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风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年暑假,我再次来到了这儿。在老远处,我仿佛就闻见了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好像是花香味,好像是水果味,又好像是那清澈见底的河水的味道……
我一人独自走在木制的独木桥上,两眼凝视着远方,不由得发出感慨,前方那条载满小船的运河,该通向何方?虽然有运河,但这儿也有小溪。来到小溪,只见河水清澈见底,河水深处,还有几条小鱼在快活的嬉戏呢!
缓缓的走下独木桥,一栋栋参差不齐的小楼映入我的眼帘,虽然不是那么的整齐,却是给大家视觉的一种冲突,形成享受。
在西南那块空地上,有一块蔬菜园。里面种满各种各样的蔬菜,这是全村人民的“菜市场”,在一年四季的开头,大家每人种上自家蔬菜籽,丰收时想吃什么拔什么。真是快捷方便。
在蔬菜园的西面,种着一排排高大茁壮的树木,在树木的空隙中,隐隐约约看见了一颗颗果树,拨开空隙,看见一棵棵果树迎着微风在轻轻的摇晃,一股水果味弥漫在果园。让人流连忘返。
虽然乡村没有城市那么热闹,但它却有着独特迷人的风光。乡村不但风景优美,而且那里的人热情好客。如果你到乡村,那里的人们一定会热情地招待你,还会给你当向导。
乡村的人们住着小小的房屋,可他们总喜欢在房前屋后种些花花草草,或是种南瓜,或种丝瓜。这些植物给乡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比高楼大厦前的石狮子与大旗杆可爱多了。
瞧,那里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犹如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小河中,有活泼可爱的小鱼在游来游去,那都是乡村孩子的伙伴。有空的时候,孩子们便光着脚在河中尽情地玩耍。不远处,有一群鸭子游过来,它们灵活地划着双桨,拍打着翅膀。水面上溅起朵朵水花,还时不时把头伸进水里,或东张西望,寻找四周有没有食物。每当你走过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总会瞧见几只鸡。有母鸡率领着一群小鸡在觅食,一但发现食物,它们就争先恐后地拥了上去,你争我夺。还有大公鸡摆出一副骄傲的姿态,在场地上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
1 凤城市农村新能源推广现状
凤城市自2006年被国家列为沼气国债项目县以来,先后承接了2个年度的国债项目和1个年度的拉动内需项目,已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2411个。自2011年以来,凤城市开始承担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试点项目,先后在18个村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采暖炉2760台,连续3年补贴4家生物质燃料生产企业共计55万元。
凤城市现有秸秆气化站5座,分别是边门镇明亮村秸秆气化站,供气用户600户;宝山镇大营子村秸秆气化站,供气用户450户;鸡冠山镇大地村秸秆气化站,供气用户450户;通远堡镇二道坊村秸秆气化站,供气用户480户;鸡冠山镇薛礼村秸秆气化站,供气用户300户,总计2280户。
自2010年推广太阳能路灯以来,通过新能源利用项目推广太阳能路灯200余盏,主要分布在边门镇明亮村秸秆气化站、宝山镇大营子村秸秆气化站、和鸡冠山镇大地村秸秆气化站。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共推广2580盏,分布在21个镇区172个村。
2 推广利用新能源的益处
使用生物质能源沼气的益处。建造1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解决1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每年可产沼气600立方米,相当于石油气24瓶或柴草3000多公斤。农户每年累计节省燃料费用约1500元。年产沼肥约27吨,相当于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钾200公斤。如果这些沼肥农户全部加以利用,仅肥料一项,每户每年可节省肥料开支约1000元。以沼气池为纽带,进而实现“改圈、改厕、改厨房”的一池三改办法,彻底改善农村过去脏、乱、差的环境。
使用生物质炊事采暖炉的益处。生物质炊事采暖试点项目是通过推广新型生物质炊事采暖炉具,燃烧新型生物质颗粒燃料,取代燃烧煤炭,减少对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改善环境。使用的生物质颗粒是通过对木屑、秸秆、锯末等经过粉碎、压缩、烘干等程序加工而成,既解决了废物利用的问题,又解决了新型燃料的问题。
使用太阳能房推广的益处。太阳能房是利用房屋朝向、房檐和窗户与太阳光照射形成一定的角度,实现早晚温度低时阳光照射室内,增加室温;中午炎热时阳光被屋檐和窗沿遮挡,降低室内温度;结合户用沼气、水冲厕所、太阳能热水器、配套吊炕、采暖炉等,既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又为美丽乡村做出了贡献。
使用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推广的益处。秸秆气化站是将秸秆干烧裂解产生甲烷气体,集中存放,集中供气。一座秸秆气化站通过管网连接,可覆盖1000户农户,年可节省薪柴50万捆,节省林木砍伐100万捆/年,直接节省资源300多万元/年,并减少了排放,净化了空气。建设1座1000户标准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需要占地5亩的供气站1座,铺设地下管网在3公里左右,并配备管理和施工人员2名,根据实际用气量,每天均燃烧秸秆2炉,燃烧秸秆1吨/天,农户根据需要按表收费,每立方米用气根据物价局定价每立方米用气价格为0.6元,每户农民每个月消费30元左右,便可使用清洁、便利的秸秆气。
3 推广利用新能源中遇到的问题
3.1 户用沼气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是散养牲畜少,原料难以解决。北方户用沼气池主要是以牲畜粪便为主要的发酵原料,近年来由于畜牧业的发展及改革,农村养殖业逐步从家庭散养型转变为集中规模化养殖,特别是发酵效果好的,以户为单位散养的牛粪更是少之又少,沼气池的粪源很难得到保证。
二是冬季温度低,沼气池越冬难。辽东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该地区沼气池主要以水压式沼气池为主,如入冬前不做好保温工作,沼气池极易冻裂,冻裂的沼气池维修起来费用较高,所以沼气池越冬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户用沼气的推广。
三是冬季沼气产量低,无法解决取暖问题。沼气发酵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沼气微生物的代谢越旺盛,沼气产量越多,即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沼气的产量。一般地,在8~60℃温度范围内都能发酵产沼气。辽东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0℃以下,低温下沼气发酵微生物无法进行新陈代谢,所以冬季沼气产量低,很难保证炊事采暖用气。
四是建造成本高,补助资金少。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工费及建筑沼气池需要的材料如红砖、水泥、砂石料的成本都有所提高,建一座10~20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需要的费用由以前的2800元左右,涨至3500元左右,国家的补贴依旧为每池每户补贴1200元,扣除炉具管道费用及沼气工匠人工费用,农户建筑一座户用沼气池需要自筹3000多元,成本高,让百姓望池却步。
五是辽东地区传统燃料充足,不缺少煤资源和烧柴,尤其是烧柴,每年都进行蚕场更新,可以砍伐大量的烧柴。
3.2 生物质炊事采暖炉推广遇到的问题
一是生物质颗粒燃料成本高,农户用料难以承受。生物质炊事采暖炉是以生物质颗粒为主要燃料,生物质颗粒加工后成品价格在1000元/吨,虽然近两年辽宁省农村能源办公室给予燃料加工企业一定补贴,但是企业将燃料卖个农户的价格,农户依然难以接受,加上辽东地区地处山区,森林植被茂盛,老百姓不缺薪柴,所以生物质成型燃料难以推广。
二是生物质炉具配套散热设备昂贵。安装生物质炊事采暖炉具需要配套散热器,以农村普遍的三间房为例,农户安装一台生物质炊事采暖炉配套三组铝合金暖气片加上管道需要支付安装费及管件费1200余元,部分经济条件差的农户难以支付。
3.3 太阳能房推广遇到的问题
一是施工成本高。建造一座太阳能房需要测量房屋角度,屋檐和窗沿的高度,并且需要有一定施工经验的技师来建造,建筑成本高于一般房屋。
二是扶持力度不够。近几年来省和国家对于太阳能房的建造和吊炕的安装未配套资金,加上成本太高,很难宣传推广。
3.4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推广遇到的问题
一是投资大,利润小,后续管理费用高。建造一座1000户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总投资在350万元左右,国家仅配套80万元,项目村很难筹集到配套资金。另外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的经济效益很低,基本上属于公益事业,很少有秸秆气化生产企业愿意投资该项目,加上气化站后期运营、维护、管理成本较高,仅由项目村管理很难维持气站正常运营。
二是运行中的安全监管责任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涉及到燃气储藏安全、管网运送安全、各客户端无有害气体泄漏等安全隐患问题较多,如管理不当,容易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安全监管责任大,各气化站缺乏专业的监管人员。
4 推广农村新能源的几点建议
诗中寻梦酿心酒,沉醉方休。画里行舟,爱上花园楼外楼。
注:2008年5月14日-15日,南阳诗词学会2008年会在南召举行。会议期间,游览了南召的名胜风景丹霞寺和猿人遗址,并参观了云阳镇东西花园以及朱坪文明新村的新型农村建设。
相关链接:
汉俳·丹霞三部曲:blog。sina。com。cn/s/blog_fef。html
南召丹霞寺风光:blog。sina。com。cn/s/blog_ee6。html
南召猿人遗址:blog。sina。com。cn/s/blog_een。html
南召新农村风光:blog。sina。com。cn/s/blog_eft。html
南召诗会诗友情:blog。sina。com。cn/s/blog_eir。html
幽梦逸韵南召行:blog。sina。com。cn/s/blog_eir。html
清平乐·云阳新农村:blog。sina。com。cn/s/blog_f5n。html
重点抓好“五个聚焦”:聚焦规划提升,突出引领示范。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遵循乡村自身发展的规律,修订完善好镇村规划,确保美丽乡村成为未来农村人口的永久居住地。结合农村乡土人情和田园风貌等特色,提升2016年度乡镇所在地整治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水平,使美丽乡村人口集聚力增强、发展势头向好、公共设施完善,最大限度的保留住乡村山水生态原貌,留得住乡土文化气息。
聚焦环境整治,突出生态宜居乡村美。通过对乡镇所在地的“治脏、治乱”和“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对中心村的垃圾污水治理、环境整治、道路建设及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打造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特色镇村;通过对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让乡村更加净化、绿化和美化,让农民种好粮、喝好水、住好房、入好厕、走好路。
聚焦长效管护,突出文明和谐乡风美。通过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健全村民自治、乡村综合治理、日常维护常态化等机制,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提升农民文明素质,让农民自己共建共管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