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复医院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些小微项目,有些你可以直接开展经营,有些你可以动手简易制作,对其真实的疗效和可观的赢利空间心中清楚明白,专职兼职都可以做。投资上少则一百多元,多则也只需三五百元。只要疗效名实相符,小本一样可以做大事。
首先和朋友们说说风湿宝。这是一种酒剂,外用内服都可以,大多疾病一般外用便能康复,一副中药可分两次浸泡14.5斤白酒。三四十年前我师傅他们那一代前辈中医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对风寒湿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湿骨病疗效特好,对各种风湿、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跌打损伤等20多种常见病和疑难顽疾都可以解决。那时候风湿宝在西南地区声名远播,众多百姓家中常常备用,对其赞不绝口。时过境迁,其中的一些地方药材日渐稀缺了,前些年我对药方重新进行了化裁加减,让当年百姓家中的健康宝贝延续和传承了下来。风湿宝除了卓有实效外,制作和使用很简便,经营者每副中药可赢利3000-6000元左右。
现在患骨质增生的人已愈来愈多了,骨质增生俗称骨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中老年人都会出现,主要治疗的是增生附近的肌肉、筋膜或神经引起的疼痛、活动受限等。我在诊治中以甲珠、白花蛇、血竭等20多味中药配制出一种外搽剂――骨刺外搽灵,对颈椎病、腰椎、膝关节、跟骨等部位的骨质增生效果特别灵验,患者用了普遍感到挺满意。还有一个亮点是骨刺外搽灵对治疗风湿骨病同样有着上等的疗效,制作方法和利润空间与风湿宝大致相当。
高血压、糖尿病是大家熟悉的疾病了,患者服用西药后血压、血糖容易波动,长期服用肝肾功能易受损害,副作用真不少,许多患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医药。以前我用传统中药汤剂给患者治疗,效果不错。现在不少患者怕麻烦,懒得煎煮中药,经营者经营时也觉得不便,让我改改剂型。我想到了中药药茶,将原来汤剂药方里的中药加工成散剂,患者只需茶杯一只,放入药粉倒入开水便可服用,血压、血糖控制得较为理想,也没有什么副作用,还能较好地预防并发症,很快便被患者接受了。中医人生,我的快乐就在患者一天又一天的康复里。
有的女性怎么吃也吃不胖,有的呢则是喝点凉水都长肉。现如今各种减肥产品绝对可以让你眼花缭乱,结果是年年减肥年年胖,其实肥胖的原因就是有些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阻碍了脾胃运动产生痰湿而引起。常有女性肥胖者向我讨要减肥良药,我就用白术、茯苓、山药等加工成粉制成中药瘦身散,用时将少许药粉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每天喝上两杯,每个月可减肥三五斤,一般不会反弹。我不太赞成快速减肥,主张健康瘦身,让体重稳步减轻。
如果你想寻找到一个稳定可靠的小微项目,如果你是一个做事认真、勇于进取之人,那么你可以随时随地联系我。
关键词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管理模式脑卒中偏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1
脑卒中患者往往遗留严重的残疾,给家庭生活和社会生存能力带来巨大障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分3个阶段分别进行康复训练。综合的康复管理模式能够使患者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促进功能的恢复[1,2]。分别使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和医院康复两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两种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1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起病时间1~7天,经头CT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并遗留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20例(40%),女30例(60%),病程1~5天;对照组50例,男25例(50%),女25例(50%),病程2~7天。两组的年龄、性别、运动功能、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经头CT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遗留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入院时发病时间1~7天。
排除标准: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并遗留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既往有外伤等造成残疾影响肢体活动功能的。
方法:观察组依据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的管理模式包括:①医院康复:为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在合理用药的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时间两周;②社区康复: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出院后在社区卫生中心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时间半年;③家庭康复:为脑卒中后遗症期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指导后,使家属能够在家中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为发病后6~8个月。对照组只给予患者医院康复,时间2周。观察两组8个月后的运动功能。
疗效判断标准:8个月后,两组依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观察两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统计学处理:依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用t检验,计数用X2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康复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治疗8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进行康复治疗前和治疗8个月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
讨论
急性脑卒中的患者选择及时住院治疗,通过合理用药,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挽救即将被破坏的缺血缺氧组织,建立侧支循环,恢复局部组织的供血,将脑组织的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但是已经受损的脑组织造成的神经功能的缺损,需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来恢复肢体的运动功能。此期主要以医院康复师实施康复治疗,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增强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
恢复期是在患者出院后,病情好转,遗留肢体活动不利症状。此期转入社区康复中心,根据医院康复的效果进行新的康复评定,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由社区康复师进行康复治疗[3]。此期主要注重肢体活动的恢复,增加日常活动的训练,如穿衣、步行练习、上下楼梯等基本活动功能,观察肌张力的情况,防止肢体痉挛。
经过医院康复和社区康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已经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基本自理,但是存在一定的后遗症,这就需要家庭的积极康复治疗[4]。此期患者家属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在家中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协助患者自理日常生活,培养患者积极生活的信心,督促患者勤于运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总之,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管理模式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阶梯型的康复治疗,在本次研究中,所选取的100例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实施相应的康复方案,经过8个月的康复治疗,阶梯型的康复模式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治疗后运动功能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医院-社区-家庭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文娟,张春英,曾国勇.规范化康复管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377-378.
2刘俊青,么丽春.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费用效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7):1596-1598.
3吴矿文,江滨,梁杰,等.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35:4025-4027.
4吴珺,谢火芳,张红.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5):273-274.
【关键词】康复医学;应用;综合医院;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59―02
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是当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加快治疗后的恢复进程,以及降低临床致残与致死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康复医学是当前国内综合医院必设的科室之一,通过物理治疗、心理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等多种康复方式,促使患者的康复效果的逐步改善,在当前临床骨科、神经内科以及ICU等多科室中均应用较为广泛,且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即就康复医学在当前综合医院的应用作用进行探析,具体情况如下。
1关于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当前各综合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是重要的临床一级学科,具有明显的应用型特色,在临床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是通过采取多种非化学性的治疗手段,促使患者逐步获得康复的一门医学学科。
康复医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与临床、预防以及保健共同形成系统化的医学体系,相对于临床而言,康复医学具有发展以及延续性意义。康复医学于上世纪80年代始开始在国内逐步推广应用[2],主要通过物理疗法、心理疗法、言语疗法、作业疗法以及康复工程等多种方式,对疾病引发的患者的多种功能进行综合性治疗。康复医学在我国经多年的发展,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另外,我国自康复医学起步时,即开始尝试具有独特价值的中西医相结合的康复方式,充分发挥中医治疗中多种安全性的疗法,如针灸与推拿等的作用,促使康复医学的应用效果得到明显改善[3]。
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中具有更为明显的应用价值,或者说,综合医院是康复医学发挥作用的最佳场所。另外,康复医学在临床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得以应用。如骨折、颅脑损伤、脑血管事件、脑瘫、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疾病等,其中,在骨科、神经内科以及ICU重症监护室中具有相对更高的应用率。对以上多种治疗后容易留下残疾等后遗症的疾病,康复医学的介入,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了恢复效果,显著降低致残与致死率,对改善临床整体疗效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2 康复医学应用于综合医院的具体作用
康复医学是综合医院的重要的1级临床科室之一,在综合医院治疗水平的提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应用中的具体作用如下:
2.1降低临床致残率 当前临床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对危重病例的抢救成功率相应增加,但同时,因危重症患者成功抢救后易留存各种不同的后遗症,导致多种疾病经临床医学救治手段治疗后,存在多种功能障碍的几率出现增加。在患者的生命成功挽救的同时,因后遗症而遭受的病痛也较为明显。康复医学的开展,即以治疗疾病治疗后的后遗症为主要工作内容和目标。同时,因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较多,且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成损害,因此,一般早期介入,并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康复治疗后,患者机体的各功能会出现明显改善,多数因病致残的患者会逐步恢复,最终利于临床残疾率的降低[4]。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2.1.1肢体被动运动:主要是为了预防关节活动受限,另外可能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强感觉输入的作用。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参照健侧关节活动范围活动患侧。一般按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进行,动作要轻柔缓慢。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在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做3遍。患者意识清醒后尽早开始做自助被动运动。
2.1.2变换:主要时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另外,由于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不断变换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一般1-2h变换一次。变换包括被动、主动向健侧和患侧反射,主动、被动向健侧和患侧横向移动。
2.1.3神经促进技术:可酌情选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的技术、Rood技术和PNF技术中的一些方法以诱发粗大运动、抑制异常运动。
2.1.4功能性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疗法:对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都有一定的康复治疗效果,可酌情应用。
2.1.5床到轮椅(或椅)转移和站立训练均可酌情进行。
2.1.6 言语治疗:有言语障碍者应进行评估和治疗。
2.1.7 心理治疗:由于发病后时间较短,一般一时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常有否认、拒绝、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障碍。首先评定患者现在的心理障碍,再根据病员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适当药物配合治疗等。
2.2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在防止患者发生残疾的同时,康复医学的开展,还可循序渐进促使患者的自理能力逐步改善。在国内开展中,借助针灸以及推拿等康复治疗方式,可对患疾部位有针对性进行局部治疗,逐步改善病变组织的功能。如,对因脑梗死致残的患者,即可通过针灸方式,对曾致残的躯体进行局部治疗,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促使病变部位的敏感度逐步提高;同时,辅以运动疗法等方式,增强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在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能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再如,对发生四肢发生严重性骨折的患者,单纯性治疗后,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通过进行功能性锻炼,并借助物理疗法、康复工程或针灸等方式,改善骨折局部的微循环状态,促使患者逐步独立完成各种日常生活内容,提高自理能力。
2.3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患者经疾病治疗后,早期即介入康复治疗,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即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利于患者经相对较短时间的康复治疗后,即实现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避免长期性治疗给患者造成的经济负担。笔者在康复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即发现,对临床病情程度无明显差别,且治疗后效果差异不明显的患者,早期即行康复治疗与康复医学介入时间较晚的患者,所承受的经济负担明显更轻;同时,积极接受康复医学治疗的患者,与未行专业性康复治疗的患者在长远时间内相比,需要承受的经济负担一般相对更轻。
2.4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经康复医学的介入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一般改善比较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所受的临床痛苦;同时,因患者生活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躯体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提高;另外,康复医学在开展中,对存在负面心理情绪的患者,一般及时通过心理疗法进行治疗,疏通患者的负面心理,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因此,接受康复治疗后,患者一般在身心上均得到改善,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如,对于多数ICU病房的患者而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绝望心理,康复医学介入后,即在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促使患者的建立起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并保持正确的生存态度,最终即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 小结
康复医学是当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防、早期识别以及提供各种康复服务等方式,对疾病治疗后出现残疾等不良情况的患者,积极进行恢复性治疗,以降低患者发生残疾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康复医学是一种绿色化的治疗方式,其运用的各种治疗手段均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伤,安全性高,与临床医学对疾病的治疗互为补充,促使各种疾病远期或终极治疗效果的改善,在各综合医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01):1-4.
[2] 王久亮,苏伯固.大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定位与质量管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0):50-51.
关键词:现代化医院 人性化服务 康复指导 医患和谐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37-01
近年来,医院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除了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吸引患者外,加强软服务也成为制胜法宝。目前我国的医院均提倡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可如何做到人性化服务却值得我们反思,患者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换位思考?其实患者的治疗过程不仅是住院期间,关键是在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目前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在医院管理中是一项空缺,如何系统化、专业化地指导出院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借鉴美国的医院管理经验提出:康复指导有两个方法:一是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二是电话随访。
功能康复锻炼是术后治疗的重要阶段,是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患者骨折后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地遵循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结合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对骨折病人进行术后功能康复专业指导远远不够,康复科与手术科室不能有效的衔接。对病情较重的骨折患者,可通过康复科的专业指导逐渐恢复其患肢的功能,但对轻、中度骨折患者来说,出院后缺乏专业指导来恢复肢体功能,造成患者的不便。
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关节活动障碍最主要的措施。所谓早期,是指受伤或手术后2至3周以内。骨折的早期疼痛、肌肉痉挛、血液回流差、肢体肿胀、骨折处不稳定,以及外固定等影响了关节的活动,此时的功能锻炼,既要早期进行,又要适可而止。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个性化地进行治疗。有些骨折经手术作了坚强的内固定,即可早期练习关节活动;有些则必须稍晚些锻炼,此时的功能锻炼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患肢功能锻炼的同时还应加强健肢的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代谢,促进骨折愈合。
在美国,手术后的患者如果病情稳定,直接转到康复科进行专业的康复指导锻炼;对不需住院治疗的患者,针对该患者的病情,制定出个人的康复计划,并把各康复期不同的康复目标用图表的形式发给患者,方便其在家锻炼。例如:笔者在美国的一个亲戚左侧腕部粉碎性骨折,经内固定术后,当天出院回家,出院时医院给患者的康复指导(Personal Exercise Program)以图表及文字说明的形式分阶段进行指导,即出院后的整个康复阶段进行分阶段的康复锻炼。例如笔者的亲属在第一阶段:出院当天至第11天,针对左侧腕部小幅度地弯曲及抓握锻炼。第二阶段:第12天至第22天,通过右手的帮助加大弯曲力度,并且通过负重和抓握进行锻炼。她还同时患有胃病,医院同样以图表及文字说明形式给出了平时不能吃的东西以及餐前和睡前的注意事项。以图表及文字说明形式进行康复指导能更加生动、有趣。直观的图表和简单的文字说明更有利于患者轻松地执行医嘱。
笔者有感于美国医院的个性化康复服务,认为在我国医疗行业,应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对出院后的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指导方案,定期电话随访,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康复指导。
医学是关注人的生命与健康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疾病的科学。现代的医院管理要秉承治病救人的本质属性,更要提倡人性的传递、情感的延伸。这既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的方法,也是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医患和谐的途径。
关键词:社区老年;医院康复;建筑设计
当前,我国社会公众及患者对医疗服务期望值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医疗环境对治愈疾病的积极作用。为此,在医疗设施的建设方面相继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此外,在医疗建筑设计界和舆论界近年来也出现了“治愈的触角始于设计”、“通过建筑来进行康复”的观点。重视和加强医院建设,营造良好医疗环境已成广泛共识。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用地位于萝岗区中心位置,科学城中心区和萝岗区中心区的连接处,萝岗区暹岗村(原颐年园三期用地内),南临60米的开创大道,东30米的规划道路,北面为15米的罗颐西路,西侧为7米的规划道路,地块东侧和西侧均为医疗卫生用地,地块北侧为二类居住用地。地块功能为医疗用地,定位于服务周边及市区老年人的三级康复医院。总用地面积为3625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6267平方米。
2 建筑设计
2.1 建筑主题。结合康复医疗为主的康复医院的特色,设计“简约、温馨、现代、阳光”的院内空间,以人为本,高效能的营造广州老年病康复医院特色服务及舒适的整体氛围,并在用地效率和规划层次上体现生态的特征。
设计中引用“杏林春暖”的理念,将建筑立面与环境融合,并将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带入其中,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色彩变化和机理层叠,以“自然融入建筑,建筑长于自然”的思想将环境设计和建筑主体设计融合考虑。
2.2 建筑立面造型。住院楼主要强调现代医疗建筑的洁净、素雅的形象,塔楼通过白色水平向线条的带形窗体现一种水平界面的机理,水平向线条的凹凸结合局部变化的色系带,给医院一种轻快、活跃的气息,能缓解患者的就医压力;裙楼部分采用较为厚重的体块,利用竖直向的开窗大小变化,形成另一种渐变的立面机理,同时也包含色彩的穿插和虚实的对比。
建筑材料主要为普通铝合金窗和铝板,局部采用LOW-E中空玻璃幕墙和石材。色彩主要为浅灰和浅白两个主色调,局部搭配一些黄绿蓝等医用环境的冷色系,以达到整体、现代且明快的造型特征和色彩效果,符合医院的规划形象要求。
3 人性化设计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具体操作方式
建筑创作的实质就是创造适合人使用的空间。建筑空间既是日常生活所在的实体空间,同时又代表着人们心灵中完美的生活意向;生活在建筑中的人既是空间的创造者,又是最直接的体验者。人们对空间的体验就是对空间环境要素的综合感知和感受。建筑空间是人的心理空间的外化,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3.1 室内空间的人性化营造。医院应为病人努力营造关怀备至的家庭化病室氛围。在病房设计中,针对病人及家属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创造出最合乎人性的,能感受到医院关怀和温暖,且对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最为便利的硬件和最完善、最亲切的软体服务品质。病房内设置了人情化的家具、地板、窗帘、艺术品,独用的阳台和卫生间等,创造出一种温馨、亲切、类似居家的环境。笔者在该病房楼中的每个病区均设置了现代化的通讯系统和闭路电视示教系统,由微电脑和双向通话对讲机、背景音乐、床位显示器、复位键盘等组成,护士对本病区的每个病床均可进行监护,保证了病员与护士之间的联系及时、畅通,为抢救、治疗和护理病人赢得了时间,提高了护理效率。整个设计既强调了通风、采光、日照及私密性等因素,更考虑了医疗工艺流程和人员流动的合理性,避免交叉感染,减少护理劳动强度,使整个住院环境充满了家庭气氛。
3.2 室外环境的人性化营造。美好的外部环境同样不可或缺医院的外部环境同建筑主体一起构成和谐的空间形态,外部环境的布置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前庭空间可以设计得较为宽广、开阔,一般医院采用几何划分区域法。这样不仅能够给人以明亮舒畅的感觉,而且方便人们快速找到要去的地方。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疏导人流、避免拥挤,不同于内部设计所要求的多种多样的空间环境在病人大病初愈的时候,希望在洒满阳光的环境中与人交流,如绿色的草坪、盛放的花圃旁、宁静的湖边。而与此同时,还有些病人需要静养,这就要求医院的设计以一些小的庭院为主,营造一种温馨、和睦的环境,同时,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总之,医院的外部的环境应该以病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而创造出优美、温馨、舒适的环境。
3.3 室内与室外沟通的人性化设计。注意将封闭性空间(室内空间)与开放性空间(室外空间)相结合,使建筑空间与自然环境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外部空间的引入成为室内空间的延续和补充,既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又使室内外空间有良好的沟通,改善了患者住院治病的环境质量,使病人置身于自然环境中,获得情感上和理性上的和谐与平衡。患者透过窗户来欣赏室外的景色,感觉赏心悦目,室外空间给病人带来归属感、亲切感。护士在任何位置均能看到病人的状况,与患者取得情感上的对话与交流,病人容易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有利于身心康复,应依据病人的心理特点,该病房楼把平面设计成以护士站为中心,南、北面各以一个弧形平面错位组合,使病房与护士站呈放射状布置,这种设计既克服了双内走廊通风、采光差的缺点,又解决了单内走廊护理路线长的不足,较好地满足了护理单元的使用要求。满足老年医院室内外环境无障碍化要求。全楼按照无障碍设计要求设计,出入口处均做防滑处理,坡度为1/12 的缓坡找向院区。门诊医技及住院部各设一部符合坐轮椅病人操作的低按纽电梯。主要通道设扶手。各层公用卫生间处,设一间可供残疾人使用的残疾人专用厕所。病区病房卫生间内设无障碍安全抓杆。符合老年医院医疗服务的建筑布局特征。鉴于病患身体机能的衰老,我们向医院方建议在病区设置机械浴室,并相应配备相关水暖电设备接口。此外,从医院现阶段经营现实出发,也考虑到医院原有医务人员安置,原有部分医疗服务内容暂保留,预留发展为政府要求的老年医院。比如首层入口处儿科诊室可改造为管理值班办公室。妇产科计划生育室可改为妇科小手术室。
4 结语
由于服务对象的多样化,社区内部做了相应的分区。按入住老人的健康和生活能力状况分区居住。老年居住设施还有很多形式,在这方面我国起步较晚,现行的设计规范中,这方面的规定仍不完善,老年人生活的许多具体需求也急待研究,这就对设计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JGJ122-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