键在于导师的选择和确定。导师的品行、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将直接决定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为了导师能够完全胜任自己的职责,图书馆应从导师功能与角色、图书馆相关情况、辅导技能等三个方面对导师进行培训,以强化导师对新馆员的正确引导功能,提高导师的实际指导能力。通过定期对职业导师进行培训,使导师本身经常处于知识充电状态,提高职业导师的胜任能力[5]。此外,图书馆还要设计好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解决好动力问题,促进有能力的老馆员希望当导师,乐于做导师。如图书馆可以给导师每月适当发放津贴,作为对导师额外工作的认可和回报,或者晋升高一级技术职称,必须有培养新馆员的经历等等。在此文化氛围及制度设计下,老馆员以能够成为新馆员的导师为荣,这样就可以促动有能力的老馆员积极培养新人[6]。
2.3 匹配职业导师与新馆员
职业导师制的效果取决于导师与新馆员的互动过程,更多地会受到师徒之间组合特质的影响。互动越频繁,在工作满意度上也会越高。因此,特性相似的师徒配对有助于提升导师功能[7]。在实施导师制之前,工作组应对新馆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确定该新馆员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以免由于培训需求分析不足而造成匹配差异,即把价值观、工作风格、人格等方面迥然不同的双方匹配成一对指导关系。让导师和新馆员在指导关系正式建立前先有所沟通和交流,然后再由工作组去分别了解他们对彼此的印象和评价,确保建立指导关系后尽量避免出现因对对方不满意而排斥对方的情况。成功的指导关系基于双方对彼此的深入了解和互相信任,并适合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发展[8]。
2.4 建立定期跟踪与评估机制
为保证导师的作用得到正确发挥,工作组应经常性地对培训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考核,并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完善培训的方式方法。如定期检查导师和新馆员的沟通记录,与新馆员进行谈话,及时了解辅导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予以解决;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邀请馆领导、导师和新馆员参加,交流经验、分享体会,共同探讨对导师制实施情况的感受及建议;安排不同形式的团队建设活动,促进导师和新馆员间的交流等。
工作组应要求导师在培训结束后对新馆员作出具体评价,分析其主要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以此作为新馆员转正、晋级和安排具体工作岗位的主要依据;工作组要根据培养计划的完成情况及上下级对培训工作的反馈对导师进行考核,要将培训对象的学习效果、工作表现作为导师的一项考核指标在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在对导师进行评价时要准确、客观、全面,在遵循统一标准时还要考虑到培训对象之间的个体差异。对于认真完成培训和辅导任务的导师,工作组应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如优秀导师奖金,表现不佳的导师要总结其经验教训并在以后的指导过程中予以规避。
4 结语
职业导师制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其中一环,实际上还需要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彼此契合、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借力”通过职业导师制从而有效促进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持续成长,缩短人才与图书馆的磨合期,既有利于图书馆的知识传承,完善图书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又有利于图书馆的人才保留,增强内部凝聚力。职业导师制作为一种图书馆新馆员内部培训模式,尚处于起步和借鉴阶段,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期待能够帮组图书馆更快、更好地建立可稳定发展的人才梯队。
参考文献:
[1]卞卉. 职业导师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232-234.
[2]张力菁.内部导师制:帮助新员工快速入门[J].新闻知识,2009,(8):40-41.
[3]梁婷,蔡翔,唐贵伍.企业导师制在中国发展的必要性、误区及建议[J].企业活力,2011,(3):71-73.
[4]李一,任诚,童宣群.企业导师制培训方式的应用现状分析[J].企业导报,2013(11):202-203.
[5]郭鹏.助力电力企业新员工培训的“职业导师制”[J].中国电力教育,2013,(8):18-19.
[6]邸慧.推行导师制并非遥不可及[J].人力资源,2013,(2):31-33.
[7]张正堂,金岚,刘颖.完善导师制度促进新员工组织社会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4):24-2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以某玩具企业为例分析了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旨在为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提出一些借鉴之处。
关键词:
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措施
一、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较为狭隘
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文化知识偏低,认为绩效管理就是员工薪金的发放,是一套规范化的程序,只需要相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去完成即可,并不需要其他单位参与;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并不明确,而且只有相关管理者明晰,没有向下属部门或员工输送,绩效管理很难上传下达,所以经常出现公司、部门、员工三者绩效不匹配的情况;与此同时,很多中小企业绩效管理意识淡薄,有些员工把绩效管理看作是“找茬”,会直接影响自身的工资收入,他们并不知道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原因,所以不能主动踊跃的面对。
2.绩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很多中小企业通常只用单纯的考核来取代管理,员工薪金的变化、职位的升迁就仅仅根据考核结果来制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会因在绩效管理上有效沟通不足而产生分歧;其热捧的先进理念并不能够“接地气”,没有与自身情况相结合;有些企业在设置考核内容时,仅仅只参考流行的经验或既定的模板;有些企业考核的间隔时间太长,而且还是凭着管理者自己的“印象”去打分。中小企业考核的标准因为没有明确的量化准则,就很难细化并有遗漏的可能性,考核过程中的具体尺度也很难把握。
3.缺乏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
因为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忽视,企业员工之间缺乏配合,绩效考核通常都是敷衍了事。不少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只是走形式而已,并没有相关人员对考核的结论仔细研究认真总结,而且在企业的现实管理中绩效管理也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诸如协助员工分析判断自身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其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工作经验和水平。但是由于企业绩效管理的欠缺,直接导致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员工的能力没有提高、素质也没有精进,从而适应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某玩具企业背景介绍
某玩具企业坐落于某沿海城市,每年产值为一千八百万左右,拥有管理人员和员工一千一百多人,是一家典型的以玩具生产销售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2010年以来,行业竞争加剧、国外市场疲软、国内市场需求锐减,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益,与此同时,下游企业要求售价降低,上游企业要求提高原材料价格,各个商也从以前的大规模订货转变为多次分批少量订货,该企业的经营情况每况愈下。效益不断下滑,成本不停增加,管理制度也日趋混乱,造成了员工工资很多年来没有上调,管理者的薪酬也无多大改观,所有的工作人员怨声载道,情绪低落、消极怠工,对生产销售过程中碰到的种种问题毫不关心,商品的推迟交货、商品质量不合格退回等事件时有发生。该企业的管理层意识到此种现状应需要尽快改善,要不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该玩具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该玩具企业十多年来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从未改变,很多“元老”级人物都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在各个岗位中担任要职,平时工作中凭经验和直觉处理大小事件,随意性较强。企业的经营发展越来越迅速,随之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工作量和事件的繁杂性,企业运营中碰到的疑难杂事也就越来越多。但是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并没有与日俱增,其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月没有与时俱进,从而造成了企业管理的低效率,生产的产品质量时好时坏、周期可长可短、成本忽高忽低、交货时早时晚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下游企业和消费者投诉频繁,给企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四、该玩具企业绩效管理的改进措施
该企业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针对管理者素质、工作职责、员工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方法,而且此方法的实行可以达到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企业效益、减少相关成本等目标。该企业的绩效改善方法具体为以下五个方面。
1.制定企业目标
企业制定的常规性目标包括战略和业绩两个方面。战略目标包含企业近期需要优先发展的项目规划和远期需要长久发展的项目规划;业绩包括员工与各个业务往来者的绩效,诸如客户、员工之间、合作伙伴等都包含在内,还包括员工自身的领导能力、分析能力、人力发展等。企业执行目标时,需要全方位配合,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参与完成,企业每一季度会对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企业的员工之间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工作的发展。考核时应注意不同部门员工的相对公正和公平。
2.选择考核方案
该企业在众多绩效管理方法中选择了360度绩效管理法。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为一个月)开展员工互评、个人自评、领导打分、下属评价等不同方式的考核活动,人力资源部门做统计并进行结果分析,使用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计算出不同指标的考核分数,而且为了企业长远发展给每位员工建立考核档案,员工通过不同阶段自身考核成绩分析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提升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此种考核方法也可以帮助企业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业务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提升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的素质,也同时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
3.绩效考核指标
企业依据不同部门和员工的工作差异,制定对应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既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不同考核对象的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定性考核,指定部门进行定量考核;也可以分为公司、部门、个人的指标,公司考核指标包括生产成本、企业产值、延期交货等众多职能部门都要关注的指标;部门考核指标是依据每个部门自身的情况制定的专项考核指标,提高此类指标需要依靠各部门内部员工共同奋斗;个人指标旨在激励员工个体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提条件是员工已经完善了公司和部门两个指标。
4.绩效管理与其他工作的衔接
企业如果想让绩效考核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就必学做好考核的期初、期中和期末工作,诸如期初的目标制定、期中的指标确认和期末的结果反馈。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考核工作前后期的其他工作,诸如考核之前的交流沟通,管理者和员工要在目标和绩效规范上达成一致;结束考核工作后,管理者和员工要对考核结果进行磋商,对今后的工作规范进行修订,更好的提高企业效益。
5.加强企业文化的制定
该企业着重建立“伙伴关系”的企业文化,企业和管理者和员工成为伙伴、管理者和员工成为伙伴、不同的员工成为伙伴。此种文化在强调“伙伴关系”的同时,也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价值、企业和个人的诚信。良好的“伙伴关系”体现在员工之间的以诚待人、员工和客户之间的互相信任、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互利互惠,总之,员工提供给客户更优更好的服务,客户回馈企业更多更大的报酬,进而企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员工也有了更多的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薪酬待遇有了更大的改善,由此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期。
五、该玩具企业绩效管理改进后的效果
经历了企业的实际经验总结和多方意见征询并修改后,新的绩效考核方案顺利出台,此方案得到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广泛赞同。针对企业员工而言,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员工有了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了和企业相同的目标,新的绩效管理方案使员工薪酬水平与工作情况紧密相连,工作的表现和质量会严重影响其薪酬情况,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油然而生并开始关注企业的效益情况。与此同时,在新的绩效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员工个人价值的追求,诸如职位升迁等,不再会受到管理者单纯的个人感情所决定,员工在企业公平竞争的氛围下良性竞争,发挥自身的特长和潜能,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企业经营发展中,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针对企业而言,已经开始全面使用新的绩效管理方案,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效果明显,增强了各个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员工工作中的配合越发默契,企业的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员工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延期交货情况也逐渐减少。此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虽然某些考核指标及方法需要完善,但是绩效管理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从而为企业走出经营困境进而提升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作者:王蓓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11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1 培养公司内训师
大部分企业的培训内训师基本上来自于公司的业务骨干。当前,公司内训师培养的主要问题是,内训师自身知识经验较为丰富,技能过硬,但授课效果一般,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内训师培养的思路主要分为四点:一是内训师选拔与培养“项目化”。以项目制管理思路推进内训师培养工作。二是课程开发需求“系统化”。通过系统化的思路,使内训师课程与培训需求紧密结合。三是课件开发与授课“专业化”。通过对内训师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课件开发与授课的专业化方法。四是内训师培养与课件开发全过程“表单化”,制作一系列的标准表单,支撑内训师培养与课件开发全过程,确保标准作业。
2 建立职业导师制
在已有的“导师带徒”培训模式基础上,建立公司“职业导师制”,加速人才培养。“职业导师”应选择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专家型人才,对新员工进或有潜力的员工进行职业指导,使其快速胜任岗位、提升业务水平。根据个人能力、专长特长,培养对象技能水平,主要采用“一对一”个别采用“一对多”的方式进行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职业导师制”:
①成立“职业导师”工作办公室。成员由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及各部门主任组成。办公室负责职业导师的选聘和审批,建立、维护职业导师人员库;制定职业导师的考核评价标准;负责经验总结、交流与推广;负责表彰和奖励优秀职业导师。
②选聘把关。职业导师的聘任资格为工作业绩良好,经验丰富的在岗人员,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相关理论水平。公司管理人员、技术能手、专业带头人可直接认定为职业导师,其他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也可通过自荐的方式,经职业导师工作办公室审核成为职业导师。
职业导师聘任后,签订《职业导师指导协议》,完成各阶段培养目标,为所培养的员工提供指导,使其提高综合素质,缩短技术、技能成熟期,达到岗位要求的技术水平,促进职业发展。同时,要对职业导师进行培训,提升沟通技巧、辅导技能等。
③灵活配备。新员工、青年员工、确有需要的员工根据本岗位工作实际情况,可以提出聘请职业导师的申请。职业导师制是全员的、全方位的,老员工如果轮换到新的岗位,也应配备职业导师。不论年龄、资历,只要在这个领域业绩表现突出,就可以成职业导师。
④就近辅导。根据就近辅导的原则,职业导师一般长期与培养对象一起工作,通过现场授课、工余辅导、操作演示、模拟演练等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培训。同时通过深入沟通交流,为培养对象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参考意见。
⑤体现激励。《职业导师指导协议》履行期满,职业导师提交培训总结;培养对象提交技术总结或论文,职业导师制工作办公室组织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内容分为过程评价和工作效果评价。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培训次数、培训记录、授课课件等内容。参照培养对象的公司的普考及技能鉴定成绩,进工作效果评价,根据考核结果,对职业导师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3 调考常态化
以考促培、以考促学。企业尤其是技术型企业应按常规竞赛调考专业类别成立相应的专业竞赛调考项目组。项目组设一名项目经理,由相关专业部室负责人或专责担任;设一名教练,由资深专业带头人或兼职培训师担任;参赛队员若干;设两名工作人员,由相关专责担任。
①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负责与对口部门沟通联系,确定培训内容、竞赛内容,向专业竞赛调考项目组及时反馈竞赛调考信息。
②教练的主要职责:负责组织编制本项目的专业竞赛调考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依据竞赛调考内容,提出参赛选手选拔条件和方式,并承担参加竞赛调考选手的培训任务,针对每个选手建立素质模型,提出相应培训策略,切实做好强化培训,有效提高选手参赛能力。
③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负责按本项目的专业竞赛调考工作方案购置本项目专业竞赛调考所需资料、书籍,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④基层单位的主要职责:按照专业竞赛调考项目制工作方案,落实好竞赛调考专业的全员培训及选手推荐,关心和支持参加竞赛选手,并积极承担下达的教练任务。
引入刚柔并济的竞赛激励约束机制。各部门、各单位、班组详细记录每位员工的教育培训进展状况,并通过竞赛调考检验培训效果。将专业劳动竞赛、岗位练兵等常态化,每年定期举行。各主管部门、基层单位组织全部岗位、工种的统考,检验员工岗位工作情况。统考结束后,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调考,每年抽取5个左右不同的工种,随机抽取一定比例员工参加,检验各岗位培训工作实际效果。通过调考选拔优秀技术人员加速人才培养,增强人才储备,并通过参加各类专业竞赛使优秀技术人员得到了更好的锻炼。
4 体验式培训
近几年,培训在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的作用得到重视。效益好的企业都能够增加员工培训费的预算,把对员工的培训作为一种投资,通过提升员工的素质与能力,来完成企业的人力资本的沉淀与积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购置新型专业设备作为培训器材,促进员工技能跟上设备更新速度;将老旧设备维修组装,供新员工、参培人员进行模拟操作。同时,多开展体验式培训增强员工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