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宫腹腔镜

宫腹腔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宫腹腔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宫腹腔镜范文第1篇

患者,女,26岁,因停经3个月,检查发现宫角妊娠1个月于2008年5月4日入院,该患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8年2月3日,于1个月前到市妇婴医院孕检时行超声检查考虑宫角妊娠,曾到多家医院就医,均未确诊,今来本院再次行超声检查提示右侧宫角妊娠可能性大,且近2~3 d该患者偶有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病程中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头痛、头晕,无心悸气短、乏力及消瘦,无坠胀感及腹胀,睡眠饮食良好,大小便正常,既往健康,否认肝炎肺结核病史,无输血史及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7℃脉搏7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60 mm Hg,一般状态好,无贫血貌,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内诊:阴道血迹似月经量,宫颈Ⅰ度糜烂,无肥大,子宫前位,略增大,质中等,活动度可,压痛阳性,双附件未触及异常。超声提示:子宫前位,增大,宫腔内可见2.8 cm×1.9 cm妊娠囊,囊壁完整,囊内可见卵黄囊回声,卵黄囊直径0.3 cm,未见明显胎芽回声,子宫右侧宫角部突出,该胎囊位于右侧宫角内,接近子宫内膜,距离右宫角浆膜层约0.55 cm提示:宫内早孕(考虑右侧宫角妊娠可能性大)胎儿停止发育。完善相关检查后,准备行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妊娠物清除术,采用器械为国产沈阳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的XZ-5型被动式持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环状电极;DF型腹腔镜系列。于术前天8 pm及术前4 h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200 μg。选用全麻插管麻醉。患者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腹部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常规三点穿刺,置镜探查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右侧宫角饱满,未见破口及活动性出血,双侧卵巢输卵管发育正常,子宫直肠窝见10 ml暗红色不凝血,故行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右侧宫角妊娠病灶清除术。冲洗消毒外阴、阴道,常规辅巾;复查子宫附件情况,Hegar器扩张宫颈至9.5号;连接好宫腔镜,5%葡萄糖液膨宫,调好膨宫参数(压力100 mm Hg),将宫腔镜置入宫腔,确定宫内孕囊,确定整个宫腔形态,可见胎盘附着于一侧宫角内,且该侧宫角变深、扩张而确诊;为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先用负压吸引吸清宫内容物;用环状电极逐步刮除宫角妊娠物。术后:预防感染,加强宫缩,阴道流血不多,无腹痛。病理汇报为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术后第2天痊愈出院。

2 讨论

2.1 宫角妊娠罕见,严格而言,不应属于宫外孕,但其临床表现以停经、腹痛和阴道流血为主,与宫外孕表现相似。有宫外孕、输卵管手术史的不孕症妇女在行体外受精助孕时发生宫角妊娠的风险较高[1-2]。宫角妊娠因种植部位异常,孕早期易发生流产(一般多发生在3个月时,及个别的可达足月妊娠,而本院未见足月者),该部血供丰富,出血极为活跃;宫角妊娠至妊娠中期时,并发症多且重,易发生子宫角破裂;同时,在妊娠中、晚期易发生植入性胎盘,造成胎盘滞留,剥离困难。因此,早期发现主张终止妊娠。以往认为,刮宫出血难止,剖腹切除患侧子宫角部和输卵管是惟一方法,最近几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亦可行腹腔镜下宫角切除术来代替传统的开腹手术,但两种术式同样存在创伤大、一侧宫角缺失和输卵管阻塞,子宫形态改变、子宫疤痕等问题,对再次妊娠的影响可想而知,即使再次怀孕亦需避孕2年。对于未破裂型宫角妊娠,本文不主张采用,若已发生宫角破裂出血,则建议行腹腔镜宫角切除修补术。

2.2 既往宫角妊娠在孕8周前常难以诊断。就近几年来的病例,能看出宫角妊娠的诊断时间有越来越早的趋势,这与目前设备的先进、诊断技术的提高、医生和患者的重视不无关系。而早期发现宫角妊娠,为B超介导下清宫及宫腔镜下胚胎清除术等保守性手术的实施提供了条件。B超引导下清宫术失血量少,恢复快,对患者创伤小,无明显后遗症,不失为一种治疗的好方法

2.3 宫腔镜下宫角妊娠胚胎清除术,手术彻底,手术时间段,失血少,患者恢复快,无明显后遗症,尤其直视下操作,随时止血,减少了子宫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4-5]。特别是保持了子宫完整性,不影响宫腔形态及输卵管形态,不行成子宫疤痕,只需避孕半年即可再次怀孕,对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其意义更大。由于宫角局部解剖上的特殊性,其血运丰富,肌层薄弱,极易穿孔而引起大量出血。从1例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妊娠物清除术的经验看,术中可见宫角呈紫兰色,血管扩张充盈,可见透光,危险性较大,因此手术必须由有一定宫腔镜操作经验的医生执行,术者必须熟悉宫内的正常形态,手术耐心,动作轻柔、到位,取清宫角绒毛即可,且不可随意搔刮宫角肌层组织,如基层出血,可适当电凝,否则尽量勿带电操作。另外,还必须有腹腔镜或开腹的准备作后盾,做好输血准备,否则不宜盲目施行。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妇科内镜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6.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36.

[3] 冯雪萍.宫角妊娠2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4):235.

宫腹腔镜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宫腹腔镜;双镜联合;切口妊娠;疗效

以往,切口妊娠临床上并不多见,但随着剖宫产率在近年的逐步提高,切口妊娠患者也逐渐增多[1]。切口妊娠即指受精卵着床于子宫瘢痕处,随着胎儿的发育,子宫有破裂风险,一旦发生,患者将处于危险境地,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上极为重视切口妊娠治疗,宫腔镜、腹腔镜联合使用时随着微创观念的重视而逐步兴起,本文探讨其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68例发生切口妊娠患者,22~35岁,平均(28.9±3.2)岁,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停经时间40~82 d,经查βHCG水平在1348.3~52367 mIU/ml,均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切口妊娠。

1.2 治疗方法 68例患者术前3 d服用米非司酮,50 mg/次,2次/d;术前禁食禁饮,经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患者处截石位,建立人工气腹,经患者脐部伸进腹腔镜,行探查、分离等相关操作,切开患者妊娠病灶,取出胎儿,止血完成后缝合。然后以宫腔镜检查子宫切口是否清除干净妊娠物。

1.3 统计学方法 对各类指标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结局 经统计,手术成功59例(86.8%),中转开腹9例(13.2%),术中出血量(125.8±45.8)ml,手术时间(63.8±12.8)min。

2.2 单因素手术影响分析 详细分析了各单方面因素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其中,年龄≤30岁共有44例,成功39例(88.6%),失败5例(11.4%),年龄>30岁者共有24例,其成功、失败例数分别为20例(83.3%)、4例(16.7%),χ2=0.380,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停经时间进行分类,≤55 d例数、成功、失败例数分别为:57例、50例(87.7%)、7例(12.3%),>55 d数据分别为:11例、9例(81.8%)、2例(18.2%),χ2=0.280,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包块直径≤4 cm,其例数、成功率、失败率分别为:61例、57例(93.4%)、4例(6.6%),直径>4 cm,其数据分别为:8例、2例(25%)、6例75%),χ2=26.73,P20000 mIU/ml,两类例数、成功率、失败率分别为:55例、51例(92.7%)、4例(7.3%),13例、8例(61.5%)、5例(38.5%),χ2=8.90,P

3 讨论

切口妊娠在临床上近年呈增加趋势,其机制并未十分明确。据相关研究表明[2],其机制可能为有过剖宫产手术史的产妇子宫并未完全修复,遗留瘢痕组织,较为脆弱,受精卵着床部位正好位于此薄弱切口位置。胚胎生长有两种方式,一为向宫腔外生长,胚胎发育生长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风险,另一为向内生长,此类患者极有可能发生大出血,无论哪种方式,切口妊娠均对产妇生命安全带来威胁。随着切口妊娠发生率的增加,临床后果严重以及其发生机制的探究,临床上也有多种方式治疗[3]。手术治疗为其中一种较为可靠的治疗方式,随着微创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创伤小、恢复快的巨大优点被人们所接受,使用腹腔镜治疗愈加在临床上被采用。此研究中联合宫腔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方式治疗切口妊娠,具有较大优势,腹腔镜下操作,分离组织以及止血均较方便、快速,伤口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此优点在本试验数据中也有体现;手术时间短,腹腔镜下相关操作结束后,再置入宫腔镜检查子宫创口,二者联合科确保手术成功,完全解决患者切口妊娠带来的隐患。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单因素影响因素,发现包块直径、βHCG值对手术成功率有影响,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参 考 文 献

[1] 王靖辉,刘玉侠,郭海鸥.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宫颈妊娠或子宫下段切口妊娠中的应用.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1) : 114115.

宫腹腔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分析

子宫肌瘤又被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女性,偶见于初潮后女性。主要症状有月经改变、腹块、白带增多、疼痛、压迫症状、不孕等。治疗方法有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1]。本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9例子宫肌瘤患者,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59例,年龄23 ~64岁,平均(34.36±6.1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检查、X线、B超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明确子宫肌瘤的数目与大小;术前行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其中月经异常的患者,行子宫内膜病检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将1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为治疗组89例与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的孕次、平均年龄,肌瘤的生长部位,肌瘤的数目、平均直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治疗组89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采用硬腰联合麻醉,常规腹部皮肤消毒,患者取头低臀到位,于脐孔上缘弧形水平大约1 cm处做横切口,穿入一个10 mm套管,充入CO2造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3~15mmHg,置入腹腔镜。根据子宫形态与宫低高度,在两下腹相应的部位放入5 mm的套管作为操作孔。基本的操作步骤是剥出肌瘤――修复子宫创面――取出肌瘤。子宫浆膜下肌瘤,蒂部较细患者,采用套扎法切除,或者用双极电凝钳夹住瘤蒂,在电凝后予以切断;而蒂部较宽患者,首先采用单极电钩电凝,再切开浆膜层,然后剥离肌瘤和浆膜层间隙,最后完整地剥离出肌瘤,放置于子宫的直肠陷凹。子宫肌壁间肌瘤,在子宫肌瘤的最突出部位采用电凝刀或者单极电钩横切口或纵切口切开子宫肌层,切口长度要略小于肌瘤直径,若肌瘤较大者可用肌瘤表面梭形的切口,切去部分的肌瘤包膜,然后再用有齿的抓钳钳夹住固定的瘤核边进行旋转,同时向上提拉,钝性地分离开肌瘤假包膜,最后完整地剥除子宫肌瘤。阔韧带肌瘤,首先要将阔韧带的前后叶分离开来,同时向盆壁推开输尿管,将肌瘤包膜分离到瘤核,用有齿抓钳夹固定的瘤核进行旋转,同时向上提拉,将肌瘤假包膜钝性地分离,分离接近基底部的时候,如果肌瘤蒂较细者采用双极电凝凝固后将肌瘤切断剥除,如果肌瘤蒂较粗者用套扎圈先套扎2次,再用双极电凝凝固后切断,完整地剥除肌瘤。缝合创面,瘤腔较浅时将切口两侧浆肌采用“8”字型连续或间断内翻缝合,内突型的肌瘤在剥除后创面需要进行分层缝合。采用组织粉碎机将肌瘤粉碎成条状后再分次取出。

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麻醉方式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患者膀胱截石位,腹部皮肤常规消毒,消毒铺巾,按照《现代妇产科手术学 》开腹子宫肌瘤手术进行手术操作。

1.3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本组159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患者。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肠功能紊乱,无感染病例;对照组有8例出现肠功能紊乱,3例术后感染。所有术后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全部痊愈。其他指标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情况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内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由表1可以看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要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近年来,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而腹腔镜手术由于术后恢复快、对腹腔干扰少、出血少、创伤小等逐渐成为了基层的主要术式。无论肌壁间肌瘤还是浆膜下肌瘤,均可以在腹腔镜下剔除或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适用于2~3个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并且直径要小于5~7cm。但是,术后肌瘤的复发率较高,可能与术中不能够触诊子宫,比较难发现肌壁间的小肌瘤有关。另对,对肌瘤过多、过大,腹腔镜手术还是有一定困难的[2]。总之,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比较好的微创术式。伴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更新和技术的改进,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宫腹腔镜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阴式;微创手术;开腹;子宫肌瘤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024

近年来, 女性生殖器官疾病较为多发, 其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就是子宫肌瘤疾病。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在育龄妇女中, 其发病率可达20%~30%[1]。以往临床处理子宫肌瘤主要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 因开腹剔除肌瘤, 创伤大、易粘连、术后病率高、恢复慢及腹壁瘢痕等因素, 现逐渐不被患者接受而减少。而剔除肌瘤不仅保留了女性生殖器官的完整性, 更重要的是维持了女性正常的生理及生殖功能, 因此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例日益增加。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96例子宫肌瘤疾病患者, 利用磁共振成像(MIR)检查或者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疾病, 经分段诊刮以及细胞学诊断确诊患者未出现子宫内膜、宫颈病变等疾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A组(56例)、B组(71例)、C组(69例)。A组年龄最小23岁, 最大40岁, 平均年龄(32.2±6.1)岁;肌瘤部位:浆膜下27例, 肌壁间29例;肌瘤个数:单发38例, 多发18例。B组年龄最小22岁, 最大39岁, 平均年龄(31.5±7.3)岁;肌瘤部位:浆膜下44例, 肌壁间27例;肌瘤个数:单发45例, 多发26例。C组年龄最小23岁, 最大39岁, 平均年龄(30.2±5.2)岁;肌瘤部位:浆膜下32例, 肌壁间37例;肌瘤个数:单发37例, 多发32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开腹患者取平卧位, 行腹腔镜患者需要保持膀胱截石位+头低臀高位, 对患者会、腹部皮肤以及阴道位置进行常规消毒, 将无菌手术巾铺于手术台上。

1. 2. 1 A组采用开腹手术, 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 于患者下腹正中位置选择直切口切开, 将子宫完全暴露后, 行肌瘤切除手术, 手术后采用常规方式对瘤腔止血, 并缝合腹壁切口。

1. 2. 2 B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 术前患者常规阴道灌洗及上药2~3 d,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膀胱截石位, 于患者脐孔上缘位置将气腹针穿刺入腹, 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 使之形成人工气腹, 维持1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的气压, 置入镜头, 对患者子宫肌瘤位置、数量、大小、是否粘连等症状进行观察。借助镜头直视选择麦氏点对应左侧取1个10 mm的操作孔, 将操作钳、举宫杯等器械置入, 对腹腔脏器进行重新检查, 若发现有粘连现象需要直接转阴道手术。借助宫颈钳将宫颈口向下牵拉, 在其暴露, 查看肌瘤位置对阴道穹窿切口部位进行选择, 将0.2%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注入到宫颈交接处、切开阴道前壁、后壁以及宫颈两侧黏膜处, 避免术后有大量出血现象。

1. 2. 3 C组采用腹腔镜手术, 术前准备及麻醉等与辅助阴道手术相同。选择脐孔上缘部位、麦氏点对应左侧各取10 mm操作孔, 置入操作钳、举宫杯等器械, 选择抓钳抓住浆膜下肌瘤, 从肌瘤蒂部借助单极电凝沟彻底将其切除, 利用创面电凝做好止血, 当基底部大、止血较为困难时可以选择1号薇乔可吸收线缝合;壁间肌瘤, 选择肌瘤最突出处, 采用单极电凝钩将肌瘤表面肌层达肌瘤包膜切开, 使用抓钳钳夹肌瘤向外牵拉, 钝性分离肌瘤包膜, 将肌瘤完整剥出。于创面位置用1号薇乔可吸收线褥式全层缝合, 做到彻底止血, 观察无活动性出血。

1. 3 观察指标 ①对三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进行监测记录。②对三组患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复发率进行观察。③三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抽取静脉血化验血清炎症指标(指标为CRP), CRP检测采用韩国BODITECH公司i-CHROMATM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A组和C组(P

3 讨论

3. 1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 具有直观、暴露清晰、操作方便、手感细腻、肌瘤挖出干净、缝合快捷的优点, 但又因手术切口大、疼痛高、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术后容易粘连及腹部瘢痕大等缺点。

3. 2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 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就是借助阴道完成治疗的^程, 以免患者经腹部切开治疗留下瘢痕, 影响美观, 相比于开腹手术, 具有较多优势, 术后恢复时间快, 疼痛感不强, 创伤不大, 与微创观念相符, 是目前为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最为传统的方式。

3. 3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特点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不断进步, 不会受到肌瘤大小、位置等因素制约, 同时腹腔镜下手术视野较好, 不会对肠管造成较大干扰, 手术创口小, 术中出血量较少, 遗漏病变现象较少, 且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综上所述,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因手术切口大、疼痛明显、术后住院时间长、容易粘连及腹部瘢痕大等缺点现逐年下降[2, 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多, 瘤腔缝合困难、小肌瘤易遗留, 深部肌瘤难以发现处理, 粉碎肌瘤易种植及技术要求高等因素[4, 5], 其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经阴道剔除肌瘤, 因受盆腔粘连、合并附件病变者、手术者阴式手术经验等因素也受到很多限制, 而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克服了以上困难且取得兼顾了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 该术式具备传统手术、腹腔镜及阴式手术的所有优点, 腹壁遗留瘢痕少且小, 术后疼痛轻, 对腹腔干扰少, 发生粘连机会少, 恢复快, 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 患者易于接受, 综合了上述术式的优点,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802-1829.

[2] 黄荷凤, 胡林姿. 子宫内分泌.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1994(5): 263-267.

[3] 李青华, 周永来, 张玲艳, 等.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11):1459-1460.

[4] 刘彦.实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201.

宫腹腔镜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宫腹腔镜;不孕症;效果

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提高,随着宫、腹腔镜设备及器械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宫、腹腔镜技术在妇科临床上广泛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直观、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避免了患者再次入院的痛苦和麻烦,使不孕症的病因诊断率明显提高,提高了妊娠率。现对我科2008~2010年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8~2010年收治的45例患者,年龄24~44岁,孕次0~3次,不孕时间12~60个月,全部病例均排除男方因素,均经过一般治疗无受孕而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其中原发不孕29例,继发不孕16例;输卵管性不孕22例,子宫性不孕12例,原因不明11例。

1.2 手术指征 子宫畸形导致不孕,需要宫、腹腔镜联合进行矫形手术;子宫腔内病变导致不孕,在腹腔镜监护下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子宫内膜息肉和宫颈息肉电切术,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宫内异物取出术;子宫以外原因导致不孕,需要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断评估宫腔、输卵管、卵巢、盆腔情况分别进行腹腔镜下美兰通液术、宫腔镜下插管疏通输卵管手术,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切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多囊卵巢打孔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内膜异位灶清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

1.3 手术方法 手术时间在月经干净后2~7 d内进行,患者全麻下,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气腹成功后,改头低脚高位,脐轮下穿刺10 mm,置入腹腔镜,再于髂前上嵴内侧2~3 cm无血管区穿刺5 mm。常规消毒阴道,扩宫后(5~8.5 mm)置入宫腔镜器械,5%葡萄糖液体膨宫。观察宫腔形态、子宫内膜状态和盆腔各脏器外观,有无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存在,盆腔粘连情况、多囊卵巢和内膜异位症病灶。在腹腔镜监视下,行输卵管通液(美蓝),观察输卵管柔软度和蠕动,伞端形态和美蓝溢出情况,判断有无输卵管因素存在。腹腔镜下同时行治疗性操作:盆腔粘连分解,输卵管伞端造口术,输卵管整形术、内膜异位症病灶清除、子宫肌瘤剜除术、卵巢囊肿剥离术、多囊卵巢表面多点电灼打洞术。宫腔镜下同时进行宫腔粘连分解术、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

2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全部经宫腹腔镜联合诊断,并经过病理证实,其中输卵管阻塞16例;慢性盆腔炎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多囊卵巢1例;子宫肌瘤3例;卵巢肿瘤3例;宫腔粘连3例;正常盆腔2例;本组患者全部行宫腹腔镜联合操作,同时行直视下输卵管通液。其中16例输卵管阻塞经过治疗后15例输卵管再通成功,另1例输卵管阻塞因粘连严重或近端阻塞而放弃治疗;术中出血平均42~90 ml,手术时间平均68 min;术后当天恢复排气率87%,拔除导尿管后自行排尿和下床活动率100%;术后3 d患者平均体温正常,术后3、5、7 d输卵管通液术,术后平均住院7 d;均于术后接受指导受孕,卵巢处于恢复治疗阶段,其中7例已生育,31例孕期中,另7例处于孕前指导阶段。

3 讨论

应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检查,可在直视下了解造成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宫腔镜以其特有的直观、准确成为妇科宫内疾病诊治的金标准。宫腔镜可以直视下清晰、准确的观察到子宫颈管、宫颈内口、子宫腔形态、内膜厚薄程度和输卵管开口等情况,从而发现影响生育的子宫内因素,并可明确宫腔内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及界限,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腹腔镜检查有助于确诊造成子宫以外不孕的病因,明确输卵管功能,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以将术前超声检查和体检难以发现的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同时发现,可同时行手术治疗。使不孕症患者能够针对病因行同期治疗,拓展了单一内镜手术的治疗范围,减少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对于输卵管积水和伞端包裹可以进行输卵管造口术。在输卵管伞端打洞,暴露输卵管黏膜,卷袖状翻出输卵管黏膜,并电灼输卵管伞端固定,必要时缝针固定。然后,再行输卵管通液术,如伞端美蓝通畅流出,即手术成功;宫腔镜手术造成的并发症,如子宫穿孔、邻近脏器的损伤,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中可立即在镜下直接电凝止血与缝合修补,免除并发症未被发现和开腹手术等处理。

总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直观、微创、出血少、恢复快,只需一次麻醉,一次手术同时解决治疗造成不孕症的诸多问题,为宫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同时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途径。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郭红玲.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48例报告.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28(3):184.

[2] 严冬梅,童亚非.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126例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696.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微创外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代实用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卫生厅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教育厅