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趵突泉课文

趵突泉课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趵突泉课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趵突泉课文

趵突泉课文范文第1篇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它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好的导入设计具有先声夺人的功效,它如同缓缓拉开的帷幕,使学生看到优美的场景。它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每堂课的开始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地导入,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我在教《趵突泉》一文时,运用激趣导入。

你们见过趵突泉吗?现在就请同学们观赏。(放配乐录像,教师伴以绘声绘色的解说)你看,趵突泉公园有金线泉、柳絮泉、漱玉泉等十几个泉口,它们和周围建筑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趵突泉又称“趵流”、“槛泉”,位于山东济南城西桥南约0.5公里,名列万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大小涌泉16处,主泉眼三股,昼夜喷涌。泉水清澈,水质优良,形似雷涛,声如隐雷,池畔有观澜亭,池东有来鹤桥,桥东大片散泉汇注成池,水上“望鹤亭”为赏泉品茗的佳处。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趵突泉。(板书课题)这时教室里活跃起来了,自然地拉开了本节课序幕,这样引入课题,很快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明确教学目标

每组课文要有总的教学目标,每篇课文又有具体教学目标。因此,我们每堂课自然也应有一个准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而且也应让学生了解。因为了解了教学目标,就等于明确了重点、难点。就像射箭要有靶子一样,这样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个目标,跟着老师的思路去听课,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如:在教《捞铁牛》一文时,我根据课文具体目标,确定每一课时的目标: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并把这一目标写在黑板的一角,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自觉认真地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只稍加指导,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这一目标。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弄清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时候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起来的?明确了目标,我就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去深入理解。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有的放矢,心中有数的课程教学,效果特别明显。

三、优化课堂提问

趵突泉课文范文第2篇

带领学生有效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也都提出了很多解读文本的策略与方法,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对课文前后内容进行对比,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泉城》的教学来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前后段对比,理清文章的结构

阅读教学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在表述内容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结构与顺序来写这篇课文的。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把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割裂开来,带领学生进行单独解读。这样的解读只是表层的解读。由于学生没有把每一段的内容与写作方法放在一起对比,在脑海中就不能形成清晰的印象。所以,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的前后段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每一段的表述方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大家已经把这篇课文通读了一遍,那么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济南的哪几个泉水,它们各分布在哪几个段落?

生1:主要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第二自然段介绍珍珠泉,第三自然段介绍五龙潭,第四自然段介绍黑虎泉,第五自然段介绍趵突泉。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阅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它们都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些泉水的,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

生2:这几段都是先介绍泉水的位置,然后介绍这些泉水名称的来历。

生3:这几段分别介绍了四种泉水的特点。珍珠泉的泉水是从地下往上涌的。五龙潭是一个泉群,它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黑虎泉的水声喧腾,比珍珠泉的声音要大。趵突泉是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从泉底“咕嘟咕嘟”地向上冒。

生4:修辞都一样,都是运用比拟的手法来描写的。

生5:在济南的七十二泉中,趵突泉名列第一。

这样,通过前后段之间的对比,学生自主探索各段的描写特点,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二、前后句对比,品读表述之美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往往都有一句领衔全文的句子,甚至每一段都有关键句,它对学生解读文本起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如果教师抓住了这些关键句,放在一起比较,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了。

教学时,教师出示了课文中的两个句子“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济南的泉水闻名天天,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句话?

生1:第一句话说明济南的泉水众多,而后面的一句话说明把济南称为“泉城”的原因。

师:如果把这两句话的位置调换一下,好不好?

生2:不好,如果一开始就说济南的泉水闻名天下,不能让别人信服,因为没有凭据。而先说济南有七十二泉,可以激发读者探究这七十二泉的奥秘的欲望。

师: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济南泉水特征的关键句,并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在描写过程中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解读课文既要有表层的文字解读,也要体会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为什么要放在这儿,放在这儿的目的是什么,从而通过前后句的对比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前后词对比,掌握用词技巧

作者在写文章时,往往都会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来描绘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这些词语罗列出来,加以对比,那么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作者的用词技巧。

师:作者对泉水的描写用了很多形象、贴切的词语,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对比一下,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词语来描写泉水的。

生1:“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声音洪大、虎啸狮吼、声音低细、秋雨潇潇”。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了济南泉水的特征。“有的……好像……”“有的……听起来……”两种句式串联起来,给人一种结构美与和谐美。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句式给改了,只用前半部分的词语,如“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有的晶莹剔透,有的声音洪大,有的声音低细”,这样描写好不好?

生2:当然不好了。比喻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帮助我们理解济南泉水的特征,如果把后面的比喻词给去掉,文章就会显得干巴巴的,没有可读性。

生3:“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等词充分地把珍珠泉的特征给表现出来了,而且每一个词都是由一对相反的字来组成的,这样的描写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趵突泉课文范文第3篇

一、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境,容易产生兴趣。由于时空限制,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内容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距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体验。网络上的图画、录像、音乐等,能逼真地再现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时,我首先播放从网上下载的有关九寨沟的录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九寨沟自然风光的原始绮丽,唤起了他们记忆中已有的表象。我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一读有关语句,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拓展了视野,他们如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自然世界,九寨沟清纯脱俗、色彩斑斓的特点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记忆里。

二、利用网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考。”想象是创造能力的先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思路,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从中获得启迪,诱发创造。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田园诗情》时,怎样才能让学生欣赏到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感受到那里宁静悠闲的情趣呢?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不但学生没有去过荷兰,而且大多数教师也没有去过,对荷兰的不了解,让学生想象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我就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到网上欣赏迷人的荷兰田园风光,那高耸的风车,一望无垠的原野里成群的牛羊……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现实之中,他们发挥着想象,既进入了课文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又超越了教材本身,思维呈现出了多元态势。那迷人的荷兰田园风光,再加上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发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欲望。学生仿佛成了荷兰原野上沉静的牛羊、奔驰的骏马,他们声情并茂地争着为大家叙述他们心目中的荷兰印象,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荷兰宁静悠闲的特点。此时的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涨。课堂教学也超越了文本,和学生的想象力一起达到了。

三、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的宝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得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最佳途径。巧妙运用网络技术,能架起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内在美,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

在教学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望洞庭》这首诗时,这是诗人在秋天转任途中路经洞庭时有感所作,意境优美,情感丰富。教学时,我通过网络下载有关资料,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在优美的古筝乐曲声中,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悠扬的乐曲、优美的画面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给学生以莫大的艺术享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泉城》一课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涵在图画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趵突泉的情景美和情趣美,我同样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池里的水很清,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这句话中的“冒”字,我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用一个词形容一下这句话中“冒”的意思。学生们有的说是“涌出来”,有的说是“喷出来”,有的说是“流出来”等。这时,我又展示了从网络中找到的济南趵突泉的影像资料,让学生观看视频,并将自己理解的词和作者这句话中的“冒”字做比较,看看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说明了什么?学生答道:“‘冒’字好,说明趵突泉水多而缓。”这样一比较,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加深了学生对趵突泉“大”“清”“美”特点的理解。

四、利用网络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

趵突泉课文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高考作文中每写一个错别字扣一分。”――身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我们应如何应对?

“把字写好,就是在增长分数。”――这是高考评卷老师的心得体会。面对这样的心语,身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我们又该如何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1~3年级是识字的高峰,要抓好这个阶段,应该把识字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上。而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每一个学段都提出了写字教学,直至初中。面对课程标准中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又该如何高效落实?

一贯传统的识字教学模式,大都以“认读生字―组词―再读―听写”为主。这种模式下的识字教学,显得单调、枯燥,令学生“望字兴叹”,识字教学效果也令人汗颜。

笔者所带的是人教课标实验版教材,教材课后的生字表列出两类生字:一类是要求认识的,一类是要求会写的。仔细阅读《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师教学用书》,我们可以看到多处这样的描述:本课要求认的字大多是形声字,比较简单,可以由学生自主识记;要求写的字比较多,尤其是不容易写好或容易写错的字比较多,教师要加强指导。描述中提出的“形声字自主识记,指导书写”的要求足以表明:字词教学,岂能“浮光掠影”?

一、掌握字理,“逐类旁通”才是硬道理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就是汉字的字理。掌握了字理才能形成真正的识字能力。如草本植物从“艹”,木本植物从“木”,“江河湖海”从“水”,“忧愁思想憎恶愤怒”从“心”等等。

在祖国语言文字中,形声字占了83%以上,学好形声字就学好了大部分的汉字。而学好形声字,关键是掌握它“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如一位教师执教《趵突泉》,这样问道:“趵”是生字,你能联系“趵突泉”的水势和根据字形猜到它的字义吗?生答:“趵”是“足”字旁,足就是脚,我猜是跳跃的意思。师又问:“突”是三年级学过的生字,谁能说说它的字理?生答:“突”指“犬”突然从洞“穴”里窜出来,是奔跑的意思。师:顾名思义,趵突泉是怎样的泉?生1:趵突泉是跳跃的泉。生2:趵突泉是奔涌而出的泉。在这里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趵”与“突”的形义从字理上进行了分析,使学生既形象地理解了课题,又学会了生字,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字理。因此,在下边的教学中,学生对“没昼没夜”“煮沸”“晶莹”等词语的意思无师而自通,自己扫除了阅读时的拦路虎,使识字教学深刻而精彩。

再如,一位老师在执教《穷人》一课时,抓住课题中的“穷”字,让学生先分析其字形,再猜测其含义,然后自己默读课文,在默读之后再次理解“穷”的意思。因为教师经常进行字理教学,再加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穷”就是“人”困在了“穴”中,无论你有多大的力量,都使不出来。很容易便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牵一“字”而动全“文”,事半功倍。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倡导在一定的环境中,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内容理解、记忆生字、词,这样既能使识字课不枯燥,也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更能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当然,在识字教学中,除了用字理识字之外,我们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如:普――谱,聚――骤,隆――窿;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偏旁的方法识记,如杆――秆,据――剧――距――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重难点指导,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当堂书写3~5遍,从而加深学生印象。识字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处理,多种方法并用,让学生自主地理解、记忆,将识字课上得精彩、高效。

二、抓住重点,“规范书写”才是真功夫

“时间太紧张了,还没有教完就下课了。你看我班孩子写的字,哎……”。凡是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总感觉写字教学难落实。特别是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量大,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因此在教学时,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写字指导这一重要环节。教学时间再紧张,我们也一定要进行书写指导。

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总会用自己标准、规范的板书认真书写好每一个汉字,给学生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对于结构较复杂、难写的生字,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最后指导临写。这样的指导不要多,抓重难点就行,切不可每个字都指导,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容易使人倦怠。如左右结构的字,一般都是部首稍窄一些;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下边都要稍大一些等等。对于需要特别说明的字,我会要求学生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并指导学生书写。如“蹈”的第十四笔是“”,“佛”的第四笔是“一”等。在写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好汉字的结构,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每一个笔画,切记“写得越多不一定越好”,要把注意力放在写字的质量上。

写字教学不仅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还要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以表扬鼓励为主,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课上都有成功的体验,多措并举,夯实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基础,练就规范书写汉字的真功夫,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训练表达,“灵活运用”才是终点站

于漪老师说:“语文课不只是浅显的文字阅读,所谓的文情并茂,即指文字中有深刻的内涵。

如四年级上册《白鹅》和《白公鹅》这两篇课文,两位作家在写同一种动物时都用到了一种写作方法:运用贬义词来表达自己对鹅的喜爱之情。如“叫嚣”“扬长而去”等。在总结了两篇课文的写法之后,我要求学生用这种方法来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写到:“当有陌生人进入我家的时候,我家的狗少爷会大声叫嚣,直至主人吆喝一声,才‘哼哼’地离去。当你给他喂了骨头之后,他会叼着骨头,大模大样地扬长而去。”学生运用得恰到好处,表达了他对狗狗的喜爱之情。

而在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张旧照片》的作文教学课上,我又一次将这两个词语板书在了黑板上。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日本人的飞机在上空中高傲地叫嚣着,疯狂地投下一枚枚炮弹。火车站毁了,到处是哭声,到处是哭喊声,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而日本人的飞机,在犯下这滔天罪行之后,却不屑一顾地扬长而去……

同样的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却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效果,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明显。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自身的文字学基础上下工夫,对于学生识字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会写”上,而应把目标放长远,将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教学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提高识字效率,如何指导学生达到逐类旁通,无师自通上;将目光放在如何让每个学生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上;将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学生灵活运用上。这样,识字写字教学才会绽放出生命的美丽。■

【参考文献】

[1] 黄波. 趣味识字教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趵突泉课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成绩;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87-01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启迪想象 大胆生疑

想象是指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动力。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可见想象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越有创见。例如:教学《趵突泉》一课时,在组织学生认真读课文、仔细看插图后问学生:"同学们见过抽水机向上扬水吗?趵突泉就像三个井口粗的大抽水机,在湖中向上扬水。你能想象出趵突泉"三个大泉的形象像什么吗?有的同学说应该像开了锅的水,有的说像是远望的三座小山,有的说像导弹发射的情景,有的说像蓝蓝天空中的三朵白云,还有的说像大海中的三个岛屿……学生海阔天空自由想象,思维的广阔性得以发展。

2.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有精当的问题启发学生, 有诸多的观察机会赋予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艺术创新的敏感性,是一个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意兴趣的过程。

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启发学生,让学生对好的图形创意进行认识,通过对图形的创作和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丰碑》一课中有一幅军需处长被冻僵的插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非常感人的画面,并联系课文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军需处长倚靠着树干牺牲了,他牺牲前想到了什么?他左手前伸好像要跟谁说话,可能说些什么?将军见到军需处长这样牺牲了心里会说些什么?面对这幅画面,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问题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乐于想像、会想像、敢想像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否拥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对于能否自学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最主要的是要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对小学生来讲,虽然不必要求过高,但也应从小塑造与培养。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多维性、综合性,其功能发挥的好,必将对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3.1是综合运用课本中的创新素材,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材中,关于对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伽俐略比萨斜实验等创新性"事物"的描写必将对学生的精神民办产生强烈的震撼;关于对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画家达芬奇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李时珍、毕升、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努力、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典型事迹"的描写。必将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些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性教育,以促进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

3.2通过教师榜样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将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最具感召力,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性个性品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

3.3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学生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还与一定的家庭及社会环境有关。因此,必须鼓励学生走出教堂,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合力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4.重视兴趣培养,激活学生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