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技术的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 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资源 整合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94-02
一 引言
目前,电子白板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普及,人们对它的热情日益高涨,称其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最完美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硬件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白板操作系统的有机整合。它可以与电脑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计算机,并利用投影机将计算机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的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教学环境。
怎样依托交互技术构建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与教师教学行动研究相配套的“一体化”教学资源体系,揣摩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究现代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研究资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有效应用的方式、方法,分析资源应用的效果,努力将新课改落到实处,是从事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人们应关注的重点。
二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交互白板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教学平台,它的出现,使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构建丰富多彩的学科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基于交互白板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描绘出了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引导、互动、拓展、反馈的特点,下图所示。
在这个模式中,左边部分体现出来的是学生、老师以及教学资源间的互动,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三者的中心,教学资源和教师都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交互白板教学资源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支持环境;教师施教于学生,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帮助;交互白板作为互动课堂教学的载体,激发学生兴趣,引发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图例的右侧,“入境、自主提问”是在运用交互白板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导学、尝试学习”指的是利用交互白板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尝试性学习,自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拓展、自主练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交互式电子白板给出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查漏补缺。“反馈、检验效果”旨在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反馈结果,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习效果。这种基于交互白板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交互白板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环境。
三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教学资源的层次运用
1.多功能黑板——传统媒体工具的扩展
互动白板可以作为一块多功能“黑板”供老师、同学展示教学使用。除了书写之外,老师还可以运用白板进行简单的做图演示,使老师所讲的知识更易被学生接受。
2.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技术整合工具的合理运用
通过互动白板,教师可以通过一支笔统一掌握传统媒体和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用一种自己熟悉的方式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中的媒体,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课堂。
3.生动的交互交流——演示实验工具
互动白板可以作为演示实验的平台,展示实验过程,形象地为学生演示各种实验。学生们也可以亲自上台在电子白板上操纵实验仪器,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环境下,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在互动白板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白板记录下来的学生操作和练习答案加以对比,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交互。
4.优化教学资源——情境创设工具
教学资源的优化组织一直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巨大障碍。在获得了资源之后,怎样将教学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通过课件或网站方式组织起来的资源,呈现给学生的往往只是结果,缺乏“过程性”。
互动白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灵活、快捷地组织资源。通过互动白板的资源库和配套软件,教师通过鼠标拖拽,手指划过,就可以轻松生动地为学生们呈现理想的教学资源。这种高新技术与课堂实际的无缝连接,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教师在真正意义上引领课堂成为了可能。
5.动态的课堂——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工具
动态的、整合的课堂应成为新教改形势下的主力军。在实际教学中,许多重要的资源随着我们的教学过程而流失,如学生课上的发言,与同学们的讨论以及任课老师随口的评语,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宝贵的资源,都应随时被记录下来,供老师开展教研,供学生课后查阅。
互动白板不但可以自动保存书写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快照等多种方式即时将屏幕内容捕获下来。教师可以就这些内容及时引领课程的发展。记录的内容便于保存、整理和共享,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有了可用性。
综上所述,从传统媒体的扩展,对现有信息技术的整合,再到对资源应用与生成的支持,白板可以从多个层次对课堂进行支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辅助教学,从一线教师的现有水平出发,完成传统理论教学到单纯借助信息技术设备教学,发展到信息技术背景下,借助信息化资源实现互动课堂的完美转变。
四 基于电子白板的“一体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环节进行整理融会,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一体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
1.教学案例材料
教学案例材料主要是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实录,为年轻教师提供案例学习的资源。使用课堂实录回放可以进行课后研讨,促使教师本人进行反思总结,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2.教学内容材料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内容开发的核心。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设计出授课所需要的教学内容材料,可以是常见的PPT,也可以是针对于交互式白板所开发的课件。
3.教学自省材料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提供多维度的教学自省材料,从目标教学、过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面指引学科教师展开思考,更好地帮助教师审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4.教学评价材料
教学评价材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对教学的评价是多维度的,有来自于自己本身的评价,同事间的相互评价,其他学科同事的评价以及学校领导与其他专家、学者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新宇.课堂教学中交互白板的应用层次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3)
[2]吴天武.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4)
[3]孙洪涛.基于电子互动白板的信息化资源课堂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摘要: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的发展成就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又推动了数学的飞跃,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但要传授好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立足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因此,结合数学课本中的科技素材适时地渗透科技教育、树立学生为科学而献身的理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提升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主渠道。,从而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数学;科技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工具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数学的发展成就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又推动了数学的飞跃。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在传授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如何学好数学,更会用好数学。引导他们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付诸于科学的发明及创造,为科技的腾飞插上“翅膀”,为科技的提升补充“血液”。离开了数学作为工具,科学技术的进步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下面,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谈谈我的体会。
一、把握时机,适时地渗透科技教育
数学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重要学科。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科技素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将科技教育有机渗透于数学课堂中,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科技教育、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力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做到学科教学和科技教育的有机整合。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数学教材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有利素材,使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应有的数学知识,而且从中学到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有意识地渗透科学技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价值,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以数学为“载体”推动科技的高速飞跃。
二、利用素材,激发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重视课本上的纯数学知识的讲解,却轻视课本阅读材料、例题和习题中科学素材的使用,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事实上将鲜活的科学素材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欲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教材,通过相关数学史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主动性、趣味性,特别是利用典型问题,介绍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定理、公式产生的背景和探究过程,可以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来源,启迪学生的科技思维。结合以数学家名字命名的定理、公式,介绍这些数学家的生平数学成就和对数学的追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良好科技品质;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探讨如何深刻挖掘数学教材中科技教育的素材;如何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更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在科技研究中的作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科技意识的培养等问题,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更新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与授”关系,其环节主要体现为师主动与生被动,其过程均以老师为“轴心”在转,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线,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犹以教师单枪匹马唱独角戏式的讲授方法居多,其教学教法均以“满堂灌”和“填鸭式”为主,以题海战术作为训练的模式,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然而新课改模式下不仅要求教师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求教师树立以培养科技创新精神为主的教育理念,实现这个理念的转变实质是要从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教育。教师应理性引导好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才能真正的学有所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同时,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教会学生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因此教师角色和理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地垂炼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并且新课程理念提倡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这些理念老师们都能铭记于心,在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的双重影响下,特别是在我们西部地区,虽然新课程的改革已历经数十载,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和普遍追求升学率观念的影响,多数数学老师的教学手段都是在围绕着考试的指挥棒在转,教学方法均呈“穿新鞋,走老路”的态势,没有真正把新课改的理念落到实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反思之余,呼吁我们数学教师应理性回归课堂,站在孩子们的立场感同身受,把真正的课堂还给孩子们,充分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这对提升孩子们自身素质将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在合作中创新,在合作中收获成功。这对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作好了强有力的铺垫。
总之,数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阵地,要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探索和教育改革,大胆地进行教育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出符合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
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就是创新。素质教育需要创新来推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老师一定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模仿。在小学生思维发散的阶段,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创新教育作为改革教育的重要方向,应该作为当下的重要内容。
一、质疑问难,创新的动力
达尔文曾说:“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有一种最强烈的要求去理解或解说我所观察到的事物。”儿童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与幻想,他们爱提很多的问题,而他们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乘加、乘减”一课中,算式5+5+5+3可以变成5x3+3,但是这个时候,有个学生提出了另外一种思路,变成5x4-2,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一点点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我又出了几道题,让学生来计算,选择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且学习效果也好。
科学证明,儿童对同龄人的问题更感兴趣,因此一个同学的灵光一现,将会激发整个班集体的思考热情。最后将引发学生的思维大爆炸,迅速得出多种解算方法。比如,我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7+7+7+3,学生给我三种解题方法。第一种,7x3+3;第二种,7x4-4;第三种,8x3。这个同学的一点点小小改变,彻底激发了学生思考的信息,以及换一种思路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这种成功的喜悦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领悟到的,这种巨大的成功的喜悦,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最需要看到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中学;课程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传统的中学教育模式,是由教师对整个教学课堂来进行主宰。教师单一的将知识或问题呈现给学生,学生只需被动的接受,这就造成了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不利于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确保民族进步的灵魂。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评价人才的标准除了知识渊博之外,还有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及能力。中学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基础工作,因此除了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
1、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中学教师能够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他们需要将自己从主宰课堂的角色,转变为组织、引导和参与课堂的教学工作的角色。而这一要求,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挑战,不仅要求教师需要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理论,还要求他们转变观念,营造一种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与学生一同发现和探索知识。只有具有了比较系统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和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主宰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创新教育的的必要性、目的及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真正做到这些的,并不是很多。那些能够系统的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由于受几十年主宰教育思想的影响,其创新教育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离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而那些能够较快接受创新教育观念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等方面又较为欠缺。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各学校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把创新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将新教育理念有效地转化为教师所认可的教育观念,同时进行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的课例,要求教师进行深入地体会、分析,再进行相关的模仿,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课程培训结束后,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就如何组织、设问、引导和构建四位一体的课程,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开展合作与自主学习等问题展开讨论;同时还利用各自教研活动的时间相互对同组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分析和研讨,从而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2、教学方式应符合学生和课堂教学实际
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完成相关的活动,进行高层次的自主学习。例如,要求学生在学习前自己能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中能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控制学习进度,合理的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学习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反馈、总结、检查、评价和补救等,只有这样才算是自主学习。
然而,实践证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教师主导课堂,只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才能够较好的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原有的意识、知识技能较为欠缺,依赖性较大,还难以达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要求。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参与性不强,有的还可能完全的游离在自主学习活动之外,甚至是自暴自弃,完全的放弃了学习。
为了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的有效运用,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的盲目性及主观性。这就要求在分析教学目标要体现多维性,即从学习能力、知识技能、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来对教学内容所提出的目标进行分析。课程标准中通常会把教学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各具体教学目标。在进行总目标分析时要明确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所提出的要求,在进行具体教学目标分析时,要再逐步具体到某一知识点、某一课时、某一教学单元的具体目标。同时,还要分析教学内容中哪些可以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哪些包含德育教育成分,以及采用什么方式可以让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还应该考虑还可以进行哪些引申和拓展,有哪些该进行的养成培训,以及学生在学习时应采用什么样的态度等。
三、研究小结
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学习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而创新意识是其核心功能。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也更加的强调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创新素养和信息素养也是信息时代学生必须具有的。因此,开展好中学信息技课程的创新教育,培养出既懂得学习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黄友志.浅谈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创新教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
[2]徐晓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
关键词: 培养 创新 数学教学 能力
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的历史重任更艰巨。世界现代科技革命浪潮汹涌卷来,时代给中国人民以挑战,历史给中国人民以机遇。作为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数学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我们培养青少年的数学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而在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和综合化发展对未来建设者的要求,是现代化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它是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那么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要学的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以培养学生的挑战性和冒险性;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远
大理想,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优良品质等。
二、创造思维的新视角
创新需要思维,创新也需要会学习的能力,要借它山之石,为我所用。首先有一个学习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里,知识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人们对知识的占有将由静态变为动态。也就是说,人们的学习不会因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每个人不仅要有学习新知的能力,而且要有鉴别新知的能力和技巧。所以变革传统的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的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而继之以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虽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重要设想,但其成果必须严格验证。发散思维富于创造性,能够提供大量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要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偏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
运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处理课本的例题、习题,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深入挖掘创新素材和其潜在功能。在保持已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探索能否得出更深刻、更广泛的结论,或改变命题条件、结论的若干元素,组成新型的更一般的命题,并探究其正确性,不落俗套,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纵向延伸,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不断递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学业满腔的热忱和极大的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它们不会自动涌现。这需要教师从创设认知“冲突”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史上创新过程的介绍,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以指导学生克服多年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极快地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
三、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1.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间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
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对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例如,指导学生在作业中要大胆地探索,通过作图、列式、运算得到正确的结果。作业中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反映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作业评讲中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反映学生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热情表彰、鼓励学生的新作,最好由教师板书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分析学生的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全班学生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大胆探索解题思路,勇敢地提出新解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的得到改良,而是为了使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录等.现代教育思想精粹.光明日报出版社.
[2]布鲁纳.教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